四川省绵阳市三台中学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模拟卷(一)(原卷版)_第1页
四川省绵阳市三台中学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模拟卷(一)(原卷版)_第2页
四川省绵阳市三台中学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模拟卷(一)(原卷版)_第3页
四川省绵阳市三台中学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模拟卷(一)(原卷版)_第4页
四川省绵阳市三台中学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模拟卷(一)(原卷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台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期期末模拟卷(一)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7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盛唐气象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朝气蓬勃,而朝气蓬勃也是盛唐时代的性格。盛唐气象是思想感情,也是艺术形象,在这里思想性与艺术性获得了高度统一。有人认为只有揭露黑暗才是有思想性的作品,这是不全面的,应该说属于人民的作品才是有思想性的作品,而属于人民的作品不一定总是描述黑暗。如屈原最有代表性的作品《离骚》,给我们最深刻的印象是强烈追求理想、追求光明,很少具体描述黑暗面。作者究竟是带着更多黑暗的重压,还是带着更多光明的展望来歌唱,这在形象上是不同的,这事实上正是一个时代精神面貌的反映。盛唐气象正是歌唱了人民喜爱的正面的东西,反映了时代中人民力量的高涨,这是盛唐气象所具有的时代性格特征。它是属于人民的,是与黑暗力量、保守势力相敌对的,这就是它的思想性。盛唐时代是一个统一的时代,是一个生活和平繁荣发展的时代,它不同于战国时代,生活中没有那么多的惊险变化,因此在性情上也就更为平易开朗。《楚辞》比《国风》复杂得多、曲折得多,而唐诗与《国风》更为接近。这一深入浅出而气象蓬勃的风格,正是盛唐诗歌所独有的。李白的《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如果单从字面上看,已经是“万古愁”了,感情还不沉重吗?然而正是这“万古愁”才够得上盛唐气象,才能说明它与“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的气象可以匹敌,有着联系;才能说明盛唐的诗歌高潮比陈子昂的时代更为气象万千。我们如果以为“白发三千丈”“同销万古愁”仅仅是说愁之多、愁之长,也还是停留在字面之上,更深入理解,会发现这个形象的充沛饱满,这才是盛唐气象真正的造诣。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也是说愁多、愁长,也是形象的名句;然而这个形象绝不是盛唐气象,它说愁多、愁长,却说得那么可怜;它的“一江春水向东流”与“黄河之水天上来”,在形象上简直是无法比拟的全然不同的境界。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也是典型的盛唐气象。盛唐气象是饱满的、蓬勃的,正因其生活的每个角落都是充沛的,它夸大到“白发三千丈”时不觉得夸大,它细小到“一片冰心在玉壶”时不觉得细小;正如一朵小小的蒲公英,也耀眼地说明了整个春天的世界。它玲珑透彻而仍然浑厚,千愁万绪而仍然开朗。它带来了如太阳一般丰富而健康的美学上的造诣,这就是历代向往的属于人民的盛唐气象。盛唐气象是中国古典诗歌造诣的理想,因为它鲜明、开朗、深入浅出;那飞动的形象、丰富的想象、饱满的情绪,使得思想性与艺术性在这里统一为丰富无尽的言说。这也就是传统上誉为“浑厚”的盛唐气象的风格。(摘编自林庚《盛唐气象》)材料二:唐朝继隋之后,经过太宗贞观之治,加速了南北文化的交融。南朝的“文”装点了北朝的“质”,北朝的“质”充实了南朝的“文”,“各去所短,合其两长,则文质彬彬,尽善尽美矣”。一种融合了南北文化之长、与唐帝国的政治经济形势相适应的新文化达到了成熟的地步。盛唐气象正是这种富有深厚内涵的新文化的升华。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际都会,居住着许多外国的王侯、供职于唐朝的外国人、留学生、求法僧,外国的音乐家、舞蹈家、美术家,以及大量外来的商贾,至于外国的使臣更是络绎不绝。在宗教方面,佛教之外,伊斯兰教、祆教、景教和摩尼教也都得以流行。音乐、舞蹈、美术等方面的交流也给盛唐社会注入新的气息。中外文化的交流,打开了盛唐人的眼界,开阔了他们的胸襟,这对气象的形成无疑起了积极作用。无法想象,在一个民生凋敝、战乱频烦、国家分裂的时代会有什么气象可言。关于盛唐经济繁荣的局面,文献不乏记载。“人家粮储,皆及数岁。”(元结《问进士》)“四方丰稔,百姓殷富……路不拾遗,行者不囊粮。”(郑綮《开天传信记》)从中宗神龙元年到玄宗天宝十四年,短短的五十年间,唐朝人口增幅达40%,人均粮食达到700斤。在安定的局面下,儒、释、道三教得以并用,思想界出现比较自由的气氛。在思想比较自由的气氛中,诗人们可以从各方面汲取营养。李白信道,杜甫尊儒,王维崇佛。他们的不同信仰,对于形成各自的诗歌风格起了重要的作用。唐朝实行抑制门阀士族的政策,以科举取士,打破了门阀士族垄断政治的局面,使大批中下层庶族文人登上政治舞台。与此同时,文化也从少数士族文人手中转移到中下层庶族文人手中。这批在唐朝建国后成长起来的新人,有丰富的生活阅历,比较了解社会的实际、政治的利弊和民生的疾苦。他们有抱负、有见识、有能力,敢于冲破旧的藩篱开拓新的局面。盛唐文化实际上主要是这批新人创造出来的,盛唐气象也就是这批新人的气象。(摘编自袁行霈《盛唐诗歌与盛唐气象》)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朝气蓬勃作为盛唐气象最突出的特点,是盛唐时代的性格特征,也是盛唐诗歌与其他时代诗歌不同的艺术风格。B.材料一中,作者认为属于人民的作品才是有思想性的作品,而属于人民的作品多歌唱正面的东西,很少描述黑暗。C.李白的诗句“白发三千丈”“与尔同销万古愁”不仅仅是在说愁之多、愁之长,更能体现出形象的充沛饱满。D.在唐代,儒、释、道三教并用,诗人可以从多方面汲取营养,李白、杜甫、王维不同的诗风与其不同的信仰有关。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屈原带着光明的展望来歌唱,他的《离骚》表现出强烈的追求理想、追求光明的倾向,是盛唐气象的源头和先声。B.盛唐气象是与大唐帝国政治、经济、思想、外交、艺术等相适应的文化风貌特征,“浑厚”是其鲜明的风格。C.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际都会,许多外国人到中国来留学、供职、经商、求法、传教,盛唐气象因此形成。D.唐朝大批中下层庶族文人登上政治舞台,他们敢于冲破旧的藩篱,门阀士族长期以来垄断政治的局面因此被打破。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不能体现“盛唐气象”的一项是()A.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王绩《野望》)B.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C.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D.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4.假如你是青少年盛唐文化研究会的一名成员,请你为课题“盛唐气象的成因探析”写一份报告,请结合材料二列出提纲。5.清代梅成栋认为李白《渡荆门送别》一诗“包举宇宙气象”。请结合材料一,谈谈李白的这首诗是如何体现盛唐气象的?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竹林的故事(节选)废名三姑娘八岁的时候,就能够代替妈妈洗衣。然而绿团团的坡上,从此也不见老程的踪迹了——这只要看竹林的那边河坝倾斜成一块平坦的上面,高耸着一个不毛的同教书先生用的戒方一般模样的土堆,堆前竖着三四根只有杪梢还没有斩去的枝桠吊着被雨粘住的纸幡残片的竹竿,就可以知道是什么意义。老程家的已经是四十岁的婆婆,就在平常,穿的衣服也都是青蓝大布,不过现在系鞋的带子也不用那水红颜色的罢了,所以并不显得十分异样。独有三姑娘的黑底绿花鞋的尖头蒙上一层白布,虽然更显得好看,却叫人见了也同三姑娘自己一样懒懒的没有话可说了。然而那也并非是长久的情形。母女都是那样勤敏,家事的兴旺,正如这块小天地,春天来了,林里的竹子,园里的菜,都一天一天的绿得可爱。正二月间城里赛龙灯,大街小巷,真是人山人海。最多的还要算邻近各村上的女人,她们像一阵旋风,大大小小牵成一串从这街冲到那街。然而能够看得见三姑娘同三姑娘的妈妈吗?不,一回也没有看见!锣鼓喧天,惊不了她母女两个,正如惊不了栖在竹林的雀子。堂嫂子们邀请一声“三姐”,三姑娘总是微笑的推辞。三姑娘的拒绝,本是很自然的,妈妈的神情反而有点莫名其妙了!用询问的眼光朝妈妈脸上一瞧,——却也正在瞧过来,于是又掉头望着嫂子们走去的方向:“有什么可看?成群打阵,好像是发了疯的!”这话本来想使妈妈热闹起来,而妈妈依然是无精打采沉着面孔。聒聒的喧声,比站在近旁更能入耳,虽然听不着说的是什么,听者的心早被他牵引了去了。竹林里也同平常一样,雀子在奏他们的晚歌,然而对于听惯了的人只能够增加静寂。打破这静寂的终于还是妈妈:“阿三!你老这样守着我,到底……”妈妈不作声,三姑娘娇恼着:“到底!什么到底不到底!我不欢喜玩!”三姑娘同妈妈间的争吵,其原因都出在自己的过于乖巧,比如每天清早起来,把房里的家具抹得干净,妈妈却说:“乡户人家呵,要这样?”偶然一出门做客,只对着镜子把散在额上的头毛梳理一梳理,妈妈却硬从盒子里拿出一枝花来。现在,三姑娘眶子里的眼泪快要迸出来了,妈妈才不作声。三姑娘,拿一束稻草,一菜篮适才饭后同妈妈在园里割回的白菜,坐下板凳三棵捆成一把。“妈妈,这比以前大得多了!两棵怕就有一斤。”妈妈哪想到屋里还放着明天早晨要卖的菜呢?三姑娘本不依恃妈妈的帮忙,妈妈终于不出声的叹一口气伴着三姑娘捆了。三姑娘不上街看灯,然而当年背在爸爸的背上是看过了多少次的,所以听了敲在城里响在城外的锣鼓,都能够在记忆中画出是怎样的情境来。“再是上东门,再是在衙门口领赏……”忖着声音所来的地方自言自语的这样猜。三姑娘站起来,一二三四的点着把数,然后又一把把的摆在菜篮,以便于明天一大早挑上街去卖。人一见了三姑娘挑菜,就只有三姑娘同三姑娘的菜,其余的什么也不记得,因为耽误了一刻,三姑娘的菜就买不到手;三姑娘的白菜原是这样好,隔夜没有浸水,煮起来比别人的多,吃起来比别人的甜了。我在祠堂里足足住了六年之久,三姑娘最后留给我的印象,也就在卖菜这一件事。三姑娘这时已经是十二三岁的姑娘,因为是暑天,穿的是竹布单衣,颜色淡得同月色一般——这自然是旧的了,我从没有看见三姑娘穿过新衣:总之三姑娘是好看罢了。三姑娘在我们的眼睛里同我们的先生一样熟,所不同的,我们一望见先生就往里跑,望见三姑娘都不知不觉的站在那里笑。一天,三姑娘是卖青椒。这时青椒出世还不久,我们大家商议买四两来煮鱼吃——鲜青椒煮鲜鱼,是再好吃没有的。三姑娘在用秤称,其中有一位是最会说笑的,向着三姑娘道:“三姑娘,你多称一两,回头我们的饭熟了,你也来吃,好不好呢?”三姑娘笑了:“吃先生们的一餐饭使不得?难道就要我出东西?”我们大家也都笑了;不提防三姑娘果然从篮子里抓起一把掷在原来称就了的堆里。“三姑娘是不吃我们的饭的,妈妈在家里等吃饭。我们没有什么谢三姑娘,只望三姑娘将来碰一个好姑爷。”我这样说。然而三姑娘也就赶跑了。从此我没有见到三姑娘。到今年,我远道回家过清明,阴雾天气,打算去郊外看烧香,走到坝上,远远望见竹林,我的记忆又好像一塘春水,被微风吹起波皱了。正在徘徊,从竹林上坝的小径,走来两个妇人,一个站住了,前面的一个且走且回应,而我即刻认定了是三姑娘!“我的三姐,就有这样忙,端午中秋接不来,为得先人来了饭也不吃!”那妇人的话也分明听到。再没有别的声息:三姑娘的鞋踏着沙土。我急于要走过竹林看看,然而也暂时面对流水,让三姑娘低头过去。1924年10月(有删改)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林里的竹子,园里的菜,都一天一天的绿得可爱”,一扫“纸幡残片”的颓丧,是母女俩通过勤劳的双手逐步改善自己生活的写照。B.“竹林里……雀子在奏他们的晚歌,然而对于听惯了的人只能够增加静寂。”鸟儿的鸣叫以声衬静,烘托了三姑娘母女寂寞的心境。C.“乡户人家呵,要这样?”体现了妈妈对女儿每天打扫房间心疼。而女儿出门做客,妈妈硬逼女儿打扮,则体现了妈妈强势的一面。D.“再是上东门,再是在衙门口领赏……”三姑娘忖着声音自言自语,说明她内心对热闹场所也十分向往,只不过被“乖巧”抑制住了。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以“我”的视角观察三姑娘,用华丽而热情的笔调描述了三姑娘几个生活片段,这些片段各自独立又衔接自然,展现了独特的民风民俗。B.小说多处使用直接引语,加之争吵、卖菜等具体情境,使人物对话充满了生活气息和主观情绪,极大地保留了人物言语的现场感、真实感。C.小说的语言表现力极强,如“像一阵旋风”“冲到那街”“硬从盒子里拿出”“抓起一把掷”等形象地表现出不同境况下不同的人物心理。D.小说结尾写“我”与三姑娘重遇时她只是“低头过去”,作者对其命运与结局没有交代,故事在相逢处戛然而止,留给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8.三姑娘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9.废名小说以“散文化”著称,《竹林的故事》是其中的代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这篇小说的“散文化”特征。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范文正公,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方贵显时,置负郭常稔之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凶葬皆有赡。择族之长而贤者主其计,而时共出纳焉。日食,人一升;岁衣,人一缣。嫁女者五十千,再嫁者三十千。娶妇者三十千,再娶者十五千。葬者如再嫁之数,葬幼者十千。族之聚者九十口,岁入给稻八百斛。以其所入,给其所聚,沛然有余而无穷。屏而家居俟代者与焉,仕而居官者罢莫给。此其大较也。初,公之未贵显也,尝有志于是矣,而力未逮者二十年。既而为西帅,及参大政,于是始有禄赐之入,而终其志。公既殁后世子孙修其业承其志如公之存也。公虽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呜呼!世之都三公位,享万钟禄,其邸第之雄,车舆之饰、声色之多、妻孥之富,止乎一己而已。而族之人不得其门者,岂少也哉?况于施贤乎?其下为卿,为大夫,为士,廪稍之充、奉养之厚,止乎一已而已。而族之人操壶瓢为沟中瘠者,又岂少哉?况于他人乎?是皆公之罪人也。(节选自《古文观止·义田记》,有删改)材料二:范仲淹之应天府,依戚同文学。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晏殊知应天府,闻仲淹名,召置府学。尝推其奉以食四方游士,诸子至易衣而出,仲淹晏如也。仲淹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为政尚忠厚,所至有恩,邠、庆二州之民与属羌,皆画像立生祠事之。及其卒也,羌酋数百人,哭之如父,斋三日而去。(《宋史·范仲淹传》,有删改)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公既殁A后B世C子孙修D其业E承F其志G如公H之存也。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正:谥号,古代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范文正公即范仲淹,谥号“文正”。B.斋:斋戒,指古人祭祀前整洁身心等。范仲淹去世后,羌族首领斋戒三日,表示崇敬与怀念。C.为:意为“成为”,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霓为衣兮风为马”的“为”字,意思不同。D.堪:意为“经得起、忍受”,与李清照《声声慢》“如今有谁堪摘”的“堪”字,意思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范仲淹买了靠近外城能常年丰收的一千亩良田,叫作“义田”,用它来养活、周济众多同族的人。B.范仲淹去世时,遗体没有好衣服装殓,儿子也没有钱办好丧事。数百人像失去父亲一样为他痛哭。C.许多身居三公高位的人,享受着优厚俸禄,可族人却不能进他们的大门,这与范仲淹形成了对比。D.范仲淹为政多年,到过的地方留下了恩德。范仲淹死后,当地百姓画上他的像并建立祠堂祭祀他。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屏而家居俟代者与焉,仕而居官者罢莫给。(2)尝推其奉以食四方游士,诸子至易衣而出,仲淹晏如也。14.范仲淹身上有哪些高尚品质?请根据两则材料简要概括。(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越台怀古①【元】萨都剌越王故国四围山,云气犹屯虎豹关。铜兽暗随秋露泣,海鸦多背夕阳还。一时人物风尘外,千古英雄草莽间。日暮鹧鸪啼更急,荒台丛竹雨斑斑。【注】①越台:在今福建闽侯县冶山上,汉闽越王无诸曾在冶山前建都城,开辟闽疆。萨都剌工诗词,擅书画,后人推为“有元一代词人之冠”。时任福建闽海道肃政廉访司知事,在职一年半,因弹劾权贵被降职。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通过怀念汉闽越王,由眼前之景引发抚今追昔之意,寄托了作者壮志难酬、抑郁不舒的苦闷。B.首联写远景,点出越台的地理特征,四面群山环绕,雄关据守。云气缭绕衬托出越台的都城气象。C.颈联中“风尘”和“草莽”,既是暮色里越王山的实景,又喻指诗人作为“一时人物”终走向末路。D.尾联中再次点出“日暮”,借“鹧鸪、荒苔、野竹”等景物,表达出对昔日繁华逝去的哀婉之情。16.有人评价说本诗第二联“用象征性的意象勾画出闽越国灭亡后历史变迁的感伤”,请简要赏析。(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1)杜甫《登高》和苏轼的《赤壁怀古》都用到了“白发”这个意象,对应的句子分别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2)《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马”为例,正面论述了坚持不懈会获得成功。(3)苏轼在《赤壁赋》中表现了豁达的宇宙观和人生观,其中从事物变化的角度来观察天地万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盛夏时节,陆军某旅秘密执行跨区演训任务。高炮营指挥控制班班长、中士赵万忠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这一路__①__却又只能深深沉默。第一阶段是摩托化行进。部队行至某市市区时,身兼驾驶员的赵万忠发现路牌上写着一个熟悉的路名——他的岳父母家就在这条路的路口。穿行在熟悉的街道上,赵万忠陷入了美好的回忆里。他多想停下来去看看,但保密的事情比天大,只能__②__地路过。次日,部队转为铁路运输,军列将会经过赵万忠的家乡县城。赵万忠不由得激动起来,因为他的老家只有一条铁路,而他父母的老房子就在铁路旁边!夜幕降临,军列已行至村口,再往前不远就是赵万忠家了,他的心“咚咚”跳起来。他记得打儿时起只要有火车经过,母亲就会抱起他飞奔出来指给他看……时光真好像是__③__,十八年匆匆过去了。要不要给父母打个,“巧妙”地提醒他们出来一下?哪怕只是站在窗口?赵万忠随即否定了这个念头。车速好像忽然变慢了,车轮的“咣当”声变得格外地响,那栋老房子“撞”进了赵万忠的眼睛。只要他喊一嗓子,父母应该就能听见。赵万忠终归没有喊出声来。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下列句子中的“打”和文中画横线处的“打”,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接受了这个任务,我可是打心眼里高兴。(王愿坚《党费》)B.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C.柳妈的打皱的脸也笑起来,使她蹙缩得像一个核桃。(鲁迅《祝福》)D.她们从小跟这小船打交道,驶起来就像织布穿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