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川省自贡市富顺第三中学校2021—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富顺三中2022-2023学年度上学期第二阶段性检测
6、仿照下面画横线线的句子,续写两个句子,表达你对汉语美的感受。(4分)
通过初中三年课文的学习,我们获益匪浅。方仲永由天生神童沦落为平庸常人,警示我
们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花木兰从普通少女成长为巾帼英雄,启示我们忠孝双全的魅力:
一、语言知识运用(20分)
九年级语文试卷
, ;
二、现代文阅读(37分)
, 。
1、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嗔怪(chēn)桑梓(zǐ)侥幸(ráo)顿开茅塞(sè)
B.作揖(yī)诓骗(kuāng)中伤(zhòng)冠冕堂皇(guān)
C.娉婷(píng)瞥见(piē)遁词(dùn)差强人意(chà)
D.折本(shé)恣睢(zì)栈桥(jiàn)间不容发(jiā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A.滔滔冠冕游戈段章取义丰功伟绩
B.汹涌呢喃濡养强聒不舍荡然无存
C.妖饶慢游宽宥扭捏做态言不及义
D.轻零摇曳恪守李代桃僵附慵风雅
3、下列各句中,画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奶奶八十多岁了,视力越来越差,看什么都眼花缭乱。
B.这位女歌手有着天籁般的歌喉,声音入木三分,赢得了观众们的掌声。
C.不可否认,当今许多成功者都是从白手起家开始的,他们一步一个脚印,努力奋斗,终于走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D.一位特产店的老销售,道出了玄机:为骗取顾客的信任,店里每天都会殚精竭虑地“安排”几十个顾客抽到一等奖。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航天员刘伯明、汤洪波安全返回天和核心舱,标志着我国空间站阶段航天员首次出舱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B.我们平时写作文感到思路不顺畅,一个主要的问题是把所有的事物孤立起来,看不到事物之间的联系才出现这样的情况。
C.在现代社会,人与人的交往更加密切,口语交际能力有助于人们加强合作,增进理解,对于个人事业成功也有着重要影响。
D.骑自行车健身时,因为在周期性的有氧运动中使锻炼者能够消耗较多的热量,所以减肥、塑身效果都比较明显。
5、阅读下面的两则消息,回答问题。(4分)
(1)给下面的新闻拟写标题。
新华社北京4月8日电记者从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获悉,今年清明小长假期间,北京市属11家公
园和中国园林博物馆共接待游客120万人次。颐和园、玉渊潭公园等公园的“赏花游”以及到各园红色遗迹祭扫、缅怀革命烈士的“红色游”红火。
(2)阅读《中国首次以国之名公祭南京大屠杀遇难者》这则新闻,从中你获得哪些信息?新华社南京12月13日电刺耳的防空警报13日上午响彻南京城上空。首次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
公祭仪式在此举行,中国最高领导人习近平胸佩白花出席仪式。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10分)
李子柒为何能走红海外
材料一:
①近日,知名短视频博主李子柒,又迎来了舆论广泛关注。一则因为她在推广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贡献,荣膺由成都文旅局颁发的成都非遗推广大使;二则因为她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在海外圈粉无数,在YouTube上获得了逾730万粉丝,激起了许多国家的人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甚至还引发了许多网友对文化输出的讨论。
②毋庸置疑,李子柒的作品具有浓浓的中国风,三月桃花开,她采来酿成桃花酒,五月枇把熟,她摘来制成枇把酥,还有养蚕、绊丝、刺绣、竹艺木工等等,无不具有鲜明的中华传统文化意象,加之视频后期制作采用的低沉悠扬的传统曲风,成功塑造了一种诗意的山居生活情境。这些作品可以让人们回味中国古人的衣食寝居,畅想一种超脱于消费社会的亲近自然的生活方式,在全球化裹挟的现代性问题席卷世界之时,这种生活方式很容易引起各国网友的共鸣。
③李子柒的海外走红,与其说是一种文化输出,不如说是一种文化现象。文化输出似乎带有一种预设的目的和动机,带有不同文明竞逐高下的“文明冲突论”况味。李子柒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女孩,她没有可能承担起“文化输出”的重任,事实上,她只是抓住了短视频发展历史机遇的一个内容创业者,用自己的勤奋和纤巧展示山村生活的美好部分,以期获得观众的认可和关注。当然,从结果上看,李子柒的作品很好地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落地不同文化语境,传递出精致的、文明的、可亲的、具有烟火气和人情味的中国形象,这是一个全媒体时代传承与传播中华文化的生动案例,其中具有值得总结的文化传播规律。
④文化的融合和文明的传播是一个奇妙的旅程,常常暗合“无心恰恰用,用心恰恰无”的规律。如何让一种文化理想精准落地另一种文化土壤,让不同文明之间实现交融和对话,避免陷入文化的自言自语、孤芳自赏,这需要真正深入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异同。在李子柒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剖析出诸多为世界各国文化广泛接受的价值理念,如仁爱、勤劳、勇敢、与自然和谐相处甚至性别平等,这也是她能够受到广泛欢迎的重要原因。
⑤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内在的价值理念也具有很多面向,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传承其中符合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需要的价值理念。楼宇烈先生曾指出:“与西方文化相比,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是中国文化最根本的精神,也是一个最重要的特征。”
⑥李子柒的作品不是宏大叙事,其记录的是一个普通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但却恰恰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而这正是中华文化与世界文明对话的重要价值共识。在翻看李子柒的视频时,一个不经意的小细节让我印象深刻:她将捕获的小龙虾中还没长出大钳子的小虾扔回池塘。细节之处见用心,短视频内容创业者千军万马,她能从中脱颖而出,想来也不是没有原因的。(选自《光明日报》12月09日,文/钟超)
材料二
①李子柒所有的视频都是以中国传统美食文化为主线,围绕中国农家的衣食住行展开,但和其他“美食博主”不一样的是,她拍摄的时间跨度会拉得非常大,更接近本质。
②比如一般人拍做莱,可能会用到酱油,然后会从“我们已经有酱油了”拍起,而李子柒会从“我们如何种出黄豆拍起”。在微博、B站上,她有很多粉丝。其实在境外,数百万外国人也是李子柒的粉丝。截至12月5日,李子柒在某境外视频平台上的粉丝数是735万,这个粉丝数超过了很多
境外大媒体,而且李子柒的几乎每个视频,播放量都在500万以上。
(节选自《人民网》)
7、下列关于李子柒作品的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李子柒用她的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在海外圈粉无数,激起了全球各国的人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B.李子柒的作品用浓浓的中国风加之鲜明的中华传统文化意象,成功塑造了一种诗意的山居生活情境。
C.李子柒的作品在海外走红,与其说是一种文化现象,不如说是一种文化输出。
D.李子柒的视频都是以中国传统美食文化为主线,围绕农家的衣食住行展开,拍摄的时间跨度会
拉得非常大,更接近本质。
8、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子柒用自己的勤劳获得观众的认可和关注,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落地不同文化语境,具有值得总结的文化传播规律。
B.如何让一种文化理想精准落地另一种文化土壤,让不同文明之间实现交融和对话,这需要真正深入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异同。
C.中国文化最根本的精神与西方文化相同,都是以人为本,我们要继承和发展文化中符合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需要的价值理念。
D.李子柒只是在记录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但却恰恰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而这正是中华文化与世界文明对话的重要价值共识。
9、央视热评:“没有热爱就成不了李子柒,没有热爱也看不懂李子柒。她没有一个字夸中国好,但她讲好了中国文化,讲好了中国故事。”结合李子柒的事例及以上材料,谈谈我们应如何传承中国文化并使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二)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9分)
以读书“索道于世”
①读书,能润泽心灵,能提升本领,能纯洁操守。有了书香的浸润,人的精神世界才能丰盈起来。
②十六年前,我从海军某雷达旅政治部调往一海岛雷达站任指导员。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把政治教育课讲好、讲生动,让大家有所收获。胸无点墨,何以感染他人?于是,伴着小岛的婆娑树影,听着隐约涛声,每晚在那盏微黄的灯光下,我循前人之迹、探历史之幽、思古今之变,在收获一份恬静的同时,也充实了自己、备足了养料。有了书香的浸润,所讲的课程,很快便获得了不错的反响,也扭转了大家对政治教育课的刻板印象。
③从那时起,无论是在机关还是在基层,不管是穿军装还是着税服,读书慢慢成了自己八小时之外的生活主色调。这样一份习惯,可谓受益终身。因为,自己在书香中,能体味到读书之美、读书之获、读书之乐。
④读书之美,美在润泽心灵。莎士比亚曾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确实,读一部好书,尤其读一部经典,就是为灵魂打开一扇窗户。那些历经岁月“洗礼”,依旧散发着思想光芒的经典,不仅能让我们与先哲对话,聆听教诲,更能涵养心灵,为自己的灵魂找到一片洁净之所。如今,碎片化阅读渐
趋流行,人们往往一看到大部头的书就头疼,殊不知,“索物于夜室者,莫良于火;索道于当世者,莫良于典。”从我自身的经验看,啃下一部厚重的书卷,虽然路程漫漫,却能磨练心性,让人撇去浮躁,收获宁静。等攻克后,掩卷沉思,往往仍有回甘。
⑤读书之获,获在提升本领。如今,知识的“保鲜期”越来越短。有一条流行的“知识折旧律”,说的是一年不学习,一个人的全部知识就会折旧80%,致使不少人都有本领恐慌。表现得最为突出的,是人们对手机和搜索引擎的依赖:一旦碰到难题,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打开搜索引擎找答案;而一旦手机电量不足时,又开始到处找插座,给手机充电。其实,如果没有足够的积累,即便搜索出来了答案,我们又是否有辨别答案真伪的能力呢?要想克服本领恐慌,要想让自己有两把刷子,不读书、不学习,恐怕是不行的。书中或许不会给出解决问题的直接方法,却有着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思维。而这,恰恰是每一位领导干部都不可或缺的本领。
⑥读书之乐,乐在纯洁操守。晚唐诗人杜荀鹤在《泾溪》中写道:“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这从一个侧面告诫我们,自律是一场终身修行。在我看来,读书正是增强自律的最好方法。“坐对韦编灯动壁,高歌夜半雪压庐”的怡然自得,“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的廉洁意识,这些都是精神生命的营养剂。工作之余,少些觥筹交错,多些手不释卷,于字里行间潜心思考,自我修炼、自我约束、自我塑造,才能不断增强心有所畏、言有所止、行有所戒的定力,在精读、深思、笃行中描摹出人的精神底色。
⑦“读书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读书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以书为伴,含英咀华,我们才能洗涤心灵、涵养浩然之气,让自己的精神世界丰盈起来。
10、通读全文,你认为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
A.读书,能润泽心灵,能提升本领。B.以读书“索道于世”。
C.读书,能使人的精神世界丰盈。D.读书,能纯洁操守。
11、下列名言中不适合作为第⑥段论据的一项是()
A.名不可以虚求,贵不可以伪得。B.眼前多少难甘事,自古男儿当自强。
C.以细行律身,不可以细行取人。D.终身为善不足,一旦为恶有余。
1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第④⑤⑥三段分别从“读书之美,美在润泽心灵”“读书之获,获在提升本领”“读
书之乐,乐在纯洁操守”三个方面论述中心论点,三者之间是递进的逻辑关系。
B.第④⑤⑥三段的“读书之美,读书之获,读书之乐”与第①段“读书,能润泽心灵,
能提升本领,能纯洁操守“一一照应。
C.第⑦段总结全文,再次强化中心论点,收束全文。
D.第⑦段引用名言,生动形象,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具体有力的证明了中心
论点。
(三)阅读陈晔《红樱桃》,完成下题。(18分)
①早晨,玉生在自家楼上甜睡。屋外鹂鸡鸟儿在树上跳跃:丽——句——儿,丽——句
——儿——好听的鸟音,又引动百鸟和鸣。
②妻子春梅在厨房里忙活做饭,锅盆碗勺的碰响也同样优美。
③玉生昨儿个刚结束期末考试回家,春梅过节似的炒了俩菜,让小儿子去村超市买回啤酒。时隔两个月跌进家的温馨,玉生竟喝晕了。春梅说,你别起,多睡会儿,咱家那巴掌大的地儿,我一个人慢慢干。
④鹂鸡鸟儿将他唤醒,看表已是七点。七岁的小儿子像小羊偎在他怀里。
⑤昨天,小儿子嘟着嘴说想他,赖在他怀里翻他口袋,看有没有好吃的。儿子摸遍了口袋,除了几份卷子和钢笔,什么也没有。春梅在村扶贫工厂上班,他当老师,供两个大学生,日子一直紧紧巴巴。
⑥他举起钢笔,抓起小儿子的手:“爸爸呀,给我们明明买了块手表。”他在儿子白嫩的小胳膊上画啊画,画了三个手表。“手表”飘着一股清新的墨水味。儿子欢快地接纳了,
⑦他递给妻子一堆汗渍的衣服,妻子嗔怪道:“忙得连衣服都没空洗啊!”但脸上绽放着山丹丹的红。
⑧他感慨道:“如今村里还挺热闹,又是旅游,又是扶贫工厂,好多开农家院的都发财了,不如我也回来开个农家院,种果树搞采摘?或者也去大城市打拼。两个孩子大学一毕业,肯定不回咱这大山沟,在城里买房要交首付,女儿嫁人要陪送,这些没有几十万下不来。当老师太拴人,挣钱不多,我要想办法让你们娘儿几个过上好日子!”
⑨春梅说:“俺嫁你图的是你有文化,要嫁有钱的,俺早跟你吹啦!再说,五年脱贫攻坚结束了,开始乡村振兴,那振兴不光是住上了楼、修修路,关键是让孩子们有文化,不然,孩子们没文化,早晚还得返贫。”
⑩玉生在鹂鸡鸟儿的叫声中起来,站在院里呼吸着山村特有的清新空气。
.玉生高中毕业后当了三十年教师,在崎岖的山路上磨砺青春和热血,由一个普通的代课老师,凭着优秀的教学成绩转为正式教师。在那个山高路远外地老师不愿来的山沟,他付出了几十年光
阴。当初,若不是那一腔热血,他高中毕业那年就走出了大山。若是走出了大山,他的生活就是两个样,可能寻不来春梅这样的知音。
.现在人们都去山外挣大钱,有的盖起了二层小楼买上了私家车,而且,移民搬迁,大多数人脱
贫住上楼,冬有暖气,上厕所也方便,不用再蹲茅房,没有了猪圈,村里环境也好了。几十个村集
中到一个地方,学校也重新盖了。他昨天对春梅说送完今年的毕业生就辞职,只是他走了,山里的孩子们就放了羊,没有了老师……说到底,春梅不同意他辞职,他自己也不舍得离开讲台。
.春梅做熟饭,安顿爷儿俩吃了,担着水桶去河边地里浇地。她背着玉生种了几亩樱桃,眼下正
是樱桃熟的时候,天气干旱,她只好从河里挑水浇,玉生教书顾不上家,她在驻村工作组的帮助下
引种了省农科院的良种樱桃,去年樱桃就挂了果,一年能有五位数的收入。
.春梅一趟趟挑水,地浇了不到一半,身上已经湿透。这些年,生活已经把她磨炼得更加壮实能干。玉生在外乡教书,顾不上家,她自己什么都干了。
.樱桃红红的,像胖娃娃一样喜人。
.玉生寻了一根扁担,挑上两只水桶。担上的铁钩和桶系随着玉生身体的摆动发出和鹂鸡鸟儿叫
一样好听的声音。
.“你来干啥?”
.“担水啊……春梅,我想好了,开了学还教书。
.“是哎!你就是那块料,不会误人子弟,要不然,哼哼,乖乖在家给我钁头种地!”
.“这是谁家的樱桃?这地不是三大爷家的吗?你给他家挑水?”
.“给你说了吧,我都承包了。这个樱桃园是咱的,樱桃工作组全部包了,价格比市场上的还
贵。孩子们买房的首付、闺女的嫁妆,以后都会有的。”
.“春梅、你咋不早说!”
.“说啥?你教书育人是大事儿,家里的小事儿不用你操心。”
.鹂鸡鸟儿又叫了,悦耳的鸟音从樱桃树枝叶间泻下来。玉生满眼含笑,抬头四望,“咋不见它们的影儿?”春梅说:“别找了,惊动了它们,以后就不来咱这儿了。”
.夫妻俩挑上水桶往河边去。
.太阳正好出来,照在红红的樱桃上。阳光下,玉生仿佛受到了鼓舞和激励——那是来自妻子和生活的。不,还有鹂鸡鸟儿和红樱桃!
13、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A.小说中玉生给小儿子画手表的情节是为了表现他家很穷,玉生没钱给小儿子买手表,只能在小儿子胳膊上画手表来哄儿子。
B.文章第.节运用了插叙手法,交待了玉生高中毕业后30年来一直在山里做教师,并用外地
老师不愿来山沟教学,反衬玉生热爱山村教育,并献身山村教育的优秀品质。
C.文中“鹂鸡鸟儿又叫了,悦耳的鸟音从樱桃树枝叶间倾泻下来”这句话运用了通感,将“悦耳的鸟鸣”听觉转移到视觉角度“从樱桃树枝叶间倾泻下来”,丰富了表情达意的意蕴。D.“你教书育人是大事儿,家里的小事儿不用你操心。”这句话用一大一小来说明在春梅心目中教书育人才是当前最重要的,只有靠知识才能改变命运。
14、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①小轩在朗读“时隔两个月跌进家的温馨,玉生竟喝晕了”这句话时,李老师指导他要重读“跌”,请你说说他这样指导的理由。
②“春梅,你咋不早说!”这句话中感叹号能否换成问号?为什么?
15、文中多次写鹂鸡鸟儿鸣叫,有什么作用?
16、揣摩文章结尾,说说“妻子”“生活”“鹂鸡鸟儿和红樱桃”分别给了玉生怎样的“鼓舞和激励”。
17、有人说,本文一直到第.节才写到红樱桃,却用《红樱桃》作标题,这不妥当。你不同
意这种说法,请阐述你的理解。
三、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文言文阅读(15分)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天镜园浴凫堂①,高槐深竹,樾②暗千层,坐对兰荡③,一泓漾之,水木明瑟,鱼鸟藻荇,类若乘空。余读书其中,扑面临头,受用一绿,幽窗开卷,字俱碧鲜。每岁春老破塘④笋必道此轻舠⑤飞出牙人⑥择顶大笋一株掷水面呼园中人曰:捞笋!鼓枻⑦飞去。园丁划小舟拾之,形如象牙,白如雪,嫩如花藕,甜如蔗霜。煮食之,无可名言,但有惭愧。
①天镜园:作者祖父张汝霖读书之所。②凫:即野鸭。③兰荡:湖名④破塘:在绍兴西,以产笋而闻名。
⑤轻舠(dāo):轻快的小舟。⑥牙人:撮合买卖,获取佣金的中间人,这里指商贩。⑦鼓枻(yì):指划桨,谓泛舟。枻,船桨。
18、对下列加黑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余拏一小舟拏:撑(船)B.及下船及:等到
C.类若乘空若:如,像D.无可名言名:名字
1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每岁春/老破塘笋必道此/轻飞出ノ牙人择顶大一株掷水面/呼园日
B.每岁春老/破塘笋必道此/轻飞出/牙人择顶大笋一株掷水面/呼园人曰
C.每岁春老/破塘笋必道/此轻舸飞出/牙人择顶大一株/掷水面呼园人日
D.每岁春老/破塘笋必道此/轻飞出牙人/择顶大笋一株掷水面/呼园人曰
20.下列对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白”一句用夸张手法描绘出混沌一片的冰雪世界,让人
顿生天地之大、人生之微的无限感慨。
B.“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一句借舟子之口直接点明“痴”字,坦露文人
雅士独与天地往来的率性认真与岸情操。
C.“高槐深竹,暗千层。”一句中的“高”“深”“暗”生动细致地描基了天镜园
的美景,让人如临其境,心向往之。
D.“无可名言,但有惭愧。”一句将昔日的美景美味与今日的国破家亡形成了对比,
令作者不禁对过去的奢享受深感惭愧。
21、将下列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2)余读书其中,扑面临头,受用一绿,幽窗开卷,字俱碧鲜。
(二)古诗词鉴赏(7分)
孤雁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22、下列对这首诗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中孤雁非常想念它的同伴。“不饮啄”体现出孤雁的执著,不达目的决不放弃的决心。
B.颔联境界忽然开阔,“一片影”“万重云”形成鲜明的对比。小小的孤雁此时此际显得惶急、焦
虑、迷茫。
C.颈联通过对孤雁飞着叫着寻找同伴的描写,将孤雁的渴望、煎熬表现得淋漓尽致。“似”“如”
二字表现了未见而似见,未闻而犹闻的幻觉。
D.全诗运用了象征的手法,以孤雁象征自己。诗人满篇都在写孤雁,无一字涉及自己,却暗示了自
己报效朝廷的决心。
23、尾联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师德师风教育演讲稿
- 易错点纠错练07 动词时态、语态易错点-备战2025年高考英语考试易错题含解析
- 年度员工发言稿(合集15篇)
- 南方家居产品知识
- 第1课《沁园春 雪》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 年会的致词(范文8篇)
- 硫化铅量子点辅助近红外二区荧光成像技术在荧光成像引导切除宫颈肿瘤的应用研究
- 二零二五年个人企业股权代持补充协议2篇
- 应急预案的地质灾害防治
- 钟表行业维修技巧培训总结
- 【人教版化学】必修1 知识点默写小纸条(答案背诵版)
- 江苏省无锡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原卷版)
- 对口升学语文模拟试卷(10)-江西省(解析版)
- 2024年全国统一高考数学试卷(新高考Ⅱ)含答案
- 一年级二年级奥数暑期培优题库
- 老年痴呆症患者生活陪护协议
- 2024年-急诊气道管理共识课件
- 小学语文中段整本书阅读的指导策略研究 中期报告
- 浙教版2023-2024学年数学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卷(含答案)
- 运动训练与康复治疗培训资料
- 老师呀请你别生气教学反思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