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 教案 第一课 桃夭_第1页
大学语文 教案 第一课 桃夭_第2页
大学语文 教案 第一课 桃夭_第3页
大学语文 教案 第一课 桃夭_第4页
大学语文 教案 第一课 桃夭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案首页授课时间年月日课次时数课型课题第一单元第一课桃夭教学目标:一、了解《诗经》的构成部分及主要内容二、掌握比兴和重章叠句等手法的运用,体会作品的音乐美三、了解作品中的婚礼习俗,以及蕴含的道德文化意义重点、难点:1.重点:(1)掌握关键字词的含义。(2)对作品的文化意义进行深入剖析,使学生透过古文感受先民婚礼的喜庆气氛。2.难点:引导学生使用工具书及其他文献资料,通过阅读、查找的方式对作品进行解读。教学方法及教具应用: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讲练综合法、诵读法教具:PPT课件、图片板书设计:1.感受《诗经》美嫁娘,顺夫家2.走进《桃夭》多子嗣,旺夫家(主题)喜庆、美满艺术特色人丁盛,兴夫家3.诗词鉴赏的步骤与方法后记:教案内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诗经》中有很多婚恋题材的作品,比如《关雎》、《静女》、《氓》等,都从侧面体现了当时的礼俗。古代有“五礼”之说,婚礼则属于嘉礼。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先秦时期女子新婚之日喜庆氛围的作品——《桃夭》。二、讲授内容(一)《诗经》简介《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先秦时期称《诗》,又称《诗三百》或《三百篇》,它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305篇诗歌。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音乐上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是地方民歌,有十五国风,共160首;“雅”主要是朝廷乐歌,分大雅和小雅,共105篇;“颂”主要是宗庙乐歌,有40首。表现手法主要是赋、比、兴。“赋”就是铺陈,“比”就是比喻,“兴”就是启发。《诗经》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成为我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二)走进《桃夭》《桃夭》是《国风》中的一首祝贺年轻姑娘出嫁的诗。此诗以桃花起兴,为新娘唱了一首赞歌。全诗语言优美精炼,不仅巧妙地将“室家”变化为各种倒文和同义词,而且反复用一个“宜”字,揭示了新娘与家人和睦相处的美好情怀,也写出了她的美好品德给新建的家庭注入新鲜的血液,带来和谐欢乐的气氛。1.课文诵读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2.课文详解第一节:美嫁娘,顺夫家(1)词语注释①夭夭:“三家诗”将“夭”作“枖”,《说文》:“枖,木少盛貌。”指生机勃勃的样子。②灼灼:“灼”为“焯”的通假字,《说文》:“焯,明也。”指鲜艳的样子。③之:这。子:指女子,古代女子也称“子”。于:往。归:出嫁。后来称女子出嫁为于归。④宜:和顺。室家:家庭。此指夫家,下面的“家室”、“家人”均指夫家。(2)翻译与解读翻译:茂盛桃树嫩枝芽,开着鲜艳粉红花。这位姑娘要出嫁,家庭和睦顺夫家。解读:第一章以鲜艳的桃花比喻新娘的年轻娇媚。《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可以说这里是第一个用花来比美人,自此以后用花、特别是用桃花来比美人的层出不穷,如魏·阮籍《咏怀·昔日繁华子》:“天天桃李花,灼灼有辉光。”宋·陈师道《菩萨蛮》词:“玉腕枕香腮,桃花脸上开。”鲜嫩的桃花,纷纷绽蕊,而经过打扮的新娘此刻既兴奋又羞涩,两颊绯红,真有人面桃花,两相辉映的韵味。诗中既写景又写人,情景交融,烘托了一股欢乐热烈的气氛。(3)婚礼习俗①《周礼•媒氏》:“仲春之日,令会男女。”《白虎通义•嫁娶》:“嫁娶必以春者,春,天地交通,万物始生,阴阳交接之时也。”②朱熹《诗集传》:“桃之有华,正婚姻之时也。”《易》:“春桃生花,季女宜家。”第二节:多子嗣,旺夫家(1)词语注释蕡:肥大。有蕡即蕡蕡。毛传云:“蕡,实貌。非但有华色,又有妇德。”(2)翻译与解读翻译:茂盛桃树嫩枝芽,桃子结得肥又大。这位姑娘要出嫁,家庭美满旺夫家。解读:第二章是表示对婚后的祝愿。桃花开后,自然结果。诗人说它的果子结得又肥又大,此乃象征着新娘早生贵子,养个白白胖胖的娃娃。第三节:人丁盛,兴夫家(1)词语注释蓁蓁:叶子茂密的样子。毛传云:“蓁蓁,至盛貌。有色有德形体至盛也。”(2)翻译与解读翻译:茂盛桃树嫩枝芽,叶子浓密有光华。这位姑娘要出嫁,家庭幸福兴夫家。解读:第三章以桃叶的茂盛祝愿新娘家庭的兴旺发达。以桃树枝头的累累硕果和桃树枝叶的茂密成荫,来象征新娘婚后生活的美满幸福。3.艺术特色(1)表现手法全诗三节,每节都先以桃起兴,分别以桃树的枝、花、叶、实比兴男女盛年,及时嫁娶。诗中运用重章迭句,反复赞咏,更与新婚时的气氛相融合,与新婚夫妇美满的生活相映衬,既体现了歌谣的风格,又体现了农村的物候特征。(2)美学思想“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是面容的娇艳;“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则是使家庭和睦的品德。在当时人的思想观念中,艳如桃花、照眼欲明,只不过是“目观”之美,这还只是“尽美矣,未尽善也”。具备“宜其室家”的品德,才能算得上美丽的少女,合格的新娘。因此,只有兼具美与善,才是真正的完满。这就是《桃夭》所表达的先秦人美的观念。三、作业布置1.朗诵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歌的画面美和音韵美。2.这首《诗经·周南·樛木》无论是章法句式还是比兴手法的运用,都与《桃夭》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桃夭》,认真品读这首诗,比较二者的艺术特色。南有樛木,葛藟累之。乐只君子,福履绥之。南有樛木,葛藟荒之。乐只君子,福履将之。南有樛木,葛藟萦之。乐只君子,福履成之。《樛木》是一首祝贺新婚的诗,描写的是在婚礼上对新郎的祝福。该诗在表现手法上采用了比兴的手法,它用樛木和葛藟来比作君子的福禄和快乐。以此物比他物,以此物言他物,使整首诗曲调一致而不失风雅。从诗中可以看出,“乐只君子,福履绥之”二句是首节所咏之本体;“南有樛木,葛藟纍之”二句,则是引起所咏之词的“兴”体。后二节依仗首节的句式,每节只改动二字,大体意思与首节相近,运用的是“国风”中的“叠章”形式。以反复咏唱逐层推进,在回环往复中逐步升华感情。同时,这三节中的“兴”语,又兼有“比”义。诗中的“彼物”即“樛木”和“葛藟”,“此物”则是“君子”和“福”——以樛木得到葛藟缠绕,比喻君子福禄相随。故从各节之“比”义看,这也是一首形象动人的祝福歌。而《桃夭》是一首祝贺年青姑娘出嫁的诗,语言优美精炼。该诗与《樛木》相比,同样采用了比兴的手法。一首简单朴实的歌,唱出了女子出嫁时对婚姻生活的希望和憧憬,用桃树的枝繁叶茂、果实累累来比喻婚姻生活的幸福美满。各节的前两句,是全诗的兴句,分别以桃树的枝、花、叶、实,比兴男女盛年时及时嫁娶的幸福婚姻。其中,“夭夭”“灼灼”等词,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桃花的美丽娇艳,也反衬出青年男女的美丽时刻。在艺术手法上,《桃夭》也运用了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吟咏,与新婚时的气息相融合,更与新婚夫妇美满的生活相映衬。优美的乐句与新娘的美貌、爱情的欢乐交融在一起,十分贴切地渲染了新婚时的其乐融融。3.品味《诗经·蒹葭》,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赏析文章。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而《蒹葭》是《诗经·秦风》中表现“朦胧美”的名篇,也是被历代文人誉为情深景真、摇曳多姿的好诗。这是一首怀念情人的恋歌,写一位恋者在深秋的清晨,在蒹苍露白的河畔,徘徊往复,无限惆怅地寻求他日思夜想的恋人。秋景起兴,倾诉绵长思念。全诗共三节,每节都用水岸边的秋景起兴,借景抒情,把水中之景同诗中主人公的相思之情交融在一起。诗中虚实结合,把实景同幻想交织在一起,深刻描绘出一个痴情者对恋人的万般思念。多重意象,表达爱情追求。“蒹葭苍苍”“蒹葭凄凄”“蒹葭采采”等句,作为诗歌的发端,写出了蒹葭茂盛、霜露高洁之景象,烘托出主人公对爱情的热烈追求和美好向往。作者以秋水抒发对恋人的一片深情。“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由于对心上人牵肠挂肚的思念,主人公似乎遥遥望见心中人就在水的那一边,想去追寻她,以期欢聚。“遡洄从之,道阻且长”,主人公沿着河岸向上游走,去寻求意中人的踪迹,但道路迂曲遥远。“遡游从之,宛在水中央”,那就从水路游着去寻找她,但不论主人公怎么游,总游不到她的身边,心爱的人仿佛永远都是可望而不可即。反复咏唱,营造飘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