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教学课件chap1ppt-模块一远程教育的发展与历史_第1页
附:教学课件chap1ppt-模块一远程教育的发展与历史_第2页
附:教学课件chap1ppt-模块一远程教育的发展与历史_第3页
附:教学课件chap1ppt-模块一远程教育的发展与历史_第4页
附:教学课件chap1ppt-模块一远程教育的发展与历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远程教育的发展与历史远程教育原理与技术主题2:远程教育的主要发展阶段

问题:远程教育的不同阶段,远程教育的名称分别是什么?两种分类方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分别是什么?远程教育原理与技术远程教育的主要发展阶段

远程教育的发生和发展始终都与信息技术、教育技术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并形成一系列历史发展阶段。远程教育的发展阶段理论的两个流派:三代信息技术和三代远程教育

代表人物:尼珀、贝茨、丁兴富五代信息技术和五代远程教育

代表人物:泰勒远程教育原理与技术三代信息技术和三代远程教育(丁兴富,2002)伽利森(Garrison)函授(印刷、电话、广播电视、录像、开放大学等)、电子通信(视频、音频会议等)、计算机尼珀(Nipper)三代远程教育:函授、多媒体教学、电子通信技术教学贝茨(Bates)

指出第三代信息技术和远程教育与前两代在成本结构上的经济学差异,及其对发达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特殊意义。丁兴富:最早介绍三代信息技术和远程教育理论并应用这一理论论述和探讨我国函授教育、广播电视教育和现代远程教育发展历史、战略和前景的学者远程教育原理与技术三代信息技术和三代远程教育分期表远程教育原理与技术第一代远程教育:函授教育函授教育:一种用通信方式进行教学,以自学为主的教育方式。它的特点是分散自学,通信辅导。主要代表:独立设置的函授学校、传统大学的函授教育、校外教育起源于19世纪英国在高等教育体系中一直是适度辅助的作用远程教育原理与技术第二代远程教育:多媒体教学多种媒体教学的远程教育特点:多种媒体教学的大规模工业化形态主要代表:独立设置的远程教育大学/开放大学

第一代和第二代的技术特点:

单向传播辅助方法:加强学习支持远程教育原理与技术第三代:灵活开放的远程教育建立在应用双向交互电子信息技术基础上的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基础:电子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特征和优势:双向交互可以实现同步和异步交互上升为大众教育和终身教育的主要力量远程教育原理与技术五代远程教育和五代教育模式(Taylor,2003)人物简介:

詹姆斯.泰勒教授是澳大利亚南昆士兰大学主管全球学习事务的副校长,现任国际远程开放教育理事会主席。泰勒教授对远程教育理论界的重要贡献主要包括:五代远程教育论、远程教育经济学研究、网上教与学研究、双重模式的理论概括等创建远程教育模式与理论模型教育可变成本:是指教育中随学生数量变化的成本远程教育原理与技术主题3:中国远程教育的发展历史一、萌芽和准备阶段(20世纪初到40年代末)1914年最早的函授教育出现1936年旧政府成立电影教育委员会1937年成立播音委员会1940年电化教育委员会

远程教育原理与技术主题3:中国远程教育的发展历史二、创建、起步和中断期(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末)创建和起步:出现大学层次的远程教育——中国人民大学函授学院、北京广播电视大学中断期: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末,文化大革命期间远程教育原理与技术主题3:中国远程教育的发展历史三、恢复、繁荣和调整期高等函授教育的重建和繁荣1980年全国高等学校函授教育和夜大学工作会议《关于大力发展高等学校函授教育和夜大学的意见》1987年《普通高校函授教育暂行条例》全国广播电视大学系统的建立及其快速发展1979年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成立

华罗庚上了第一堂课

远程教育原理与技术主题3:中国远程教育的发展历史在20世纪80年代前半期的多形式、多层次的远程教育1981年成立农业广播学校;建立国家教育自学考试制度相对平稳的发展和调整时期(80年代中期——90年代中期)广播电视教育和卫星电视教育的继续发展1987年建立了中国电视师范学院和中国教育电视台

1993年中国电视师范学院合并进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远程教育原理与技术主题3:中国远程教育的发展历史对广播电视大学高等专科教育的控制和调整

1987年,原国家教委设立了“电化教育局”进一步明确了广播电视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