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诗三首》类文阅读《古诗三首》类文阅读一、知识要点二、基础巩固(一)(2022下·陕西安康·六年级统考期末)阅读古诗,完成练习。寒食[唐]韩翊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1.诗中体现的节日是。2.用自己的话说说“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两句诗的意思。3.下列对诗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寒食东风御柳斜”描写的是市井街巷的风光。B.有些地方禁火,有些地方传蜡烛,是因为各地有着不同的节日习俗。C.诗的主旨是对腐败的政治现象进行委婉的讽刺。【答案】1.寒食节2.黄昏时候,宫中传出御赐的烛火,轻烟散入了新封的王侯之家。3.C【解析】1.本题考查对古诗的理解。从题目《寒食》,诗句“寒食东风御柳斜”可知,这首诗写的是寒食节。寒食节,中国传统节日,在夏历冬至后的105日,清明节前一二日。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2.本题考查诗句翻译。翻译诗句时,要关注重点字词的意思。汉宫:这里用汉代皇宫来借指唐代皇宫。传蜡烛:指宫中传赐新火。五侯:这里泛指权贵豪门。翻译为:黄昏时候,宫中传出御赐的烛火,轻烟散入了新封的王侯之家。3.本题考查对古诗的理解。A.“寒食东风御柳斜”的意思是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城中的柳树,并不是市井街巷。说法错误。B.最后两句诗的意思是寒食节这天家家都不能生火点灯,但皇宫却例外,天还没黑,宫里就忙着分送蜡烛,除了皇宫,贵近宠臣也可得到这份恩典。并不是各地有着不同的节日习俗。说法错误。C.正确。(二)(2023下·六年级单元测试)课内阅读。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4.解释下面的词语。(1)擢:
(2)素:(3)盈盈:
(4)脉脉:5.把诗句中的叠词画上横线。6.这首诗借神话传说中和的故事,表达了妇女对丈夫的之情。7.这首诗主要描写的是谁?把能体现主要人物情感的诗句写在下面。【答案】4.伸出白皙清澈的样子相视无言5.迢迢
皎皎
纤纤
札札
盈盈
脉脉6.牛郎织女思念7.织女。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解析】4.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可以结合课文中的注释来理解。纤纤擢素手:织女正摆动柔长洁白的双手。擢:伸出。素:白皙。盈盈一水间:虽然只相隔了一条银河。盈盈:清澈的样子。脉脉不得语:但也只能含情脉脉相视无言。脉脉:相视无言的样子。5.本题考查对叠词的掌握。叠词是词和词连起来用,以词的形状来判断,有两个要素为组成词的单个字是同一个字;单个字的组成部分也要是同一个字或偏旁。故本诗中的叠词有:迢迢、皎皎、纤纤、札札、盈盈、脉脉。6.本题考查对古诗的理解。结合“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的意思:在银河东南牵牛星遥遥可见,在银河之西织女星明亮皎洁。可知,本首诗借用神话传说中的牛郎和织女的故事,结合“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的意思:一整天也没织成一段布,哭泣的眼泪如同下雨般零落。可知,借用牛郎织女的故事来表达了妇女对丈夫的相思之情。7.本题考查对古诗的理解。结合诗句“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的意思:织女正摆动柔长洁白的双手,织布机札札地响个不停。一整天也没织成一段布,哭泣的眼泪如同下雨般零落。可知,本首诗主要描写了织女。最能体现织女的相思之情的诗句是: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三)(2022下·全国·六年级专题练习)看图,根据意境默写古诗,再完成填空。默写古诗。9.前两句写景,诗句中虽没有带“月”字,但从“”一词中可以感受到月光的皎洁。这两句诗体现出诗人、的心境。10.结合全诗来看,文中的“月夜”具有哪些特点?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树椭鸦”朴实、简洁、凝练,既写鸦鹊栖树的情状,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B.“冷露无声湿桂花”暗写诗人望月,隐藏着诗人孤独、凄凉的心境。C.这句点明望月,而且推己及人,扩大了望月者的范围,引出了入骨的相思。D.“秋思落谁家”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其中一个“落”字,新颖妥帖,给人以静的形象的感觉。【答案】8.十五夜望月
唐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9.地白孤独凄凉10.清幽、冷寂、明朗11.D【解析】8.本题考查根据图画的意境来默写古诗。先看图,理解图画的意境,再默写古诗。图上画的是一个月夜下,一家人在桂花对下团聚,就是写的八月十五中秋节的古诗。出自唐代诗人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全诗内容: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9.本题考查的是对诗句的理解。“地白”指月光照在庭院的地上,像铺了一层白霜。虽无“月”字,但仍能感受到月光的皎洁。前两句描写了八月十五夜晚的凄凉夜景,衬托出诗人孤独、凄凉的心境。10.本题考查的是理解概括能力。结合译文,从诗句“中庭地白树栖鸦”中可看出月夜清幽的特点,从“冷露无声湿桂花”中可感受到月夜的冷寂,从“今夜月明人尽望”中可感受到月夜的明朗。11.本题考查的是对诗句的赏析理解。A、B、C正确。D项中“给人以静的形象的感觉”说法错误。一个“落”字,新颖妥帖,不同凡响,它给人以动的形象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点睛】参考译文:庭院地面雪白树上栖息着鹊鸦,秋露无声无息打湿了院中桂花。今天晚上人们都仰望当空明月,不知道这秋思之情落在了谁家?三、类文阅读(一)(2023上·全国·六年级专题练习)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秋风引[唐]刘禹锡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12.此诗中,诗人流露出哪种情思?(
)A.送别之情 B.思归之心 C.喜悦之意 D.愤怒之思13.“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的意境与下面哪一项接近?(
)A.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B.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C.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D.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答案】12.B13.A【解析】12.本题考查的是对古诗思想感情的理解。根据译文、诗人背景可知,这首诗作于诗人被贬期间,因秋风起、雁南飞而触动了孤客之心,有感而作。此诗表面写秋风,实际却是在感叹自己的际遇,抒发了诗人孤独、思乡的思想感情。故选B。13.本题考查的是对诗句的理解。“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意思是:早晨秋风撩动庭中的树木,独自漂泊他乡的人最先听到了秋声。表达了诗人羁旅之情以及思归之心。A.“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意思是: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描写了秋季的晚上,诗人在屋内抬头望月的感受,表达了李白客居思乡之情。B.“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意思是:友人在黄鹤楼与我辞别,在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表表达了诗人对孟的依依惜别之情。C.“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意思是: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表达了表达了诗人积极向上得精神,热爱黄河,热爱祖国得思想感情。D.“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意思是:停下马车是因为喜爱深秋枫林的晚景,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表达了诗人对于深秋山林景色的赞美与喜爱之情。故选A。(二)(2023上·全国·六年级专题练习)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小园(其一)①[宋]陆游小园烟草接邻家,桑柘②阴阴一径斜。卧读陶诗未终卷,又乘微雨去_______。【注】①这首诗是淳熙八年(1181)四月陆游在浙江山阴三山居住时,写的一首田园诗。②柘(zhè):树名,其叶可养蚕。14.这首诗前两句通过写“烟草”“”“斜径”等景物,营造一种的氛围。15.“卧读陶诗未终卷”中“卧”字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赏析其妙处。16.请你从下面两个选项中选择一项填入尾句处(填序号),并说出理由。A.捉虾
B.锄瓜你的选择是(),理由:【答案】14.桑柘清新宁静15.“卧”字生动形象地刻画出诗人悠然、闲适的状态,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喜爱。16.B根据古诗内容可以看出,“捉虾”与“小园”无关,因此选B。【解析】14.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结合诗意可知,“小园烟草接邻家,桑柘阴阴一径斜”意思是茂盛的青草在风中摇动一片青绿,望去像笼罩在蒙蒙的烟雾里,园中种着许多桑柘,枝叶浓密,郁郁葱葱,遮掩着小宅,一条弯曲小路斜通向远处。由此可知,这首诗前两句通过写“烟草”“桑柘”“斜径”等景物,营造一种田园风景清丽宁静的氛围。15.本题考查诗歌字词的赏析。“卧”表示躺或趴,“卧读陶诗未终卷,又乘微雨去锄瓜”这两句大意是:躺着阅读陶渊明的诗没有完卷,又乘着细雨去田里锄瓜。“卧”字,更显出他悠然自得的情态。当时作者五十七岁,正罢官家居。这两句写的是当时的生活情景。“卧读陶诗”,“卧”字形象描绘诗人卧读陶渊明诗作的悠闲,真实、生动地展现诗人农居生活的安逸、闲适,表达作者对田园悠然生活的喜爱。16.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把握。这首诗写于公元1181年,当时作者五十七岁,正罢官家居。这两句写的是当时的生活情景。前一句写“卧读陶诗”,这是作者心情闲适的表现。陶渊明的许多田园诗颇能引起陆游的共鸣,因此他闲居期间特别爱读陶诗。诗歌的题目是《小园》,所以在园子里,天忽然下起雨来时,为了不误农时,乘着微雨去只能去锄瓜,而不是去捉虾。故选B。(三)(2023上·六年级课时练习)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绝句[宋]志南古木阴中系短篷①,杖藜②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注】①短篷:有篷的小船。②杖藜:“藜杖”的倒文。藜,一年生草本植物,茎杆直立,长老了可做拐杖。17.诗中“”一句体现诗人春游兴致浓,运用了的修辞手法。(语文要素:抓住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18.请你发挥想象,描绘出诗歌前两句的画面。19.读完古诗后,有同学出示了下面的一幅图,你认为图中的内容和诗歌内容相符合吗?为什么?20.从“欲湿”和“不寒”两个词,你感受到了春雨和春风怎样的特点?【答案】17.杖藜扶我过桥东拟人18.岸边长着一棵参天古树,它的树荫浓密,诗人系住小船,拄着藜杖,慢慢地走过了小桥,去往小桥的东边赏景。19.我认为图中内容和诗歌内容大致相符。因为根据图片能看出这是一幅春景图,图中出现了带篷的小船,里面的人物拄着杖在过桥,他的身上穿着蓑衣,应该是在下雨,杨柳枝条微微飘起,应该是微风,他迎风站立,可见风并不是很冷。不相符的地方是因为从图中没有看到古木,看不出来诗人将船系在古木的树荫下。20.从“欲湿”可知雨下得很小,这些雨如雾般“沾”在人的衣服上,微微有些发潮,但并没有真正被打湿,表现出了蒙蒙细雨的若有若无,绵软滋润。从“不寒”可知春风带有丝丝的暖意,十分轻柔,吹在脸上很是惬意。【解析】17.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结合诗句“杖藜扶我过桥东”的意思“拄着拐杖,走过小桥,恣意欣赏这美丽的春光。”可知,诗人拄杖春游,却说“杖藜扶我”,是将藜杖人格化了,故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仿佛藜杖是一位可以依赖的游伴,默默无言地扶人前行,给人以亲切感,安全感,使这位老和尚游兴大涨,欣欣然通过小桥,一路向东。18.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与画面的描绘。结合诗句的意思,然后结合合理的想象和联想,再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再现画面即可。“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的意思:我在高大的古树阴下拴好了小船;拄着拐杖,走过小桥,恣意欣赏这美丽的春光。如:作者在参天古树的绿阴下,系了小船,拄着藜杖,慢慢走桥,向东而去。19.本题考查诗句的理解及图意的理解。通过观察图画可知,图上画着小河边,柳枝轻轻飘动,在一条小桥上有一个人正拄着拐杖过桥,在河岸,有两艘带有篷的小船,由此可以看出这是一幅春景图。诗句“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的诗意思:我在高大的古树阴下拴好了小船;拄着拐杖,走过小桥,恣意欣赏这美丽的春光。丝丝细雨,淋不湿我的衣衫;它飘洒在艳丽的杏花上,使花儿更加灿烂。阵阵微风,吹着我的脸已不使人感到寒;它舞动着嫩绿细长的柳条,格外轻飏。由此可知,图中与诗中有相符合的地方。20.本题考查对词语的赏析。“欲湿”,表现了蒙蒙细雨似有若无的情景,又暗表细雨滋润了云蒸霞蔚般的杏花,花显得更加娇妍红晕。“不寒”二字,点出季节,说春风扑面,带有丝丝暖意,连缀下面风吹动细长柳条的轻盈多姿场面,越发表现出春的宜人。这样表达,使整个画面色彩缤纷,充满着蓬勃生气。(四)(2022上·重庆璧山·六年级统考期末)阅读理解。寻陆鸿渐①不遇【唐】皎然移家虽带②郭,野径入桑麻③。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④。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⑤山中去,归时每日斜⑥。【注释】①陆鸿渐:名羽,终生不仕,隐居在苕溪(今浙江湖州境内),著有《茶经》一书,被后人奉为“茶圣”“茶神”。②带:近。③桑麻:这里指农作物。④著花:开花。⑤报道:回答道。⑥日斜:太阳将落山。21.朗读全诗,理解带点词的意思。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扣:吠:报道山中去,归时每日斜。归:22.读着画线的句子,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3.关于知音的讨论,你赞成谁的意见?说说原因。秦学:知音就是像锺子期那样不但能听懂琴声的描述,还能听懂伯牙通过琴声表现出的情怀。郝思:知音又如作者皎然,寻访“茶神”陆鸿渐不遇,虽有些失落,但看到他的生活安静、充实。也暗自高兴。【答案】21.敲狗叫声回来22.诗人的朋友把家迁徙到了城郭一带,那是乡间小路通向桑麻的地方。近处篱笆边都种上了菊花,秋天到了却尚未见它开放。23.我赞同秦学的意见。我认为知音就是真正了解自己的人,知音之情就是志向相同,兴趣相投,心心相印,无需言语,就能心领神会。就像伯牙觉得失去了知音就不再鼓琴。他认为知音已去,留琴何用?有的人一生都遇不到自己的知音。这份真挚而又深厚的友谊,是让人刻骨铭心,不可取代的。【解析】21.本题考查字词的理解。诗句“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的意思:敲门竟连一声狗叫声都没有,要去向西家邻居打听情况。“扣”的意思是:敲;“吠”的意思是:狗叫声。诗句“报道山中去,归时每日斜”的意思:邻人报说他是到山里去了,回来时总要西山映着斜阳。“归”的意思:回来。22.本题考查诗句的理解。解答时,先理解诗句的意思,再结合诗意来想象画面,只要合理即可。“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的意思:他把家迁徙到了城郭一带,乡间小路通向桑麻的地方。近处篱笆边都种上了菊花,秋天到了却尚未见它开放。结合诗意可知,是诗人的朋友把家迁到一个乡间小路通向桑麻的地方,这个地方的篱笆都种上了菊花,秋天到了却没有见到菊花开花。23.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解答时,先结合诗歌的理解,再针对“知音”这个话题回答即可,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如:我赞同郝思的意见。因为知音就是世上最好的朋友,只要看到对方过得好,内心为他而感到高兴,因为他们虽不能见面,但内心却是想到一起的。(五)(2023上·六年级单元测试)甜甜选择了下面这首诗作为朗诵素材,请你和她一起完成下面的任务。山亭夏日[唐]高骈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注】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注】水晶帘:形容质地精细而色泽莹澈的帘。24.初读诗歌,你发现诗中主要描绘了、、、等景物。25.下面这句诗正确的朗读节奏应是(
)A.绿树/阴浓/夏日长 B.绿树阴浓/夏日长C.绿树阴/浓夏/日长 D.绿树/阴浓夏日长26.这首诗读起来颇有画面感,请帮甜甜简要概括诗歌所描绘的景象。27.下面是甜甜对这首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前两句描写亭院的静景,后两句描写亭院的动景。B.诗歌后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分别从视觉和嗅觉的角度,展现了亭院的景象。C.这首诗歌通过描绘亭院的景象,写出了诗人悠闲自在的心境,表现出诗人对美好景色的陶醉。D.这首诗歌与《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都写到了风,两者具有异曲同工之妙。【答案】24.绿树楼台池塘蔷薇25.B26.诗歌描绘了一幅池塘倒映着楼台,周边绿树成荫,微风吹过,池水泛起涟漪,蔷薇花香满园的夏日景象。27.D【解析】24.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根据诗歌“绿树阴浓夏日长”可知描绘了绿树,“楼台倒影入池塘”描绘了楼台和池塘,“满架蔷薇一院香”描绘了蔷薇,可得出答案。25.本题考查朗读节奏。绿树阴浓夏日长:夏季天渐渐变长了,绿树枝叶茂盛,树阴非常浓密。“绿树浓阴”是一个主谓短语,“夏日长”是一个主谓短语。根据句意和语法结构可划分为:绿树阴浓/夏日长。故选B。26.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本诗意思是:夏季天渐渐变长了,绿树枝叶茂盛,树阴非常浓密;池塘映照着楼台的倒影,水晶帘轻轻飘动,原来是微微的山风吹了进来;满架的蔷薇正在盛开,整个院子里充满了花香。这是一首描写夏日风光的七言绝句,描绘了绿树成荫,池塘倒映着楼台,微风吹过,池水泛起涟漪,蔷薇花香满园的景象。27.本题考查诗歌理解。D.《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中“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意思是正在人们感触暴雨的壮观场面的时候,一阵暴风席地卷来,一下子吹散了乌云跟大雨。云开日出,望湖楼下水面安静如镜,空气清爽,远眺望去,水天一色。可以看出写的是大雨后的狂风,本诗“水晶帘动微风起”写的是微微的山风。故两者写的风不一样。故选D。(六)(2023上·六年级课时练习)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田园乐七首(其六)[唐]王维桃红复含宿雨①,柳绿更带朝烟②。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注】①宿雨:昨夜的雨。②朝烟:指清晨的雾气。28.下列选项中,对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桃红复含/宿雨 B.花落家/童未扫 C.莺啼/山客/犹眠29.苏轼曾称王维诗歌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请借助想象,写出诗歌前两句所描绘的画面。30.阅读本诗后两句,试着说一说你能从中体会到“山客”怎样的心境。31.作品是了解一位作者的最佳途径,请你结合所学的诗词及下面的链接材料,分析并概括苏轼其人的性格特点。【链接材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八年级下册《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节选)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九年级下册《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节选)【答案】28.C29.结合诗句可以想象到深红浅红交相辉映的花瓣上还带着隔夜的雨滴,色泽鲜亮,花香弥散。碧绿的柳丝被一片若有若无的水烟笼罩,更加袅娜迷人。30.花落了就应该打扫,但是却无人过问;黄莺在啼叫,但是山客依然在酣睡,不受外界干扰。这两句衬托出“山客”心境的宁静、安然。31.苏轼是一个豁达乐观、随性率真、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人。苏轼曾谪居杭州时,作《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一诗,此时的苏轼虽然被贬,但依旧能以欣赏的眼光去看西湖变幻多姿的景色,可见苏轼是一个豁达、对生活充满热情的人;苏轼后又在黄州作诗词“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市人行尽野人行”,从中可见苏轼是一个面对挫折不卑不亢且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人。从链接材料“一蓑烟雨任平生”这句词中,也能体会到苏轼是一个随性率真的人。【解析】28.本题考查划分句子朗读节奏。划分节奏主要依据句子的结构,一般是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之间、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要停顿。阅读诗歌,意思是:红色的桃花还含着隔夜的新雨,碧绿的柳丝更带着淡淡的春烟。花瓣凋落家中的小童没有打扫,黄莺啼叫闲逸的山客犹自酣眠。即为: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故选C。29.本题考查古诗内容理解。“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形容长于描写景物的诗,使读者如置身图画当中。也形容诗的意境非常优美。结合诗句“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可以想象到红色的桃花还含着隔夜的新雨,碧绿的柳丝更带着淡淡的春烟。诗句描绘了一幅桃花瓣上含着昨夜的雨珠,雨后的柳树碧绿一片,笼罩在早晨的烟雾中的景象。30.本题考查古诗内容理解。结合诗句“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可知,花瓣凋落家中的小童没有打扫,黄莺啼叫闲逸的山客犹自酣眠。诗中花落莺啼虽有动静有声响,只衬托得“山客”的居处与心境越见宁静,所以其意境主在“静”字上。通过动静的结合,以动衬寂,情景交融,渲染了悠闲恬淡的静谧气氛。故这两句衬托出“山客”心境的宁静、安然。31.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结合所学的诗词及下面的链接材料,分析并概括苏轼其人的性格特点。结合诗句“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意思是:谁能见幽居人独自往来,仿佛那缥缈的孤雁身影。它突然惦起又回首匆匆,心里有恨却无人能懂。它拣遍了寒冷的树枝不肯栖息,却躲到寂寞的沙洲甘愿受苦。可知,苏轼被贬黄州后,虽然自己的生活都有问题,但他是乐观旷达的,能率领全家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渡过生活难关。但内心深处的幽独与寂寞是他人无法理解的。在这首词中,作者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表达了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结合诗句“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意思是:不用注意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不妨一边吟咏长啸着,一边悠然地行走。拄竹杖曳草鞋轻便胜过骑马,这都是小事情又有什么可怕?一身蓑衣任凭风吹雨打,照样过我的一生。可知,词人借雨中潇洒徐行之举动,表现了苏轼虽处逆境屡遭挫折而不畏惧不颓丧的倔强性格和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企业资产重组财务顾问合同
- 2024年国际快递包裹服务合同
- 铁路隧道注浆加固施工方案
- 2024年城市更新项目安置房购买合同模板
- 2024年体育赛事赞助与广告合同
- 2024年企业并购合同(含负债)
- 餐饮行业保洁服务方案
- 2024年个人至工厂货物运输合同
- 贵金属复合材料(含微型、异型)行业相关投资计划提议范本
- 2024年企业间借贷资金拆借合同(金融版)
- 冠状动脉介入风险预测评分的临床应用
- 35导数在经济中的应用
- 苏科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期中学情评估测试卷(含答案)
-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10课《父母多爱我》教学课件
- 大语言模型赋能自动化测试实践、挑战与展望-复旦大学(董震)
- 期中模拟检测(1-3单元)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西师大版二年级数学
- 气管插管操作规范(完整版)
- 2024-2025学年外研版英语八年级上册期末作文范文
- 四级劳动关系协调员试题库含答案
- 运城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卷(含解析)
- 2025年广东省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春季高考数学试题(含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