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导学探究教学模式研究_第1页
初中英语导学探究教学模式研究_第2页
初中英语导学探究教学模式研究_第3页
初中英语导学探究教学模式研究_第4页
初中英语导学探究教学模式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III分类号:单位代码:10749密级:学号:12007130223宁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初中英语“导学—探究”教学模式研究ResearchonTeachingModelof“GuidedtoLearn--ExploreAutomatically”inJunior学位申请人:杨晓伟指导教师:周福盛教授申请学位门类级别:教育学硕士专业名称:课程与教学论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原理所在学院:教育学院论文完成日期:2010年4月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宁夏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研究生签名:时间:年月日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本人完全了解宁夏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同意宁夏大学可以用不同方式在不同媒体上发表、传播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协议)研究生签名: 时间:年月日导师签名: 时间:年月日摘要当前,我国正在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了科学、有效地实施课堂教学,广大教师必须树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观念,掌握新课程的教学策略。使用现代教育理念指导下形成的教学模式就是其中途径之一。本文首先在对教学模式的概念及其本质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现行初中英语教学模式的研究状况做了简要概括和评价。然后,在批判和继承现行初中英语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教育理论,对构建初中英语“导学—探究”教学模式进行了尝试。该模式是指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以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和谐发展为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引导和鼓励学生参与互动、激励学生进行探究为教学策略,采取多种评价方式,形成积极有效的课堂教学。最后,笔者将“导学—探究”教学模式应用于初中英语课堂,进行了一学期的教学实践。通过对教学实践的结果分析,学生在三维目标上获得了较好发展,证明该教学模式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是可行的,但模式在实际应用中仍有很多需要改正的地方,笔者对此进行了反思,为下一步改进该模式做了理论和实践的总结。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情境“导学-探究”教学模式AbstractWearenowimplementingelementaryeducationcurriculumreformnationwide.Teachersmustupholdnewteachingideology,graspteachingstrategyofthenewcurriculuminordertocarryoutthenewcurriculumscientificallyandeffectively.Utilizingtheteachingmodelformedundertheguidanceofeffectiveteachingtheoryisonemethod.Basedonanalysisofthedefinitionandnatureofteachingmodel,atfirst,thispapergivesabriefsummarizationandevaluationofpresentresearchsituationonEnglishteachingmodelinjuniormiddleschool.Itbrieflyanalyzestheprosandconsofcurrentteachingmodeldevelopedinjuniormiddleschool,combinedwithmoderneducationtheory,theconstructionofteachingmodel"guidedtolearn--exploreautomatically”injuniormiddleschoolwasdiscussedafterwards.Guidedbythetheoryofmoderneducation,themodelaimstopromotestudentknowledgeandskills,processesandmethods,attitudesandvaluesfortheharmoniousdevelopmentofthethreegoalsintheclassroomteachingandencouragestudentstoparticipateininteractiveandencouragestudentstoexplorestrategiesforteachingtotakeavarietyofevaluationmethods,theformationofpositiveandeffectiveclassroomteaching.Finally,theauthorusedthemodelof"guidedtolearn--exploreautomatically”injuniormiddleschoolEnglishclassforatermofteachingpractice.Bytheresultsofanalysisofteachingpractice,studentsgainabetterthree-dimensionaltargetdevelopment,whichshowsthatthismodelofEnglishteachinginjuniormiddleschoolapplicationisfeasible,butthemodelinpracticalapplicationsarestillmanyplacesneedtobecorrected.Thishasbeenarethinking,inordertodothenextsteptoimprovethemodelsummaryofthetheoryandpractice.Keywords:juniormiddleschoolEnglish,teachingenvironment,teachingmodelof“guidedtolearn--exploreautomatically”目录摘要…………………….ⅠAbstract………………….Ⅱ第一章引言 11.1研究的缘起及意义 11.2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21.3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2第二章初中英语教学模式解读 32.1教学模式及其有效性的理论探讨 32.2现行初中英语教学模式的概述 42.3现行初中英语教学模式的应用分析 5第三章初中英语“导学—探究”教学模式的构建 113.1初中英语“导学—探究”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113.2初中英语“导学—探究”教学模式的内涵阐释 133.3初中英语“导学—探究”教学模式的策略选择 153.4初中英语“导学—探究”教学模式的评价方式 17第四章初中英语“导学—探究”教学模式的实践尝试 204.1初中英语“导学—探究”教学模式的教学安排 204.2初中英语“导学—探究”教学模式的实践尝试 224.3初中英语“导学—探究”教学模式的实践结果及分析 25第五章总结 275.1反思 275.2后继研究 29参考文献 30附录 32宁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引言第一章引言1.1研究的缘起及意义1.1.1研究的缘起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人们追求课堂教学效率往往就是让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标准就是分数和升学率。虽然就知识和技能掌握来说,这样的课堂教学也许是有效的,但却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新课程实施以来,随着新的教学理念的传播,新的教学方法和技术手段的使用,再加上广大教师的积极探索,中小学课堂发生了诸多喜人的变化。但仔细审视当下的课堂就会发现,满堂灌(现在有人把满堂灌根据不同教学条件下的表现戏谑为“口水灌”和“电灌”)、填鸭式、高耗低效甚至无效的现象依然存在。有的教师仍将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作为教学的唯一目标,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课堂失去了生机和活力,变得死气沉沉;有的课堂的确很“活跃”,但只是形式上追求“热闹”,实际上教师的教学目标并不明确,时间观念不强,而且对教学内容处理随意性很大,导致学生掌握知识的效率较低,能力的提高不明显,情感态度世界观的发展更是难以谈起。这种教学不仅造成了课堂教学的低效,而且漠视了学生的生命成长和健康发展,同时也不利于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更不利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化。早在2001年6月,教育部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就明确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一体目标,要求课堂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就要探讨如何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或者说如何使现有课堂教学模式更加有效。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学生在课堂中是否进行有效的学习,课堂作为教学的主阵地,教育改革目标的真正实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课堂教学的变革,因此,要形成以发展学生个性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新教学体系,就必须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推行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笔者在读研究生之前,一直从事中学英语教学工作,工作期间,学生负担的沉重,自己教学效率的低下,一直是自己深感困惑的问题,如何提高自己的教学效率也是自己不断思考的问题。读研究生期间,在宁夏吴忠市红寺堡第二初级中学进行一个学期的支教工作,所教学科为八年级英语,通过自己的英语教学实践和系统地听其他教师的英语课。笔者感受最深的是,现在的课堂是活了,但是学生的思想和情感并没有激活,课堂有了“温度”,却没有“深度”,这让笔者进一步感觉到课堂教学效率的迫切性。教学模式是实现教学目标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规范化教学程序和操作体系,教学模式的正确选择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基本保证。近几十年来,理论界对教学模式进行着不懈的探索,形成了诸多的教学模式,但实践中的应用效果却往往不佳。实际上,新课程改革的有效实施能否落实在课堂上,关键在于教学模式的选择和应用;对教学的效果产生直接影响的,最后体现在教学模式的选择和应用水平。因此,新课程改革与课堂教学模式应用的有效性有了更紧密的关系。实际上,课堂时间有限,如何使现存的教学模式产生最佳效果,课堂使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能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等等,笔者一直在思考着这些问题,而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探讨课堂教学有效的教学模式问题更有其迫切性。本课题正是针对这一迫切的问题而进行的研究与实践。1.1.2研究的意义首先,在理论意义方面,本研究在对现行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分析的基础上探索与教学条件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力图对丰富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理论做出积极的尝试。其次,在实践意义方面,通过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在提高所实验班级学生学习水平的基础上,探索出一套提高初中英语教学有效性的操作策略,供广大初中英语教学工作者参考。1.2研究的思路和方法本文研究的思路是:首先通过文献资料的分析整理,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对教学模式和现行初中英语教学模式的研究有一个整体的理解,并对现行初中英语教学模式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考察,发现其中的优点和不足,并以理性的态度对它们进行扬弃,最后构建出与自己的教学实际相结合的“导学—探究”教学模式,再回到实践中检验和反思。具体的研究方法如下:文献法:通过国内外文献资料的查询与分析,获得关于该研究中的动态理论资料。调查法:本文通过对学生问卷调查获取实际教学的效果与学生对英语课程的兴趣程度,为自己的教学实践顺利进行提供依据。行动研究法:笔者以新课程的实施者参与其中,通过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及行动计划,为本研究的顺利实施,研究方案的修正提供更真实的反馈信息。1.3研究的目的和内容本论文研究的目的是构建与自己的实践相结合的初中英语教学模式,最终为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发展而服务。具体的研究内容如下:首先,对初中英语教学模式进行概括和理性分析,结合笔者在宁夏南部山区当地的教学条件,构建与笔者的教学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即“导学—探究”教学模式。其次,在该模式的构建过程中,笔者更加关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语言习得理论以及后现代主义师生观和课程观对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影响,在“导学—探究”教学模式实施策略上注重情境、互动、探究等有利于学生有效学习和全面成长的方式和方法。最后,在课题研究实践效果的基础上,对“导学—探究”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实施的效果进行综合分析,并总结反思,为进一步的研究做理论上的准备。宁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二章初中英语教学模式解读第二章初中英语教学模式解读2.1教学模式及其有效性的理论探讨2.1.1教学模式的概念在国外,较有影响的教学模式的定义是由美国学者乔伊斯和韦尔在1972年出版的《教学模式》一书提出的,此书认为教学模式是“导向特定的学习结果的一步步的程序”Gunter,M.A.,etal.Instruction:Amodelsapproach[M].Boston:AllynandBaconGunter,M.A.,etal.Instruction:Amodelsapproach[M].Boston:AllynandBacon,1990:67.国内对于教学模式的定义,主要有以下四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教学模式是教学结构。如“教学模式,又称教学结构,它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建立的比较稳定的教学程式”于深德,朱学思.探索新的教学模式[J].山东教育科研,1989(4),“教学模式是人们为了特定的认识目的对教学活动的结构所作的类比的简化的假定的表达”熊川武.教学模式实质说[J].教育研究,1993(6)。第二种观点认为,教学模式就是教学过程的模式,或是一种有关教学程序的策略体系、教学式样。如“教学过程的模式,简称教学模式,它作为教学论里的一个特定的科学概念,指的是根据客观的教学规律和一定的教学指导思想而形成的、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的比较稳定的教学程序及其实施方法的策略体系于深德,朱学思.探索新的教学模式[J].山东教育科研,1989(4)熊川武.教学模式实质说[J].教育研究,1993(6)李定仁,徐继存.教学论研究二十年[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267高文.现代教学的模式化研究[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2:102人们对于教学模式的概念界定不一,各有千秋,但都不十分贴切,比较起来第二种观点较为切合实际,因为从设计与组织教学的角度来定义教学模式,可以形成教学目标、教学思想、教学模式到教学实践的新教学流程。因此不妨将教学模式定义为:在某一教学思想和教学原理的指导下,围绕某一主题,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规范化教学程序和操作体系,包括教学过程中各要素的组合方式,教学程序及其相应的策略。2.1.2教学模式的本质分析根据上述定义,可以在深层次上理解教学模式的内涵,即教学模式是实施教学的一般理论,是联系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中介和桥梁,是教学理论的操作化和教学实践的规范化。教学模式具有两大功能:一是理论方面的功能,教学模式能以简化的形式表达一种教学思想或理论,具体规定了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的活动,实施教学的程序,应遵循的原则及运用的注意事项,是师生双方教与学的活动指南;二是实践方面的功能,教学模式可以提供达到教学目标的条件和程序的指导,可以帮助教师明确教学应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先怎样做、后怎样做等一系列具体问题,把比较抽象的理论化为具体的操作性策略,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选择运用。对教学模式的学习、运用和构建可以有助于课堂教学的最优化。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每个教师根据自己的经验用各自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自觉或不自觉地使用某种教学模式或其中的一部分,但最终的教学效果,或者说教学模式应用的体现归根结底要通过其有效性来说明问题,具体到实际中就是新课标中提出的学生在“三维目标”上的发展。2.2现行初中英语教学模式概述笔者在中国知网分别以“教学模式”和“中学英语”为关键词不加时间限制进行搜索,国内有关英语教学模式的文章很多,所叙述的教学模式详略与规范水平各不相同,应用的范围也有差异。有一点要说明的是,这些英语教学模式并没有严格区分适用于高中阶段还是初中阶段,但就目前的国内英语教学现状来看,研究者也未做具体区分,而这些教学模式在两个阶段的实际教学过程中还是有很大的差别,所以结合初中生的学习特点,笔者将收集到的教学模式有选择的归类概括,以便在实践中应用它们,发展它们,以及从实践中不断地反思与总结,最后提出新的教学模式。在此,笔者通过对这些教学模式仔细分析和归纳之后,总结出三类初中英语教学模式:整体教学模式;启导式教学模式;交际性教学模式。2.2.1整体教学模式从8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英语教育界就开始探索从分析性教学向整体教学改进了。因为当时的“听说领先,读写跟上”教学模式把听写与读写、句型与语法、课文与句型分开了,加之广大教师还没从“串讲式教学法”中走出来,以致教学内容往往被肢解,学生在学习中钻牛角尖,见树不见林,结果把零散知识学了一大堆,技能也有,就是难以综合运用。因此,在从知识型教学向能力型教学转轨过程之中,人们探讨了整体教学,其焦点还是在于语言知识与能力的揉和,最后还原为整体。此次整体教学的改用,对推进我国的英语教改起了一定作用。整体教学之所以取得成效,基本的原理在于三点:第一,英语教学是一个系统,进行整体教学便能发挥1+l>2的作用。第二,英语教学既服务于教育,又采用教育作为手段,它作为系统,把许多相关因素如师资培训、研究、管理等等统摄于环境要素之中,把文化素质与品德培养也统摄于教学客体和教学主体两要素之中,所有这些相关因素已构成为一个整体,分解了就不能还原。第三,语言作为交际的重要工具,它必须与身势语、副语言以及社会语境相结合,所以它本身是一个整体。如果单取基础知识、技能或运用能力,将丧失语言的存在,交际也就不可能。这类模式有如下具体类型:阶段侧重整体教学模式、分层次整体教学模式和课文整体教学模式。它们三者的区别在于侧重点的把握和整体的思路不同。具体表现在:(1)三者的侧重点分别在于学生不同的学习阶段、学生水平的不同层次、所教知识的难易程度。(2)三者在整体的思路上分别是中学六年英语的整体学习、一个班级所有层次的英语程度、所教知识的整体把握。(3)在实施的难易程度上有区别:阶段侧重整体教学模式的实施需要各阶段教师互相配合,关注学生的英语学习,这种模式实施起来难度最大;分层次整体教学模式需要教师对所教班级学生的英语水平的整体把握上下功夫,相对前一种模式难度较小;课文整体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对所教内容非常熟悉,而且有熟练的教学方法,这种模式对英语教师的要求较高,但实施起来难度相对最小。2.2.2启导式教学模式启导式教学模式是一类力求改变传授式、注入式教学传统的教学模式。它立足于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学习,发挥他们在外语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改变教师主导作用为引导、指导、启发作用。从理论上看,这类教学模式受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的影响较大。这一类的教学模式以读启式教学模式最具代表性。该类模式的指导原则为“读启”是有机结合的整体,它的具体含义是:读是基础,启是灵魂。读中有启,启中有读。读启贯串于教学全过程。以启促读,精讲释疑。“读”,即精心指导学生读书自学,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培养自学能力;“启”,是把启发式教学精神贯串于整个教学活动中,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读启式”教学的根本特点是在探索教学活动之中,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以保证实现学生主体功能。“读启式”教学模式主张在教学过程中,认真研究学生的实际,遵循认知规律,“读、启”有机结合,充分调动师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发挥师生的互补作用,促使学生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学会读书学习,主动探索获取知识,提高思想道德品质,促进个性的和谐发展。它的核心理念是关于建构主义对师生关系的描述。2.2.3交际性教学模式这类教学模式侧重教学内容的交流,并且兼顾语言形式,但它不完全具备交际法的几个要求:按学生需要取材,学习真实语言,教学过程交际化,学而能用,用而得体。属于这一类的教学模式很多,其中不少建构者对交际教学思想并无精确的了解,而只是模糊地追求学了能用,用之能够交流沟通。根据建构主义的理论,真正的英语交际教学模式是十分注重交际情境的创设的,这种教学模式应该属于模拟交际教学模式。虽然这种教学模式被很多人采用,但操作程序大同小异。其一般过程如下:情境感知阶段:教师以各种方式给学生提供反映所学教材的完整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帮助学生在提供的情境范围内作一些沟通交流,以联系旧知识,并建立信心,然后学习新知识。这个过程中需要有必要的机械模拟。还得注意,提供完整的情境并非一定得创设一种实物情境,只是教学活动要尽可能感受到交际的需要。情境模拟阶段:这个阶段教师对所学语言材料(存在于第一阶段所提供的情境之中)进行分析讲解,再加以操练、练习。由于这种练习的作用是完整的,学生就能学到适合不同情境中不同角色的不同的表达方式。为此,设计模拟情境成了教师的重要工作。情境变化阶段:这个阶段的教学是要求在不同的情境中使用相同的功能。学生必须更自如地表达自己,更有策略地完成交流沟通任务。不断地组合和重新组合功能项目,使之适应多种多样的具体交际情境。这对于学生将所掌握的东西应用到课堂以外的社会交际活动中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另外,还有一些其他类型的教学模式,可能在交际方面的实践过程上有所区别,笔者也将其归为此类。这一类型的教学模式在实施的过程中都是以建构主义作为它们的基础去设计教学或交际情境,因此有某些共同的特征。2.3现行初中英语教学模式的应用分析为了更好地探索一种相对完善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笔者对以上英语教学模式在应用中所呈现的特征进行全面的理性的认识,同时对应用中出现的偏差也做了思考。2.3.1现行初中英语教学模式的特征一、教学理念的科学性愈来愈明显传统意义上的初中英语教学模式常常不过是一些教学技巧的简单堆砌,所谓的英语教学理念也不过是教师个人经验在教学活动的简单和随意再现,没有系统化和科学化。而随着人们对于人类语言机制的研究逐渐深入,各种语言学理论和学说不断的涌现,我国的初中英语教学模式的研究者和实施者除了不断吸收国外先进的语言学习理论和教育学的精髓之外,也逐渐意识到其他相关学科如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理论发展的重要性,并依据这些科学的理论,在实际的英语教学过程中不断的加以实践和改善,从而形成了符合我国中学英语教学特点的教学理念,也相应发展了很多富有中国特色的英语教学模式。首先,这些英语教学理念或观念的转变体现英语课程价值观的转变上。我国传统上对英语课程价值的认识强调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培养,而新的英语课程标准对英语课程价值的认识则体现出更多的人文精神,即认为学习英语是人的发展的一部分。这种观念的进步使得人们对英语课程价值的认识更宏观、更全面,有利于克服英语学习中的功利主义思想和扭转应试教育的倾向。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英语课程标准研制组.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其次,英语教学理念的科学化转变还体现在建构主义的语言教学观上,比如说,课文整体教学模式采用了建构主义关于新旧经验间同化和顺应理论;读启式教学模式则体现出建构主义师生关系的核心理念;而交际性教学模式实质上利用了建构主义的结构搭建原理。总之,建构主义的教学观强调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思维空间,使其主动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培养学生的语言素质。一般而言,建构学生英语语言素质的三个要素是:基础语言能力,综合文化知识和语言思想观念。因此,现行初中英语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都十分强调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这种观念的转变在我国中学英语教学目标上得到了充分具体的体现。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英语课程标准研制组.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二、教学目标逐渐向全面发展转变传统的英语教学目标主要是基本技能和基本知识的掌握(听、说、读、写等技能和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而新课标则包括技能、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也就是说新课标在教学目标上强调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协调发展。智力因素和其重要性在此不必多说,非智力因素则指情感、兴趣、动机、意志、性格和习惯等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在现行的初中英语教学模式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关注每位学生的独特性和个性差异,并努力使英语教学过程成为学生的娱悦和积极的情感体验过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最终实现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协调发展。举例来说,这种教学目标上的转变在我国中学英语整体性教学模式中得到了具体的体现。因为在整体性教学模式中将基础知识,文化素质与品德培养统摄于英语教学这一整体之中,这必定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三、师生关系逐渐向“主导—主体”转变与传统意义上的“师道尊严”的教师角色相比,现在的教师角色有了很大的变化。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授者,又是教育的研究者和新课程的开发者。同时,在面对学生时,还要当好促进者、学习者、合作者和服务者,要以学生的实际需要作为教师的要求和责任。传统的教学以“教”为主,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完全由教师主宰课堂,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1教师的地位和作用要向多角色转变。所谓“角色(role)”在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中的解释为:“1.actor’spartinaplay.2.functionorimportanceofsb/sth”第一个解释中,本文取“演员在剧场中的角色”的含义,暗含着不再是教师演独角戏,而是学生做演员,甚至包括主持人,而教师则是导演,甚至是幕后的;教师也不再是教育过程中的控制者,而是服务者(即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不再是决定者,而是建议者;不再是评价者,而是欣赏者。第二个解释中,本文取“一个人或事所具有的功能或作用”。在传统教育体系中,教师是主角,因而学生的创造性、积极性被压抑着。现代教育的焦点是学生,是有生活经历、并完全可以自我生长的完整的人。以此来看,学生就不再是教育过程中的附属者,而成了能自我思考、自我决定、自我行动的独立者;不是配角、而是主角;不是被动者,而是主动者;不是再现者,即以记诵教师传授的学业为目标,而是表现者,即在教育情境中个性化地展现自我人格。虽然当代英语教育从开始到最终关注的焦点都是学生,但教师并非不重要了,而只是角色与从前的主角的地位不同了,形成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型关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1四、教学条件逐渐得到改善教学条件是指为完成一定的教学目标,使教学模式发挥效用的各种条件。它包括多方面的内容,有教师、学生、教材、教学媒体、教学时空等。教师、学生在上一点已总结过,在此笔者探讨的是现代英语教学模式应用中关于教材及教学媒体的条件改善。传统的英语教学基本上是一位教师、一群学生、一个大纲、一本教材、一种模式、一用到底。这种做法不能照顾到英语教学的地区性差异,学生之间的差异也被忽略,并极大地束缚了教师的创造性,谈不上因材施教。在新课标颁布之后,课程实行三级管理,国家教育部教材司将教材的编写和选用权下放到各个省和直辖市,教育部只起一个监督指导作用,这就改变了以前英语教学的被动死板局面,各个地区都可根据自己地区的英语现状选用符合自己地区特点和学生发展需要的英语教材,灵活变通又异彩纷呈。再者,新课程标准在内容体系上将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有机的结合起来,相对于传统的英语教学大纲更全面和更科学。而且,新课标采用一至九级的目标体系,这种多级别的目标体系更具有灵活性和开放性,同时对英语课程实施过程的每个阶段具有指导意义。而在教学媒体方面,传统的英语教学媒介是录音机,幻灯机和挂图,或者手绘简笔画,老师所带的实物。虽然这样操作简单,经济实用,但因为有各自的局限性,所以不能相互配合使用,发挥整合的优势。但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的逐渐普及,这一切就迎刃而解了。多媒体从视觉、听觉与感觉等方面同时刺激神经系统,促使学生动脑、动眼、动嘴、动手,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提高语言交际能力。多媒体不仅在教育技术上更为先进,而且它更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在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与发展思维等方面都大大优于传统辅助教学物。现在,多媒体在英语学科上的应用已日趋成熟,由于多媒体信息的多样性,多媒体软件的交互性,智能性和实时性等特征,多媒体辅助教学已经得到了很多初中英语教师的认同。从上述分析可知,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无论是表现的方式还是使用的方式,均远远超越了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它对整个中学英语教育体系的影响是深远的。具体来说,在我国当代中学英语交际性教学模式中,为了给学生营造丰富生动的语言环境,也就是说为了体现建构主义的情境要素,教师就会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条件,以模拟或再现交际过程的真实性,从而实现深层次上的“意义建构”。2.3.2现行初中英语教学模式应用中出现的偏差当然,以上教学模式在应用中还存在一些有失偏颇的地方,也可以说是初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教学目标上的方向出现偏差。我国近二十年一直将交际性教学作为中学英语教育界最时髦的用语大加宣扬,实际却只是让学生死记硬背,去适应无声的交际性试题。首先,笔者认为这个提法很好,但在实际操作中却违背了原来的主旨,出现的是另一番景象,即有声的交际变成无声的选择。真正的communicativecompetence是一个宽泛的概念,CanalSwain认为至少包括如下四个方面的能力:“语法能力(grammaticalcompetence)社交能力(sociolinguisticcompetence);语言策略能力(strategiccompetence);话语能力(discoursecompetence)”Kelly.L.G,25CenturiesofLanguageTeaching,NewburyHorsePublishers,1996在我国也有学者论证指出只能培养出“为交际”、“交际的”、“为了真实交际”等能力,所以很难培养出所谓的“交际能力”。其次,正因为出现了无声的交际性试题,教师在教学中也降低了学生交际性能力的培养,最后再次进入了应试教育的怪圈。事实上,笔者先前介绍的我国当代中学英语教学模式中的交际模式也不是纯粹的“Kelly.L.G,25CenturiesofLanguageTeaching,NewburyHorsePublishers,1996二是教学方法中的“得法”问题。教学方法是师生为达到教学目的而相互结合的活动方式,它对教学工作的成败、教学效率的高低以及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等问题都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在教学实践和教学理论的研究中,教学方法问题一直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教学方法的改革一直是教学改革中的重点。随着教学实践的发展和教学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一些新的教学方法不断出现,从而丰富了教学理论,促进了教学实践的发展。但是,由于教学方法所具有的多样性、综合性、发展性、可补偿性等特点,使教学方法问题仍是广大教学人员在教学工作实际中的突出问题。“教学有法而无定法但贵在得法”这条人们熟悉的教学格言中“贵在得法”如何实现,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如何运用这些教学方法才能达到最佳教学效果一直困扰着广大教学工作者。在教学方法的使用过程中,同一种方法不同的人使用,可能出现不同的教学效果;同一教学内容,不同的人却可以使用不同的方法来完成教学任务。这种现象的存在,使教学“得法”问题成为许多教学工作者感到困惑并难以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有三方面:第一是教学理论对教学方法在具体教学情境中使用没有明确的要求。例如,在什么样的教学条件下应遵循哪些原则,应如何设计活动的结构,应具备哪些辅助条件等等。因此,在选择和使用某种方法时往往根据个人的理解在实践中摸索方法的使用方式。由于受个人理解程度的影响,可能出现操作上的差别,从而导致在教学效果上的差别。其次是不同的教学人员因其经验、个性、行为方式不同。在使用某种教学方法时,与学生结合的方式也会不尽相同,这也可能使同一种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出现不同的效果。最后一方面原因是教育理论指导方面的问题。不同的教学方法,其理论基础也不同,而教学工作者在选择和使用教学方法时却习惯于用某种已经确立的教学理论或思想作指导。当我们以一种与教学方法原有的理论基础不同的理论或思想作指导来使用这种教学方法时,则会出现实际效果与期望值不相符合的现象。根据上述分析,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有效运用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改变以往那种对教学方法无规则、随意性强的选择和使用方式,而应将教学方法放在一个具体的策略体系中,根据教学方法与这个策略体系各构成要素的内在联系加以运用。这样的策略体系应该指向某种教学情境,使教学方法能够为具体的教学任务所用而发挥作用。同时,这样的策略体系应该使教师能够利用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发挥个人的教学风格和特点,适应千变万化的具体的教学情境。这样的策略体系也应该允许根据教学任务、教学目的的不同来确定指导教学的理论基础,而不再是用某种统一的、固定不变的理论去指导变化多端的教学过程。现代教学模式的出现则为教学方法的应用提供了这样的策略体系。随着教学模式研究的不断深入发展和广泛应用,教学中的“得法”问题有望解决。三是教学评价上还很片面,应试教育取向依然明显。虽然随着考试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这种状况正在逐渐改善,但是在我国中学英语教学价值的取向上,我们还一直在应试教育怪圈中打转,虽然我国高考英语科的改革一直在进行,试题的设置正逐步走向科学性和灵活性,但遗憾的是,客观选择题所占分值的权重太高这一明显弊端仍然没有得到根本上的改善。学生在无声的对话中选择所有的答案,实际却只能提高学生的应试技巧,忽视语言的基本训练以及不能培养创造力,成为选择题的先天性缺点。这种考试形式只是要求学生勾画,失去了对语言本质的操练和理解,无法培养出语言的积极运用能力,这样造成学生一直对现成的语言进行判断,思维总是处于一种被动的境地。另外,我国传统文化中“望子成龙”的社会心理和将高考和教学效果完全挂钩的价值取向更加剧了应试教育的难以撼及。虽然说教改一直在进行,但不变的考试必然使人们将教学与考试密切挂起钩来,高考形式依然引领着中学的教学形式,高考形式是怎么样的,教学就采用怎样的形式,将英语教育完全应试化。在笔者前文所述的各类中学英语教学模式中,熟悉我国中学英语教学特点的人都知道,许多的练习和评价实质上还是以考试的形式实行的。在我国中学英语的价值取向上,笔者的观点是:测试和教学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测试要能够做到有利于教学,促进教学的作用,但是,测试千万不能成为教学的全部。Bachman在《语言测试要略》一书中指出,真正的语言测试应具备以下的特征:“重点测试意义;语境化;语言活动带有可接受的目的性;有交际意义的言语;使用真实的语言材料;文本处理要有真实性;考试结果不可预见;以互动为基础;考生处于真实心理状态下展示语言能力;根据实际交际结果判断成绩。”Bachman,FundamentalConsiderationsinLanguageTesting,Bachman,FundamentalConsiderationsinLanguageTesting,OxfordUniversityPress四是新型师生关系有待进一步改善和发展。师生关系状况投射出学校价值取向、人际关系状况和管理水平等。师生关系作为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对学校精神文化的建设、对学生在校的发展和今后的成长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从教育改革的角度看,学生是教师培养的对象,是教育活动中的积极参与者,是主动的发展者,是与教师有着等同地位的教育活动主体。教育活动过程则是师生不断交往,互相影响的过程,师生关系是否和谐一致,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素质教育的成效。但在实际的师生交流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教师讲学生听的现象,学生缺少的甚至没有在教师面前说话的机会。这样的单向交流会使教师和学生的谈话过程中,学生缺少向教师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使教师不能全面准确地了解学生,还会导致教师只是凭自己的认识和经验对学生进行教育,往往会导致教师和学生的谈话没有针对性,不能很好地抓住学生问题的本质,不容易被学生接受,严重的会导致学生对教师的认识出现偏见,产生不良情绪,结果师生关系疏离、消极、功利而不亲密、不和谐。宁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三章初中英语“导学—探究”教学模式的构建第三章初中英语“导学—探究”教学模式的构建在现代科学方法论中,模式方法是一种很重要的研究方法。用模式方法分析问题,能够简化问题,进而便于较好的解决问题。教学模式的建构并不是神秘的事情,任何学科教师都可以通过教学模式的建构来解决教学实际中的问题,因为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中介和桥梁”。以被动接受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因此本研究通过在现行初中英语教学模式批判继承的基础上,借助现代化教育理念,尝试构建出一种面向学生发展的初中英语“导学—探究”教学模式。3.1初中英语“导学—探究”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教学模式的创设都有其重要的理论依据。具体来看,“导学—探究”教学模式的构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其提供了心理学基础;语言习得理论为其提供了语言学基础;后现代主义的思潮,更加突出强调人文关怀,因此笔者试图将后现代主义课程观作为“导学—探究”教学模式的课程论基础。3.1.1心理学基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主要理论基础。建构主义是认知派学习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它是由瑞士学者皮亚杰最早提出的。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相反,他要主动地建构信息的意义,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在建构主义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作为学生的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和组织者,为学生创造机会去发展技能和完善知识,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有:(1)学习是一种有意义的过程。人们对事物的理解与其自身的认知结构有关。学习者在学习新的知识单元时,并不是通过传授而获得知识,而是通过个体对知识单元的经验解释从而将知识内化。知识的获得是学习个体与外部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外部世界的知识既可以同化到原来的认知结构中,又可以通过顺化机制改变已有的认知结构。(2)学习是一种协商活动的过程。学习过程并非是一种机械、单调的接受过程,在知识的传递过程中,学习者是一个非常活跃的因素,知识的传递者不仅肩负着“传”的使命,还肩负着调动学习者积极性的使命。学习的发展是依靠人原有的认知结构,由于每一个学习者都有自己的认知结构,因而不同的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不完全相同,从而导致了有的学习者在学习中所获得的信息与真实世界不相吻合,此时,只有通过社会“协商”和时间的磨合才可能达成共识。(3)学习是一种真实情境的体验。学习发生的最佳情境不应是简单抽象的,相反,只有在真实世界的情境中才能使学习变得更为有效;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要让学生懂得某些知识,而且还要让学生能真正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在一些真实的情境中,学习者如何运用自身的知识结构解决实际问题,是衡量学习是否成功的关键。从上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看:(1)建构主义提倡一种更加开放的学习。对每个个体来说,这种开放的学习在学习方法和学习结果上都可能是不同的。学生要主动建构客观事物及其关系的表征,但这种建构不是外界刺激的直接反应,而是通过己有的认知结构(包括原有知识经验和认知策略)对新信息进行主动加工而建构成的。这种学习更加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情景性、协作性。(2)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这种学习既强调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它对教师与学生的作用有了新的定位:学生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3)建构主义提倡教育要转变观念。教师的角色从以教授知识为主变为以指导学生的学习为主,由舞台上的主角变成幕后的导演。这种帮助、指导作用体现在:教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持久的学习动机;同时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为了使意义建构更有效,教师应该积极地组织、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的能力,而不取决于学习者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3.1.2语言学基础—语言习得理论笔者构建的初中英语“导学—探究”教学模式,其语言学基础有以下三种语言学习理论:(1)克拉申的语言输入理论:此理论认为外语习得是在最小的心理障碍下进行“i+l”的输入而实现的。这种语言学习理论认为外语是习得而非学习,实践证实这点是不符合我国中学英语教学实际的。我国的中学英语教学因为缺乏语言环境,在绝大部分的层面上只能是一种外语的学习,而非习得。但这种理论值得借鉴的地方是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和情感过滤机制,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在语言输入过程中注重学生的语言实际水平并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以减弱学生的情感压力,最终达到最大量的语言输入。(2)斯屈曼的文化迁移模式理论:此学说认为人们因移入外国文化而学会相应的外国语,故社会群体和个人对目的语文化的态度决定外语习得的成败。我国当代的中学英语教学模式借用了其中文化因素对外语学习的积极作用,因此,在教学实际中都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3)辛普森的渐进体系模式学说:此理论认为掌握外语是在语言使用中母语向目的语从量变到质变的结果。此种学说事实上体现了外语学习过程中的哲学思想,它强调学习是一种渐变的过程,因此在教学实际中注重学生的学习进程,在一个学程未结束之前绝不能跳进下一个学程。3.1.3课程论基础—后现代主义课程和师生观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出现是20世纪后期人类文化历史中的一个重大事件。后现代主义有两大分支:解构性的后现代主义和建构性的后现代主义,而前者发展得较为成熟,所以往往被认为是后现代主义的全部,但经常被遗忘的后者才更有启发性,更有利于我们建设一个新世界。显然,这种富有创造力的主张将会对包括教育在内的人类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力。在后现代教育方面,美国的小威廉姆斯·多尔的探索是比较有代表性的。其《后现代课程观》对后现代主义在课程领域的影响进行了深入探讨。根据多尔的看法,后现代教育非常重视“3S”、“4R”和“5C”。所谓“3S”就是science(科学)、spirit(精神)和story(故事)。“4R”则是在“3S”思想基础上的发展,主要指丰富性、回归性、关联性和严密性。而“5C”指旅程性(currier)、复杂性(complexity)、宇观性(cosmology)、会话性(conversation)与社区性(community)。科学是现代主义的精髓,但后现代主义并非要抛弃科学,只是反对科学至上,并仍将科学看成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说现代主义特别重视物质,那后现代主义则将重新恢复精神在人类活动中的关键地位。此前的哲学非常重视物质对精神的决定作用,而后现代主义则更重视精神的力量,重视精神和物质的互动。还有,以前人们主要重视事实的价值,但如今人类的故事也在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正因如此,在后现代主义的师生观里体现在当代的中学英语教学中都惊人一致地强调人性的回归,在实施的过程之中体现出强烈的人本主义和人文关怀。把后现代主义思想融入到初中英语教学中也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尝试的一个方向。3.2初中英语“导学—探究”教学模式的内涵阐释初中英语“导学—探究”教学模式是指在新课程理念和有效教学理论的指导下,运用建构主义、语言习得理论并融入后现代主义思想对教学过程各要素进行整合,同时系统安排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教学要素,把激励机制、合作机制融入课堂教学,通过创设和谐、民主的教学环境,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让每个学生都有求知的欲望、发现的满足和成功的欢乐,并在这过程中教会学生学会学习。这也正符合新课标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教学理念。该模式由符合新课标的教学目标、合理的教学过程、有效的操作步骤和科学的评价体系构成。初中英语“导学—探究”教学模式中“导学”体现教师对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的指导,实现课堂教学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化。“探究”体现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求知、自主学习,实现学习方式的改变。“导学—探究”教学模式具备以下特征:第一,“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设计观念。过去教师设计教案时,只设计自己的教学活动,不考虑学生的学习活动。“导学—探究”教学模式要求教师不仅要设计自己的教学活动,还要设计学生的学习活动,以及设计学生如何更好地参与学习活动,而且教与学活动都是为了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发展,特别注重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主要突出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注重过程与结果的统一。对英语学习而言,过程表征英语学习的探究过程与方法,结果表征英语学习的结果,两者是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从教学角度讲,重结果、轻过程的教学,把教学过程庸俗简化到不需要智慧努力,只需要听讲和记忆就能掌握知识,把生成结论的生动过程变成了单调刻板的条文背诵,剥离了知识与智力的内在联系,排斥了学生的思考与个性,于是便有了掌握知识却不思考知识、探究知识、诘问知识、创新知识的学生。其次,注重认知与情意的统一。学习过程是以学生整体的心理活动为基础的认知活动与情意活动相统一的过程。认知因素和情意因素在学习过程中是同时产生交叉作用的,他们共同组成学生的学习心理,从不同角度影响学习活动。再次,注重接受性与体验性的统一。在学习过程中,有意义的、合乎规律的接受性与合乎目的的体验性统合为一个螺旋上升的运动整体。因此,新课程目标强调接受性与体验性的统一,即提出了接受性目标(比如如何通过英语表述makeabananamilkshake),也提出了许多体验性目标(如感受与家人的尤其是和父母之间的亲情)。第二,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三维目标不能割裂开来,必须作为一个整体来认识。只有作为一个整体来认识,才能保证目标的顺利达成,才能尽显新课程的要义和生命力。笔者以为,要使这一目标得到真正落实,首要的一点是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法和策略。作为教师要不断的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使自己的教学观念遵从教育教学规律,适应时代发展潮流。旧的教学观偏重知识传授,确定教学目标时只要把知识点交待清楚就行了。“导学—探究”教学模式要求,在确定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时,要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即不仅要明确讲清知识点,还要求明确能力与个性发展训练点和情感教育渗透点。情感教育不是游离课本之外去加什么说教,而是在探究过程中自然渗透,特别重在培养学生科学的认识习惯以及自尊、自重、自强和勇于创新的人格。在知识点和能力点确定上,强调要有以学科的基本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作为教学重心的意识,要有从整体出发去学习部分、在相互联系中去把握知识能力系统的意识,这样学习不仅利于理解、简化记忆,而且利于迁移,获得学习成功感和增强进取心。第三,民主开放的课堂规则。过去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不能打断教师讲课,学生之间不许讲话,不许与教师争辩或者向教师质疑,并且认为这样是骄傲或对教师不尊重的表现。“导学—探究”教学模式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争辩、创新,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表现自己。首先,从要求上看,在课堂上要建立全新的平等的师生关系,积极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活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其次,从教育哲学角度看,主体和客体之间发生转变。学生是能动地探求知识并获取价值观点的主体,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是创设环境、诱导启发、激发学生的热情和活力的主体。再次,从实施的效果看,人人都能心情舒畅参与课堂,从老师及同学那里学习新知识,纠正旧观点。第四,创设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条件和形式。为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在课堂上教师要让学生有机会自学和参加小组活动。自学包括阅读、思考、记笔记、做小老师等,让学生适当上讲台。学生自学自得更易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体验到成功后的快乐。小组活动是更有利于体现全员参与、分层指导精神的教学和学生学习活动组织形式。小组活动包括讨论、竞赛、分组表演和互查互评等。可同质分组(各方面水平相近的学生分为一组)也可以异质分组(各方面差异较大的学生分为一组,更便于优势互补),还可以同桌结为两人组,前后桌围成四人组,同排或同列构成更大的组。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学情,可以对小组成员及其活动作不同的组合与变换。小组活动使学生个体处于主动状态,而非被动接受,他们有了积极思考、互相交流、自由表达的机会,可以满足他们追求交流、尊重、成就感等多种需要,由于各种意见互相交流、碰撞,使全体受到启发,产生认同、灵感或疑问,激发出新的创造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迫切感。在集体讨论中,学生逐步学会倾听、尊重别人的意见,为自己的观点进行有理、有节的争论,为小组的荣誉献计献策,逐步形成擅长与他人合作、健康成熟的人格,从而形成友爱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团结向上的气氛。第五,焕发教师点燃心灵之光的生命活力。“导学—探究”教学模式对教师的要求不是低了,而是更高了。它要求教师具有现代化的教育观和教学观,不仅要把知识、学习方法传授给学生,更要善于调动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中发展思维能力,形成健全的人格,为此教师就要精心设计,精心组织,要善于唤醒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新知识;要善于建构学生头脑中的学科知识能力体系,有效地提高学生迁移与创新能力;要善于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善于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学生进行化难为易、画龙点睛的点拨与指导;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艺术、板书艺术、现代化教育手段运用艺术等。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学不再是吞噬教师生命的蜡烛自燃,而是一曲以自己的生命之火点燃学习主体心灵之光的生命撞击之歌,因而最终焕发教师的生命活力。3.3初中英语“导学—探究”教学模式的策略选择相对于新课程改革对学生学习效果提出的要求,初中学生英语学习也表现出与其它学科不同的特点:一是学生学习英语的环境主要是课堂,对课堂的依赖性非常大,除了课堂内教师的教学,学生很少有机会来学习语言知识并练习使用语言;学生的英语学习主要是在英语教师指导下进行的,教师的教学效果对他们的学习效果的影响很大。二是学生语言学习的基础逐渐形成,但对智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学生英语学习的主要内容是掌握基本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语言交际的能力,为高中和将来的英语学习及能力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学生的思维能力已相对成熟,学习英语的自主性逐渐增强,表现在学习中学生愿意主动、积极地参与获得知识和发展能力;学生的英语学习对智能的要求逐渐增高。在学习英语的最初阶段,只需要简单的记忆就能获取知识。进入初中,随着英语知识学习的深入,光凭记忆是不能很好地学好语言的,需要一定的智能如观察力、想象力、思维能力等作保障去接受新知识;学生在英语学习活动中逐渐形成了学习策略,学生学习策略的好坏直接决定着他们的学习效果;学生的英语学习对非智力因素包括动机、兴趣、情感、自信心等的要求逐步提高。概括的说,初中学生英语学习既受地点、教师、语言等客观因素的限制,也受学生的思维能力、智能因素、学习策略、学习兴趣等主观因素的影响。特别是智能因素、学习策略的培养,主要依靠教师课堂上采用的教学模式。教师了解了初中生在学习上的以上特点,就会更加明确自己在教学中的策略选择。下面就是“导学—探究”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的策略构想。3.3.1创设情境,激情示标情境,是运用语言、实物、音乐等手段,创设生动真实的情景,激发积极的情感,对学生进行个性的陶冶和人格的培养,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涌起情感的波澜,在入情入境中感受学习、加深体验。情境作为师生心理的外部因素,对学生和教师都会有很大程度的影响。“示标”意为教师向学生明确展示教学目标,让学生对每一节课堂都有一个明确的目的。教师的行为通过教学目标影响学生,而学生除了受外部因素的影响之外,还受内部因素影响,如:语言潜能、个性特点和情感条件等。所以教师应注意发挥学生学习的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其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创设良好的学习条件,以取得最好的学习效果。由于教师的教法也影响到学生的学法,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并使学生具备不断调节自己的学习策略的能力,这样才有利于形成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教师的情绪非常重要。教师以愉快轻松的心情上课,学生的学习效果要比平常好,反之,教师进入课堂就板着脸,以烦躁、低沉、不愉快的情绪上课,学生的学习效果要比平常差很多。3.3.2引导鼓励,交往互动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就是交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师生的交往互动,是教学过程的本质属性。有效的新课程教学更应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保持有效互动的过程。根据建构主义的观点,学习是一种社会性行为,个人根据自己的经验所建构的对外部世界的理解是不同的,也存在着局限性,因此只有通过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的交流,才能使理解更加准确、丰富和全面。可见,没有教师对学生的引导鼓励、没有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的交往互动,就不存在真正意义的教学。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情绪能使学生的精神振奋,不良的情绪则会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因此,在民主、和谐、平等的课堂情境中,学生身心放松,思维活跃,新奇的猜想才可能出现。当学生出现猜想时,不能因为学生讲不清其中的道理而指责学生“瞎猜”,“胡说八道”,而应该进行充分地表扬和鼓励,耐心地帮助他们思考,引导学生在课堂情境中学习。有效互动就是克服传统课堂中的单一和枯燥的一种教学行为,它能够打破课堂的沉闷和焦虑,让学生在一种愉悦和亢奋的状态中主动学习,积极思维。那么,怎样实现多维有效的交往互动,进而促进学生的交流与合作?基本的策略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看:一是课堂中师生交往互动的策略,可以通过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心智交流等方式来实现;二是课堂中生生交往互动的策略,通过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有意义的有深度的思考、互动来实现。课堂活动本身也是寻求对话的实践活动,实际上也是一个信息交流的过程。教师输出了信息,学生搜集加工得如何,要反馈给教师。这个过程也包含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教师在回收处理的基础上,再进行第二次信息的输出。如果教师不了解反馈的信息,下一次的信息输出就会有盲目性。另外,教师要把握教学节奏。速度过快,课堂教学呈现出教师的超前状况,学生的认知必然达不到与教师共鸣的程度。教学速度过慢,又会呈现出教师对学生的估计不足,从而满足不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样失去了师生之间的共鸣。3.3.3激励探究,自主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在教学过程中应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以改变教学过程中过分依赖教材、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要让学生的学习方式产生实质性的变化,即转变当前在一些课堂中存在的单一、他主与被动的学习方式,提倡和发展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特别是提倡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通过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得到发展。在英语学科的积极探究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以不同方式对语言材料加工分析,在实践中发展学生自我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获得规律性认识。为引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究,教师可采取如下教学策略:一、让学生学会提问题。探究学习是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问题是这种学习方式的核心,能否提出对学生具有挑战性和吸引力的问题并使学生产生问题意识,是进行探究学习的关键。学生探究的问题既可由教师提出,也可由学生提出,教师要逐步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的提高需要过程,教师应制定好有关的课时计划、单元计划与中长期计划。最初可以由教师指定探究问题,然后教师可以逐步放手,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教师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办法让学生学会提问题:将兴趣转化为适合作探究的问题;创设情境,引发、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兴趣;呈现矛盾的现象及其不同的解释;鼓励学生尽量提出问题,互相启发,而不作任何评判;故意唱唱反调,或反问几句,或问问为什么,使问题深化、清晰,引发学生的不同观点,产生争议性问题;提供提出问题的范例一一其他同学提出问题或科学家提出问题的过程:利用一些问题枝干来提问,以此来训练学生提出不同类型的问题的主旨等,最后实现由学生独立提出问题。二、促进探究活动的开展。在学生对探究活动的程序和方法还不熟悉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说明,如可以提供探究活动的大致框架、提示清单,说明进行某种探究活动的大致过程,但不要用僵死的过程模式固定学生的探究活动。在学生进行合作探究的过程中,为了促进探究活动的深入,教师要发挥好“促进者”的作用。教师可以提出能启发学生深入思考的问题,如“你怎么知道是对的?”、“还有没有别的思路或可能性”等等;教师可以提出不同的甚至是反面的意见,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教师也可以适当提示学生注意某些信息或问题,但要尽量避免把答案直接提示告诉给学生。三、为学生提供资源和环境条件。与传统学习方式相比,学生积极探究的学习活动可能需要一些特定的资源、工具和环境条件。因此,教师要针对特定的探究任务考虑设备、环境条件,以及如何为学生提供便利等。当学生可能需要访问调查有关的专家、社区人员时,教师要为此提供支持和指导。总之,引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究,能够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启迪幽闭的心智,放飞禁锢的情感,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3.4初中英语“导学—探究”教学模式的评价方式一般来说,教学评价是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原则,利用所有可行的评价方法及技术对教学过程及预期的一切效果给予价值上的判断。“课堂教学评价是价值判断的过程,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运用可操作的科学手段,通过系统地收集有关信息,对教学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做出价值上的判断,并为被评价者的自我完善和相关人员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钟海青,戚业国.走向高效能的教学[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笔者以为,“评价”作为该模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该模式的全过程。教学计划的执行情况如何,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需要教师在执行中进行课堂教学评价。本研究所指的课堂教学评价,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教学管理有关人员或者教师对学生学业成绩、教师教学质量和课程的评价,而是教师对教学进程中教师本人和学生课堂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的即时测评、分析、判断,它可以是一堂课中单独一个时间段、一个组成部分,但更多的是贯穿在教师教学活动过程中的形成性、指导性评价。这种评价体系的构建,同样需要授课教师依据教学目标,通过观察、问答、练习等多种可操作的方式,了解学生课堂学习情况,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做出钟海青,戚业国.走向高效能的教学[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教学评价与教学有效性有着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不仅仅只是依据教学计划对教学效果的简单测评、判断,更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方式,这得益于教学评价具有的甄别、反馈、导向、激励等功能。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多种功能,提高教学有效性。“导学—探究”教学模式中的评价,并不把课堂教学截然分为教、学、评三大块,强调的是教与学的辩证统一,让学生变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是主动接受知识的学习者。它通过知识传授的主线达到培养能力的目的,强调知识与能力的统一;它注重教师既研究教法,又研究学法,强调教与学的统一;它注重组织形式多样化,强调增加学生主体参与机会,它注重教学与课后指导统一;它强调师生的平等关系,主张师生群言堂,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全过程;强调全面发展的教学观,主张结论与过程、认知与情感的统一。程晓堂.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指导[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要很好的利用教学评价,发挥其积极功能,教学中应该做到程晓堂.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指导[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第一,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将形成性评价贯穿于课堂全过程。教学评价按照评价的目的、作用和时间的不同,可以划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诊断性评价主要用于教学活动开始之前,对教学背景及学生的准备状态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安排教学进度和教学方式;形成性评价主要用于教学进程中,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的评价,是基于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持续观察、记录、反思而做出的发展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变成为评价的主体和积极参与者”;终结性评价是在某门课程或某一部分教学完成之后进行的,旨在评价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实践表明,形成性评价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调整学生的步调,强化学习的策略,并为教师提供反馈。就课堂教学而言,教师应从传统的重终结性评价的误区中走出来,将评价的时空范围扩展到教学前、教学中和教学后的全过程,尤其是要重视形成性评价的应用,从重结果走向重过程性课堂评价,既要“对事”又要“对人”,既要纵向地比,又要横向地比。同时,教师的评价还要有目的的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归因评价:成功了,是因为自己付出了努力;失败了,归因于自己的努力不够或方法不得当。这样的归因,有利于学生正确面对成功和失败,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以正确的心态,调整自我行为不断实现目标。“导学—探究”教学模式中更加关注课堂教学情境的设置,因此,形成性评价就成为更常用的评价方式。让学生在情境中思考和学习,也让学生在情境中及时得到对发展有益的评价,使其健康成长。第二,正确处理评价中的师生关系,体现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以人为本的前提是承认人的价值、尊重人的价值,最终目标是为了人更好的发展。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在承认学生平等主体身份、尊重学生人格尊严的前提下,对学生学习活动的有效性给予更多的关注,尽量发现学生的优点,肯定鼓励,慎用否定批评,不仅要着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