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云南省昆明市禄劝县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测评试地理试卷_第1页
18云南省昆明市禄劝县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测评试地理试卷_第2页
18云南省昆明市禄劝县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测评试地理试卷_第3页
18云南省昆明市禄劝县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测评试地理试卷_第4页
18云南省昆明市禄劝县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测评试地理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禄劝高中2023~2024学年上学期期末教学测评试卷高一地理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综合题)两部分。第Ⅰ卷第1页至第8页,第Ⅱ卷第8页至第10页。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能正确标注图中天体系统的名称的是()A①一太阳系 B.②一银河系 C.③一可观测宇宙 D.④一地月系2.地球是颗普通而特殊的行星,其特殊性表现在()A.是太阳系中体积、质量最大的行星 B.是八大行星中质量最小的行星C.既有公转运动又有自转运动 D.是太阳系中唯一存在生命的行星【答案】1.C2.D【解析】【1题详解】读图可知,③天体系统的直径约200亿光年,应为可观测宇宙,C选项正确;图中显示,①天体系统属于③天体系统,④天体系统属于①天体系统,且④有八大行星公转轨道,②天体系统位于④天体系统中距离恒星近到远的第三条轨道上,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可知,②代表地月系,④为太阳系,①为银河系,由此判断,A、B、D选项错误。故选C。【2题详解】地球是颗普通而特殊的行星,其特殊性表现在是太阳系中唯一一颗存在生命的行星,D选项正确;太阳系中体积、质量最大的行星是木星,A选项错误;八大行星中质量最小的行星是水星,B选项错误;八大行星都既有公转运动又有自转运动,在这个意义中,地球是一颗普通的行星,并不具有特殊性,C选项错误。故选D【点睛】天体系统,是宇宙各星系的统称。宇宙间的天体都在运动着,运动着的天体因互相吸引和互相绕转,从而形成天体系统。万有引力和天体的永恒运动维系着它们之间的关系,组成了多层次的天体系统。天体系统有不同的级别,按从低到高的级别,依次为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和可观测宇宙。太阳辐射的能量对地球的影响不可估量。完成下面小题。3.太阳辐射能的主要作用有()①维持地表温度②促进地球水循环③提供生物活动的动力④促进空气运动⑤提供引起地球火山、地震的动力A.①②④⑤ B.①②③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4.下列能源中,属于太阳辐射能的是()A.地热能 B.潮汐能 C.石油 D.核能【答案】3.D4.C【解析】【3题详解】太阳辐射能是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循环、大气运动、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①②③④对;地球火山、地震的动力来自地球内部,⑤错,排除ABC;D符合题意,故选D。【4题详解】地热是来自地球内部的能量,A错;潮汐能来自太阳和月球的引力,B错;石油是地质历史时期储存下来的太阳辐射能,C对;核能能源来自铀矿石,D错。故选C。【点睛】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传递能量,称太阳辐射(solarradiation),是指太阳向宇宙空间发射的电磁波和粒子流。太阳辐射所传递的能量,称太阳辐射能。太阳辐射能按波长的分布称太阳辐射光谱。(0.4~0.76μm为可见光区,能量占50%;0.76μm以上为红外区,占43%;紫外区小于0.4μm,占7%)。下图为恐龙骨骼化石,读图完成下面小题。5.研究化石,可以()①确定地球的年龄

②了解地球生命历史

③还原地貌形成过程

④推测古地理环境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6.恐龙繁盛的地质年代是()A.早古生代 B.晚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7.地球演化历程中,恐龙繁盛的年代()A.裸子植物兴盛 B.落基山脉隆起 C.联合古陆形成 D.蕨类植物出现【答案】5D6.C7.A【解析】【5题详解】研究化石,可以了解地球生命历史,但不能准确确定地球的年龄,①错误,②正确;生物化石可以反映当时的古地理环境特征,但沉积岩层中可能含有化石,也可能不含有化石,所以研究化石可以推测古地理环境,但不能还原地貌形成过程,地貌形成过程与地质作用有关,③错误,④正确。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6题详解】据所学知识可知,恐龙繁盛时期为中生代,中生代是裸子植物和爬行动物的时代,是恐龙的繁盛年代,中生代也被称为爬行动物时代、恐龙时代,排除ABD,C符合题意。故选C。【7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恐龙繁盛时期为中生代。裸子植物兴盛于中生代,A正确;落基山脉隆起于新生代,B错误;联合古陆初步形成古生代,在中生代开始解体,C错误;蕨类植物出现在古生代,D错误。故选A。【点睛】生物进化与环境演变简史中的三条线索:1、地质年代变化: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2、动物演化:动物孕育、萌芽和发展的初期阶段→海洋无脊椎动物时代→鱼类时代→两栖动物时代→爬行动物时代→哺乳动物时代→人类时代。3、植物演化:海生藻类时代→陆上孢子植物时代→裸子植物时代→被子植物时代。2022年1月15日,南太平洋岛国汤加王国的海底火山发生猛烈喷发,汤加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中国风云三号D星监测显示,此次可能是30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火山爆发。喷发出的火山灰的高度达19千米。左图为火山爆发景观图,右图为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8.从火山口喷发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A.①圈层下部 B.②圈层上部 C.②圈层下部 D.③圈层上部9.汤加火山喷发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A.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 B.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C.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D.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答案】8.B9.C【解析】【8题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断,①为地壳,②为地幔,③为外核。一般认为岩浆发源地为地幔的上部,即②圈层上部,B正确,ACD错误。故选B。【9题详解】火山灰物质首先是从岩石圈而来,然后进入大气圈,经过沉降,进入水圈和生物圈,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地表到莫霍界面之间为地壳,莫霍界面到古登堡界面之间为地幔,古登堡界面到地心为地核,地核又可分为外核和内核。翼装飞行是运动员穿戴具有双翼的服装或者降落伞从飞机、热气球以及悬崖等高处一跃而下的运动。迄今为止,人类高空下落的极限是奥地利探险家鲍姆加特纳从空中39km下落创造的。下图为某飞行爱好者在某次翼装飞行过程中抓拍的照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鲍姆加特纳下落时所处的大气圈层和此次翼装飞行期间所处的大气圈层分别是()A.平流层对流层 B.对流层对流层 C.平流层臭氧层 D.高层大气平流层11.翼装飞行期间运动员会感觉翼装因湍流很难控制,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大气中的杂质 B.大气中的逆温 C.大气中的水汽 D.空气的对流【答案】10.A11.D【解析】【10题详解】据所学知识可知,对流层的高度在低纬度地区上界为17~18km;在中纬度地区为10~12km;在高纬度地区仅为8~9km;平流层高度到50-55km。根据材料“鲍姆加特纳从空中39km下落创造的”可知,跳跃时位于平流层,而照片所涉及的翼装飞行的照片周边有云雾,且能较清晰的看出地面道路,故最可能位于对流层,A项正确,B、C、D项错误。【11题详解】据所学知识可知,空气中水汽和杂质不会引起湍流,A、C错误;大气中的逆温是上暖下冷的大气现象,气流运动较稳定,不会存在湍流,对流层空气的对流运动会产生大气乱流,大气不规则的上下对流运动进而导致翼装两翼不稳定,B错误,D正确。故选D。【点睛】对流层是对流最旺盛的区域,也是天气现象发生的地方。大气中的水汽,约有80%存在于对流层,因此它也是蒸发、云、雨等最经常出现的区域。平均而言,对流层温度随高度降低,每上升100米,温度下降约0.6℃。我国东北地区分布有野生蓝莓,果实品质优但产量低。当地农民引进国外优良品种,种植在大兴安岭的山谷、洼地。在极端天气下,当地可能会出现超低温,农民经常人工堆雪以防蓝莓冻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下列关于当地农民采用堆雪覆盖蓝莓方式防止蓝莓冻害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A.堆雪覆盖,减少地表热量散失 B.堆雪覆盖,增强地面辐射C.堆雪覆盖,增强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D.积雪消融释放热量,可以维持大气温度13.人们发现,与半山坡的野生蓝莓相比,山谷种植的蓝莓夜间更易受到冻害,其原因可能是()A.半山坡地面辐射强,温度高B.半山坡的野生蓝莓长势旺盛,植株高大C.冬季夜晚盛行谷风,使山坡温度升高D.夜晚冷空气将山谷原本的暖空气抬升,使得谷底气温相对较低【答案】12.A13.D【解析】【12题详解】雪较蓬松,孔隙多,堆雪覆盖可以减少地表热量的散失,还可阻隔冷空气直接侵袭蓝莓,A项正确;太阳是地面的热源,堆雪覆盖无法增强地面辐射,B项错误;雪地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强,堆雪覆盖减弱了地面和蓝莓对太阳辐射的吸收,C项错误;积雪消融吸收热量,不利于防寒,D项错误。故选A。【13题详解】夜晚山坡降温快,山坡近地面的空气受冷收缩下沉至谷底,将山谷原本的暖空气抬升至半山坡,使半山坡气温相对较高,在此生长的野生蓝莓不易受到冻害,A项错误、D项正确;半山坡热量条件好会使半山坡的野生蓝莓长势旺盛,植株高大,不是山谷蓝莓受冻害的原因,B项错误;山谷地区夜晚吹山风,白天吹谷风,C项错误。故选D。【点睛】果农采用人工堆雪方式防止蓝莓冻害的原理主要有以下两方面:1.雪层能够减少地表热量的散失。在冬季,雪层可以阻隔冷空气直接侵袭蓝莓树体,从而减轻冻害。2.雪层下的土壤可以得到较好的保温效果。堆雪较蓬松,孔隙多,孔隙中的空气对地面和树体具有保温作用,可以保护蓝莓树体免受低温侵害。14.读“沙漠地区绿洲”示意图,完成下面问题。如果图示地区位于北半球,夜晚M地的风向为()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答案】A【解析】【详解】受绿洲与沙漠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夜晚沙漠降温快,气温低,气压高,绿洲气温较高,气压较低,M地的风由沙漠吹向绿洲,北半球,受向右的地转偏向力影响,风向为东南风,A正确,BCD错误。故选A。读某区域两个时刻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5.10月8日14时M地风向为()A.偏东风 B.偏西风 C.偏南风 D.偏北风16.下列四地中,20时风力明显加大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17.与丙地相比,20时M地风力大小及主要原因是()A.大,M地地面摩擦力较小 B.大,M地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大C.小,M地地面摩擦力较大 D.小,M地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小【答案】15.C16.C17.A【解析】【15题详解】由所学知识可知,结合10月8日14时图及所学知可知,先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并垂直于等压线,然后根据北半球向右偏转30°~45°可知,14时M地的风向为偏南风,C正确;ABD错误。故选C。【16题详解】比较两图可知,丙地等压线变得更为密集,故丙地风力明显加大,C正确。甲、乙、丁处等压线变得稀疏,所以风速减小,ABD错误。故选C。【17题详解】读图可知,20时,M地和丙地等压线疏密程度相同,说明水平气压梯度力接近,BD错误;M地地处沿海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地面摩擦力小,风力大;丙地地处内陆地区,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地面摩擦力大,风力小,A正确,C错误。故选A。【点睛】等压线图上任一地点风向的画法:第一步:过该点做等压线的切线;第二步:做切线的垂线,由高压指向低压,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第三步:确定南、北半球后,高空或近地面;第四步:面向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向右(北半球)或左(南半球)偏转30°~45°角画出实线箭头,即为经过这点的风向。风速大小与等压线疏密程度有关,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等压线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小。18.波罗的海是世界上盐度最低的海域,即1kg海水中含盐类物质的克数很低(不足1%,比世界大洋的平均盐度3.5%还低)。据此完成下题。下列对波罗的海盐度低的成因叙述不正确的是()A.纬度偏高,气温较低,蒸发较弱 B.受西风影响,气候湿润,雨水较多C.海域开阔,将盐分输送到了外海 D.众多河流注入,年均径流量较大【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图中显示,波罗的海纬度在60°N附近,纬度偏高,气温较低,蒸发较弱,海水盐类物质不易浓缩,因此盐度低,A不符合题意;受西风影响,波罗的海及周边地区雨水较多,气候湿润,海水被雨水稀释,盐度较低,B不符合题意;波罗的海仅有狭窄的水道与北海相连,海域封闭,外海的高盐度海水不易进来,使得该海域维持较低的盐度,C叙述错误,符合题意;由于波罗的海周边气候湿润,发育大量的河流注入其中,且河流年均径流量较大,大大稀释了海水,使得盐度较低,D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为研究影响坡面径流变化的因素,某小组进行了模拟实验。下图为“模拟实验装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9.模拟实验中,集水盘B中的水直接来自于()A.径流 B.降水 C.下渗 D.蒸发20.在实验时间、降水总量一定时,若想要减少集水盘A收集的水量,可()A.减小坡面植株密度 B.加大土层黏重程度C.调快水管出水速度 D.减小透水坡面角度【答案】19.C20.D【解析】【19题详解】读图可知,集水盘B位于草的下方,草所在的坡面为透水面,据此可推知集水盘B中的水直接来自于透水面的下渗水分,C正确,ABD错误。【20题详解】读图可知,集水盘A代表的是下渗后的地表汇水,可视为地表径流。在实验时间、降水总量一定时,若想要减少集水盘A收集的水量,则需要增加透水面的下渗量。减小坡面植株密度、加大土层黏重程度、调快水管出水速度,都不利于增加下渗量,ABC错误;减小透水坡面角度,可以降低流速,增加下渗的时间,增加下渗量,D正确。【点睛】影响下渗的因素:①土壤特性:土壤特性对下渗的影响主要取决于土壤的透水性能及土壤的前期含水量。其中透水性能又和土壤的质地、孔隙的多少与大小有关。②降雨特性:降雨特性包括降雨强度、降雨历时、降雨的时程分配及降雨的空间分布强度:降雨强度大→下渗强度大,历时长→下渗历时长→下渗总量大。③地形、植被:通常有植被的地区,由于植被及地面上枯枝落叶具有滞水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下渗时间,从而减少了地表径流,增大了下渗量。地面起伏、切割程度不同,会影响地面漫流的速度和汇流的时间,进而影响到下渗。④人类活动:既有增大下渗的一面,也有抑制下渗的一面。在巴西高原东北部,树干粗大,上下两端较小的纺锤树引人注目。当绿叶纷纷凋零、红花竞相绽放时,纺锤树就好似插着红花的特大花瓶。图为纺锤树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1.纺锤树生长地区的主要植被()A.以旱生乔木为主 B.以草本植物为主C.以落叶乔木为主 D.以湿生植物为主22.对纺锤树的特征及其作用,描述正确的是()A.树干粗大利于旱季储水 B.树皮坚实防止低温冻害C.旱季落叶减少水分蒸腾 D.根系发达利于防风固沙【答案】21.B22.C【解析】【21题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纺锤树生长于巴西高原东北部,为热带草原气候,以草本植物为主,B正确;旱生乔木、落叶乔木、根状植物均不属于草原植被,ACD错误。故选B。【22题详解】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纺锤树树干粗大,湿季会储存大量的水分,利于其渡过漫长的干季,而不是在旱季储水,A错误;该地处于热带地区,全年高温,低温冻害少,B错误;纺锤树是通过旱季通过落叶的形式减少水分蒸腾,C正确;纺锤树的根系发达是为了吸收水分,不是为了防风固沙,D错误。故选C。【点睛】纺锤树生长在南美洲的巴西高原上,是一种身材高大、体形别致的树木。远远望去很像一个个巨型的纺锤插在地里。纺锤树有30米高,两头尖细,中间膨大,最粗的地方直径可达5米,里面贮水约有2吨。湿季时,它吸收大量水分,贮存起来,到干季时来供应自己的消耗。莲花盆是在溶洞的薄层水中由水底向上发育的盆状或圆盘状沉积体(下图)。广西某溶洞数百米长的洞穴中,分布着百余座大小不一的莲花盆,最大的莲花盆直径达9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3.溶洞内莲花盆体量巨大的原因有()①气候温暖湿润②长期流水侵蚀③石灰岩层较厚④人类破坏较少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24.与莲花盆成因相同的地貌形态有()A.溶沟、残丘 B.石笋、钙华 C.石芽、石林 D.溶洞、石柱【答案】23.C24.B【解析】【23题详解】长期流水侵蚀会导致溶洞内的莲花盆稀少,与题意不符合,②错误;喀斯特岩溶地貌的形成地理环境要求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广西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相对温暖湿润,①正确;喀斯特地貌是以石灰岩为基础,石灰岩层较厚有利于溶洞景观的形成,③正确;人类破坏较少,溶洞景观保存完好,④正确。①③④正确,故选C。【24题详解】根据“莲花盆是在溶洞的薄层水中由水底向上发育的盆状或圆盘状沉积体;广西某溶洞数百米长的洞穴中,分布着百余座大小不一的莲花盆,”可知莲花盆为地下喀斯特景观,所以其主要为沉积地貌,残丘主要是风蚀作用形成,A错;石笋、钙华属于典型的喀斯特沉积地貌,B对;石林属于喀斯特岩溶地貌景观,且位于地表,并非地下,C错;溶洞为溶蚀地貌,D错;故选B。【点睛】莲花盆发育的最主要条件是:有平整的洞底,能形成浅水池;洞顶有流量较大的滴水;池水位和莲花盆便于同步地从洞底向上生长。25.草方格沙障是一种防风固沙、涵养水分的治沙方法,用麦草、稻草、芦苇等材料在沙漠中扎成方格形状。下图为宁夏沙坡头草方格沙障示意图。图中沙障的作用主要有()①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②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③使用秸秆,降低沙障成本④增加蒸腾作用,提高降水量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答案】A【解析】【详解】草方格沙障是一种防风固沙、涵养水分的治沙方法,用麦草、稻草、芦苇等材料在沙漠中扎成方格形状。草方格可以增加地面粗精度,从而降低风速,减轻沙丘面风沙侵蚀,还可以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物的存活,从而进一步防治荒漠化,①②正确;使用秸秆,能够降低沙障的建设成本,但不是沙障的作用,③错误;本区域气候干旱,使用沙障并不能增加降水量,④错误。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睛】土地荒漠化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如植树种草,封沙育草、建设防护林等;工程措施包括建设沙障工程等。作用都是通过削减风速,减缓沙漠的扩展速度,恢复区域生态环境。辫状水系指由许多河流构成的水流交错、形似发辫的水系。沱沱河发源于青海省西南部的唐古拉山脉,其上游发育了典型的辫状水系(如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6.沱沱河辫状水系形成的主要作用是()A.风力作用 B.海水作用C.冰川作用 D.流水作用27.辫状水系出现地区通常()A.地形平坦 B.气温较低C.海拔较高 D.降水丰富28.为获取沱沱河辫状水系的分布信息,需要使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地理信息系统 B.遥感技术C.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D.数字地球技术【答案】26.D27.A28.B【解析】26题详解】沱沱河上游发育了典型的辫状水系,辫状水系是由许多河流构成的水流交错形成发辫的水系,是由许多汊流交错流动而成,与河流流水作用有关,

D选项正确。此地貌与河流有关,受风力作用小,A选项错误。该地貌的位置远离海洋,与海水作用关系无关,B选项错误。冰川作用主要位于高海拔或高纬度地区,与辫状水系地貌的位置不同,C选项错误。故选D。【27题详解】辫状水系其形成过程是,洪水期时河流从上游携带大量泥沙,当洪水流出山口或河道展宽,地势变平缓,河流流速变慢,携带的泥沙堆积形成沙洲或浅滩;枯水期时宽阔的河道沙洲凸显形成辫状景观,或者在洪峰退后,浅滩出露形成若干沙岛及多股的忽分忽合、交织如辫的河道。故辫状水系应出现在地形较为平坦的地区,A选项正确,

C选项错误。辫状水系与气温和降水关系并不大,B、D选项错误。故选A。【28题详解】地理信息系统是指支持地理空间数据的采集、管理、处理、分析、建模和显示的一种应用软件系统,不具有实时查看的能力,不能实时查看水系的分布,A选项错误。遥感是指非接触的远探测技术,主要是通过飞机或卫星获取地面信息的一项技术,可以实时获得水系的分布信息,B选项正确。我们是要获取沱沱河的水系分布信息,并不是确定沱沱河水系的位置,与定位系统无关,C选项错误。数字地球技术主要应用于地球中较复杂问题的处理,本题主要是获取一条河流水系的分布信息,并不复杂,排除D选项。故选B。【点睛】辫状水系指发育在三角洲、冲洪积扇、山前倾斜平原上,由许多汊流构成的水流交错、形似发辫的水系。辫状水系的形成条件有:1.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大,暴涨暴落;2.河流含沙量很大且粒度粗而不均一;3.河床平坦宽阔,泥沙易沉积。中国古代先民非常擅常利用道俗直观的语言描述地理事物。曾用青、红、黄、白、需五色来描述我国东南西北中五个发位的土壤。其中以《齐民要术》为代表,根据农民的生产实践,将土壤分为弱土、重土、紧土、线土、肥土、将土、燥土、湿土、生土、熟土、寒土、屹本,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开发的影响,各地土壤也悄然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9.较符合“白,弱土,寒土”的省级行政区是()A.黑龙江 B.青海 C.内蒙古 D.甘肃30.在我国南方常见的燥红壤满足“红,燥土”的描述、其形成的主导因素是()A.地形地貌 B.光热条件 C.水热条件 D.农业耕作【答案】29.B30.C【解析】【29题详解】青藏高原地区常年高寒,成土作用速度慢,有机质积累少;且常有冻土发育,符合题干描述的应是青藏地区的青海省,B正确;黑龙江、内蒙古是黑土,甘肃是黑土、黄土、白土均有,ACD错误。故选B。【30题详解】南方地区由于降水丰沛,土壤淋溶作用强,故土壤中的钾、钠、钙、镁积存少,而铁、铝的氧化物较丰富,故土壤颜色呈红色。该成土过程与气候息息相关,水热条件是决定性因素。C正确;地形、光热、农业不是主导因素,ABD错误。故选C。【点睛】中国土壤5种颜色分布分别为,黑色土主要分布在东北平原,黄色土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红色土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的低山丘陵地带,白色土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青色土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第Ⅱ卷(综合题,共40分)注意事项:第Ⅱ卷用黑色碳素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31.图为常见地貌类型图。据此,完成下列要求。(1)从地貌形态上看,甲图是____,乙图是____。(2)甲地貌分布在丙图中____处(填数字),乙地貌分布在丙图的____处(填数字)。(3)甲地貌沉积的颗粒物大小(粗细)由A至B呈现由____至____分布。(4)丙图区域需要在a或b处河岸附近修建码头,最合理的是建在____处。(5)③与②的相对高度范围是____米。【答案】31.①.冲(洪)积扇②.三角洲32.①.②②.①33.①.粗(大)②.细(小)34.a35.400~600【解析】【分析】本大题以三幅常见地貌类型图为材料,设置五道小题,涉及地貌景观图的判读、地貌的形成、河曲两岸的流水作用与实践应用、相对高度的计算等相关内容,考查对图表信息的阅读与获取能力,知识的调动和运用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等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读图可知,图甲为河流流出山口地区,由于地势变得平坦,流速减慢,沉积物发生沉积作用,形成的冲积扇地貌。乙图为河流在入海口地区,在流水及海浪共同作用下,发生沉积作用,形成的三角洲地貌。【小问2详解】②处为山麓地区,河流流出山口,沉积形成冲积扇,有甲类地貌分布。①位于河口地区,有三角洲分布,对应图乙。【小问3详解】河流流出山口地区,由于地势变得平坦,流速减慢,沉积物发生沉积作用,沿A→B方向,流速渐慢,大颗粒的先沉积,按照颗粒物大小的分布规律为颗粒物由大到小。【小问4详解】a处凹岸侵蚀,水深,有利于建码头;b处凸岸堆积,泥沙淤积,水浅,不宜建码头。【小问5详解】③处海拔600米,②处海拔在0-200米之间,因此③与②之间海拔相差400-600米。3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太阳能的开发利用无处不在,如太阳能路灯。低碳经济悄然融入百姓生活。材料二图为我国年太阳总辐射量分布图。(1)根据材料二,描述我国太阳总辐射量分布的总体特征。(2)纬度相近的重庆、拉萨两地的年太阳总辐射量有什么差异?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3)太阳能在生活中的应用,除了材料中提到的太阳能路灯之外,还有哪些?(至少举2个例子)【答案】(1)我国年太阳辐射量总体上分布不均;大体从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逐渐增大;高值中心在青藏高原,低值中心在四川盆地。(2)差异:拉萨年太阳总辐射量大于重庆。影响因素:海拔因素,天气状况。(3)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子显示屏、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灶等。【解析】【分析】本题以我国年太阳总辐射量分布图为背景材料,涉及到我国太阳辐射的分布特征、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等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小问1详解】由图可知,总体来看,我国年太阳辐射量在空间上分布不均;东南数值在120左右,西北数值在160左右,大体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增大,高值地区出现在青藏高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