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测试卷1(基础过关卷1)-2021-2022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教师用)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0/36/33/wKhkGWXR7zyAY9RyAAFME1pAeB4797.jpg)
![期中测试卷1(基础过关卷1)-2021-2022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教师用)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0/36/33/wKhkGWXR7zyAY9RyAAFME1pAeB47972.jpg)
![期中测试卷1(基础过关卷1)-2021-2022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教师用)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0/36/33/wKhkGWXR7zyAY9RyAAFME1pAeB47973.jpg)
![期中测试卷1(基础过关卷1)-2021-2022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教师用)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0/36/33/wKhkGWXR7zyAY9RyAAFME1pAeB47974.jpg)
![期中测试卷1(基础过关卷1)-2021-2022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教师用)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0/36/33/wKhkGWXR7zyAY9RyAAFME1pAeB4797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2022学年高一地理同步课堂精讲练(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期中测试卷1(基础过关卷1)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格利高里·考伯特是一位加拿大摄影家。从1992年起,他拍下了人、野生动物和大自然微妙关系的经典作品,这些作品成功地在人和野生动物之间寻找到了久违的爱和信赖。读图,回答下面1-3小题。1.图中动物所属类型快速发展的地质时期是()A.中生代 B.古生代 C.新生代 D.元古宙2.与图中动物特点相适应的地球环境特点是()A.联合古陆开始解体 B.蕨类植被极度繁盛,森林茂密C.是主要的成煤时期 D.被子植物繁盛,草原面积扩大3.古生代、中生代结束的标志都是()A.地壳的剧烈运动 B.海洋面积的缩小 C.物种的灭绝事件 D.气候冷暖的交替【答案】1.C2.D3.C【分析】1.设问摄影作品中动物所属类型(大象,哺乳动物)快速发展的地质时期,哺乳动物在中生代出现,在新生代快速发展。ABD项错误,C项正确。故选C。2.设问与图中动物相适应的地球环境特点。图中动物为(大型)哺乳动物大象,出现在新生代。联合古陆在新生代最终解体,A项错误。新生代被子植物高度繁盛,草原面积扩大,B项错误,D项正确。中生代是主要的成煤期,C项错误。故选D。3.生命现象是科学家编制地质年代表,划分地球演化历程的主要依据,一个时期的开始与结束往往与特殊生命的出现或结束密切相关,而特殊生命的开始与结束,又与地球环境的变化密切相关。古生代、中生代结束的标志都是物种灭绝事件,C项正确。中生代结束的标志并不是地壳的剧烈运动,A项错误。海洋面积的缩小并不是地质时代结束的标志,B项错误。而气候冷暖的交替主要发生在新生代,D项错误。故选C。对流层受地面的影响很大,其高度随纬度、季节而变化。据此完成下面4-5小题。4.为保证航行平稳,飞机常常选择在平流层航行,通常飞机航行高度最高的是()A.冬季的高纬度地区 B.夏季的高纬度地区C.冬季的低纬度地区 D.夏季的低纬度地区5.飞机在万米高空飞行,高度保持不变,由南极飞往赤道,途中穿越的大气层是()A.始终在对流层 B.从平流层进入对流层C.始终在平流层 D.从对流层进入平流层【答案】4.D5.B【解析】4.平流层位于对流层之上,近地面大气受热越多,对流越旺盛,对流层所达高度越高。夏季低纬度地区近地面大气温度最高,对流最旺盛,对流层高度最高,飞机航行的高度最高。故选D。5.对流层的高度在高纬度地区为8-9千米,在低纬度地区为17-18千米,所以万米高空在高纬度地区是平流层,在低纬度地区是对流层。故选B。6.海水密度与人类生产生活有密切的关系,其大小及其变化主要与海水的盐度、温度等相关。下图为直布罗陀海峡两侧海水盐度、温度剖面及海水流向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地中海表层海水盐度高,温度低,密度大B.大西洋表层海水盐度低,温度高,密度小C.底层海水由地中海流向大西洋,表层相反D.远洋航运中标准吨位船核载重量无须考虑不同海区密度差异【答案】D【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海水密度的影响因素和海水性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考查学生阅读图像获取信息的能力。重点关注图例、横纵坐标的地理含义,读取不同海域、表层和底层盐度、温度数据,明确它们与密度之间的关系。读图地中海表层海水盐度高,温度低,密度大;大西洋表层海水盐度低,温度高,密度小,所以表层海水从大西洋流向地中海,底层海水从地中海流向大西洋,ABC不符合题意;在不同密度的海洋上航行,同一艘船的吃水深度不同。远洋航运中标准吨位船核载重量需要考虑不同海区密度差异,以确保航运安全,故D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2020年12月13日(农历廿九)晚至14日凌晨,双子座流星雨如约光临地球。双子座流星雨是法厄同小行星造成的流星雨,直径5.1公里,每1.4年绕太阳一周。完成下面7-8小题。7.形成双子座流星雨的小行星属于()A.行星 B.小天体 C.行星际物质 D.彗星8.下列关于观测此次流星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较好的观测地点为远离城市灯光污染,且海拔较高的地方B.尽量选择靠近水域和公路、铁路的农家院落观测C.看流星雨时采取坐和躺的姿势能减轻疲劳,椅子和防潮垫是必需品D.正值冬季,后半夜的温度非常低,欣赏流星雨要从头到脚用厚衣服来“武装”【答案】7.B8.B【分析】7.由题可知,该小行星直径5.1公里,每1.4年绕太阳一周,为小天体,B正确。体积规模达不到太阳系八大行星的标准,A错误。行星际物质是指太阳系行星际空间存在着的极稀薄的气体和极少量的尘埃,该小行星不属于行星际物质,C错误。彗星分为彗核、彗发、彗尾三部分,密度较小,该小行星不符合彗星特征。D错误。故选B。8.较好的观测地点为远离城市灯光污染,且海拔较高的地方,可以避开障碍物,视野范围大,A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靠近水域的地方,空气中水蒸气较多,易影响视线,公路、铁路的农家院落附近有灯光干扰,不利于观测流星雨,B说法错误,符合题意。观察流星雨过程较长,采取坐和躺的姿势能减轻疲劳,夜晚地面潮湿,椅子和防潮垫是必需品,C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正值冬季,后半夜的温度非常低,欣赏流星雨要从头到脚用厚衣服来“武装”,起到保暖防冻作用。D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读浙江某城镇水循环示意图,图中数字表示水循环的环节,完成下面9-10小题。9.有关水循环的环节描述正确的是()A.①环节夏季大于冬季 B.②环节主要受植被多少的影响,与地形无关C.③是该地水汽的主要来源 D.④环节降水时,水量猛增10.该地城镇发展扩大后,有关水循环环节表述正确的是()A.①减少 B.②减少 C.③增多 D.④增多【答案】9.A10.B【分析】9.①环节代表大气降水,地处浙江,夏季降水多余冬季,A正确;②代表下渗、下渗受植被、坡度、降水强度、地面性质等影响,B错误;③代表河川蒸发,水汽主要来源是海洋水汽,C错误;④环节代表地下水对河川的补给作用,枯水期补给河流,D错误。10.降水是由大气环流决定的,与城镇扩大规模无关,A错误;由于城市建设用地增加,硬化的路面会使下渗减少,B正确;河川可能会减少,C错误;下渗减少导致地下水水位下降,对河流补给减弱,D错误。热力环流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山坡和山谷之间常发生山谷风。读某区域高空500phA等压面分布图,完成下面11-12小题。11.关于甲乙两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近地面气压甲>乙 B.高空气压甲>乙C.甲地近地面以阴雨天气为主 D.乙处近地面以晴朗天气为主12.下图能正确表示山风的是()A. B. C. D.【答案】11.A12.D【分析】11.从高空等压面分布分析,等压面甲处海拔低,乙处海拔高,甲乙两地高空气压甲低于乙,B错误。根据热力环流,甲处气流下沉,乙处上升,近地面气压甲>乙,A正确。甲处气流下沉,乙处上升,甲地近地面以晴朗天气为主,乙处近地面以阴雨天气为主,CD错误。故选A。12.根据山谷风的原理,白天山坡附近的大气与同高度的山谷上空相比,升温快,山谷升温慢,山坡气流上升,山谷下沉,形成谷风,AB错误。夜晚山坡附近的大气与同高度的山谷上空相比,降温快,山谷降温慢,山坡气流下沉,山谷上升,形成山风,C错误,D正确。故选D。下表为北半球年太阳总辐射量随纬度的分布表。可能总辐射:考虑了受大气削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有效总辐射:考虑了受大气和云的削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纬度64°N50°N40°N30°N20°N0°N可能总辐射量(W/m2)139.3169.6196.4216.3228.2248.1有效总辐射量(W/m2)54.471.798.2120.8132.7108.8读表完成下列13-14各题。13.影响可能总辐射量的主导因素是A.纬度 B.地形 C.大气环流 D.洋流14.赤道地区可能总辐射量和有效总辐射量差异较大,主要原因是A.云层厚,保温效应强,到达地面的可能总辐射量大B.阴雨天气多,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有效总辐射量小C.臭氧含量多,吸收的紫外线多,到达地面的可能总辐射量大D.大气透明度高,吸收太阳辐射多,到达地面的有效总辐射量小【答案】13.A14.B【解析】13.从图中可以看出可能总辐射量随纬度的升高而降低,故影响可能总辐射量的主导因素是纬度,A对;其余选项排除。14.赤道地区主要是热带雨林气候,阴雨天气多,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有效总辐射量小,B对。其余选项排除。读“北半球某区域等压线分布图”,完成下面15-16小题。15.图中A、B、C、D四个箭头中正确表示风向的是()A.A B.B C.C D.D16.图中A、B、C、D四处风力最大的是()A.A B.B C.C D.D【答案】15.C16.C【分析】15.图中气压值均接近近地面标准大气压,表明该区域位于近地面,材料信息表明图示区域位于北半球,因此风向应顺着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向右偏转一个锐角。图中A、B、D三个箭头大致由低气压指向高气压,与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相悖,不可能正确表示风向,排除选项ABD;图中C处水平气压梯度力大致由西指向东,顺着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向右偏一个锐角,形成西北风,图中c箭头表示西北风,因此c箭头能正确表示风向,C符合题意。故选C。16.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中,等压线的疏密决定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水平气压梯度力大小决定风力大小。读图可知,图中A、B、C、D四处中,C处等压线最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最大,因此风力最大,选项C符合题意,排除选项ABD。故选C。下图示意大西洋表层海水密度、温度和盐度随纬度的分布。据此,完成下面17-20四题。17.图中①②③曲线依次表示的是()A.温度、盐度、密度 B.密度、温度、盐度 C.密度、盐度、温度 D.盐度、温度、密度18.在大西洋表层海水年平均盐度最高的地方,其()A.纬度约为20°S B.密度约为1025kg/m3 C.盐度约为37% D.温度约为36.7℃19.关于海水性质的不正确叙述是()A.受太阳辐射影响,海水温度由低纬度向高纬度海域逐渐降低B.受降水和蒸发影响,海水盐度的最高值出现在回归线附近海域C.海水密度变化与海水温度、盐度无关D.海水密度由低纬度向高纬度海域逐渐增大20.关于海水性质对人类活动影响的正确叙述是()A.海水的盐度不会影响船只 B.海水密度影响污染物扩散C.可从海水中提取制碱资源 D.渔业生产与海水温度无关【答案】17.C18.B19.C20.C【分析】17.表层海水盐度在副热带海区最高,向赤道和两极降低,呈现双驼峰,是线条②;表层海水温度从赤道向两极降低,是线条③;表层海水密度大致由赤道向两极增加,是线条①,C正确。A、B、D错误。故选C。18.首先明确横坐标代表纬度,左侧纵坐标为密度,右侧纵坐标代表温度和盐度,接着读取信息“在大西洋表层海水年平均盐度最高的地方”读出盐度约为37‰,向横坐标引垂线得出纬度约为25°N。此垂线与海水密度曲线和温度曲线相交有两点,可读出密度约1025kg/m3,温度约为23℃,A、C、D错误。故选B。19.太阳辐射差异是导致海水温度差异的主要原因,读图可以看出海水温度由低纬度向高纬度海域逐渐降低,A叙述正确。回归线附近气温高、降水少,蒸发旺盛,导致海水盐度最高,B叙述正确。表层海水密度变化与温度、盐度关系密切。一般来说,海水温度越高,密度越低;海水盐度越高,密度越高,C叙述不正确。据图可知,海水密度由低纬度向高纬度海域逐渐增大,D叙述正确。依题意,故选C。20.海水盐度越大,腐蚀性越强,会影响船只使用寿命,排除A;海水密度对污染物扩散影响很小,主要受海水运动的影响,排除B;海水性质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利用海水制碱,提取镁、溴等资源,C正确;不同的鱼类适宜生存的海水温度不同,如罗非鱼主要生活在低纬度海域,鳕鱼主要生活在高纬度海域,海水的温度变化会影响鱼类的季节性洄游,排除D。故选C。新长出一颗“大痣”(如下图所示),其面积是地球表面积的数倍,中心区域的温度约为3600摄氏度,而边缘地区则要超过5800摄氏度。据此完成下面21-23小题。21.关于该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其名耀斑 B.不定期大量出现C.是太阳活动的标志之一 D.它大量出现时对地球不会造成任何影响22.该“大痣”出现在太阳的()A.光球层 B.色球层 C.日冕层 D.中心区域23.下列有关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A.黑子活动的高峰年,地球上的气候状况相对稳定B.耀斑爆发会干扰地球高空的电离层,影响无线电长波通信C.太阳活动增强时,高能带电粒子会干扰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D.高能带电粒子“轰击”地球高层大气,使地球赤道附近出现极光现象【答案】21.C22.A23.C【分析】21.“大痣”是出现在太阳光球层上的颜色变暗的部分,是太阳黑子,A错误;黑子和耀斑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太阳活动的周期为11年,C正确、B错误;太阳活动强时,会干扰电离层,导致无线电短波中断,引发磁暴,指南针失灵;在两极地区产生极光现象,D错误。故选C。22.大痣”是太阳黑子,出现在太阳光球层上,A正确;色球层的太阳活动有:耀斑和日珥,日冕层有太阳风,BC错误;黑子出现在太阳大气层,不是太阳中心区域,D错误。故选A。23.黑子活动的高峰年,太阳活动强,会影响地球上的气候,可能会有旱涝灾害,A错误;电离层中的通信是无线电短波通信,B错误;太阳活动增强时,高能带电粒子会干扰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指南针失灵,C正确;极光主要出现在两极地区,D错误。故选C。我国季风区某湖泊与其外流河干流存在“吞吐”关系。下图为该湖泊水位和TSS(TSS为总悬浮质,是指在水流中悬浮运动的泥沙量)通量随季节变化图。据此完成下列24-25小题。24.该湖泊的外流河干流()A.会形成地上河 B.一年形成两次汛期C.降水补给为主 D.只参与陆地内循环25.引起该湖泊TSS通量流动方向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A.年降水总量 B.径流量C.年蒸发总量 D.河流流速【答案】24.C25.B【分析】24.该湖泊和外流河位于季风区,季风区降水较多,因此外流河干流以降水补给为主,C正确。据图可知,TSS流入通量大于流出通量,表明泥沙流入湖泊较多,流出湖泊较少,泥沙会在湖泊内淤积,外流河干流的泥沙量会减少,不易形成地上河,A错误。根据材料已知湖泊和外流河位于季风区,夏季降水较多,根据图中水位线可知,一年中也只有夏季一次汛期,B错误。外流河是指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因此参与海陆间水循环,D错误。故选C。25.该地位于季风区,河流以降水补给为主。夏季为河流的丰水期,河流径流量大,河流的水位高于湖泊,河流水补给湖泊水,河流带来泥沙注入湖泊,流入通量较大;冬季为枯水期,河流径流量较小,湖泊水位高于河流,湖泊水补给河流水,流出通量较大。因此引起该湖泊TSS通量流动方向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径流量,B正确。该湖泊TSS通量流动方向变化与年降水总量、年蒸发总量、河流流速关系不大,A、C、D错误。故选B。2020年1月6日出现了“金星西大距”的盛况(从地球上看金星距离太阳最远时的位置就是金星的大距),日出前见于东南方天空。这时间观察金星,可以看到金星呈现明亮的弦月状。完成下面26-27小题。26.下列选项中符合“金星西大距”的是()A. B.C. D.2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金星西大距时,金星位于太阳的东面 B.在地球上看见金星从日面经过的场景C.在地球上观察金星出现“盈亏”现象 D.金星西大距时,一般出现在清晨前后【答案】26.A27.A【解析】26.根据材料,日出前观察“金星西大距”可以看到“金星呈现明亮的弦月状”,A图中地球、太阳、金星三者连线几乎呈直角关系,地球上观看到的金星轮廓呈现“弦月状”,A正确。BD两图中,地球、太阳、金星三者几乎在同一直线上,地球上无法观察到“弦月状”金星,BD错误。相比A图,C图金星距太阳的距离较近,金星上的夜半球朝向地球,不能出现“金星西大距”现象,C错误。故选A。27.“金星西大距”出现在日出时分,金星在太阳的西面,同时从地球上看去,金星和太阳的距离最远,故金星西大距时,金星位于太阳的西面,A错误。金星为地内行星,有“凌日”现象,在地球上看见金星从日面经过的场景,B说法正确。在地球上观察金星因视角位置不同,会出现“盈亏”现象,C说法正确。金星西大距时,金星位于太阳西侧,一般出现在清晨前后,D说法正确。本题要求选择说法错误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二、综合题28.下图示意不同纬度地区大洋温度和盐度的变化情况。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红海和波罗的海相比,哪个海区盐度高?并简述该海区为什么成为世界上盐度最高的海区。(2)海洋的主要热量来源是?读图说明世界大洋表层海水温度以及盐度的水平分布规律。(3)读图说明为什么北纬60°海区表层海水盐度明显比南纬60°海区表层海水盐度低。(分别从北纬、南纬两个海区分析)【答案】(1)红海红海海域降水少;红海纬度较低,年平均气温较高,蒸发量大;红海周围河水注入少;海域较封闭。(2)太阳辐射海水温度的水平分布规律为:大致从赤道向两极递减;海水盐度的水平分布规律为:南北半球的两个副热带海区最高,分别向赤道和两极递减。(3)北纬60°陆地面积广,河水注入多,盐度低;南纬60°绝大部分是海洋,很少有陆地河水注入,盐度偏高。【详解】(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红海和波罗的海相比,红海的盐度更高,红海成为世界上盐度最高的海区可从红海的纬度、地理位置以及海域封闭程度来分析;红海纬度较低,年平均气温较高,蒸发量大;地处副热带地区,受到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红海周边河流发育少,河水注入少;海域较封闭,与其他水体交换较少;因此红海成为世界上盐度最高的海区。(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海洋的主要热量来源是太阳辐射;读图可知,世界大洋表层海水温度的水平分布规律为:大致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原因是地球表面所获得的太阳辐射热量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的结果;而盐度的分布规律为:南北半球的两个副热带海区最高,分别向赤道和两极递减。原因是副热带海区长期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蒸发量大于降水量,表层海水盐度较高;赤道附近降水量较多,表层海水盐度较低;纬度越高,太阳高度越小,太阳辐射越弱,温度越低,蒸发越弱,因此平均盐度也就越低。(3)南北半球同纬度海域的海水盐度差异结合具体纬度和海域从河流注入角度分析;北纬60°穿过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陆地面积广阔,有较多河流注入海洋,稀释海水盐度;而南纬60°绝大部分是海洋,河流汇入的淡水较少,所以盐度偏高。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穿堂风”也叫“过堂风”,是气象学中一种空气流动的现象,是流动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风。我国许多地区民居设计都充分考虑了穿堂风。下图为我国西南某山区的传统民居穿堂风示意图。(1)试比较“穿堂风”流入区和流出区气温、气压差异。(2)在图中画出白天“穿堂风”完整的热力环流。(3)依据所学,简述“穿堂风”的形成的基本原理(4)说明图中石质地面在“穿堂风”中的主要作用。【答案】(1)流入区:气温高、气压低;流出区:气温低、气压高。(2)三个箭头。(3)白天,在太阳辐射照射下,山林增温慢,气温较低,空气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石质地面增温快,气温较高,空气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近地面空气由山林(高压区)流向石质地面(低压区),形成“穿堂风”。(4)增加房屋前后温差。【详解】(1)白天石质地面比有植被的地区升温快,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区,而有植被的地区升温慢,气流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区,近地面风从植被区吹向石质地面区,形成穿堂风,所以石质地面为气流流入区:气温高、气压低;山林区为气流流出区:气温低、气压高。(2)结合上题分析和图示信息,石质地面画上升气流,山林区画下沉气流,再画石质地面的上空指向山林区上空的箭头,共画三个箭头。(3)由于石质地面和植被区的比热容不同,山林的比热容大,白天增温慢,气温较低,空气下沉,在近地面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石质地面比热容较小,白天增温快,气温较高,空气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水平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所以近地面空气由山林(高压区)流向石质地面(低压区),形成“穿堂风”。(4)据上题分析,在穿堂风的形成过程中,石质地面所起的作用是增加房屋前后温差,进而增加房前屋后近地面的气压差,促进穿堂风的形成,降低室内的白天的气温。3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59年的太阳耀斑爆发是第一次记录的太阳活动现象,这次太阳活动能量巨大,造成全球电报业务中断等,但并没有对人类活动产生严重的危害。1989年3月13日,一次日冕物质抛射使得加拿大魁北克地区的电网受到严重破坏,出现大范围的断电事故,停电时间长达9小时。当天,澳大利亚输油管道受损,大西洋和太平洋海底电缆受到冲击,美国四颗卫星受损。然而这次太阳活动的强度尚不及1859年的三分之一。(1)1859年的太阳耀斑爆发,发生在太阳大气的________,1989年3月13日,日冕物质抛射发生在太阳大气的________。(2)在两次太阳活动现象发生时,受损事物和设施有哪些?它们有哪些共同的特点?完成下表中的内容。两次太阳活动现象受损的事物和设施共同特点1859年太阳耀斑爆发1989年3月13日日冕物质抛射(3)与1859年太阳耀斑爆发相比,1989年3月13日日冕物质抛射产生的能量,但损失更严重。指出其损失严重的具体表现,并简述其主要原因。(4)基于太阳活动对人类活动的不利影响,提出防灾减灾的措施。【答案】(1)色球日冕(2)1859年太阳耀斑爆发受损的事物和设施:电报业务等1989年3月13日日冕物质抛射受损的事物和设施:电网、输油管道、海底电缆、卫星等共同特点:以邮电通信为主;科学技术含量较高等(3)少(弱)损失严重的具体表现:受损的事物和设施多;受损程度大,如停电时间长达9小时;影响范围广(大);等。主要原因: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依赖地球磁场和太阳大气层的人类活动越来越多,程度越来越高,范围越来越广,一旦太阳活动强烈,对人类活动的危害会很严重。(4)加强对太阳活动规律的研究,利用太阳活动规律,提高相关事物和设施的防灾减灾性能;建立空间天气系统,对太阳活动进行监测和预报,帮助人类做好防护工作。【详解】(1)耀斑是发生在太阳大气的色球层;日冕抛射物质发生在太阳大气的日冕层。(2)耀斑爆发会影响电报业务;日冕物质抛射即太阳风会影响:电网、输油管道、海底电缆、卫星等。两者的共同特点:以邮电通信为主;科学技术含量较高等。(3)设问两次太阳活动的差异,在突出能量差异(1989年3月13日日冕物质抛射的强度尚不及1859年的三分之一)的前提下,设问受损严重的具体表现和原因,是在第(2)题基础上的进一步设问,因为受损严重的具体表现与受损事物和设施相关;而原因分析要抓住时间信息(1859年,1989年,相差100多年),再结合受损的事物和设施的共同特点,即少(弱)损失严重的具体表现:受损的事物和设施多;受损程度大,如停电时间长达9小时;影响范围广(大);等。主要原因: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依赖地球磁场和太阳大气层的人类活动越来越多,程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物联网农业监控系统合同
- 水塘承包合同水塘承包合同
- 2025年度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投资合同
- 水资源循环利用技术咨询服务合同
- 换气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定风量阀行业深度研究分析报告
- 红色展览馆可行性报告
- 2024年固废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 贵州煤矸石综合利用项目申请报告书
- 镀锌钢管质量检验报告2025
- 节后复工安全教育培训内容【5篇】
- EPC项目投标人承包人工程经济的合理性分析、评价
- 项目投标BIM方案(投标专用)
- 2024年中考数学专题训练 专题10 截长补短模型综合应用(知识解读)
- 专利分析评议报告
- 财务合规管理培训课件
- 建设用地报批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史赛克关节镜系统
-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
-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现代诗歌 专练(含答案)
- 《公路桥涵养护规范》(5120-2021)【可编辑】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