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2024决战山巅高考(语文)全真模拟卷(八)原卷+解析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决战山巅——高考全真模拟卷(八)
语文
(测试时间:150分钟测试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解析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解析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解析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解析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测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共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共19分)
(本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陈二蛋生活不规律,加上压力太大,天天头痛失眠,经人介绍找到“隐居”的王大师求解。王大师“闻名天下”,号称有特异功能,能治百病。陈二蛋虔诚拜见后,大师在他头上摸了几下,给了他一些“神药”。果不其然,陈二蛋出门后就觉得好了很多,回家后的睡眠质量也明显提高,于是逢人就说王大师的好。但其实王大师没有神功,只有演技。
70多年前的欧洲,世界大战,美国大兵李解放受伤了,被困在战场;更不幸的是止痛片用完了,他非常痛苦。还好,一位医生找到了几粒最新式的止痛片,李解放吃完立刻感觉好多了,安静地睡着了。但其实李解放吃的不是止痛片,而是维生素C。
这俩故事为啥要一起讲?因为它们都深刻揭示了一个科学原理:安慰剂效应!
安慰剂效应指由于患者期待并相信某种治疗方法有效,而导致理论上本应无效的安慰剂显著缓解了患者症状的神奇现象。也就是说,只要患者相信,“假药”也是可以有效果的!
安慰剂效应,核心是神经反应。
看过电影《黑客帝国》的人都知道,我们的所有感受,无论是高兴、难过、爱、恨、痒、痛,还是各种生病、难受,其实都只是神经信号而已。特别有意思的是,一旦大脑相信药物有效,神经就会配合,释放积极信号,让患者感觉某些症状减轻了。由于安慰剂效应是神经反应,因此它对与神经系统相关的症状效果最明显,比如疼痛、抑郁、头晕、失眠等等。失眠的陈二蛋、疼痛的李解放,因此很容易感受到安慰剂效应。
人们对安慰剂效应的分子机制还不完全清楚,但普遍认为它的原理和正常药物的作用原理非常类似,只是一个是由我们大脑自动激发的,另一个是由药物激发的。
比如,吗啡是一种常用的镇痛药物,因为吗啡分子和大脑内的受体结合后,能产生愉悦感,从而抑制疼痛;而安慰剂效应能刺激神经产生一种天然吗啡类化合物——内啡肽,这是人体内天生存在的愉悦剂和镇痛剂,因此会产生和吗啡一样的效果。这就是为啥美国大兵李解放,吃了假的止痛片也有效。
但要注意,安慰剂效应治标不治本,它能缓解症状,但不可能治愈疾病,因此绝不能迷信。安慰剂效应可能会让癌症患者疼痛减轻、精神变好,但不太可能让肿瘤变小或者消失。
大众对医生总有一个误解,以为医生什么都懂,可以包治百病。但现实是非常“骨感”的,对于绝大多数疾病,医生是无法治愈的。
1915年,美国名医特鲁多在纽约去世,他的墓志铭是:“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这句经典名言,在整整100年后,仍然准确地概括着医生的职责和目标。
治愈固然好,如果不能治愈,那努力帮助患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就是医生的根本任务,也是成功医疗的定义。
由于安慰剂效应的发现,“总是去安慰”就不再仅是一句体现人性的口号,而有了科学的支持:安慰真的会让患者感觉好一些!
英国一项问卷调查曾发现,97%的医生都曾给患者使用过安慰剂,无论是糖片、维生素C还是生理盐水。给患者使用安慰剂是一种善意的而且有效的“欺骗”。
同时,安慰剂效应证明了医患关系对医疗效果会有直接影响。
安慰剂效应产生的前提是“患者相信医生,相信治疗会有效”,否则,安慰剂效应必定受影响。目前中国医患交流时间不足,矛盾不少,安慰剂效应不理想。当使用同样药物的时候,拼疗效,其实在拼的,就是安慰剂效应。宽敞明亮的病房和微笑的医生,真的是能影响疗效的。
事实上,对安慰剂效应了解最深的既不是医生,也不是科学家,而是各类江湖骗子。只不过他们给安慰剂效应取了个新名字——心诚则灵!“你相信有效,它就可能有效;不相信,它就无效。”这不就是安慰剂效应吗?
很多患者吃了江湖医生昂贵的“神药”以后,感觉好多了。现在大家知道了,这还真可能不是串通骗人的;由于安慰剂效应的存在,患者很多症状确实可以被各种“神药”缓解,即便这些“神药”仅仅是不值钱的安慰剂。这就是为什么无数的所谓大师被揭穿后,很多患者大惑不解:“他的药确实有效啊?!”
安慰剂效应,导致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大师”之所以成为“大师”,是因为他能建立最佳医患关系,获取患者最大的信任。当到了盲目信任的时候,安慰剂效应可以达到最大值,这时候啥药都可以是“神药”。
从根本上消灭“大师”最有效的办法是什么?
不是严打,而是把“大师”分为主治“大师”、副主任“大师”、主任“大师”,必须发论文才能晋升,那“大师”们一定天天忙得像旋转的陀螺一样,还谈什么和患者深入交流?靠安慰剂效应吃饭?
安慰剂效应,证明了从出生开始,每个人身体里都住着一位“神医”。
(摘编自李治中《癌症·新知:科学终结恐慌》)
1.(3分)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大师给陈二蛋开的“神药”、医生给李解放开的止痛片,都产生了较好的疗效,这源于共同的科学原理。
B.我们所有的感受都是神经信号,如果大脑相信药物有效,神经就会释放积极信号,患者接收到信号会感觉症状有所缓解。
C.医患关系越好,安慰剂的医疗效果就会越好,但是目前中国医患关系不是十分理想,导致安慰剂效应不是很理想。
D.“当到了盲目信任的时候,安慰剂效应可以达到最大值”,指这时候使用任何药品都会产生很好的药效,甚至可治愈患者。
2.(3分)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患者的期待、信任使某种无效的治疗方法产生了效果,这说明有的时候理论与实践并不一致。
B.文章引用特鲁多的墓志铭“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意在说明安慰剂应用广泛,疗效显著。
C.虽然“大师”与患者之间“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但还是应当消灭“大师”,因为他们不是真正地为患者着想,而是另有所图。
D.安慰剂效应是由人类大脑自动激发的,是从这个角度来说“从出生开始,每个人身体里都住着一位“神医”的。
3.(3分)下列选项,最符合“安慰剂效应”表现的一项是()
A.某人性格坚韧、待人友善,医生观察到她对止痛安慰剂的反应较其他人更好。
B.某人在切菜时不小心切到手指,贴上创可贴后,疼痛感大幅减弱直至消失。
C.一位帕金森病患者在医生假装给他注射了干细胞(实际是生理盐水)后,症状明显改善。
D.某位癌症患者,被告知是得了普通的胃病,坚持服用医生开具的抗癌药后,病症减轻。
4.(5分)请简要说明安慰剂效应有哪些局限性?
5.(5分)李治中的《癌症·新知:科学终结恐慌》获得了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优秀科普作品金奖,深受好评。你认为本文有哪些吸引读者的地方?
1.D2.B3.C4.①安慰剂效应只是对与神经系统相关的症状效果最明显,使用范围有限。②安慰剂效应治标不治本,它能缓解症状,但不可能治愈疾病。③不是所有医生使用安慰剂的效果都好,安慰剂效应会受到医患关系的影响。④过于迷信安慰剂效应,会耽误对病症真正有效的治疗。5.①所举陈二蛋、李解放的例子非常有趣,能够迅速吸引读者眼球;《黑客帝国》的例子家喻户晓,拉近了读者与作品的距离。②语言表述接近口语、诙谐幽默,使读者感到亲切。本文语言非常生活化,通俗易懂,如“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现实是非常‘骨感’的”;在说到如何消除江湖骗子的时候,幽默地与正规医生的职称、论文挂钩,将骗子分等级,让他们写论文。③讲述的内容贴近读者,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能满足人们了解知识、远离骗子、自我保护的实际需求。④理论部分表述严谨,可以让读者增长知识。如在讲述安慰剂效应刺激神经产生内啡肽时,用语严谨科学,简洁明了。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D.“甚至可治愈患者”曲解文意,原文第九段中说“安慰剂效应治标不治本,它能缓解症状,但不可能治愈疾病,因此绝不能迷信。安慰剂效应可能会让癌症患者疼痛减轻、精神变好,但不太可能让肿瘤变小或者消失”。是“不可能治愈疾病,”。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B.“意在说明安慰剂应用广泛,疗效显著”错误,结合上下文可知,此处引用意在说明:医生无法治愈所有的疾病,而在不能治愈的情况下,医生应努力帮助患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故选B。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
A.是在说什么样的患者对安慰剂效应反应更加明显。
BD两项中的“创可贴”“抗癌药”都是对症下药,属于有效治疗。
只有C项符合“理论上本应无效的安慰剂显著缓解了患者症状”。
故选C。
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
结合“安慰剂效应是神经反应,因此它对与神经系统相关的症状效果最明显,比如疼痛、抑郁、头晕、失眠等等”可知,安慰剂效应只是对与神经系统相关的症状效果最明显,使用范围有限。
结合“安慰剂效应治标不治本,它能缓解症状,但不可能治愈疾病,因此绝不能迷信。安慰剂效应可能会让癌症患者疼痛减轻、精神变好,但不太可能让肿瘤变小或者消失”可知,安慰剂效应治标不治本,它能缓解症状,但不可能治愈疾病。
结合“安慰剂效应证明了医患关系对医疗效果会有直接影响”“安慰剂效应产生的前提是‘患者相信医生,相信治疗会有效’,否则,安慰剂效应必定受影响”可知,不是所有医生使用安慰剂的效果都好,安慰剂效应会受到医患关系的影响。
结合“绝不能迷信。安慰剂效应可能会让癌症患者疼痛减轻、精神变好,但不太可能让肿瘤变小或者消失”可知,过于迷信安慰剂效应,会耽误对病症真正有效的治疗。
5.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内容,提出自己见解的能力。
“陈二蛋生活不规律,加上压力太大……到‘隐居’的王大师求解……大师在他头上摸了几下,给了他一些‘神药’。果不其然,陈二蛋出门后就觉得好了很多,回家后的睡眠质量也明显提高,于是逢人就说王大师的好。但其实王大师没有神功,只有演技”“世界大战,美国大兵李解放受伤了,被困在战场;更不幸的是止痛片用完了,他非常痛苦。还好,一位医生找到了几粒最新式的止痛片,李解放吃完立刻感觉好多了,安静地睡着了。但其实李解放吃的不是止痛片,而是维生素C”,所举陈二蛋、李解放的例子非常有趣,能够迅速吸引读者眼球;“看过电影《黑客帝国》的人都知道,我们的所有感受,无论是高兴、难过、爱、恨、痒、痛,还是各种生病、难受,其实都只是神经信号而已”,《黑客帝国》的例子家喻户晓,拉近了读者与作品的距离。
“心诚则灵!”“你相信有效,它就可能有效;不相信,它就无效”,语言表述接近口语、诙谐幽默,使读者感到亲切。再如“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现实是非常‘骨感’的”;“把‘大师’分为主治‘大师’、副主任‘大师’、主任‘大师’,必须发论文才能晋升,那‘大师’们一定天天忙得像旋转的陀螺一样,还谈什么和患者深入交流?靠安慰剂效应吃饭”,在说到如何消除江湖骗子的时候,幽默地与正规医生的职称、论文挂钩,将骗子分等级,让他们写论文。
“安慰剂效应指由于患者期待并相信某种治疗方法有效,而导致理论上本应无效的安慰剂显著缓解了患者症状的神奇现象。也就是说,只要患者相信,‘假药’也是可以有效果的”“很多患者吃了江湖医生昂贵的‘神药’以后,感觉好多了。现在大家知道了,这还真可能不是串通骗人的;由于安慰剂效应的存在,患者很多症状确实可以被各种‘神药’缓解,即便这些‘神药’仅仅是不值钱的安慰剂。这就是为什么无数的所谓大师被揭穿后,很多患者大惑不解:‘他的药确实有效啊?!’”等讲述的内容贴近读者,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能满足人们了解知识、远离骗子、自我保护的实际需求。
理论部分表述严谨,可以让读者增长知识。如“吗啡是一种常用的镇痛药物,因为吗啡分子和大脑内的受体结合后,能产生愉悦感,从而抑制疼痛;而安慰剂效应能刺激神经产生一种天然吗啡类化合物——内啡肽,这是人体内天生存在的愉悦剂和镇痛剂,因此会产生和吗啡一样的效果”,在讲述安慰剂效应刺激神经产生内啡肽时,用语严谨科学,简洁明了。
(二)现代文阅读Ⅱ(共16分)
(本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漆园吏游梁
郭沫若
庄周自从他夫人死后,率性把漆园吏的徽职丢掉,他的门徒们也就逐渐地风流云散了。
他回到宋国来,寄居在一所陋巷里面,把剩下的余钱去买了些个麻来打草鞋过活。他一面打草鞋,一面却在冥想着宇宙间消长盈虚的道理。
“苎麻的种子播在田地间,受着温暖的阳光护摄,受着清和的春风吹煦,无端地抽出了青春的苗条。苗条枯萎了,筋骨成了麻,我如今在把它打成草鞋。我这打成的草鞋,被人践踏穿了的时候,又要委弃在不知道什么地方的污潴里了。……”
“人的一生不就是这样的吗?青葱自乐的时代没有多时,成了可供人利用的器皿,也没有什么荣幸。”
他一面冥想,一面打他的草鞋,因此他的工程也进行得很慢。一双草鞋三天也打不成,五天也打不就。
卖得好的时候,可以卖个一两双,卖得不好的时候,只有原样而去、原样而回。
有一次,接连几天一双草鞋也卖不出,他是饿得不能忍耐了。他记起有一位旧友在管河堤的事情,他便挨着饿,提了几双草鞋想去向他贳两升小米。
他好容易才走到了河边,他觉得不象他自己在走,好象有股风吹送一团野火在路上蔓延。那时候他实在是一团火,一团饥火好象把他身上穿的一件破布衣裳,把他手上提的草鞋都要燃毁了的一样。火看看快要熄了,被风一吹又渐渐燃炽起来,他好容易才燃到了河边。在河水里面照了照自己的面孔。
——“啊,你就是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庄周夫子吗?我几乎不认识你了。你的颈子怎瘦得那么细长,就好象白鹤的颈子一样?你的面孔怎变得那么黄熟,就好象臃肿的南瓜?啊,假如你真是南瓜的时候呵!”
正当他在照影自嘲的时候,他听见有得得的马蹄声走来。他抬头一看,才看出就是那位做河堤监督的朋友。
他看见他的朋友,就好象炉火遇着油煤一样,热烈烈地便去接着:
——“啊啊,朋友,你来得真是恰好!我有好几天没吃馒头了。我这里有几双草鞋作抵押,请你贳几升小米给我煮粥吃罢!”
——“啊啊,朋友,你来得却是不凑巧。我这个月还没有领薪水呢!”河堤监督毫不踌蹰地回答。
庄周只听了他这一句话掉头便跑,一直跑到听不见马蹄声的时候,他才稍微息了一息脚。但是等他息了一忽之后,他饿得来连动也不能动弹了。他便无意识地把手里提的草鞋来乱嚼,足足嚼尽了一只。但也奇怪,他觉得好象享用了太牢一样。
——“啊啊,我真感谢你这真宰!真是道在屎溺,道在瓦甓,而且道在麻屑了。”
麻屑嚼多了,虽然可以勉强充饥,但是有时总想要点有血有肉的鲜味。有血有肉的鲜味!
他一面想,一面早把一个铁针来敲成钩,把麻条来续成线,想去钓几只鱼儿。
——“蚯蚓呀,罪过,可怜你不该有能够引诱鱼儿上钩的质。因为你有用,所以你才被人利用了。”
小河边上的田野中偃着一个髑髅,他把那髑髅翻开,又才发现了几条蚯蚓。
他把蚯蚓穿在针上,把麻线投在水里的时候,他看见鱼儿一对对地衔尾接首在水里面优游。直到这时候才回想起了他死去了的夫人。才为她挥洒了几行清泪。
夫人在生的时候,他待她真是太淡漠了,他总以为是受了她的拖累。因为有了她,所以不得不过些不洁的生活;因为有了她,才去做了一场小官;因为有了她,才教了几个无聊的弟子。但是,如今呢?他只对着孤影嚼麻屑了。
——“啊啊,我是饥渴着人的鲜味,我是饥渴着人的鲜味呀!”
他一连叫了几声,把钓缗投在河中,跑去抱起那个髑髅。
——“啊啊,我是饥渴着人的鲜味,我是饥渴着人的鲜味呀!”
一回想起他夫人死时,他想起那时唯一的一个吊孝者来了,唯一的知己惠施。
一想起他的惠施,他恨不得立刻就飞去和他见面。于是,庄周提起那个髑髅,便一个人飘飘然往大梁走去。
——“一位提着一个髑髅的疯子!”
——“一位不吃面包,只嚼麻屑的骗子!”
庄周走一路,便引起一路惊怪的风声。风声愈张愈大,人还没有走到大梁,风声早走到惠施的耳朵里了。
“哼,奇怪,老庄这一来,是想夺我的宰相了!管他是真是假,总要先事提防。”
可怜饥渴着友情,饥渴着人的滋味的庄周,一面嚼麻屑,一面走长路,人还没有走到大梁,惠施早搜拿了他三天三夜了。他才抵大梁城,便被人逮捕着,把他送到惠施的面前。
庄周一见惠施,便说不出来的欢喜。但是惠施向着他,骂道:
——“老庄呀!你真是太丑!你要来夺我的宰相,你正大光明地来就是了,何必要做出那种妖异惑俗的行径!”
——“啊,惠施!你这说的话,才是‘孤驹未尝有母’啦!”
——“你别要尽那样假装疯蒙!国法是国法,友情是友情。我已经捉拿了你三天三夜了!”
——“唉!”庄周到此才长叹了一声,他接着说道,“惠施!你听我向你说一段趣话罢。南方有一种奇鸟名叫‘鹓雏’,它吃的是竹实,饮的是清泉,宿的是梧桐古树。它有一次从南海飞到北海,它是想着北海的冰天雪地何等清洁的。它在路上遇着一只含着死老鼠的鸱鸮,它因为都是同类便招呼了鸱鸮一下。鸱鸮鼓着两个鹅蛋大的眼睛,抬起头向上怒吼:‘哼,你是要来夺我的死老鼠啦!’——啊,朋友,你知道这死老鼠是什么?”
惠施被庄周抢白了一场,面上虽是发烧,却立刻倒堆一脸的笑容来向庄周赔罪:
——“朋友,我们打是心疼骂是爱呢,请你别误会罢。”
庄周默默不作一声,只是飘然走出大门。他举起手中的髑髅向白云流荡着的青天掷去:
——“唉,人的滋味就是这么样!人的滋味就是这么样!”
1923年6月22日
(有删改)
链接:据郁达夫的回忆:“当时,我和他(指郭沫若)穷极无聊,寄住在上海滩上,度比乞儿还不如的生活。忽然有一个人,因为疑沫若去夺他的编辑的饭碗,就促使了许多的人出来,在他的机关月报和一个官僚新闻上,大放攻击之辞。沫若把这时的感情,不好全部发泄出来,所以只好到历史上去找了一个庄子和惠施来代他说话。”“因为创作的动机是由现实人生得到的实感,所以写来容易动人,也容易成功。”
6.(3分)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庄周打草鞋时的哲思认真而巧妙,从中可以看到庄周丰富的内心世界,也渗透着在当时环境下的乐观主义思绪。
B.庄周求助管河堤的旧友,但吃了闭门羹;他历尽磨难寻找到当宰相的旧友,却遭到逮捕,凸显了人情淡薄,现实残酷。
C.惠施知道自己宰相之位无恙时说“朋友,我们打是心疼骂是爱呢,请你别误会罢”,细致传神地描绘出惠施惭愧后悔之情。
D.小说中的庄周是个不谙世事、书生气十足的反动知识分子,迂腐古板,老实懦弱,思想单纯,头脑简单,结果一再碰壁。
7.(3分)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中一问一答的形式,推动了情节的进展,“庄子”的独白则是借人物语言给抒情达意找到一个合适的方式。
B.“啊啊,我是饥渴着人的鲜味,我是饥渴着人的鲜味呀!”重复两次,有诗的节奏感和意蕴,有效加强了感彩和行文力度。
C.小说的语言流畅、华美、抒情味重、哲理性强,生动的比喻、铺陈的排比,如泉喷涌,流贯全篇,具有触动人灵魂的魅力。
D.这篇历史小说直抒胸臆、直白易懂,“笔调太直”,在文中直接表述了自己的写作意图,也因此而影响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8.(5分)小说将庄周在颠沛流离中起伏不定、跌宕多姿的心路历程生动地描绘了出来,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5分)历史小说作为一种特殊文体,处在纪实与虚构之间,由历史、现实、自我三种成分组合而成,请就历史和自我两个角度结合文本进行分析。
6.B7.D8.①先是清高、孤傲,鄙弃富贵。庄周丢掉微职,寄居陋巷,靠织草鞋为生。因难以糊口向河堤监督贷粟却被拒,以麻屑充饥。但他仍不改其道,坚持“独与天地精神往来”,不向世俗低头,卖身求荣,充当“供人利用的器皿”。②接着是向现实妥协,低头。饱受着物质世界的压迫,庄周产生了与现实妥协的念头,因而出走大梁,寻求“唯一的知己”惠施的友谊。③最终摒弃幻想,绝望失意。游梁访惠施却被捕,庄子举起那只带有“人的鲜味”的髑髅,“向白云流荡着的青天掷去”,在现实的打击下产生的人生幻灭感,使他彻底摒弃了对世俗残存的最后一丝幻想。9.①历史:小说取材于《庄子》中的寓言故事,以真实的历史人物庄子为原型,将庄子打草鞋等几个生活小故事串联在一起,这些生活小故事基本符合历史的真实性。②自我:在“庄子”的形象塑造中投射了自我的心绪,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对生机、友谊的渴盼;在现实的打击下产生的人生幻灭感受;志向高远却不为世人理解与接纳所产生的绝望、愤懑的心态。
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乐观主义思绪”错,由“我这打成的草鞋,被人践踏穿了的时候,又要委弃在不知道什么地方的污潴里了”可知应是绝望情绪;
C.“描绘出惠施惭愧后悔之情”错,应是反应了从政者的伪诈、弄权;
D.“反动知识分子……迂腐古板,老实懦弱,思想单纯,头脑简单”错,对庄周形象的概括不正确。庄周的形象是当时无依无靠、郁郁不得志、四处碰壁的令人同情的底层知识分子和思想家的形象。
故选B。
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D.“笔调太直”“直接表述了自己的写作意图,也因此而影响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错,借庄周委婉传递自己的心声,并没有直接表述写作意图,也不会因此而影响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反而耐人寻味,极具感染力和启迪性。
故选D。
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筛选信息的能力。
①庄周丢掉微职,寄居陋巷,“把剩下的余钱去买了些个麻来打草鞋过活”,靠织草鞋为生。“我这里有几双草鞋作抵押,请你贳几升小米给我煮粥吃罢!”因难以糊口向河堤监督借米却被拒,以麻屑充饥。但他仍不改其道,坚持“独与天地精神往来”,不向世俗低头,卖身求荣,“成了可供人利用的器皿,也没有什么荣幸”,不再充当“供人利用的器皿”。此时的庄周还是能够坚持自我,清高、孤傲,鄙弃富贵。
②饱受着物质世界的压迫,庄周产生了与现实妥协的念头,“我是饥渴着人的鲜味,我是饥渴着人的鲜味呀”因而出走大梁,“一想起他的惠施,他恨不得立刻就飞去和他见面”,于是他去寻求“唯一的知己”惠施。此时的庄周向现实妥协,低头。
③在惠施三天三夜的搜捕中庄周失去了人生最后的希望,庄子举起那只带有“人的鲜味”的髑髅,“向白云流荡着的青天掷去”,在现实的打击下产生的人生幻灭感,使他彻底摒弃了对世俗残存的最后一丝幻想。最终摒弃幻想,绝望失意。
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
根据题干,由历史、现实、自我三种成分组合而成,本题要求分析历史和自我两个方面。
①历史:以《庄子》中的寓言故事为素材,以真实的历史人物庄子为原型,庄子打草鞋的故事也是历史存在的,庄周贷粟、寻找惠施等几个生活小故事也是历史存在的,这些生活小故事基本符合历史的真实性。
②自我:作品是心情的一种反射,“当时,我和他(指郭沫若)穷极无聊,寄住在上海滩上,度比乞儿还不如的生活”,在“庄子”的形象塑造中投射了自我的心绪,对人生意义的思考“人的一生不就是这样的吗?青葱自乐的时代没有多时,成了可供人利用的器皿,也没有什么荣幸”,对生机、友谊的渴盼“他看见他的朋友,就好象炉火遇着油煤一样,热烈烈地便去接着”“麻屑嚼多了,虽然可以勉强充饥,但是有时总想要点有血有肉的鲜味。有血有肉的鲜味!”“一想起他的惠施,他恨不得立刻就飞去和他见面。于是,庄周提起那个髑髅,便一个人飘飘然往大梁走去”;在现实的打击下产生的人生幻灭感受“他举起手中的髑髅向白云流荡着的青天掷去:——‘唉,人的滋味就是这么样!人的滋味就是这么样!’”;志向高远却不为世人理解与接纳所产生的绝望、愤懑的心态。
古诗文阅读(共26分)
(一)文言文阅读(共20分)
(本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陶渊明,字元亮。或云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也。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家贫亲老,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梁肉,麾而去之。后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不以家累自随,送一力给其子,书曰:“汝旦夕之费,自给为难,今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劳。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公田悉令吏种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秣,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贵酒具,于半道栗里之间邀之。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舁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俄顷弘至,亦无连也。先是颇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浔阳与渊明情款,后为始安郡,经过浔阳,日造渊明饮焉。每往,必酣饮致醉。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尝九月九日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
(节选自《陶渊明传》,有删改)
①秫:可作酿酒原料。
10.(3分)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
B.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
C.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
D.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
11.(3分)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径,原指西汉蒋诩隐居后在院里开辟的三条小路,后成了隐士住处的代称。
B.薪水,在文中指俸给,意谓供给柴水等生活上的必需费用,相当于生活费用。
C.解绶,意为解下印绶,辞去官职,和前文中“解归”所表示的意思是一样的。
D.情款,有情意诚挚融洽、真实情况等意思,在本文中为第一种意思。
12.(3分)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渊明被任用为州祭酒后,由于不能忍受官吏事务,不久就弃官归家,亲自耕种来维持生活,后来衰弱生病。
B.檀道济前去看望贫困饥饿中的陶渊明,劝他在当今盛世不应该自己折磨自己,并馈赠了他一些精美饭食,随后挥手离开。
C.陶渊明起初要把官府的公田全部都种上可以酿酒用的秫稻,在妻子儿女的坚持下他才同意种上一小部分的粳稻。
D.陶渊明曾于九月九日在屋旁菊花丛中闲坐,很久之后,满手握着菊花,忽然王弘送酒来了,随即就喝,喝醉才回去。
13.(8分)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
(2)后为始安郡,经过浔阳,日造渊明饮焉。
14.(3分)陶渊明喜酒,遇酒便表现出“真率”性情,这种“真率”性情在文中有哪些具体表现请简要概括。
10.D11.B12.B13.(1)陶渊明少年时就有高雅的志趣,学识广博,擅长写文章,聪颖洒脱,卓尔不群,任性率真,不受拘束。
(2)后来任始安郡太守,经过浔阳,每天都到陶渊明那里喝酒。14.①朋友赠钱,悉送酒家;②遇酒便酌,醉酒而归;③不晓音律,酒酣辄奏;④设酒待客,酒醉遣客。
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檀道济说:“贤能的人处世,朝廷无道就隐居,政治开明就出来做官,如今你生在开明盛事,为什么自己如此糟践自己呢?”
“处世”作“贤者”的谓语,故“贤者处世”的中间不能断开,可排除A;
“天下无道则隐”中“天下”为“朝廷”之意,作“无道”的主语,其前断句,排除BC。
故选D。
11.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B.“薪水,在文中指俸给……相当于生活费用”错。“薪水”,在文中指打柴汲水。
故选B。
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挥手离开”错。文中意思是“陶渊明挥手让檀道济离开”。
故选B。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高趣”,高雅的志趣;“属文”,写文章;“任真”,任性率真。
(2)“为”,担任;“日”,每天;“造”,到,前往;“焉”,兼词,“于此”。
1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由原文“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可见,陶渊明朋友赠钱,悉送酒家;
由原文“尝九月九日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可见,陶渊明遇酒便酌,醉酒而归;
由原文“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可见,陶渊明不晓音律,酒酣辄奏;
由原文“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可见,陶渊明设酒待客,酒醉遣客。
参考译文:
陶渊明,字元亮。有人说他叫陶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陶渊明少年时就有高雅的志趣,学识广博,擅长写文章,聪颖洒脱,卓尔不群,任性率真,不受拘束。家境贫困,父母年迈,被起用任命为州祭酒,不能忍受官职事务,不久自己弃官回家了。州郡召他担任主簿,他也不去就任。亲自耕种,自谋生计,于是变得衰弱多病。江州刺史檀道济前去探望他,陶渊明卧床饥饿好几天了。檀道济说:“贤能的人处世,朝廷无道就隐居,政治开明就出来做官,如今你生在开明盛事,为什么自己如此糟践自己呢?”陶渊明回答说:“我怎么敢自认是贤士呢,我的志向没那么高。”檀道济送给他一些精美的饭食,他却挥手让檀道济离开。后来担任镇军、建威参军,陶渊明对亲戚朋友说:“我想暂且做几天官吏,换取归隐生活的费用,可以吗?”当政者听说后,就让他去做了彭泽县令。他不让家眷跟随,送了一个劳力给他的儿子,写信说:“你每天的生活费用,难以自给,现在派给你一个佣人,帮助你砍柴打水。他也是人家父母的儿子,你要好好对待他。”陶渊明让把官府的公田全都种上(可以酿酒的)秫稻,妻子、儿女坚持要求种粳稻,于是他才让二顷五十亩的田地种秫稻,五十亩种粳稻。年终,恰逢州郡派督邮到彭泽县,县吏请示陶渊明说:“您应该穿戴整齐去面见他。”陶渊明感叹说:“我怎么能为了五斗米,向乡里小人屈身行礼呢!”当天就解下印绶,辞去官职,写了一篇《归去来》。江州刺史王弘想结识他,未能找到机会。陶渊明曾经去庐山,王弘让陶渊明的老朋友庞通之带着酒具,在半道栗里(地名)邀请他。陶渊明脚上有病,让一个弟子和两个儿子用轿子抬着。到了以后,欣然和庞通之一同饮酒。不一会儿王弘到了,陶渊明也没有抵触的情绪。起初颜延之担任刘柳后军功曹,在浔阳和陶渊明有交情,后来任始安郡太守,经过浔阳,每天都到陶渊明那里喝酒。每次去,都要畅饮直到喝醉。王弘打算邀请颜延之赴宴,整天都等不到他。颜延之临调走的时候,留下两万钱给陶渊明,陶渊明全部送到卖酒的那里,以便一来就能喝酒。曾经在九月九日出来在屋旁菊花丛中闲坐,很久之后,满手握着菊花,忽然赶上王弘送酒来了,随即就喝,喝醉才回去。陶渊明不懂音乐,却保存了一张无弦琴,每次喝酒喝到酣畅时,总是弹拨一番来抒发情怀。来拜访的人不论贵贱,只要有酒就招待他们。陶渊明如果先喝醉,就告诉客人:“我喝醉了要睡觉,你可以走了。”他的真诚直率达到这种地步。
(二)古代诗歌阅读(共9分)
(本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唐崇徽公主手痕①
欧阳修
故乡飞鸟尚啁啾,何况悲笳出塞愁。
青冢埋魂知不返,翠崖遗迹为谁留?
玉颜自古为身累,肉食何人为国谋。
行路至今空叹息,岩花野草自春秋。
[注]①崇徽公主,唐朝和亲公主之一,姓仆固氏,唐朝著名将领仆固怀恩的女儿。生卒年不详。手痕:在今山西灵台。传说公主出嫁回鹘时,路经此地,以手掌托石壁,遂有手痕。
15.(3分)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追忆公主出嫁时鸟低语、笳悲鸣,渲染凄凉之氛围,两者对比,突出远嫁之悲切。
B.第三句正用杜甫“环佩空归月夜魂”之典,表意深婉;第四句点明诗歌题目,令人怅惘。
C.颈联对仗工整,议论深切,升华了怀古之意,又在矛盾中表述了怜惜之意、愤激之情。
D.诗歌情感一波三折,先是无比怜惜,然后是尖锐痛击,最后又以无可奈之意默然收束。
16.(6分)这首诗的尾联是如何表现情感的?
15.B16.①直抒胸臆:“空叹息”直接抒发叹惋之情。②以景作结:结句描写了野花岩草春秋更替,意蕴深远,回味无穷。③反衬:以无情无知之花草反衬诗人无尽之深情。
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B.“第三句正用杜甫‘环佩空归月夜魂’之典”错误,而“环佩空归月夜魂”的意思是“昭君的灵魂能在月夜中归来”,可见诗人反用了杜甫咏王昭君的“环佩空归月夜魂”诗意。
故选B。
1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述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尾联“行路至今空叹息,岩花野草自春秋”的意思是“行路的人到这里白白地叹息,山崖上花开草长随着季节交替”,行路之人因何而“叹息”,或者是对谁而叹息?这就要结合前面几联来看,首联是写公主出嫁的情景,“故乡飞鸟尚啁啾,何况悲笳出塞愁”,不离故乡的鸟儿尚啁啾鸣叫不止,而豆蔻年华的少女随着悲笳离别父母、远嫁万里之外,就更加依恋不舍了。颔联“青冢埋魂知不返,翠崖遗迹为谁留”,这是写公主将一去不复返,为此感到悲哀。颈联“玉颜自古为身累,肉食何人为国谋”发表议论,自古以来,有几个肉食者能为国家的富强而出谋划策?又有多少美丽可爱的女子遭受远嫁的厄运,成为对外执行妥协政策的牺牲品?“玉颜”反为“身累”,“肉食”不与“国谋”,诗人对当权者发出谴责。至此才明白,行路人“叹息”的对象应是上文的远嫁之女,借行路之人的叹息表述对这些女子的同情,对那些忍辱求和的统治者的不满。“空叹息”,这是直接表述情感,属于直抒胸臆;
“岩花野草自春秋”,山崖上花开草长随着季节交替。此句属于写景,诗歌用景物收尾属于以景结情,描写了野花岩草春秋更替,岁月不停流转,意蕴深远,回味无穷;
尾联笔锋一转,长叹一声,无可奈何之情袭人心怀,行路人到此只能报之以叹息,而孤魂栖止的崖花涧草春秋更替,年复一年。这里以无情衬有情,反衬手法运用,颇有韵致。
(三)情景默写(共6分)
17.(本题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卫灵公》中,提到了“,”的可贵品质,孔子主张这种不强人所难的品质是要用一生的时间去践行的。
(2)《春江花月夜》中运用想象和“鱼雁传书”的典故,含蓄表述相思之苦的句子是“,”。
(3)古人焚香、熏香,既有生活需要,也是一件雅事。我国古代诗文中就有不少描写焚香、熏香之事的句子,比如“,”就很好。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烟斜雾横焚椒兰也(燎沉香,消溽暑)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词:施、度、潜跃、文、焚、椒、燎、溽。
三、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共10分)
(本题10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一盏孤灯一刻刀,一柄标尺一把锉,构成一个匠人的全部世界。别人可能觉得他们同世界脱节,但方寸之间他们实实在在地改变着世界:不仅赋(与/予)器物以生命,更刷新着社会的审美追求,扩充着人类文明的边疆。工匠精神从来都不是什么_____①_____,而是一种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坚守工匠精神,并不是把“拜手工教”推上神坛,也不是鼓励_____②_____、“躲进小楼成一统”,而是为了擦亮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价值原色,倡导质量至上、品质取胜的市场风尚,展现创新引领、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为中国制造强筋健骨,为中国文化立根固本,为中国力量凝神铸魂。
18.(3分)文中加点字的注音或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锉(cuó)与筋(jīn)B.锉(cuò)予筋(jīn)
C.锉(cuó)予筋(jīng)D.锉(cuò)与筋(jīng)
19.(3分)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0.(4分)请分析划波浪线的句子中五个“一”的表述效果。
18.B19.①雕虫小技②离群索居20.①勾画了一个匠人典型的工作图景。②五个“一”表明匠人用具之简,技艺之精。③“一”,突出匠人们甘于寂寞、坚守理想的人生信念。
18.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字形的能力。
“一把锉”的“锉”应读作“cuò”;“赋予”的“予”不能写成“与”;“强筋健骨”的“筋”应读作“jīn”。
故选B。
19.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空,由后文“而是一种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可见,此处体现工匠精神从来不是微不足道的技能,故用“雕虫小技”。雕虫小技:比喻微不足道的技能,多指文字技巧。
第二空,由后文“躲进小楼成一统”可见,此处体现坚守工匠精神并不鼓励远离人群,故用“离群索居”。离群索居:意思就是远离人群,自己一个人居住,泛指不合群,孤独的人。
20.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语句的表述效果的能力。
“一盏孤灯一刻刀,一柄标尺一把锉,构成一个匠人的金部世界”几句勾画了一个匠人典型的工作图景,极具画面感,匠人的工作身影如在眼前。
“一盏孤灯一刻刀,一柄标尺一把锉”,五个“一”字,体现了匠人用具之简,由此突出了匠人的技艺之精。
“一”字,突出匠人们甘于寂寞、坚守理想的人生信念,匠人独坐孤灯之下,苦心打造钻研,其品质、精神感动人心。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共10分)
(本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生存环境差异造就物种及形态多样化,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花”。报春花属植物种间千变万化,与它们占据的①。比如花色、气味、叶片形状等各不相同的巨伞钟报春花与杂色钟报春花,乍一看,它们时常结伴长在同一片开阔的草甸。但仔细观察后可以发现,它们各自占据的微生境却有很大差异。巨伞钟报春花更喜欢土壤含水量较大、盐碱度较低的水沟或溜泽地;而杂色钟报春花则刚好相反,更偏向于土壤比较干燥、②。
然而,这只是冰山一角,报春花属植物的生境囊括了林下、林壕、草甸、沼泽、溪沟,甚至是贫瘠的岩石表面等。这些生境提供的营养条件、生长空间等都各不相同,因此各种之间相应地呈现出的性状也必定千差万别。相同种内的性状变化亦不容小觑,如巨伞钟报春花在同一个居群内由于③,花的形态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异;土壤含水量较少时,巨伞钟报春花的花形态就会由原先的大钟状变成管状。由此可见,土壤水分在塑造报春花属植物的花形态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1.(5分)文中“一方水土养一方花”巧妙化用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取得了很好的表述效果。试另举一个成功化用的例子,并分析其效果。
22.(5分)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1.举例:“心有灵犀一点通”化用为“心有灵犀不点通”。(还可举“怎一个愁字了得”化用为“怎一个情字了得”,“生活处处皆学问”化用为“生活处处皆语文”等)
效果:借助化用手法生出新意,以此强化彼此之间心意相通,具有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幽默风趣的效果。22.①生存空间差异相关②盐碱度更高的旱地③土壤含水量的变化
2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修辞手法的表述效果的能力。
化用时改一两个字,然后根据全段的意义,翻出新意,非常集中形象地表情达意,使语言凝练生动,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比如:“心有灵犀一点通”意思是亲人之间的默契,是朋友间的志同道合、携手奋斗,也是夫妻之间的举案齐眉;
化用为“心有灵犀不点通”,意思是在感情至深的亲人之间,应该是心有灵犀不点通。天有神明,血脉早已相连,用不着“点”,本身即通畅,夫妻之间相互影响是巨大的,彼此之间存在着大量的经常性的交流过程,用不着“点”,自然能心领神会。
2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述效果的能力。
第一空,下文提到巨伞钟报春花与杂色钟报春花各自占据的微生境却有很大差异,以至于花色等各不相同,此处强调它们占据的环境的差异,故填写“生存空间差异相关”。
第二空,前文提到巨伞钟报春花更喜欢土壤含水量较大、盐碱度较低的水沟或溜泽地,此处强调杂色钟报春花的生存环境与之相反,故填写“盐碱度更高的旱地”。
第三空,由下文“土壤含水量较少时,巨伞钟报春花的花形态就会由原先的大钟状变成管状”“土壤水分在塑造报春花属植物的花形态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知,此处强调巨伞钟报春花的形态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异的原因,故填写“土壤含水量的变化”。
四、作文(共60分)
23.(本题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屈原坚持正道,痛恨邪恶,以死明志,是一种精神;文天祥毁家纾难,誓死抗敌,为国捐躯,是一种精神;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一种精神;雷锋大公无私,助人为乐,死而后已,是一种精神;杨绛《老王》中的底层人物老王,勤劳淳朴,老实善良,也是一种精神;学生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刻苦学习,孜孜不倦,也何尝不是一种精神?
面对这些“精神”,你有何感想?请以“精神”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诗歌除外,文体不限。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略
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话题作文题。
材料列举了6种不同的“精神”,体现出了“精神”的丰富内涵。提示语部分要求以“精神”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首先考生需要知道何为精神?“精神”在这里指人的情感、意志等生命体征和一般心理状态。“精神”,是人之所以成为人所必需的除生命本质以外最重要的东西,作为一个社会的人,“精神”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行为支撑。大到以死明志,小到刻苦学习都是“精神”的具体表现。在具体的写作中,考生既可以抓住材料中所给的“精神”的某一个方面确定中心,也可以就几个方面综合来写对“精神”内涵的理解与认识,总之,一切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皆可入文。
写作时,可采用递进式的递进结构,从精神的丰富内涵,为什么需要精神,新时代应发扬什么样的精神等方面展开具体论证。在论述“我们为什么需要精神”时,可以从个人成长、社会发展、民族复兴等角度切入论证。在论述“新时代应发扬什么样的精神”时,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如新时代需要挺膺担当、公而忘私的爱国精神;需要不懈求索、积极进取的奋斗精神;需要助人为乐、淳朴善良的人文精神等等。
在论证过程中,应综合运用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如可以列举五四青年为国家主权奔走、愤而抗争,黄文秀、杨宁等广大青年投身脱贫攻坚战役,为扶贫事业贡献青春甚至生命等事例,论证“精神”的丰富内涵;接着论证精神的必要性等方面。
立意:
1.品味“精神”内涵,涵养君子之风。
2.培养爱国精神,助力民族复兴。
3.做一个具有高贵精神品质的人。
.精品试卷·第2页(共2页)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决战山巅——高考全真模拟卷(八)
语文
(测试时间:150分钟测试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解析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解析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解析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解析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测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共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共19分)
(本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陈二蛋生活不规律,加上压力太大,天天头痛失眠,经人介绍找到“隐居”的王大师求解。王大师“闻名天下”,号称有特异功能,能治百病。陈二蛋虔诚拜见后,大师在他头上摸了几下,给了他一些“神药”。果不其然,陈二蛋出门后就觉得好了很多,回家后的睡眠质量也明显提高,于是逢人就说王大师的好。但其实王大师没有神功,只有演技。
70多年前的欧洲,世界大战,美国大兵李解放受伤了,被困在战场;更不幸的是止痛片用完了,他非常痛苦。还好,一位医生找到了几粒最新式的止痛片,李解放吃完立刻感觉好多了,安静地睡着了。但其实李解放吃的不是止痛片,而是维生素C。
这俩故事为啥要一起讲?因为它们都深刻揭示了一个科学原理:安慰剂效应!
安慰剂效应指由于患者期待并相信某种治疗方法有效,而导致理论上本应无效的安慰剂显著缓解了患者症状的神奇现象。也就是说,只要患者相信,“假药”也是可以有效果的!
安慰剂效应,核心是神经反应。
看过电影《黑客帝国》的人都知道,我们的所有感受,无论是高兴、难过、爱、恨、痒、痛,还是各种生病、难受,其实都只是神经信号而已。特别有意思的是,一旦大脑相信药物有效,神经就会配合,释放积极信号,让患者感觉某些症状减轻了。由于安慰剂效应是神经反应,因此它对与神经系统相关的症状效果最明显,比如疼痛、抑郁、头晕、失眠等等。失眠的陈二蛋、疼痛的李解放,因此很容易感受到安慰剂效应。
人们对安慰剂效应的分子机制还不完全清楚,但普遍认为它的原理和正常药物的作用原理非常类似,只是一个是由我们大脑自动激发的,另一个是由药物激发的。
比如,吗啡是一种常用的镇痛药物,因为吗啡分子和大脑内的受体结合后,能产生愉悦感,从而抑制疼痛;而安慰剂效应能刺激神经产生一种天然吗啡类化合物——内啡肽,这是人体内天生存在的愉悦剂和镇痛剂,因此会产生和吗啡一样的效果。这就是为啥美国大兵李解放,吃了假的止痛片也有效。
但要注意,安慰剂效应治标不治本,它能缓解症状,但不可能治愈疾病,因此绝不能迷信。安慰剂效应可能会让癌症患者疼痛减轻、精神变好,但不太可能让肿瘤变小或者消失。
大众对医生总有一个误解,以为医生什么都懂,可以包治百病。但现实是非常“骨感”的,对于绝大多数疾病,医生是无法治愈的。
1915年,美国名医特鲁多在纽约去世,他的墓志铭是:“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这句经典名言,在整整100年后,仍然准确地概括着医生的职责和目标。
治愈固然好,如果不能治愈,那努力帮助患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就是医生的根本任务,也是成功医疗的定义。
由于安慰剂效应的发现,“总是去安慰”就不再仅是一句体现人性的口号,而有了科学的支持:安慰真的会让患者感觉好一些!
英国一项问卷调查曾发现,97%的医生都曾给患者使用过安慰剂,无论是糖片、维生素C还是生理盐水。给患者使用安慰剂是一种善意的而且有效的“欺骗”。
同时,安慰剂效应证明了医患关系对医疗效果会有直接影响。
安慰剂效应产生的前提是“患者相信医生,相信治疗会有效”,否则,安慰剂效应必定受影响。目前中国医患交流时间不足,矛盾不少,安慰剂效应不理想。当使用同样药物的时候,拼疗效,其实在拼的,就是安慰剂效应。宽敞明亮的病房和微笑的医生,真的是能影响疗效的。
事实上,对安慰剂效应了解最深的既不是医生,也不是科学家,而是各类江湖骗子。只不过他们给安慰剂效应取了个新名字——心诚则灵!“你相信有效,它就可能有效;不相信,它就无效。”这不就是安慰剂效应吗?
很多患者吃了江湖医生昂贵的“神药”以后,感觉好多了。现在大家知道了,这还真可能不是串通骗人的;由于安慰剂效应的存在,患者很多症状确实可以被各种“神药”缓解,即便这些“神药”仅仅是不值钱的安慰剂。这就是为什么无数的所谓大师被揭穿后,很多患者大惑不解:“他的药确实有效啊?!”
安慰剂效应,导致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大师”之所以成为“大师”,是因为他能建立最佳医患关系,获取患者最大的信任。当到了盲目信任的时候,安慰剂效应可以达到最大值,这时候啥药都可以是“神药”。
从根本上消灭“大师”最有效的办法是什么?
不是严打,而是把“大师”分为主治“大师”、副主任“大师”、主任“大师”,必须发论文才能晋升,那“大师”们一定天天忙得像旋转的陀螺一样,还谈什么和患者深入交流?靠安慰剂效应吃饭?
安慰剂效应,证明了从出生开始,每个人身体里都住着一位“神医”。
(摘编自李治中《癌症·新知:科学终结恐慌》)
1.(3分)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大师给陈二蛋开的“神药”、医生给李解放开的止痛片,都产生了较好的疗效,这源于共同的科学原理。
B.我们所有的感受都是神经信号,如果大脑相信药物有效,神经就会释放积极信号,患者接收到信号会感觉症状有所缓解。
C.医患关系越好,安慰剂的医疗效果就会越好,但是目前中国医患关系不是十分理想,导致安慰剂效应不是很理想。
D.“当到了盲目信任的时候,安慰剂效应可以达到最大值”,指这时候使用任何药品都会产生很好的药效,甚至可治愈患者。
2.(3分)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患者的期待、信任使某种无效的治疗方法产生了效果,这说明有的时候理论与实践并不一致。
B.文章引用特鲁多的墓志铭“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意在说明安慰剂应用广泛,疗效显著。
C.虽然“大师”与患者之间“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但还是应当消灭“大师”,因为他们不是真正地为患者着想,而是另有所图。
D.安慰剂效应是由人类大脑自动激发的,是从这个角度来说“从出生开始,每个人身体里都住着一位“神医”的。
3.(3分)下列选项,最符合“安慰剂效应”表现的一项是()
A.某人性格坚韧、待人友善,医生观察到她对止痛安慰剂的反应较其他人更好。
B.某人在切菜时不小心切到手指,贴上创可贴后,疼痛感大幅减弱直至消失。
C.一位帕金森病患者在医生假装给他注射了干细胞(实际是生理盐水)后,症状明显改善。
D.某位癌症患者,被告知是得了普通的胃病,坚持服用医生开具的抗癌药后,病症减轻。
4.(5分)请简要说明安慰剂效应有哪些局限性?
5.(5分)李治中的《癌症·新知:科学终结恐慌》获得了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优秀科普作品金奖,深受好评。你认为本文有哪些吸引读者的地方?
(二)现代文阅读Ⅱ(共16分)
(本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漆园吏游梁
郭沫若
庄周自从他夫人死后,率性把漆园吏的徽职丢掉,他的门徒们也就逐渐地风流云散了。
他回到宋国来,寄居在一所陋巷里面,把剩下的余钱去买了些个麻来打草鞋过活。他一面打草鞋,一面却在冥想着宇宙间消长盈虚的道理。
“苎麻的种子播在田地间,受着温暖的阳光护摄,受着清和的春风吹煦,无端地抽出了青春的苗条。苗条枯萎了,筋骨成了麻,我如今在把它打成草鞋。我这打成的草鞋,被人践踏穿了的时候,又要委弃在不知道什么地方的污潴里了。……”
“人的一生不就是这样的吗?青葱自乐的时代没有多时,成了可供人利用的器皿,也没有什么荣幸。”
他一面冥想,一面打他的草鞋,因此他的工程也进行得很慢。一双草鞋三天也打不成,五天也打不就。
卖得好的时候,可以卖个一两双,卖得不好的时候,只有原样而去、原样而回。
有一次,接连几天一双草鞋也卖不出,他是饿得不能忍耐了。他记起有一位旧友在管河堤的事情,他便挨着饿,提了几双草鞋想去向他贳两升小米。
他好容易才走到了河边,他觉得不象他自己在走,好象有股风吹送一团野火在路上蔓延。那时候他实在是一团火,一团饥火好象把他身上穿的一件破布衣裳,把他手上提的草鞋都要燃毁了的一样。火看看快要熄了,被风一吹又渐渐燃炽起来,他好容易才燃到了河边。在河水里面照了照自己的面孔。
——“啊,你就是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庄周夫子吗?我几乎不认识你了。你的颈子怎瘦得那么细长,就好象白鹤的颈子一样?你的面孔怎变得那么黄熟,就好象臃肿的南瓜?啊,假如你真是南瓜的时候呵!”
正当他在照影自嘲的时候,他听见有得得的马蹄声走来。他抬头一看,才看出就是那位做河堤监督的朋友。
他看见他的朋友,就好象炉火遇着油煤一样,热烈烈地便去接着:
——“啊啊,朋友,你来得真是恰好!我有好几天没吃馒头了。我这里有几双草鞋作抵押,请你贳几升小米给我煮粥吃罢!”
——“啊啊,朋友,你来得却是不凑巧。我这个月还没有领薪水呢!”河堤监督毫不踌蹰地回答。
庄周只听了他这一句话掉头便跑,一直跑到听不见马蹄声的时候,他才稍微息了一息脚。但是等他息了一忽之后,他饿得来连动也不能动弹了。他便无意识地把手里提的草鞋来乱嚼,足足嚼尽了一只。但也奇怪,他觉得好象享用了太牢一样。
——“啊啊,我真感谢你这真宰!真是道在屎溺,道在瓦甓,而且道在麻屑了。”
麻屑嚼多了,虽然可以勉强充饥,但是有时总想要点有血有肉的鲜味。有血有肉的鲜味!
他一面想,一面早把一个铁针来敲成钩,把麻条来续成线,想去钓几只鱼儿。
——“蚯蚓呀,罪过,可怜你不该有能够引诱鱼儿上钩的质。因为你有用,所以你才被人利用了。”
小河边上的田野中偃着一个髑髅,他把那髑髅翻开,又才发现了几条蚯蚓。
他把蚯蚓穿在针上,把麻线投在水里的时候,他看见鱼儿一对对地衔尾接首在水里面优游。直到这时候才回想起了他死去了的夫人。才为她挥洒了几行清泪。
夫人在生的时候,他待她真是太淡漠了,他总以为是受了她的拖累。因为有了她,所以不得不过些不洁的生活;因为有了她,才去做了一场小官;因为有了她,才教了几个无聊的弟子。但是,如今呢?他只对着孤影嚼麻屑了。
——“啊啊,我是饥渴着人的鲜味,我是饥渴着人的鲜味呀!”
他一连叫了几声,把钓缗投在河中,跑去抱起那个髑髅。
——“啊啊,我是饥渴着人的鲜味,我是饥渴着人的鲜味呀!”
一回想起他夫人死时,他想起那时唯一的一个吊孝者来了,唯一的知己惠施。
一想起他的惠施,他恨不得立刻就飞去和他见面。于是,庄周提起那个髑髅,便一个人飘飘然往大梁走去。
——“一位提着一个髑髅的疯子!”
——“一位不吃面包,只嚼麻屑的骗子!”
庄周走一路,便引起一路惊怪的风声。风声愈张愈大,人还没有走到大梁,风声早走到惠施的耳朵里了。
“哼,奇怪,老庄这一来,是想夺我的宰相了!管他是真是假,总要先事提防。”
可怜饥渴着友情,饥渴着人的滋味的庄周,一面嚼麻屑,一面走长路,人还没有走到大梁,惠施早搜拿了他三天三夜了。他才抵大梁城,便被人逮捕着,把他送到惠施的面前。
庄周一见惠施,便说不出来的欢喜。但是惠施向着他,骂道:
——“老庄呀!你真是太丑!你要来夺我的宰相,你正大光明地来就是了,何必要做出那种妖异惑俗的行径!”
——“啊,惠施!你这说的话,才是‘孤驹未尝有母’啦!”
——“你别要尽那样假装疯蒙!国法是国法,友情是友情。我已经捉拿了你三天三夜了!”
——“唉!”庄周到此才长叹了一声,他接着说道,“惠施!你听我向你说一段趣话罢。南方有一种奇鸟名叫‘鹓雏’,它吃的是竹实,饮的是清泉,宿的是梧桐古树。它有一次从南海飞到北海,它是想着北海的冰天雪地何等清洁的。它在路上遇着一只含着死老鼠的鸱鸮,它因为都是同类便招呼了鸱鸮一下。鸱鸮鼓着两个鹅蛋大的眼睛,抬起头向上怒吼:‘哼,你是要来夺我的死老鼠啦!’——啊,朋友,你知道这死老鼠是什么?”
惠施被庄周抢白了一场,面上虽是发烧,却立刻倒堆一脸的笑容来向庄周赔罪:
——“朋友,我们打是心疼骂是爱呢,请你别误会罢。”
庄周默默不作一声,只是飘然走出大门。他举起手中的髑髅向白云流荡着的青天掷去:
——“唉,人的滋味就是这么样!人的滋味就是这么样!”
1923年6月22日
(有删改)
链接:据郁达夫的回忆:“当时,我和他(指郭沫若)穷极无聊,寄住在上海滩上,度比乞儿还不如的生活。忽然有一个人,因为疑沫若去夺他的编辑的饭碗,就促使了许多的人出来,在他的机关月报和一个官僚新闻上,大放攻击之辞。沫若把这时的感情,不好全部发泄出来,所以只好到历史上去找了一个庄子和惠施来代他说话。”“因为创作的动机是由现实人生得到的实感,所以写来容易动人,也容易成功。”
6.(3分)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庄周打草鞋时的哲思认真而巧妙,从中可以看到庄周丰富的内心世界,也渗透着在当时环境下的乐观主义思绪。
B.庄周求助管河堤的旧友,但吃了闭门羹;他历尽磨难寻找到当宰相的旧友,却遭到逮捕,凸显了人情淡薄,现实残酷。
C.惠施知道自己宰相之位无恙时说“朋友,我们打是心疼骂是爱呢,请你别误会罢”,细致传神地描绘出惠施惭愧后悔之情。
D.小说中的庄周是个不谙世事、书生气十足的反动知识分子,迂腐古板,老实懦弱,思想单纯,头脑简单,结果一再碰壁。
7.(3分)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中一问一答的形式,推动了情节的进展,“庄子”的独白则是借人物语言给抒情达意找到一个合适的方式。
B.“啊啊,我是饥渴着人的鲜味,我是饥渴着人的鲜味呀!”重复两次,有诗的节奏感和意蕴,有效加强了感彩和行文力度。
C.小说的语言流畅、华美、抒情味重、哲理性强,生动的比喻、铺陈的排比,如泉喷涌,流贯全篇,具有触动人灵魂的魅力。
D.这篇历史小说直抒胸臆、直白易懂,“笔调太直”,在文中直接表述了自己的写作意图,也因此而影响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8.(5分)小说将庄周在颠沛流离中起伏不定、跌宕多姿的心路历程生动地描绘了出来,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5分)历史小说作为一种特殊文体,处在纪实与虚构之间,由历史、现实、自我三种成分组合而成,请就历史和自我两个角度结合文本进行分析。
古诗文阅读(共26分)
(一)文言文阅读(共20分)
(本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陶渊明,字元亮。或云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也。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家贫亲老,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梁肉,麾而去之。后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不以家累自随,送一力给其子,书曰:“汝旦夕之费,自给为难,今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劳。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公田悉令吏种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秣,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贵酒具,于半道栗里之间邀之。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舁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俄顷弘至,亦无连也。先是颇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浔阳与渊明情款,后为始安郡,经过浔阳,日造渊明饮焉。每往,必酣饮致醉。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尝九月九日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
(节选自《陶渊明传》,有删改)
①秫:可作酿酒原料。
10.(3分)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
B.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
C.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物业客户满意度提升培训
- 精浊中医护理查房
- 《家电维护小管家》第二课时(教案)-四年级劳动北师大版
-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 九年级物理上册 第7章 第三节 电磁铁教学设计 (新版)教科版
- 《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 2024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8 蒲柳人家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五 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 二 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1)教学教学设计 人民版必修2
- 一年级体育上册 第一课集队、游戏教学设计
- 2023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第12课 民族大团结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 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分层设计作业课题研究结题总结汇报
- 苹果电脑macOS效率手册
- ACOG“妊娠期神经急症临床专家共识(2024年)”解读
- 《项脊轩志》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 2023-2024学年辽宁省大连市滨城高中联盟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卷(解析版)
- 202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节水系统安装与维护赛项)考试题库(含答案)
- 《中国古代寓言》导读(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 工会工作制度汇编
- 演出场所卫生清洁方案
- 项目股权合同范本
- 中医病历书写基本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