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工认识实习报告_第1页
水工认识实习报告_第2页
水工认识实习报告_第3页
水工认识实习报告_第4页
水工认识实习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水利工程系水工认识实习报告-11-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水利工程系水工认识实习报告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水利工程系实习报告实习项目:水工认识实习专业: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班级:水工0903姓名:学号:指导教师:成绩评定:二0一一年五月摘要水工认识实习是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了解和认识水工、施工、水电站枢纽组成、各建筑物的功能及布置要求,是学生进入专业课程学习之前,增加感性认识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学习阶段。通过实习明确今后的学习任务,同时增进对从事水电建设事业的自豪感和责任感。在李娟、杨艳、门传开、王造极四位老师的带领下,我于二0一一年五月参加并顺利完成了水工认识实习任务,初步形成了对水工建筑物的整体感性认识,现在此作出这一周的认识实习报告。此报告正标题采用三号黑体字,副标题采用小四号黑体字,正文采用小四号宋体字,1.5倍行距。全文分为实习封面、目录、摘要、实习内容及感想、结束语、参考文献、致谢语等部分组成。关键词:认识实习、水工建筑物、水利枢纽目录摘要11赤壁水电实习基地31.1陆水枢纽项目概况31.2陆水枢纽主坝及副坝简介41.3陆水水利防洪加固工程简介82通城水电实习基地92.1通城水电实习基地简介92.2通城主要水库简介113崇阳水电实习基地——青山水库简介144实习认识和感想15结束语18参考文献19致谢20赤壁水电实习基地1.1陆水枢纽项目概况1958年6月,长办主任林一山写信给周恩来总理,建议在湖北省蒲圻陆水兴建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的试验坝,得到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的圈阅,国务院批复实施。

长江委陆水水利枢纽位于湖北省赤壁市(原为蒲圻市)城区东端,下游距京广铁路蒲圻铁路桥2公里,距107国道蒲圻公路桥3公里。工程于1958年10月23日正式开工。该枢纽承担试验任务外,还有防洪、灌溉、发电、城镇工业和生活供水、航运、养殖、水库旅游等综合水利任务。枢纽控制流域面积3400平方公里,占倒流域面积的86.1%;坝址多年平均径流量27.1亿立方米。水库总库容7.06亿立方米。电站设计装机总容量4×8800+2300=37500千瓦。枢纽工程等级为二等2级,防洪标准为:100年一遇设计,1000年一遇洪水校核,可能是最大洪水保坝;对下游的防洪保护标准为15年一遇洪水。水库正常蓄水位55.0米,设计洪水位56.5米,校核洪水位57.1米,保坝洪水位58.6米,防洪下限水位53.0米,防洪高水位56.0米,死水位45.0米。工程于1958年开工,至1974年机组全部发电,全体施工、科研人员通过学中干、干中学,经过实践锻炼,技术素质和管理水平逐渐提高,成为了一支专业齐全、能打硬仗的施工队伍,保质保量地完成了试验和施工任务。陆水枢纽1967年7月下闸蓄水后,由长办试验施工总队负责后期的施工及管理,1967年12月。成立“长办陆水试验电站”。1986年,“长办陆水试验电站”改名为“长办陆水试验枢纽管理局”。“陆水水力发电厂”改名为“陆水试验电厂”。

测验、试验内容主要有:

进出库流量测验、水库存淤积观测、坝下冲刷观测、水文试验

大坝安全监测、大坝变形观测、水力学观测、大坝应力应变及温度观测

大坝渗流渗压观测、水情预报、防汛调度、防汛微波通信

水文自动测报系统、土坝渗压遥测试验

混凝土坝扬压力遥测试验、主坝引张线观测试验枢纽工程由主坝和15座副坝,南、北灌溉渠首,电站厂房,升船机、捕鱼设施等建筑物组成,布局如上图:1.2陆水枢纽主坝及副坝简介1.2.1主坝及厂房主坝坝顶高程58.0米,最大坝高49米,坝顶长度234.3米,防浪墙高1.2米,主坝采用混凝土预制块安装。溢流坝段考虑到节省工程,采用4个16米宽的宽缝重力坝组成,缝宽3米,坝上设5个9.4米宽的溢流孔,堰顶高程采用40.5米。堰上设置宽9.4米、高10.5米得弧形闸门,门顶有钢筋混凝土活动心墙。采用底流式消能,坝下护坦宽61.7米,长88米,由两个不同高程的水平段和中间的一个斜坡段联结组成。护坦起点前的溢流坝址处设有差动式消力坎,护坦中部加设一排消力墩,末端设有尾坎,护坦两侧有导水墙。见下图:厂房为坝后式,坝段为混凝土实体重力坝,装机4台,共3.52万千瓦,工作示意图如下:1.2.2一号副坝1号副坝有1A、1B两个坝,都是均质土坝。其中1A右岸端设有北干渠渠首进水涵闸,共3孔,孔口尺寸为2.6m×2.6m,设计引用流量为40m3/s,设计灌溉面积为2.67万公顷。如下图:1.2.3二号副坝2号副坝原为土坝,防洪加固时改建为砼泄洪闸。按1000年一遇设计,共3孔,每孔宽12m,底板高程46m。如下图:1.2.4三号副坝3号副坝位于原导流明渠内,为混凝土重力坝,采用混凝土预制块安装。最大坝高30m,坝顶全长71.9m,共分7个坝段,其中3号坝段为底孔坝段,设4m×6m底孔1个,孔底高程为32.0m;4号坝段为溢流坝段,堰顶高程41m,闸孔宽度为9.4m。底孔和溢流坝段均采用弧形闸门,用固定式卷扬机启闭;检修门与主坝共用一台门机启闭。下游采用挑流消能,护坦两侧的下游导水墙,左侧为重力式,右侧为岸坡式。如图:1.2.5四、五号副坝4、5号副坝为浆砌石坝,都沿公路而建,坝顶面向下游倾斜2%~3%,目的在于排水。5号副坝中心偏后,其地质条件较4号副坝差,且水压力大,因此上游做成倾斜面,采用浆砌石护坡,下游护坡设置纵向和横向排水沟。如下图:1.2.6六号副坝6号副坝有A、B两个坝,A为粘土窄心墙风化屑壳坝,B为粘土斜墙坝。坝顶长115米,最大坝高25.9米,坝顶高程一般为58.5米,坝顶采用浆砌块石作防浪墙,高程59.0米。如右图:1.2.7八号副坝8号副坝为均质土坝,坝顶长为1543m,最大坝高25.6米,上游护坡为1:3和1:3.5,下游护坡为1:2.75和1:3。坝顶高程59米,防浪墙顶高程60.2米,坝顶宽6米,为枢纽规模最大的副坝。如右图:1.3陆水水利防洪加固工程简介1.3.18号副坝加高加固(一)坝顶及防浪墙加高加高方法采用戴帽式方案,即上游侧用混凝土(58.5米以下)及浆砌块石防浪墙混凝土压顶,下游侧筑直立式浆砌块石挡土墙,中间回填砾石土。路面为30公分厚泥结石,防浪墙面勾凸缝处理。加高后的坝顶高程控制在59.0米。考虑风浪爬高,防浪墙按挡水要求加高至60.2米高程。(二)下游坝坡整理在坝脚公路下游侧增筑4米宽的戗台,戗台采用透水的风化页岩块石填筑,其顶高与坝脚公路面齐平,填筑量4500立方米。(三)坝身及浅基防渗(四)压浸台加厚1.3.2增建2号副坝泄洪闸2号副坝原为土坝,改建后的混凝土泄洪闸由上游引渠、挡水建筑物、下游斜坡护坦、导墙、护坦末端的防冲墙和八字墙、尾水渠及闸区的观测管理设施组成。其下游陡槽采用倒挂井施工方法进行基础处理,是国内水利水电工程中首次应用该方法进行强风化软弱基岩上大口径深井开挖的尝试,并获得了成功。1.3.3主坝及3号副坝防洪加固(一)上游增设挡水墙(二)厂房坝段裂缝处理(三)部分坝段加重通城水电实习基地2.1通城水电实习基地简介通城县位于湖北省南陲,湘、鄂、赣三省交界处,陆水河发源地。与江西省修水,湖南省平江、岳阳、临湘及湖北省崇阳等5县(市)毗邻,总面积1146.7平方公里(折171.11万亩),其中耕地31.2万亩,山林l07.6万亩,水域8.7万亩,村落、道路21.31万亩,其它11.3万亩。1990年全县人口424659人,每平方公里372人,是咸宁地区人口密度较大的县。通城县属幕阜花岗岩区。幕阜山脉从县南天岳关入境,分东西走向,在境内分成黄龙、药姑两大山系,构成东、南、西三面环山,北面开敞的地理形势。高度由南向北递减,既有峻岭之险,又有沃野之秀。境内山峦重叠,丘阜蜿蜓,幽谷深遂,育成大小港溪135条,分别汇入隽水河、菖蒲港、铁柱港、沙堆河等4条水系而注入陆水。通城属亚热带南缘季风气候区,光照适中,气候温和,雨量丰沛,四季分明。年均日照时数1871.9小时。年均降雨量为1512.7毫米,是湖北省暴雨区之一。但由于季风气候和地理条件影响,使年内、年际降雨变化悬殊。年内降雨多集中在4月至7月,降雨量占年总量的59%。地域分布不均,东南部平均达1550毫米,且多暴雨,西北部年均1304.5毫米。由于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加上水土流失严重,造成通城水旱灾害频繁:据史料记载,民国时期发生水灾7次,大旱灾5次,其中特大水灾发生在甲戌年(1934),特大旱灾发生在乙丑年(1925)。1949年至1988年的40年中,中旱平均2年一遇,、夏、秋大旱或夏、秋连旱平均4年一遇。日降水100毫米或3日降水量大于150毫米的洪涝灾害4年3遇。1954年6月16日降水量达261毫米。通城大气降水较为丰富,年均径流深795毫米,径流量8.6亿立方米。境内山高水陡,溪流密布,水能理论蕴藏量5万千瓦,有开发价值的3.5万千瓦。建国后,中共通城县委、县人民政府把发展水利、电力事业作为改变农村面貌,促进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一项重大措施来抓。从整修旧的塘堰开始,到大力治水办电,直至工程的加固、配套,先后经历了4个阶段:第一阶段(1949年至1956年)。整修旧有塘堰,恢复水毁工程,开展小型水利建设。第二阶段(1957年至1966年),坚持蓄、引并举,大力兴建中小型蓄水工程,兴办机械提灌工程。第三阶段(1967年至1979年),继续兴建龙头工程,大力开展治水办电。在这一时期内,先后动工兴建了百丈潭、云溪两座中型水库和七里冲、雁门、神龙坪、马井、杨泗庙、天门观、横岭等中、小(一)型水库,为开发利用水力资源创造了条件。按照“谁建、谁管、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实行县、社、队三级兴办小水电。县政府重点抓百丈潭、云溪和黄龙3条水系的梯级开发,使通城的水电建设形成了一个新的局面第四阶段(1980年至1990年),整险加固、配套挖潜,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现有工程效益。这一时期内,完成了东冲、阁壁、云溪等中型水库和部分小水库整险加固工程。同时狠抓了两个配套:一是灌区配套。二是完善与配套输变电工程。从1949年到1988年,全县水利电力建设共完成土石方15757.1万立方米,混凝土15.35万立方米,砌石97.4万立方米,完成标工14945.5万个,国家投资4124.45万元,集体投资3360.38万元。建成各类水利工程17770处,其中水库72座(中型6座、小(一)型14座、小(二)型52座),塘堰11427处,固定电力抽水机站304处,装机310台,5104·5千瓦;固定柴油抽水机站15处,装机15台,345马力,总计蓄引提水量2.25亿立方米,占地表径流的26.3%。2.2通城主要水库简介2.2.1龙潭水库新建泄洪洞是龙潭水库除险加固的主体工程之一,地质条件差,施工难度大,安全问题突出。隧洞全长240米,开挖洞径4米,总土石方量9000立方米,自开工建设以来,在省水利厅、市务利局和通城县委、县政府的指导下,通城县水利局及龙潭水库项目工程管理部,精心组织,认真施工,克服地质条件差,雨水天气多,施工难度大等各种困难,以较快的速度、最安全的目标,完成建设任务,到4月26日,泄洪洞全线贯通。同时,龙潭水库灌溉隧洞灌浆补强及排架、工作桥拆除重建已完成。如上图:2.2.2云溪水库云溪水库位于关刀茶铺上首,坝址在狮形山下,承雨面积48.3平方公里。总库容4605万立方米,其中防洪库容985万立方米,有效库容3477万立方米,死库容143万立方米,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并具发电、养殖、防洪的中型水库。1966年夏,湖北省水利厅勘测设计院建议本县在此修建水库。拟名红溪水库。1970年春,县水利局对该库测量设计并报经省、地主管部门批准修建。同年6月26日,组成水库工程指挥部,副县长许彦明任指挥长,揭国良任政委。7月23日破土动工,劳力由城关、水兴、九岭、麦市等区负担,首先修路、清基、备料和移民。10月中旬,完成输水管道工程,用以导流。10月18日大坝合垅,坝面增大,劳力逐渐增加到3万余人,至1971年春节前,坝高达47.5米。春节后组织2000人专班在大坝左端开挖底宽40米、最大泄洪流量448秒立方米的溢洪道。6月,又组织民兵6000人突击完成大坝顶部10米高的填筑任务。经过近一个月的施工,大坝达到了设计高度58米。由于雨季施工、土质含水量无法控制,工程质量较差。1971年9月,竖井向库内倾斜9公分,遂进行局部加固处理。1972年4月,坝顶产生纵向裂缝,长达百余米,最大缝宽10公分,采用粘土筑紧,关闸蓄水后未发生异变。1975年中心墙加高5米,由于测得大坝沉陷0.85米,故将大坝加高至59米,至此坝顶长590米,宽6米。输水管道工程,为施工导流输水、发电和灌溉三用工程,管道为圆形,钢筋混凝土结构,内径1.6米,管长188.5米,壁厚0.4~0.6米,并设有管座。输水道设计流量22.5秒立方米。进口设有闸室及竖井,闸孔净宽1.5米,竖井为圆形,直径为2.5米,启闭机台低于大坝1米,进口设有渐变段、拦污栅、检修闸门和工作闸门两道,用平板钢闸门控制,采用电动或手摇启闭。输水管道出口设有发电支,岔管,主管出口处设有泄洪闸门一道,灌溉用水进入消力池后再流入总干渠。按水电部防洪标准复核,1982年在坝顶内侧建防浪墙高1米、厚1米、全长590米。1987年,将溢洪道加宽到47米且全部护砌,防洪能力已达100年一遇,日抗暴雨320毫米。2.2.3倒肘湾水库该水库大坝尚未完工,坝型为双曲拱坝,为块石砂浆坝体,钢筋混凝土心墙,沿山体基础设计有廊道,坝高60多米。大坝溢洪道设计在大坝中间,采用漂流溢洪。该站为倒肘湾水库坝后式电站,控制承雨面积15.5平方公里,水库正在续建中,目前水库库容208万立方米。发电输水管采用直径100厘米的预应力钢筋砼管,长435米,有压洞长365米,断面积6平方米。电站水头85米,引用流量1.57立方米/秒,装机1×1000千瓦,多年平均发电量330千瓦时,以35KV线路并网,该站1990年动工,1992年3月建成投产,总投资700万元。,目前正在加固。2.2.4马井水库马井水库为浆砌石双曲拱坝,坝顶高程356米,最大坝高68米,坝顶长187米,宽15米。目前正在出险加固中。崇阳水电实习基地——青山水库简介青山水库位于鄂南咸宁市崇阳县境内阜山北麓长江中游右岸一级支流陆水河支流青山河中游,距崇阳县城15公里,是一座以防洪、灌溉、发电为主,兼顾供水和养殖等综合利用效益的大(2)型水利枢纽工程。水库坝址以上承雨面积441km2,总库容4.29亿m3,设计灌溉面积15万亩,装机13725KW。坝址多年平均径流量3.721亿m3。该水库主坝坝顶高程127.5米,最大坝高59.0m,坝长383米,顶面宽6.0米。防浪墙顶高程为129m,坝基防渗形式为粘土齿墙。副坝有东、西两座,总长度234m,最大坝高27.0m,坝顶宽4.5m。第一、第二溢洪道均采用实用堰,堰顶高程117.5m,闸门均为弧门8×7.3m。其中第一溢洪道有3孔,下泄流量为1190秒立米,第二溢洪道有2孔,下泄流量为793秒立米。采用圆形有压隧洞引水发电,隧洞内径3.5m,进口底高程89.87m,采用平面钢闸门,最大引用流量20秒立米。电站装机容量为4500+4000=8500瓩,年发电量3500万度。青山水库于1967年底动工兴建,1973年基本建成。1976年进行了加固:增建了防浪墙、新建东灌溉隧洞、对东灌溉管及西副坝垭口山坡单薄处进行加固。4.实习认识和感想水工认识实习是我们课堂学习理论知识的补充,是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的最初认识实践活动,是我们即将参加工作的联结点,为今后的顶岗实习及正式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本次认识实习,主要参观了赤壁陆水水利枢纽,通城龙潭水库、云溪水库、倒肘湾水库、马井水库以及崇阳青山水库,其中陆水水利枢纽工程主、副坝给我的印象最深,下面重点谈谈我对此枢纽工程的收获感想:陆水水利枢纽坝多、坝型多:主、副坝共有16座;坝型有混凝土重力坝、宽缝重力坝、浆砌石坝、均质土坝、粘土心墙坝、粘土斜墙坝。主坝地质条件较好,泄洪量大,为便于泄洪设施及厂房的布置,主坝采用混凝土重力坝。溢流坝段考虑节省工程量,采用宽缝重力坝。厂房坝段因电站引水管双孔出口断面大,采用实体重力坝。三号副坝则采用混凝土重力坝,四五号坝则为浆砌石坝,由此,我认识到了一座水利枢纽,大坝可以因地制宜,考虑实际因素,采用能发挥最大效率的大坝型式,而此前,在我印象中的大坝枢纽工程是比较理想化的,大坝数量只一座或者较少。主坝溢流坝段设置工作闸门和检修闸门,门顶设有钢筋混凝土活动心墙;邻近的是三号副坝,位于主坝右岸的导流明渠内,为混凝土重力坝,采用混凝土预制块安装施工,设有溢流坝段和底孔一个,底孔和溢流坝段均采用弧形闸门,用固定式卷扬机启闭,检修闸门和主坝共用一台门机,门机是一种大型移动式起重机械,门架下有足够的的净空,一般7-10米,运行灵活,起重量大,控制范围大,施工干扰小,为水利工程广泛应用。在此实习之前,从施工课的教学视频中介绍了门机,而在实习过程中真正的认识了它,如果没有课堂老师的介绍,到工程现场,我也不可能认识它。因此,课堂的理论知识学习还是很有必要的。8号副坝为防止发生流土和管涌等渗透破坏,设置了防渗减压井。当时,有四种方案可供选择:对上游铺盖延长渗径,在下游坝脚处填土增加盖重,在坝脚挖排渗沟,以及设置减压井,但最终经过比较,选择了减压井防止渗透破坏。减压井运行后效果良好,表现在(1)设井后地下水位明显降低(2)设井后抗浮稳定安全系数有较大提高(3)井中淤积量很少。我认为,之所以选择减压井是因为考虑到了工程量、施工难度以及照顾到附近居民生活环境等因素,由后来的实践证明,减压井设置是完全正确的。任何一个大坝,都有一个正常蓄水位,而这个正常蓄水位是怎么确定的,从本次实习中,对这个问题我有了一个最初的认识。陆水水利枢纽正常蓄水位考虑了两个因素:一是不淹或少淹崇阳盆地,二是尽量增加水库综合效率。崇阳盆地地面高程一般在57-65米之间,崇阳县城关镇地面高程在60-65米间,故正常蓄水位应控制在57米以下,但如果正常蓄水位低于55米,那么水库调节性能就差,很难满足发电、灌溉、防洪等综合利用的要求。经过对正常蓄水位53-56米范围的比较,最终选定蓄水位为55米。由此,我认识到了,水利工程是科学性和严谨性的统一,是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首位的,这就更增加了我对水工专业的认识。陆水水利枢纽称作三峡试验坝,兼有试验任务,采用的混凝土预制安装技术,简易干运垂直式升船机,水库拦鱼设施,水电站晶体管控制技术,水文气象预报技术,全流域水、雨情自动测报技术,倒挂井施工方法处理软弱基础,风化岩基础帷幕灌浆等,都是在国内首次试验或应用。但是有成功也有失败。比如,主坝溢流坝段弧形闸门的顶部止水在设计上考虑不周,仅按闸门全关状态布置,未将止水放在活动心墙底部,而放在闸门顶部,致使局部开启泄洪时门顶大量漏水;3号副坝底孔闸门因急于施工,质量控制不严,支座的垂直度偏差较大,门叶连接后,门体扭曲变形,漏水较大;南北灌溉渠首,检修闸门槽由于片面强调节省钢材,均未安装金属埋件,因混凝土面不平,变形大,漏水较大,影响检修。这些都是失败的教训,同时也是成功的奠基石,作为一位水利工作者,我认为应该大胆的尝试,创新,同时应正视眼前的一切,包括失败,只有拥有高度的责任感,面对困难、失败,才能一往无前,建设人民放心的高质量工程。我想,也正是因为这样,积累并充分利用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完成了三峡试验任务,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才能决定上马,高质高量完工。陆水水利枢纽工程自建设以来,发挥了巨大的综合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不仅为下游工农业生产、人民生活和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了保障,而且为附近地区的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了可靠的电源和水源,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从而有力的促进了陆水流域乃至鄂东南地区的经济振兴和文化事业的发展。在其后的实习过程中,我所看到的龙潭水库、云溪水库、倒肘湾水库、马井水库,都是以防洪灌溉为主,并且这次实习时,看到的几个水库蓄水量都不多,经过老师的讲解,明白了其中的原因,一是目前根据中央政策文件,全国水库大坝都在泄水除险加固,二是目前湖北也正处于干旱时期,降水少,灌溉用水量大。由此,不难得出结论。云溪水库溢洪道设有五个溢洪孔,其上是交通桥,无闸门控制;而青山水库第一溢洪道有三孔,第二溢洪道设有二孔,均为弧形闸门控制。当无闸门控制时,水库蓄水位与堰顶高程齐平,而有闸门控制时,水库下泄流量可由闸门开启度来控制,能更大的防洪滞洪。可以看出,云溪水库和青山水库规模也相当,但是青山水库发挥的综合效率更大,事实也如此,青山水库以上承雨面积441平方公里,总库容4.3亿立方米,设计灌溉面积15万亩;云溪水库承雨面积48.3平方公里,总库容4605万立方米,设计灌溉面积9万亩。小结通过四天的水工认识实习,我大致了解了水利水电建筑工程这门专业所需涉及的学科知识,初步了解了挡水建筑物、发电建筑物、泄水建筑物、引水建筑物、过坝建筑物,明确了今后的学习任务,同时增进了对从事水电事业的自豪感和责任感。通过实习,我明白了兴建水利工程,不同于工民建工程,考虑的因素很多、很复杂,在勘测、规划、设计、施工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