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人物素材_第1页
高考作文-人物素材_第2页
高考作文-人物素材_第3页
高考作文-人物素材_第4页
高考作文-人物素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作文素材

娱乐:

郭德纲,相声演员。

2006年,凡郭德纲所到之处,必有大堆媒体前呼后拥,这不能不说是

中国曲艺界的一个怪现象,因为几十年了,都没有一个相声演员如此地“偶

像”过。

郭德纲:把相声带回视线焦点

2005年底开始出现在大众视野中的相声演员郭德纲在2006年以更加迅

猛凌厉的态势继续蹿红。这个自称“非著名相声演员”的家伙早已比普通意

义上的“著名相声演员”更加著名。他和他的德云社不断出现在各种各样的

活动现场,出现在各种报纸、

杂志及电视节目中,出现在

网络上,出现在市井百姓的

街谈巷议中。同时,他的相声

段子不断出现在各种正版

盗版的音像制品中,他的形

象不断出现在产品的广告

中,他的经典台词和包袱也

不断出现在不同年龄和阶

层的人们口中。在郭德纲安身立命十几年的北京城里,这种情况尤其明显。

在2006年的大部分时间里,随便打开任何一份北京的主要报纸,你都可以

发现至少一条和郭德纲有关的消息。

这绝非夸张,可以引以为佐证的是:2006年11月3日,北京德云社十

年庆典系列演出的最后一场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大剧院举行,这场演出从当天

晚上19:30开始,持续了7个小时。在演出进行到零点时,主持人曾上台宣

布:现在中场休息10分钟,鉴于时间很晚了,想退场的观众可以提前退场。

但10分钟过后,台下观众儿乎丝毫未见减少。演出结束时已经是11月4

日凌晨2:30左右,德云社全体演员上台谢幕,台下上千名观众仍不肯离去。

在众人的簇拥下,郭德纲吹灭了蛋糕上为德云社十年纪念而燃起的生日蜡

烛。相声界的老前辈、常氏相声的代表人物之一、年过古稀的相声表演艺术

家常宝华当天在台下整整坐满了7个小时,演出结束后,老人上台发言,声

称在自己几十年的相声生涯中,这样激动人心的场面实属罕见。

2006年12月14日,相声演员郭德纳助

阵《满城尽带黄金甲》北京首映庆典

在成功地制造

T“郭德纲现象”之后,“郭德纲”这三个字

不断被冠以各种头衔一—“草根英雄”、“相

声猛士”、“平民笑星”、“传统相声的拯救

者”、“复兴民间传统曲艺的旗手”……这

些头衔和称号中,有的还算客观,有的则难免附加了太多的主观愿望,甚至

种种局限与偏见。其实,要如何评价郭德纲其人以及所谓的“郭德纲现象”,

现在还远不是时候。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以下几个描述似乎尚比较贴

切——

一个勤奋用功的相声艺人

郭德纲是艺人,是靠“艺”生活的人,演艺市场中的“艺人”一定不会

等同于几十年前由国家按月发放工资的“人民演员”,不同于当今的一些在

不同程度上由国家或一些团体供养的“艺术家”,而更像解放前挑班唱戏的

京戏名伶——如何让自己的戏班更加红火,如何让自己戏班内的同行赚到更

多的钱来养家糊口,才是他们行走江湖的首要目的。

在“艺人”这个前提下,再来讨论郭德纲的意义似乎就更清楚一些:奢

望郭德纲的相声表演能够在短期内与侯宝林、马三立等相声大师的质量齐

平,显然是不现实的,或者说,根本是不公平的——毕竟侯、马等大师真正

把相声作为一门艺术来研究、钻研,都是摆脱了“艺人”身份、进入体制内

生活之后。这一点,通过解放前侯、马等人的作品构成和演出状态与解放后

的对比,就不难看出。

自古艺人行走江湖,无非是娱人为业,换来衣食温饱。这一点,从旧社

会的伶人戏子,到如今的歌星影星,并没有什么变化。普通的艺人,无非是

养家糊口,优秀的艺人,则可以名利双收——照这个标准判断,郭德纲当然

是非常成功的艺人。艺人以''艺"为安身立命之本,郭德纲的成功当然也是

靠着他本人的“艺”,靠着他在观众面前说出的那些相声段子。说是基本功

扎实也好,说是与时俱进也好,没有人可以否认郭德纲的相声受到了老百姓

的欢迎——他精于自己的“艺”,并且靠着这个“艺”为观众所熟知、所喜

爱,也为自己挣来了应得的回报。

郭德纲的成功是在10年的沉寂和挣扎之后才出现的,是他的优秀造就

了他的成功——这也正是为什么当某些人、某些势力质疑郭德纲的走红是因

为有预谋有计划的炒作时,郭德纲可以微笑着回应——谁说这话的,有本事

你再炒一个出来看看?

郭德纲可以这样说,是因为他对自己的专业素养有足够的信心:名声可

以炒作出来,真本事是炒作不出来的。郭德纲的本事来自于他的天分,这包

括他脆亮的嗓音、优秀的语感和节奏感、丰富的表情和表演才能、独特的幽

默感,但更多的则来自于他自幼的勤奋。从一些关于郭德纲成长经历的记述

中,我们不难看到有关的披露和描述:多学儿种曲艺形式和戏曲的唱段,对

于具备基本职业素养的相声演员来说,应该不是一个特别有难度和费力的事

情,但能够像郭德纲一样坚持不断学习、练习众多曲种并且将其融入自己的

表演的相声演员却并不多。郭德纲是个聪明人,但这并不是最可贵的,相声

界从来不缺聪明人,真正可贵的是,他是一个肯下笨功夫的聪明人。他的优

秀,他的成功,他从全国无数相声演员中的脱颖而出,恐怕大都来源于此。

一个锋芒毕露的新锐青年

给郭德纲冠以“青年”这样的称呼很多人会有些不习惯,但事实上,1973

年出生的郭德纲确实只有33岁。在一个五十岁上下还能被称为青年演员的

时代里,在一个四十儿岁还可以自称“我们女孩子”的时代里,33岁实在

是太年轻了——可是,很多人都在潜意识里忽略了郭德纲只有不足35岁这

个事实,比如刚才提到的,大家常爱将郭德纲与侯宝林、马三立或马志明等

前辈演员相比,却儿乎不会拿他与同龄的其他相声演员相比。这或许是因为

郭德纲台风老练沉稳,或者确实是没有与郭德纲同样年轻的相声演员为广大

观众所熟悉,但无论如何.,这都是一个奇怪且有趣的现象。

为郭德纲“正名”,承认他的“青年”身份,他的很多相关表现就好解

释得多了。一方面可以解释为什么他的作品中能够出现众多紧跟时代的内容

和形式元素,另一方面可以解释为什么郭德纲常常会以一个天不怕地不怕的

“猛士”形象出现在大众面前。

他的很多行为方式和作风都与前辈相声演员不同——他敢于在体制外

生存,他敢于用10年的时间在小茶馆摸爬滚打,他敢于直面相声界多年积

累下来的诸多弊病,他敢于直言自己在相声界的险恶处境,他敢于发表他那

些乍听起来颇有些惊世骇俗的实用主义相声理论……他在用与之前的相声

演员完全不同的方式生活、成长、创业,于是,他也获得了与此前的相声演

员不一样的成功——他不再只是一个成功的相声演员,还成了时刻处在风口

浪尖上的娱乐明星。

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正是郭德纲的锋芒毕露和年轻气盛成就了他。

一个植根民间的娱乐明星

与更多被提及的“非主流”、“边缘”等描述相比,更恰当的定位郭德

纲的词应该还是“民间”。郭德纲的“民间”包含以下儿点——第一,他的

相声技艺完全来自于民间的曲艺传承,来自于勤学苦练,而非任何官方的曲

艺教育机构——那些课堂式的相声教学,恰恰正是郭德纲本人和很多其他相

声演员一直反对的“错误路线”。第二,他成名前十儿年的种种演出及教学

活动基本都是在他个人和同行、朋友的名义下自主进行,没有任何官方曲艺

机构的支持和指弓I。尽管郭德纲也曾经在其师父侯耀文的引荐下进入过铁路

文工团,但这也只不过是比较松散的归属关系。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郭德纲

的出现都是与“德云社”三个字联系在一起的。尤其是在2006年德云社正

式注册了自己的文化公司之后,就更加证明了郭德纲要将''民间”进行到底。

第三,郭德纲的相声作品一直紧贴民间市井生活,其涉及层面之广,对现实

生活反应之迅速,听过郭德纲作品的听众和观众想必都有同感。第四,郭德

纲的相声作品一直服务于民间,从当年“广德楼时代"和''华声天桥时代”

的10元票价,到后来从“天桥乐时代”坚持至今的20元票价,其目标消费

者仍然是普通的城市市民——尽管郭德纲的相声演出已经可以卖出高达几

千元一场的天价,但是,德云社每周末在茶馆里的演出始终未曾停止,观众

仍然可以花20元观看一场郭德纲的相声演出。

“民间”不等同于“另类”、“非主流”、“边缘”,甚至不同于被赋

予了更多社会符号学意义的“草根”。更多的时候,“民间”指的是一种体

制外的生存和生长状态,与它相对的应该是“庙堂”,是“官方”。就郭德

纲而言的“民间”是一块可以激发更蓬勃生命力的土壤,是一种可以获得更

宽泛的自由的空间,这既是一种先天的环境,也是一种后天的选择。郭德纲

的经历和秉性注定了他只能“民间”——幸好,郭德纲似乎也清楚地认识到

了这一点,他源自民间、长于民间,于是更要扎根于民间,服务于民间。于

是,我们看到郭德纲坚定地沿着“民间”的方向,一路狂奔而来。

但同时,来自“民间”的郭德纲已经成为万众瞩目的娱乐明星。不管这

是否出自郭德纲的本意,但至少就目前的状况来看,这已经是不容否认的事

实。首先,郭德纲目前的“业务”已经远不只是相声演出,而早已包括了影

视剧表演、电视节目主持、广告代言等等内容——2006年底,张艺谋投资

3.6亿元拍竣的大片《满城尽带黄金甲》的首映庆典邀请了来自大陆和台湾

的9位一线主持人共同主持,郭德纲名列其中。同时,大众对郭德纲的关注

早已超越了他的相声表演,可以说,整个2006年,郭德纲的一举一动都在

媒体和大众的注视之下。他的健康,涉及他的种种纠纷,他的行为动向,甚

至与他有关的其他人物关系等,儿乎都被媒体挖掘了个够。

一个相声演员受到大众媒体的如此关注,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都没有

出现过了——人们更习惯关注的是影星、歌星和主持人,而不是相声演员。

从郭德纲开始,相声演员再一次进入了一线娱乐明星的行列。

一个振兴相声的宝贵契机

自从郭德纲开始走红以来,就有不少人将“复兴相声”的希望寄托在了

他的身上,各种类似论调层出不穷,如'’拯救相声要靠郭德纲”,“有了郭

德纲,相声晚灭亡50年”……

相声是否需要“拯救”本身就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而“郭德纲拯救

相声”的说法就更值得商榷。一门艺术如果真的面临生死存亡的关口,显然

不能靠单独的一个人来拯救。但是,郭德纲和德云社的走红又确实把相声推

到了大众的眼前和耳边,对相声这门艺术的现状和未来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郭德纲和德云社的走红重新归拢了相声听众群体,很多多年不听相声的

听众因为郭德纲又开始养成了听相声的习惯,很多从来不喜欢相声的人也因

为郭德纲而开始喜欢上了相声。

郭德纲和德云社的走红培养了大批年轻的相声演员,包括德云社目前的

儿十位演员、大批的学员,以及众多因为郭德纲而产生了学相声兴趣的年轻

人。甚至,一些沉寂多年的相声演员也因为郭德纲的走红而开始考虑复出。

相声听众和演员的增多和相声演出市场的繁荣相伴而来,京津一带的茶

馆相声,遍布全国的德云社相声巡演,各种演出活动中的相声节目,都为相

声的发展提供了环境和条件。而同时,“郭德纲现象”也引起了媒体、文化

界及社会舆论对于相声及其他传统艺术形式的重视,将相声的生存变革和发

展问题再次推到了前台。

而且,郭德纲犀利的观点,以及他对相声界现状的种种抨击指责,实际

上也是对当前中国相声界众多积弊的难得揭露。即便这种揭露不一定能够触

动已经趋于僵死态势的相声界,相信至少也能在某种程度上刺激相声界开始

一定的自省和调整……

毋庸讳言,一门艺术的兴旺和发展必然是要靠杰出的一个或•批艺人来

带动的,正如谭鑫培梅兰芳之于京剧,小白玉霜新凤霞之于评剧。郭德纲作

为一位不足35岁的年轻演员,到底能否担此重任,对相声的发展能否产生

更为深远的影响,目前尚不好判断。但至少,他给了所有关心相声发展的人

一丝小小的希望。我们并不奢望郭德纲成为拯救相声的超人,但称郭德纲的

出现为相声发展的一个宝贵契机,还是相对客观的。

当然,到底这个契机能否真的带来相声艺术,乃至相关传统曲艺形式的

再度繁荣,我们也只能与所有热爱曲艺和相声的各界人士一起拭目以待了,

同时,也在心底•起默默企盼

体育:

萨马兰奇:继往开来的舵手

萨马兰奇

在所有国际奥委会主席中,胡安•安东尼奥•萨马兰奇主席无疑是最著

名的,无论是他的地位、才能还是贡献都得到了最大范围的公众认可。

萨马兰奇1920年7月17日生于西班牙巴塞罗那一个纺织资本家家庭。

毕业于德语学院和巴塞罗那高级商业研

究院。他父亲给他所灌输的对体育的热

情给他带来一系列的影响,引导他在

体育组织方面承担起责任。他曾热衷

足球、拳击,特别是轮滑和冰球运动,

也正式成为一名冰球运动员。退役后任

西班牙国家冰球队教练,1951年起任西

班牙冰球联合会会长。在工作中他给人

留下了深刻印象,担任国家滑冰和轮滑

冰球协会主席期间带队参加了世界锦标

赛。1954年起任西班牙奥林匹克委员会

委员。1967—1970年任西班牙奥委会主

席。1966年,在罗马当选为国际奥委会

委员,并从1974年起连续担任了礼宾官、执委、副主席、主席。就这样,

萨马兰奇“从内部”了解了国际奥委会所有级别的体育机构。1977—1980

年任西班牙驻苏联大使,兼任驻蒙古大使。

他受训于巴塞罗那高级商业研究学院,是高级商业研究专业的毕业生,

他以训练有素的领导人而著称,他细致、效率高且具影响力,他的亲密合作

者认为他比任何人都懂得要更有耐心,他知道如何“轮流进行谈判、聚到一

起和达到一致”,并且,“作为一个默默无闻的改革者,知道如何将国际奥

委会从一个典型的厨房餐桌式业余体育管理机构转到今天的高科技会议

室”。在银行业,萨马兰奇被公认为是一个考虑周到的管理者和一个出色的

战术家,具有达成妥协的艺术和技巧。1986年,他被推选为最著名的西班

牙金融机构之一的拉凯沙银行的董事长。他在管理和金融领域方面的知识、

训练和经验,实际上超过了原先作为西班牙体育部长、议会议员、巴塞罗那

议会议长、西班牙驻苏联和蒙古大使而在公共管理和国际政治领域里所取得

的成就。就这样,萨马兰奇也“从外部了解”了体育,换句话说,从更广泛

的管理、经济和政治角度来认识奥林匹克运动所遵循的世界轨迹。

1980年由美国领导的对莫斯科奥运会的抵制,在开始的时候只是出于

一种威胁,并不在美国总统卡特宣布的措施当中。这些措施后来乂加进了暂

停限制战略武器和谈的谈判。考虑到苏联干涉的继续,三周后,美国国会投

票通过抵制。这是20

世纪80年代盛行的

冷战新精神的象征,

这时候,人们已经开

始对是否所有国家

奥委会将继续参加

1984年在洛杉矶举

行的下届奥塔会表

示了怀疑。当

时,以意识形态两极划分和东西方紧张局势加剧为背景,各个地区间冲突的

扩散使80年代前期的国际关系充满了危机。整个奥林匹克运动在其他多国

的和世界的活动中,都受到了政治事件的极大影响。同时,80年代以自30

年代以来最长的经济停滞开始,几乎所有的国家都遭受了通货膨胀、失业和

工资冻结的影响。

邓小平会见萨马兰奇

正是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之下,1980年7月16日,萨马兰奇当选为国际

奥委会主席。但就是在如此动荡不安的国际政治环境里,萨马兰奇领导的国

际奥委会仍然不断得分。他的努力使得全世界都意识到奥林匹克运动的目的

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易于“促进一个和平社会的建立,并同时保持人类的尊

严”。

1989年萨马兰奇连任奥委会主席,1991年12月,他被西班牙国王卡洛

斯册封为侯爵,以表彰他为“体育世界和世界各民族的友谊作出的贡献”。

1992年8月萨马兰奇荣获第一届杰西•欧文斯国际奖。1993年9月他继续

连任国际奥委会主席。1997年7月1日,萨马兰奇访问中国,与中国国家

体委主任伍绍祖探讨香港回归中国后在国际体坛的地位问题。1997年7月3

日,萨马兰奇宣布香港将以“中国香港”的名义参加奥运会。

1997年8月28日,由于他对奥林匹克运动的杰出贡献,被授予法国“荣

誉军团大军官”称号。1997年9月4日,萨马兰奇再次连任国际奥委会主

席。为此,国际奥委会也再次修改主席退休年龄,由75岁提高到80岁。

萨马兰奇从一开始就把重点放在他的职责上,而不是放在对他所领导的

这个组织的宣传上。他认为即使公众不能清楚地意识到国际奥委会所做的一

切是在使奥林匹克

主义向前发展,也

不重要,重要的是

他继续这样做。从

抵制莫斯科奥运会

时起,到奥运百周

年大会结束这段时

间里,有一条清晰

的思路在他的三个

任期中凸显出来一

一改革国际奥委会,

使奥林匹克运动更加团结和更加自治,给奥运会注入其在21世纪继续发展

的活力。萨马兰奇的改革意愿和他的奥林匹克思想,为他在执掌奥林匹克帅

印期间卓有成效的工作打下了基础。

1986年10月30日科隆,萨马兰奇向德国体育科学研究所所长迪姆夫

人颁发奥林匹克奖章

“国际奥林匹克运动没有像政府那样的、可测量的常规力量,然而,如

果哪一天必须向为奥林匹克运动服务的所有志愿者给予酬劳的话,没有儿个

政府可以做得到这一点。……这就是为什么对于我们来说,重要的是使我们

的地位得到承认,我们的生存办法和我们的规则得到所有的人尊重和接

受……”萨马兰奇在一次由各国部长出席的会议上,表达了团结和自治的想

法:寻求一种介于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的方式;使每个人可以拥有各自的政

治、知识和文化特性,但在奥林匹克大家庭中找到欢乐。国际奥委会认识到,

“奥林匹克体育已明显地成为政治事实”,另一方面,这个组织清楚地宣布,

它有责任“为一项积极与和平的体育政策树立一个好榜样”。

萨马兰奇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则:他反对体育以外的,主要是政治方面的

某些利益控制奥林匹克体育的企图,由于莫斯科奥运会和蒙特利尔奥运会留

下了令他至今难以忘怀的阴影,他决心使奥林匹克运动在将来避免类似的打

击。萨马兰奇在任职期间以充沛的精力和坚定的决心努力工作,以保证奥林

匹克运动的合作伙伴和国际体育机构内部的其他组织,尽可能地团结和自

治。

萨马兰奇曾是西班牙举足轻重的政治风云人物,担任过巴塞罗那市议会

议长、西班牙体育部长和西班牙驻苏大使等重要职务。在他担任主席期间,

国际奥委会成为全球成员最多的国际组织,奥运会走出低谷蓬勃发展,奥运

赛场更是异彩纷呈;萨马兰奇首创了体育商业化、奥运职业化,这些都是他

对奥运的贡献。

萨马兰奇当选主席后,在很多方面表现出非凡的创意。他认为国际奥委

会有责任培养运动员和体育爱好者对艺术文化的兴趣,也有责任使艺术家和

哲学家更接近体育和奥林匹克问题。他在任期做了很多努力来推动这一设想

的实现。

“自其最早期的历史开始,奥林匹克主义,不管是反映希腊文化的古代

奥林匹克主义,还是现代奥林匹克主义,就与文化相连,现代奥林匹克主义

已扩展到世界范

围。”萨马兰奇在

其讲话和文章中一

再重申,现代奥林

匹克主义可展现的

最好形象是“文化和

体育的结合”。他尽

可能在自己所能发

挥作用的领域施展

自己的思想和作用,

他努力寻求劝说而不是作“傲慢的教训”。在学术会议上,萨马兰奇毫不犹

豫地表明,奥林匹克运动必须是理想主义的,但是不应天真。他第一个坦率

承认国际奥委会所致力于和追求的目标从未十全十美地达到过:这个目标是

“作为交流、自制和尊重别人的手段,来促进运动、体育和文化。”国际奥

委会在社会范围内所期望达到的是“在所有地方将体育与文化联系在一起,

为人类的和谐发展服务,以鼓励建立一个维护人类尊严的和平社会。”

奥林匹克博物馆的这面墙上铭刻着所有为建造奥林匹克博物馆而捐款

者的姓名

萨马兰奇坚信体育“具有一个内在目的,即推动个人向自我、向其极限、

向其品德进行精神上的挑战”。他认为,这对奥林匹克主义也一样,因为它

是从更大范围把人及其发展作为目的,但是对在当今社会中可从体育方面吸

取的人文主义方面的教训这一点,萨马兰奇绝无幻想。

萨马兰奇认为,与传媒的合作对普及奥林匹克主义非常重要,他总是愿

意与记者交谈,他个性的众多方面和他对奥林匹克主义、奥林匹克运动、奥

运会及国际奥委会的想象力,通过大量的采访,文章和很多其他发行量很大

的书面材料形式反映出来。在所有这些材料当中,大部分是谈论其人及其主

席一职的,这些,都可从他在各种会议上,以及在与政治、经济、文化界等

要人会见时的数百次讲话、谈话和演说中看到。这已经成了萨马兰奇一个很

独特的工作风格。

他对聚集在国际会议会场上的体育记者表示,希望影响他们,用他们的

文章为奥林匹克意识形态服务:“除政治事件外,世界上没有任何事情可以

像体育那样引起人们这么多的兴趣、热情和激情。……我不是说体育可超越

边界或制止冲突。我们清楚地知道事实不是这样。但体育是促使人们相互接

近的因素,并对之产生直接的、一致的影响。如果说体育受到世界的重视,

这是因为它拒绝了无所作为,因为主张努力理解自己和他人。改变世界必然

要牵扯到改变人类,这无疑是体育所起的哲学作用,这使个人全面发展的理

想得以具体化,奥林匹克主义将是这一理想的模范典型”,“由于已成为一

项艺术,体育对公众来说是艺术享受。公众需要你们的支持以理解关于此场

面的所有事情。你们作为记者、专家、见证人的介入因此也不可缺少,你们

有责任成为这个信息忠诚和充满热情的持有者。”

1982年9月雅典,希腊总统卡拉曼利斯会见萨马兰奇、国际奥林匹克

学院院长、国际奥委会希腊委员和希腊奥委会主席在场

萨马兰奇相信,“在奥运会的场地上所有对立民族须让位于和平关系的

同时,根据奥林匹克原始组织的体育比赛可发展所有人们都非常珍惜的人类

价值。”奥林匹克主义已经超越了四年一届的奥运会,变成了“一种意识形

态、一个道德、一个学说、一个启示”。奥运会在连续和巨大进步的同时,

伴随着同等伟大的奥林匹克道德和哲学的实现。许多在奥林匹克宪章中规定

的与奥林匹克运动目标相关的基本价值,在我们当前的现实生活中实现了,

至少是相当一部分实现了。

萨马兰奇始终热衷于传播奥林匹克思想和理念并努力实现奥林匹克自

由与和平的伟大梦想。然而自由与和平仍是人类绝大部分人未完全达到的愿

望。萨马兰奇说,现代奥林匹克主义的根本理想仍未改变,他援引了前人的

话:“在这个人类进化的新阶段,奥林匹克主义也有可以发挥的作用。这对

于作为社会和平的维持者和传播者和奥林匹克主义来说,将要达到最高的水

平”。

从他担任主席开始,同时也是根据奥林匹克创始人顾拜旦的意愿,他优

先考虑的事情之一就是建立奥林匹克博物馆。1982年国际奥委会批准了这

个计划。值得注意的是,国际奥委会在这个项目上的投入只占全部费用的三

分之一,其余的全部来自企业和个人赞助,48位捐助人,每人捐助了100

万美元。奥林匹克博物馆建在瑞士洛桑,它记载着奥林匹克发展的辉煌历史

和世界人民对奥林匹克精神的热爱。

萨马兰奇还提出在奥林匹克博物馆内建奥林匹克研究中心,包括图书馆

和文献档案馆,并向公众开放。儿个月后,这些计划就实现了。它们的完成

标志着国际奥委会开始更多地参与教育、科学、文化和艺术范围的广泛活动。

研究中心和图书馆对外开放的消息传出后,来自五大洲的索取文献和信息的

要求蜂拥而至,他们从各个角度对高水平竞技体育、奥运会、奥运精神,以

及整个奥林匹克运动进行了解和研究。

1984年至1986年,奥林匹克研究中心、图书馆、博物馆在洛桑鲁绍大

街临时地址继续发展和扩大服务,同时开始在新址建设博物馆。1993年6

月23日博物馆终于开幕,全部现代设施集中到了新馆,包括图书馆、档案

馆、特种文献馆、图片与录像馆。在奥运百年大会召开前,萨马兰奇说,他

感到骄傲和高兴的是留下了“世界奥林匹克思想”中心这个遗产,在开馆仪

式上,萨马兰奇说:“今天对弘扬奥林匹克主义是极为重要的一天,我们即

将为奥林匹克博物馆的落成举行典礼,这是我们的缔造者——顾拜旦先生的

梦想,我们有幸把它变成现实。”他欢迎所有的运动员、科学家、青年人和

艺术鉴赏家去那里参观。

萨马兰奇在国际奥委会主席的位置上坐了21个年头,其间经历了难以

数计的曲折和磨难,但他始终是国际体坛--面不倒的旗帜。如今萨马兰奇已

是耄耋之年,但他在国际奥委会的声望仍然稳如磐石。萨马兰奇的确是个不

平凡的人物。

1997年10月12日,萨马兰奇访问中国,并参加了中国第八届全国运

动会的开幕式,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接见了他。1999年12月17日,萨马

兰奇获得了由《奥林匹克杂志》评选的“世纪体育领导人”称号。2000年8

月2日,国际排联向他颁发了“国际排联金质奖章”,以奖励他为排球运动

在世界各地的普及、沙滩排球成为奥运会项目以及越来越多的女性参与排球

运动所作出的贡献。2001年7月13日,他在莫斯科向全世界宣布中国北京

赢得了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全中国为之欢腾。萨马兰奇一直是中国人民

的好朋友。现在,已经从国际奥委会主席的职位上“退役”并获得国际奥委

会终身名誉主席荣誉的萨马兰奇依然继续在为国际奥林匹克运动贡献自己

的力量。

在执掌奥林匹克运动命运的14年后,萨马兰奇在奥林匹克百周年大会

的闭幕词中的一段话表达了他的心声。他说:我们很高兴在儿个场合里,听

人们谈到奥林匹克运动的团结、与发展中国家的休戚与共、人道主义行动、

和平、奥林匹克教育、体育道德、反兴奋剂的斗争和环境保护感。我们对运

动员的坚定承诺感到欣喜……他们参与了为国际社会服务、为和平而工作、

为由年轻人占大多数的世界人民的幸福而努力。

F1新车王阿隆索

阿隆索档案

姓名:费尔南多•阿隆索

生日:1981年7月28日

出生地:西班牙奥维耶多

身高:1.71米

体重:78公斤

婚姻:未婚

车队:雷诺

车型:雷诺R25

车号:5

2005年9月25日,随着巴西站英特拉格斯比赛的结束,舒马赫不可战

胜的魔咒被彻底粉碎,尽管此时2005赛季还剩下两站比赛没有进行,但是

新的F1世锦赛冠军已经提前诞生,因为他的117分的积分已经无人能够超

越,这位新车王便是西班牙人费尔南多•阿隆索。与此同时,他还以24岁

1个月29天打破了F1历史上最年轻年度总冠军的纪录。

阿隆索的胜利令世界媒体的许多名家大跌眼镜。在本赛季开始之前,人

们并不看好这个沉默寡言、相貌冷峻的西班牙小伙子,比起F1车坛正在升

起的另两位新星——迈凯轮车队的芬兰车手莱科宁和英美车队的英国车手

巴顿来,他似乎一点儿也不具备冠军相。然而,他,阿隆索却创造了F1的

新纪元,打破了法拉利的统治地位,成为七届世界冠军舒马赫的终结者。

三岁的卡丁车手

阿隆索的家乡奥维耶多位于西班牙的北部,他属于阿斯图里亚斯族。这

个西班牙民族一向以耐寒和刚毅著称于世,他们永远都面带微笑,哪怕内心

正在遭受着痛苦。这种与生俱来的坚强与果敢为阿隆索日后的成功奠定了基

础。

费尔南多的父亲何塞•路易斯•阿隆索是一位矿业爆破专家,母亲在一

家百货商场任职员,姐姐洛伦娜比他大5岁,一家人和和睦睦,幸福美满。

老阿隆索酷爱赛车,8岁起就开上了卡丁车,但却没能实现当职业车手的梦

想,于是他把希望寄托在一双儿女的身上。老阿隆索熟谙赛车的一切,而且

自己动手制造赛车。这…年,他把8岁的女儿叫到跟前,对她说:“你坐上

去试试,看看爸爸造的卡丁车怎么样?”他希望从女儿身上看到未来车手的

影子。但是,女儿却让他失望了,她一点儿也不喜欢开赛车。这时,只有3

岁的费尔南多坐了上去,他对赛车的爱好似乎是与生俱来的,从此他再也离

不开卡丁车了。老阿隆索看在眼里,喜在心上,他决定好好培养儿子,让他

成为一个真正的赛车选手。

卡丁车在欧洲十分流行,这也是所有职业车手的必经之路,没有哪位赛

车手和F1车手没有开过卡丁车,世界冠军的起步应该说是从卡丁车开始的。

费尔南多学得很快,他比-一般的3岁男孩有更多的耐心和关注力,总是能够

很快地掌握父亲教授的驾驶技术。在四五岁时,他的卡丁车就比同龄的孩子

开得快。老阿隆索每个周末都会带着儿子去车场,并且担任他的卡丁车机械

师。

1988年7月,7岁的阿隆索第一次参加少年卡丁车的正式比赛,就赢得

了拉比亚纳站的胜利。这一年,他摘取了所有8站比赛的桂冠,成为当地卡

丁车的冠军。

阿隆索从此-发而不可收,在卡丁车的比赛中成了常胜将军。在8岁那

年赢得了加利西亚和阿斯图里亚地区的少年组冠军。1991年又更上一层楼

夺得了全国锦标赛的亚军。次年,由于成绩优异,只有11岁的他被破格准

许参加更高一一级赛事——100CC组的比赛,阿隆索一•跃而成为西班牙少年选

手中的佼佼者。与此同时,无论他走到哪儿,参加何种比赛,他的年龄都是

最小的一个。赞扬和夸奖总是伴随着他,家人已开始担心小阿隆索会被人宠

坏。但正在此时,他遇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个挫折。

当赛车手不是一件容易事,无论你有多大的天赋,没有钱就将一事无成,

很多有才华的车手因为没有足够的财力而被迫终止自己的赛车生涯。此时的

阿隆索需要大笔的资金投入,但以父亲和母亲的收入,根本无法满足一个车

手的需求。1991年某天,老阿隆索前往地方政府寻求帮助,希望他们提供

一些比赛用油和赛车配件,但得到的却是官僚们的挖苦:“难道你真的想让

你的儿子今后做一个货车司机吗?”冷遇没有使老阿隆索放弃,他花掉了家

里的所有积蓄,把宝押在了儿子的前途上,他相信终有一天,费尔南多会被

人看中。

随着冠军称号越来越多,他家的积蓄越来越少,很快就要枯竭了。阿隆

索很清楚自己的处境,他愈发地努力,争取每站必胜,因为只有这样,才能

有人注意到他,成为他的赞助商。他对自己说:“我只能赢,不能输。”

四岁的阿隆索驾驶'赛车'

1993年,阿隆索在莫拉埃伯洛经历了一生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西班

牙的Genikat卡丁车队老板热尼斯•马科发现了阿隆索,让他参加一场高级

别的加泰罗尼亚地区锦标赛,结果阿隆索抓住了这次机会,好好地表现了-

把,捧回了胜利的奖杯。从此他成为这支车队的一员,为车队赢得了西班牙

全国冠军。那时,只要有阿隆索的车出现在赛道上,第一个冲过终点的肯定

会是他。从1993年到1997年间,阿隆索在西班牙和欧洲参加了无数的卡丁

车比赛,几乎是场场夺冠。1998年他进入日产方程式比赛,第一次参赛就

险些成了冠军,次年他就将日产方程式欧洲冠军揽在了手中。此后,他转而

参加F3000的比赛,刚刚进入就成为匈牙利站的亚军,继而又在比利时站登

上了冠军宝座。聪明的他利用这段时间很好地掌握了英语,他知道,作为一

名车手,要想参加社交活动,和媒体打交道,语言是第一需要。

阿隆索的赛车之路走得很顺当,除了一度资金短缺外,似乎再也没有什

么能够挡住他前进的步伐。2000年12月13日,他迎来了一生中非常重要

的时刻:为成为F1车手进行测试。在赫雷斯赛道,他开上了心仪已久的F1

赛车,那种感觉令他永生难忘:战车如箭,风在耳旁掠过,他在飞翔。测试

获得了成功,阿隆索被著名的F1经纪人、雷诺车队经理布里亚托利的一双

慧眼相中,在2001年正式进入F1,迈出了F1夺冠的第一步。

不可多得的雷诺团队

在F1圈内,阿隆索所在的雷诺车队并不是首屈一指的大车队,在它前

面,还有财大气粗的法拉利队、资金雄厚的迈凯轮队,老牌劲旅威廉姆斯队,

甚至英美车队都在某些方面强于雷诺队。但为何夺得2005赛季车手冠军的

人不是出自这儿支车队,却偏偏是雷诺的阿隆索?这就要归功于雷诺团队的

集体力量。

雷诺车队的前身是贝纳通车队,七届Fl世锦赛冠军舒马赫就是从贝纳

通队开始打天下的,他在1994年夺得一生中第一个世界冠军时正是在贝纳

通队,1995年他再次重写了冠军的辉煌。当时,人们并不看好这个冷若冰

霜、不招人喜欢的德国人,只有天才的经纪人布里亚托利欣赏他。他喜欢舒

马赫的专注与沉稳,认为他日后定会一鸣惊人,结果证明他是对的。后来成

了名的舒马赫与大车队法拉利签了约,可以说,没有布里亚托利,就没有舒

马赫的今天。

在F1,一个车手的前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纪人的作用,如果你

遇不到伯乐,可能永远没有出头之日。现在,到了阿隆索的时代,这位西班

牙人同样十分幸运,他得到了布里亚托利的重视。在2000年底的那次测试

中,这位老到的经纪人就认定阿隆索有着与舒马赫相同的车手气质:稳健、

自信、清醒,为此,他开始了培养阿隆索的长远计划。

第一步,布里亚托利把阿隆索租借给名气最小的米纳尔迪车队当车手,

让他在这里积累经验,丰满羽翼,掌握技术。这似乎是F1的一个不成文规

定,大多数初进F1的车手都要在排名垫底的米纳尔迪队开上…段时间,取

得好成绩后再转投大车队。阿隆索很珍惜这个学习和锻炼的机会,他干得非

常出色,练就了F1的基本功,度过了自己在F1的“实习期”。

第二步,布里亚托利让阿隆索成为贝纳通队的试车手。后来的事实证明,

他的计划是非常英明的,在2002赛季,阿隆索的试车生涯取得了预期效果,

他对赛车的性能更为了解,对赛道也更加熟悉,与车队的机械师关系更为紧

密,为日后的突飞猛进打下了坚实基础。

第三步,布里亚托利在2003赛季让阿隆索成为正式车手,参加了全年

的F1比赛。阿隆索一步…个脚印地走过来,没有让恩人失望,他奇迹般地

在马来西亚站比赛中获得了杆位(排位赛中获得第一,在正式比赛中第一个

发车),同时打破了最年轻杆位车手的纪录。此时,人们第一次记住了他的

名字:西班牙车手阿隆索。

CHIN^

ha匚9

Fl上海站:阿隆索夺冠,雷诺车队摘得年度总冠军,阿隆索与布里亚托利共庆胜利

阿隆索按照布里亚托利的计划朝着世界冠军的目标迈进,他夺取第一个

分站冠军的目标在第一年正式参加F1比赛就得以实现了。此时的贝纳通队

已经改名为雷诺队,在匈牙利站的比赛中,他在车队的帮助下,超过了所有

对手,第一个到达终点,首次站上了冠军领奖台。这一天他22岁零16天,

又创造出分站冠军最年轻车手的一项新纪录。

在2004赛季中,阿隆索的队友意大利车手特鲁利,在刚刚取得一点成

绩后就摆上了大牌的架子,最后被老板赶出了车队;而阿隆索则始终兢兢业

业,和车队上下的关系十分融洽,他在这个赛季共有四次登上领奖台,一次

获得杆位,取得了预期的成绩。

在雷诺队,车手、技师和管理层的目标只有一个:在2005年向法拉利

发出挑战,夺取车手和车队冠军。这并不是口出狂言,因为雷诺队的核心成

员正是当年舒马赫在贝纳通队第一次夺得世界冠军时的班底,车队首席机械

师西蒙斯就是舒马赫夺冠时的机械师。然而在赛季开始之前,谁都没有把雷

诺队放在眼里,尤其是研发出高速赛车的迈凯轮队经理丹尼斯早在赛季伊始

就放出话来:“如果有人能战胜法拉利和舒马赫的话,那将会是迈凯轮队和

莱科宁。”

F1是个纯粹的烧钱运动,动辄几十万几百万美元,因此每支车队身后

都会有一个或数个实力雄厚的财团做后盾。论经济实力,雷诺队不如另外三

支大车队。在F1,每次分站比赛前,车队都要大搬家,大到赛车小到杯盘,

都要带齐全。别的车队仅运输的高级名牌家具就有几吨重,而雷诺队的家具

则是大众化的宜家产品。他们不讲排场,车队经理布里亚托利把钱都花在了

刀刃上,赛车的研发和试车都需要大笔资金。如果把车队的预算进行一个比

较,那么雷诺在法拉利、迈凯轮、威廉姆斯队面前就是小巫见大巫了。雷诺

在2005赛季的预算为2.5亿欧元,而法拉利则高达近4亿。经济的劣势没

有影响车队的进步,也不意味阿隆索会落在舒马赫和芬兰人莱科宁的后面,

这当然得益于布里亚托利的正确指挥,归功于整个车队的同心协

力。

阿隆索的世界冠军来之不易,但是很多人心里好像不太服气,认为那只

是因为他运气太好。就连在巴西这站决定世界冠军归属的关键比赛中,他也

不是以分站冠军的身份获得的,而只是个第三名。这就是雷诺的与众不同之

处,雷诺不讲花架子,是个讲究战术、讲究效率的团队,他们把有限的力量

发挥到极致,获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夺得世界冠军之后,阿隆索针对雷诺车队说了这样番话:“我要对

车队表示最衷心的感谢!他们是F1中最棒的,我们共同完成了这一切。可

能人们会说我是冠军,不过我们都是冠军,这是他们赢得的荣誉。”在阿隆

索夺得车手冠军之后,雷诺队没有大搞庆祝会,布里亚托利离开巴西后就来

到了车队设在英国的工厂,准备最后两站的比赛。而设在法国的引擎制造厂

的全体员工也同样得到了管理层的感谢与慰问。阿隆索处在这样一个和谐、

团结的氛围里,他感到了集体的力量,这也是他能够战胜其他车手的一个重

要原因。

F1巴西站:阿隆索加冕总冠军,雷诺车队一片欢腾

阿隆索之所以能在很短时间内登上世界冠军的宝座,还有一个重要因素

就是科学技术。F1专家认为,雷诺R25赛车的性能虽然在某些方面明显不

如迈凯轮的MP4-20,在直道上的速度追不上对手,但是在技术主管鲍勃•比

尔的率领下,雷诺队在2005赛季开创了诸多独到的设计思路,用事实证明

了F1界公认的一条真理:冠军赛车一定是最好的赛车。换句话说,如果没

有今年的R25赛车,阿隆索夺冠的愿望可能会推迟几年才能实现。

那么,阿隆索驾驶的R25赛车到底强在哪里?2005赛季国际汽联为了

限制法拉利夺冠和降低赛车的速度,对比赛规则做出了多处变动,例如每站

比赛只能使用同一个引擎,轮胎也必须使用相同的一套等等,从而对赛车的

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R25赛车则满足了这些要求,它的变速箱性能突出,

在驶出慢速弯后加速更快,刹车也更加稳定,空气动力学平衡处理得更为科

学,同时,降低赛车速度,以达到车手完成比赛的目的。这一设计理念被证

明非常成功。阿隆索最大限度地发挥出R25的优良性能,创造了令人刮目

相看的战绩,世界各国的电视观众逐渐认识了这个不苟言笑的西班牙年轻车

手。在赛季初迈凯轮队尚未觉醒之时,阿隆索便接连拿到四个分站的冠军,

获得了宝贵的车手积分,为夺取年终冠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相对而言,

迈凯轮队的MP4-20虽然被公认为是当前F1最快的赛车,但却时不时■地出

现爆缸现象,使两位车手莱科宁和蒙托亚不得不数次退出比赛。稳定的赛车

和发挥稳定的车手最终造就了雷诺的卓越,阿隆索能够战胜舒马赫和莱科宁

也就顺理成章了。

F1战胜了足球

对于西班牙人来说,阿隆索的世界冠军意味着更多东西,因为在这个国

度,以前的头号运动项目是足球,人们绝不会为了F1放弃收看足球比赛。

可是这一次,阿隆索让西班牙人做到了。在他进行巴西站比赛时,全国的电

视观众达到了1355万余人,打破了2005年全国的收视纪录,这对于总人口

只有4500万的西班牙来说,已经是个奇迹了。

在获胜之后,阿隆索立即与超级车迷、西班牙国王胡安•卡洛斯通了话,

国王非常兴奋,他代表个人、王后和皇室向他表示了热烈祝贺,并说全国将

以此作为西班牙人民伟大的一天。

阿隆索载誉返乡,家乡父老兴奋不已

卡洛斯国王后来接受了记者采访,他这样描述自己看电视转播时的心

情:“我非常紧张,有时都不敢看电视,我一直在不停地画着十字,费尔南

多能够获胜,这太令人高兴了。”

9月25日,阿隆索在巴西站夺得世界冠军的那场比赛,他的家乡奥维耶多

儿近疯狂,3万多市民通过广场的大屏幕观看比赛全过程。西班牙体育部长萨

维茨基在赛后感叹道:“儿年前我们连想都不敢想,费尔南多的胜利太难以

置信了。”

西班牙著名音乐人梅兰迪立即创作了一首名为《魔幻阿隆索》的单曲,

这首歌马上在西班牙全国热播起来。

西班牙媒体也纷纷高度评价阿隆索夺得F1世界冠军,《马卡报》认为

他的胜利意义深远,他将成为西班牙体育的象征人物,他的成长超出了很多

人的预期。外国媒体也慷慨地把赞美之词献给了他,路透社惟一全程采访

F1的专职记者鲍德温写道:“阿隆索开着并不是最快的赛车赢得了比赛,

他在2005赛季唯一一次出错是在加拿大站撞上了防护墙。他在比赛中很放

松,看上去感觉不到压力。他这次夺得世界冠军,将会唤醒西班牙人对F1

的热爱。”

西班牙人不重视F1是客观事实,并如前所说曾给阿隆索及其家人带来

过很大伤害。因此,阿隆索和父亲愈发感到在英国生活的惬意。这是个崇尚

F1运动的国度,因为第一个F1世锦赛于1950年在英国的银石赛道举行。

F1对于英国人来说不仅是骄傲,更是生活的需要。老阿隆索把家安在了牛

津,这里离雷诺的工厂只有10分钟的车程。另一个原因是,阿隆索在这里

不会受到外界干扰。作为一个F1车手,每年要有200天在旅行,赶场般奔

赴世界各地参加比赛,每站比赛的间隙对他们来说都是非常宝贵的。如果是

在西班牙,人们会围住阿隆索,要求签名、留影,出席各种活动,他的生活

和工作就会受到很大影响。而在牛津,他可以自由往来,不受干扰。在某种

意义上说,英国是阿隆索的第二故乡,他很感激在英国得到的一切:尊重的

态度、宁静的生活、规律的工作。

当阿隆索夺得F1世界冠军之后,他在新闻发布会上说了这样一段话:

“我来自一个没有F1传统的国家,能够有今天,几乎没有什么别人的帮助。

我靠自己的成绩成为了F1车手,有今天的成绩我已别无所求。”他的这些

话深深刺痛了西班牙人的心,但他说的却都是事实。阿隆索是在国外培养出

来的世界冠军,西班牙人在为他感到骄傲的同时,也不得不反省自己,阿隆

索让他们认识到,西班牙人不仅可以从事F1运动,并且能够登上它的顶峰。

人们预测说,阿隆索为一穷二白的西班牙F1创立了里程碑式的业绩,

在他的榜样力量的感召下,会有更多的西班牙青年投身这一事业。

阿隆索带给西班牙的还不只这些,他的世界冠军还将会激活低迷的西班

牙经济。在2004年,西班牙的经济增长率仅为2.7%,有了F1这个庞大的

经济链条,T恤、头盔、运动服等相关F1产品将会走俏市场,他的家乡奥

维耶多和西班牙也会成为各国车迷们的旅游胜地,西班牙的赞助商将竞相加

入到F1当中,通过这个平台提升自己的国际地位,扩大影响并积累更多的

资本。如果把西班牙人赋予阿隆索的比喻成一堆草,那么阿隆索还回来的却

是一大车奶。

赛场如火生活如水

提起阿隆索的性格,许多人不太喜欢,虽然他已经夺得了2005赛季的

F1世界冠军,但他的魅力却远不如迈凯轮队的莱科宁。来自各国的车迷们

总是把更多的赞赏送给长相帅气、器宇轩昂的芬兰小伙儿。相比之下,阿隆

索却总是板着一副面孔,很少有笑容,在热闹喧嚣的F1赛场,他的安静与

不事张扬,与周围的环境显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