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山西省右玉教育集团七年级生物第二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1.从新生命个体的出现到呱呱坠地,期间所经历的场所依次是()①睾丸②输精卵③卵巢④输卵管⑤子宫⑥阴道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④⑤⑥C.③④⑤⑥ D.④⑤⑥2.血液流经肺循环后,发生的变化是()A.血液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B.二氧化碳增多,颜色由暗红色变成鲜红色C.废物增多,颜色由鲜红变成暗红色 D.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3.蜥蜴的体表覆盖着角质鳞片,这有利于()A.适应水生生活 B.利用皮肤呼吸C.适应陆地生活 D.自由生活4.醉酒的人出现步态不稳、心跳和呼吸频率异常、无语伦次等现象,这主要是由于酒精分别麻痹了哪些结构?A.脊髓、脑干、小脑 B.小脑、脑干、大脑C.肝脏、小脑、大脑 D.大脑、小脑、脑干5.宠物大赛上,小狗听到主人指令后,完成坐、卧、跳、握手等动作,下列反射与此类型相同的是()A.吃食物分泌唾液B.指尖被针刺后,马上缩回来C.婴儿的吸允反射D.小茗同学听到校园广播后,马上去包洁区打扫卫生6.碳的耗用量称为“碳足迹”。一般情况下,排放的二氧化碳越多,碳足迹就越大,碳足迹的计算包括一切用于电力、建设、运输等方面的能源以及我们所使用的消耗品。以下做法可以减少“碳足迹”的是()A.多使用一次性筷子,少使用不锈钢金属筷子B.多使用石油燃料,少使用天然气燃料C.多使用垃圾焚烧处理方法,少使用垃圾填埋处理方法D.多使用共享单车和步行,少使用私家汽车7.某人身材矮小,但智力正常,病因是幼年某种激素分泌过少,缺少的激素和所患疾病是()A.甲状腺激素、呆小症 B.甲状腺激素、侏儒症C.生长激素、侏儒症 D.生长激素、呆小症8.有人说:“鸟的全身都为飞行而设计”,与这句话无关的选项是()A.流线型体形 B.卵生 C.双重呼吸 D.胸肌发达9.今年4月央视曝光了“毒胶囊”事件,某些不良企业利用皮革废料加工制成药用胶囊。但合格的药用胶囊主要成分是淀粉,不经咀嚼直接吞服,这主要是保护哪个器官免受药物的刺激A.口腔B.胃C.小肠D.大肠10.心脏内血液流动的方向是()A.心房→心室→静脉 B.心房→心室→动脉C.心室→心房→静脉 D.心室→心房→动脉11.贫血患者血常规化验报告单中,明显低于正常值的可能是血红蛋白和()A.血小板B.红细胞C.白细胞D.淋巴细胞12.芹菜、柑橘、玉米、甘薯等食物中含有许多细丝,这些细丝是一种膳食纤维。下列有关膳食纤维的叙述,错误的是()A.膳食纤维是一类特殊的维生素,被称为“第七类营养素”B.膳食纤维能够促进胃肠的蠕动和排空,减少患大肠癌的机会C.膳食纤维有利于预防糖尿病,有利于维持正常体重D.膳食纤维是肠道里的匆匆过客,最终随粪便一起排出体外13.下面呼吸过程的示意图中,Ⅰ、Ⅱ、Ⅲ、Ⅳ分别是呼吸过程的四个阶段,当人溺水时,呼吸过程受阻的是()A.I B.II C.II D.IV14.小宇同学吃饭时谈笑风生,突发剧烈咳嗽,饭粒自鼻腔抠出,是因为饭粒进入了()A.咽 B.喉 C.肺 D.气管15.视觉形成的部位是A.视网膜 B.晶状体C.视神经 D.大脑皮层的特定区域16.我们能看清楚远近不同的物体,是因为()A.视网膜能前后移动 B.眼球前后径的调节C.瞳孔能缩小或放大 D.晶状体曲度的调节17.下列关于食物营养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A.糖类虽然不直接参与构成人体细胞,但它是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B.膳食纤维被称为“第七营养素”,可帮助人体排出宿便,具有防癌作用C.西红柿所含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都是光合作用的产物D.蛋白质作为构成组织细胞的基本物质,是人体中的含量最高的成分18.如图表示模拟膈肌运动的实验,对该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A.甲表示吸气胸廓容积缩小 B.甲表示呼气,胸廓容积扩大C.乙表示呼气,胸廓容积缩小 D.乙表示吸气,胸廓容积扩大19.与动物相比,人类大脑皮层中特有的中枢是()A.语言中枢B.听觉中枢C.视觉中枢D.味觉中枢20.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人体免疫的是()A.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C.皮肤的屏障作用 D.口服抗生素消灭体内病原体21.在森林古猿进化成人的历程中,下列具有决定意义的是()A.直立行走 B.产生语言 C.防御敌害 D.制造工具22.人体能通过感觉器官感知外界刺激,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皮肤是我们人体最大的组织,可以感受冷热、压力等功能B.近视眼可以佩戴凸透镜加以矫正C.当人从明亮处到暗处时瞳孔会缩小D.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能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23.如图曲线表示人体血液中某种物质含量的变化情况,叙述错误的是A.若②为脑部毛细血管,则曲线代表的是二氧化碳的含量变化B.若②为肺泡处的毛细血管,则曲线代表的是氧气的含量变化C.若②为胃部的毛细血管,则曲线可代表氧气的含量变化D.若②为小肠绒毛内毛细血管,则曲线可代表营养物质的含量变化24.小明患上肺结核,一年来主要依靠肌肉注射青霉素稳定病情.在进行肌肉注射时,肌肉出现不自主颤栗,而后感觉到疼痛.关于该反射活动的描述,错误的是()A.结构a在反射弧中的名称是感受器,接受针头刺激能产生神经冲动B.注射时肌肉出现不自主地颤栗是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C.小明的痛觉是在大脑皮层中产生的,说明脊髓具有传导功能D.若B处受到损伤,刺激A处,b无反应;刺激c处,b有反应25.小张家附近新建了一个化工厂,两年后他发现原来生活在阴湿环境中的一些植物消失了,这些消失的植物类群最可能是A.蕨类植物 B.苔藓植物 C.藻类植物 D.种子植物26.如图是反射弧的结构示意图,(一)和(二)表示组成脊髓的两部分结构,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能够接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的结构是________(用图中数字作答),图中的结构3表示的是________,图中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________(用图中数字与箭头表示)(2)听到铃声走进教室的反射类型为________反射.(3)图中的(二)是脊髓结构的一部分,它的名称是________.27.日常生活中可能会遇到触电、溺水、煤气中毒等意外伤害,一旦发生心搏骤停,必须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请回答:(横线上填写文字,方括号内填写编号)(1)由于急救技术专业性较强,当发生意外时首先应该拨打________急救电话,然后在有把握的情况下实施现场急救。(2)图1的操作是为了________,这是现场心肺复苏成功的关键一步。(3)图2是触摸颈动脉________的情况,判断有无心跳。(4)图3中胸外按压的正确部位是[________]。(5)图4是胸外按压的正确姿势,按压是要注意双臂________。28.如图是心脏结构示意图与人体血液循环过程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从心脏壁的厚薄来看,[]_______的壁最厚。(2)图1中⑤⑥属于________;①④⑦属于________。(3)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都有能开闭的________,保证了血液能按一定方向流动。(4)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__________实现的,图2中②所代表的气体是_______。(5)体循环的起点和肺循环的终点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6)若静脉注射药物,则药物经过心脏各腔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用图二中的字母和箭头表示)。29.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颗糖丸挽救无数儿童2019年1月2日,我国著名的微生物及免疫学家、被人们称为“糖丸爷爷”的顾方舟教授因病去世。人们之所以亲切地称呼顾教授为“糖丸爷爷”,是因为他发明了预防脊髓灰质炎的“糖丸”,挽救了无数儿童。脊髓灰质炎又称小儿麻痹症,是一种山病毒引起的人类(特别是儿童)急性传染病。脊髓灰质炎病毒属于肠道病毒,可入侵中枢神经系统,导致肢体松弛性麻痹,甚至造成个别患者死亡。不少患者会出现后遗症,肌肉发生萎缩,肢体发生畸形,甚至不能行走,导致难以矫治的残疾。解放初期,脊髓灰质炎曾在我国大面积流行,是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重要传染病。据统计,1949年我国脊髓灰质炎的发病率高达4.06/10万,并在个别城市成为爆发性流行事件。为此,党中央在疫苗研发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脊髓灰质炎病毒可分为三种类型,必须分别建立针对这三种病毒的保护性免疫。当时国外研发的液体灭活疫苗成本高,因此顾方舟教授团队在此基础上,致力于研发适合我国国情的脊髓灰质炎疫苗。为了方便中小城市、农村和偏远地区的儿童使用,需要创造出方便运输又能让儿童爱吃的疫苗。顾教授还借鉴中药滚动技术及冷加工工艺,用“滚元宵”的方式把疫苗加在糖衣里,制备出了脊髓灰质炎“糖丸”,替代了国外疫苗。“糖丸”疫苗使用方便,儿童爱吃,在我国迅速得到推广。从1961年首先在城市儿童中开始使用,至1995年,我国“糖丸”的使用总量已经达到了51.4亿剂,年均使用量超过1.5亿。相应的,我国脊髓灰质炎野毒株本土病例数在1995年已经降为0,并维持至今。这是一个人间奇迹!2000年,我国成为无脊髓灰质炎国家。(本文改编自2019年1月18日《生命时报》,王月丹教授属名文章。)(1)从寄生的细胞看,脊髓灰质炎病毒属于_____病毒,它的结构包括_____和_____。脊髓灰质炎病毒可分为三种类型,造成三者差异的根本原因是______不同。(2)从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分析,儿童服用“糖丸“这一措施属于_____,从而达到控制传染病的目的。服用“糖丸”后,机体会发生_____(填“非特异性”或“特异性”)免疫。(3)与国外的液体灭活疫苗相比较,顾方舟教授团队研制的糖丸的优点是_____。(答出两条)(4)你觉得作为一位科学家,顾方舟教授最令你敬佩的是_____。30.目前,铅污染已成为威胁我国儿童健康的“隐形杀手”。调查发现,威胁儿童的铅污染有四大来源:①汽车尾气污染;②家居装饰用品污染;③玩具和学习用品污染:④食品污染,如爆米花、松花蛋等都含有铅。血铅含量对人究竟有什么影响呢?有人做了这样一组实验,将将质量2.0~2.5千克的20个家兔分为两组:A组:用含1.83%醋酸铅的5%葡萄糖溶液,每3天皮下注射1次,10mg/kg剂量,每隔10天测一次血红蛋白的含量;B组:用含3.66%醋酸铅的5%葡萄糖溶液,每3天皮下注射1次,10mg/kg剂量,每隔10天测一次血红蛋白的含量。实验结果见下表:组别A组B组注射溶液类别含1.83%醋酸铅的5%葡萄糖溶液含3.66%醋酸铅的5%葡萄糖溶液剂量10mg/kg10mg/kg血红蛋白含量第一次(g/L)5350第二次(g/L)4740第三次(g/L)3529(1)本实验探究的问题是血铅含量对家兔的_____含量有何影响?(2)比较A、B两组的数据,简要叙述上述实验结果:_____。(3)请结合题中所给信息,提一条防止儿童铅污染的合理建议:_____。31.2018年2月5日,国际学术期刊《发育细胞》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发表了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对肺泡发育过程的研究成果。如下图所示:肺泡由单层上皮细胞构成,非常薄。构成肺泡的上皮细胞主要有两种——扁平的Ⅰ型细胞和立方体状的Ⅱ型细胞。其中,Ⅰ型细胞主要行使气体交换功能;Ⅱ型细胞除了分泌表面活性物质,降低肺泡的表面张力,同时还是成年肺泡的上皮干细胞,肺泡受损后可以增殖、分化为Ⅰ型细胞,从而让肺泡再生。请据此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从图中可以看出,构成肺泡的两种上皮细胞都是由祖细胞_____________形成的。肺泡Ⅰ型、II型细胞交替排列,均为_______层细胞;肺泡外还有_____________细胞构成的弹性纤维,使肺泡具有良好的弹性。(2)在胎儿期,肺泡内会充满着羊水,无法进行呼吸运动,生命活动所需的氧气需通过____________从母体获得,羊水能对肺泡祖细胞逐渐产生压力,使部分肺泡祖细胞被拉伸成扁平状,形成肺泡_____________细胞。(3)如果胎儿发育期羊水减少,就会导致胎儿的肺功能发育不全。根据此项研究,请分析说明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4)发育成熟的肺泡,除了具有非常薄、有弹性的特点外,还有哪些适于进行气体交换的特点?试写出其中两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D【解题分析】
受精卵是在输卵管内形成的,受精卵一经形成,就开始进行细胞分裂,及发育到胚胎初期,受精卵还没有结构与母体相连,故营养是都由卵细胞内的卵黄提供的.胚泡从输卵管移到子宫种植在子宫内壁上这就是怀孕,胎儿生活在子宫内透明的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氧和营养物质;胎儿每时每刻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胎盘由母体排出的.怀孕到40周左右,胎儿发育成熟,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一起从母体的阴道排出,即分娩。【题目详解】因此一个胎儿从生命开始到呱呱坠地其间所经历的全部场所为④输卵管、⑤子宫、⑥阴道,D正确,A、B、C错误。【题目点拨】掌握人体的生殖发育过程是本题解题关键。2、D【解题分析】
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中进行的循环流动,叫作血液循环。根据血液循环的途径不同,可以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题目详解】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进入血液。这样血液由颜色暗红、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颜色鲜红、含氧丰富的动脉血。所以D正确。故选:D。【题目点拨】掌握血液循环的过程和血液成分的变化是解题的关键。3、A【解题分析】
陆生动物一般具有适于陆生的结构特点。【题目详解】蜥蜴和蛇等爬行动物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由于陆地环境相对比较干燥,陆地生活的动物体表具有角质的鳞片或甲,这些结构不仅保护了身体,还能够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有利于适应陆地生活。A正确。【题目点拨】生物对环境具有适应性,同时环境又影响生物。4、B【解题分析】
脑位于颅腔内,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小脑有维持平衡、协调运动的功能,人类特有的语言功能则依赖于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脑干中有呼吸中枢,据此解答。【题目详解】小脑有维持平衡、协调运动的功能,走路不稳,即酒精麻醉了小脑,所以走路不稳与小脑有关;呼吸心跳加快与呼吸中枢有关,呼吸中枢位于脑干,所以心跳和呼吸频率异常与脑干有关;语无伦次与语言中枢有关,语言中枢位于大脑皮层,所以语无伦次与大脑有关。故B符合题意。【题目点拨】掌握大脑、小脑、脑干的功能是解题的关键。5、D【解题分析】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非条件反射是生来就有的,简单的,不学就会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条件反射是出生后通过学习获得的,复杂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题目详解】吃食物分泌唾液属于非条件反射,指尖被针刺后,马上缩回来属于非条件反射,婴儿的吸允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听到校园广播后,马上去包洁区打扫卫生属于条件反射。综上分析可知,宠物大赛上,小狗听到主人指令后,完成坐、卧、跳、握手等动作,属于条件反射,是后天生活过程中形成的,与题干中小茗同学听到校园广播后,马上去包洁区打扫卫生,都是条件反射。故选D。【题目点拨】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反射特点和分类。6、D【解题分析】
(1)根据一次性筷子的危害考虑。(2)根据煤石油燃料产生的产物考虑。(3)根据生活垃圾进行焚烧处理的结果考虑。(4)根据私家车出行代替公供交通工具的缺点考虑。【题目详解】A.使用一次性筷子,就会浪费原料,用木材制筷子,就需要多砍伐树木,植物的光合作用就减弱,吸收二氧化碳的量就少,所以多使用一次性筷子,少使用不锈钢金属筷子会增加“碳足迹”。A不符合题意;B.煤石油燃料中含有大量碳元素,燃烧后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等物质,所以多使用石油燃料,少使用天然气燃料会增加“碳足迹”。B不符合题意;C.生活垃圾进行焚烧处理后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等物质,应该回收再利用。所以多使用垃圾焚烧处理方法,少使用垃圾填埋处理方法会增加“碳足迹”。C不符合题意;D.私家汽车出行会增加汽车尾气的排放,汽车燃烧的是汽油,能产生二氧化碳,所以多使用共享单车和步行,少使用私家汽车可以减少“碳足迹”。D符合题意。故选D。【题目点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该做法是增加了二氧化碳的排放还是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或者是吸收了二氧化碳。7、C【解题分析】
甲状腺激素的作用是促进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幼年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少,会患呆小症,身体矮小但智力低下;生长激素能促进生长、主要是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骨的生长。【题目详解】人幼年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少,患呆小症,表现为身材矮小、智力低下;生长激素的作用是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幼年时,分泌过少会患侏儒症,身体矮小,但智力正常。C正确。【题目点拨】本题考查人体激素的功能及分泌异常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8、B【解题分析】试题分析:家鸽与其飞行生活相适应的结构特点为:前肢变成翼;体表被覆羽毛,具有保温作用;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阻力;双重呼吸,可以供给充足的氧气;有的骨中空,有的骨愈合,直肠很短,能减轻体重.鸟类的胸骨上有高耸的突起部分叫做龙骨突,龙骨突的两侧有发达的肌肉——胸肌,胸肌发达收缩有力,飞行时能产生强大的动力,利于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卵生与飞行无直接关系,选项B符合题意。考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鸟类的主要特征及其适于空中飞行的特点。9、B【解题分析】为避免对胃产生刺激,所以制的胶囊不能在胃里被消化,而淀粉不会在胃内被消化,所以就用淀粉制作胶囊。10、B【解题分析】
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都具有能开闭的瓣膜,这些瓣膜只能朝一个方向开,能够防止血液倒流。【题目详解】心房与静脉相连通,心室与动脉相连通。四肢静脉中瓣膜(静脉瓣)保证血液流向心房;心房与心室之间的瓣膜(房室瓣)保证血液流向心室;心室与动脉之间的瓣膜(动脉瓣)保证血液流向动脉。因此心脏内血液流动的方向是静脉→心房→心室→动脉,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题目点拨】本题的重点是瓣膜。11、B【解题分析】试题分析:贫血指的是红细胞的数量过少或血红蛋白的含量过低。因此作血常规化验,血常规化验报告单上,明显减少的是红细胞或血红蛋白的含量。故B符合题意。血液的主要成份和功能【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血液的主要成份和功能,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贫血的原因。贫血指的是红细胞的数量过少或血红蛋白的含量过低。12、A【解题分析】人类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有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等六大类。膳食纤维是指除淀粉外的复杂糖类,包括纤维素、果胶等。膳食纤维主要存在于蔬菜、水果、海藻和粮食等植物性食物中,纤维素等膳食纤维能促进胃肠的蠕动和排空,膳食纤维是肠道里的匆匆过客,最终随粪便一起排出体外,所以多吃一些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就会排便通畅,减少患大肠癌的机会,膳食纤维有利于预防糖尿病,有利于维持正常体重,同时还可以降低人体内过高的血脂和血糖,有利于维护心脑血管的健康等。故选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营养物质的作用和食物的消化。理解和掌握膳食纤维的成分和功能是解题的关键。13、A【解题分析】
人体的呼吸包括四个过程:Ⅰ肺的通气;Ⅱ肺泡内的气体交换;Ⅲ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Ⅳ组织细胞内的气体交换。【题目详解】人体呼吸需要空气中的氧气,溺水阻断了呼吸全过程中的Ⅰ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环节,导致了人体不能与外界气体交换不能正常进行,因而会影响肺的通气,进而影响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造成人体缺氧,严重的会危及生命。当某人呼吸骤停时,要进行人工呼吸进行急救。故选:A。【题目点拨】本题考查的是呼吸过程,关于呼吸的四个过程是考查的重点,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巩固。14、D【解题分析】
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题目详解】人的咽是食物和空气的共同通道,气管在前,食管在后,气体和食物各行其道,有条不紊,这就要归功于会厌软骨。人们吞咽食物时,喉上升,会厌软骨向后倾斜,将喉门盖住,食物顺利进入食管。下咽动作完成以后,会厌软骨又恢复直立状态,以便进行呼吸。因此小宇同学吃饭时谈笑风生,突发剧烈咳嗽,饭粒自鼻腔抠出,是因为饭粒进入气管,D正确。【题目点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了解会厌软骨的位置和作用。15、D【解题分析】
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形成一个倒置的物像。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受物像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然后通过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题目详解】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形成一个倒置的物像。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受物像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然后通过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由此可见: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是形成视觉的部位。所以答案选择D。【题目点拨】解答此题的关键就是熟悉掌握视觉形成的过程。16、D【解题分析】视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其中晶状体的曲度可以调节,晶状体与睫状体相连,眼睛通过睫状体来调节晶状体的曲度,来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17、B【解题分析】糖类参与构成人体细胞,但它是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A错误。
膳食纤维被称为“第七营养素”,可帮助人体排出宿便,具有防癌作用,B正确。
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西红柿所含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是维生素,不是光合作用的产物,C错误。
蛋白质作为构成组织细胞的基本物质,水分是人体中的含量最高的成分,D错误。18、D【解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在吸气和呼气时膈肌、胸廓、肺以及肺内气压的变化的情况,必须明确各部分的结构.【题目详解】图中,①玻璃管代表的是气管,②小气球代表的是肺,③橡皮膜代表的是膈肌.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容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甲图中③膈肌顶部升高,肺缩小,表示呼气,乙图中③膈肌顶部下降,肺扩张,表示吸气.故D正确,符合题意.故选D.19、A【解题分析】人的大脑皮质上有语言中枢,这是区别于动物的重要特征之一。20、D【解题分析】
人体免疫有三道防线,第一道是皮肤、黏膜,第二道是吞噬细胞和体内的杀菌物质,这两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是免疫细胞和免疫器官。【题目详解】A、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正确。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属于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正确。C.皮肤的屏障作用,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正确。D、口服抗生素是依赖药物对抗病原体起效,并非由免疫细胞或免疫器官产生的抗体杀死病原体,因此不属于人体免疫,错误。故选:D。【题目点拨】掌握人体的三道防线的特点是本题解题关键。21、A【解题分析】
现代类人猿与人类的根本区别主要在于:(1)运动方式不同。类人猿主要是臂行;人类则是直立行走。(2)制造工具的能力不同。类人猿可以使用自然工具,但是不会制造工具;人类可以制造并使用各种简单和复杂的工具。(3)脑发育的程度不同。类人猿脑的容量约为400mL,没有语言文字能力;人脑的容量约为1200mL,具有很强的思维能力和语言文字能力。【题目详解】人类和类人猿都起源于森林古猿。最初的森林古猿是栖息在树上生活的。一些地区由于气候变化,森林减少,在树上生活的森林古猿被迫到地面上生活。经过漫长的年代逐渐进化为现代的人类。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在与环境斗争的过程中双手变得越来越灵巧,大脑越来越发达,逐渐产生了语言和意识,并形成了社会。而一直生活在树上的森林古猿,经过漫长的年代,逐步形成现代的类人猿。所以,两足直立行走是人类祖先与猿分界的重要标志。故选A。【题目点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22、D【解题分析】
视觉的形成过程: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视觉神经→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视觉。听觉的形成过程:外界声波→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听觉神经→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听觉。近视眼:如果晶状体的凸度过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导致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眼。近视眼戴凹透镜加以矫正。【题目详解】皮肤是由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构成的,是具有保护、运输、储存、运动、传导等功能的器官,故A错误;近视眼的晶状体变厚,会聚能力增强,晶状体的凸度过大,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近视眼能看清近处的物体,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要看清远处的物体需要戴凹透镜进行矫正。而远视眼的晶状体变薄,会聚能力减弱,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远视眼能看清远处的物体,不能看清近处的物体,要看清近处的物体需要戴凸透镜进行矫正,故B错误;光线由亮变暗,瞳孔扩大,光线由暗变亮,瞳孔缩小。因此当人从暗处进入明处时瞳孔会变小而不是会变大,故C错误;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感受振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所以人的听觉感受器位于耳蜗,故D正确。故选D。【题目点拨】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视觉、听觉的形成、近视眼的成因和成像特点。23、C【解题分析】
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系统中的循环流动叫做血液循环,血缘在循环过程中为人体各个组织细胞不断的运来养料和氧,又不断地运走二氧化碳等废物,因此血液流经人体的某一器官后其成分会发生变化。图示中的曲线表示人体血液中某种成分含量的变化。【题目详解】A、血液流经脑组织处毛细血管时,由于组织细胞里氧气的含量比动脉血中的少,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动脉血中的多,因此血液中的氧气就扩散到组织细胞里,细胞里的二氧化碳就扩散到血液里,这样,血液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所以若②为脑部毛细血管,则曲线代表的是二氧化碳的含量变化,A正确。
B、血液通过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时,由于吸入肺泡内的空气中,氧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因此肺泡内的氧气扩散到血液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里,这样,血液由含氧气较少的静脉血变成了含氧气较多的动脉血;所以若②为肺泡处的毛细血管,则曲线代表的是氧气的含量变化,B正确;
C、血液流经胃部毛细血管时,由于胃部细胞里氧气的含量比动脉血中的少,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动脉血中的多,因此血液中的氧气就扩散到胃部细胞里,细胞里的二氧化碳就扩散到血液里,这样,血液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因此若②为胃部的毛细血管,则曲线可代表二氧化碳的含量变化,氧气含量减少,C错误;
D、如果曲线表示小肠绒毛内毛细血管,由于血液流经小肠后,吸收了营养物质,营养物质增加,所以若②为小肠绒毛内毛细血管,则曲线可代表营养物质的含量变化,D正确。
故选:C。【题目点拨】解题的关键是掌握血液流经人体内某一结构后其成分的变化。24、B【解题分析】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题目详解】此结构a在反射弧中的名称是感受器,接受针头刺激能产生神经冲动,A正确;
注射时肌肉出现不自主地颤栗属于非条件反射,B错误;
小明的痛觉是在大脑皮层产生的,这说明脊髓具有传导功能,C正确;
若在B处受到损伤,刺激A处,b无反应;刺激c处,b有反应。说明神经d的功能是传导兴奋,D正确。【题目点拨】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熟记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25、B【解题分析】
苔藓植物无根,有茎、叶的分化,但体内无输导组织,叶只有一层细胞构成,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很容易从背腹两面侵入叶细胞,使苔藓植物的生存受到威胁。因此人们通常把当做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题目详解】苔藓植物的叶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可以从背腹两面侵入叶细胞,威胁到苔藓植物的生存,因此人们通常把当做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所以小张家附近新建了一个化工厂,两年后他发现原来生活在阴湿环境中的一些植物消失了。这些消失的植物最可能是苔鲜植物。故选B【题目点拨】苔藓植物与人类的关系在考试中经常出现,多以选择题的形式,注意掌握。26、1神经中枢1→2→3→4→5条件白质【解题分析】试题分析:分析题图可知,该图是反射弧的结构,1是感受器,2是传入神经,3是神经中枢,4是传出神经,5是效应器.兴奋在反射弧上的传导是单向的,传导方向为1→2→3→4→5。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1)图中能够接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的结构是感受器,图中的结构3表示的是神经中枢,图中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1→2→3→4→5。(2)听到铃声走进教室的反射类型为条件反射。(3)图中的(二)是脊髓结构的一部分,它的名称是白质。考点: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27、120畅通呼吸道脉搏②绷直垂直下压【解题分析】人工呼吸是根据呼吸运动的原理,借助外力使患者的胸廓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从而引起肺被动扩张和回缩的患者恢复呼吸,人工呼吸时要保证呼吸道畅通,人工呼吸的次数要与人体呼吸次数相同,大约16--18次。胸外心脏按压术:按压部位在胸骨中、下1/3交界处,以一手掌根部放在按压部位,将另一手的掌根重叠放于其手背上,两手手指交叉抬起,使手指脱离胸壁。抢救者双臂绷直,双肩在患者胸骨上方正中,利用上身重量垂直下压使胸骨下陷4-5厘米,然后立即放松按压,使胸骨自行复位,但手掌根部不要抬离胸壁以免移位。按压应平稳、有规律地进行,不能间断,不能冲击式的猛压。下压及向上放松的时间大致相同,按压频率成人及儿童均为100次/分。(1)当人出现意外事故时,我们首先应拨打“120”急救电话,同时正确的实施一定的急救措施。
(2)现场心肺复苏成功的关键一步,判断意识和畅通呼吸道。
(3)通过看、试鼻翼扇动或胸部起伏来判断患者是否有呼吸;通过试测心跳或脉搏判断有无心跳。
(4)(5)胸外心脏按压术:按压部位在②胸骨中、下1/3交界处,以一手掌根部放在按压部位,将另一手的掌根重叠放于其手背上,两手手指交叉抬起,使手指脱离胸壁。抢救者双臂绷直,双肩在患者胸骨上方正中,利用上身重量垂直下压使胸骨下陷4-5厘米,然后立即放松按压,使胸骨自行复位,但手掌根部不要抬离胸壁以免移位。按压应平稳、有规律地进行,不能间断,不能冲击式的猛压。28、⑨左心室动脉静脉瓣膜呼吸运动氧气⑨左心室⑧左心房A→C→B→D【解题分析】
心脏有四个腔: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左心房连通肺静脉,右心房连通上下腔静脉,左心室连通主动脉,右心室连通肺动脉;图示1中,①是上腔静脉,②是右心房,③是右心室,④是下腔静脉,⑤是主动脉,⑥是肺动脉,⑦是肺静脉,⑧是左心房,⑨是左心室。图2中:A右心房、B左心房、C右心室、D左心室、①二氧化碳、②氧气。【题目详解】(1)心脏壁越厚,肌肉越发达,收缩和舒张就越有力,与心脏各腔的输血功能相适应,心室壁比心房壁厚,左心室壁比右心室壁厚;这是因为心室的收缩把血液输送到全身的毛细血管或肺部的毛细血管,而心房收缩只需把血液送入到心室;因此心室的壁比心房的壁厚;同样的道理,左心室的收缩把血液输送到全身,而右心室的收缩把血液输送到肺,二者相比,左心室输送血液的距离长,与功能上的差别相适应,左心室的壁比右心室的壁厚;故心脏壁最厚的腔是⑨左心室;(2)图1中⑤是主动脉,⑥是肺动脉,属于动脉血管;①是上腔静脉,④是下腔静脉,⑦是肺静脉,属于静脉血管.(3)在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都有能开闭的瓣膜:这些瓣膜只能向一个方向开:房室瓣只能朝向心室开,动脉瓣只能朝向动脉开。这样就保证了血液只能按一定的方向流动: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从心室流向动脉,而不能倒流。(4)肺泡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叫做肺的通气,肺的通气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外界空气中的氧进入血液后与血红蛋白结合,随血液运输到组织细胞的线粒体处参与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并释放能量供人体各项生命活动的需要,所以图2中①是二氧化碳,②是氧气。(5)体循环的路线为: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全身各处毛细血管→全身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肺循环的路线为: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所以体循环的起点为⑨左心室;肺循环的终点为⑧左心房。(6)若静脉注射药物,则药物经过的途径是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故药物经过心脏各腔的先后顺序是A→C→B→D。【题目点拨】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心脏的结构以及心脏内瓣膜的作用。29、动物蛋白质外壳核酸遗传物质保护易感人群特异性疫苗成本低、便于运输、使用方便、儿童喜食、易推广从传染病防控、科学家精神、疫苗制作工艺等角度作答均可【解题分析】
(1)病毒的结构非常简单,仅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内,并在寄主细胞内进行繁殖。一旦离开了活细胞,病毒就无法生存,就会变成结晶体。(2)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3)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包括第一、二道防线。【题目详解】(1)从寄生的细胞看,脊髓灰质炎病毒属于动物病毒。病毒的结构包括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或核酸)。根据寄主(寄生生物)不同把病毒分为三类:专门寄生在动物细胞里的病毒叫动物病毒,如流感病毒;专门寄生在植物细胞里的病毒叫植物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专门寄生在细菌细胞里的病毒叫细菌病毒,也叫做噬菌体,如大肠杆菌噬菌体。脊髓灰质炎病毒可分为三种类型,造成三者差异的根本原因是遗传物质的不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全球滑靴式分拣系统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全球民用航空机翼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为他人贷款合同担保
- 叉车购销合同模板
- 2025物料购置合同管理操作规程
- 学校商铺租赁合同范本
- 提高组织和协调能力的培训
- 施工设计合同
- 商铺租赁合同范本简单
- 人才招聘中介服务合同模板
- 2025年汽车加气站作业人员安全全国考试题库(含答案)
- 2024年司法考试完整真题及答案
- 高三日语一轮复习日语助词「に」和「を」的全部用法课件
- 烟叶复烤能源管理
- 食品安全管理员考试题库298题(含标准答案)
- 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临床执业医师》 考前 押题试卷绝密1 答案
- 2024年执业药师继续教育专业答案
- 2024年山东济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地理试卷真题(含答案详解)
- 社会保险课件教学课件
- 订婚协议书手写模板攻略
- 宇航用商业现货(COTS)器件保证指南-编制说明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