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御用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3/27/33/wKhkGWW8b2KAEh4DAAPXHbHXLcM012.jpg)
![兰亭集序御用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3/27/33/wKhkGWW8b2KAEh4DAAPXHbHXLcM0122.jpg)
![兰亭集序御用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3/27/33/wKhkGWW8b2KAEh4DAAPXHbHXLcM0123.jpg)
![兰亭集序御用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3/27/33/wKhkGWW8b2KAEh4DAAPXHbHXLcM0124.jpg)
![兰亭集序御用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3/27/33/wKhkGWW8b2KAEh4DAAPXHbHXLcM012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兰亭集序王羲之在中国书法艺术发展史上,魏晋时期具有承前起后的重要作用:一方面汉隶发展至魏晋基本奠定了汉字形态;另一方面,真、行、草书又得到长足发展。就在这一时期,诞生了一位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书法家,被后世誉为“书圣”,他写的《乐毅论》《黄庭经》等楷书被称为“书之圣”,他的行草书被尊为“草之圣”,他写的行草《兰亭集序》被后世书法家誉为“行书第一”,他就是王羲之。王羲之
东晋书法家、文学家,字逸少。为官至右军参军,世称王右军。因与扬州刺史不和称病离郡,放情山水,弋钓自娱,以寿终,后人辑有《王右军集》2卷。相传王羲之7岁学书,12岁读前人笔论。少时曾学卫铄,自以为学得不差。后渡江北游名山,见李斯、锺繇等名家书法,又在洛阳看到蔡邕写的石经及张昶《华岳碑》,开始意识到自己不及。于是遍学众碑,从此书艺大进。创造了新风格,把草书推向全新的境界。他的行草书最能体现雄逸流动的艺术美。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后世誉之为书圣。
五十一岁的王羲之,用蚕茧纸、鼠须笔,兴乐而书,完成一篇“兴于诗叙”的妙文。手稿凡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写得既遒媚,又飘逸,各个字势纵横变化,如花乱飞,但转左侧右,无一处相抵触,好比以线穿珠,大小参差而不失其重心,特别是「之」字写了二十多个不同的样子,达到艺术的多样与统一。
《兰亭集序》的书法艺术
出绍兴市区,沿着山阴路(古之“山阴
道”)向西南而行,经13公里之路程,来到兰渚山下,一个如今占地面积30715平方米的书法圣地兰亭就展现在面前了。相传春秋时期越王勾践曾在此种过兰草,汉代时于此又设过驿亭,“兰亭”一名便由此而生。
过鹅池边的三折石桥,绕过土阜,便到了
小兰亭。亭内有石碑一块,上刻“兰亭”二
字,为清康熙帝的手书。此碑字经无数游览者
.抚摸而稍平,因此这碑被称为“君民碑”。君民碑
相传王羲之当年在会稽做官,一天正当他兴致勃勃在书
写“鹅池”两字时,刚写完“鹅”字,皇帝圣
旨送到,他只好搁笔去跪接圣旨,他儿子王献
之顺手提笔一挥,续写了一个“池”字。这两
字“鹅”瘦“池”肥,这块碑成为书法史上著
名的“父子碑”。父子碑
御碑的正面是康熙皇帝手书的《兰亭
集序》,碑的背面是乾隆皇帝游兰亭时写的一
首七律《兰亭即事》。祖孙两位皇帝的作品刻
于同一石碑,人称“祖孙碑”,这在国内绝无
仅有,说它是国宝并不为过。祖孙碑“君民碑”“父子碑”“祖孙碑”
人称“兰亭三绝”。
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上巳节),“初渡浙还有终焉之志”的王羲之,曾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修禊之礼,举行过一次盛大的风雅集会,参加的名士,有“东山再起”的司徒谢安、“掷地作金石声”的辞赋家孙绰,潜心物外的高僧支遁等四十一人。这天天气很好,名士们分坐在溪水两旁,饮酒赋诗。他们做曲水流殇之饮,当时要求每人作四言、五言诗各一首。之后王羲之将诸名爵及诗作一一记录集结成集,是为《兰亭集》,并为此集作序一篇,这就是《兰亭集序》。
兰亭幽会有关“序跋”
序也写着“叙”或称“引”,犹如今日的“引言”、“前言”。是说明书籍著述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也有对作者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序”一般写在文章前面,列于书后称为“跋”或“后序”。这类文章,按内容分别书属于说明文或议论文;以叙事为主,夹叙夹议的,不多见;抒情成分较多的序,多半是为诗歌唱和的集子而作,例如本文。兰亭集序王羲之重要词句(一)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省主语)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全,都。列坐其次:旁边,水边。所以游目骋怀:用来。足以极视听之娱:动词,穷尽。第一段作者是如何记叙这次兰亭聚会的盛况的?时间地点目的人物环境活动天气感受永和……癸丑……暮春……
……兰亭……
修禊事也群贤……少长……此地有……,又有……
引以为流觞曲水……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信可乐也第一段概括内容要点。兰亭盛况作者的内心感受是怎样的?信可乐也。第一段
良辰;美景;
赏心;
乐事;人贤。“信可乐也”到底有几乐?记会时间:永和九年暮春之初地点:会稽山阴之兰亭风景: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清流急湍天朗气清
惠风和畅人物:群贤毕至,少长咸集盛况:列坐其次一觞一咏畅叙幽情感受:信可乐也清流激湍茂林修竹流觞曲水流觞曲水暮春之初崇山峻岭2、作者在第一、二自然段是怎样写景状物的,具体用了那些词语?此时心境如何?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快乐心境“山水”是我们这个民族长期以来精心塑造的人格精神或人格理想的标尺。当我们在现实中受到尘世生活缰绳枷锁束缚之时,“山水”便成为我们心灵世界的最后皈依。在这个意义上本文之“乐”,固然在于良辰、美景、赏心、乐事,更在于兰亭雅集这样一种简洁、宁静的诗意人生的逼真呈现——这才是作者“乐”之根源。重要词句(二)夫人之相与
夫:发语词。之:取独。取诸怀抱:
之于。虽取舍万殊:即使。及其所之既倦:及:等到。之:动词,到达。终期于尽:到。第二段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并掌握下面词语。活诸因曾虽向修期兴作者是如何由“乐”而“痛”的?第二段承接上文不同的生活方式相同的内心感受思考生死发出感慨夫……或……或……虽……当其……曾……及其向……犹不能不……况古人云……乐痛概括内容要点。第二段人生感慨作者所抒发的人生感慨是什么?死生亦大矣。作者的内心感受是怎样的?岂不痛哉!感叹死生亦大矣欣于所遇快然自足情随事迁感慨系之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第二段所议论的问题是:
死生亦大矣
王羲之所处的时代政治极为严酷,社会极剧动荡,因此有人谈玄悟道,“悟言一室之内”,有人归隐山林,“放浪形骸”之外。他们陶醉于一时的快乐,追求暂时的满足。但时光飘忽,人生短促,即使明了“修短随化,终期于尽”,也无法摆脱“死”给内心带来的煎熬。此处之“痛”,痛在人生无常,欢乐短暂。
同游孙绰也有同感,在《兰亭后叙》中说:“乐与时去,悲亦系之。往复推移,新故相换。今日之迹,明复陈矣。”第二段:对人生的思考人在美好的时光中总会感到“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而在事过境迁之后不免感慨横生。这种人人都有的情怀说明了一个事实:不管生活方式有怎样的不同人总是留恋于生活中那些美好的事物,也就是留恋于有生之乐。接着由生到死,指出人总是要死的,不能永远保有那美好的留恋。死生亦大矣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欣于所遇老之将至所之既倦感慨系之向之所欣已为陈迹以之兴怀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死生亦大悲痛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第三段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并掌握下面词语。喻一齐为虽所以重要词句(三)喻之于怀:明白。
一:动词,看作一样。齐:动词,看作相等。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亦由今之视昔:通“犹”。其致一也:情趣。第三段概括内容要点。作序目的第三段作者是如何表明写作目的的?与昔人共鸣对今人批判于后人有感每览昔人……固知……后之视今……故……虽……后之览者……3、在第三自然段中,作者的思绪和心境有了怎样的变迁?思绪:联想人生的际遇和时光的短暂相聚的欢乐心境:感慨“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提出:“死生亦大矣”3、结尾部分从“临文嗟悼”说到“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认为生就是生,死就是死,二者不得等量齐观,暗含有生之年应当做些实事,不宜空谈玄理之意。作者将心中所思所感推及人类:昔人兴感,已契我心,“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对生命的思考是人类永无止境的话题,也是人类永远无法克服的矛盾,而玄学家的所谓“一死生”、“齐彭殇”,不过是些虚妄无稽之谈。第三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千古同心,千古同慨,作者的思绪从有限转入无限,又归结到《兰亭集》的撰集上,既点出了作序的缘起,又留下了无穷的回味。随着时光的流逝,人的生命也终有尽期。作者在感时之余,转为伤逝。把庄子之言斥为“虚诞”和“妄作。”不能学太上之忘情,忘掉生和死的界限。明意昔今兴感若合一契一生死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览者将感于斯作者对时光飞逝、人生短促大发感慨,但深沉的慨叹之中,暗含着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既然“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就应该追求真正的人生之乐。那么,人生的真正之乐在哪里?文章开头所写的会稽雅集,实际上就形象地回答了这一问题。正因为如此,作者才对这次集会的“成果”倍加珍惜,“列叙时人,录其所述”,以期在暗淡的人世间留下会稽山的一叶苍翠,在混浊的人事长河中溅进兰亭曲水的一脉清波。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悟言一室内放浪形骸外趣舍万殊静躁不同欣于所遇不知老至情随事迁感慨系之向之所欣已为陈迹以之兴怀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死生亦大痛览昔人兴感临文嗟悼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悲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讨论明确文章大意1第一段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兰亭盛会的?先总叙时间、地点及集会,再叙人、地、事、乐。2作者为何说“信可乐也”?
人众:群贤比至,少长咸集地胜: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急湍,映带左右事趣:流觞曲水,一觞一咏时美: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兴雅:仰观俯察,游目骋怀作者的议论跟前一段是怎样联系的?
用“人之相与(人的交往),俯仰一世(过得很快)”句承上启下,由此引发对生活的感慨,自然之极。接着作者指出两种生活方式的人,都是在美好的时光中“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事过境迁,又留恋于过去的美好时光,即留恋于生之乐。接着笔锋一转,由生说到死(终期于尽),死即失去美好的生活,多让人心痛,至此,作者得出“死生之大”的观点是水到渠成。多义词练习修茂林修竹重修岳阳楼修守战之具雨村修书二封修身洁行长,高修筑,修建修造,打造撰写学习,锻炼致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假舆马者……致千里致谢、致敬不爱珍器重宝肥沃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兴致,情怀达到表达,表示招致重要词句(一)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省主语)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全,都。映带(兰亭)左右(省定语)列坐其次:旁边,水边。所以游目骋怀:用来。足以极视听之娱:动词,穷尽。重要词句(二)夫人之相与夫:发语词。之:取独。取诸怀抱:之于。虽取舍万殊:即使。及其所之既倦及:等到。之:动词,到达。终期于尽:到。重要词句(三)喻之于怀:明白。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一:动词,看作一样。齐:动词,看作相等。亦由今之视昔:通“犹”。其致一也:情趣。1、通假字:趣舍万殊(“趣”通“趋”,往,取)亦由今之视昔(“由”通“犹”,像)2、词类活用:特殊文言现象一觞一咏
足以极视听之娱
一死生为虚诞
齐彭殇为妄作
其致一也
(名词活用作动词,喝酒)(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穷尽)(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看作相等)(数词活用作动词,是一样的)(数词活用作动词,看作一样)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当其欣于所遇亦将有感于斯文引以为流觞曲水晤言一室之内死生亦大矣特殊句式介词结构后置句(之)省略句(于)判断句写景:以“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写山以“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写水短短的十六个字就将兰亭四周的景色写尽,渲染了清幽的气氛,使人心旷神怡叙事:如“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现代农业装备在种植业中的技术优势
- 现代医疗技术中的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
- 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与互鉴
- 14《母鸡》说课稿-2023-2024学年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 24 《古人谈读书》说课稿-2024-2025学年语文五年级上册统编版
- 6 传统游戏我会玩2023-2024学年二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同步说课稿(统编版)
- 14 圆明园的毁灭 说课稿-2024-2025学年语文五年级上册统编版
- 5 树和喜鹊(说课稿)-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
- 17《爬天都峰》说课稿-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 2023三年级英语下册 Unit 4 Food and Restaurants Lesson 21 In the Restaurant说课稿 冀教版(三起)
- 中国储备粮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兰州分公司招聘笔试真题2024
- 2024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解析
- 骨科手术纠纷案例分析课件
- 2022年广西高考英语真题及答案(全国甲卷)
- 安全生产责任清单(加油站)
- 动物检疫技术-动物检疫的程序(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
- 煤矿复工复产专项安全风险辨识
- DB42T 1049-2015房产测绘技术规程
- 《民航服务沟通技巧》教案第8课重要旅客服务沟通
- 学校副校长述职报告PPT模板下载
- (完整版)欧姆龙E3X-HD光纤放大器调试SOP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