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语文全国乙卷真题变式·分层精准练:第5题_第1页
2023年高考语文全国乙卷真题变式·分层精准练:第5题_第2页
2023年高考语文全国乙卷真题变式·分层精准练:第5题_第3页
2023年高考语文全国乙卷真题变式·分层精准练:第5题_第4页
2023年高考语文全国乙卷真题变式·分层精准练:第5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2023年高考语文全国乙卷真题变式·分层精准练:第5题登录在线组卷平台助您教考全无忧

2023年高考语文全国乙卷真题变式·分层精准练:第5题

一、真题

(202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破阵子

陆游

看破空花尘世,放轻昨梦浮名。

蜡屐登山真率饮,筇杖穿林自在行。身闲心太平。

料峭余寒犹力,廉纤细雨初晴。

苔纸闲题溪上句,菱唱遥闻烟外声。与君同醉醒。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还正确的一项是()

A.词人以“空花”“昨梦”喻指过往的虚无,“看破”“放轻”宣示自己告别过去。

B.词人着展拄杖、登山穿林,一个远离尘世、悠游自在的山野隐逸形象跃然纸上。

C.细雨初晴的春日,依然会使人感觉到寒冷,但这并没有影响词人的轻松自得。

D.词人在最后表示,希望远方友人能与自己同饮共醉,表述了真挚的思念之情。

2.这首词是如何表现词人闲适心情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二、基础

3.小语将以下诗歌设计成微电影镜头,以直观展现“水”等意象对于寄托情思的作用。请你帮助小语完成脚本设计。

玉仙馆

(唐)张籍

长溪新雨色如泥,野水阴云尽向西。

楚客天南行渐远,山山树里鹧鸪啼。

镜头脚本设计(部分)

景别摄法整体画面配音预期效果

远景从人物后面拍摄水流声、鹧鸪声

(2023高三下·海南模拟)古代诗歌阅读

梦登河汉①(节选)

梅尧臣

神官呼我前,告我无不臧:

“上天非汝知,何苦诘其常?

岂惜尽告汝,于汝恐不祥。

至如人间疑,汝敢问于王?”

扣头谢神官:“臣言大为狂。”

骇汗忽尔觉,残灯荧空堂。

解释①这首诗作于庆历五年。以范仲淹为首的部分大臣所推行的新政,由于贵族官僚的强烈反对,宣告失败。诗人先用奇幻的笔调描写了自己梦登河汉的情景,随后见到神官,向其连续发出对天庭不公的疑问,尽情倾吐了胸中的不满和讥讽。本诗节选是神官回答部分。

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神官回答“于汝恐不祥”说明他不是不愿回答“我”的疑问,而是怕“尽告”于我不利。

B.“汝敢”句是神官问诗人:人间的不平你敢向君主直接发问吗?点明社会现实的黑暗。

C.“扣头”两句表述了诗人对神官的真诚感谢,神官的点拨让他意识到自己的做法太过狂妄。

D.诗人以梦境反映现实,借天上影射人间,通过交代梦醒后的感想,表述其对现实的不满。

5.诗歌最后两句与《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在表现情感时所用的方法有何异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补答古代诗歌阅读

文士二首

陶安

其一

文士甘藜藿,林栖阅岁华。一衾春自足,千驷我何加?

雨雪欺茅屋,乾坤任钓槎。今朝烟火晚,带露采松花。

其二

文士经纶学,时来志或酬。玉堂①清不夜,金鉴②照千秋。

白发忧民瘼,丹心为国谋。所期功业盛,富贵一浮沤③。

①玉堂:官署名,此处指翰林院。②金鉴:指对人进行讽喻的文章与书籍。③浮沤:泡沫。

6.下面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千驷我何加”“富贵一浮沤”虽修辞手法不同,但都表现出读书人对富贵生活的蔑视。

B.“雨雪欺茅屋”一句用拟人手法描写文士的居住环境,“欺”字有“欺负、欺侮”之意。

C.“丹心为国谋”指文士一心为国谋划,其中的“丹心”运用典故,表述了对国家的忠诚。

D.两首诗歌表明文人要努力坚守自身的志向,不能依赖外部条件,坚守志向才能实现抱负。

7.两首诗分别代表了中国古代文人的两种生活模式,每一种生活模式都有其自身的价值,同时也有其艰辛和不易,请选择其中一首诗歌并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三、巩固

古代诗歌阅读

夏夜不寐有赋

陆游

急雨初过天宇湿,大星磊落才数十。

饥鹘掠檐飞磔磔,冷萤堕水光熠熠。

丈夫无成忽老大,箭羽凋零剑锋涩。

徘徊欲睡复起行,三更犹凭阑干立。

注解:鹘:古书上说的一种鸟,短尾,青黑色。

8.下列对这首宋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夏夜骤然下雨,使人感到舒适凉爽;雨脚虽歇,雨意仍浓,仅有少数大星闪着幽光。

B.颔联通过听觉与视觉描写相结合,描绘出夏雨后饥鹘飞叫、冷萤堕水的凄迷景象。

C.颈联是诗人感慨“丈夫”本应有所作为,而现实却是年龄大了却仍功业未成。

D.尾联笔酣意足却又引而不发,使全诗具有凄咽顿挫、激荡回旋的力量。

9.请你赏析“三更犹凭阑千立”与《临安春雨初霁》中的“小楼一夜听春雨”的异曲同工之妙。

(2023高三下·长春模拟)古代诗歌阅读

读李白集

齐已

竭云涛,刳巨鳌,搜括造化空牢牢。

冥心入海海神怖,骊龙不敢为珠主。

人间物象不供取,饱饮游神向悬圃。[注]

锵金铿玉千馀篇,脍吞炙嚼人口传。

须知一一丈夫气,不是绮罗儿女言。

[注]悬圃:传说在昆仑山顶,有金台、玉楼,为神仙所居,后泛指仙境。

10.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三句用“云涛”“巨鳌”等意象夸张地表现李白创作时上天入海、在辽阔深远的自然界搜寻素材的做法,想象合理。

B.四、五两句中以“怖”“不敢”写海神、骊龙的心理活动,侧面表现李白作品气象神奇脱俗。

C.六、七两句诗人运用夸张和想象的手法表现李白想象力丰富惊人,仿佛从昆仑仙境寻来灵感。

D.八、九两句写的是李白作品的特点,“锵金铿玉”指数量众多,如金玉般色彩华丽、弥足珍贵。

11.结合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意象和情感,谈谈你对本诗最后两句中“丈夫气”的理解。

四、提升

(202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题。

临江仙

晃补之

身外闲愁空满眼,就中欢事常稀。明年应赋送君诗。试从今夜数,相会几多时。

浅酒欲邀谁共劝,深情唯有君知。东溪春近好同归。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

12.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真实描写了送别的场景,充分地表现出词人对朋友的眷恋之情。

B.词人时常感到缺乏快乐,而即将到来的离别又会强化这种愁闷的感受。

C.因不忍与朋友分别,词人更珍惜当下,数算还剩下多少时日可以相聚。

D.春天即将到来,词人希望与朋友同归东溪游览,共同欣赏春日的美景。

13.词的结尾两句被后代评论家称赞为“绝妙”,请简要分析其妙处。

(2023高三下·马鞍山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题。

西江月黄陵庙①

张孝祥

满载一船明月,平铺千里秋江。波神②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朝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③岳阳楼上。

①这首词因船行洞庭湖畔黄陵庙下为风浪所阻而作。②波神:水神。③准拟:准定。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人以景入词,以“一船明月”“千里秋江”绘景,描写风尚未起时的此地风光。

B.“斜阳”意象与词人行旅途中的心境甚为吻合,流露出不能顺利前行的沮丧之情。

C.“今朝露宿何妨”与“何妨吟啸且徐行”有异曲同工之妙,表述词人内心的意愿。

D.全词述写秋日傍晚行船遇风时泊舟山下所见、所闻与所感,语言清新,一气如话。

15.张孝祥词风豪迈,胸襟旷达。这首词是如何表述词人的旷达心境?请简要赏析。

解析解答部分

1.D

2.①直抒胸臆,“看破”“放轻”直接表述自己不被尘世、浮名所牵绊的闲适。

②描写诗人的行为,“登山真率饮”“穿林自在行”表现诗人的闲适。

③通过环境的描写,渲染出一种闲适的氛围。

形象、意象、意境类题目;表述技巧类题目;思想内容、观点态度、感情类题目;古代诗歌鉴赏综合练习;把握诗歌主题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和赏析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

(2)本题考查分析诗歌情感和表现手法的能力。解答时要结合诗歌内容细致分析,准确把握即可。

诗歌单项选择题的解题方法:

要通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歌,寻找答题点;最后精读相关诗句,看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诗歌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诗歌内容合理地推断出来或者是否正确。

1.D.“远方友人”错误,在诗中无法体现友人是远方的。“与君同醉醒”,意思是与友人一同醉醒,表述出诗人闲适自在的心情。故解析为:D。

2.①直抒胸臆,结合“看破空花尘世,放轻昨梦浮名”,“看破”“放轻”直接表述自己看破红尘,不被尘世、浮名所牵绊的豁达自得。结合“身闲心太平”,直接表述不被世俗之事牵累,身闲豁达的人生态度,以及内心平静闲适的情感。

②诗人的行为,结合“登山真率饮”“穿林自在行”“苔纸闲题溪上句”可知,诗人身体自由,心灵宁静,用诗人自由自在的行为表现诗人的闲适。

③通过环境的描写,“苔纸闲题溪上句,菱唱遥闻烟外声”,大意为,闲暇之时在溪边题上一首诗,听着远处传来烟霭外采菱人的歌声。抒写出一种闲适自得的氛围。

故解析为:①直抒胸臆,“看破”“放轻”直接表述自己不被尘世、浮名所牵绊的闲适。

②描写诗人的行为,“登山真率饮”“穿林自在行”表现诗人的闲适。

③通过环境的描写,抒写出一种闲适自得的氛围。

3.新雨后溪水湍急,混浊如泥,天上阴云向西奔涌。“楚客”孤独一人,渐行渐远,在山林小径中留下一个孤独的背影。;拍摄采用远景镜头且以人物后面拍摄的方法让人物在阔大的背景中倍显渺小、孤寂。镜头中溪水混浊,阴云密布,再辅以水声汩汩,鹧鸪声声,营造了悲凉的氛围,表现出楚客思乡不得归的落寞、悲苦心境。

形象、意象、意境类题目;思想内容、观点态度、感情类题目;古代诗歌鉴赏综合练习;领悟文本的艺术魅力

根据译文:新雨后溪水湍急,混浊如泥,天上阴云向西奔涌。楚客孤独一人,在山林小径终向南渐行渐远,这时从山林中传来鹧鸪凄凉的啼叫声。(1)新兩后溪水湍急,混浊如泥,天上阴云向西奔涌。“楚客”孤独一人,渐行渐远,在山林小径中留下一个模糊的背影.(2)用声音、远景镜头从后面拍摄的方法营造出悲凉氛围,表现出楚客思乡不得归的落寞、悲苦的心境。

(1)本题考查学生描绘诗句能力,要求学生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展开合理的联想与想象,描绘诗句的画面,切忌翻译诗句的意思。在做这类题目时,首先要找准诗句中出现的意象,然后给意象加上合适的修饰语,最后借助一定的修辞手法,连词成句即可。此题中出现的意象有长溪、新雨、浊流、阴云、楚客、山、树、鹧鸪加上合理的想象最后借助一定的修辞手法,连词成句即可。

(2)本题考查学生对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理解诗句所表述的情感,一是间接的从诗中所描写的景物特点上揣摩,理解诗人心境和情绪,二是抓住诗中诗人直接表述情感的句子理解,三是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理解。本诗借景抒情借“阴云、鹧鸪”抒发了诗人羁旅在外思乡不得归的落寞、悲苦的心情。

4.D

5.同:都有惊觉的细节描写。本诗通过对诗人顿感大汗淋漓等的细节描写,表现其惊骇之情;《梦游天姥吟留别》两句通过对诗人醒后的心惊胆战等的细节描写,凸显其惊骇之情。异:描写角度不同。本诗通过描绘空堂里残灯烛照的凄清、悲凉景象,侧面烘托出诗人的失意惆怅之情《梦游天姥吟留别》两句通过描写诗人梦醒后一惊而起、长声叹息等动作,正面表现诗人的失意之情和深沉的感慨。

思想内容、观点态度、感情类题目;诗歌常识;古代诗歌鉴赏综合练习

(1)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解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表述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解析。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表述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规范答题:第一步,指出运用了哪种手法。第二步,分析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第三步,简析这种手法在塑造形象和表情达意中作用。

4.D.“通过交代梦醒后的感想,表述其对现实的不满”理解有误。透过“残灯荧空堂”交代梦醒后的感想,这一凄清而悲凉的景象,读者不难体会出失意怅惘的心情。

故解析为:D

5.相同点:“骇汗忽尔觉”,梦中为神官对自己的告诫、反问而大汗淋漓,运用细节描写表现了诗人的惊骇之情。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写诗人忽然魂魄惊动,猛然惊醒,同样运用细节描写,凸显其惊骇之情。

不同点:

“残灯荧空堂”句,描写空荡荡的室内,残灯烛照,一派凄清悲凉的景象,以景结清,侧面烘托出诗人的失意惆怅之情。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中“恍惊起”“长嗟”,写诗人梦醒后一惊而起、长声叹息,运用动作描写从正面表现诗人的失意之情和深沉的感慨。

6.D

7.示例一:第一首诗歌代表隐者的人生模式。它的价值在于“一衾春自足”的平安,“乾坤任钓搓”的自由,以及“带露采松花”的诗情画意。它的艰难和不易是要自甘贫贱,不慕富贵,须忍受甘食藜藿、“雨雪欺茅屋”的生涯。

示例二:第二首诗歌代表出仕者的人生模式。它的价值在于“时来志或酬”的自我成就感,“金鉴照千秋”的生命不朽,“所期功业盛”中期待的盛世伟业。它的艰难和不易是要付出“玉堂清不夜”“白发忧民阗”这样彻夜工作、忧虑缠身的代价。

思想内容、观点态度、感情类题目;古代诗歌鉴赏综合练习

(1)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解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表述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解析。

(2)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综合鉴赏能力,解答本题,先读懂两首诗歌,再从中选择自己熟悉的一首诗歌进行分析,从诗歌内容中分析其自身的价值和生活的艰辛于不易,再分点组织语言作答。

6.D.“不能依赖外部条件”说法有误。“时来志或酬”表明文人实现志向是需要时机的,光有时机也还不够,还需要其他条件,而且山林和庙堂本就是外部条件。

故解析为:D

7.第一首诗歌展现的是中国古代文人“林栖阅岁华”的生活,即隐者的生活方式。在这种生活方式中,我们可以看到“一衾春自足”的平安,不用为朝不保夕而忧惧,以及“乾坤任钓槎”的自由,不用日日为案牍之劳形而束缚,以及“带露采松花”的诗情画意,可以尽情享受大自然的美。但与此相对,隐者生活也意味着清贫,与世隔绝,因此,他们要忍受“甘藜藿”的粗茶淡饭、“雨雪欺茅屋”的布衣茅屋之生活。第二首诗歌,根据“时来志或酬”“所期功业盛”可知,代表的应是出仕者的人生模式。在这里,“时来志或酬”表现的是文人豪情壮志得以实现,因此可产生自我成就感;“金鉴照千秋”的意思是自己的丰功伟绩能够光照千秋万代,为后人铭记,因此这里有生命不朽之乐;“所期功业盛”则表现自己能够生逢盛世,创造伟业之乐。而想要达到这些成就,非殚精竭虑、辛苦经营不可得,因此,诗人在诗歌里也表述了文人“玉堂清不夜”这样彻夜工作的辛苦,以及为人民与国事而“白发忧民瘼”之忧虑缠身的代价。

8.A

9.“三更犹凭阑干立”写出诗人心潮起伏、夜深了依旧不能入睡还在“凭阑干立”形态;而“小楼一夜听春雨”则暗示了诗人一夜未曾入睡,国事家愁,伴着这雨声而涌上了眉间心头。尽管季节不同、场景不同,但是,两诗句都勾勒出主人公因满腹愁思而不能入眠的情态,表述了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形象、意象、意境类题目;表述技巧类题目;思想内容、观点态度、感情类题目;古代诗歌鉴赏综合练习

(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理解和分析的能力。首先明确题目要求”正确”或“错误”,其次结合课下解释充分理解诗歌的内容与感情,最后结合自己的理解对比每个选项,选出正确解析。

(2)本题考查学生对某句诗句手法的赏析。分析其中一联时也离不开其他诗句,首先浏览全诗,明确诗歌的情感基调和在诗歌中表述的感情,其次,精读需要分析的诗句,了解大意,明确手法,结合手法分析的感情。

8.“使人感到舒适凉爽”错误。“急雨初过天宇湿”,意思是夏夜刚刚下了一场急雨,来势迅猛而时间短暂,又是“初过”,溽暑未消,这阵急雨留下“天宇湿”的气象,天宇间弥漫着一股湿热的空气,使人气闷。故“使人感到舒适凉爽”的理解脱离此诗意境。

故解析为:A

9.“三更犹凭阑干立”是独自徘徊想要入睡又起来,三更十分诗人仍然凭栏干立的形态。诗人不能入睡是因为诗人心潮起伏。诗人看到夏雨后的凄迷景象想到了自己,自己转眼间年岁已高,但剪羽早已凋零,剑锋早已变得不再锋利,从而暗示出诗人年华老去,但依旧功业无成,报国无门,体现了的悲愤之情。

“小楼一夜听春雨”是在京城等待皇上召见时所写的一首诗,这时候诗人已到了六十二岁高龄,但依然未得到重用,在等待皇上召见的时候,一夜未眠,国事家愁,伴着这雨声而涌上了眉间心头。

这两句诗,虽然一句描写的夏天,一句描写的是春天,尽管季节不同、场景不同,但是,两诗句都勾勒出主人公因满腹愁思而不能入眠的情态,表述了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10.D

11.①“丈夫气”是评价李白作品,素材丰富绚丽,意境恢弘壮阔,语言抑扬顿挫,情感自由奔放,体现出豪迈的“大丈夫”气概。②李白的诗意象瑰丽神奇,开阔壮美。《梦游天姥吟留别》选取了云霓、青云梯、天鸡、熊、龙、青冥、金银台、仙人等的意象,营造了雄奇壮丽的意境。③李白的诗抒情狂放不羁,不拘世俗。“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对光明、自由的渴求以及蔑视权贵、不卑不屈的叛逆精神,体现了“大丈夫”气概。

形象、意象、意境类题目;语言风格类题目;表述技巧类题目;炼字、关键字类题目;思想内容、观点态度、感情类题目;古代诗歌鉴赏综合练习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答题时要全面理解诗歌,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思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诗歌,根据题干的提示,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诗歌鉴赏选择题解题方法:

选择题综合考查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述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等,每一个选项都是一个考点。本题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错误的地方一般有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10.D.“如金玉般弥足珍贵”错误,“锵金铿玉”比喻音节响亮,诗句优美。故解析为:D。

11.结合“须知一一丈夫气,不是绮罗儿女言”可知,“丈夫气”是充满雄健、雄强之气的阳刚博大的“大丈夫”气概,结合李白作品风格,体现在素材丰富绚丽,意境恢弘壮阔,语言抑扬顿挫,情感自由奔放。《梦游天婼吟留别》在构思和表现手法方面,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围绕着一场游仙的梦幻来构思的,直到最后才落到不事权贵的主旨上。这样的构思,给诗人幻想的驰骋开拓了广阔的领域。跟这样的构思相适应的是,大胆运用夸张的手法来描述幻想中的世界,塑造幻想中的形象。在这方面,诗人显示了非凡的才能,他写熊咆龙吟,写雷电霹雳,写空中楼阁,写霓衣风马……把幻想的场面写得活灵活现,真是令人眼花缭乱,惊心动魄。营造了雄奇壮丽的意境,语言新奇飘逸。写神仙世界的美丽,正是反衬现实世界的丑恶;写自己一心想遨游仙境,正是表现对现实世界的憎恶,不愿跟权臣贵戚同流合污。这种叛逆的精神,体现了“大丈夫”气概。

故解析为:①“丈夫气”是评价李白作品,素材丰富绚丽,意境恢弘壮阔,语言抑扬顿挫,情感自由奔放,体现出豪迈的“大丈夫”气概。②李白的诗意象瑰丽神奇,开阔壮美。《梦游天姥吟留别》选取了云霓、青云梯、天鸡、熊、龙、青冥、金银台、仙人等的意象,营造了雄奇壮丽的意境。③李白的诗抒情狂放不羁,不拘世俗。“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对光明、自由的渴求以及蔑视权贵、不卑不屈的叛逆精神,体现了“大丈夫”气概。

12.A

13.①用动词"垂""谢"赋予"柳""梅"动态的美感,运用想象、虚写的手法,想象在春季邀约友人同去东溪岸边,去观赏秀丽的春景。

②此句以春光美景收束全词,通过想象未来再聚之景,表述了对即将再会的期盼,安慰即将远离的友人,更表述出对友人离别的不舍之情和乐观豁达的情愫。

形象、意象、意境类题目;表述技巧类题目;炼字、关键字类题目;思想内容、观点态度、感情类题目;古代诗歌鉴赏综合练习

(1)本题考查学生诗词赏析能力。“两步骤”答对古代诗歌阅读选择题。根据“设误点”来看,错误点无非就是选项中某些形象、语言、技巧、内容情感表述不当,故在判断选项正误时,一定要先圈画并高度关注这四个角度,然后将关键词与对应的诗句逐一比对分析定解析。

(2)本题是对学生“炼句”知识的考查。第一步抓关键字词,析句意。解读诗句的内涵。描述诗句描绘的景象,解读其内涵,结合具体语境概括诗句的内容。第二步明表现手法,析效果。抓住特色点(炼字、词法、句法、章法,尤其是表述技巧方面的特点)简析

第三步点意境情感,析作用。点出该句营造的意境或表述的情感(内容方面的作用)。

12.A错误。“明年应赋送君诗。试从今夜数,相会几多时”很明显友人明年才会离开,所以“真实描写了送别的场景”错误。

其他三项正确。

故解析为A

13.“东溪春近好同归。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后三句是词人想象之景。是虚写。离别既然不可避免,不如珍惜眼前。词人豁达地与友人相约春天同游东溪。到时候再畅饮欢聚,去看岸边依依杨柳倒映水中,去赏雪中枝枝梅花凋零。大醉之后,再兴尽而返。词人通过想象未来再聚之景,对友人发出春日聚会的邀约,表述了对即将再聚的期盼。词人以春光美景收束全词,邀约友人春日再聚,既安慰了即将远去的友人,更安慰了自己对友人离别的不舍之情。将离别的伤感融入一片春光之中,伤感中又带有乐观与豁达的情愫。

14.B

15.①用开阔的词境,如“满载一船明月,平铺千里秋江”,意境开阔,表现旷达的胸襟。②以奇特的想象,如“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表述浪漫的豪情。

表述技巧类题目;思想内容、观点态度、感情类题目;古代诗歌鉴赏综合练习

(1)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述技巧的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题材、结构、情感的鉴赏。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注意了解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表述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解析。

(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表现手法和思想内容的能力。赏析诗句,首先要明白该句在诗中的意义,即解说或概括诗句内容;其次要看诗句有什么特点,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具有怎样的表述效果。

14.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述技巧的能力。B.“流露出不能顺利前行的沮丧之情”错,“波神留我看斜阳”写水神热情地邀请他欣赏那美好的夕阳景色。没有沮丧之情。

故解析为:B。

15.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表现手法和思想内容的能力。①用开阔的词境,如“满载一船明月,平铺千里秋江”,开头两句,写风尚未起时的风光。“一船秋色”由的感受着笔,此时周围的山色浓郁苍翠,万物生机勃勃;“十里湖光”写出湖面宽广坦荡。意境开阔,表现旷达的胸襟。

②以奇特的想象,如“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这里前一句写一阵阵江中波涛的声响,就像水府在演奏美妙悦耳的音乐。这种生动的比喻表现出词人所独有的想象。后一句则是表述他内心的愿望,当行舟到达岳阳时,一定要登楼眺望雄伟壮阔的洞庭湖面的自然风光。表述浪漫的豪情。

在线组卷平台(zujuan.)自动生成1/1登录在线组卷平台助您教考全无忧

2023年高考语文全国乙卷真题变式·分层精准练:第5题

一、真题

(202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破阵子

陆游

看破空花尘世,放轻昨梦浮名。

蜡屐登山真率饮,筇杖穿林自在行。身闲心太平。

料峭余寒犹力,廉纤细雨初晴。

苔纸闲题溪上句,菱唱遥闻烟外声。与君同醉醒。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还正确的一项是()

A.词人以“空花”“昨梦”喻指过往的虚无,“看破”“放轻”宣示自己告别过去。

B.词人着展拄杖、登山穿林,一个远离尘世、悠游自在的山野隐逸形象跃然纸上。

C.细雨初晴的春日,依然会使人感觉到寒冷,但这并没有影响词人的轻松自得。

D.词人在最后表示,希望远方友人能与自己同饮共醉,表述了真挚的思念之情。

2.这首词是如何表现词人闲适心情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1.D

2.①直抒胸臆,“看破”“放轻”直接表述自己不被尘世、浮名所牵绊的闲适。

②描写诗人的行为,“登山真率饮”“穿林自在行”表现诗人的闲适。

③通过环境的描写,渲染出一种闲适的氛围。

形象、意象、意境类题目;表述技巧类题目;思想内容、观点态度、感情类题目;古代诗歌鉴赏综合练习;把握诗歌主题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和赏析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

(2)本题考查分析诗歌情感和表现手法的能力。解答时要结合诗歌内容细致分析,准确把握即可。

诗歌单项选择题的解题方法:

要通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歌,寻找答题点;最后精读相关诗句,看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诗歌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诗歌内容合理地推断出来或者是否正确。

1.D.“远方友人”错误,在诗中无法体现友人是远方的。“与君同醉醒”,意思是与友人一同醉醒,表述出诗人闲适自在的心情。故解析为:D。

2.①直抒胸臆,结合“看破空花尘世,放轻昨梦浮名”,“看破”“放轻”直接表述自己看破红尘,不被尘世、浮名所牵绊的豁达自得。结合“身闲心太平”,直接表述不被世俗之事牵累,身闲豁达的人生态度,以及内心平静闲适的情感。

②诗人的行为,结合“登山真率饮”“穿林自在行”“苔纸闲题溪上句”可知,诗人身体自由,心灵宁静,用诗人自由自在的行为表现诗人的闲适。

③通过环境的描写,“苔纸闲题溪上句,菱唱遥闻烟外声”,大意为,闲暇之时在溪边题上一首诗,听着远处传来烟霭外采菱人的歌声。抒写出一种闲适自得的氛围。

故解析为:①直抒胸臆,“看破”“放轻”直接表述自己不被尘世、浮名所牵绊的闲适。

②描写诗人的行为,“登山真率饮”“穿林自在行”表现诗人的闲适。

③通过环境的描写,抒写出一种闲适自得的氛围。

二、基础

3.小语将以下诗歌设计成微电影镜头,以直观展现“水”等意象对于寄托情思的作用。请你帮助小语完成脚本设计。

玉仙馆

(唐)张籍

长溪新雨色如泥,野水阴云尽向西。

楚客天南行渐远,山山树里鹧鸪啼。

镜头脚本设计(部分)

景别摄法整体画面配音预期效果

远景从人物后面拍摄水流声、鹧鸪声

新雨后溪水湍急,混浊如泥,天上阴云向西奔涌。“楚客”孤独一人,渐行渐远,在山林小径中留下一个孤独的背影。;拍摄采用远景镜头且以人物后面拍摄的方法让人物在阔大的背景中倍显渺小、孤寂。镜头中溪水混浊,阴云密布,再辅以水声汩汩,鹧鸪声声,营造了悲凉的氛围,表现出楚客思乡不得归的落寞、悲苦心境。

形象、意象、意境类题目;思想内容、观点态度、感情类题目;古代诗歌鉴赏综合练习;领悟文本的艺术魅力

根据译文:新雨后溪水湍急,混浊如泥,天上阴云向西奔涌。楚客孤独一人,在山林小径终向南渐行渐远,这时从山林中传来鹧鸪凄凉的啼叫声。(1)新兩后溪水湍急,混浊如泥,天上阴云向西奔涌。“楚客”孤独一人,渐行渐远,在山林小径中留下一个模糊的背影.(2)用声音、远景镜头从后面拍摄的方法营造出悲凉氛围,表现出楚客思乡不得归的落寞、悲苦的心境。

(1)本题考查学生描绘诗句能力,要求学生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展开合理的联想与想象,描绘诗句的画面,切忌翻译诗句的意思。在做这类题目时,首先要找准诗句中出现的意象,然后给意象加上合适的修饰语,最后借助一定的修辞手法,连词成句即可。此题中出现的意象有长溪、新雨、浊流、阴云、楚客、山、树、鹧鸪加上合理的想象最后借助一定的修辞手法,连词成句即可。

(2)本题考查学生对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理解诗句所表述的情感,一是间接的从诗中所描写的景物特点上揣摩,理解诗人心境和情绪,二是抓住诗中诗人直接表述情感的句子理解,三是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理解。本诗借景抒情借“阴云、鹧鸪”抒发了诗人羁旅在外思乡不得归的落寞、悲苦的心情。

(2023高三下·海南模拟)古代诗歌阅读

梦登河汉①(节选)

梅尧臣

神官呼我前,告我无不臧:

“上天非汝知,何苦诘其常?

岂惜尽告汝,于汝恐不祥。

至如人间疑,汝敢问于王?”

扣头谢神官:“臣言大为狂。”

骇汗忽尔觉,残灯荧空堂。

解释①这首诗作于庆历五年。以范仲淹为首的部分大臣所推行的新政,由于贵族官僚的强烈反对,宣告失败。诗人先用奇幻的笔调描写了自己梦登河汉的情景,随后见到神官,向其连续发出对天庭不公的疑问,尽情倾吐了胸中的不满和讥讽。本诗节选是神官回答部分。

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神官回答“于汝恐不祥”说明他不是不愿回答“我”的疑问,而是怕“尽告”于我不利。

B.“汝敢”句是神官问诗人:人间的不平你敢向君主直接发问吗?点明社会现实的黑暗。

C.“扣头”两句表述了诗人对神官的真诚感谢,神官的点拨让他意识到自己的做法太过狂妄。

D.诗人以梦境反映现实,借天上影射人间,通过交代梦醒后的感想,表述其对现实的不满。

5.诗歌最后两句与《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在表现情感时所用的方法有何异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4.D

5.同:都有惊觉的细节描写。本诗通过对诗人顿感大汗淋漓等的细节描写,表现其惊骇之情;《梦游天姥吟留别》两句通过对诗人醒后的心惊胆战等的细节描写,凸显其惊骇之情。异:描写角度不同。本诗通过描绘空堂里残灯烛照的凄清、悲凉景象,侧面烘托出诗人的失意惆怅之情《梦游天姥吟留别》两句通过描写诗人梦醒后一惊而起、长声叹息等动作,正面表现诗人的失意之情和深沉的感慨。

思想内容、观点态度、感情类题目;诗歌常识;古代诗歌鉴赏综合练习

(1)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解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表述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解析。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表述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规范答题:第一步,指出运用了哪种手法。第二步,分析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第三步,简析这种手法在塑造形象和表情达意中作用。

4.D.“通过交代梦醒后的感想,表述其对现实的不满”理解有误。透过“残灯荧空堂”交代梦醒后的感想,这一凄清而悲凉的景象,读者不难体会出失意怅惘的心情。

故解析为:D

5.相同点:“骇汗忽尔觉”,梦中为神官对自己的告诫、反问而大汗淋漓,运用细节描写表现了诗人的惊骇之情。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写诗人忽然魂魄惊动,猛然惊醒,同样运用细节描写,凸显其惊骇之情。

不同点:

“残灯荧空堂”句,描写空荡荡的室内,残灯烛照,一派凄清悲凉的景象,以景结清,侧面烘托出诗人的失意惆怅之情。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中“恍惊起”“长嗟”,写诗人梦醒后一惊而起、长声叹息,运用动作描写从正面表现诗人的失意之情和深沉的感慨。

补答古代诗歌阅读

文士二首

陶安

其一

文士甘藜藿,林栖阅岁华。一衾春自足,千驷我何加?

雨雪欺茅屋,乾坤任钓槎。今朝烟火晚,带露采松花。

其二

文士经纶学,时来志或酬。玉堂①清不夜,金鉴②照千秋。

白发忧民瘼,丹心为国谋。所期功业盛,富贵一浮沤③。

①玉堂:官署名,此处指翰林院。②金鉴:指对人进行讽喻的文章与书籍。③浮沤:泡沫。

6.下面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千驷我何加”“富贵一浮沤”虽修辞手法不同,但都表现出读书人对富贵生活的蔑视。

B.“雨雪欺茅屋”一句用拟人手法描写文士的居住环境,“欺”字有“欺负、欺侮”之意。

C.“丹心为国谋”指文士一心为国谋划,其中的“丹心”运用典故,表述了对国家的忠诚。

D.两首诗歌表明文人要努力坚守自身的志向,不能依赖外部条件,坚守志向才能实现抱负。

7.两首诗分别代表了中国古代文人的两种生活模式,每一种生活模式都有其自身的价值,同时也有其艰辛和不易,请选择其中一首诗歌并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6.D

7.示例一:第一首诗歌代表隐者的人生模式。它的价值在于“一衾春自足”的平安,“乾坤任钓搓”的自由,以及“带露采松花”的诗情画意。它的艰难和不易是要自甘贫贱,不慕富贵,须忍受甘食藜藿、“雨雪欺茅屋”的生涯。

示例二:第二首诗歌代表出仕者的人生模式。它的价值在于“时来志或酬”的自我成就感,“金鉴照千秋”的生命不朽,“所期功业盛”中期待的盛世伟业。它的艰难和不易是要付出“玉堂清不夜”“白发忧民阗”这样彻夜工作、忧虑缠身的代价。

思想内容、观点态度、感情类题目;古代诗歌鉴赏综合练习

(1)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解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表述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解析。

(2)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综合鉴赏能力,解答本题,先读懂两首诗歌,再从中选择自己熟悉的一首诗歌进行分析,从诗歌内容中分析其自身的价值和生活的艰辛于不易,再分点组织语言作答。

6.D.“不能依赖外部条件”说法有误。“时来志或酬”表明文人实现志向是需要时机的,光有时机也还不够,还需要其他条件,而且山林和庙堂本就是外部条件。

故解析为:D

7.第一首诗歌展现的是中国古代文人“林栖阅岁华”的生活,即隐者的生活方式。在这种生活方式中,我们可以看到“一衾春自足”的平安,不用为朝不保夕而忧惧,以及“乾坤任钓槎”的自由,不用日日为案牍之劳形而束缚,以及“带露采松花”的诗情画意,可以尽情享受大自然的美。但与此相对,隐者生活也意味着清贫,与世隔绝,因此,他们要忍受“甘藜藿”的粗茶淡饭、“雨雪欺茅屋”的布衣茅屋之生活。第二首诗歌,根据“时来志或酬”“所期功业盛”可知,代表的应是出仕者的人生模式。在这里,“时来志或酬”表现的是文人豪情壮志得以实现,因此可产生自我成就感;“金鉴照千秋”的意思是自己的丰功伟绩能够光照千秋万代,为后人铭记,因此这里有生命不朽之乐;“所期功业盛”则表现自己能够生逢盛世,创造伟业之乐。而想要达到这些成就,非殚精竭虑、辛苦经营不可得,因此,诗人在诗歌里也表述了文人“玉堂清不夜”这样彻夜工作的辛苦,以及为人民与国事而“白发忧民瘼”之忧虑缠身的代价。

三、巩固

古代诗歌阅读

夏夜不寐有赋

陆游

急雨初过天宇湿,大星磊落才数十。

饥鹘掠檐飞磔磔,冷萤堕水光熠熠。

丈夫无成忽老大,箭羽凋零剑锋涩。

徘徊欲睡复起行,三更犹凭阑干立。

注解:鹘:古书上说的一种鸟,短尾,青黑色。

8.下列对这首宋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夏夜骤然下雨,使人感到舒适凉爽;雨脚虽歇,雨意仍浓,仅有少数大星闪着幽光。

B.颔联通过听觉与视觉描写相结合,描绘出夏雨后饥鹘飞叫、冷萤堕水的凄迷景象。

C.颈联是诗人感慨“丈夫”本应有所作为,而现实却是年龄大了却仍功业未成。

D.尾联笔酣意足却又引而不发,使全诗具有凄咽顿挫、激荡回旋的力量。

9.请你赏析“三更犹凭阑千立”与《临安春雨初霁》中的“小楼一夜听春雨”的异曲同工之妙。

8.A

9.“三更犹凭阑干立”写出诗人心潮起伏、夜深了依旧不能入睡还在“凭阑干立”形态;而“小楼一夜听春雨”则暗示了诗人一夜未曾入睡,国事家愁,伴着这雨声而涌上了眉间心头。尽管季节不同、场景不同,但是,两诗句都勾勒出主人公因满腹愁思而不能入眠的情态,表述了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形象、意象、意境类题目;表述技巧类题目;思想内容、观点态度、感情类题目;古代诗歌鉴赏综合练习

(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理解和分析的能力。首先明确题目要求”正确”或“错误”,其次结合课下解释充分理解诗歌的内容与感情,最后结合自己的理解对比每个选项,选出正确解析。

(2)本题考查学生对某句诗句手法的赏析。分析其中一联时也离不开其他诗句,首先浏览全诗,明确诗歌的情感基调和在诗歌中表述的感情,其次,精读需要分析的诗句,了解大意,明确手法,结合手法分析的感情。

8.“使人感到舒适凉爽”错误。“急雨初过天宇湿”,意思是夏夜刚刚下了一场急雨,来势迅猛而时间短暂,又是“初过”,溽暑未消,这阵急雨留下“天宇湿”的气象,天宇间弥漫着一股湿热的空气,使人气闷。故“使人感到舒适凉爽”的理解脱离此诗意境。

故解析为:A

9.“三更犹凭阑干立”是独自徘徊想要入睡又起来,三更十分诗人仍然凭栏干立的形态。诗人不能入睡是因为诗人心潮起伏。诗人看到夏雨后的凄迷景象想到了自己,自己转眼间年岁已高,但剪羽早已凋零,剑锋早已变得不再锋利,从而暗示出诗人年华老去,但依旧功业无成,报国无门,体现了的悲愤之情。

“小楼一夜听春雨”是在京城等待皇上召见时所写的一首诗,这时候诗人已到了六十二岁高龄,但依然未得到重用,在等待皇上召见的时候,一夜未眠,国事家愁,伴着这雨声而涌上了眉间心头。

这两句诗,虽然一句描写的夏天,一句描写的是春天,尽管季节不同、场景不同,但是,两诗句都勾勒出主人公因满腹愁思而不能入眠的情态,表述了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2023高三下·长春模拟)古代诗歌阅读

读李白集

齐已

竭云涛,刳巨鳌,搜括造化空牢牢。

冥心入海海神怖,骊龙不敢为珠主。

人间物象不供取,饱饮游神向悬圃。[注]

锵金铿玉千馀篇,脍吞炙嚼人口传。

须知一一丈夫气,不是绮罗儿女言。

[注]悬圃:传说在昆仑山顶,有金台、玉楼,为神仙所居,后泛指仙境。

10.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三句用“云涛”“巨鳌”等意象夸张地表现李白创作时上天入海、在辽阔深远的自然界搜寻素材的做法,想象合理。

B.四、五两句中以“怖”“不敢”写海神、骊龙的心理活动,侧面表现李白作品气象神奇脱俗。

C.六、七两句诗人运用夸张和想象的手法表现李白想象力丰富惊人,仿佛从昆仑仙境寻来灵感。

D.八、九两句写的是李白作品的特点,“锵金铿玉”指数量众多,如金玉般色彩华丽、弥足珍贵。

11.结合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意象和情感,谈谈你对本诗最后两句中“丈夫气”的理解。

10.D

11.①“丈夫气”是评价李白作品,素材丰富绚丽,意境恢弘壮阔,语言抑扬顿挫,情感自由奔放,体现出豪迈的“大丈夫”气概。②李白的诗意象瑰丽神奇,开阔壮美。《梦游天姥吟留别》选取了云霓、青云梯、天鸡、熊、龙、青冥、金银台、仙人等的意象,营造了雄奇壮丽的意境。③李白的诗抒情狂放不羁,不拘世俗。“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对光明、自由的渴求以及蔑视权贵、不卑不屈的叛逆精神,体现了“大丈夫”气概。

形象、意象、意境类题目;语言风格类题目;表述技巧类题目;炼字、关键字类题目;思想内容、观点态度、感情类题目;古代诗歌鉴赏综合练习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答题时要全面理解诗歌,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思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诗歌,根据题干的提示,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诗歌鉴赏选择题解题方法:

选择题综合考查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述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等,每一个选项都是一个考点。本题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错误的地方一般有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10.D.“如金玉般弥足珍贵”错误,“锵金铿玉”比喻音节响亮,诗句优美。故解析为:D。

11.结合“须知一一丈夫气,不是绮罗儿女言”可知,“丈夫气”是充满雄健、雄强之气的阳刚博大的“大丈夫”气概,结合李白作品风格,体现在素材丰富绚丽,意境恢弘壮阔,语言抑扬顿挫,情感自由奔放。《梦游天婼吟留别》在构思和表现手法方面,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围绕着一场游仙的梦幻来构思的,直到最后才落到不事权贵的主旨上。这样的构思,给诗人幻想的驰骋开拓了广阔的领域。跟这样的构思相适应的是,大胆运用夸张的手法来描述幻想中的世界,塑造幻想中的形象。在这方面,诗人显示了非凡的才能,他写熊咆龙吟,写雷电霹雳,写空中楼阁,写霓衣风马……把幻想的场面写得活灵活现,真是令人眼花缭乱,惊心动魄。营造了雄奇壮丽的意境,语言新奇飘逸。写神仙世界的美丽,正是反衬现实世界的丑恶;写自己一心想遨游仙境,正是表现对现实世界的憎恶,不愿跟权臣贵戚同流合污。这种叛逆的精神,体现了“大丈夫”气概。

故解析为:①“丈夫气”是评价李白作品,素材丰富绚丽,意境恢弘壮阔,语言抑扬顿挫,情感自由奔放,体现出豪迈的“大丈夫”气概。②李白的诗意象瑰丽神奇,开阔壮美。《梦游天姥吟留别》选取了云霓、青云梯、天鸡、熊、龙、青冥、金银台、仙人等的意象,营造了雄奇壮丽的意境。③李白的诗抒情狂放不羁,不拘世俗。“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对光明、自由的渴求以及蔑视权贵、不卑不屈的叛逆精神,体现了“大丈夫”气概。

四、提升

(202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题。

临江仙

晃补之

身外闲愁空满眼,就中欢事常稀。明年应赋送君诗。试从今夜数,相会几多时。

浅酒欲邀谁共劝,深情唯有君知。东溪春近好同归。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

12.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真实描写了送别的场景,充分地表现出词人对朋友的眷恋之情。

B.词人时常感到缺乏快乐,而即将到来的离别又会强化这种愁闷的感受。

C.因不忍与朋友分别,词人更珍惜当下,数算还剩下多少时日可以相聚。

D.春天即将到来,词人希望与朋友同归东溪游览,共同欣赏春日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