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语文:整本书阅读练习-《复活》知识点进阶测验(三)_第1页
2023年高考语文:整本书阅读练习-《复活》知识点进阶测验(三)_第2页
2023年高考语文:整本书阅读练习-《复活》知识点进阶测验(三)_第3页
2023年高考语文:整本书阅读练习-《复活》知识点进阶测验(三)_第4页
2023年高考语文:整本书阅读练习-《复活》知识点进阶测验(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2023年高考语文:整本书阅读练习——《复活》知识点进阶测验(三)登录在线组卷平台助您教考全无忧

2023年高考语文:整本书阅读练习——《复活》归纳点进阶测验(三)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加粗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斜睨(nì)饶恕(shù)笑盈盈(yínɡ)嫣然一笑(yān)

B.褴褛(lán)哽住(ɡěnɡ)擤鼻子(mǐnɡ)夺眶而出(kuànɡ)

C.喉咙(hóu)鬈发(juǎn)瞟一眼(piǎo)模模糊糊(mó)

D.嫌恶(wù)不屑(xiè)典狱长(diǎn)窘态毕露(lóu)

A

音形相近字字音分辨;形近字的字音;多音字字音分辨;习惯性误读字字音

A项注音全对。

B项,“擤”应读“xǐnɡ”;

C项,“鬈”应读“quán”;

D项,“露”应读“lù”。

故解析为:A

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要求考生平时学习中应多积累识记一些多音字、形近字、易误读字的字音。

二、语言表述

2.经典文学形象述评。请根据示例,从下面所给的作品中选取一个人物形象,先用简洁的语言概述其行状,再对该形象的特点、作用或意义进行个性化评价(不超过80字)。

备选作品:《红楼梦》(曹雪芹)、《三国演义》(罗贯中)、《水浒传》(施耐庵)、《西游记》(吴承恩)、《鲁滨逊漂流记》(笛福)、《哈姆莱特》(莎士比亚)、《复活》(托尔斯泰)、《巴黎圣母院》(雨果)

形象述评示例:《复活》中迷失本性的聂赫留朵夫千方百计营救被自己始乱终弃、深深伤害过的喀秋莎,表现出强烈的自我救赎的愿望,也让自己“复活”,成长为揭露俄国贵族罪行的叛逆者。

诸葛亮不仅足智多谋,成为千百年来人人传颂的智慧的化身,更重要的是他对于蜀国的忠心不二,他尽忠竭诚地辅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的忠义是有目共睹的。

语言表述简明、准确、鲜明、生动

本题要求学生对课后推荐的名著加以识记,尤其是名著里主要的归纳点要记牢。能根据题目要求对文学名著进行推荐。还要注意仿写句式,要求表述合理,内容恰当。

故解析为:诸葛亮不仅足智多谋,成为千百年来人人传颂的智慧的化身,更重要的是他对于蜀国的忠心不二,他尽忠竭诚地辅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的忠义是有目共睹的。

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要解答好此题需要考生有较好的分析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做这类试题要指导学生学会分析题干要求,能揣摩理解出题者意图,当然测试时这类题型以主观题为主,在备考时还应多练习、多积累。

三、简答题

3.问题探究:从《复活》这段节选的文字可以看出玛丝洛娃怎样的内心世界?是通过什么方法来描写的?

“卡秋莎,你为什么说这样的话?你要明白,我是了解你的,我记得当时你在巴诺伏的样子……”

“何必提那些旧事。”她冷冷地说。

玛丝洛娃的语言和神态表明爱赫留朵夫过去给她造成的伤害是巨大的,她不想触及那段痛苦回忆。

分析文体特征和表现手法;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小说

此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以及刻画人物形象方法的能力。也考查对文本内容的把握能力。做此题,考生要在整体把握文本的基础上去分析人物形象以及刻画人物的方法。题干要求“从《复活》这段节选的文字可以看出玛丝洛娃怎样的内心世界?是通过什么方法来描写的?”。阅读文本可知,这段文字选自节选的第四部分,聂赫留朵夫再次提起往事,力求说服玛丝洛娃相信他。但察觉玛丝洛娃已没了灵魂,但仍坚持请她饶恕,帮助她觉醒,走向复活。但玛丝洛娃根本就不相信。“何必提那些旧事”“冷冷地”是通过语言和神态描写,可以看出爱赫留朵夫过去给她造成的伤害是巨大的,她不想触及那段痛苦回忆,表明现在的聂赫留朵夫对她来说已不是她曾经爱的那个人,而只是一个可以被利用的有钱人。

故解析为:玛丝洛娃的语言和神态表明爱赫留朵夫过去给她造成的伤害是巨大的,她不想触及那段痛苦回忆。

此题考查把握小说中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写作手法的理解能力。做题要注意从以下方面进行分析:①结合人物活动的具体情境,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或情感变化。②联系上下文,结合情节发展揣摩人物的心理情感变化。③抓关键词,结合外部表情体会人物内心变化。

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心与手

[美]欧·亨利

在丹佛车站,一帮旅客拥进开往东部方向的BM公司的快车车厢。在一节车厢里坐着一位衣着华丽的年轻女子,她身边摆满了有经验的旅行者才会携带的豪华物品。在新上车的旅客中走来了两个人。一位年轻英俊,神态举止显得果敢而又坦率;另一位则脸色阴沉,行动拖沓。他们被手铐铸在一起。

两个人穿过车厢过道,一张背向的位子是唯一空着的,而且正对着那个迷人的女人。他们就在这张空位子上坐了下来。年轻的女子看到他们,脸上即刻浮现出妩媚的笑容,圆润的双颊也有些发红。接着只见她伸出那戴着灰色手套的手与来客握手。她开口说话的声音听上去甜美而又舒缓,让人感到她是一位爱好交谈的人。

她说道:“噢,埃斯顿先生,怎么,他乡异地,连老朋友也不认识了?”

年轻英俊的那位听到她的声音,立刻强烈地一怔,显得局促不安起来,然后他用左手握住了她的手。

“费尔吉德小姐,”他笑着说,“我请求您原谅我不能用另一只手来握手,因为它现在正派用场呢。”他微微地提起右手,只见一副闪亮的“手镯”正把他的右手腕和同伴的左手腕扣在一起。年轻姑娘眼中的兴奋神情渐渐地变成一种惶惑的恐惧。脸颊上的红色也消退了。她不解地张开双唇,力图缓解难过的心情。埃斯顿微微一笑,好像是这位小姐的样子使他发笑一样。他刚要开口解释,他的同伴抢先说话了。这个脸色阴沉的人一直用他那锐利机敏的眼睛偷偷地察看着姑娘的表情。

“请允许我说话,小姐。我看得出您和这位警长一定很熟悉,如果您让他在判罪的时候替我说几句好话,那我的处境一定会好多了。他正送我去内森维茨监狱,我将因伪造罪在那儿被判处7年徒刑。”

“噢,”姑娘舒了口气,脸色恢复了自然,“那么这就是你现在做的差事,当个警长。”

“亲爱的费尔吉德小姐,”埃斯顿平静地说道,“我不得不找个差事来做。钱总是生翅而飞的。你也清楚在华盛顿是要有钱才能和别人一样地生活。我发现西部是赚钱的好去处,所以当然警长的地位自然比不上大使,但是——”

“大使——”姑娘兴奋地说道,“你可别再提大使了,大使可不需要做这种事情,这点你应该是知道的。你现在既然成了一名勇敢的西部英雄,骑马,打枪,经历各种危险,那么生活也一定和在华盛顿时大不一样。你可再也不和老朋友们一道了。”

姑娘的眼光再次被吸引到了那副亮闪闪的手铸上,她睁大了眼睛。

“请别在意,小姐,”另外那位来客又说道,“为了不让犯人逃跑,所有的警长都把自己和犯人铸在一起,埃斯顿先生是懂得这一点的。”

“要过多久我们才能在华盛顿见面?”姑娘问。“我想不会是马上,”埃斯顿回答,“我想恐怕我是不会有轻松自在的日子过了。”

“我喜爱西部。”姑娘不在意地说着,眼光温柔地闪动着。看着车窗外,她坦率自然,毫不掩饰地告诉他说:“妈妈和我在西部度过了整个夏天,因为父亲生病,她一星期前回去了。我在西部过得很愉快。金钱可代表不了一切,但人们常在这点上出差错,并执迷不悟地——”

“我说警长先生,”脸色阴沉的那位粗声地说道,“这太不公平了,我需要喝点酒,我一天没抽烟了。你们谈够了吗?现在带我去抽烟室好吗?我真想过过瘾。”

这两位铸在一起的旅行者站起身来,埃斯顿脸上依旧挂着迟钝的微笑。

“我可不能拒绝一个抽烟的请求,”他轻声说,“这是一位不走运的朋友。再见,费尔吉德小姐,工作需要,你能理解。”他伸手来握别。“你现在去不了东部太遗憾了。”她一面说着,一面重新整理好衣裳,恢复起仪态,“但我想你一定会继续旅行到内森维茨的。”“是的,”埃斯顿回答,“我要去内森维茨。”两位来客小心翼翼地穿过车厢过道进入吸烟室。

另外两个坐在一旁的旅客几乎听到他们的全部谈话,其中一个说道:“那个警长真是条好汉,很多西部人都这样棒。”

“如此年轻的小伙子就担任一个这么大的职务,是吗?”另一个问道。

“年轻?”第一个人大叫道,“为什么——噢!你真的看准了吗?我是说你见过把犯人铸在自己右手上的警官吗?”

想一想:这篇小说结尾暗示了什么?前文对这一结尾做了哪些铺垫?

暗示承认自己是罪犯的人是真正的警长,而埃斯顿是罪犯。铺垫有以下几处:①埃斯顿的神情。当姑娘和他打招呼时,他显得局促不安。②埃斯顿的语言。当姑娘问多久能见面时,他说“我想恐怕我是不会有轻松自在的日子过了”。③自称是罪犯的人的神情。“这个脸色阴沉的人一直用他那锐利机敏的眼睛偷偷地察看着姑娘的表情”。

分析文本的结构,概括文本的主题;赏析文本的内涵;小说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把握作品结构的能力。作答本题,可以通过认真阅读,把握小说情节结构,分析出小说进行铺垫的部分。小说《心与手》主要写的是:费尔吉德小姐在火车上遇到了老朋友,却发现老朋友的一只手和另外一个人的手用手铐铐在了一起,费尔吉德小姐惊讶,朋友尴尬,而另外一个被铐的人——真正的警长出于好心解释说自己是罪犯,她的朋友是警长,缓解了这一尴尬局面.从主题来看,小说通过“被铐在一起的手”的故事,揭示了“心”的问题——心灵深处的人性美,体现了警长善解人意,为别人着想、体谅他人之心。把握住小说的情节和主题之后,不难理解结尾句“我是说你见过把犯人铸在自己右手上的警官吗”暗示的是:承认自己是罪犯的人是真正的警长,而埃斯顿是罪犯。

对这一结局,文章在前面有多处铺垫,考生通过认真阅读,可以找到以下地方:第一处,“年轻英俊的那位听到她的声音,立刻强烈地一怔,显得局促不安起来,然后他用左手握住了她的手”,“局促不安”表明埃斯顿现在身份尴尬,不可能是年轻有为的警长;第二处,“他的同伴抢先说话了,这位脸色阴沉的人一直用他那锐利机敏的眼睛偷偷地察看姑娘的表情”,一般来说犯人不会这么主动承认自己的身份,警官才应该自豪骄傲地说出自己的身份,这里的相反表现恰恰是小说的铺垫;第三处,“我想恐怕我是不会有轻松自在的日子过了”,乍看上去埃斯顿是说事务繁忙,但结合结尾会发现这是指自己即将入狱,失去自由。

故解析为:暗示承认自己是罪犯的人是真正的警长,而埃斯顿是罪犯。铺垫有以下几处:①埃斯顿的神情。当姑娘和他打招呼时,他显得局促不安。②埃斯顿的语言。当姑娘问多久能见面时,他说“我想恐怕我是不会有轻松自在的日子过了”。③自称是罪犯的人的神情。“这个脸色阴沉的人一直用他那锐利机敏的眼睛偷偷地察看着姑娘的表情”。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把握作品结构的能力。运用铺垫手法,能够制造悬念,显示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发展的必然性,增强情节突变、转折的合理性和真实性,使故事情节发展更合乎逻辑。

5.简述文中聂赫留朵夫第一次到监狱探望玛丝洛娃的情节。

聂赫留朵夫到监狱探望玛丝洛娃,可玛丝洛娃一开始并没有认出他,后来看到他激动的神气,认出他来,觉得很惊奇。聂赫留朵夫向她问起孩子,她不愿触动心底的创伤,用简短愤恨的话对答,把他当作可利用的男人,微笑着向他要了十卢布。聂赫留朵夫从玛丝洛娃的言语、神情中觉察到她“已经丧失生命了”,但他仍坚持请求她的宽恕。

分析文本的结构,概括文本的主题

本题考查对文章主要情节的概括能力。

聂赫留朵夫第一次去监狱见玛斯洛娃时,他本来预料卡秋莎见到他,听到他认罪的话,知道他打算为她出力,就会高兴起来,受到感动,又变成原来那个卡秋莎了。然而他万万没有想到,原来那个卡秋莎已经不存在,只剩下玛斯洛娃了。这使得他又惊奇又恐惧。玛斯洛娃怎么也没想到会在此时此地看见聂赫留朵夫,使她回想起她从不回想的往事。她冷冷地对待他,告诉他孩子死了,主人(姑妈)把她赶了出来。她不愿意提那些使她屈辱和苦难的旧事。最后她请求聂赫留朵夫给些钱。这让聂赫留朵夫感到陌生而失望,聂赫留朵夫从她的神情中察觉得她已没了灵魂,但仍坚持请她饶恕。

故解析为:聂赫留朵夫到监狱探望玛丝洛娃,可玛丝洛娃一开始并没有认出他,后来看到他激动的神气,认出他来,觉得很惊奇。聂赫留朵夫向她问起孩子,她不愿触动心底的创伤,用简短愤恨的话对答,把他当作可利用的男人,微笑着向他要了十卢布。聂赫留朵夫从玛丝洛娃的言语、神情中觉察到她“已经丧失生命了”,但他仍坚持请求她的宽恕。

本题考查对文章主要情节的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文章的核心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文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

6.“再见,我还有许多话要对您说,可是,您看,现在没时间了。”聂赫留朵夫说着伸出一只手,“我还要来的。”《复活》中,聂赫留朵夫先后几次去监狱探访玛丝洛娃?

《复活》中,聂赫留朵夫曾先后三次去监狱探访玛丝洛娃:第一次,玛丝洛娃认出了聂赫留朵夫,并盘算怎样利用他,向他要了十卢布;第二次,聂赫留朵夫把要与她结婚的决定告诉了她,但遭到了玛丝洛娃的拒绝;第三次,聂赫留朵夫提出了让玛丝洛娃去医院做护士的建议,玛丝洛娃同意了,并戒了烟酒。

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赏析文本的内涵

本题考查对名著中小说情节的概括能力。

第一次:聂赫留道夫到监狱探望卡秋莎,向她问起他们的孩子,她开始感到震惊,被唤醒的往事使她痛苦万分。但她只简单对答几句,把聂赫留道夫当作可利用的男人,给了他一个媚笑,向他要十卢布的烟酒钱以麻醉自己。聂赫留道夫对玛丝洛娃的变化感到又惊又怕。

第二次:聂赫留朵夫又去探监并表示要赎罪,甚至要和她结婚。这时玛丝洛娃发出了悲愤的指责:“你今世利用我作乐,来世还想利用我来拯救你自己!”后来聂赫留朵夫帮助她的男友,改善她的处境,她也戒烟戒酒,努力学好。

这时候,探监的人纷纷出去。副典狱长走到聂赫留朵夫跟前,说探望的时间结束了。玛丝洛娃站起来,顺从地等待人家把她带回牢房。

第三次:这当儿,看守领着玛丝洛娃进来,把他的话打断了。玛丝洛娃走到门口,还没有看见典狱长,聂赫留朵夫却看见她了。她脸色红红的,精神抖擞地跟着看守走来,摇头晃脑,不住地微笑着。她一看见典狱长,脸上现出惊惶的神色盯住他,但立刻镇定下来,大胆而快乐地向聂赫留朵夫打招呼。

“您好!”她拖长声音说,脸上挂着微笑,使劲握了握他的手,这跟上次大不一样。

“喏,我给您带来了状子,您来签个字。”聂赫留朵夫说,对她今天见到他时表现出来的那副活泼样子,感到有点奇怪。

后来聂赫留朵夫提出了让玛丝洛娃去医院做护士的建议,玛丝洛娃同意了,并戒了烟酒。

故解析为:《复活》中,聂赫留朵夫曾先后三次去监狱探访玛丝洛娃:第一次,玛丝洛娃认出了聂赫留朵夫,并盘算怎样利用他,向他要了十卢布;第二次,聂赫留朵夫把要与她结婚的决定告诉了她,但遭到了玛丝洛娃的拒绝;第三次,聂赫留朵夫提出了让玛丝洛娃去医院做护士的建议,玛丝洛娃同意了,并戒了烟酒。

本题考查对名著中小说情节的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回归文章,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分条回答问题。

7.如何理解聂赫留朵夫“天哪!你帮助我,教教我该怎么办”这句话?《复活》

“可以在这里谈话。”副典狱长说完就走开了。

聂赫留朵夫走到靠墙的长凳旁边。

玛丝洛娃困惑地瞧了瞧副典狱长,然后仿佛感到惊讶,耸耸肩膀,跟着聂赫留朵夫走到长凳那儿,理了理裙子,在他旁边坐下。

“我知道要您饶恕我很困难。”聂赫留朵夫开口说,但又停住,觉得喉咙哽住了,“过去的事既已无法挽回,那么现在我愿尽最大的努力去做。您说说……”

“您是怎么找到我的?”她不理他的话,径自问。她那双斜睨的眼睛又像在瞧他,又像不在瞧他。

“天哪!你帮助我,教教我该怎么办!”聂赫留朵夫望着她那张变丑的脸,暗自说。

玛丝洛娃的不幸遭遇震动了聂赫留朵夫的灵魂,他意识到自己正是造成玛丝洛娃一生悲剧的罪人。为此,他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弥补玛丝洛娃。

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句的表述艺术

本题考查理解重要句子含义的能力。

由前文“我知道要您饶恕我很困难”“过去的事既已无法挽回,那么现在我愿尽最大的努力去做。您说说……”可知,聂赫留朵夫意识到自己的荒诞给玛丝洛娃的一生带来了不幸,因此,内心愧疚忏悔,想要弥补。由“她不理他的话,径自问。她那双斜睨的眼睛又像在瞧他,又像不在瞧他”,此时的玛丝洛娃已经因此而堕落,人变丑,且失去了灵魂,所以“天哪!你帮助我,教教我该怎么办”运用语言描写,写出聂赫留朵夫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弥补玛丝洛娃。

故解析为:玛丝洛娃的不幸遭遇震动了聂赫留朵夫的灵魂,他意识到自己正是造成玛丝洛娃一生悲剧的罪人。为此,他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弥补玛丝洛娃。

此题考查理解重要句子含义的能力。理解句子有几种方法: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指出手法,分析句子;根据要表述的思想感情、揣摩的写作目的理解句子。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玛丝洛娃的绝望

①这天夜里,玛丝洛娃久久不能入睡。她睁大眼睛躺在板铺上,想着心事。

②她想,她到了萨哈林岛后绝不能嫁个苦役犯,要么嫁个长官,或者嫁个文书,至少也得嫁个看守。他们都是色鬼,想起那个辩护人怎样盯住她,庭长怎样盯住她,法庭上遇见她和故意从她身边走过的男人怎样盯住她。

③她想到许许多多人,就是没有想到聂赫留朵夫。因为回想起来太痛苦了,这些往事原封不动地深埋在她的心底。今天她在法庭上没有认出他来,倒不是因为她最后一次看见他时他还是个军人,没有留胡须,如今却留着大胡子,显得很老成,主要是因为她从来没有想到过他。在他从军队回来,却没有拐到姑母家去的那个可怕的黑夜,她在心里把她同他发生过的事全部埋葬掉了。

④在那个夜晚以前,她满心希望他回来,因此不仅不讨厌心口下的娃娃,而且常常对她肚子里时而温柔、时而剧烈地蠕动的小生命感到亲切。但在那个夜晚以后一切都变了。后来的遭遇使未来的孩子纯粹成了累赘。

⑤两位姑妈都盼望聂赫留朵夫,可是他回电说不能来,因为要如期赶回彼得堡。玛丝洛娃决定自己到火车站去同他见面。玛丝洛娃服侍两个老姑娘上床睡了,怂恿厨娘的女儿玛莎陪她一起去。

⑥这是一个黑暗的风雨交加的秋夜,温暖的大颗雨点时下时停。玛丝洛娃虽然熟悉这条路,但或许太兴奋,在树林里还是迷失了方向。玛丝洛娃一跑上站台,立刻从头等车厢的窗子里看见了他。这节车厢里的灯光特别明亮。有两个军官面对面坐在丝绒座椅上打牌。聂赫留朵夫穿着紧身的马裤和雪白的衬衫,坐在软椅扶手上,臂肘靠着椅背,脸上泛着让玛丝洛娃感到神秘奇怪的笑容。玛丝洛娃急切地用冻僵的手敲敲窗子。但就在这当儿,火车缓缓开动了。一个军官手里拿着纸牌站起来,往窗外张望。她又敲了一下窗子,把脸贴在窗玻璃上。那个军官想放下窗子,可是怎么也放不下来。聂赫留朵夫站起来,推开那个军官,粗暴地把窗子放下,这时玛丝洛娃彻底看清了仅一窗之隔的这张陌生的脸上那神秘奇怪的笑容。

⑦火车加快了速度。玛丝洛娃也加快脚步跟住火车。就在窗子放下的一刹那,一个列车员走过来把她推开,自己跳上火车。玛丝洛娃落在后头,但她仍一个劲儿地在湿漉漉的站台上跑着,但头等车厢已经离得很远了。接着二等车厢也一节节从她旁边驶过,然后三等车厢以更快的速度掠过,但她还是跑个不停。等尾部挂着风灯的最后一节车厢驶过去,她已经越过水塔,周围一点遮拦也没有了。风迎面刮来,掀起她头上的头巾,吹得衣服裹紧她的双腿。她的头巾被风吹落了,但她还是一个劲儿地跑着。

⑧“阿姨!卡秋莎[注]阿姨!”玛莎喊着,好不容易才追上她,“您的头巾掉了!”

⑨“他在灯光雪亮的车厢里,坐在丝绒软椅上,有说有笑,喝酒玩乐,可我呢,在这儿,在黑暗的泥地里,淋着雨,吹着风,站着哭!”玛丝洛娃想着站住了,身子往后一仰,双手抱住头,放声痛哭起来。

⑩玛莎害怕了,搂住她湿淋淋的衣服。

“阿姨,我们回家去。”

“等一列火车开过来,往轮子底下一钻,就完事了。”玛丝洛娃想着,没有回答小姑娘的话。

她打定主意这样做。但就在这当儿,她肚子里的孩子,他的孩子,突然颤动了一下,忽然间,那在一分钟前还那么折磨她、使她觉得几乎无法活下去的重重苦恼,她对聂赫留朵夫的满腔愤恨,她不惜一死来向他报复的念头——这一切顿时都烟消云散了。她平静下来,理了理衣服,扎好头巾,匆匆走回家去。

从那天起,她心灵上发生了一场大变化,她不再相信善了。如果她心里产生疑问:为什么人们互相欺凌,受苦受难?那么,最好就是不要去想它。如果她感到苦闷,那就抽抽烟,喝喝酒,同男人谈谈爱情,这样也就会把苦闷忘掉。

(节选自《复活》,有删改)

卡秋莎:玛丝洛娃的名字。

8.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写玛丝洛娃夜里想到要嫁个长官或文书,想到盯着她的辩护人、庭长,主要是为了体现玛丝洛娃没有想到聂赫留朵夫。

B.玛丝洛娃在法庭上没有认出聂赫留朵夫,不是因为完全忘记了他,而是不愿意想起他,想起他就痛苦,说明玛丝洛娃没有完全麻木。

C.玛丝洛娃的堕落是从在车站见到聂赫留朵夫开始的,她认为抽烟、喝酒、同男人谈谈爱情可以忘掉痛苦。

D.两位姑妈都盼望聂赫留朵夫回来,主要是希望聂赫留朵夫能对玛丝洛娃有个交代,但他借口要如期赶回彼得堡而拒绝回去。

9.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中画线部分的风雨描写渲染了社会环境的无情冷漠,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烘托了玛丝洛娃内心的悲伤与无助凄惨的处境,也暗示了玛丝洛娃悲惨的命运。

B.第⑥段对另一个军官的描写客观简单,只抓住了他的动作;对聂赫留朵夫的描写带有玛丝洛娃的主观感受,更加深入细致,抓住了他的穿着、神态、动作等。

C.玛丝洛娃在站台看到聂赫留朵夫后便敲他座位旁边的窗子,而聂赫留朵夫粗暴地将窗子放下的动作描写,体现了他对玛丝洛娃的视而不见。

D.小说节选部分采取了倒叙的手法,描述了玛丝洛娃遭聂赫留朵夫抛弃的情形,对玛丝洛娃的性格塑造完整全面。

10.以时间先后为顺序,概括玛丝洛娃对聂赫留朵夫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11.第段写玛丝洛娃从孩子那里获得活下去的力量,与前文中她觉得孩子是累赘是否矛盾?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8.D

9.C

10.①爱恋,期盼聂赫留朵夫归来,急切地要见聂赫留朵夫;②怨恨,看到聂赫留朵夫在列车上喝酒玩乐,玛丝洛娃内心充满了对他的怨恨,想以死来报复他;③绝望,回来后彻底埋葬了她与聂赫留朵夫的往事。

11.不矛盾。当玛丝洛娃刚被聂赫留朵夫抛弃时,她对生活失去了信心,因腹中的孩子而产生活下去的勇气;后来经历了生活的重重打击,她失去了对美好人性的信任与追求,这时孩子就成了累赘;这样的情节安排符合人物的独特经历。

分析文本的结构,概括文本的主题;分析文体特征和表现手法;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赏析文本的内涵;欣赏文本的形象;小说

(1)本题考查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的能力。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错误选项一般都是不会引起争议的硬伤。

(2)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的基本能力。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主旨,关注手法;最后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情感的能力。心理描写就是就是把人物的思想感情、心理活动通过文字描绘出来。通常心理描写的方法有三种:一种是让人物自己倾吐自己内心的思想感情;一种是由对人物的心理活动进行客观的分析描述;三是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展现人物的心理。

(4)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这是一道综合探究题,探究的题目有两类,一是向内挖掘,一是向外延伸,本题要求“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的看法”应该是向内挖掘,考生首先明确观点,然后向内挖掘课文,联系文章,陈述理由。

8.D项,“主要是希望聂赫留朵夫能对玛丝洛娃有个交代,但他借口要如期赶回彼得堡而拒绝回去”的说法无中生有。

9.C项,“视而不见”一词不够准确,文中没有明确说明聂赫留朵夫是否看见了玛丝洛娃。

10.本文采用的是倒叙的手法,因此需要对文本内容梳理之后才能按时间顺序概括出解析。通过“她满心希望他回来”“玛丝洛娃决定自己到火车站去同他见面”等语句可看出玛丝洛娃对聂赫留朵夫的情感。但当她发现聂赫留朵夫抛弃了她的时候,她想到要以死报复他,从“她对聂赫留朵夫的满腔愤恨,她不惜一死来向他报复的念头”等句可见她对他情感的转变。根据“从那天起,她心灵上发生了一场大变化”可见玛丝洛娃内心的变化。

11.可结合语境分析玛丝洛娃的不同心理。可以认为这样的情节安排不矛盾,从玛丝洛娃的经历角度考虑问题;也可以认为这样的情节安排矛盾,从玛丝洛娃本身的善良角度考虑,虽然生活的打击让她灰心、失望,但人的内心美是不会轻易改变的。

答题关键词“描写的不同”“作用”,对另一个军官的描写客观简单,只抓住了他的动作,“一个军官手里拿着纸牌站起来往窗外张望,那个军官想放下窗子,可是怎么也放不下来”,对聂赫留朵夫的描写带有玛丝洛娃的主观感受,更加深入细致,抓住了他的穿着,神态,动作等,如穿着“紧身的马裤和雪白的衬衫,两次出现“神秘奇怪的笑容”,粗暴的关窗等,文章详细的描写涅赫留多夫塑造马斯洛娃的形象,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思想的巨变埋下伏笔。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寂寞尼玛路

叶广芩

①窗外景色单调而无聊,我在颠簸的车里铺开地图,寻找下车地点。我不想随着这一车人到拉萨去,那样太没有意思。我的目光向人迹稀疏处流动,终于停在一个我认为很美丽的点上,那里叫尼玛。

②在阿多下车的只有我一个,几个来旅游的大学生惊讶地看着我,我知道他们内心充满着怜悯。我背后夕阳里那些零乱苍茫的远山,那扬起的硕大风尘,恰到好处地烘托了悲壮的气氛。他们朝我热烈地挥手,我冷冷地看了他们一眼,转身去走我的路。

③不远处有小饭铺,只卖拉条子。我问有没有到尼玛的车,有谁说老王的车今天好像要去吉瓦乡,说他要赶过去给丈母娘祝寿,临时加跑一趟。我立即提起包去赶。

④老王的车是个体大客,比我来时坐的车还破烂。朝外看,太阳已经向西滑落。天还很亮,街上不见一个行人,几只脏兮兮的狗在风里迈着蹒跚的步子。我把头抵在玻璃上,茫然地看着那陌生的街道发呆……

⑤过了许久,车停了,我无精打采地睁开眼睛。外面天已黑透,头顶繁星闪烁。凉意从窗缝里沁入。老王没像我上车时那样跟上车的要票,门开了,门关了,老王像没看见这个人。

⑥来人在黑暗里摸索,皮袍子发出很大声响,沉重的身体砸在我旁边的座位上。我将身体尽量缩小,向窗口靠拢。隔壁在哼,继而发出鼾声,蓬乱的脑袋朝我的肩上歪过来。我粗暴地用身子扛他,他全不在乎。对面有车开过,借助车灯的瞬息闪烁,我看见了那张俗不可耐的脏脸。这是我千遍万遍看过的、时刻在逃避的脸,这样的脸已经领教得太多太多……

⑦天渐渐发亮,可以看清草梢上满是白霜。这时,皮袍子突然醒来了,站起身使劲抠玻璃。她向我叽里咕噜说了什么,我才听出这是个女人,一个上了年纪的老女人。我帮她把窗户打开了。一股冷风呼地灌了进来,让我打了个冷战。皮袍子不怕风,她那蓬乱的头发在风里太阳神一样飘舞,那黝黑的满是皱纹的脸如同锋利的刀,将扑上来的风划破。

⑧老女人探出半个身子,挥手尖叫。声音细而尖,活泼欢快得像个小姑娘。东边的天际出现了淡粉。车上的人们都醒了,加入到她的呼叫之中。一车的人都挤在一边,兴奋地朝外面望,还有人吹口哨。很快,我发现那茫茫的原野上,有个人正骑马向着汽车奔驰而来。

⑨我看清了,那是一匹枣红色的马,那马在东方朝霞的照耀下正如一束霞光,奔腾跳跃,好像从天而降的天神,驾驭着风轻轻掠过地面。司机老王把车停下,眯着眼看越来越近的“一骑红尘”,嘴里喃喃地嘟囔着:四兔,简直就是一只野兔子……

⑩被叫做四兔的骑马人越来越近,越近越真切。不少人已经跑下车,手舞足蹈。车上的老女人仍在挥手尖叫,精神十分饱满。那边的四兔也在向人们打招呼。吆吆喝喝的喊声在空旷的原野向四面八方扩散。

我没见过这样热烈的相见方式,不过是一次简单的路遇,彼此竟显露出如此真挚的欢愉。我想,我为什么不是四兔,我为什么不是车里的任何一个人,我应该真诚地欢迎和被欢迎,这该是不难。

四免骑着马来了,四兔是个军人。

人们围着四兔说话,有汉语有藏语,四兔一律撇着河南腔回答,也没有谁说听不懂。四兔交给老王三封信,让他在吉瓦乡给发了。老王指着我说,让她在尼玛发吧,何必多转乡里那一道手。四兔说也好,就把信给了我。连我是从哪儿来的,姓甚叫甚也没问。

四兔好像也再没什么要紧的事情。他是昨晚十一点从哨所出发往这里赶的,从十一点到现在,整整跑了七个小时。七个小时是多少公里,我算不来。我很想和四兔说说话,可四兔有点忙不过来。老王催大伙上车,说再晚了他就赶不上丈母娘的酒宴了。四兔跑到我邻座的窗下,老女人俯下身去,将四兔要的东西递了出去,把脏脸在四兔脸上挨了换,四兔在老女人的耳边叽叽咕咕说了许多。老女人开心地笑了……

我说,四兔,你怎么叫四兔呢?四兔说,俺姓司徒,在这儿就被叫成了四兔,四兔就四兔,大家的理解就是四兔,其实叫啥都一样,顺嘴就中。

四兔骑上马要回去了。汽车继续向西开,四兔打着马往北走,很快就看不见了。

东面脚下的太阳已经喷薄而出,那是大地与苍穹的美丽衔接,万道霞光衬托出高原清晨独有的辉煌,一下变得很美好。我转过脸去看那老女人,不知什么时候她又进入了梦乡,窗外吹进的风,替她梳理着那头蓬乱的发。

一时,我忘记了自己是为何而来。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写到“我”对大学生的惊讶、怜悯和热烈报以冷眼,既照应了题目中的“寂寞”,也暗示了“我”沮丧愤激的心情和消极的人生态度。

B.老女人上车后,“我”对她那张俗不可耐的脏脸表现出厌恶和逃避,“这样的脸已经领教得太多太多”说明“我”或许遭受过生活的打击。

C.人们“跑下车,手舞足蹈”以及“车上的老女人仍在挥手尖叫”,说明人们早已认识“四兔”,后文“四兔”也在向人们打招呼就是证明。

D.“四兔”与个体大客的路遇热烈而欢愉,他的乐观随和,以及他“连我是从哪儿来的,姓甚叫甚也没问”所表现出的热情豪爽,充满独特魅力。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景物描写生动,落日笼罩的街道,寒星闪烁的田野,扑面而来的冷风,这些萧瑟的景色与下文清晨的霞光和喷薄而出的太阳形成对比。

B.小说中多处运用修辞手法,如“来人在黑暗里摸索,皮袍子发出很大声响”“这时,皮袍子突然醒来了”两句中的“皮袍子”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

C.“她那蓬乱的头发在风里太阳神一样飘舞”,小说人物描写简练传神,不仅写出了老女人不惧严寒的风采,也说明“我”对她的情感发生了转变。

D.小说中“四兔”的出场写得精彩纷呈,极力描写人们对于他的到来“呼叫”“吹口哨”“手舞足蹈”,把铺垫渲染手法运用到了极致。

(3)小说为“四兔”的出场做了哪些铺垫?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4)如何理解小说结尾“一时,我忘记了自己是为何而来”这句话的含意?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1)D

(2)B

(3)以“我”逃避现实生活为“四兔”的出场做铺垫,反衬“四兔”热爱生活的特点;以众人的兴奋期待为“四兔”的出场蓄势,凸显“四兔”与众人之间的深情厚谊;以苍茫原野、绚烂朝霞和奔腾骏马为“四兔”的出场渲染氛围,烘托“四兔”矫健俊朗的形象。

(4)在日出的瞬间,“我”被大自然与人性的光辉照亮心灵,忘记了想去尼玛的初衷;路遇让“我”体味到世间的真情与温暖、生命的乐观与坚强;“我”顿悟到应当怀着真挚的爱融入社会,拥抱生活,才能收获幸福,不再寂寞。

分析文本的结构,概括文本的主题;分析文体特征和表现手法;赏析文本的内涵;欣赏文本的形象;领悟文本的艺术魅力;小说

(1)D项,“热情豪爽”分析错误。结合“连我是从哪儿来的,姓甚叫甚也没问”的语境,即“四兔交给老王三封信……就把信给了我”,这里并不是对“我”的“热情”,也体现不出“四兔”的“豪爽”。这句话的用意在于说明老王和“四兔”对“我”的信任。故选D。

(2)B项,“来人在黑暗里摸索,皮袍子发出很大声响”中的“皮袍子”不是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这里就是描写这个人的穿着和弄出的动静,没有运用修辞手法。故选B。

(3)“四兔”出场是在第⑩段,考生需要从前面九个段落里寻找关于“四兔”出场的有关内容。小说中①——⑦段,写“我”的孤独、无聊等,如“窗外景色单调而无聊,我在颠簸的车里铺开地图,寻找下车地点。我不想随着这一车人到拉萨去,那样太没有意思”“在阿多下车的只有我一个,几个来旅游的大学生惊讶地看着我……我冷冷地看了他们一眼,转身去走我的路”“我把头抵在玻璃上,茫然地看着那陌生的街道发呆”“我看见了那张俗不可耐的脏脸。这是我千遍万遍看过的、时刻在逃避的脸,这样的脸已经领教得太多太多”,从“我”的举动可看出“我”消极的人生态度,“我”逃避现实生活与“四兔”热爱生活形成反差,为“四兔”的出场做了铺垫。小说第⑧段通过描写众人“兴奋地朝外面望”“吹口哨”,为“四兔”的出场蓄势,可以看出“四兔”与众人间的深情厚谊。小说第⑧⑨段通过“那茫茫的原野上”“那马在东方朝霞的照耀下……掠过地面”等环境描写,以苍茫原野、绚烂朝霞、奔腾骏马等为“四兔”的出场渲染气氛,以此烘托“四兔”矫健俊朗的形象。

(4)小说结尾是“一时,我忘记了自己是为何而来”。分析句子含义,关键是理解为什么“我忘记了自己是为何而来”。从上文来看,“一时”指的是日出的瞬间,在这一瞬间,“我”看到“东面脚下的太阳已经喷薄而出,那是大地与苍穹的美丽衔接,万道霞光衬托出高原清晨独有的辉煌,一下变得很美好”,“我”发现高原清晨的美好,感受到了人性的光辉,这让“我”忘记了前往尼玛的初衷。从文章主旨来看,这次路遇让“我”的心理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们和“四兔”表现出的真情和温暖、乐观与坚强,使“我”领悟到应当心怀对生活的爱,积极融入社会。据此分点作答即可。

故解析为:⑴D;⑵B;

⑶以“我”逃避现实生活为“四兔”的出场做铺垫,反衬“四兔”热爱生活的特点;以众人的兴奋期待为“四兔”的出场蓄势,凸显“四兔”与众人之间的深情厚谊;以苍茫原野、绚烂朝霞和奔腾骏马为“四兔”的出场渲染氛围,烘托“四兔”矫健俊朗的形象。

(4)在日出的瞬间,“我”被大自然与人性的光辉照亮心灵,忘记了想去尼玛的初衷;路遇让“我”体味到世间的真情与温暖、生命的乐观与坚强;“我”顿悟到应当怀着真挚的爱融入社会,拥抱生活,才能收获幸福,不再寂寞。

(1)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2)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分析与概括能力。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

(3)本题考查鉴赏小说情节设置的手法的能力。小说情节设置的手法包括线索、对比、衬托、铺垫、照应、抑扬、悬念、突转、倒叙等。这里考查铺垫手法,要求找出关于某个情节在前文的铺垫。此类题目只要阅读仔细,筛选出来应当不难。

(4)本题考查小说结尾的含义。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应该判断小说的结尾属于什么类型,比如是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还是戛然而止式的,还是悲剧喜剧式的等等。然后分析这个结尾在人物塑造和主题表现上起了什么作用。分析句子含义应当抓住关键词,联系上下文来解释。

五、语段阅读

13.阅读《复活》中的文字,理解“顺从”的含义。

“何必提那些旧事。”她冷冷地说。

“我记起这些事是为了要改正错误,赎我的罪,卡秋莎。”聂赫留朵夫开了头,本来还想说他要同她结婚,但接触到她的目光,发觉其中有一种粗野可怕、拒人于千里之外的神色,他不敢开口了。

这时候,探监的人纷纷出去。副典狱长走到聂赫留朵夫跟前,说探望的时间结束了。玛丝洛娃站起来,顺从地等待人家把她带回牢房。

“顺从”表明玛丝洛娃已经习惯听从监狱里的要求,也已经习惯了这里的生活。

品味精彩语句的表述艺术

本题考查文中重要词语的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了解主人公玛丝洛娃的遭遇,然后结合词语所在的语境加以解释。本部分文字出自《复活》第43章玛丝洛娃被诬陷入狱后,聂赫留朵夫同玛丝洛娃第一次见面。聂赫留朵夫对玛丝洛娃始乱终弃,玛丝洛娃被姑妈赶出家门后,走向堕落,却没想到被诬入狱,聂赫留朵夫认出了玛丝洛娃,出于愧疚和赎罪的心情来到监狱来探望玛丝洛娃。这时候的玛丝洛娃她这时候还处于深深的堕落之中,她已经对于任何人没有信任之心,并且习惯了监狱的生活,程式般履行监狱管理人员要求的行为。因此“顺从”表明玛丝

洛娃已经习惯听从监狱里的要求,也已经习惯了这里的生活。

故解析为:“顺从”表明玛丝洛娃已经习惯听从监狱里的要求,也已经习惯了这里的生活。

此题考查理解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有几种方法:(1)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2)根据要表述的思想感情、揣摩的写作目的理解词语。

在线组卷平台(zujuan.)自动生成1/1登录在线组卷平台助您教考全无忧

2023年高考语文:整本书阅读练习——《复活》归纳点进阶测验(三)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加粗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斜睨(nì)饶恕(shù)笑盈盈(yínɡ)嫣然一笑(yān)

B.褴褛(lán)哽住(ɡěnɡ)擤鼻子(mǐnɡ)夺眶而出(kuànɡ)

C.喉咙(hóu)鬈发(juǎn)瞟一眼(piǎo)模模糊糊(mó)

D.嫌恶(wù)不屑(xiè)典狱长(diǎn)窘态毕露(lóu)

二、语言表述

2.经典文学形象述评。请根据示例,从下面所给的作品中选取一个人物形象,先用简洁的语言概述其行状,再对该形象的特点、作用或意义进行个性化评价(不超过80字)。

备选作品:《红楼梦》(曹雪芹)、《三国演义》(罗贯中)、《水浒传》(施耐庵)、《西游记》(吴承恩)、《鲁滨逊漂流记》(笛福)、《哈姆莱特》(莎士比亚)、《复活》(托尔斯泰)、《巴黎圣母院》(雨果)

形象述评示例:《复活》中迷失本性的聂赫留朵夫千方百计营救被自己始乱终弃、深深伤害过的喀秋莎,表现出强烈的自我救赎的愿望,也让自己“复活”,成长为揭露俄国贵族罪行的叛逆者。

三、简答题

3.问题探究:从《复活》这段节选的文字可以看出玛丝洛娃怎样的内心世界?是通过什么方法来描写的?

“卡秋莎,你为什么说这样的话?你要明白,我是了解你的,我记得当时你在巴诺伏的样子……”

“何必提那些旧事。”她冷冷地说。

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心与手

[美]欧·亨利

在丹佛车站,一帮旅客拥进开往东部方向的BM公司的快车车厢。在一节车厢里坐着一位衣着华丽的年轻女子,她身边摆满了有经验的旅行者才会携带的豪华物品。在新上车的旅客中走来了两个人。一位年轻英俊,神态举止显得果敢而又坦率;另一位则脸色阴沉,行动拖沓。他们被手铐铸在一起。

两个人穿过车厢过道,一张背向的位子是唯一空着的,而且正对着那个迷人的女人。他们就在这张空位子上坐了下来。年轻的女子看到他们,脸上即刻浮现出妩媚的笑容,圆润的双颊也有些发红。接着只见她伸出那戴着灰色手套的手与来客握手。她开口说话的声音听上去甜美而又舒缓,让人感到她是一位爱好交谈的人。

她说道:“噢,埃斯顿先生,怎么,他乡异地,连老朋友也不认识了?”

年轻英俊的那位听到她的声音,立刻强烈地一怔,显得局促不安起来,然后他用左手握住了她的手。

“费尔吉德小姐,”他笑着说,“我请求您原谅我不能用另一只手来握手,因为它现在正派用场呢。”他微微地提起右手,只见一副闪亮的“手镯”正把他的右手腕和同伴的左手腕扣在一起。年轻姑娘眼中的兴奋神情渐渐地变成一种惶惑的恐惧。脸颊上的红色也消退了。她不解地张开双唇,力图缓解难过的心情。埃斯顿微微一笑,好像是这位小姐的样子使他发笑一样。他刚要开口解释,他的同伴抢先说话了。这个脸色阴沉的人一直用他那锐利机敏的眼睛偷偷地察看着姑娘的表情。

“请允许我说话,小姐。我看得出您和这位警长一定很熟悉,如果您让他在判罪的时候替我说几句好话,那我的处境一定会好多了。他正送我去内森维茨监狱,我将因伪造罪在那儿被判处7年徒刑。”

“噢,”姑娘舒了口气,脸色恢复了自然,“那么这就是你现在做的差事,当个警长。”

“亲爱的费尔吉德小姐,”埃斯顿平静地说道,“我不得不找个差事来做。钱总是生翅而飞的。你也清楚在华盛顿是要有钱才能和别人一样地生活。我发现西部是赚钱的好去处,所以当然警长的地位自然比不上大使,但是——”

“大使——”姑娘兴奋地说道,“你可别再提大使了,大使可不需要做这种事情,这点你应该是知道的。你现在既然成了一名勇敢的西部英雄,骑马,打枪,经历各种危险,那么生活也一定和在华盛顿时大不一样。你可再也不和老朋友们一道了。”

姑娘的眼光再次被吸引到了那副亮闪闪的手铸上,她睁大了眼睛。

“请别在意,小姐,”另外那位来客又说道,“为了不让犯人逃跑,所有的警长都把自己和犯人铸在一起,埃斯顿先生是懂得这一点的。”

“要过多久我们才能在华盛顿见面?”姑娘问。“我想不会是马上,”埃斯顿回答,“我想恐怕我是不会有轻松自在的日子过了。”

“我喜爱西部。”姑娘不在意地说着,眼光温柔地闪动着。看着车窗外,她坦率自然,毫不掩饰地告诉他说:“妈妈和我在西部度过了整个夏天,因为父亲生病,她一星期前回去了。我在西部过得很愉快。金钱可代表不了一切,但人们常在这点上出差错,并执迷不悟地——”

“我说警长先生,”脸色阴沉的那位粗声地说道,“这太不公平了,我需要喝点酒,我一天没抽烟了。你们谈够了吗?现在带我去抽烟室好吗?我真想过过瘾。”

这两位铸在一起的旅行者站起身来,埃斯顿脸上依旧挂着迟钝的微笑。

“我可不能拒绝一个抽烟的请求,”他轻声说,“这是一位不走运的朋友。再见,费尔吉德小姐,工作需要,你能理解。”他伸手来握别。“你现在去不了东部太遗憾了。”她一面说着,一面重新整理好衣裳,恢复起仪态,“但我想你一定会继续旅行到内森维茨的。”“是的,”埃斯顿回答,“我要去内森维茨。”两位来客小心翼翼地穿过车厢过道进入吸烟室。

另外两个坐在一旁的旅客几乎听到他们的全部谈话,其中一个说道:“那个警长真是条好汉,很多西部人都这样棒。”

“如此年轻的小伙子就担任一个这么大的职务,是吗?”另一个问道。

“年轻?”第一个人大叫道,“为什么——噢!你真的看准了吗?我是说你见过把犯人铸在自己右手上的警官吗?”

想一想:这篇小说结尾暗示了什么?前文对这一结尾做了哪些铺垫?

5.简述文中聂赫留朵夫第一次到监狱探望玛丝洛娃的情节。

6.“再见,我还有许多话要对您说,可是,您看,现在没时间了。”聂赫留朵夫说着伸出一只手,“我还要来的。”《复活》中,聂赫留朵夫先后几次去监狱探访玛丝洛娃?

7.如何理解聂赫留朵夫“天哪!你帮助我,教教我该怎么办”这句话?《复活》

“可以在这里谈话。”副典狱长说完就走开了。

聂赫留朵夫走到靠墙的长凳旁边。

玛丝洛娃困惑地瞧了瞧副典狱长,然后仿佛感到惊讶,耸耸肩膀,跟着聂赫留朵夫走到长凳那儿,理了理裙子,在他旁边坐下。

“我知道要您饶恕我很困难。”聂赫留朵夫开口说,但又停住,觉得喉咙哽住了,“过去的事既已无法挽回,那么现在我愿尽最大的努力去做。您说说……”

“您是怎么找到我的?”她不理他的话,径自问。她那双斜睨的眼睛又像在瞧他,又像不在瞧他。

“天哪!你帮助我,教教我该怎么办!”聂赫留朵夫望着她那张变丑的脸,暗自说。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玛丝洛娃的绝望

①这天夜里,玛丝洛娃久久不能入睡。她睁大眼睛躺在板铺上,想着心事。

②她想,她到了萨哈林岛后绝不能嫁个苦役犯,要么嫁个长官,或者嫁个文书,至少也得嫁个看守。他们都是色鬼,想起那个辩护人怎样盯住她,庭长怎样盯住她,法庭上遇见她和故意从她身边走过的男人怎样盯住她。

③她想到许许多多人,就是没有想到聂赫留朵夫。因为回想起来太痛苦了,这些往事原封不动地深埋在她的心底。今天她在法庭上没有认出他来,倒不是因为她最后一次看见他时他还是个军人,没有留胡须,如今却留着大胡子,显得很老成,主要是因为她从来没有想到过他。在他从军队回来,却没有拐到姑母家去的那个可怕的黑夜,她在心里把她同他发生过的事全部埋葬掉了。

④在那个夜晚以前,她满心希望他回来,因此不仅不讨厌心口下的娃娃,而且常常对她肚子里时而温柔、时而剧烈地蠕动的小生命感到亲切。但在那个夜晚以后一切都变了。后来的遭遇使未来的孩子纯粹成了累赘。

⑤两位姑妈都盼望聂赫留朵夫,可是他回电说不能来,因为要如期赶回彼得堡。玛丝洛娃决定自己到火车站去同他见面。玛丝洛娃服侍两个老姑娘上床睡了,怂恿厨娘的女儿玛莎陪她一起去。

⑥这是一个黑暗的风雨交加的秋夜,温暖的大颗雨点时下时停。玛丝洛娃虽然熟悉这条路,但或许太兴奋,在树林里还是迷失了方向。玛丝洛娃一跑上站台,立刻从头等车厢的窗子里看见了他。这节车厢里的灯光特别明亮。有两个军官面对面坐在丝绒座椅上打牌。聂赫留朵夫穿着紧身的马裤和雪白的衬衫,坐在软椅扶手上,臂肘靠着椅背,脸上泛着让玛丝洛娃感到神秘奇怪的笑容。玛丝洛娃急切地用冻僵的手敲敲窗子。但就在这当儿,火车缓缓开动了。一个军官手里拿着纸牌站起来,往窗外张望。她又敲了一下窗子,把脸贴在窗玻璃上。那个军官想放下窗子,可是怎么也放不下来。聂赫留朵夫站起来,推开那个军官,粗暴地把窗子放下,这时玛丝洛娃彻底看清了仅一窗之隔的这张陌生的脸上那神秘奇怪的笑容。

⑦火车加快了速度。玛丝洛娃也加快脚步跟住火车。就在窗子放下的一刹那,一个列车员走过来把她推开,自己跳上火车。玛丝洛娃落在后头,但她仍一个劲儿地在湿漉漉的站台上跑着,但头等车厢已经离得很远了。接着二等车厢也一节节从她旁边驶过,然后三等车厢以更快的速度掠过,但她还是跑个不停。等尾部挂着风灯的最后一节车厢驶过去,她已经越过水塔,周围一点遮拦也没有了。风迎面刮来,掀起她头上的头巾,吹得衣服裹紧她的双腿。她的头巾被风吹落了,但她还是一个劲儿地跑着。

⑧“阿姨!卡秋莎[注]阿姨!”玛莎喊着,好不容易才追上她,“您的头巾掉了!”

⑨“他在灯光雪亮的车厢里,坐在丝绒软椅上,有说有笑,喝酒玩乐,可我呢,在这儿,在黑暗的泥地里,淋着雨,吹着风,站着哭!”玛丝洛娃想着站住了,身子往后一仰,双手抱住头,放声痛哭起来。

⑩玛莎害怕了,搂住她湿淋淋的衣服。

“阿姨,我们回家去。”

“等一列火车开过来,往轮子底下一钻,就完事了。”玛丝洛娃想着,没有回答小姑娘的话。

她打定主意这样做。但就在这当儿,她肚子里的孩子,他的孩子,突然颤动了一下,忽然间,那在一分钟前还那么折磨她、使她觉得几乎无法活下去的重重苦恼,她对聂赫留朵夫的满腔愤恨,她不惜一死来向他报复的念头——这一切顿时都烟消云散了。她平静下来,理了理衣服,扎好头巾,匆匆走回家去。

从那天起,她心灵上发生了一场大变化,她不再相信善了。如果她心里产生疑问:为什么人们互相欺凌,受苦受难?那么,最好就是不要去想它。如果她感到苦闷,那就抽抽烟,喝喝酒,同男人谈谈爱情,这样也就会把苦闷忘掉。

(节选自《复活》,有删改)

卡秋莎:玛丝洛娃的名字。

8.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写玛丝洛娃夜里想到要嫁个长官或文书,想到盯着她的辩护人、庭长,主要是为了体现玛丝洛娃没有想到聂赫留朵夫。

B.玛丝洛娃在法庭上没有认出聂赫留朵夫,不是因为完全忘记了他,而是不愿意想起他,想起他就痛苦,说明玛丝洛娃没有完全麻木。

C.玛丝洛娃的堕落是从在车站见到聂赫留朵夫开始的,她认为抽烟、喝酒、同男人谈谈爱情可以忘掉痛苦。

D.两位姑妈都盼望聂赫留朵夫回来,主要是希望聂赫留朵夫能对玛丝洛娃有个交代,但他借口要如期赶回彼得堡而拒绝回去。

9.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中画线部分的风雨描写渲染了社会环境的无情冷漠,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烘托了玛丝洛娃内心的悲伤与无助凄惨的处境,也暗示了玛丝洛娃悲惨的命运。

B.第⑥段对另一个军官的描写客观简单,只抓住了他的动作;对聂赫留朵夫的描写带有玛丝洛娃的主观感受,更加深入细致,抓住了他的穿着、神态、动作等。

C.玛丝洛娃在站台看到聂赫留朵夫后便敲他座位旁边的窗子,而聂赫留朵夫粗暴地将窗子放下的动作描写,体现了他对玛丝洛娃的视而不见。

D.小说节选部分采取了倒叙的手法,描述了玛丝洛娃遭聂赫留朵夫抛弃的情形,对玛丝洛娃的性格塑造完整全面。

10.以时间先后为顺序,概括玛丝洛娃对聂赫留朵夫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11.第段写玛丝洛娃从孩子那里获得活下去的力量,与前文中她觉得孩子是累赘是否矛盾?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寂寞尼玛路

叶广芩

①窗外景色单调而无聊,我在颠簸的车里铺开地图,寻找下车地点。我不想随着这一车人到拉萨去,那样太没有意思。我的目光向人迹稀疏处流动,终于停在一个我认为很美丽的点上,那里叫尼玛。

②在阿多下车的只有我一个,几个来旅游的大学生惊讶地看着我,我知道他们内心充满着怜悯。我背后夕阳里那些零乱苍茫的远山,那扬起的硕大风尘,恰到好处地烘托了悲壮的气氛。他们朝我热烈地挥手,我冷冷地看了他们一眼,转身去走我的路。

③不远处有小饭铺,只卖拉条子。我问有没有到尼玛的车,有谁说老王的车今天好像要去吉瓦乡,说他要赶过去给丈母娘祝寿,临时加跑一趟。我立即提起包去赶。

④老王的车是个体大客,比我来时坐的车还破烂。朝外看,太阳已经向西滑落。天还很亮,街上不见一个行人,几只脏兮兮的狗在风里迈着蹒跚的步子。我把头抵在玻璃上,茫然地看着那陌生的街道发呆……

⑤过了许久,车停了,我无精打采地睁开眼睛。外面天已黑透,头顶繁星闪烁。凉意从窗缝里沁入。老王没像我上车时那样跟上车的要票,门开了,门关了,老王像没看见这个人。

⑥来人在黑暗里摸索,皮袍子发出很大声响,沉重的身体砸在我旁边的座位上。我将身体尽量缩小,向窗口靠拢。隔壁在哼,继而发出鼾声,蓬乱的脑袋朝我的肩上歪过来。我粗暴地用身子扛他,他全不在乎。对面有车开过,借助车灯的瞬息闪烁,我看见了那张俗不可耐的脏脸。这是我千遍万遍看过的、时刻在逃避的脸,这样的脸已经领教得太多太多……

⑦天渐渐发亮,可以看清草梢上满是白霜。这时,皮袍子突然醒来了,站起身使劲抠玻璃。她向我叽里咕噜说了什么,我才听出这是个女人,一个上了年纪的老女人。我帮她把窗户打开了。一股冷风呼地灌了进来,让我打了个冷战。皮袍子不怕风,她那蓬乱的头发在风里太阳神一样飘舞,那黝黑的满是皱纹的脸如同锋利的刀,将扑上来的风划破。

⑧老女人探出半个身子,挥手尖叫。声音细而尖,活泼欢快得像个小姑娘。东边的天际出现了淡粉。车上的人们都醒了,加入到她的呼叫之中。一车的人都挤在一边,兴奋地朝外面望,还有人吹口哨。很快,我发现那茫茫的原野上,有个人正骑马向着汽车奔驰而来。

⑨我看清了,那是一匹枣红色的马,那马在东方朝霞的照耀下正如一束霞光,奔腾跳跃,好像从天而降的天神,驾驭着风轻轻掠过地面。司机老王把车停下,眯着眼看越来越近的“一骑红尘”,嘴里喃喃地嘟囔着:四兔,简直就是一只野兔子……

⑩被叫做四兔的骑马人越来越近,越近越真切。不少人已经跑下车,手舞足蹈。车上的老女人仍在挥手尖叫,精神十分饱满。那边的四兔也在向人们打招呼。吆吆喝喝的喊声在空旷的原野向四面八方扩散。

我没见过这样热烈的相见方式,不过是一次简单的路遇,彼此竟显露出如此真挚的欢愉。我想,我为什么不是四兔,我为什么不是车里的任何一个人,我应该真诚地欢迎和被欢迎,这该是不难。

四免骑着马来了,四兔是个军人。

人们围着四兔说话,有汉语有藏语,四兔一律撇着河南腔回答,也没有谁说听不懂。四兔交给老王三封信,让他在吉瓦乡给发了。老王指着我说,让她在尼玛发吧,何必多转乡里那一道手。四兔说也好,就把信给了我。连我是从哪儿来的,姓甚叫甚也没问。

四兔好像也再没什么要紧的事情。他是昨晚十一点从哨所出发往这里赶的,从十一点到现在,整整跑了七个小时。七个小时是多少公里,我算不来。我很想和四兔说说话,可四兔有点忙不过来。老王催大伙上车,说再晚了他就赶不上丈母娘的酒宴了。四兔跑到我邻座的窗下,老女人俯下身去,将四兔要的东西递了出去,把脏脸在四兔脸上挨了换,四兔在老女人的耳边叽叽咕咕说了许多。老女人开心地笑了……

我说,四兔,你怎么叫四兔呢?四兔说,俺姓司徒,在这儿就被叫成了四兔,四兔就四兔,大家的理解就是四兔,其实叫啥都一样,顺嘴就中。

四兔骑上马要回去了。汽车继续向西开,四兔打着马往北走,很快就看不见了。

东面脚下的太阳已经喷薄而出,那是大地与苍穹的美丽衔接,万道霞光衬托出高原清晨独有的辉煌,一下变得很美好。我转过脸去看那老女人,不知什么时候她又进入了梦乡,窗外吹进的风,替她梳理着那头蓬乱的发。

一时,我忘记了自己是为何而来。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写到“我”对大学生的惊讶、怜悯和热烈报以冷眼,既照应了题目中的“寂寞”,也暗示了“我”沮丧愤激的心情和消极的人生态度。

B.老女人上车后,“我”对她那张俗不可耐的脏脸表现出厌恶和逃避,“这样的脸已经领教得太多太多”说明“我”或许遭受过生活的打击。

C.人们“跑下车,手舞足蹈”以及“车上的老女人仍在挥手尖叫”,说明人们早已认识“四兔”,后文“四兔”也在向人们打招呼就是证明。

D.“四兔”与个体大客的路遇热烈而欢愉,他的乐观随和,以及他“连我是从哪儿来的,姓甚叫甚也没问”所表现出的热情豪爽,充满独特魅力。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景物描写生动,落日笼罩的街道,寒星闪烁的田野,扑面而来的冷风,这些萧瑟的景色与下文清晨的霞光和喷薄而出的太阳形成对比。

B.小说中多处运用修辞手法,如“来人在黑暗里摸索,皮袍子发出很大声响”“这时,皮袍子突然醒来了”两句中的“皮袍子”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

C.“她那蓬乱的头发在风里太阳神一样飘舞”,小说人物描写简练传神,不仅写出了老女人不惧严寒的风采,也说明“我”对她的情感发生了转变。

D.小说中“四兔”的出场写得精彩纷呈,极力描写人们对于他的到来“呼叫”“吹口哨”“手舞足蹈”,把铺垫渲染手法运用到了极致。

(3)小说为“四兔”的出场做了哪些铺垫?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4)如何理解小说结尾“一时,我忘记了自己是为何而来”这句话的含意?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五、语段阅读

13.阅读《复活》中的文字,理解“顺从”的含义。

“何必提那些旧事。”她冷冷地说。

“我记起这些事是为了要改正错误,赎我的罪,卡秋莎。”聂赫留朵夫开了头,本来还想说他要同她结婚,但接触到她的目光,发觉其中有一种粗野可怕、拒人于千里之外的神色,他不敢开口了。

这时候,探监的人纷纷出去。副典狱长走到聂赫留朵夫跟前,说探望的时间结束了。玛丝洛娃站起来,顺从地等待人家把她带回牢房。

解析解答部分

1.A

音形相近字字音分辨;形近字的字音;多音字字音分辨;习惯性误读字字音

A项注音全对。

B项,“擤”应读“xǐnɡ”;

C项,“鬈”应读“quán”;

D项,“露”应读“lù”。

故解析为:A

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要求考生平时学习中应多积累识记一些多音字、形近字、易误读字的字音。

2.诸葛亮不仅足智多谋,成为千百年来人人传颂的智慧的化身,更重要的是他对于蜀国的忠心不二,他尽忠竭诚地辅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的忠义是有目共睹的。

语言表述简明、准确、鲜明、生动

本题要求学生对课后推荐的名著加以识记,尤其是名著里主要的归纳点要记牢。能根据题目要求对文学名著进行推荐。还要注意仿写句式,要求表述合理,内容恰当。

故解析为:诸葛亮不仅足智多谋,成为千百年来人人传颂的智慧的化身,更重要的是他对于蜀国的忠心不二,他尽忠竭诚地辅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的忠义是有目共睹的。

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要解答好此题需要考生有较好的分析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做这类试题要指导学生学会分析题干要求,能揣摩理解出题者意图,当然测试时这类题型以主观题为主,在备考时还应多练习、多积累。

3.玛丝洛娃的语言和神态表明爱赫留朵夫过去给她造成的伤害是巨大的,她不想触及那段痛苦回忆。

分析文体特征和表现手法;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小说

此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以及刻画人物形象方法的能力。也考查对文本内容的把握能力。做此题,考生要在整体把握文本的基础上去分析人物形象以及刻画人物的方法。题干要求“从《复活》这段节选的文字可以看出玛丝洛娃怎样的内心世界?是通过什么方法来描写的?”。阅读文本可知,这段文字选自节选的第四部分,聂赫留朵夫再次提起往事,力求说服玛丝洛娃相信他。但察觉玛丝洛娃已没了灵魂,但仍坚持请她饶恕,帮助她觉醒,走向复活。但玛丝洛娃根本就不相信。“何必提那些旧事”“冷冷地”是通过语言和神态描写,可以看出爱赫留朵夫过去给她造成的伤害是巨大的,她不想触及那段痛苦回忆,表明现在的聂赫留朵夫对她来说已不是她曾经爱的那个人,而只是一个可以被利用的有钱人。

故解析为:玛丝洛娃的语言和神态表明爱赫留朵夫过去给她造成的伤害是巨大的,她不想触及那段痛苦回忆。

此题考查把握小说中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写作手法的理解能力。做题要注意从以下方面进行分析:①结合人物活动的具体情境,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或情感变化。②联系上下文,结合情节发展揣摩人物的心理情感变化。③抓关键词,结合外部表情体会人物内心变化。

4.暗示承认自己是罪犯的人是真正的警长,而埃斯顿是罪犯。铺垫有以下几处:①埃斯顿的神情。当姑娘和他打招呼时,他显得局促不安。②埃斯顿的语言。当姑娘问多久能见面时,他说“我想恐怕我是不会有轻松自在的日子过了”。③自称是罪犯的人的神情。“这个脸色阴沉的人一直用他那锐利机敏的眼睛偷偷地察看着姑娘的表情”。

分析文本的结构,概括文本的主题;赏析文本的内涵;小说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把握作品结构的能力。作答本题,可以通过认真阅读,把握小说情节结构,分析出小说进行铺垫的部分。小说《心与手》主要写的是:费尔吉德小姐在火车上遇到了老朋友,却发现老朋友的一只手和另外一个人的手用手铐铐在了一起,费尔吉德小姐惊讶,朋友尴尬,而另外一个被铐的人——真正的警长出于好心解释说自己是罪犯,她的朋友是警长,缓解了这一尴尬局面.从主题来看,小说通过“被铐在一起的手”的故事,揭示了“心”的问题——心灵深处的人性美,体现了警长善解人意,为别人着想、体谅他人之心。把握住小说的情节和主题之后,不难理解结尾句“我是说你见过把犯人铸在自己右手上的警官吗”暗示的是:承认自己是罪犯的人是真正的警长,而埃斯顿是罪犯。

对这一结局,文章在前面有多处铺垫,考生通过认真阅读,可以找到以下地方:第一处,“年轻英俊的那位听到她的声音,立刻强烈地一怔,显得局促不安起来,然后他用左手握住了她的手”,“局促不安”表明埃斯顿现在身份尴尬,不可能是年轻有为的警长;第二处,“他的同伴抢先说话了,这位脸色阴沉的人一直用他那锐利机敏的眼睛偷偷地察看姑娘的表情”,一般来说犯人不会这么主动承认自己的身份,警官才应该自豪骄傲地说出自己的身份,这里的相反表现恰恰是小说的铺垫;第三处,“我想恐怕我是不会有轻松自在的日子过了”,乍看上去埃斯顿是说事务繁忙,但结合结尾会发现这是指自己即将入狱,失去自由。

故解析为:暗示承认自己是罪犯的人是真正的警长,而埃斯顿是罪犯。铺垫有以下几处:①埃斯顿的神情。当姑娘和他打招呼时,他显得局促不安。②埃斯顿的语言。当姑娘问多久能见面时,他说“我想恐怕我是不会有轻松自在的日子过了”。③自称是罪犯的人的神情。“这个脸色阴沉的人一直用他那锐利机敏的眼睛偷偷地察看着姑娘的表情”。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把握作品结构的能力。运用铺垫手法,能够制造悬念,显示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发展的必然性,增强情节突变、转折的合理性和真实性,使故事情节发展更合乎逻辑。

5.聂赫留朵夫到监狱探望玛丝洛娃,可玛丝洛娃一开始并没有认出他,后来看到他激动的神气,认出他来,觉得很惊奇。聂赫留朵夫向她问起孩子,她不愿触动心底的创伤,用简短愤恨的话对答,把他当作可利用的男人,微笑着向他要了十卢布。聂赫留朵夫从玛丝洛娃的言语、神情中觉察到她“已经丧失生命了”,但他仍坚持请求她的宽恕。

分析文本的结构,概括文本的主题

本题考查对文章主要情节的概括能力。

聂赫留朵夫第一次去监狱见玛斯洛娃时,他本来预料卡秋莎见到他,听到他认罪的话,知道他打算为她出力,就会高兴起来,受到感动,又变成原来那个卡秋莎了。然而他万万没有想到,原来那个卡秋莎已经不存在,只剩下玛斯洛娃了。这使得他又惊奇又恐惧。玛斯洛娃怎么也没想到会在此时此地看见聂赫留朵夫,使她回想起她从不回想的往事。她冷冷地对待他,告诉他孩子死了,主人(姑妈)把她赶了出来。她不愿意提那些使她屈辱和苦难的旧事。最后她请求聂赫留朵夫给些钱。这让聂赫留朵夫感到陌生而失望,聂赫留朵夫从她的神情中察觉得她已没了灵魂,但仍坚持请她饶恕。

故解析为:聂赫留朵夫到监狱探望玛丝洛娃,可玛丝洛娃一开始并没有认出他,后来看到他激动的神气,认出他来,觉得很惊奇。聂赫留朵夫向她问起孩子,她不愿触动心底的创伤,用简短愤恨的话对答,把他当作可利用的男人,微笑着向他要了十卢布。聂赫留朵夫从玛丝洛娃的言语、神情中觉察到她“已经丧失生命了”,但他仍坚持请求她的宽恕。

本题考查对文章主要情节的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文章的核心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文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

6.《复活》中,聂赫留朵夫曾先后三次去监狱探访玛丝洛娃:第一次,玛丝洛娃认出了聂赫留朵夫,并盘算怎样利用他,向他要了十卢布;第二次,聂赫留朵夫把要与她结婚的决定告诉了她,但遭到了玛丝洛娃的拒绝;第三次,聂赫留朵夫提出了让玛丝洛娃去医院做护士的建议,玛丝洛娃同意了,并戒了烟酒。

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赏析文本的内涵

本题考查对名著中小说情节的概括能力。

第一次:聂赫留道夫到监狱探望卡秋莎,向她问起他们的孩子,她开始感到震惊,被唤醒的往事使她痛苦万分。但她只简单对答几句,把聂赫留道夫当作可利用的男人,给了他一个媚笑,向他要十卢布的烟酒钱以麻醉自己。聂赫留道夫对玛丝洛娃的变化感到又惊又怕。

第二次:聂赫留朵夫又去探监并表示要赎罪,甚至要和她结婚。这时玛丝洛娃发出了悲愤的指责:“你今世利用我作乐,来世还想利用我来拯救你自己!”后来聂赫留朵夫帮助她的男友,改善她的处境,她也戒烟戒酒,努力学好。

这时候,探监的人纷纷出去。副典狱长走到聂赫留朵夫跟前,说探望的时间结束了。玛丝洛娃站起来,顺从地等待人家把她带回牢房。

第三次:这当儿,看守领着玛丝洛娃进来,把他的话打断了。玛丝洛娃走到门口,还没有看见典狱长,聂赫留朵夫却看见她了。她脸色红红的,精神抖擞地跟着看守走来,摇头晃脑,不住地微笑着。她一看见典狱长,脸上现出惊惶的神色盯住他,但立刻镇定下来,大胆而快乐地向聂赫留朵夫打招呼。

“您好!”她拖长声音说,脸上挂着微笑,使劲握了握他的手,这跟上次大不一样。

“喏,我给您带来了状子,您来签个字。”聂赫留朵夫说,对她今天见到他时表现出来的那副活泼样子,感到有点奇怪。

后来聂赫留朵夫提出了让玛丝洛娃去医院做护士的建议,玛丝洛娃同意了,并戒了烟酒。

故解析为:《复活》中,聂赫留朵夫曾先后三次去监狱探访玛丝洛娃:第一次,玛丝洛娃认出了聂赫留朵夫,并盘算怎样利用他,向他要了十卢布;第二次,聂赫留朵夫把要与她结婚的决定告诉了她,但遭到了玛丝洛娃的拒绝;第三次,聂赫留朵夫提出了让玛丝洛娃去医院做护士的建议,玛丝洛娃同意了,并戒了烟酒。

本题考查对名著中小说情节的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回归文章,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分条回答问题。

7.玛丝洛娃的不幸遭遇震动了聂赫留朵夫的灵魂,他意识到自己正是造成玛丝洛娃一生悲剧的罪人。为此,他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弥补玛丝洛娃。

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句的表述艺术

本题考查理解重要句子含义的能力。

由前文“我知道要您饶恕我很困难”“过去的事既已无法挽回,那么现在我愿尽最大的努力去做。您说说……”可知,聂赫留朵夫意识到自己的荒诞给玛丝洛娃的一生带来了不幸,因此,内心愧疚忏悔,想要弥补。由“她不理他的话,径自问。她那双斜睨的眼睛又像在瞧他,又像不在瞧他”,此时的玛丝洛娃已经因此而堕落,人变丑,且失去了灵魂,所以“天哪!你帮助我,教教我该怎么办”运用语言描写,写出聂赫留朵夫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弥补玛丝洛娃。

故解析为:玛丝洛娃的不幸遭遇震动了聂赫留朵夫的灵魂,他意识到自己正是造成玛丝洛娃一生悲剧的罪人。为此,他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弥补玛丝洛娃。

此题考查理解重要句子含义的能力。理解句子有几种方法: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指出手法,分析句子;根据要表述的思想感情、揣摩的写作目的理解句子。

8.D

9.C

10.①爱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