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新能源方向)调研报告_第1页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新能源方向)调研报告_第2页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新能源方向)调研报告_第3页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新能源方向)调研报告_第4页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新能源方向)调研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新能源方向)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分析(一)职业教育背景2019年02月,《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职业院校应当根据自身特点和人才培养需要,加强与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就业创业、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合作。强化企业重要主体作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训结合,健全多元化办学格局,推动企业深度参与协同育人,厚植企业承担职业教育责任的社会环境,推动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发展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研用结合为途径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比重。2019年02月03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东省职业教育“扩容、提质、强服务”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的通知》指出:①以“扩容”为重点:着力增加优质职业教育资源,优化中等职业教育结构布局,到2021年,各市中等职业教育结构优化、资源整合取得阶段性成果,优质学位供给充足,为区域产业发展提供高素质技能人才支撑,为高职院校提供优质生源。②以“提质”为核心:大力培养高素质产业生力军,建设一批校企深度合作,示范引领的省级高水平中职学校和“校企精准对接,精准育人”的示范专业,支持各市打造一批对接地方产业和骨干企业、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市级高水平中职学校和“双精准”示范专业。③以“强服务”为目标:提高职业院校社会服务能力,支持规模以上骨干企业与本科高校,职业院校共同组建校企合作职业教育集团(联盟),鼓励和支持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内本科高校、职业院校协同开展中高职衔接、高职本科、现代学徒制等招生培养模式改革,组织开展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建设;强化保障措施:省属和珠三角地区公办中职学校生均拨款基准定额不低于5000元;逐步建立学生实习补助制度,按照实习学生每人每月200—400元的标准予以补助。因此,在职业教育现代化、社会化和终身化的理念下,在强调“产教融合”、“立德树人”以及“个性发展”的职教思想下,校企合作共同探索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明确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新能源方向)的人才培养目标与定位、培养规格与培养方式,是职业院校和职教工作者当下刻不容缓的使命与责任。(二)社会发展背景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作为经济第一大省的广东,全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尤其是新能源汽车产业,不失为转化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重要突破口。政府发力,优化新能源汽车发展环境。国家乃至广东对于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补贴支持,才能有力促进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可持续发展。资料显示,我国在新能源汽车方面的研发和补贴居于世界第一,达到了47亿欧元,超过其他所有国家在此项目上的投入总和。能源安全,呼唤发展新能源汽车。要减缓每年不断攀升的石油对外依存度,就要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这对于保护国家能源安全、实现广东经济健康持续发展意义重大。传统矿物燃料汽车的生产与使用,长期受国外石油进口的依赖,对于国家战略安全尤其不利。基于历史记录的近20年内矿物燃料价格指数的分析,将受到全球事件、市场动荡(通话膨胀、税率变化、季节性需求等)事件的影响因素考虑在内,整个中国市场的石油价格曲线会保持着稳定的增长态势。作为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费国,中国为了弥补自身原油产量持续下滑的供给缺口,必然会加大对海外原油的进口。在这种情况下,在这种情况下,国内原油对外依存度已经从2003年的36%大幅攀升至2018年的70.83%。面对这种极其不利的外部环境,只有通过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才能降低我国对传统燃料的消耗量和对外进口的依存度。市场潜力,助推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市场庞大的培育规模、经济的崛起和强大的消费力以及当下新能源汽车的投资热度,为广东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供了强劲的产业发展机遇。(三)政策支持背景表1—1我国新能源汽车政策列表发布文号政策文件政策要点国发〔2005〕44号《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重点研究开发混合动力汽车、替代燃料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整车设计、集成和制造技术,动力系统集成与控制技术,高效低排放内燃机等关键部件技术,新能源汽车实验测试及基础设施技术等。国发〔2012〕22号《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加强新能源汽车关键核心技术研究,加大节能汽车技术研发力度,加快建立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研发体系。综上所述,新能源汽车的出现和推广,不仅是汽车行业制造技术和科学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我国现代化发展战略目标中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政府相关部门也在今年陆续出台了多个重要产业政策,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同时,许多职业院校逐渐开设新能源汽车相关专业,但尚处于起步阶段,在师资配置、课程安排等方面都存在不少问题。因此,如何面向新能源汽车行业企业需求,切实加强市场供需调研,同时探索多元的教学方法,优化知识呈现方式等,为新能源汽车行业企业培养实用型人才,是摆在职业学校和职教工作者面前亟待破解的难题。二、调研基本情况(一)调研目的与意义为了更好地了解新能源汽车行业企业对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新能源方向)的人才需求情况,项目组面向行业内从业人员开展了供需调研。本次调研的目的是多方位、多角度深入了解新能源汽车行业人才需求现状,为编制《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新能源方向)人才培养方案》提供可靠依据。调研目的与意义具体如下:1.了解新能源汽车行业产业结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2.掌握企业对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新能源汽车)专业中职毕业生的岗位设置与岗位知识、技能、素养要求;3.明确新能源汽车行业人才需求,并分析岗位群和职业成长路径;4.掌握新能源汽车行业企业对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新能源汽车)在课程设置、职业技能训练等教学过程的要求和建议;5.多方位采集对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新能源方向)课程体系与实践性教学环节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建议。(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主要采用三种方式:1.在线问卷。发放微信二维码,被调查者扫码进行在线答卷;2.深度访谈。主要深入新能源汽车行业企业进行实地访谈,通过电子录音笔的方式进行内容录入与整理;3.大数据技术。职教桥大数据中心利用先进的大数据技术,从热门招聘网站爬取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分布、薪资水平、单位规模等;4.文献研究。主要是通过中国知网等学术网站梳理广东目前职业教育发展模式、新能源汽车相关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建设等相关方面的研究文献。(三)调研时间本次调研工作起于2019年06月25日,线上调查止于2019年09月10日,参与答卷的总人数为1000人;线下访谈止于2019年08月02日。(四)调研样本分布本次调研企业涵盖了新能源汽车研发、生产、销售、售后一体化服务企业等。典型调研分布情况见表1—2。表1—2典型调研分布情况序号企业名称调研形式1实地走访、问卷调查2实地走访、问卷调查三、调研资料分析(一)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新型动力系统,完全或主要依靠新型能源驱动的汽车,主要包括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及燃料电池汽车。其中,混合动力汽车是过渡性产品,目前技术已基本成熟;纯电动汽车是当前发展重点,已进入市场竞争阶段;燃料电池汽车是长远发展方向,已在市场少量推出,并向实用化阶段迈进。政策因素限行政策限行城市的行车便利性促进人们选择新能源汽车。牌照限制限牌城市的政策直接提升新能源汽车的销量,而新政策进一步提升新能源汽车的优势。购置税减免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在2014年起就被免除,该政策有效降低了购买成本,促进用户购买成本,促进用户购买新能源的意愿。政策补贴新能源政策补贴期间,有效促进了汽车销量,但未来补贴的放缓甚至在2020年取消,将对新能源市场产生一定影响。双积分双积分政策的实施鼓励车企进行转型,该政策在2019年修订,鼓励车企提高能效降低油耗,并更多的生产销售新能源汽车。环境因素基建配套电池成本目前充电桩数量和可靠性还不能满足用户便利使用需求,但发改委明确了2020年的充电桩建设规划,并且补贴政策向基础建设倾斜,促进充电桩等设施的建设。目前制约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过高的电池成本导致购车价格偏高。电池技术的发展促进电池成本的下降。近年来,在密集出台购置补贴、免征购置税、双积分制度、不限购、不限行、政府采购、充电设施建设奖励等力度空前的支持政策以及各省市配套政策的多重刺激下,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规模化投放市场,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增速较快。多套政策的倾斜刺激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原始积累及高速发展。现阶段国家/地区的政策引导对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仍起到积极重要的作用,但汽车作为可选消费品,中长期来看,消费者购买意愿的转变才是决定新能源汽车能否取代传统燃油车的关键。根据《2018年全球汽车消费者调研》可知,续驶里程短、售价高、充电困难、电池安全问题等是影响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的主要顾虑因素。但根据《新能源联合调研报告》可知,随着以动力电池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专用零部件技术快速迭代、成本下降,新能源专用平台的普及,以及充电设施的快速铺设,消费者对购买新能源汽车的顾虑正逐步打消,对新能源汽车的使用满意度不断提升,主动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意愿已经初步形成。而且自2017年以来,对纯电动汽车的购买意向超过了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在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初期,政策的扶持力度对于加速新能源汽车普及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产业发展成熟度的提升,政策的制定也由价格扶持逐渐调整为技术激励。我国新能源汽车政策2019年开始作为主力军的补贴政策平均退坡50%以上,双积分政策也迎来再调整,由鼓励续航里程到技术和节能水平的提升。据《2019中国汽车品牌及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蓝皮书》数据显示,2015—2018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处于早期起步的高增长阶段,市场实现迅猛增长,2017年市场同比增长率更是高达127.5%;2018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达99.3万辆,占我国新车销量的4.5%。2019年1—7月销量同比增加54.4%,销量保持健康增长。在补贴政策、不限购等利好因素的推动下,预计2019年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增速将维持在80%以上。据统计,截至2019年6月,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3.4亿辆,其中汽车保有量达2.5亿辆,占机动车总量的74.58%,其中私家车保有量达1.98亿辆。2019年上半年汽车新注册登记1242万辆,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139万辆。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344万辆,占汽车总量的1.37%,与去年年底相比,增加83万辆,增长31.87%;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145万辆,增长72.85%。其中,纯电动汽车保有量281万辆,占新能源汽车总量的81.74%。(二)我省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培育壮大新能源、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形成以节能环保技术研发和总部基地为核心的产业集聚带。省委、省政府印发的《关于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则明确提出,以广州、深圳、佛山为重点,珠海、清远、肇庆等市协同参与,推动在新能源汽车电池、智能网联技术、氢能源电池上取得突破,加快建设智能汽车产业集群。近年来,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浪潮和战略部署带动下,新能源汽车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通道,新能源汽车总体设计、制造能力和水平居全国前列。我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1.以比亚迪、广汽集团等龙头骨干企业为引领,涵盖全产业链的完整产业体系基本建立。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主要包含上游制造核心部件的原材料、中游的电池、电机、电控系统等核心部件以及下游的整车及充电设施等环节。我省是国内主要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之一,目前已基本形成以深圳比亚迪、广汽集团为标杆,涵盖原材料、动力电池、驱动电机和电控、整车设计制造及充电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等关键环节的完整的产业链条,产品销往国内外,新能源汽车上牌量居全国第三,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11%。广东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及主要企业如下图所示:2.以广深整车生产为核心,珠三角相关地市关键零部件生产为支撑的区域发展格局初步形成。经过多年的发展,我省基本形成以广州和深圳为核心,珠三角相关地市配套发展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格局。广州、深圳新能源汽车产业起步较早,目前已具备较为完善的产业链条,是我省主要的整车企业集聚地,技术创新水平居全省前列。截至2018年底,广州市新能源汽车产量达2.82万辆,同比增长2.8倍,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超15万辆,占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比例为6%。广东新能源汽车产业区域布局如下图所示:3.以促进产业发展和推广应用为重点,协同联动的产业政策体系逐步健全。在国家新能源汽车政策精神的引导下,省市联动出台了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和推广应用等方面的系列政策文件,其中广州、深圳等市已出台宏观产业发展政策,着力在构建当地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广州、深圳、佛山、清远等市已出台应用推广政策,着力加快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和布局,推动公交电动化等公共服务领域率先推广应用,引导企业创新商业模式。广东新能源汽车政策列表如下:表1—1广东新能源汽车政策列表发文字号政策名称政策要点宏观统筹建设类无(2013年2月发布)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广东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3—2020年)》的通知着力突破一批整车开发、动力电池、机电耦合、能量回收、轻量化等关键技术研发,实施标准与知识产权战略,建立特色明显、资源共享的科技创新体系;积极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培育自主品牌的龙头企业,加快产业技术研发及成果产业化,构建配套完整、布局合理的产业体系;创新商业模式,完善金融支撑体系,实施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步建设功能完备、支撑有力的配套服务体系。如何推动广东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除了上述的全面落实国家新能源汽车财政补贴政策、加强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权威专家还提出了大力培育本土龙头企业、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6项工作建议。为加强新能源汽车人才队伍的建设,省内各院校应加大专业对新能源汽车技能人才的培养力度,加强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领域相关专业建设,大力培育一批适合我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技术应用型人才。综上所述,新能源汽车是全球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是世界各国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重点领域。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迅猛,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广东省作为汽车产业强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各项基础条件日益成熟,产业链条逐步完善,着力于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引擎。因此我校应把握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机遇,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培养优质人才。(三)我市汽车行业发展现状历年来,我市汽车制造业(零部件与配件制造)主要集中在清新区、清城区和佛冈县。由2015—2018年《清远市统计年鉴》易知,我市汽车制造业发展情况如下:2015—2018年我市汽车制造业企业单位数:2018年企业单位数为14个,其中清新区有5个;清城区5个;佛冈县4个;2015—2018年我市汽车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2018年主营业务收入327129万元,其中清新区有129671万元,占比39.64%;清城区占比42.19%;佛冈县占比18.18%;2015—2018年我市汽车制造业从业人员数:2018年从业人员数5313人,其中清新区有2034人,占比38.28%,居于首位;清城区32.33%;佛冈县占比29.38%。截止于2018年年末,我市民用轿车拥有量532145辆,增长19.37%。其中市辖区有286840辆(清新区有23695辆),占比46.21%,增长7.36%。按照目前年末全市常住人口387.4万人,在全市汽车保有量突破53万辆的情况下,若按开放二孩政策来算,每户家庭6口人计算,则平均每个家庭拥有0.83辆车,意味着清远即将迎来‘一户一车’时代。清远发布的《清远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要打造7大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新能源汽车产业位列其中。清远市发改局表示,根据《清远市城市综合交通专项规划》,清远市未来拟建设公共快速充电站8座,结合停车泊位配备慢速充电桩3493个。其中,《广东省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规划(2016—2020年)》要求,清远市“十三五”期间将建成充电站2座、充电桩1600个。清远市作为广东省电动汽车加快推广示范区,随着地方补贴政策的陆续出台,家庭购买电动汽车的意愿日益增大。根据清远公安局统计数据,截至2017年7月,清远市仅有纯电动汽车145台。2018年底,清远全市共有新能源公交车384辆,占比40.6%。2019年,清远将新增120标台纯电动公交车和30辆小型公共汽车,力争到年底在全市公交车辆中,新能源公交车比重达到60%。虽然目前清远电动汽车数量不多,但是未来发展可期。清远市将继续加大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力度,促进清远城市交通的绿色发展。根据“十三五”期间各类汽车保有量预测结果、电动汽车更新替代规划比例,清远市发改局对清远市“十三五”电动汽车保有量进行预测,预计2020年,清远各类电动汽车保有量达到2400余辆,公共充电桩与电动汽车比例不低于1:7。在省经信委、省发改委印发《广东省先进制造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清远被纳入粤东、粤西、粤北配套产业集聚区,将大力发展汽车零部件、新型材料等配套产业。在当前政策的鼓动下,清远正着力发展以汽车及关键零部件为特色的高端装备制造业,打造清新区理想格局“广佛整车、清远汽配”。在汽车制造领域,目前清远已经有爱机、富强汽配、埃德伟控、中骏上原、敏实集团等汽车零配件行业知名企业进驻,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效应初现,承接着广佛两地整车零部件生产企业的配套基地,目前正逐步引进新能源汽车项目。随着国家的政策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的高速普及和市场占有率渗透,以及新能源的技术的不断提高,必将对现有的传统汽车后市场产业结构产生极大冲击,给新能源汽车后市场带来极大的机遇。充电系统、制动系统、动力电池系统检查等新能源电动汽车保养项目以及其他美容、维修、服务保障已经在积极迎接新能源时代的到来,未来新能源汽车后市场的发展前景十分乐观。(四)新能源汽车人才需求情况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迅速发展,新能源汽车服务领域岗位人才需求必将同步加大。2019年3月,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理事长朱明荣表示,当下汽车产业发展迅速,人才培养速度跟不上产业发展需要;人才短缺已经成为汽车行业的常态;现有人才总量与产业大国的现状不匹配,与产业强国的目标有差距。权威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现今汽车维修企业多达180万多家左右,每年还以10%—15%的速度激增,汽车维修人才每年需新增近30万从业人员。随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持续扩大,特别是直接从事新能源汽车技术服务的人员将面临更大的技能人才缺口。《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指出:我国规模以上的制造业人才总量为809万人,其中,十大重点领域之一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人才仅有17万人。需求预测数据显示,2020年要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人才达到85万人,人才缺口将达68万人;2025年要达到120万人,人才缺口将达103万人。项目组利用大数据技术从热门招聘网站爬取了近1年来新能源汽车相关岗位的需求量,考虑数据来源的局限性和样本误差,数据具有代表性。数据显示,我省对新能源汽车人才需求最大的是广州、深圳;其次是东莞和佛山;往后依次是珠海、中山、惠州、清远等。相比其他市,清远市于2019年才《清远市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购车补贴政策实施细则(2016—2020年)》。可见,清远新能源汽车虽然起步晚,但发展快速、市场前景广阔。另外,数据显示,我市对新能源汽车岗位需求最大的是新能源汽车销售岗;其次是新能源汽车检修岗;往后依次是新能源汽车服务顾问、新能源汽车电气工程师、电工、新能源车业务接待员、新能源汽车技术支持工程师、新能源汽车驱动及控制系统装调员、新能源车辆质检员、新能源汽车4S店技工。清远市新能源汽车需求岗位词云图(五)企业人才需求情况为了了解区域市场对新能源汽车专业的人才需求情况,以及对技术技能人才的岗位设置、专业知识要求、能力素质要求等信息,项目组面向吉利、比亚迪等整车制造企业以及若干家零部件公司、汽车售后维护企业等,针对线上问卷调研、大数据挖掘技术与政府、行业公报的资料数据进行整合研究,数据呈现如下:1.企业类型分布受访企业的类型分布数据显示,接受调研的企业所属类型主要是汽车维修保养(42%)、零配件(20%)、汽车销售(18%)、整车制造(8%)等。2.不同企业的特点及人才要求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主要包括研发企业、生产制造企业与售后服务企业。不同的新能源汽车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存在较大差异,项目组收集整理了三种类型的企业特点及对人才的要求,如下表所示:企业类型企业特点人才要求汽车研发主要从事新能源汽车的构思、设计、试验、研究、等。目前,国内大型新能源汽车研发企业主要从事纯电动汽车研究。了解传统汽车的发展现状,掌握传统汽车的基本构造、研发岗位情况,掌握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掌握传统汽车与新能源汽车的区别,掌握新能源汽车整车、电控等相关技能。零配件企业主要从事新能源汽车的零部件加工、配送、生产、制造、现场管理、检测等。要求员工在安全5S管理、汽车基本知识和技能方面比较突出。掌握传统汽车的基本构造;掌握传统汽车的装配流程;掌握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掌握新能源汽车和传统汽车的区别;熟悉新能源汽车生产线;掌握新能源汽车基本构造(电池、电机、电控等);汽车基本知识扎实;从事过一定的基本技能训练;具备从业资格证,如电工、汽车维修工等。售后服务主要从事新能源汽车的宣传、销售、保险与理赔、维修、备件管理、二手车买卖等工作。次类企业较传统4S店对从业人员要求较高,无论是维修业务接待还是机修工,都十分紧缺。具备安全意识、团队合作意识;熟悉新能源汽车售后服务企业管理的要求;掌握传统汽车的基本构造;掌握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掌握新能源汽车的使用与维护;熟悉传统汽车与新能源汽车诊断设备的操作;熟悉新能源汽车的故障与诊断;具备从业资格证,如电工、汽车维修工等。无论是在研发、生产制造还是售后服务,新能源汽车企业对人才都提出了双向要求。除了要具备新能源汽车相应的知识与技能,还要对传统汽车有深入的了解。3.企业的岗位需求情况对各岗位专业人才的需求程度—新能源整车制造企业新能源整车制造企业人数规模较大,为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学生提供的岗位有技术研发、生产线工人、质检返修等,发展岗位是基层生产技术项目管理。其中,对一线生产人员和质检返修人员的需求最大。对各岗位专业人才的需求程度—新能源汽车服务企业新能源汽车服务企业较传统车生产企业规模少,平均企业员工数量不到30人,中职人员:高职人员=3:1,主要从事新能源汽车维护保养、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等岗位,发展岗位主要是维修管理岗位。其中,对维修管理人才需求最大。同时,锯了解,企业技术技能人才主要来自于中高职的传统汽车专业、计算机、自动化和电力电子等专业,未来5年对技术技能人才有较大需求,对人才的电类知识要求较高。4.企业对人才的学历要求受访人员的学历结构接受调研的新能源汽车企业的人才学历结构中,中职学历及以下学历层次人才占32.8%;有29.5%为高职大专层次;余下37.7%为本科以上学历。可见,新能源汽车企业中,高学历层次人才比例较高,这新能源汽车作为技术密集型新产业的性质密切相关。经过对数据进行筛选,易知在汽企业的人才构成中,中职学历人才占有极大部分的比例,这类型企业更加重视人才的技术和技能,对学历没有严格要求。企业更加比较看重应聘者的方面上图调研数据显示,仅有极少数受访者表示企业更加看重应聘者的文凭学历和学校知名度。相对学历和学校知名度,绝大多数企业会更看重工作或实践经验(62%)、个人综合素质(62%)以及专业知识与技能(53%)。5.企业对人才的技能要求随着新能源汽车的不断发展,汽车维修企业对人才需求也在发生变化,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岗位职业能力和专业能力起着关键的因素。项目组结合线下访谈及文献研究,可知新能源汽车维修人才需要具备如下专业能力:专业基础能力:通过调研及研究发现,用人单位需要新能源汽车维修技能人才掌握以电学知识为基础,传统汽车专业知识为依托的新能源汽车专业基础知识,新能源汽车主要靠电,但也离不开传统汽车。因此,需要培养学生具备机械基础知识、电学知识和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具备机械基础知识的分析应用能力、简单电子产品的制作和检修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专业核心能力:新能源汽车维修技能人才需要掌握传统汽车构造知识的同时,应对纯电动汽车的结构及检修、混合动力汽车的结构及检修,以及整车电气系统、车联网系统的知识应有所掌握。通过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具备新能源汽车系统与总成的检测、维修能力;具备汽车常见电气设备的检测与维修能力;能正确规范使用常用工量具及诊断设备;熟悉新能源汽车常见故障的诊断和处理,能进行维护保养。经调研及研究发现,如下图所示,企业迫切需要从事新能源汽车维修的专业人员,具备新能源汽车保养与日常维护、新能源汽车机械故障诊断与维修、新能源汽车新技术维修等专业技能。对人才核心技能的需求—新能源汽车服务企业专业拓展能力:从事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的人员除了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还要学习一定的拓展技能。通过调研得知,在专业拓展知识方面,应注重培养学生在生产、服务一线从事新能源汽车维修、检测与管理等技能以外的知识和技能,主要包括新能源汽车市场推广、新能源汽车租赁运营管理、充电设施的管理与维护等。对人才拓展技能的需求—新能源汽车服务企业6.不同学历层次的人才需求从市场和行业发展来看,新能源汽车企业需求以下三种类型专业人才: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型人才;新能源汽车生产检测型人才;新能源汽车市场服务型人才。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型人才:分析市场调查资料发现,这类人才是新能源汽车制造的关键性人才。这类人才需要具有汽车设计和开发的研究能力,掌握汽车项目的开发流程,具备较强的分析能力,能够进行有限元及动力学分析,可以从事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及关键零部件的研发工作。该类人才的特点是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及科研能力,一般为本科及以上学历。在本次调研的企业人才需求中,对此类学历人才的关注程度普通较高。新能源汽车生产检测型人才:分析市场调查资料发现,这类人才要熟悉国家标准及整车性能,掌握新能源汽车构造和机动车检验业务,熟悉新能源汽车整车、关键零部件的生产及测试标准,会对其性能进行检测。该类人才的特点是具备新能源汽车的实际运用能力,一般为高职及以上学历。新能源汽车市场服务型人才:分析市场调查资料发现,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目前亟需培养熟悉新能源汽车结构和工作原理,熟悉维护保养方法和维修技能,掌握品牌塑造、市场推广和售后服务的相关知识,同时具有良好沟通能力的实用性市场服务型人才。此类人才一般为中、高职学历,实用性强,能吃苦。所调查的企业对此类人才的关注程度最高,如下图所示:企业对各学历人才的关注程度通过对行业协会、新能源汽车企业负责人、技术骨干的访谈调研得知,我国目前新能源汽车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远不能满足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的需求,很多企业只能从传统汽车专业毕业生中选拔人才,由于专业不对口,企业对新就业员工再培养的投资较大。因此,服务企业迫切希望职业院校加强对新能源汽车技术人才的培养,并将重点方向放在新能源汽车维修上。中等职业教育适合培养新能源汽车后市场服务型人才,就业单位主要是品牌4S店等服务企业,未来新能源汽车后市场的发展前景十分乐观,专业人才需求旺盛。根据调研分析,中职学校应着重培养高级技工及以上层次人才,通过培养使学生具备高压安全意识、道德规范、动手操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基本素养,同时应能够熟悉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的结构原理及关键部件检修、整车维护技能,具备新能源汽车故障检修的能力,满足企业用工需求。7.不同岗位的知识技能要求基于招聘网上新能源汽车相关岗位的职责要求,项目组利用大数据技术整理出了岗位关键词词云(即将出现频率较高的词予以视觉上的突出),如上图所示:8.企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新能源汽车人才需要具备的素养上图调研数据显示,受访人员认为新能源汽车人才需要具备的素养排名前七位的依次是:吃苦耐劳(64%)、压力承受(63%)、沟通交流(44%)、安全意识(36%)、团结协作(30%)、劳动意识(30%)、乐学善学(29%)。可见,由于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岗位工作性质和条件相对比较苛刻,企业更加希望员工具备对工作任劳任怨的奉献精神,学校应在教学中多注重学生素养的培养。限制现有员工岗位胜任力的主要因素上图数据显示,53%受访人员认为限制员工岗位胜任力的主要是动手操作能力不足;其次是缺少耐心,不能吃苦,占比46%;第三是职业认同感不高,占比45%;而眼高手低,容易流失占比43%。因此,学校应加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学习信心,增强学生的企业和岗位忠诚度。另外,专业知识不扎实、所学知识与工作需要脱节、不懂处理人际关系也是限制现有员工岗位胜任力的重要因素,这反映出学校将职业素质融入课程教学的重要性。9.影响人才去留的因素影响人才选择企业的因素受访者表示,选择新能源汽车主要分为行业发展带来的个人发展机会(48%)、国家政策引导(26%)、个人职业生涯发展(14%)等方面。影响人才选择企业的因素调研显示,每年新能源汽车企业员工流失率在5%—10%区间,员工离职的主要原因排序如下:更好的工作机会、对薪酬待遇不满意、达不到公司要求被解雇等。10.工作年限与收入水平对比从事汽车行业工作的年限&目前的薪资水平—中职学历工作年限(占比)3000元以内3001—4000元4001—5000元5001—8000元8000元以上1年以内(18%)40.74%37.04%11.11%9.26%1.85%1—3年(41.67%)3.20%32.00%36.80%26.40%1.60%3—5年(24.33%)1.37%4.11%46.57%38.36%9.59%5—10年(12.67%)2.63%2.63%28.95%55.26%10.53%10年以上(3.33%)0.00%10.00%30.00%10.00%50.00%根据上图调研数据并考虑调查结果存在偏差的可能性,中职学历受访者表示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实际工作经验的积累,能够获得更高层次的收入水平。11.对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认知新能源汽车对传统汽车产业链的冲击新能源汽车对传统汽车产业链带来各方面的冲击,被认为影响最大的是核心技术,其次是人才培养体系,47%的受访者认为人才培养体系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带来了冲击,远高于客户服务方式及企业组织架构。企业对人才发展的不利因素受访者表明,目前企业内部对人才发展的不利因素中,缺乏培训体系占比83%,居于首位;其次是缺乏激励制度。最有前景的细分领域三电系统(电池、电机和电控)仍然被认为是新能源汽车行业最有前景的细分领域,充电设施也成为被关注的焦点。(六)企业对教学的建议1.课程设置建议最实用的新能源汽车专业课程接受调研的企业认为在新能源汽车专业开设传统汽车构造、新能源汽车电子控制技术、新能源汽车电池管理技术、新能源汽车使用与维护、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等课程非常有必要。其中,对新能源汽车电子控制技术、新能源汽车电池管理技术、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新能源汽车使用与维护这4门课程的关注度最高。提升能力选择的培训课程如上图所示,技术进阶课程是受访者最想接受的培训课程。有88%的受访者愿意选择技术进阶类课程来提升能力;其次是项目管理类课程,占比47%;第三是项目管理类课程,占比47%。可见,受访者主要选择技术、管理、业务等课程来提升能力。中高职院校开设的主要核心课程分布基于对新能源汽车相关制造及售后企业的岗位需求的调查,并且对现有开设新能源汽车相关专业的院校课程进行比较,易知中高职院校新能源汽车相关专业开设的主要/核心课程主要分布为如上表所列。2.引领学生本行业就业的措施引导专业学生进入汽车行业的措施上图所示,在企业认为引导专业学生进入汽车行业的措施建议中,排名前三的依次是:增强职业认同感、提前接触行业企业、强化专业知识技能。可见,在课程开设中应让学生提前接触企业,加强专业认知教育,提高学生的职业认同。四、访谈信息整理(一)比亚迪汽车广州4S销售服务店1.部门规模机修部门有5个组,每个组分别有小工、中工、大工(组长)3人,外加1位技术经理,共16人。2.人才现状员工几乎都是汽车专业出身;相对于有工作经验者,更加喜欢应届毕业生,比较单纯,没有坏风气;相比于省内的员工,特别是广州市区、汕头、汕尾,更喜欢省外的员工,如广西的,能吃苦。前段时间有大量人才需求,招进大批中职生,现已逐渐饱满。3.学历要求中职学历以上。4.岗位晋升路径无论是有经验者还是院校应届毕业生都从学徒做起,学徒→(3个月)→小工→(8个月—1年)→中工→(2—3年)→大工/组长,要有岗位空缺。5.薪酬近几年,这行的薪酬上升较快。而且比亚迪处于行业薪资的中上水平。学徒拿2500元底薪/月;小工平均拿3000元多/月;中工平均拿6000元左右/月;组长平均拿1.3—1.4万元/月。小工、中工、组长的薪资全部按提成计算(按4:6=公司:机修部门师傅来分配),没有基本薪资。另外,考取了相关证书的有补贴,100元/证/月。6.证书要求学徒无证书要求,但上岗必须考取低压电工证。7.招聘方式以网络招聘为主,无校企合作、无校园招聘,仅有认识的老师推荐学生。8.培训制度员工刚进来,由师傅带着实操工作;每周三都有内部的集中培训(使用厂家提供的教材,如维修手册等)。9.奖惩制度1.客户表扬的奖励30元,客户投诉的扣30元;2.员工不参加早会扣30元,旷工一天的扣2天工资。10.人员流动性学徒、小工的流动性较大,原因是:不能吃苦,不肯学习,责任意识欠缺。11.人才需求对学徒、小工的需求最大。12.新能源汽车的主要维修保养项目油电混合新能源汽车:发动机的维修保养;纯电新能源汽车:按公里数进行维修保养,检查刹车、灯光、电池等。不用换机油,电池至少有8年使用期限,保养费用较少,但8年后会很可观。13.人员技能要求1.具有安全意识,熟悉安全操作规范,能遵循规章制度和规范进行操作;2.纯电新能源汽车的操作较为简单,会判断、能拆装即可。相比之下,油电混合新能源汽车的操作更为复杂,对技术要求更高;3.熟悉汽车构造,能够进行新能源汽车的拆卸、组装等。14.招聘时,注重哪些方面面试时不考查专业知识和技能,学徒不看证书。但有如下要求:中职学历以上;字体写得好;具备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具备电工证更好。五、吉利新能源汽车现状(一)吉利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吉利新能源业务的发展历程如下。历程一(合作导入):2013年吉利与康迪达成合作协议,为市内交通开发经济实用的电动车,主要以微型电动车为主。历程二(油改电平台):2015年11月发布蓝色吉利行动:计划到2020年公司销售的所有汽车中约有90%的汽车为新能源汽车。2018—2020年将推出30多款新能源和节能车型。历程三(品牌独立):吉利新能源升级为吉利品牌、领克品牌并行的三大品牌之一,未来将成为吉利在新能源领域的重要部署。在新能源和电气化领域,吉利汽车发挥“智擎”新能源动力系统的技术领先优势,在轻混、插混、纯电等新能源发展路径多线并举。在今年吉利汽车销量中,相较于传统燃油车的颓势,新能源领域及电气化领域车型成为了吉利汽车销量的新增长点,推进吉利汽车稳健前行的新格局已呈现。吉利汽车销量自2015年增速明显高于行业,2016—2018年延续三年高增长势头,2018年销量突破150万辆。今年,随着我国经济增速持续放缓和排放标准升级,导致我国汽车销量大幅下降,同比—8.3%。在此态势下,吉利汽车2019年1—10月的销量表现出了较强的韧性,十个月的时间实现销量超过174万辆,同比增长15.92%。由此可见,汽车行业进入存量竞争时代,吉利汽车把握市场调整带来的机遇,专注于提升核心技术能力,在传动动力系统和新能源动力系统的技术方面具备竞争优势,持续为消费者提供具有技术及价格竞争力的新能源和电气化车型产品。在汽车行业整体复苏背景下,吉利汽车仍然具备持续扩大市场份额的实力。(二)吉利·毅为专注新能源汽车专业整体解决1.新能源汽车专业建设现状新能源汽车制造和汽车后市场服务人才的培养基本都处在刚起步阶段,面临诸多问题:新能源汽车专业建设处在实践探索阶段,未形成统一的专业教学标准;新能源汽车专业课程建设缺少顶层设计及可供学校和参考的课程体系和教学资源;新能源汽车专业缺少相对应的师资;新能源汽车专业实训中心缺少系统规划,设备使用率较低等。2.吉利新能源汽车专业整体解决方案针对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飞速发展与相关职业技术专业人才供应严重不足的市场现状,为解决目前职业院校新能源汽车专业建设师资不足、缺乏系统性等一系列痛点,结合自身强大的汽车产业背景和专业教育经验,吉利·毅为提出了新能源汽车教学整体解决方案,包含但不限于:专业建设、软硬件教学资源、师资培训、校企合作、社会服务等。(1)人才培养体系以新能源汽车行业企业需求为导向,基于企业岗位能力需求分析,运用工学交替培养方式,定位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确定技能人才培养规格。结合行业企业技能标准,构建基于吉利大师工作室的人才培养体系。(2)人才培养模式利用交互式3D、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尝试和应用,为职业院校新能源汽车专业提供了一个成本更低、效果更好的解决方案,在“理实一体”的教学理念上创新出“理虚实实”新模式,即“理论学习—虚拟练习—实训实践—实习就业”理虚实结合、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其中的“理论学习”主要对应整体方案中的“课程建设”中的理论课程;“虚拟练习”主要对应整体方案中的“虚拟现实实训、虚拟仿真实训”,理论课程中重点部分采取3D交互操作训练,也属于“虚拟练习”的一部分,同时“虚拟现实实训、虚拟仿真实训”的内容主要是运用“理论课程”中的理论知识,以实训具体内容为基础开发;因此,“虚拟练习”的过程可以加深实训的主要技术流程、规范、步骤的练习,是理论到实践的重要过渡;“实训实践”主要对应整体方案中的“实训台实训、整车工位实训”,其中实训台、整车工位的软硬件均采用吉利制造和4S店的完全真实的装备。(3)课程体系建设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分解,确定岗位对人才应具备知识、能力、素质的具体要求,在其基础上建设课程体系、开发课程群模块、撰写教学大纲,最后通过重探究、重实践的多维教学方法使学生快乐、高效地学习,达成预期教学效果和目标。(4)教材研发吉利·毅为将邀请学校教师参与新能源汽车课程研发和落地。基于吉利毅为已经完成的新能源汽车课程体系和教学平台,提供教学编辑软件,学校可以逐步建立属于自己的新能源汽车及相关专业的课程包和教案素材体系。课程包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和出版集团发布,形成知识IP。(5)教学方法鉴于汽车专业中“参与感”与“互动”对知识学习的重要性,毅为科技独创北斗学习法,把教学过程分解为情景、观察、自主探究、示范探究、训练、融合、评价七个教学流程步骤。(6)吉利文化建设在教学环境和教学内容中融入吉利的企业文化,通过学习企业文化,有利于学生理解现代企业精神,从而根据用人企业的需求及时调整自己的事业坐标。学生理解了企业文化的内涵,感受并认识蕴含在企业文化中的价值和理念,有利于增强学生奋斗的决心和创新的信心,全面提高竞争力。(7)学生实习就业吉利·毅为依托吉利控股集团庞大的产业链体系,全国12家整车制造工厂、9家动力总成制造工厂、1500多家4S店和近2000家服务站,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实习机会和就业选择空间。毕业生就业范围覆盖从汽车制造、装备、到营销、售后服务、再到汽车保险、充电管理等整条汽车行业产业链。(8)师资培训1)支持对院校专业教师进行培训和企业交流,授予吉利汽车校企培训师认证,完善双师双能教师队伍建设。主要培训的内容有:引进吉利先进的内训理念和企业文化;到吉利所在区域的厂家经销商进行培训和参观学习;建立项目小组,帮助小组成员制定提升个人技能和自我完善计划;对优秀的项目负责人和优秀项目教师进行奖励。学校可派出专业教师到吉利培训基地接受培训,或邀请吉利新能源汽车或关联公司的专业培训讲师赴学校进行师资培训。综上所述,与吉利·毅为合作培养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能给合作院校的专业建设带来以下影响:1)提升学生能力。能够进入吉利汽车ASTP银领人才计划,共建基于吉利大师工作室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2)提升教学资源。共同研发新能源汽车专业课程,引入3D教学平台、虚拟教学系统、虚拟仿真设备、实训台等软硬件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激发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3)提升师资力量。发挥吉利汽车民族品牌综合优势,开展师资培训项目。教师挂职到企业学习,提升师资力量;4)提升科研能力。院校、行业及吉利研发团队的专家共同申报新能源汽车相关研究课题,申请知识产权等;5)提升就业率和就业质量。针对学生实习就业构建和企业需求无缝对接的产教融合信息服务平台;6)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和吉利共同举办院校汽车类专业大赛。携手吉利成立“新能源汽车产业教学研究中心”,立足地方辐射全国。六、调研结论(一)关于人才未来缺口随着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步伐逐渐加快,各大汽车品牌均推出新能源车型,如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车等,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越来越成为经济发展的焦点,并快速走进家庭,从事新能源汽车技术服务的人面临缺口巨大。经过调查研究,我省职业院校以新能源汽车技术人才及汽车后市场服务人才培养为目标的极少,这给我校开设汽车运用与维修新能源汽车方向带来了良好的机遇。(二)关于专业职业面向根据线上调查研究与企业访谈可知,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于新能源汽车生产、售后技术服务等行业企业,能够在生产、服务一线从事新能源汽车维护与保养、检测与维修、服务顾问等基层岗位工作,可通过提高自身知识技能水平和积累工作经验来获取晋升,本专业中职毕业生参加工作初期的薪资待遇在2k—4k之间。(三)关于人才知识要求由前期调研和研究可知,与传统内燃机汽车相比,新能源汽车的底盘、舒适系统仍和内燃机车辆的相同,差别主要在能源和动力上。新能源汽车坚持“三纵三横”的基本技术体系,即纵向发展燃料电池动力系统、混合动力系统、纯电动力系统,横向发展动力电池与电池管理、电机驱动与电力电子、电子控制与智能技术。因此,新能源汽车相关的教学内容也应形成“三纵三横”的知识结构体系,如下图所示:(四)关于人才技能要求结合线上调查研究与线下访谈,现有的新能源汽车维修人才大部分是从传统汽车维修过渡而来。从企业对新能源汽车技能应用情况的反馈,易知新能源汽车维修人才普遍存在知识不够深入和全面、动手操作能力不足等因素;认为新能源汽车人才需要具备安全意识、团队合作意识,熟悉新能源汽车售后服务企业管理的要求,掌握传统汽车的基本构造,掌握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熟悉传统汽车与新能源汽车诊断设备的操作,熟悉新能源汽车的使用与维护、故障与诊断。并且要顺应瞬息万变的行业发展趋势,重视新知识、新工具、新设备的更新学习。(五)关于人才素质要求根据行业特性,结合线上线下调研企业对新能源汽车人才工作状态的反馈,易知新能源汽车人才存在缺少耐心,不能吃苦;职业认同感不高;眼高手低,容易流失;没有长远的职业规划等职业素养缺失情况。因此,学校应让学生接触相关行业信息和理念,加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增强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