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重庆B卷)2023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卷(全解全析)_第1页
化学(重庆B卷)2023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卷(全解全析)_第2页
化学(重庆B卷)2023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卷(全解全析)_第3页
化学(重庆B卷)2023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卷(全解全析)_第4页
化学(重庆B卷)2023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卷(全解全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高考化学第一次模拟考试卷(重庆B卷)

高三化学

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

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B11C12N14O16Na23P31S32

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

要求的。

1.中国诗词中包含了丰富的化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柳絮的主要成分属于糖类

B.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句中海市蜃楼形成美景的本质原因是丁达尔效应

C.火树银花不夜天,兄弟姐妹舞翩跑:"火树银花”中的焰火实质上是金属化合物在灼烧时呈现的各种

艳丽色彩

D.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青丝与白发的主要成分均属于蛋白质

2.反应2Na?S+Na2co3+4SO?=3Na2s2O3+CO2可用于制备照相业定影剂硫代硫酸钠(Na2s2O3)。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A.SO?是非极性分子B.Na2s2O3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

C.Na+和S?-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D.CO?的电子式为:0:C:Q:

3.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2+2+

A.碳酸氢镁溶液中加入过量石灰水:Mg+2HCO;+2OH+Ca=MgCO,I+CaCO3+2H,0

B.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气体:CO2+H2O+CIO=HCO;+HC1O

C.次氯酸钠溶液吸收过量二氧化硫气体:SO,+H,O+CIO=SO^-+Cl+2H+

D.氯化铁溶液与过量硫化钠溶液反应:2Fe3++3S2-=2FeS』+SJ

4.M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2.241,乙烯中6键的数目为0.4心

B.24.5gH2sO&和H3PO」的混合物中含有的0原子数为刈

C.足量Cu与10g98%的浓硫酸共热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2刈

3++

D.在含O.lmol氯化铁的溶液中,N(Fe)+N(H)=0.1NA

5.下列实验装置和操作均正确的是

A.Imol苯并喋酮完全燃烧需要消耗6.25mol氧气

B.X能使酸性高镒酸钾溶液褪色,但不能使溪水褪色

C.X与足量比加成后所得有机物分子中手性碳原子数目为3个

D.ImolX与足量NaOH溶液充分反应,最多可消耗4moiNaOH

7.下列方案设计、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目的方案设计和现象结论

判断KC1的化学键将KC1固体溶于水,进行导电性实

AKC1中含有离子键

类型验,KCI溶液可导电

向O.lmol-L'H2O2溶液中滴加

验证H202具有氧化

B凡。2具有氧化性

0.Imol-LTKMnO4溶液,KMnO4褪

比较K、p(CaSOj与向饱和CaSO,溶液滴加相同浓度的

c/Csp(CaSO4)>/Csp(CaCO3)

*sp(CaCC)3)的大小Na2c。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鉴别Na2cO3与

取适量固体于试管,插入温度计,加

D该固体是叫世

少量水,温度降低

NaHC03

8.下列对分子性质的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H

—次氯酸磷酸

O

N-—I

HHC1-0HHO,\)H

图1图2

A.在氨水中,大部分NH3与H2O以氢键(用“…”表示)结合形成NH3H2O分子,则NH3H2O的结构式

如图1

B.NF3和BF,的中心原子杂化方式不同,前者是sp?后者是sp'

C.HCHO、CH;、S0;的VSEPR模型相同

D.由如图2可知酸性H3PO』>HC1O,因为H3Po4分子中有1个非羟基氧原子

9.X、Y、Z、W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X与Z同族,Z的原子序数是X的2倍,Y离子

在同周期内离子半径最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离子半径:W>Z>Y>X

B.Y2Z3能在水溶液中制得

C.H?X分子间存在氢键,因此稳定性H2X>H2Z

D.元素X和W的某些单质或化合物可作为工业生产上的脱色剂、消毒剂

10.某课题组在研究帆生物化学时有循环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N(His404)

I

V

N(His496)

1

A.在循环过程涉及氢氧键的断裂和形成

B.在该循环中,催化剂为循环图化合物1

C.循环过程中反应①②③④均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

D.在循环过程中,无机物发生的反应为:H2O2+C1+H=H2O+HOC1

11.草酸亚铁晶体是生产感光材料的原料Kp(FeC2()421120)=3x1()7moF1勺,制备流程如下:

I,、“,、一,℃、八,cl①酸化、溶解一②H2c2。4一③"FC

(N&hF-SO6•6比0------------------►―------►*fCCL2O5.T2HII2O。I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可用KSCN溶液检验(NHjFelSOj是否变质

B.步骤①酸化的目的是抑制Fe"的水解

2+

C.步骤②反应为Fe+H2C,O4+2H,0=FeC,O4-2HqJ+2PT

D.步骤③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

12.我国科研人员将单独脱除S02的反应与Hq?的制备反应相结合,实现协同转化。

①单独制备H?。?:2H2O+O2=2H2O2,不能自发进行。

②单独脱除SO2:40H+2SO,+O,=2SO;+2H,O,能自发进行协同转化装置如下图(在电场作用下,

双极膜中间层的H20解离为OH-和H+,并向两极迁移)。

下列分析不F磷的是

A.反应②释放的能量可以用于反应①

B.产生H—2的电极反应:。2+2片+211*=凡02

C.反应过程中不需补加稀H2so4

D.协同转化总反应:S02+O2+2H2O=H,O2+H2SO4

13.在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CO和1molNO,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

2CO(g)+2NO(g)N,(g)+2CO2(g),测得NO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及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实验测

2

得,v正=%。2d0)-2(0)),vffi=kj£c(N2).c(C02)(k1F>k逆为速率常数,只与温度有关),下列说法

错误的是

600700800900

温度

A.达到平衡后,仅升高温度,k正增大的倍数小于k逆增大的倍数

B.若密闭容器(Pi对应压强下)体积为1L,则b点兽=160

K逆

c.NO的物质的量浓度:b点〉a点

D.逆反应速率:a点>0点

14.已知:常温下,碳酸的电离平衡常数Kai=4.4xl0-7,Ka2=4.7xlW。常温下,向lOOmLO.lmolL“K2cO3

溶液中缓慢滴加100mL0.2mol.L-1盐酸,溶液中各离子的物质的量随加入盐酸的物质的量的变化如图

所示(H+和OH未画出)。

加入盐酸的物质的艇/mmol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滴加至A点时,n(Cl-)=n(CO;)>n(HCC>3)

B.滴加至B点时,广9.4><103

C(H2co3)

滴加至点时,

C.Cc(Cl-)<C(HCO3)+2c(cot)

D.滴加至D点时,溶液的pH<7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8分。

15.(14分)工业上以银铁硫化矿(主要成分为NiS、FeS、SiO?等)为原料制备兰尼银(一种带有多孔结构的

细小晶粒组成的银铝合金,具有优良的储氢性能),并获得副产品黄钠铁机[NaFeKSO4)2(OH)6]工艺流程

如下:

NaOII

空气

Na4'O)N?H4«H/)Ar

一.」一.。,!-----粉碎

ttitst1_?__.r—--------r—•Al

小,”一也小回「一"二是1g

•itI4

气体।浊沿।r体2池沧2港液

回答下列问题:

燃烧过程中、分别转化为、写出转化为的化学方程式:

(1)“NiSFeSNizChFe2O3,NiSNizCh

(2)已知Ni2C>3具有强氧化性,则滤渣I的主要成分为(填化学式,下同),气体2是.

(3)滤渣2的主要成分为黄钠铁机,写出生成黄钠铁机和气体的离子方程式:o

(4)在“还原”阶段,析出物中含保物质的质量分数与NaOH溶液浓度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含银物质的痂谕分数n・

SiSO4S:ll4

64)

40

20

0.0050.0100.015dNaOllkdnobL1)

NaOH溶液浓度不同时,析出产物中Ni的质量分数不同,其原因可能为。

(5)“高温熔融”阶段通入Ar的目的是。

(6)“高温熔融”后加浓NaOH溶液的目的是使银铝合金产生多孔结构,其反应原理为(用离子方

程式表示)。

(7)Ni(OH)2可用于制备银钻镒三元电极材料。用NiSO4溶液制备Ni(OH)2时,若要使滤液中的

2+615

c(Ni)<1.0xlO-molL',则滤液的pH不小于{已知:Ksp[Ni(OH)2]=2.0xlO,lg2=0.3}o

16.(15分)Na2O2(s)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原料,有着重要的用途,可与CO2、H?。、NO?、SO?等多种物

质反应。回答下列问题:

(1)将C3H八。2、Naq?放入一个真空密闭容器中,在150℃下用电火花不断引燃反应,恰好完全反应,

生成物之一为Na2co、,压强为零,则C3H8、O?、Naq: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2)Na2()2(s)与NC)2(g)之间也能进行反应,某科研小组对其反应产物进行了探究分析。

第1步:用如图1所示装置制取NO2,用98.3%浓硫酸吸收(NO2可溶于浓硫酸,加热后又会逸出),得

到无色吸收液。

浓HNO、

CaCh固体

:‘NaOH溶液

浓H:SO,

图I

第2步:用如图2所示装置加热浓硫酸吸收液,使NO2挥发,通入盛有NazO2的试管中,至固体颜色

不变后,再通入NO?,气体2min。

NaOH溶液

第3步:称取图2中反应后的固体0.5g,加水溶解,配制100mL待测溶液。

①Na?。?⑹与NO?(g)可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O2+2NO2=2NaNO,+O2、

②上述“第3步”中配制100mL待测溶液,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填I种)。

③图1、图2中的NaOH溶液用于尾气处理,则反应中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3)某科研兴趣小组运用数字化实验对Na^O,、SO,的反应过程进行探究(如图3所示)。

步骤如下:

I.将计算机、数据采集器、氧气传感器依次相连。

II.用无水Na?SO3与浓H2soq(70%)反应制取并用仪器A收集SO?气体。

IH.将氧气传感器塞入仪器A中间接口,进行数据采集,用药匙取少量NazO,从仪器A右端加入,迅速

塞紧瓶塞。

①仪器A的名称为。

②ab段氧气的含量迅速升高,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是(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③be段氧气的含量慢慢降低,可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7.(14分)丙烯月青(CH?=CHCN)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工业上可用“丙烯氨氧化法”生产,副产物有丙

烯醛(GHQ)、乙睛(CH©N)等。以丙烯、氨气和氧气为原料,在催化剂存在下合成丙烯曙(C3H.、N)

涉及的主要反应如下:

I.C3H6(g)+NH3(g)+,C)2(g)=C3H?N(丙烯腾)(g)+3H?O(g)AH,=-5l5kJ/mol

11(34伍)+02伍)=^340(丙烯陶佰)+乩0伍)AH2=-353kJ/mol

回答下列问题:

⑴GHQ(丙烯醛人)+1^也(8)+^02仅)=6112(丙烯月青)+2凡0鱼)AH=kJ/moL

(2)恒温,体系达到平衡后,若压缩容器体积,则反应U的平衡移动方向为(填“正反应方向”“逆

反应方向”或“不移动”)。

(3)如图为丙烯产率与反应温度的关系曲线,最高产率对应温度为460℃。低于460℃时,有人认为丙烯

睛的产率不是对应温度下的平衡产率,其理由是;高于460℃时,丙烯睛产率降低的可能原因

是(填标号)。

A.催化剂活性降低B.平衡常数变大C.副反应增多D.反应的活化能增大

(4)丙烯月青和丙烯醛的产率与n(氨)/n(丙烯)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进料气中氨、空气、丙烯的理论

体积比约为______(氧气在空气中约占20%)。

z

a:4-kH1

0.40.60.81.01.2

n(氯阿丙烯)

r(c)Tr(D)r

JP1”P,rc

⑸已知对于反应:aA(g)+bB(g).-cC(g)4-dD(g),其标准平衡常数:

阴*阴

压强为p°的恒压密闭容器中,通入1mol丙烯,1mol氨气和3moi氧气发生反应I、H,达到平衡时,

容器内有amolC,HK®,bmolCRQ©,则反应H的标准平衡常数为(用含a、b的代数式表

示)。

(6)以丙烯月青为原料,利用电解原理合成[CN(CH2)4CN]可减少氮氧化物的排放,其装置如图所示,电

解时Pb电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

Pb电极澹速推进器

CH,=CHCN-►\r产1ft已二

〜质子交换黑

5%H1so闲液一»

PtO,-AgO电极

18.(15分)异苯并吠喃酮类物质广泛存在。某异苯并吠喃酮类化合物K的合成路线如下。

()0O()

A/加压

已知.Ii->।I+ROH

()

O()IIN

j-C-CI<

I

OH

回答下列问题:

(1)试剂a的分子式是。

(2)CuCL催化C—D的过程如下,补充完整步骤②的方程式。

步骤①:

C+2CUC12-^D+CO2T+2CUC1+2HCI

步骤②:。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填序号)。

a.A的核磁共振氢谱有2组峰

b.B存在含碳碳双键的酮类同分异构体

c.D存在含酚羟基的环状酯类同分异构体

(4)ETF的化学方程式是。

(5)由E和F制备G时发现产率不高。以丙酮和乙醇为原料,其它无机试剂自选,设计高效合成G的合

成路线。(用结构简式表示有机物,用箭头表示转化关系,箭头上注明试剂和反应条件)。

y°cio

已知:i._CH_—I_难以被进一步氯代

NaCN

ii.R-C1式・R-CN

(6)D和G经五步反应合成H,中间产物3无手性异构体,写出中间产物2和3的结构简式.o(结

构简式中的““可用"-R”表示)

J《向j而脑:回一

j中间::中网:二

*产7"产物2,II

(7)J的结构简式是.

2023年高考化学第一次模拟考试卷(重庆B卷)

化学•全解全析

1234567891011121314

BBABCDCBDCDDBC

1.B【详解】A.柳絮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属于糖类,A项正确;B.雾是一种胶体,具有丁达尔现象,

这是胶体的性质,海市蜃楼形成美景的本质原因是空气中的小水滴,颗粒直径大小约为l~100nm之间,B

项错误;C.火树银花就是锂、钠、钾、锢、领、铜等金属化合物在灼烧时呈现的各种火焰颜色,C项正确;

D.蛋白质是组成人体肌肉、皮肤、内脏、头发、血液等的主要成分,青丝与白发均指头发,主要成分均属

蛋白质,D项正确。故选B。

2.B【详解】A.已知SCh是V形结构,其正、负电荷中心不重合,则SO?是极性分子,A错误;B.Na^°3

既含Na+与S2°;一之间的离子键,&O:内含s-s、S-O之间的共价键,B正确;C.已知片-和Na,结构示意

图分别为:‘/、,故它们电子层结构不相同,C错误;D.已知CCh中C和。之间形成2

对共用电子对,故CO2的电子式为,D错误;故答案为:B。

3.A【详解】A.由于Ca(OH)2过量,Mg(OH)2的溶解度小于MgCO.“故碳酸氢镁溶液中加入过量石灰水

的离子方程式为:Mg2++2HCOs+2Ca2++4OH=2CaCO4+2H2O+Mg(OH)21,A错误;B.次氯酸钙溶液中通

入过量的二氧化碳气体的离子方程式为:CO2+H2O+ClCr=HC°;+HCl°,B正确;c.次氯酸钠溶液具

有强氧化性,可以氧化二氧化硫,次氯酸钠溶液吸收过量二氧化硫气体的离子方程式为:

+

so2+H2O+CIO-=sor+cr+2H;c正确;D.铁离子可以氧化硫离子为s单质,则氯化铁溶液与过量

硫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3S2-=2FeSJ+SJ,D正确;故选A。

4.B【详解】A.乙烯分子中单键为◎键,双键中含有1个。键和1个兀健,则标准状况下,2.24L乙烯中

2.24L

◎键的数目为22.4L/molx5xMmol-i=0.5M,故A错误;B.硫酸和磷酸的摩尔质量都为98g/moL含有的

24.5g

氧原子个数都为4,则24.5g硫酸和磷酸的混合物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98g/molx4xMmol匚刈,故B正确;

C.浓硫酸与铜共热反应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和水,而稀硫酸与铜不反应,足量铜与10g98%的浓硫酸共

10gx98%[

热反应时,浓硫酸会变为不与铜反应的稀硫酸,则反应转移的电子数小于98g/molx2x5xMmolT=0.INA,

故C错误;D.氯化铁是强酸弱碱盐,铁离子在溶液中水解使溶液中的阳离子数目增大,则在含O.lmol氯

化铁的溶液中铁离子和氢离子的数目之和大于0.1M,故D错误;故选B。

5.C【详解】A.胶头滴管不能伸入试管,A错误;B.氯化钙会与氨气反应,不能干燥氨气,应用碱石灰

干燥,B错误;C.装置为原电池,锌作为负极失去电子,可以保护铁电极,属于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C正确;D.CO?会被碳酸钠溶液吸收,除去CO2中少量SO2应通入饱和碳酸氢钠溶液,D错误;故选C。

6.D【详解】A.苯并哩酮的分子式为:C7H5NO2,完全燃烧,碳原子转化为二氧化碳、氢原子转化为水,

则Imol苯并嚏酮完全燃烧最少需要消耗7.25mol氧气,A项错误;B.X具有醛基,醛基具有还原性,则

能使酸性高锯酸钾溶液和滤水褪色,B项错误;C.X与足量H?加成后所得有机物分子中手性碳原子为

0*HO",数目为4个,C项错误;D.X在碱性溶液中,澳原子、酰胺基、酯基可

以水解,同时水解产物中有酚羟基,则ImolX与足量NaOH溶液充分反应,最多可消耗4moiNaOH,D项

正确;答案选D。

7.C【详解】A.KC1固体溶于水可导电不能说明KC1中含有离子键,如HC1溶于水也能导电,但是HCI

中为共价键,A错误;B.高锯酸钾可氧化H2O2从而褪色,体现了H2O2具有还原性,B错误;C.向饱和

CaS04溶液中滴加相同浓度的Na2cCh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Ksp(CaSO4)>Ksp(CaCC)3),C正确;D.碳

酸钠溶于水放热,碳酸氢钠溶于水吸热,则该固体为NaHCCh,D错误;故答案选C。

8.B【详解】A.N%与H2O以氢键(用“……”表示)结合形成NH3・H?0分子,氨气中N和水中H形成氢

H

I

H—N…・H—0

11二二4

键,则NH3・H2O的结构式为口,A正确;B.NF3中N原子价层电子对数=3+2,

上03

BF3分子中B原子价层电子对数=3+2,中心原子杂化类型:前者为sp3、后者为sp2,B错误;C.HCHO

4-2x1-1x2_34-1-3x13

中C原子价层电子对数=3+2一且不含孤电子对,CH;中C原子价层电子对数=3+一~

6-3x2c

------二3

且不含孤电子对,S03分子中s原子价层电子对数=3+2且不含孤电子对,这三种微粒空间构型都

是平面三角形,C正确;D.H3PO4的非羟基氧原子数大于次氯酸的非羟基氧原子数,所以磷酸的酸性大于

次氯酸,D正确;故答案选B。

9.D【分析】X、Y、Z、W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X与Z同族,Z的原子序数是X的2

倍,则X为0元素、Z为S元素、W为C1元素;电子层数相同,序数小的,离子半径大,由Y离子在同

周期内离子半径最小,可知Y为A1元素,据此分析作答。

223+

【详解】A.电子层数相同,序数小的,离子半径大,则离子半径:S>cr>0->Al,A项错误;B.Y2Z3

为Al2s3,其为弱酸弱碱盐,在水中会发生双水解,B项错误;C.H2O分子间存在氢键,主要影响物质的

熔沸点,稳定性H2OH2S,是因为非金属性:0>S,C项错误;D.C102具有强氧化性及漂白性,可作为

工业生产上的脱色剂、消毒剂,D项正确;答案选D。

10.C【详解】A.过程①中Hz°2转化为-H和-OOH有氢氧键断裂和形成,过程②中-OH断裂形成-H,

存在氢氧键断裂,所以在循环过程涉及氢氧键的断裂和形成,故A正确;B.如图,过程①为反应的开始,

化合物1与也°?反应形成一系列中间产物,经过一个循环,最后又生成化合物1,所以化合物1为催化剂,

故B正确;C.图中过程③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C错误;D.如图,反应物为口2°2、Cl\H+,产物

为此。和HOC1,其反应为H9+C1+H=H2O+HOC1,故D正确;故选C。

11.D【详解】A.("JFeeQ.%中铁的化合价为+2价,其变质后是转化为+3价的离子,故可用KSCN

+

溶液检验(^jFelSOj是否变质,A正确;B.亚铁离子水解方程式为Fe2++2H2OFe(OH)2+2H,故

步骤①酸化的目的是抑制Fe"的水解,B正确;C.由题干流程图可知,步骤②反应为

2

Fe^+H:C2O4+2H2O=FeC2O4-2H2O;+2H^(c正确;D.由题干信息可知,FeCzO0H?。是一种难溶物,故

步骤③为过滤、洗涤、干燥,D错误;故答案为:D。

12.D【分析】该装置为原电池,根据图中电子移动方向可知,左侧电极为负极,负极上SO?发生失电子的

反应生成右侧电极为正极,正极上02发生得电子的反应生成H2O,负极反应式为

SO2-2e+4OH=SO;+2H2O,正极反应式为02+2e+2H+=Ha,所以协同转化总反应为

SO2+O2+2NaOH=H2O2+Na2SO4,原电池工作时,阴离子移向负极,阳离子移向正极,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反应①不能自发进行,则反应①是吸热反应,反应②能自发进行,则反应②是放热反应,反应

②释放的能量可以用于反应①,A项正确;B.由图可知,生成H2O2的电极反应为02+2,+2%=电。2,B

项正确;C.H+、电子所带电荷数值相等,则右侧消耗H+的量等于迁移过来H+的量,硫酸的总量不变,所

以反应过程中不需补加稀H2sCM,C项正确;D.负极反应式为S°2-2e+4OH=SO:+2H2°,正极反应式为

+则协同转化总反应为项错误;故答案选。

O2+2e+2H=H2O2sO2+O2+2NaOH=H2O2+Na2sO4,DD

13.B【详解】A.平衡时,v片v逆,即:/C2(NO).C2(CO)=无逆c(N2)p2(CO2),升高温度后,正、逆反应的速

率增大,但N0的平衡转化率降低,平衡逆向移动,说明逆反应增大的幅度大于正反应,而体系中各组分

的瞬时浓度不变,故增大的倍数小于h逆增大的倍数,A正确;

B.a点NO的平衡转化率为80%,CO和NO起始的物质的量均为Imol,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CO、NO、

N2、CO2转化的物质的量分别为0.8mol、0.8mok0.2mok0.8mol,则CO、NO、N2、CO2平衡时的物质的

量分别为、由于容器体积为故、平衡时的浓度分别

0.2mol0.2moh0.2moK0.8moL1L,CONO,N2>CO2

生C(NJ.C2(CO2)0.2mol/L>(0.8mol/L)2

为0.2mol/L,0.2mol/L>0.2mol/L>0.8mol/L,a点=160;p\

k逆-c?(NO"?(CO)—(0.2mol/L)2x(0.2mol/L)2

对应压强下,b点NO的平衡转化率还未达到80%,则反应正向进行,即v正〉v逆,故詈>160,B错误;

C.a点和b点的NO的起始物质的量相同,a点NO的转化率大于b点,则a点NO转化的物质的量大于b

点,故a点剩余NO的物质的量小于b点,由于体积相同,故b点NO的物质的量浓度大于a点,C正确;

D.设压强为02,温度与a点相同时的点为d点,由C选项可知,d点NO的物质的量浓度大于a点,则a

点N2、CO2的浓度大于d点,故a点逆反应速率大于d点;d点和c点的压强相同,d点的温度高于c点,

则d点的逆反应速率大于c点,故a点逆反应速率大于c点,D正确;故选B。

14.C【详解】A.碳酸为二元弱酸,碳酸钾的物质的量为0.01mol=10mmol,则碳酸钾与盐酸反应分布进行

的离子方程式为:、由图可知的物质的量最大随着加入盐酸物

coJHfco:HCO;+H^=H2CO3)co;

质的量逐渐减小,滴定至A点时,主要进行的离子方程式为C°t+H+=HC°"则由图可知

A点和D点加入盐酸的物质的量和溶液中离子的物质的量相等,A点时n(C°;)=n(C「),则

人项正确;由图可知,点时“仁。:)=第一次电离平衡为

n(COr)=n(Cr)>n(HCO;);B,B"HCO;),

J(HCC)3)xc(H+)

电离常数为a,,第二次电离平衡为此

H2cO3.hHC0;+H+,c(H2co3)0;;hCOj+H:

Kc(CO:)xc(H,)

电离常数为"c(HC。;),可得:

c(HCO;)c(HCO;)xc(H+)xc(CO^)c(HCO;)xc(H+)xc(HCO;)K„4.4X10〃

+

C(H2co3)—C(H2CO3)XC(H)XC(CO^)-c(H2CO,)xc(H*)xc(CO^)"K7~4.7x10"

c(HCO,)

a9.4x10'

C(H2CO,)

,B项正确;C.由图可知C点加入的盐酸的物质的量为lOmmol,则C点溶液中“此°3)

小于lOmmol,"CO;)接近o且c点在直线的下方,物料守恒可得可得

c(Cl-)=C(COr)+c(HCO;)+c(H2CO3);则c(C「)>c(HC5)+2c(C。>©项错误;D,滴定至D点时,

KHCO'+HCUKCl+HQ+CO”恰好完全反应,溶解二氧化碳气体使溶液显酸性,则溶液的pH<7,D项正

确;答案选C。

煨烧

15.(l)4NiS+7O2=2Ni2O,+4SO2

⑵SiO202

+,++

(3)Na+3Fe+2SO^'+6H+6CO^'=NaFe,(SO4)2(OH)6J+6CO2T

(4)碱性越强,N2H4的还原性越强,析出的Ni越多

(5)防止银、铝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

(6)2A1+2OH+2H2O=2A1O;+3H2T

(7)9.65

【分析】由流程图知,镇铁硫化矿(主要成分为NiS、FeS、SiCh等)煨烧时,NiS、FeS与Ch反应生成NizCh、

FezCh和SO2,则气体1含有SC)2,向煨烧后的固体加入硫酸酸浸,Ni2O3,FezCh与硫酸反应生成可溶性硫

酸盐,发生的反应为2Niq3+4H2so4=4NiSO,+4Hq+O2T、Fe2O3+3H2SO4=Fe2(SO4)3+3H2O,SiOz不与硫

酸反应,则滤渣1中含有SiCh,气体2为O2,再加入Na2so4和Na2cCh沉铁生成NaFe3(SO4)2(OH)6,则滤

渣2为NaFe3(SO4)2(OH)6,然后加入NaOH、K凡•凡。还原Ni?+生成Ni,Ni与Al粉在Ar氛围中高温熔

融生成银铝合金,最后粉碎加入浓NaOH溶液,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产生氢气使锲铝合金产生多孔的结

构,得到兰尼银。

(1)由题意知,NiS在通入空气煨烧的条件下生成Ni2Ch和一种气体,其化学方程式为

煨烧

4NiS+7O2=2Ni2O3+4SO2

煨烧

故答案为:4NiS+7O2=2Ni2O3+4SO,;

(2)据分析知,滤渣1的主要成分为SiCh;气体2是O2;

故答案为:SiO2;O2;

(3)根据流程中所加入的试剂,以及生成物可知生成黄钠铁矶和气体的离子方程式为

Na*+3Fe"+2SOj+6H*+6CO;=NaFe3(SOJ(OH)6J+6CO,T

故答案为:Na*+3Fe»+2SO:+6H*+6CO;-=NaFe3(SO4)2(OH)6J+6CO,T;

(4)从图中可以看出,银单质的质量随着氢氧化钠的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可能的原因为碱性越强,N2H4

的还原性越强,析出的Ni越多;

故答案为:碱性越强,N2H4的还原性越强,析出的Ni越多;

(5)高温熔融通入Ar形成无氧环境,目的是防止银、铝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

故答案为:防止银、铝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

(6)据分析知,“高温熔融”后加浓NaOH溶液的目的是使银铝合金产生多孔结构的原因是铝与氢氧化钠反

应产生氢气,其离子方程式为2A1+2OH+2HQ=2A1C>2+3凡T.

故答案为:2A1+2OH+2H2O=2A1O,+3H2T;

(7)根据K」Ni(OH)J=c(Ni").c(OH-)2=2.0xl(y;若要是溶液中“柳闫.。xl06moi[“,则

式。"boxIff6pOH=-lgc(OH-)44.5-0.1544.35MpH+pOH=14//pH29.65.

故答案为:9.65o

16.(1)2:3:14

(2)Na2O2+2NO2=2NaNO3100mL容量瓶或胶头滴管1:1

(3)三颈烧瓶2Na2Ch+2SO2=2Na2so3+O2放热2Na2so3+C)2=2Na2s。4

【分析】本实验的实验目的是探究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水、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的反应,并通过实验确

定反应所得生成物。

(1)由丙烷、氧气、过氧化钠在150℃下用电火花不断引燃反应,恰好完全反应,压强为零可知,反应的

放电、

化学方程式为2c3H8+3O2+14Na2O2*6Na2co3+16NaOH,由方程式可知,丙烷、氧气、过氧化钠的物

质的量比为2:3:14,故答案为:2:3:14;

(2)①二氧化氮中氮元素为+4价,既能在反应中表现氧化性,也能表现还原性,可能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

亚硝酸钠和氧气表现氧化性,也能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硝酸钠表现还原性,则表现还原性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O2+2NO2=2NaNO3,故答案为:Na2O2+2NO2=2NaNO3;②由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步骤可知,配

制100mL待测溶液需要用到的仪器为烧杯、玻璃棒、1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故答案为:100mL容量瓶

或胶头滴管;③二氧化氮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钠、亚硝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OH+2NO2=NaNO3+NaNO2+H2O,由方程式可知,反应中氧化产物硝酸钠与还原产物亚硝酸钠的物质的

量之比为1:1,故答案为:1:1;

(3)①由实验装置图可知,仪器A为三颈烧瓶,故答案为:三颈烧瓶;②由ab段氧气的含量迅速升高可

知,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硫发生放热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2O2+2SO2=2Na2so3+。2,故答案为:2Na2O2+2SC)2=2Na2so3+O2;③be段氧气的含量慢慢降低说明反应

生成的亚硫酸钠与氧气反应生成硫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so3+O2=2Na2so4,故答案为:

2Na2SC)3+O2=2Na2so4。

17.(1)-162

(2)正反应方向

(3)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平衡产率应随温度升高而降低AC

(4)2:15:2

(3a+b)b

(l-a-b)(3-1.5a-b)

(6)2CH2=CHCN+2e-+2H+=CN(CH2)4CN

【详解】(1)因为该反应可由反应I-反应I[得到,所以

A/7=A//,—A/7,=—515kJ/mol—(353kJ/mol)=—162kJ/mol;

(2)恒温,体系达到平衡后,若压缩容器体积,增大压强,反应I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丙烯和氧气的转化

率减小,则反应n中的反应物的浓度(分压)增大,导致反应H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3)根据图象分析,该反应为放热反应,产率应随温度升高而降低,但图象显示是产率升高,故此说明该

温度段反应并未达到平衡;高于460℃,催化剂因高温失活,以及副反应的增多,导致产率降低,所以本问

第二空选填AC;

(4)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