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产低效茶园改造与复壮技术规程_第1页
低产低效茶园改造与复壮技术规程_第2页
低产低效茶园改造与复壮技术规程_第3页
低产低效茶园改造与复壮技术规程_第4页
低产低效茶园改造与复壮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低产低效茶园改造与复壮技术规程本文件规定了低产低效茶园的定义、茶园基本要求、改造与复壮技术、改造后的综合治理。本文件适用于低产低效茶园改造和复壮。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2440尿素GB11767茶树种苗GB/T15063复混肥料GB/T18877有机无机复混肥料GB/T24689.2植物保护机械杀虫灯NY/T391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NY/T393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NY/T394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NY/T525有机肥料GH/T1245生态茶园建设规范DB51/T2481茶树栽培技术规程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低产低效茶园lowyieldandbenefitteagarden因品种不适应当前茶叶生产及品种退化、树龄过大、建园基础差或栽培措施不力等原因引起的茶树树势衰弱,鲜叶年产量低于2700kg/hm2或年产值低于45000元/hm2的投产茶园(不包括鲜叶采摘因素引起的产量或产值低于该标准的茶园)。3.2茶树改造remouldingteaplant指通过茶树修剪、改植换种、茶树补植等措施对茶树树冠、栽培品种及群体结构进行改造。3.3茶树复壮makingteaplantgrowingluxuriantly指通过枝条留养、定型修剪、土壤培肥等关键技术促进茶树长势旺盛、茎枝粗壮、分枝结构合理,从而形成高产型树冠。4茶园要求采用本文件规定的技术进行改造与复壮的低产低效茶园应符合以下要求:生态条件良好,远离污染源,坡度≤30°,土壤pH值4.5~6.0,耕作层厚度≥50cm;茶园空气质量、土壤环境质量符合NY/T391中第5章规定的空气质量要求、7.1规定的土壤环境质量要求。坡度>30°的陡坡低产低效茶园,宜退茶还林。5园地环境改造5.1路网改造完善茶园道路系统,满足园外公路与茶园主干道相连,茶园支道、作业道与步行道完整贯通,主干道宽度≥5.0m、支道宽度≥3.0m、作业道宽度≥1.5m、步行道≥1m,且满足田间生产、农机下田、观光旅游的要求。坡地茶园道路应按“之”字形或“S”形绕开山筑。5.2水网改造5.2.1依据规模、地形、地貌,改造完善茶园排灌系统,确保茶园旱可灌、涝可排,不积水、不受雨水冲击。5.2.2易干旱地区茶园宜进行水肥一体化建设,在较高地势处建蓄水池和水肥一体泵站,园内铺设灌溉管道。灌溉水质量应符合NY/T391中6.1规定的农田灌溉水质要求。5.2.3茶园四周及低洼处设置主渠,茶园内部道路两侧开排水沟。5.2.4梯级茶园内侧沿茶行方向设深20cm、宽30cm的横沟,垂直等高线方向每15m~20m设深40cm、宽30cm的纵沟,且纵横沟连通。5.2.5平地和15°以内缓坡茶园,每隔8m~10m设纵沟和横沟,深度≥40cm、宽度≥30cm。5.3构筑茶园复合生态系统5.3.1在茶园四周和园内主干道两侧种植与茶树无共生病虫害、主干分枝部位较高且适宜当地种植的经济林木。5.3.2茶园内可适当套种、间作绿肥。5.3.3梯级茶园梯壁不宜裸露,可保留自然植被或新种植被。5.3.4植被、绿肥的选择可参照GH/T1245中附录A推荐的生态茶园种植植被和附录B推荐的生态茶园宜种植的绿肥。5.4智慧茶园建设有条件的地方,可在茶园内实现通信网络全覆盖,组建茶园动态监测、农事提醒及远程操控智慧茶园管理系统。按照每6hm2~8hm2建立1个包含智能虫情测报灯、气象站、孢子捕捉仪器、土壤温湿度传感器、高清摄像头的监测点。6茶树改造6.1树冠改造3茶树品种经济价值较高、主干枝条尚健壮的茶园,可根据树势衰老程度,选取台刈或重修剪或深修剪改造茶树树冠。(不同衰老程度茶树适用的修剪技术参见附录A。)6.2换种改造6.2.1改植换种6.2.1.1茶树品种不适应四川地区茶叶生产或严重衰老完全丧失生产能力的茶园应进行改植换种。6.2.1.2按DB51/T2481中3.3.1描述的茶园开垦方式,第4章确立的茶树品种选择要求,5.1规定的种植规格、5.2规定的种植时间改植换种。6.2.2新老套种6.2.2.1具备一定生产能力但需要更换茶树品种、且种植规格为条列式种植的平地或缓坡地茶园宜采取新老套种措施进行改造。6.2.2.2方法要点如下。a)按本文件中附录A描述的重修剪方法对茶树进行重修剪,修剪枝条移出茶园集中处理。b)茶树行间深翻改土,深50cm~60cm、宽80cm~100cm,施有机肥22.5t/hm²~30.0t/hm²、配施复混肥料600kg/hm²~750kg/hm²做底肥。c)按本文件中6.2.1.2规定的茶树品种、种植规格和种植时间进行茶树新植。d)通过采摘和修剪控制老茶树树冠扩展,确保幼树生长空间充足。e)新植茶树3~4年后,可一次性或分批挖去老茶树,但注意不伤新树根系。6.3茶树补植6.3.1适用于树龄4~5年、树势旺盛但缺株断行明显的良种茶园。6.3.2选择相同品种的1~2龄茶苗,在10月上旬~11月下旬或2月下旬~3月上旬,按原有规格进行补植。茶苗质量应符合GB11767的规定。7茶树复壮7.1枝条留养7.1.1新植茶树当年、第二年不宜采摘,第三年秋季可打顶采摘一次。7.1.2茶园台刈、重修剪后当年夏季应留养。翌年,台刈茶园春末、秋季可适度打顶采摘一次;重修剪茶园春季可适度采摘,长势强的可留1片~2片新叶采,长势弱的继续留养,第三年春茶正常采摘。7.1.3茶园深修剪后留养一个茶季,第二个茶季打顶采摘,多留少采,2个茶季后正常采摘。7.2定型修剪茶树定型修剪参见附录B。7.3土壤培肥7.3.1重施有机肥,适量配施化肥,提高茶园土壤有机质含量。施肥应遵照NY/T394第7章的肥料使用规定。复混肥料应符合GB/T15063第4章规定的质量要求,有机无机复混肥料应符合GB/T18877第4章规定的技术要求,尿素应符合GB/T2440第4章对外观和农业用尿素的规定,有机肥应符合NY/T525第4章对生产原料、产品质量的规定。47.3.2加强茶园土壤耕作,施用基肥前深耕,深度为20cm~30cm;施用追肥前中耕,深度为10cm~15cm。7.3.3宜开沟施肥,施肥深度为底肥40cm~50cm、基肥20cm~30cm、追肥10cm~15cm,施后及时覆土。7.3.4树冠改造茶园施肥方法如下。a)一般在改造上年及改造当年秋冬季深耕时重施基肥,也可在改造后立即施肥。宜采用有机肥(15.0t/hm²~22.5t/hm²)配施复混肥料(600kg/hm²~750kg/hm²),或采用有机无机复混肥料(I型:22.5t/hm²~30.0t/hm²)。b)新梢萌发后施追肥2次,每次宜施尿素150kg/hm²~300kg/hm²。7.3.5换种改造茶园和茶树补植茶园施肥参照DB51/T2481中6.2规定的施肥方法。8综合治理8.1治理策略统防统治,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综合运用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措施,创造有利于各类天敌繁衍的生态环境条件,保障茶园生态环境安全。8.2农业防治8.2.1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培肥地力,提高茶树抗性。8.2.2每年9月~11月,开展茶园深耕、修剪、施肥、清园、防病虫等工作。8.2.3每年10月下旬~11月中旬,选择气温10℃~15℃的晴天喷施石硫合剂、矿物油等药剂进行封园处理。茶树叶片的正反面、枝干、基部和茶行间喷匀喷透。若当年茶园病虫害发生严重,可间隔15天~20天重复喷施一次。8.2.4在茶树行间种植三叶草、鼠茅草、豆科类等绿肥或牧草以草治草,或在茶行间覆盖黑地布防草控8.3物理防治8.3.1在茶园安装频振式杀虫灯或天敌友好型LED杀虫灯,每1.5hm2~2.0hm2茶园安装1盏,悬挂高度1.5m~2m。鞘翅目、鳞翅目等害虫的成虫盛发期天黑开灯、次日清晨关灯。杀虫灯应符合GB/T24689.2第4章规定的安全要求和第5章规定的技术要求。8.3.2使用黄板诱杀蚜虫、茶尺蠖等害虫,使用蓝板诱杀茶蓟马等害虫,使用绿板诱杀茶小绿叶蝉等害虫。色板顺行垂直安插在茶蓬正上方15cm~20cm,各类色板的密度为150张/hm2~300张/hm2。色板应可降,虫满或失粘时及时更换。8.3.3每公顷茶园安装昆虫信息素(性诱剂)诱捕器45套~75套,诱杀茶尺蠖、茶毛虫、茶毒蛾、茶小卷叶蛾、茶假眼小绿叶蝉等成虫。信息素(性诱剂)应按有效期及时更换,害虫盛期可适当加大诱捕器密度。8.4化学防治8.4.1开展茶树病虫害动态监测,坚持达标用药、适期用药、精准用药,尽量减少用药次数。8.4.2优先使用植物源农药和生物药剂,科学、安全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环境友好型化学农药。严禁使用国家明令禁止和茶园限制使用的农药。用药应符合NY/T393第5章对农药选用的规定。树冠改造技术不同衰老程度茶树树冠改造的技术措施见表A.1。表A.1不同衰老程度茶树宜采用的树冠改造技术主干枝健壮、骨4月中旬~灌木型茶树离地5cm~10cm、剪去全部地上部分枝干,剪口主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