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电荷耦合器_第1页
第3章 电荷耦合器_第2页
第3章 电荷耦合器_第3页
第3章 电荷耦合器_第4页
第3章 电荷耦合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章电荷耦合器件

ChargeCoupledDevice—CCD

第一节CCD的物理基础

第二节CCD工作原理

第三节CCD器件

第四节CCD的应用新型智能传感器第一节CCD的物理基础电荷耦合器件

电荷耦合器件(ChargeCoupledDevice—CCD)是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MOS电容器阵列组成的移位寄存器,在MOS电容器阵列加上输入、输出端,便构成了CCD。p-SiVGSiO2金属1200-1500A可以实现光电转换、信号储存、转移(传输)、输出、处理以及电子快门等一系列功能。新型智能传感器电荷耦合器件具有以下一些特点:一般特性: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可靠性高、寿命长。分辨率高:线阵7000Pixel、分辨能力7

m,面阵4096×4096,整机分辨能力1000线以上。兼容性:任选模拟、数字输出形式,与同步信号、I/O接口及微机兼容,组成高性能系统。光电特性:灵敏度高、动态范围大。灵敏度0.01Lx,动态范围106:1,信噪比60~70dB。分类:线阵和面阵器件。一、稳态情况MOS结构的物理性质新型智能传感器电荷耦合器件p-SiVGp-SiVGVG=0新型智能传感器电荷耦合器件1.多数载流子堆积状况多数载流子堆积状态1、VG<0。金属电极上加负电压2、半导体表面的表面势VS

03、排斥电子、吸引空穴4、近表面处的空穴浓度增大。VG<0。2.多数载流子耗尽状况VG

>0。半导体表面内排斥空穴、吸引电子,形成负耗尽区。耗尽区称为电子“势阱”。势阱深度就是指耗尽层的厚度。3.载流子反型状态强电场将p中少子吸引到半导体表面。电子在p型硅表面形成n型薄层,即弱反型状态。在n型p型之间仍是耗尽层。—弱反型VG>

Vth凤飞飞界面下电子浓度等于衬底受主浓度(多子浓度),即强反型状态。MOS达到稳定状态。VG

Vth

继续增大。----强反型反型层状态的定量分析表面:MOS结构的衬底与氧化物之间的交界面;出现“强反型”的条件是表面势VS为:式中:NA

为p-Si掺杂浓度;ni=(nopo)1/2;no、po体内热平衡时的电子浓度和空穴浓度。p-SiVGVS表面势:表面的电动势vox从电路看,表面势VS为理论上,VG>Vth就使MOS结构形成强反型状态,实际中,还应考虑到所谓“平带电压”的存在。-----表面出现反型状态时对应的外加栅压VG以Vth表示.p-SiVGVSvox其中:VS=VG-Vox阈值电压:Vth=VS+Vox二、非稳态情况MOS结构的物理性质动态过程:施加栅压的瞬间,半导体表面的空穴被排斥而形成耗尽区。反型层中电子来源主要是耗尽区内热激发的电子空穴对的电子。

从非平衡态的建立开始到达热平衡状态(即稳态)需要一定的时间----存贮时间T。

达热平衡之前,MOS结构中是空的电子势阱。从表面一直到体内较深处(称深耗尽)。如果用信号电子

QS注入势阱,势阱变浅;当表面势VS下降至两倍费米电势时,势阱“充满”,不再能吸纳信号电子。非稳态时,VS大,势阱深。势阱所能容纳的最大电荷量近似为:QS=CoxVGAd

0:耗尽区少子寿命;ni:本征载流子浓度;NA:受主浓度第二节CCD的工作原理1、采用单层单电极,势阱对称。时钟脉冲控制电荷传输方向,防止电荷倒流。一、CCD的电极结构若干电极为一组构成一“位”。每位有有独立的驱动时序,称作“相”。电极结构分为二相、三相、四相三类。2、为使电荷传输,采用交叠电极结构.三相电极结构:

2、这种二相电极结构减少时钟脉冲相数,电路相对简单。二相电极结构:氧化层厚度大或掺杂浓度高的地方势阱浅,氧化层厚度薄或掺杂浓度低的地方势阱深。1、施加电压后,形成不对称的势阱,二、CCD的电荷转移

1、三相CCD的电荷转移

2、二相CCD的电荷转移三、信号输出方式1.电流输出方式:2)电荷包进入

3下后→

3从高变低,VOG升高(同时提升了二极管的反向偏压),形成反向电流,通过负载电阻流入体外放大器。1)构成:输出栅OG、输出反向二极管、片外放大器。-+VBLPFC3)电荷转移到输出扩散结本质上是无噪声的。4)输出线性与输出二极管结电容大小有关,输出信噪比取决于体外放大器。2.电压输出方式:在体外集成复位管T1和放大管T2。式中,CFD为浮置扩散节点上的总电容。voutT2ΔvoutT1ΦrVcc浮置扩散放大器:原理:2)当信号电荷到来时,T1截止,信号电荷控制T2的栅极电位:

Vout=Qs/CFD1)在

3下的势阱形成之前加

r,把浮置扩散区上一周期的剩余电荷通过T2的沟道抽走。四、CCD的特性参数没有被转移Q’(=Q1-Q0)与原有Q0之比值,称作转移损失率

。1)、定义:当前电极下Q1与上一电极Q0的比值,称作转移效率

。3)、在输出端获得的放大了的信号电压为:式中,gm为T1栅极与源极之间的跨导。所有的单元做在同一衬底上,抗噪声性能比电流输出好。1.电荷转移效率及电荷转移损失率2)、计算式:Qn

/Q0=

n=(

)n

e-n结论:如果转移n个电极后,所剩下的信号电荷量为Qn,那么,总转移效率为:如果总转移效率太低,CCD器件就失去实用价值。因为,如果

一定,那么器件的位数就受到限制。2)计算式:N/fL≤

(or)fL

≥N/

(相数N=2、3、4)2.工作频率f太高,会降低总转移效率,同样降低了信噪比。CCD器件的工作频率应选择在fL

和fh

之间。1)定义:信号电荷从一个电极转移到另一个电极的频率f,包括上限频率及下限频率。f太低,热激发的少子过多填入势阱,降低输出信号的信噪比。Th

/3=1/(3fh)

tm

(or)

fh

(3tm)-1

(相数N=2、3、4)工作频率的上限fh:工作频率下限fL:结论:2)计算式:

Nmax=Cox

VGAd/q

=

VG

0

sAd2/dq一定栅极电压作用下,势阱中能容纳的最大电荷量可以近似地当作电容对电荷的存储来分析Qs=Cox

VGAd式中,

VG

为时钟脉冲变化幅值;Cox为SiO2层的电容;Ad为栅电极面积。如果SiO2氧化层的厚度为d,则势阱中最大电荷贮存容量为:1)定义:3.电荷贮存容量设电极下氧化层厚度d=1500nm,

VG=10V,

s=3.9,

0=8.85×10-2pF/cm、q=1.6×1019C、Ad=1cm2。计算得Nmax=7×106

,可容纳1000Lx的光照射2ns所产生的载流子3)举例:举例

入射在CCD象元上的单位能流密度

所产生的输出电压Vs的大小,用SV表示。4.灵敏度2)计算式:1)定义:1)定义:在一定的测试条件下,CCD能传感的景物光学信息的最小空间分布,用Tx表示。5.分辨率2)计算式:设CCD像元精密排列,象素中心间距t,则器件的极限分辨率Tx=2t光谱响应随光波长的变化而变化的关系称为光谱响应函数6.光谱响应2)光谱响应率由器件光敏区材料决定。1)定义:指器件在相同光能量照射下,输出的电压Vs与光波长

之间的关系。第三节CCD器件一、典型的CCD结构1.单沟道线阵CCD结构移位寄存器CCD转移栅光栅光敏元输出2.双沟道线阵CCD结构3.帧转移面阵CCD结构摄像器件4.行间转移CCD结构二、典型的CCD器件及其驱动TCD142D型CCD性能参数:1、象素(象元):2048位线阵2、相数:二相3、像元尺寸:14

m,光敏阵列总长28672

m4、引脚:

1A、

2A、

1B、

2B均为时钟端、

SH为移动栅、

RS为复位栅,OS为移动栅、DOS为补偿输出端、OD为电源端、SS为接地端、NC空闲。5、像元结构:2110个光敏像元阵列,62个哑元(前51个、后11个)双沟道。

1、

SH为同步脉冲,B时段,光敏区与移位寄存器之间的势阱沟通,信号电荷转移至

l电极下。2、C时段,隔离光敏区与移位寄存器之间的势阱沟通。3、随后,

l与

2交替变化,信号电荷顺序转移,经由OS引脚输出。4、输出:12个虚设脉冲(结构上的原因)→51个暗电流脉冲→2048个信号脉冲→11个暗电流脉冲(共12+51+2048+11=2122个脉冲)→多余无信号脉冲。5、该器件是两列并行传输,在一个

SH

周期中至少要有1061个

1脉冲,即TSH>1061T1。6、

RS复位一次输出一个光电信号。DOS端是补偿输出单元的输出端,用于检取驱动脉冲对输出电路的容性干扰信号,若将OS和DOS分别送到差分放大器的两个输入端,则在输出端将得到被放大的没有驱动脉冲干扰的光电信号。TCD142D驱动电路TCD142D驱动电路第四节CCD在测量中的应用一、尺寸测量测量精度外径:±0.1mm

壁厚:±0.05mm设计思想设计指标玻璃管平均外径:

12mm

壁厚:1.2mm则:d1=n1·t/

d2=n2·t/

D=N·t/

光学参数计算设:象元尺寸:t上壁厚:d1

,脉冲数n1下壁厚:d2

,脉冲数n2外径尺寸:D,脉冲数N玻璃管的像大小为:9.6mm物镜放大率:

选择远心光路的放大率

为0.8倍,则:玻璃管的像大小为:9.6mm外径及壁厚测量精度要求反应在像面上为:

0.08mm及

0.04mm根据CCD测量灵敏度的需要,0.04mm要大于2个CCD光敏像素的空间尺寸,选择TCD132D(光敏区长1024×14μm=14.336mm)。注意:二、位移测量设计思想(……)设计指标:最大电动程:3mm最小微位移:

0.004mm测量仪器设计确定:测量范围:0~3.5mm灵敏度:≥

0.003mm测量误差:

0.1

非接触在线测量式中:N为M1—M2之间的象素数量。L=(LBa’-LBa)+0.5

(Wa’b’-Wab)

L=(NL-NL’)+0.5

(NW-NW’)分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