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科学差异的文化探究3_第1页
中西科学差异的文化探究3_第2页
中西科学差异的文化探究3_第3页
中西科学差异的文化探究3_第4页
中西科学差异的文化探究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主要内容:中西科学的比较中西文化的比较中西科学、文化差异的原因探析哲学角度思维方式价值观1.三大技术、四大发明、四大传统学科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2.领先于世界的生产和生活应用技术

战国时扁鹊“四诊法”西汉《黄帝内经》东汉《神农本草经》孙思邈《千金方》吐蕃元丹贡《四部医典》唐高宗时编的《唐本草》明后期李时珍《本草纲目》

东汉的《九章算术》

南朝祖冲之计算出圆周率区间(比国外早了1000年)、《缀术》春秋时留下了哈雷彗星的首次记录战国时《甘石星经》东汉张衡制作了地动仪唐朝僧一行实测地球子午线的长度北宋沈括创制“十二气历”元朝郭守敬主持编写《授时历》数学天文历法医学西方的科学技术近代技术发明创新

哥白尼“太阳中心说”开普勒发现行星绕太阳运行的规律布鲁诺认为宇宙是无限的伽利略证明并进一步发展了哥白尼的学说近代自然科学

天文学的革命笛卡儿创立解析几何学牛顿和莱布尼茨建立微积分学牛顿力学体系创立蒸汽技术电气技术现代信息技术

西方科学长于机械运动与物质构成的研究。在器物制造方面,西方科学的定量化比中国古代科学更精确、更清晰,在经验层面更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检验性; 在生命的整体把握方面,中国古代科学则更有智慧。其合理性与有效性是无可否认的,不仅国人有目共睹,而且已获得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承认。

一中西科学技术的比较中西医的比较中医系统运用中国古代之阴阳五行学说,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以脏腑经络之生理、病理为基础,以辩证论治为诊疗特色的医学理论体系。西医产生于古希腊,由西方传入中国。其主要以近代之物理、化学、生物学、数学等科学知识为依托,运用实验、逻辑、数学诸法,以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病原生物学等为基础之医学理论体系。中医西医附注养生强项:治疗慢性病治本治于未病见效慢以系统学的观点为基础看病强项:手术、急救、疫苗治标治于已病见效快以化学的观点为基础好的医生不是治好病,而是教人如何不生病。中医西医产生时代经验医学时代实验医学时代研究对象脏象、气血、经络、情志、阴阳五行等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病理研究方法归纳法演绎法思维方式形象思维逻辑思维中西医学比较细节综合优缺点中医西医优点宏观;卓越内涵;整体性借助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病因探究具体、深入,在器质性疾病治疗中游刃有余;对人体进行了可谓是已接近极限的深入分解研究缺点从内外环境去研究疾病的发生,对致病因素的认识抽象、笼统,于器质性疾病治疗回天乏力;以目前的科技发展还无法用现代科学明确且全面解释其治病机理,从而不能有力地说服人们孤立片面;对人体作为一个开放的生命系统时刻与周围环境发生联系也缺乏足够的认识,对人体只有在整体状态下才能表现出来的、时时可能发生变化的生命现象,反而疏于认识中国文化解读罗素:《中国之问题》我写此书意在表明中华民族从一种意义上是优越于我们的;即因此义中国若竞为求其民族生存而降低到我们的水平,则于他们和我们都是不幸的。倘若中国革新家在使中国力足自卫时,便适度而止,不进一步向外求胜,既得安然自处便转移其为列强所迫致的实利主义作为(如军备竞赛)而致力于科学与艺术,建立良好的社会经济体系,中国于是乃真尽其在世界上所应有的责任,为人类当前极紧要时期开出全新的希望。1988年,参加巴黎聚会的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形成共识认为:“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参见1988年1月24日《堪培拉时报》报道,物理学家汉内斯·阿尔文的巴黎聚会发言)梁漱溟:《人生的省悟》聪明活泼的人拿中国与西方比,一定讨厌中国固有的;但如果这个人不堕落,过几年,他总会渐渐明白中国固有文化不是浅而是深,是早熟而不是幼稚。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中国文化特征:一广土众民(中国之不易亡者在此,不易兴者亦在此)二偌大民族之同化融合三历史长久,并世中莫与之比思考:历久犹存似有伟大的力量蕴育其中,知识?经济?军事?政治?四一面明明白白有无比之伟大力量,一面又的的确确指不出力量竞在哪里五历久不变的社会,停滞不前的文化六几乎没有宗教的人生七中国的家族制在其文化中居要位轻个人而重家族,先家族而后国家西方认为个人与团体为两对立之本体,而在中国则以家族为社会生活的重心,消解了这种对立、二分。八中国学术没有向着科学前进中国古代是有相当先进的发明,无奈空间上不能推广发达、时间上不能继续进步,亦就完了。九民主、自由、平等等要求不见提出,法制不见形成自由之于中国人一是淡漠的很,不懂要这个做什么,二是吃惊的很,以为这岂不天下大乱!十道德气氛特重(因而缺乏宗教)十一天下的观念代替国家,不属于普通国家类型十二“孝的文化”十三东汉以来无兵的文化十四隐士与中国文化的关系人生三路向:一:向外用力,从身体出发,欲望本位向前逐求,人对物(其他人),世俗生活(符合自然的顺序)人对物才能发展出科学,静止、空间化、直穿入,为理智分析最恰当的领域。西方人长于理智。二:向内用力,从心出发,自为调和,持中,人对人(情理),道德生活(将来人类的归宿)

人对人则伦理学(修、齐、治、平),向上之心强,相与之情活、整体、时间、横牵连,中国理性早启,文化早熟,理智反被抑制不申。文化早熟:“纳人群于伦理”、“化阶级为职业”、“容国家于社会”……但由于早熟,则由成而盘旋、而毁。三:转身向后,超脱、出世。宗教生活。中国文化的早熟:早熟的含义:西方文化是由身体出发,慢慢发展到心的,中国却径直从心出发,而影响了全局。前者是循序渐进,后者便是早熟。人生面临的问题不外乎:养、保、安。前两个问题依然是人对物的问题,应该是此顺序。而中国人先见地把心思用在人事上,即重在解决安的问题,甚至把养、保的问题也当作安来解决了,对内外求和平、安宁。中国文化在这里有见,而且见得太早,就出了岔子,而影响全局。利(经济)、力(政治)、理(文化):现实中不外利与力。在自己的圈子里才讲理,圈子外则讲利与力。人类的历史正不外“自己”或“同类意识”如何被动地逐渐放大的历史。而中国“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轻易地通过“恕道”就把这个给外推出去了。中国文化由于早熟,带来的弊病:一幼稚--中国文化是成熟了的文化,然由于没有理智的充分展开,形态又时或显幼稚。但其骨子里却并不幼稚。要是真正的幼稚单纯也没有这么麻烦了。二老衰--中国文化本来极富生趣,比任何社会有过之,但奈何历史太久,传到后来,生趣渐无。三不落实

西方文化从身体出发,很合现实,易于落实。中国从人心出发,要求合乎理性人情,但以情理作为组织社会的寄托,缺乏明确之客观标准,此即难以落实之本。中国之民主存于理(理念),西方之民主存在于势(形势),存在于理者,其理虽见,其势未成;纵然高明,不能落实。存于势者,其势既成,其理斯显;虽了无深意,却较稳实。可见,西方人是从现实(利与力)中发展出理性,中国人却讳言力,耻言利,终古为一不落实的文化。四落于消极而没有前途。人类文化的发展是利、力、理三者循环发展的。理性早启,以普其利于伦理而经济不发达-经济消极;以隐其力于伦理而政治不发达-政治消极。由于舍利与力,理固不能有什么表现。五暧昧而不明爽宗教?自由?国家?阶级?封建?民主?一切一切在西方皆易得辨认,而在中国任何一个问题皆讨论不完。这一面是内容至高与至低混杂而并存,一面是其历史时进又时退往复而不定。盖暧昧不明之病与其一成不变之局,原为一事而不可分。中国文化是一切文化的例外!二中西文化差异比较只是为了表明差异,差异不代表优劣朱学勤:没有几个国家像中国这样,无条件地把“保守”当成贬义词,把“开放”当作褒义词,也很少有人对世界潮流、西方轨迹有如此豪迈的寄托,没有向个民族如此钟情于机会主义的“与时俱进”。与时俱进,因时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本是农耕文明内部顺应自然的生存逻辑,以它来解构自己,却是从未有过的,这是当代人的创新吧!

中国主客统一西方主客对立中国精神——儒释道行为——传统伦理道德规范西方精神——宗教与契约行为——民主与自由中国内明的直觉现量观察西方逻辑思维中国唯象科学西方自然科学哲学角度文化角度思维方式科学体系三中西科学、文化差异的原因哲学基础差异中国哲学对事物研究的方法上,一般都注重于直观体验和整体的综合;

对精神与物质的关系上,注重二者的统一性和一致性;在思维方式上,具有直观性;在对人与人和人与物的关系中,突出的是以人与人之间的人际关系为主;重道轻器的价值观。西方哲学对自然科学研究,注重实证与分析;在精神与物质的关系上,强调二者的对立与分裂;在研究人与人和人与物的关系中,以研究人对物、人对自然的关系为主;

注重思辩理性,中西方的思维方式不同:中国象思维——注重生命实践而崇尚悟性西方概念思维——基于感性经验而崇尚理性思维方式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观念文化文化象思维概念思维生命世界物质世界西方中国中国古代

生成论科学西方近代构成论科学西方民主与自由背后的文化1、

精神生活一面2、制度生活一面

3、物质生活一面

宗教的道德约束、契约精神的约束三权分立的制度规范崇尚民主与自由的个性化发展中西思维方式比较

中国人

西方人统一和谐整体性长久保守直觉把握比喻联想模糊灵活变通矛盾对立分析性豪迈开拓理智思考逻辑推理精准原则性强观念文化差异儒道文化易经古希腊哲学古罗马文明自由平等民主法制理性逻辑西方中国天人合一以人伦关系为基本维系整个社会的根本纽带——宗法道德观念仁礼和中制度文化差异

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自给自足的经济制度

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交换契约的经济制度个人私有契约文化西方中国家庭氏族人情文化官僚等级中西文化差异及原因

中国地理位置2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3自然观天人合一4家邦制5亲情文化6思维方式:直觉、模糊中西文化差异及原因

希腊1地中海2商品交换3自然观:天人分立4城邦制契约文化6思维方式:主客二分,假定概念、内在推理中西文化差异的原因探源(地理位置)黄河流域恒河流域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人类古代文明从源头上寻找,它们各自产生于不同的地域环境。“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燕赵多悲歌慷慨之士”——自然环境对人格塑造、文化的影响巨大中西文化分别归结为:

内陆型文化(“黄色文明”)

海洋型文化(“蓝色文明”)

——以地理环境的差异作为依据西方文明发源地——古希腊地理特点:1.位处半岛,

多面临海2.海岛众多3.海岸线较长4.海湾深该地区海陆交错,山峦重叠,不利于农业发展;但由于海岸线较长,海湾深,港口多,有很好的航海经商条件。西方发达的航海技术、繁荣的航海贸易,这就使这些国家形成了打破血缘关系的开放式的社会。对西方文化的影响激烈的社会动荡频繁的人员往来变幻莫测的海洋强烈的岛国意识发达的商品经济灵活、开放、勇敢、进取、协作的民族精神标新立异、革故鼎新,强调竞争与自由具有广阔的视野,积极向外探索,富有冒险精神和挑战勇气最终构成了西方文化激进性、个体性、开放性、创新性的特点,形成了西方社会外向型人格。中华文化的发源地——黄河流域地理特点:

三面连陆

一面靠海

西有山

东有海北可以牧

南可以渔该地区土地广阔而肥沃有利于农业的发展;三面连陆、一面靠海的地理环境,使中国几乎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土地肥沃,农业发达幅员辽阔但相对封闭诞生于半封闭大陆的儒家思想农业文化春种秋收、朝耕暮寝、自己自足,无需向外扩张冒险和航海贸易奔波;有家庭宗族天伦之乐;风险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