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课件_第1页
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课件_第2页
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课件_第3页
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课件_第4页
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8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

旅游资源概述第一节

相关概念一、旅游资源的概念: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都可视为旅游资源。广义——具有吸引功能的客体狭义——待开发的旅游资源无限化理念——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旅游资源旅游产品旅游吸引物二、概念讨论是否存在包容与交集?第二节

旅游资源分类(一)按国家标准分类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前言

引言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旅游资源分类

5、旅游资源调查

6、旅游资源评价

7、提交文(图)件

附录(规范性附录)

A.旅游资源基本类型释义

B.旅游资源单体调查表格式

C.旅游资源调查区实际资料表格式国家标准1.分类原则

依据旅游资源的性状,即现存状况、形态、特性、特征划分。

2.分类对象

稳定的、客观存在的实体旅游资源。

不稳定的、客观存在的事物和现象。

3.分类结构

分为'主类'、'亚类'、'基本类型'3个层次。

每个层次的旅游资源类型有相应的汉语拼音代号,见表1。表:1主类亚类基本类型A地文景观

AA综合自然旅游地

AAA山丘型旅游地AAB谷地型旅游地AAC沙砾石地型旅游地AAD滩地型旅游地AAE奇异自然现象AAF自然标志地AAG垂直自然地带AB沉积与构造ABA断层景观ABB褶曲景观ABC节理景观ABD地层剖面ABE钙华与泉华ABF矿点矿脉与矿石积聚地ABG生物化石点AC地质地貌过程形迹ACA凸峰ACB独峰ACC峰丛ACD石(土)林ACE奇特与象形山石ACF岩壁与岩缝ACG峡谷段落ACH沟壑地ACI丹霞ACJ雅丹ACK堆石洞ACL岩石洞与岩穴ACM沙丘地ACN岸滩AD自然变动遗迹ADA重力堆积体ADB泥石流堆积ADC地震遗迹ADD陷落地ADE火山与熔岩ADF冰川堆积体ADG冰川侵蚀遗迹AE岛礁AEA岛区AEB岩礁B水域风光

BA河段BAA观光游憩河段BAB暗河河段BAC古河道段落BB天然湖泊与池沼BBA观光游憩湖区BBB沼泽与湿地BBC潭池BC瀑布BCA悬瀑BCB跌水BD泉BDA冷泉BDB地热与温泉BE河口与海面BEA观光游憩海域BEB涌潮现象BEC击浪现象

BF冰雪地BFA冰川观光地BFB长年积雪地C生物景观

CA树木CAA林地CAB丛树CAC独树CB草原与草地CBA草地CBB疏林草地CC花卉地CCA草场花卉地CCB林间花卉地CD野生动物栖息地CDA水生动物栖息地CDB陆地动物栖息地CDC鸟类栖息地CDE蝶类栖息地D天象与气候景观DA光现象DAA日月星辰观察地DAB光环现象观察地DAC海市蜃楼现象多发地DB天气与气候现象DBA云雾多发区DBB避暑气候地DBC避寒气候地DBD极端与特殊气候显示地DBE物候景观E遗址遗迹

EA史前人类活动场所EAA人类活动遗址EAB文化层EAC文物散落地EAD原始聚落

EB社会经济文化活动遗址遗迹EBA历史事件发生地EBB军事遗址与古战场EBC废弃寺庙EBD废弃生产地EBE交通遗迹EBF废城与聚落遗迹EBG长城遗迹EBH烽燧F建筑与设施

FA综合人文旅游地FAA教学科研实验场所FAB康体游乐休闲度假地FAC宗教与祭祀活动场所FAD园林游憩区域FAE文化活动场所FAF建设工程与生产地FAG社会与商贸活动场所FAH动物与植物展示地FAI军事观光地FAJ边境口岸FAK景物观赏点FB单体活动场馆FBA聚会接待厅堂(室)FBB祭拜场馆FBC展示演示场馆FBD体育健身馆场FBE歌舞游乐场馆FC景观建筑与附属型建筑FCA佛塔FCB塔形建筑物FCC楼阁FCD石窟FCE长城段落FCF城(堡)FCG摩崖字画FCH碑碣(林)FCI广场FCJ人工洞穴FCK建筑小品FD居住地与社区FDA传统与乡土建筑FDB特色街巷FDC特色社区FDD名人故居与历史纪念建筑FDE书院FDF会馆FDG特色店铺FDH特色市场FE归葬地FEA陵区陵园FEB墓(群)FEC悬棺FF交通建筑FFA桥FFB车站FFC港口渡口与码头FFD航空港FFE栈道FG水工建筑FGA水库观光游憩区段FGB水井FGC运河与渠道段落FGD堤坝段落FGE灌区FGF提水设施G旅游商品GA地方旅游商品GAA菜品饮食GAB农林畜产品与制品GAC水产品与制品GAD中草药材及制品GAE传统手工产品与工艺品GAF日用工业品GAG其他物品H人文活动

HA人事记录HAA人物HAB事件HB艺术HBA文艺团体HBB文学艺术作品HC民间习俗

HCA地方风俗与民间礼仪HCB民间节庆HCC民间演艺HCD民间健身活动与赛事HCE宗教活动HCF庙会与民间集会HCG饮食习俗HGH特色服饰HD现代节庆HDA旅游节HDB文化节HDC商贸农事节HDD体育节

数量统计8主类31亚类155基本类型[注]如果发现本分类没有包括的基本类型时,使用者可自行增加。增加的基本类型可归入相应亚类,置于最后,最多可增加2个。编号方式为:增加第1个基本类型时,该亚类2位汉语拼音字母+Z、增加第2个基本类型时,该亚类2位汉语拼音字母+Y。

(二)按资源的等级及管理范围分类世界级旅游资源国家级大型旅游资源省、市级中型旅游资源县级以下小型旅游资源最高层次特别资源——世界级旅游高级层次国粹资源——国家级旅游中级层次优秀资源——省级旅游区基本层次一般资源——县级旅游区1

世界级旅游资源1.1进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旅游资源1.2纳入《世界自然保护区网》的旅游资源1.3进入《世界地质公园》的旅游资源2国家级旅游资源2.1.已审定和公布的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2.2.已审定和公布的国家级森林公园2.3.已审定和公布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4.已审定和公布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5.已审定和公布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优秀旅游城市2.6.已审定和公布的国家AAAA级旅游区2.7.

已批准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2.8.已批准的国家级地质公园3省、市级中型旅游资源4.县级以下小型旅游资源截至2004年2月,中国经政府审定命名的风景名胜区已有677个,其中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77个、省级风景名胜区452个、市县级风景名胜区48个,总面积占国土面积的1%以上。在这些风景名胜区中,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中国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已达16处,其中包括泰山、黄山、峨眉山—乐山、武夷山、庐山、武陵源、九寨沟、黄龙、青城山—都江堰、三江并流等闻名世界的风景名胜。

国务院分别于1982年、1988年、1994年、2002年和2004年先后公布了五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共177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

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共44处,1982年审定公布):

北京八达岭—十三陵风景名胜区

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外八庙风景名胜区

秦皇岛北戴河风景名胜区

山西五台山风景名胜区

山西恒山风景名胜区

辽宁鞍山千山风景名胜区

黑龙江镜泊湖风景名胜区

黑龙江五大连池风景名胜区

江苏太湖风景名胜区

南京钟山风景名胜区

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

富春江—新安江风景名胜区

浙江雁荡山风景名胜区

浙江普陀山风景名胜区

安徽黄山风景名胜区

安徽九华山风景名胜区

安徽天柱山风景名胜区

福建武夷山风景名胜区

江西庐山风景名胜区

江西井冈山风景名胜区

山东泰山风景名胜区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

河南鸡公山风景名胜区

洛阳龙门风景名胜区

河南嵩山风景名胜区

武汉东湖风景名胜区

湖北武当山风景名胜区

湖南衡山风景名胜区

广东肇庆星湖风景名胜区

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

四川峨眉山风景名胜区

长江三峡风景名胜区

四川黄龙寺—九寨沟风景名胜区

重庆缙云山风景名胜区

四川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名胜区

四川剑门蜀道风景名胜区

贵州黄果树风景名胜区

云南路南石林风景名胜区

云南大理风景名胜区

云南西双版纳风景名胜区

陕西华山风景名胜区

陕西临潼骊山风景名胜区

甘肃麦积山风景名胜区

新疆天山天池风景名胜区第二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共40处,1988年审定公布):

河北野三坡风景名胜区

河北苍岩山风景名胜区

黄河壶口瀑布风景名胜区

辽宁鸭绿江风景名胜区

金石滩风景名胜区

兴城海滨风景名胜区

大连海滨—旅顺口风景名胜区

吉林松花湖风景名胜区

吉林“八大部”—净月潭风景名胜区江苏云台山风景名胜区

江苏蜀岗瘦西湖风景名胜区

浙江天台山风景名胜区

浙江嵊泗列岛风景名胜区

浙江楠溪江风景名胜区

安徽琅琊山风景名胜区

福建清源山风景名胜区

福建鼓浪屿—万石山风景名胜区

福建太姥山风景名胜区

江西三清山风景名胜区

江西龙虎山风景名胜区

山东胶东半岛海滨风景名胜区

湖北大洪山风景名胜区

湖南武陵源风景名胜区

湖南岳阳楼洞庭湖风景名胜区

广东西樵山风景名胜区

广东丹霞山风景名胜区

广西桂平西山风景名胜区

广西花山风景名胜区

四川贡嘎山风景名胜区

四川金佛山风景名胜区

四川蜀南竹海风景名胜区

贵州织金洞风景名胜区

贵州潕阳河风景名胜区

贵州红枫湖风景名胜区

贵州龙宫风景名胜区

云南三江并流风景名胜区

昆明滇池风景名胜区

云南丽江玉龙雪山风景名胜区

西藏雅砻河风景名胜区

宁夏西夏王陵风景名胜区

第三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共35处,1994年1月10日审定公布):

天津市盘山风景名胜区

河北省嶂石岩风景名胜区

山西省北武当山风景名胜区

山西省五老峰风景名胜区

辽宁省凤凰山风景名胜区

辽宁省本溪水洞风景名胜区

浙江省莫干山风景名胜区

浙江省雪窦山风景名胜区

浙江省双龙风景名胜区

浙江省仙都风景名胜区

安徽省齐云山风景名胜区

福建省桃源洞─鳞隐石林风景名胜区

福建省金湖风景名胜区

福建省鸳鸯溪风景名胜区

福建省海坛风景名胜区

福建省冠豸山风景名胜区

河南省王屋山─云台山风景名胜区湖北省隆中风景名胜区

湖北省九宫山风景名胜区

湖南省韶山风景名胜区

海南省三亚热带海滨风景名胜区

四川省西岭雪山风景名胜区

四川省四面山风景名胜区

四川省四姑娘山风景名胜区

贵州省荔波樟江风景名胜区

贵州省赤水风景名胜区

贵州省马岭河峡谷风景名胜区

云南省腾冲地热火山风景名胜区

云南省瑞丽江─大盈江风景名胜区云南省九乡风景名胜区

云南省建水风景名胜区

陕西省宝鸡天台山风景名胜区

甘肃省崆峒山风景名胜区

甘肃省鸣沙山─月牙泉风景名胜区青海省青海湖风景名胜区

第四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共32处,2002年5月审定公布):

北京市石花洞风景名胜区

河北省西柏坡—天桂山风景名胜区

河北省崆山白云洞风景名胜区

内蒙古自治区扎兰屯风景名胜区

辽宁省青山沟风景名胜区

辽宁省医巫闾山风景名胜区

吉林省仙景台风景名胜区

吉林省防川风景名胜区

浙江省江郎山风景名胜区

浙江省仙居风景名胜区

浙江省浣江—五泄风景名胜区

安徽省采石风景名胜区

安徽省巢湖风景名胜区

安徽省花山谜窟—渐江风景名胜区

福建省鼓山风景名胜区

福建省玉华洞风景名胜区

江西省仙女湖风景名胜区

江西省三百山风景名胜区

山东省博山风景名胜区

山东省青州风景名胜区

河南省石人山风景名胜区

湖北省陆水风景名胜区

湖南省岳麓风景名胜区

湖南省崀山风景名胜区

广东省白云山风景名胜区

广东省惠州西湖风景名胜区

重庆市芙蓉江风景名胜区

四川省石海洞乡风景名胜区

四川邛海—螺髻山风景名胜区

陕西省黄帝陵风景名胜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木塔格沙漠风景名胜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斯腾湖风景名胜区

第五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共26处,2004年2月审定公布):

三山风景名胜区

方岩风景名胜区

百丈(氵加祭)--飞云湖风景名胜区太极洞风景名胜区

十八重溪风景名胜区

青云山风景名胜区

梅岭--滕王阁风景名胜区

龟峰风景名胜区

林虑山风景名胜区

猛洞河风景名胜区

桃花源风景名胜区

罗浮山风景名胜区

湖光岩风景名胜区

天坑地缝风景名胜区

白龙湖风景名胜区

光雾山--诺水河风景名胜区

天台山风景名胜区

龙门山风景名胜区

都匀斗篷山--剑江风景名胜区

九洞天风景名胜区

九龙洞风景名胜区

黎平侗乡风景名胜区

普者黑风景名胜区

阿庐风景名胜区

合阳洽川风景名胜区

赛里木湖风景名胜区

广东:七处,四山三湖罗浮山风景名胜白云山风景名胜区

西樵山风景名胜区

丹霞山风景名胜区肇庆星湖风景名胜区惠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湖光岩风景名胜区

(三)按资源特征与游客体验分类1.利用者导向型游憩资源(市场推动型)2.资源基础型游憩资源(资源依托型)3.中间型游憩资源(资源-市场兼顾型)市场推动型——多位于城市边缘地带,区位良好,交通便利,人口密集,经济发达;但(资源)环境先天不足。资源依托型——资源品位高,对游客吸引力大;但区位偏远,经济发展水平低,剧组要客源市场较远,设备闲置期突出。资源-市场兼顾型——介于前两者之间,兼有两者的某些优势和不足。(四)按旅游资源的成因分类

自然赋存形成的旅游资源

人类历史形成的旅游资源

天然和人工相结合的旅游资源

人工创造的旅游资源

(五)按景观属性分类

——基于旅游资源开发视角的分类大类基本类型种类自然旅游资源地文景观类山岳、洞穴、海岸、特异地貌等水域风光类海、江、河、湖、瀑、泉等气象气候类宜人气候、冰雪雾凇、天象奇观等生物景观类动、植物景观人文旅游资源古迹和建筑类遗址、古都名城、古建筑、陵墓、石窟、园林等现代景观类大型工程、博物馆、公园、游乐场、娱乐康体设施等民俗风情类节会庆典、民间工艺、习俗、服饰等文化艺术类宗教文化、文学、曲艺、书法碑楹等购物饮食类特产、著名铺店、佳肴等(六)按旅游资源的功能分类

观光游览型(以自然风光、园林建筑、古建筑、城镇风貌、珍稀动植物为主)

文化知识型(以历史古迹、古建筑、宗教文化、文学艺术、社会风情、博物展览为主)参与体验型(以漂流、攀岩、狩猎、民俗风情、节庆活动、宗教朝觐等为主)

购物型(以纪念品、土特产为主)

情感型(以名人故居、名人陵墓、各类纪念地为主)度假型(以温泉、海滩、滑雪地为主)(七)按旅游资源的利用现状分类

已开发利用的旅游资源

正在开发利用的旅游资源

未开发利用(潜在)的旅游资源

第三节世界遗产及其专题学习网站

一、世界遗产基本知识

二、“中国世界遗产”专题学习网站

相关链接“中国世界遗产”专题学习网站

网址:/151/sjyc/index.asp

网址:区域与旅游规划空间站

世界遗产相关网站中国世界遗产网/世界遗产之旅专题学习网:81/teacher/zhonghejun/zt/yuchan/index2.asp世界遗产相关网站世界遗产研究网/sjycyjs/中国世界遗产网/Travel/Heritage/旅游开发与规划网站开思九洲旅游规划网/旅游研究网第四节教材的知识体系框架

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旅游资源概述旅游调查与分析旅游资源评价旅游地评价第五章旅游开发与保护原理第六章旅游开发与保护案例(一)保护性要求较高的类型第七章旅游开发与保护案例(二)市场开发性较高的类型第八章旅游规划理论与方法第九章旅游规划内容与成果第十章旅游规划案例

附录模块一模块二模块三第二章旅游调查第三节教材的知识体系框架第一节旅游调查种类与内容第一章旅游资源概述第一节相关概念第二节旅游调查方法第三节旅游分析与预测技术模块一、旅游资源基础概念第二节旅游资源分类第三章旅游资源评价第四章旅游地评价第四章旅游地评价第六节旅游综合评价方法第二节旅游地感知度评价第三节旅游形象与品牌力评价第二节旅游资源价值(单项要素)评价1第三节旅游资源价值(单项要素)评价2第三章旅游资源评价第一节旅游资源评价目的与内容第四节旅游资源价值综合评价第五节旅游景观质量评价第四节旅游开发效益评价第一节旅游开发条件评价旅游评价第五节旅游地竞争力评价第二节历史名镇(街)旅游开发与保护第六章中外旅游开发与保护案例第五节旅游度假区开发与策划第七节其他旅游项目开发与策划第五章旅游开发与保护第一节世界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含中国世界遗产及专题学习网站)模块二、旅游开发与保护知识第二节旅游开发特点与关联体系第四节旅游开发程序与步骤第五节旅游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旅游开发基本原理第三节旅游开发内容第三节生态旅游开发与保护第四节民俗与文化旅游开发与保护第六节主题公园开发与策划模块三、旅游规划原理与方法第七章旅游规划理论与范式第一节旅游规划基本理论第二节旅游规划特性与方法第八章旅游规划内容与技术指标第九章旅游规划成果形式第一节旅游业发展规划第二节旅游区总体规划第三节旅游规划技术指标第一节规划成果形式第二节规划文本框架第三节旅游规划类型与编制

第一节旅游调查的种类与内容(一)旅游发展环境调查(原采用区域背景调查)(二)旅游产业现状调查(三)旅游资源赋存调查(四)旅游市场态势调查一、旅游调查的种类二、旅游调查的内容(一)旅游发展环境调查内容:1.区位环境——地理位置、地域分工、地缘经济关系2.自然环境——地文、水文、生物、气象气候3.经济环境——宏观(发展速度、城镇化水平等)、微观(居民收入、就业情况)4.社会环境——基本概况、历史沿革文化状况、社会状况(二)旅游产业现状调查内容1.产业发展环境(PST)调查2.产业规模现状调查3.产业结构现状调查4.旅游效益现状调查核心旅游业(狭义旅游业)旅游直接相关行业(广义旅游业)旅游间接相关行业·旅馆业·旅行社业·旅游景区景点

·旅馆业·旅行社业·旅游景区景点·旅游交通·娱乐业·餐饮业·零售业·邮政通讯业·公共服务业·农业·食品饮料加工制造业·电气水生产供应业·家具制造业·造纸及文教用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石油加工及化工业·电子通信仪器仪表业·服装制造业·废品及废料业·建筑业·货运仓储业·金融保险业·水陆空客运业·房地产业·文教科卫体

图:旅游对经济的影响范围1.产业发展环境现状(PST)调查政策环境(Policy)政策环境包括当地政策、法制是否对发展旅游业有利等等。社会环境(Social)社会环境包括当地居民的受教育程度、民风民俗、对新事物的接受程度等。技术环境(Technology)高科技在旅游行业中的运用程度,比如旅游信息化程度的高低等。2.产业规模现状调查该部分通过具体数据说明旅游产业现阶段的情况。包括:1、经济指标

(旅游总收入(营业收入)、旅游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旅游业增加值占三产的比重等)

2、从业人员数量与结构

3、接待游客数量及其分布3.产业结构现状调查1.部门结构包括旅行社、饭店、交通、旅游院校、基础设施等的数量、分布、档次等等2.产品结构现有旅游产品的特色、结构、层次3.所有制结构现有旅游及相关企业的所有制情况4.区域结构各地区的旅游业在当地经济和全国旅游业的地位,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及相应资源配置。

其中,各地区之间相互关系可以表现为旅游设施配置的均衡协调程度及旅游区类别的合理分工。4.旅游产业效益现状调查旅游经济效益

表现为旅游对当地经济的拉动作用及影响.旅游社会效益旅游在区域的形象及对社会环境的影响.旅游环境效益旅游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三)旅游资源赋存状况调查内容

一般资源调查:包括旅游资源的类型、数量、规模、结构、级别、成因等。新旅游资源的发现:包括稀缺性的旅游资源;具有特殊功能的资源;富有特色的资源等。稀缺性遍在性1、旅游客源状况调查:包括旅游客源的数量、结构、发展趋势等。2、旅游市场环境调查:经济、自然、技术、社会等环境3、旅游市场需求调查:

消费需求趋势、旅游产品的市场适应性、游客喜好等。4、市场竞争态势调查:①现实与潜在竞争者;②竞争者数量、实力与分布;

③竞争者优劣势;④竞争者的目标市场细分与定位;⑤与竞争者的竞合方式(四)旅游市场态势调查内容广东省外国人外省番禺港澳台省内85.49%番禺旅游客源地理分布1999年

港澳台6-7.6%外国人0.5-0.6%省内游客75-85%外省游客6-16%近程游客:1.半径200公里距离内;2.两个小时车程以内.客源地番禺广州市区广东省内港澳台广东省外国外占%16.827.731.96.916.10.6番禺旅游客源地理分布2005年

76.4%16.7%44.5%前后对比省内游客8576%旅游辐射圈层扩大第二节旅游调查方法一、旅游资源调查方法

(一)旅游资源调查的基本要求1.按照国家标准规定的内容进行2.完成统计、填表和编写调查文件(二)旅游资源调查种类旅游资源详查旅游资源概查(三)旅游资源调查的步骤

1、室内准备工作2、实地调查/野外调查(见国家标准)

3、《旅游资源调查报告》的编写

4、成果提交二、旅游市场调查方法(一)间接调查法1.外部资料调查2.内部资料调查(内部统计资料)(二)直接调查法1.调查法2.观察法3.实验法

三、其他调查方法(一)抽样调查法(二)资料统计分析法(三)遥感调查法第三节旅游分析技术

一、SWOT分析技术优势(Strength)劣势(Weak)机会(Opportunity)威胁(Threat)二.常用空间分析技术

1.客源地:出游率、等游线和游憩活动空间(RAS)、旅游者行为规律2.目的地:行游比、市场吸引力圈3.普遍现象:旅游距离衰减规律等游线——出游范围内由出游率相同的点组成的连线。以城市游憩者在各景点得到访率为基础,勾画出围绕城市中心向外扩散的等游线。等游线从市中心向外衰减扩散,在主要交通干线上呈外凸形状,到访率沿交通干线的衰减速度较慢。游客近距离(50公里内)占有大城市居民出游率机会的60%左右,大量外地游客中,主要集中在距离250公里半径圈内活动。行游比——指出行所需时间与到达目的地后的可游览时间之比。旅游距离衰减规律根据出游流量在距离上具有不同的分布概率得出:游客的出游量随距离的增加而减少的规律。距离越近,分布的概率越大;距离越远,流量分布的可能性越小。出游半径是一种统计学上的平均状态,它反映距离衰减的速度。出游半径越大,距离衰减越慢,反之亦成立。在距离衰减现象中,存在着一个最小距离,在此范围内,旅游者不认为他们是在离家出行,这一距离称为出行阈值。不同出行能力的人,其出行阈值得大小不同,此外,旅游者出行意愿除了与距离大小相关外,还与目的地的引力有关。三、旅游市场分析与预测技术旅游市场的定性预测法旅游市场的定量预测法第一节旅游资源评价

目的与内容一、旅游评价的目的1.通过对旅游资源类型、规模、等级、功能、价值等多方面的评价,为旅游业发展、旅游区规划确定导向、主题形象及发展规模提供参考依据;

2.通过对旅游资源规模品位的鉴定,为国家和地区进行旅游资源分级规划和管理提供系统资料和判断对比标准;

3.通过对区域旅游发展的综合评价,为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发挥整体效应提供经验,为确定不同旅游地的建设顺序准备条件。1.旅游资源价值评价_旅游资源价值(单项要素)评价(2-3节)(第三章)旅游资源价值(综合)评价(第4-6节)

2.旅游地评价——旅游开发条件评价(第四章)旅游地感知评价

旅游形象与品牌力评价

旅游开发效益评价旅游地竞争力评价二、旅游评价内容旅游资源评价总体框架

旅游资源/旅游区点质量等级评价法餐饮购物旅游资源城市旅游资源名胜古迹与建筑旅游资源民俗风情旅游资源自然旅游资源地文景观旅游资源水域风光旅游资源气象气候旅游资源生物景观旅游资源园林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旅游资源单体要素评价旅游资源价值评价旅游开发条件评价资源-产品转化模式评价旅游资源综合评价定性评价定量评价菲什拜因—罗森伯格评价法层次分析法指数评价法

价值工程法

旅游容量评价法第二节旅游资源价值

(单项要素)评价——自然旅游资源评价一、风景的骨架——地貌旅游资源评价

1.地貌过程对风景总特征的影响(1)地貌构成了一地风景总特征的基本骨架(2)地貌对以非地貌因素为构景总特征的影响起间接育景的作用(3)地貌对风景意境的形成影响颇大(4)地貌影响天然景观内部的风景分区综上所述:

一、地貌的起伏是构成天然景观形态的基本骨架,是风景总特征出现的背景和基盘。二、不同特色的风景地貌,对形成景场总特征、意境及区划有决定性作用。三、地貌基础是旅游景区开发的前提,它影响景观开发效果和投资费用。2.地貌旅游开发价值评价——高度从旅游角度看,海拔1000-3500米的山地旅游价值高;从人对景观的感受量分析,相对高度大的山地旅游价值高。——坡度构成名山的险景地带,如华山。

——山体总体轮廓线及造型

如五岳:(坐、立、卧、行、飞)

——山顶夷平面的面积大小

(1)山顶平坦地面对登山旅游者造成仙境气氛;(2)平坦地面广阔,受水面积大,地下水和地表水丰富,会形成众多泉和瀑布;(3)平坦地面对聚落的形成和旅游者住宿设施的建设十分有利。

——山地脉络状况

蜿蜒起伏,使人产生深远感;层次多,使人增加深厚感。中国十大名山峨眉山:从盆地升向天庭泰山泰山十八盘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华山天下第一奇山(张家界)

——棱角分明、峰林二风景的血脉——水景旅游资源评价1.水景质量评价

(1)水面

(2)水色

(3)水声

(4)水影

(5)水态

(6)水味

(7)水质

(8)透明度2.湖库旅游开发价值评价(1)海拔高度(2)旷度(开阔度)(3)深度(4)分布密度(5)湖泊与周围山石配合的和谐度(6)湖库特产的知名度(7)湖水的透明度贵州百花湖广东万绿湖3.瀑布旅游开发价值评价

(1)落差

(2)宽度

(3)流量

(4)形状

(5)声音

(6)周围景色瀑布景观“三部曲”

(1)造瀑层

(2)瀑下深潭

(3)潭前峡谷黄河壶口瀑布增城白水寨瀑布4.海滨旅游开发价值评价(1)气象——水温(一年中可下水的时间)(2)海滩——长度、潮线以上宽度、坡度、沙粒(3)海象——波浪、流速、透明度、有害生物(4)海滩后腹地——坡度、绿化率、面积讨论:海滨浴场旅游开发中,住宿设施应如何安排?建点式别墅?——采用低密度、低容积的别墅式建筑;建中央酒店?——采用低密度、高容积的中央酒店,把建筑空间留给绿地,把沙滩留给大众。提示:旅客的消费层次、消费心理沙滩是否一定要留给大众景观效果的比较经济效益是否是第一位5.泉水开发价值评价(1)造景、育景的观赏功能(2)名泉佳酿的品尝功能(3)治病疗养的功能评价指标:(1)涌泉量(2)温度(3)含矿物成分(4)感官指标(5)污染物与微生物指标(6)泉水的形状山东趵突泉四川重庆北温泉太原晋祠难老泉云南腾冲温泉清新温矿泉温泉三、生物旅游资源评价1.风景动植物的特点——是自然旅游资源总体系中最富有生气的组成部分。——以自然旅游资源属性为主,但也有部分人文造景因素。——比其他自然旅游资源具有更多的旅游功能。——除人工兴建的动植物园外,一般都难于独立构成单一景区。——有适应自然环境维持遗传特性和适应新的条件,被栽培、饲养、引种、驯化的可能性。2.风景动植物的旅游功能

(1)观赏功能

(2)造园的功能(城市绿雕、庭院造景)(3)美化、净化环境的功能

净化空气(广州南、北肺)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美化环境

(4)精神美学的功能——国花、国树评选节庆活动名花雅木3.生物旅游资源评价的因素:

(1)古老、稀少(2)形态(3)色彩(4)嗅味(5)风韵(6)声音廣州市番禺百萬葵園廣州市番禺百萬葵園百萬葵園--國慶節的薰衣草百萬葵園--國慶節的薰衣草四、气象气候资源评价1.天象景观的评价(1)景观在旅游区的地位(2)景象出现的季节和频率(3)同其他资源的组合关系2.气候的旅游评价(1)四季的划分(2)舒适度(3)小气候西藏神光崂山石老人极光3.风景气象气候的特点(1)多变性和速变性(2)广域性和差异性(3)背景性和借景性(4)节律性和导向性(5)立体性和层次性第三节旅游资源价值

(单项要素)评价——人文旅游资源评价一、名胜古迹与建筑旅游资源评价

1.时代的久远性

2.历史的考古价值

3.文化艺术价值

4.科研价值

5.保存的完整性二、民俗旅游资源评价一、民俗风情旅游资源概念概念1:

——是指能够激发人们产生旅游动机,吸引人们进行旅游活动的风土人情及其载体。

——邓永进,薛群慧,赵伯乐.民俗风情旅游.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4

概念2:

指形成旅游者从客源地到旅游目的地参加民俗旅游的促进因素,是能为旅游所利用,具有一定的旅游功能和旅游价值,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各类民俗事象的总和。

——巴兆祥.中国民俗旅游.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9

二、民俗风情旅游的特点

神秘性朴实性易逝性不可根移性群体性

三、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的分类

1、根据存在形态和表现形式分物质民俗旅游资源:生产民俗;消费民俗;流通民俗社会民俗旅游资源:家族民俗;村落民俗;民间组织民俗;礼仪民俗;岁时节令民俗精神民俗旅游资源:信仰祭祀民俗;口授语言民俗;民间艺术民俗;民间游戏娱乐民俗

2、按民俗旅游者的需求方式分(行为动机)消遣观光型民俗旅游资源参与型民俗旅游资源考察型民俗旅游资源

3、按民俗旅游资源的价值分物质享受型民俗旅游资源精神享受型民俗旅游资源

挖掘文化素材的三大原则存真/不戏说做深/用细节感动游客活化/实现互动成功目的地“五可”要求:可向往可进入可停留可消费可回味旅游规划四大手法:归类扩面延线拓链四、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特性1.民俗特征的地域性2.民俗参与的群众性3.民俗内容的文化性4.民间传说、故事的贴切性讨论3:文化、民俗风情转化为旅游产品的有效形式及方法?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5大特性文化内函的神韵性民俗展示的集成性主题节庆的轰动性文化产品的载体性表现手法的创新性提示:如何避免伪风情和舞台化表演?针对有规模的旅游群体应提供怎样的旅游产品?转化为旅游产品时可有哪些载体形式?民俗旅游资源开发三、园林旅游资源评价1.主题和主景2.工艺水平3.规模和容量

4.园林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宝墨园馀荫山房讨论:4

广东四大园林之一——馀荫山房与宝墨园的对比,仿古园林是否一定要坚持古园林的风格,其旅游拓展可有那些类型、应如何进行,是否一定要有主题?提示:可否“旧瓶装新酒”?可否追求差异,还是保持园林固有的风格?园林中如何增加生活化元素?(着古装)游泳池的设置——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捉鱼的场所是否与园林氛围相矛盾?岭南园林——桥景与苏州园林——框景岭南园林的湖岸与苏州园林的区别

1.市政建设新貌

2.市井风情

3.历史遗迹、古城风貌

4.自然风光

5.节事庆典(例:广州美食节)

6.博物娱乐设施四、城市旅游资源评价讨论:5事件旅游绩效有何评估方法?广州城本身就是大月亮五、饮食购物旅游资源评价1.特色佳肴

2.民间工艺

3.名店老铺4.地域性纪念品弹性消费值最大讨论:6景区点走出“门票经济”的方式、方法?复习思考题1.古迹、园林、民俗、城市风貌、购物旅游资源评价要素2.旅游过程中哪些消费是刚性消费?那些是弹性消费?3.除了以上评价内容外还有其他需要关注的评价内容吗?4.国家标准(旅游资源评价)与风景名胜区景源评价的有何区别?第四节旅游资源价值

综合(定性)评价二、综合(定性)评价方法二、综合(定性)评价方法一、旅游资源价值评价内容1、旅游资源的质量评价2、旅游资源的特色评价3、旅游资源的规模评价4、旅游资源的结构评价二、综合(定性)评价方法1.“三三六”评价法2.“六字七标准”评价法3.旅游资源/产品与市场适宜性评价法概念——旅游资源价值综合评价——指在单项旅游资源评价的基础上,对单项要素组合的整体进行评价。一、旅游资源价值评价内容1、旅游资源的质量评价2、旅游资源的特色评价3、旅游资源的规模评价4、旅游资源的结构评价重点(后面)讲授1.质量评价:

(1)资源的特色(八度)

(规模、古悠、珍稀、奇特、保存、审美、组合、知名)(2)资源的功能

(观光、度假、健身、娱乐、科考、商务)

(3)资源的品位

(级别高、低)旅游资源特色的区界(人文资源)资源稀有程度资源悠久程度资源在历史上的地位资源与现实生活环境、常规生活的反差度地市省国家开发层次优先开发——列入国家计划大力开发——列入省区计划产业型开发暂不开发——纳入城乡建设计划,作为福利性开发例如:公园、艺苑、游乐场非产业型开发2.特色评价:旅游资源特色的区界

——指旅游资源特色的影响范围和辐射圈层。它决定旅游资源的价值层次和开发层次。产业型开发

——既开发的目的在于建立和发展一个相对独立的产业,旅游业;并由此获得理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概念:稀缺性资源遍在性资源——面积、种类、数量决定旅游资源的规模大、小、多、少(广东古迹旅游资源普遍存在的问题:小、散)3.规模评价决定综合优势和级别4.资源组合(结构)和分布状况评价温泉水疗山石奇观碧海秀水城镇新貌道教文化胶东民俗海山风光和古民俗胶东旅游资源结构图接待服务建设层次重点开发层次资源总体特征层次第一层次烘托气氛历史文化饮食文化城市风貌节庆活动民俗风情第二层次辅助产品文物古迹文化展览艺术表演科学教育第三层次南海神庙、黄埔军校主体产品特色品牌大众市场专门市场基本市场广州市黄埔区文化旅游产品结构图二、综合(定性)评价方法“三大价值”、“三大效益”“六大开发条件”三大价值——指旅游资源的历史文化价值、艺术观赏价值、科学考察价值;三大效益——指旅游开发后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六大开发条件——指旅游资源所在地的地理位置、交通条件、景象地域组合条件、旅游环境容量、旅游客源市场、投资能力、施工难易程度;1.“三三六”评价法(卢云亭)2.“六字七标准”评价法(上海社会科学院黄辉实)

(1)对旅游资源本身采用六个标准

①美(旅游资源给人的美感)②古(有悠久的历史)③名(具有名声或与名人有关)④特(特有的、稀缺的、有特色的)⑤奇(有新奇感)⑥用(有实际开发价值)(2)在旅游资源所处的环境方面采用七个项目①季节性②污染状况③联系性④可进入性⑤基础结构⑥社会经济环境⑦旅游市场

3、旅游资源/产品与市场适宜性评价1.资源——产品关系(R—P关系)模式2.资源/产品转化中的机会成本与兼容性

3.市场——产品的对应关系分析1.资源——产品关系模式

(1)R—P共生关系(老天爷、老祖宗)

——规划侧重于基础、服务设施的规划,主要解决可达性、食宿、娱乐问题;

(2)R—P提升关系(资源品位低)

——高投入、高风险、高产出(3)R—P伴生关系

原本不是为了旅游而开发建设的设施或场所,但却具有旅游很强的吸引功能

2.资源产品转化中的机会成本与兼容性

兼容性:旅游资源与其他类型的资源利用方式存在的排他性不强烈;但在旅游资源内部的利用上,表现出一定的排他性。(例如:宗教寺庙旁边不允许开发文化娱乐、集市贸易项目)机会成本——同一种资源在旅游业内、外之间,以及旅游业内部不同旅游产品之间,存在着选择性的机会成本问题3.产品——市场对应关系分析以休闲产品为例中国旅游转型期观光旅游休闲旅游度假旅游观光度假商务国际旅游目的结构入境旅游目的结构观光游览休闲度假商务国内旅游目的结构观光游览休闲度假商务基础公休假公休假有薪假期较短较短较长目的看世界丰富经历休闲/天伦之乐解除疲惫/身心放松目的地名胜古迹名山胜水城市周边自然山水有得看有得玩相对悠闲一站式休息旅行方式团队散客家庭式散客家庭式散客时间需求观光旅游休闲旅游度假旅游依山傍水环境幽静旅游需求差异大趋势个性化旅游的时代主动旅游深度旅游体验与经历随意与惬意不一样的度假观初期旅游者大众消费层有经验的旅游者中高消费层多与少跑马看花式,景点越多越好,来不及细看照张相选择适合自己的度假地,忠实的顾客动与静旅游是工作的延伸,手机/PC…度假就是度假,与工作断电…兴趣看标志性建筑,看著名的景点,证明”我到过”带着厚厚的旅游书,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用心体验感受”我思我想”目的看看外面的世界,证明自己的生活品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丰富经理,陶冶性情客源市场大众消费层中等消费层中高消费层名胜古迹城郊自然风光临海北靠山面湖依托产品观光产品休闲产品度假产品游客特点流量大流动快流动放缓一日游滞留型点线式布局注重娱乐性功能综合设施度假氛围开发重点山门游路休闲区主题乐园高档设施高雅环境依托资源景区特点观光旅游休闲旅游度假旅游旅游供给差异度假地的生活节奏:

自行车时代而不是汽车时代新趋势:

益智型度假休闲模式

城区休闲模式——购物休闲、餐饮休闲和洗浴、运动休闲近郊休闲模式——自驾车郊野休闲、养生休闲远郊休闲模式——山水养生、生态休闲、会议休闲发展最快的休闲领域:亲水休闲

郊野运动休闲

生态休闲

养生休闲

郊野实景剧

乡村休闲

休闲MALL

乡村休闲、体育休闲、水疗与水休闲、温泉、会议休闲、郊野休闲等等

养生休闲与运动休闲成为主流——城市中心的商务休闲化发展

古城古街休闲化商业街区休闲化创意产业经营休闲化娱乐集中化

复习思考题1.旅游资源综合评价的内容及其旅游资源特色评价要素(八度)2.旅游资源的特色区界及其评价指标第五节旅游资源

综合(定量)评价方法特点:指标数量化、评价模型化、标准科学化一、菲什拜因——罗伯格评价模型旅游者出游和决策意向与出游行为同旅游地综合性评价之间呈现为确定的正比相关。即:旅游地的综合性评价值越高,旅游者到其地来旅游的愿望和行为越强烈。旅游者的消费决策和行为规律是旅游地综合性评价的理论基础。旅游地综合性评价模型:

nE=∑QiPi

i=1E:旅游地综合性评价结果值;Qi:第i个评价因子的权重;Pi:第i个评价因子的评价值;n:评价因子的数目。

评价因子指标体系的建立步骤

1.对评价因子进行选择

2.对评价因子进行指标分级

3.对评价因子指标进行量化4.计算评价分值

实践证明,只要取得评价因子权重值和评价值的方法适当,这一方法评价的结果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1)区位到主要中心城市的时间距离为标准。2)可达性交通条件、交通工具和到客源地转运条件。3)容量规模以用地面积和可游时间衡量景区发展潜力和效益潜力。4)美学价值综合美感度评价。5)独特性以有无替代和同类资源中的地位为标准。6)资源结构资源的密集程度和不同类型资源的组合状况。7)用地条件旅游开发、设施建设的用地类型和开发条件。8)整体环境包括旅游区及相邻地区的综合环境。9)基础设施区域和城市的基础设施配套。10)旅游设施旅游区和旅游接待区的服务设施配套。11)客源基础以现已达到的游客量为标准。12)综合效益以现已达到的综合经济效益为标准。1.评价因子的选择与确定

2.进行指标分级和量化——评价指标表

分档因子(权重)一二三四五可达性(1)到中心城高速或一级路直达1-2级路直达,接转时间<1小时有1-2级公路接转1-2小时3-4级公路行车时间>2小时2小时以上砂石路、土路容量规模(0.5)>10万公顷二日以上10-2万公顷二日2-0.5万公顷一日0.5-0.1万公顷半日<0.1万公顷2小时综合美感度1.5很美美一般较差差独特性(2)独特,不可替代地位高,可替代地位较高,可代一般,可替代较差,可替代资源结构(1.5)集中结构良好较集中结构好较集中但单调分散结构单调孤立且单一用地条件(0.5)良好较好一般较差差整体环境(0.5)内外均优美外一般内较好内外均一般内一般外较差内外均较差基础设施(0.5)良好较好一般较差差旅游设施(0.5)配套齐全设备良好配套较全设施较好配套不齐设备一般不够配套设施较差设施差不配套游客基数(0.25)>50万人50-20万人20-10万人10-5万人<5万人3.计算评价分值_旅游资源加权综合评价表

项目名称区位可达性规模美景度特殊性资源结构用地条件整体环境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客源效益综合位次档次陈家祠1010215201234452.52.5901一沙面文物区10103152012453421.589.52一上下九步行街109314201244442.52.5893一荔湾湖公园10103910945442.52.5734二华林寺108213129334322.571.55二西关大屋建筑保护区1010210126434311666三二、层次分析法将复杂的问题分解成若干层次,在比原问题简单得多的层次上逐步分析,将人的主观判断用数量形式表达出来总目标层O评价综合层C评价项目层F评价因子层S资源定量评价资源价值景点规模旅游条件观赏特征科学价值文化价值愉悦度景点组合环境容量饮食交通通讯导游服务人员素质旅游商品奇特度完整度科学考察教育科普历史文化宗教朝拜修养娱乐费用安全可靠便捷景源(层次)评价方法:

《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

》—建设部应用实例(一)风景区规划,必须进行景源评价

景源评价的基本内容应包括:

1.景源调查

2.景源筛选与分类

3.景源评分与分级

4.评价结论(二)景源评价三项原则

(1)风景资源评价必须在真实资料的基础上,把现场踏勘与资料分析相结合,实事求是地进行。(2)风景资源评价应采取定性概括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综合评价景源的特征。(3)根据风景资源的类别及其组合特点,应选择适当的评价单元和评价指标,对独特或濒危景源,宜作单独评价。(三)景源分类

1景源分类的具体标准是:

1)性状分类原则,强调区分景源的性质和状态(2)指标控制原则,特征指标一致的景源,可以归为同一类型(3)包容性原则,即类型之间有较明显的排他性,少数情况有从属关系(4)约定俗成原则,社会和学术界或相关学科已成习俗的类型,遂不尽然合理又不失原则尚可以意会的则保留其类型

(2)景源调查内容分类有三层结构:大类,种类,小类。大类

中类

小类

一.

自然景源1.天景

(1)日月星光(2)虹霞蜃景(3)风雨阴晴(4)气候景象(5)自然声象(6)云雾景观(7)冰雪霜露(8)其他天景2.地景

(1)大尺度山地(2)山景(3)奇峰(4)峡谷(5)洞府(6)石林石景(7)沙景沙漠(8)火山熔岩(9)蚀余景观(10)洲岛屿礁(11)海岸景观(12)海底地形(13)地质珍迹(14)其他地景3.水景

(1)泉井(2)溪涧(3)江河(4)湖泊(5)潭池(6)瀑布跌水(7)沼泽滩涂(8)海湾海域(9)冰雪冰川(10)其他水景4.生景(1)森林(2)草地草原(3)古树古木(4)珍稀生物(5)植物生态类群(6)动物群栖息地(7)物候季相景观(8)其他生物景观

二.

人文景源

5.园景

(1)历史名园(2)现代公园(3)植物园(4)动物园(5)庭宅花园(6)专类游园(7)陵园墓园(8)其他园景6.建筑

(1)风景建筑(2)居民宗祠(3)文娱建筑(4)商业服务建筑(5)宫殿衙署(6)宗教建筑(7)纪念建筑(8)工交建筑(9)工程构筑物(10)其他建筑7.胜迹(1)遗址遗迹(2)摩崖题刻(3)石窟(4)雕塑(5)纪念地(6)科技工程(7)游娱文体场地(8)其他胜迹8.风物

(1)节假庆典(2)民族民俗(3)宗教礼仪(4)神话传说(5)民间文艺(6)地方人物(7)地方物产(8)其他风物等景源分类简表景源的结构层1景物2景点5景区3景群7风景区域6风景区4景线景源的种类层1天景2地景3水景4生景7胜迹6建筑5园景8风物景源的形态层1泉井4湖泊2溪涧3江河6滩涂5瀑布8潭池7海湾(四)景源的层次(五)评价单元

风景资源评价单元应以景源现状分布图为基础,根据规划范围大小和景源规模、内容、结构及其游赏方式等特征,划分若干层次的评价单元,并作出等级评价。(六)评价标准与指标综合评价层赋值项目评价层权重因子评价层权重1景源价值70--80(1)欣赏价值(2)科学价值(3)历史价值(4)保健价值(5)游憩价值1景感度2奇特度3完整度1科技值2科普值3科教值1年代值2知名度3人文值1生理值2心理度3应用值1功利值2舒适度3承受力2环境水平20--10(1)生态特征(2)环境质量(3)设施状况(4)监护管理1种类值2结构值3功能值1要素值2等级值3灾变率1水电能源2工程管网3环境设施1监测机能2法规配套3机构设置3利用条件5(1)交通通讯(2)食宿接待(3)客源市场(4)运营管理1便捷性2可靠性3效能1能力2标准3规模1分布2结构3消费1职能体系2经济结构3居民社会4规模范围5(1)面积(2)体量(3)空间(4)容量景源评价指标层次表

景源评价应对所选评价指标进行全重分析,评价指标的选择应符合上表的规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对风景区或部分较大景区进行评价时,宜选用综合评价层指标

2.对景点或景群进行评价时,宜选用项目评价层指标

3.对景物进行评价时,宜在因子评价层指表中选择(七)景源分级

景源分级标准,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1.景源评价分级必须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等五个级别

2.应根据景源评价单元的特征,基期不同层次的评价指标分值和吸引力范围,评出景源等级

3.特技景源应具有珍贵、独特、何世界遗产价值与意义,有世界奇迹般的吸引力

4.一级景源应具有名贵、罕见、国家重点保护价值和国家代表性作用,在国内外闻名和有国际吸引力

5.二级景源应具有重要、特殊、省级重点保护价值和地方代表性作用,在省内外闻名和有省际吸引力

6.三级景源应具有一定价值和游线辅助作用,有市县级保护价值和相关地区的吸引力

7.四级景源应具有一般价值和构景作用,有本风景区或当地的吸引力(八)风景资源评价结论

风景资源评价结论应由景源等级统计表、评价分析、特征概述等三部分组成。讨论与研究:8旅游资源评价方法与风景资源评价方法的比较及其合理性讨论与研究:9

风景名胜区规划与旅游区点规划的异同?

三、指数评价法

指数表示法,分为三步:1——对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吸引能力及外部区域环境进行定量分析;2——对旅游的需求量、旅游者的人口构成、旅游者平均逗留时间、旅游花费趋向和旅游需求结构及节律性等旅游需求要素进行调查分析;3——总评价的拟定,建立表达旅游资源特质、旅游需求和旅游资源之间关系的若干量化模型。公式为:

E=∑FiMiVi

E-旅游资源评价指数;Fi-第I项旅游资源在全体旅游资源中的权重;Mi-第I项旅游资源的特质和规模指数;Vi-旅游者对I项旅游资源的需求指数;n-旅游资源总数。(1)对影响旅游功能的因素进行分解(2)对分解出来的各项功能因素进行评价计分(3)根据公式计算功能评价系数与各类因素的标准分值(4)将各类因素的标准分,按其内部各因子的得分比重分配,得到各因子的标准分四、价值工程法(ValueEngineering简称VE)

价值工程基本公式:V=F/C

即价值=功能/成本(或费用)

提升价值的五种模式1.保持经营功能,降低经营成本2.提高经营功能,经营成本不变3.既提高经营功能,又降低经营成本4.略为增加经营成本,换取经营功能的更大提升5.略为降低经营功能,换取经营成本大幅度降低旅游资源功能因素A自然因素B人文因素C景区规模因素D旅游条件E旅游环境质量F物产G其他A1A2..因素ABCDEFG得分19.410.96.84.43.21.70功能评分平均数表因素ABCD评价系数o.4670.2630.1640.106标准分46.726.316.410.6主要因素功能评价系数和标准分数表因素标准分因素标准分地区1地区2A46.7A1A2A3A4B26.3C1C2C27合计标准分计算结果一览表五、国家标准——

旅游资源/旅游区点质量等级

评价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GB/T18972-2003

前言

引言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旅游资源分类

5、旅游资源调查

6、旅游资源评价

7、提交文(图)件

附录(规范性附录)

A.旅游资源基本类型释义

B.旅游资源单体调查表格式

C.旅游资源调查区实际资料表格式

旅游资源评价赋分标准表评价项目评价因子评价依据赋值资源要素价值(85分)

观赏游憩使用价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