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佳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登录在线组卷平台助您教考全无忧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佳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测试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2023高二下·佳木斯期中)现代文阅读I
材料一:
地质学清楚地揭示,各个大陆过去都曾经历过巨大的环境条件变迁,所以我们可望在自然条件下看到生物的变异,如同它们在驯养情况下所发生的那样。只要在自然状况下有变异发生,那么认为自然选择不曾发挥作用就很难解释了。常常有人主张,在自然条件下,变异量仅局限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但这是无法证实的。虽然只是作用于外部性状,并且其结果很难确定,但人们却可以将驯养生物个体的微小差异逐渐积累起来,并在一段不长的时期内产生巨大的效果。物种中存在着个体差异,这是大家所公认的。但是除了这些个体差异外,所有的博物学家还承认有自然变种的存在。它们相互之间的差别十分明显,值得在分类学著作中记上一笔。没有人能明确区分开个体差异和微小变异,也难以区分特征明显的变种和亚种,以及亚种和物种。在分离的大陆上,或在同一大陆被某种障碍所隔离的不同区域内,以及孤立的岛屿上,存在着如此多样的生物类型,它们被一些有经验的博物学家归为变种,或被另一些博物学家列为地理种或亚种,而另一些却将其列为亲缘很近、特征明显的物种。
如果动植物确有变异,不管这一变异是多么微小和缓慢,只要其变异或个体差异在某一方面有益于自身发展,它们为什么不会通过自然选择将其保存和积聚起来,即所谓最适者生存呢?如果人们能够耐心地选择有利于自己的变异,那么在复杂而多变的生活条件下,那些有利于自然界生物的变异为什么不会经常产生,并得到保存或选择呢?那些在漫长的时间长河里起作用的,并严格审视每一个生物的全部体制、构造和生活习性的选择力量-即择优弃劣的力量,会受到什么限制吗?据我看,没有任何东西可以限制这种缓慢的,并巧妙地使每一种生物类型都能适应最为错综复杂的生活条件的力量。
(节选自达尔文《自然选择的证明》)
材料二:
1859年11月,达尔文出版了旷世之作《物种起源》。与达尔文同时发表相似观点的华莱士把这个理论称为“达尔文主义”。当时生物学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今天我们熟知的遗传规律以及基因等概念当时都没有出现,因此达尔文进化论在解释诸多具体细节时难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甚至错误。在后人的持续研究中,进化论被不断修正和完善着,但总体而言,达尔文进化论并没有在根本上被动摇。
德国生物学家魏斯曼在1885年提出了“种质连续学说”,否定了达尔文学说中关于遗传规律的一些非正确观点。但对于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方面,魏斯曼完全接受并继承了,认为除了自然选择外,进化不再需要其他机制。这种基于种质连续理论的进化学说被称为“新达尔文主义”。
站在今天的视角,“种质连续学说”还不是真正的遗传规律。奥地利的孟德尔在1866年发表了真正的遗传规律,即经典遗传学上的两个重要定律-遗传因子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1900年,孟德尔的工作及其遗传学说被三位植物学家各自通过研究植物杂交而“重新发现”,遗传学从此进入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时期。
遗传学蓬勃发展的最初阶段,由不连续突变引起进化的突变论思想占了上风,对达尔文的渐变论提出了非常尖锐的挑战。但随后不久,一系列新的遗传学发现,尤其是群体遗传学的创立和发展,为达尔文“连续变异性状”的遗传机制找到了解决方案。当然,也对达尔文原来的一些观点进行了修正。例如提出了“适应度”的概念取代传统的“最适者生存”的说法。到了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基于渐进化、自然选择和种群思想,同时又符合已知的遗传学机制,此外还考虑到环境因素影响的综合进化理论形成,标志着现代达尔文主义的产生。现代达尔文主义把进化的思想扩展到生物学的所有分支,以消除进化生物学与生物学其他领域之间的隔阂,也把现代生物学中各个领域的进展尽量融入其理论框架之中。
如今,在这个分子生物学时代,伴随着一个又一个生命密码的破解,进化论仍在不断地发展,“基因选择学说”“社会生物学”“间断平衡说”“中性理论”“进化发育生物学”等理论或学科的发展,都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推进着进化论。
(摘编自《进化论错了吗》)
1.下列对材料一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不管是在驯养情况下还是自然状况下,一旦环境条件发生巨大变化,生物的变异就会发生。
B.在自然条件下,变异量仅局限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但微小变异的累积也会产生巨大的效果。
C.物种存在个体差异,也存在自然变种,二者差异十分明显,但没有人能明确将它们区分开。
D.自然选择能将有益于生物发展的微小变异保存和积聚起来,虽然过程缓慢,却不会受到限制。
2.下列对材料二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达尔文出版《物种起源》的时候,华莱士也发表相似的观点,但他却将进化论称为“达尔文主义”,可见其淡泊胸襟。
B.“新达尔文主义”与“达尔文主义”并没有本质区别,前者是基于魏斯曼提出的“种质连续学说”而对进化论所作的修正。
C.孟德尔遗传学说的“重新发现”,为达尔文“连续变异性状”的遗传机制找到了解决方案,促进了现代达尔文主义的产生。
D.在这个分子生物学时代,新的生物学理论和学科层出不穷,它们为进化论提供了更有力的支持,也推动其不断完善。
3.下列各项中,最适合用来支持达尔文渐变论的一项是()
A.对于可以触及到高处的反刍类动物来说,拥有修长四肢和长长的脖子,个体就越容易保存下来。
B.在距今5.3亿年前的寒武纪,地球上突然涌现出各种各样的动物,其门类比今天的还多。
C.据计算,现代类人猿的脑细胞为10亿个,但现代人类的脑细胞却暴增到140亿个之多。
D.进化是宇宙的主要过程,宇宙间一切事物都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不确定到确定、由同质到异质的过程。
4.材料一和材料二主要采用的论证方法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5.有段时间,一些否定进化论的文章在社交媒体平台被广泛转发。例如有人就说,不相信自然选择可以解释地球上所有生物的进化,对于生物学界的很多东西达尔文都无法给予合理的解释。请结合材料二,对这样的论调进行反驳。
1.D
2.C
3.A
4.①材料一主要使用类比论证,通过驯养情况下生物发生变异以及人们可以进行有利于自己的选择,推导出自然条件下生物也会发生变异以及通过自然选择将变异保存和积聚的结论。②材料二主要使用举例论证(或归纳论证)通过梳理达尔文主义的发展历史,证明了达尔文进化论虽有不足甚至错误但并没有在根本上被动摇的观点。
5.①该论调以偏概全:达尔文进化论在解释诸多具体细节时难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甚至错误,但不能就此否定其整个理论体系。②缺乏发展的眼光:从达尔文主义,到新达尔文主义,再到现代达尔文主义,随着生物学的发展,进化论也在不断修正、完善和发展,从而对生物进化作出更科学的解释。
社会科学类;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
⑴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理解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⑵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推断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⑶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先根据题干要求,分析材料中达尔文渐变论的观点,再逐项分析,判断能否支撑选项。
⑷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论证方法的能力。平时应掌握常见的论证方法,如:道理论证、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类比论证等,答题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⑸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及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本题解析来源于材料,但高于材料,现有材料是寻找解决实际问题的依据,但现有材料的原句绝不是最佳解析,更不是最佳解析的全部,这就考查了考生真正读懂多文本的内涵、联系社会生活现实而解决实际问题的高层次能力。
1.A.“一旦环境条件发生巨大变化,生物的变异就会发生”错,从“一旦”一词可知,环境条件变迁为变异发生提供可能性,并非充分条件。B.“在自然条件下,变异量仅局限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错,据“常常有人主张,在自然条件下,变异量仅局限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可见是别人的主张而不是观点,且据“这是无法证实的”可见,对此并不赞同。
C.“物种存在个体差异,也存在自然变种,二者差异十分明显,但没有人能明确将它们区分开”错,“它们相互之间的差别十分明显”,指的是自然变种之间;没有人明确区分开的是“个体差异和微小变异”。
故解析为:D。
2.C.“孟德尔遗传学说的‘重新发现’,为达尔文‘连续变异性状’的遗传机制找到了解决方案”错,为达尔文“连续变异性状”的遗传机制找到了解决方案的是群体遗传学的创立和发展。“促进了现代达尔文主义的产生”说法也不成立。
故解析为:C。
3.B.支持突变论思想,不符合达尔文渐变论。C.支持突变论思想,不符合达尔文渐变论。
D.是关于进化的解释,不涉及自然选择。
故解析为:A。
4.材料一,根据“各个大陆过去都曾经历过巨大的环境条件变迁,所以我们可望在自然条件下看到生物的变异,如同它们在驯养情况下所发生的那样。只要在自然状况下有变异发生,那么认为自然选择不曾发挥作用就很难解释了……虽然只是作用于外部性状,并且其结果很难确定,但人们却可以将驯养生物个体的微小差异逐渐积累起来,并在一段不长的时期内产生巨大的效果”“所有的博物学家还承认有自然变种的存在。它们相互之间的差别十分明显,值得在分类学著作中记上一笔。没有人能明确区分开个体差异和微小变异,也难以区分特征明显的变种和亚种,以及亚种和物种”“没有任何东西可以限制这种缓慢的,并巧妙地使每一种生物类型都能适应最为错综复杂的生活条件的力量”分析,材料一主要采用类比论证,通过驯养情况下生物发生变异以及人们可以进行有利于自己的选择,推导出自然条件下生物也会发生变异以及通过自然选择将变异保存和积聚的结论。
材料二,根据“1859年11月,达尔文出版了旷世之作《物种起源》。与达尔文同时发表相似观点的华莱士把这个理论称为‘达尔文主义’。……达尔文进化论在解释诸多具体细节时难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甚至错误。在后人的持续研究中,进化论被不断修正和完善着,但总体而言,达尔文进化论并没有被根本性动摇”“德国生物学家魏斯曼在1885年提出了‘种质连续学说’,否定了达尔文学说中关于遗传规律的一些非正确观点……这种基于种质连续理论的进化学说被称为‘新达尔文主义’”“一系列新的遗传学发现,尤其是群体遗传学的创立和发展,为达尔文‘连续变异性状’的遗传机制找到了解决方案。当然,也对达尔文原来的一些观点进行了修正”“到了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基于渐进化、自然选择和种群思想,同时又符合已知的遗传学机制,此外还考虑到环境因素影响的综合进化理论形成,标志着现代达尔文主义的产生”分析,材料二主要采用归纳论证(事实论证),通过梳理达尔文主义的发展历史,证明了达尔文进化论虽有不足甚至错误但并没有被根本性动摇的观点。
5.首先指出该论调以偏概全。
根据文中“达尔文进化论在解释诸多具体细节时难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甚至错误。在后人的持续研究中,进化论被不断修正和完善着,但总体而言,达尔文进化论并没有被根本性动摇”可知,达尔文进化论在解释诸多具体细节时难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甚至错误,但不能就此否定其整个理论体系。
然后指出那些持否定进化论观点的的人缺乏发展的眼光。根据“1859年11月,达尔文出版了旷世之作《物种起源》。与达尔文同时发表相似观点的华莱士把这个理论称为“达尔文主义”“对于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方面,魏斯曼完全接受并继承了,认为除了自然选择外,进化不再需要其他机制。这种基于种质连续理论的进化学说被称为‘新达尔文主义’”“到了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基于渐进化、自然选择和种群思想,同时又符合已知的遗传学机制,此外还考虑到环境因素影响的综合进化理论形成,标志着现代达尔文主义的产生”分析,从达尔文主义,到新达尔文主义,再到现代达尔文主义,随着生物学的发展,进化论也在不断修正、完善和发展,从而对生物进化作出更科学的解释。
(2023高二下·佳木斯期中)现代文阅读II
人同此心
老舍
在驴儿胡同的口上,无论冬夏老坐着一个老婆婆。灰尘仿佛没有扑落过来的胆气,她老是那么干净。穷困没有能征服了她,她那随着年纪而下陷的眼中,永远深藏着一些和悦亲善的光,无选择地露给一切的人。她的职业是给穷人们缝补缝补破鞋烂袜子;眼还没有花,可是手总发颤,作不来细活计了。她的副业是给一切过路人一点笑意,和替男女小学生们、洋车夫们,记着谁谁刚才往南去了,或谁谁今天并没有从这里经过,而是昨天太阳偏西的时候向北去了。这个副业是纯粹义务的,唯一的报酬是老少男女都呼她“好妈妈”。有人说,她本是姓“郝”的。城陷后,胡同口上好几天没有好妈妈的影儿。大家似乎没理到这件事,因为大家也都没敢出来呀;即使大着胆出来,谁还顾得注意她:国土已丢失,一位老妈妈的存亡有什么可惊异的呢?
可是,她到底又坐在那里了。一切还是那样,但她不能再笑脸迎人。她看见了成群的坦克车在马路上跑,结阵的飞机在空中飞旋,整车的我们青年男女捆往敌营去吃枪弹,大批的我们三四十岁的壮汉被锁了去······像牛羊在走向屠场时会泪落那样,她直觉的感到不平与不安。
最使她不痛快的,是马路那边站岗的那个兵。她对谁都想和善,可是对这个兵不能笑着点点头。他的长刺刀老在枪上安着,在秋阳下闪着白亮亮的冷光,他的脚是那么宽,那么重,好象唯恐怕那块地会跑开似的死力地踩着。那是“咱们”的地;“好妈妈”不懂得别的,那块地是谁的她可知道得很清楚,像白布上一个红团不是中国旗那样清楚。她简直不敢再往马路那边看。可是不看还无济于事,那白亮亮的刺刀,宽重的脚,时时在她的心中发光。
她慢慢觉出点奇怪来:为什么咱们不去揍他呢?揍人,是她一向反对的事,可是现在她觉得揍那个兵,日本兵,是应当的。揍,大家不但不去揍他,反倒躲着他走呀!咱们的那些壮小伙子简直没有心胸,没有志气,没有人味儿!假若她有个儿子,要去揍对面的那个兵,她必定是乐意的,即使母子都为这个而砍了头,也是痛快的。
“好妈妈”来得特别的早,都快到收活的时候了,来了个面生的小伙子,大眼睛,宽脑门,高鼻子。他不像个穷人,可是手中拿着双破袜子。好妈妈刚要拿针,那个小伙子拦住了她。“明天我来取吧,不忙,天快黑了。回家吗?一块儿走?来,我给拿着小筐!”一同进了驴儿胡同,少年低声地问:“这条胡同里有穿堂门没有?”
“好妈妈”摇摇头,而后细细地端详着他。看了半天,她微微一笑:“我知道你!”
“怎么?”少年的眼亮得怪可怕。
“你是好人!”“好妈妈”点头赞叹。“我告诉你,这里路南的第十个门,有个后门,可是没法打穿堂儿,那是人家的住宅呀。”少年没有言语。“好妈妈”慢慢地想出来:“行!我要准知道你什么时候来,我可以托咐倒脏土的李五给你们开开门。”少年还是没有言语。
“你的心,我的心,都是一样!”老妈妈抬头望了望他。
“什么意思?”
“我说不明白!”“好妈妈”笑了。“你是念书的人吧?”青年点了点头。“那你就该懂得我的话。”“好妈妈”的脸上忽然非常地严肃起来:“告诉我,你明天什么时候来?我不会卖了你!”
“我明天早晨八点来!”
“就是卖杏茶的周四过来的时候?”
“好!卖杏茶的过来,那个门得开开!”
“就是!”
“你知道我要干什么?”
“知道!”
“啊?”
“知道!你的心,我的心,都是一样!”
次日,“好妈妈”早早就到了。她坐了好像一年的样子,才听到周四尖锐的嗓音渐渐由远而近:“杏儿-茶哟。”“好妈妈”的手哆嗦起来,眼睛钉住那边的刺刀尖-一个小白星似的。“杏儿-茶哟。”周四就快到她面前了,她的眼几乎不能转动,像黏在了刺刀尖上。忽然,直像一条黑影儿,由便道上闪到马路边的一棵柳树后,紧跟着,枪响了,一声两声。那个兵倒在了地上。南边北边响了警笛。那条黑影闪进了驴儿胡同。倒在地上的兵立了起来,赶过马路这边。南边北边的“岗”,也都赶到,像作战的蚂蚁似的,匆忙地过了句话,都赶进胡同中去。好妈妈停止了呼吸。等了许久许久,那些兵全回来了,没有那个少年,她喘了口气,哆嗦着拿起那双袜子来,头也不愿再抬一抬。
也就是刚四点钟吧,她想收活回家,她的心里堵得慌,正在这么想,取袜子的来了!她几乎不肯相信自己的眼睛!愣了一会儿,她把袜子递给他。他蹲在一旁,看着袜子,低声地问:“早晨我打死他没有?”“好妈妈”微微一摇头。“他装死儿呢,一会儿就爬起来了。”
“呕!下回得用炸弹!”他一边说着,一边掏出一块钱的票子来,“妈妈和李五分吧。”
“留着用吧,我不要”“好妈妈”摆了摆手,“你要是有枪啊,给王二一支,他也愿意干。”
“有的是人,妈妈!”
“你姓什么呢?”
“暂时没有姓名,”少年立起来,把袜子和钱票都塞在衣袋里,想了想:“啊,也许永久没有姓名!再见,妈妈!”
“哎,下回来,打准一点!”“好妈妈”的心里又不堵得慌了。(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好妈妈”本是姓“郝”的,又因为总是坐在胡同口给一切过路人一点笑意,作为报酬大家都称她为“好妈妈”。
B.“好妈妈”无论冬夏都坐在驴儿胡同的口上,所以她了解附近胡同院落的情况,能为少年的刺杀活动提供撤退的建议。
C.日本哨兵被枪击倒地后,“南边北边响了警笛”,并且其他哨兵马上赶到了事发地点,说明日本侵略者遍布我们的城市。
D.小伙子在刺杀日本哨兵前观察地形,事后拿出一块钱要送给帮忙的“好妈妈”和李五,暗含他是个心思缜密,心地善良的人。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描述了北平沦陷后人们不敢出门的情形,营造了日本侵华带来的恐怖氛围,为后文情节的展开提供了背景。
B.小说中两次写到“好妈妈”的话“你的心,我的心,都是一样”,表明了人物淳朴的抗日决心,照应了标题,推进了情节。
C.小说用了很多笔墨来进行对话描写,在“好妈妈”与小伙子的对话中,我们辨识人物的身份,了解人物的内心想法。
D.“南边北边的“岗”也都赶到,像作战的蚂蚁似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当时日本官兵多且忙碌的特点。
8.这篇小说借助“好妈妈”的视角讲述一个惊心动魄的抗日故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9.2023年,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8周年,某论坛发起以“同仇敌忾,全民抗战”为话题的征文活动。如果你推荐这篇小说,请你简要说明推荐的理由。
6.A
7.D
8.①以事件见证人的身份讲故事,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②以“好妈妈”旁观者的身份讲述故事,不是刺杀的直接参与者,不知道行动的具体内容,使故事增添了悬念。③以一个普普通通的老市民心中所想、眼前所见的抗日活动,深化全民抗战的主旨。④作为故事线索人物出现,使情节更集中,便于情节展开。
9.此次征文活动的话题是“同仇敌忾,全民抗战”:①人物虽少但各阶层都有,有很强的代表性,有老有少,有男有女,有底层劳动人民,也有年轻人这样的学生,有力地突出了“同仇敌忾”。②故事中的主要人物连姓名都没有,这恰恰暗示了类似的事情在各敌占区都广泛存在,具有普遍性。③小说写的不是政府和军队的有组织抗战,而是手无寸铁的普通百姓的抗日故事,说明反抗侵略已经成为全民共识。
分析文本的结构,概括文本的主题;分析文体特征和表现手法;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赏析文本的内涵;欣赏文本的形象;中国现当代小说
(1)本题考查对文章思想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学生首先应对文本的整体内容有所把握;然后结合题目回到文中对具体语句进行具体分析。答题的关键是审读题干,把握命题意图,找出题干所在的具体语段及语句;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分析,寻找细微的差别,得出正确结论。
(2)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鉴赏能力。首先要了解小说常见的艺术特色:正面或直接描写、侧面或间接描写,环境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设置悬念,抑扬对比法等等,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3)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小说艺术特色的能力。解答本题,可从情节、人物、主旨、读者效果的角度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
(4)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主旨及写推荐词的能力。解答本题,先明确主旨,再从小说的人物、主旨的角度结合文本内容阐释理由。
6.A.“又因为总是坐在胡同口给一切过路人一点笑意,作为报酬大家都称她为‘好妈妈’”说法片面。不仅“因为总是坐在胡同口给一切过路人一点笑意”,还因为“替男女小学生们、洋车夫们,记着谁谁刚才往南去了,或谁谁今天并没有从这里经过,而是昨天太阳偏西的时候向北去了”;再有,文中说“有人说,她本是姓‘郝’的”,并不确定“好妈妈”就是姓“郝”。
故解析为:A。
7.D.“生动地写出当时日本官兵多且忙碌的特点”错误。将日本兵比喻为“蚂蚁”,明显含有讽刺日本兵茫然、惊慌失措的意思。
故解析为:D。
8.首先,“好妈妈”是故事的线索人物,“少年”向“好妈妈”询问周边环境,设计逃跑路线;“好妈妈”为少年提供帮助;“好妈妈”见证了刺杀过程;“好妈妈”等待少年来取袜子。借助“好妈妈”的视角讲述故事,使情节更集中,便于情节展开。此外,“好妈妈”是这个射杀日本兵故事的见证者,以事件见证人的身份讲故事,可以增强故事的真实性。
第三,“好妈妈”是事件的旁观者,不是刺杀的直接参与者,不知道行动的具体内容,读者会和“好妈妈”一样,产生猜疑、期待、紧张、担忧等情感的变化,使故事增添了悬念,可以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第四,“好妈妈”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老市民,“知道!你的心,我的心,都是一样!”“哎,下回来,打准一点!”,以一个普普通通的老市民心中所想、眼前所见的抗日活动,深化全民抗战的主旨。
9.征文活动的主题是“同仇敌忾,全民抗战”,所以推荐的理由应该分析“同仇敌忾,全民抗战”这一主题在文章中的体现。
比如本文中的主要人物是“好妈妈”“少年”,但还有“倒脏土的李五”“卖杏茶的周四”,从“好妈妈”的言谈当中可知他们均会同意为“少年”刺杀日本兵提供方便。可见这篇小说人物虽少,但各阶层都有,有老有少,有男有女,有底层劳动人民,也有年轻人这样的学生,有力地突出了“同仇敌忾”;此外,这些人并非出自政府和军队,而是手无寸铁的普通百姓,所以他们的抗战能更好地说明反抗侵略已经成为全民共识。
比如“‘暂时没有姓名,’少年立起来,把袜子和钱票都塞在衣袋里,想了想:‘啊,也许永久没有姓名!再见,妈妈!’”,故事中的主要人物连姓名都没有,这恰恰暗示了类似的事情在各敌占区都广泛存在,具有普遍性。
二、古代诗文阅读(40分)
(2023高二下·佳木斯期中)文言文阅读
文本一: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改醮①。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②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③。
少仕蜀,为郎。数使昊,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陈情表》,曰: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
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④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
(选自《晋书·李密传》)
10.D
11.B
12.D
13.①后来(他的祖母)刘去世了,(他)服完丧,又以洗马的身份被征召到洛阳。当时(有个叫)张华的司空问他说:“(你认为)安乐公这个人怎么样?”李密说:“可以与齐桓公相并列。”②他的下属把信的内容禀告了司隶,司隶因为李密在县城的名声清廉谨慎,没有弹劾他。
14.李密叙述自己和祖母相依为命的深厚亲情,以情感人;指出晋“以孝治天下”的治国纲领,以理服人;表述对新朝宠遇的感激涕零,以心动人。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翻译;断句;概括分析;筛选信息;文化常识
⑴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
⑵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及理解实词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对于实词,平时的学习中应对重要的文言实词多加积累,做题时结合句子进行判断即可。对于文化常识,考生在平时学习中应多多识记积累相关的知识,应有意识的进行分类识记,比如科考类、官职升迁贬谪类、官职名称类等等。
⑶本题考查概括归纳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②放回原文,概括信息。特别是在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
⑷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⑸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理解分析及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需要在原文中找到关键语句,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概括即可。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今四川省彭山县)。他的一个名字叫虔。父亲很早就去世了,母亲何氏再嫁。当时李密只有几岁,他恋母情深,性情淳厚,思念成疾。祖母刘氏亲自抚养他。李密侍奉祖母以孝顺和恭敬闻名当时。祖母刘氏一有病,他就哭泣,侍侯祖母身旁,夜里未曾脱衣。为祖母端饭菜、端汤药,他总要尝过后才让祖母用。有空闲的时候就讲学忘记疲劳,并且像对待老师一样侍奉拜谯周,被谯周的学生把他和子游和子夏并列(认为是很有才华的人)。
他年少时在蜀汉做郎官。多次出使吴国,颇有辩才。吴人称赞他。蜀汉平定后,泰始初年,晋武帝委任他为太子洗马。他因为祖母年高,无人奉养,没有接受官职,于是上奏《陈情表》,说:我因命运坎坷,很早就遭遇到了不幸,刚出生六个月,父亲就弃我而死去。我四岁的时候,舅父强迫母亲改变了守节的志向。我的祖母刘氏,怜悯我年幼丧父,便亲自抚养。臣小的时候经常生病,九岁时不能走路。孤独无靠,一直到成人自立。呈帝看了以后说:“(这个)读书人高雅的名声,不是徒有虚名啊。”于是就停止征召(他)。
后来(他的祖母)刘去世了,(他)服完丧,又以洗马的身份被征召到洛阳。当时(有个叫)张华的司空问他说:“(你认为)安乐公这个人怎么样?”李密说:“可以与齐桓公相并列。”张华问其中的原因,他回答说:“齐桓公得到管仲(的辅助)而称霸,任用竖刁而使自己死了不得埋葬,尸虫流出户外。安乐公得到诸葛亮的帮助而能抵抗魏国,任用黄皓而亡国,从这可知成败的原因是一样的。”又问“孔明的规劝提醒的话为什么那么琐碎?”李密说:“过去舜、禹、皋陶在一起谈话,所以能够简洁高雅:《大诰》是说给普通人听的,应该具体琐碎一点。孔明和对话的人水平不相等,他的言论教导因此具体琐碎。”张华认为他的道理很好。
(后来)到外地做温县的县令,很讨厌下属官吏,曾经给人写信说:“庆父这种人不死,鲁国的灾难不会停止。”他的下属把信的内容禀告了司隶,司隶因为李密在县城的名声清廉谨慎,没有弹劾他。李密有才能,常盼望转回朝廷做官,可是朝廷中无人作后盾,于是被调到汉中升作太守,他自己因为不如意而心怀怨恨。等到皇帝在东堂赏赐酒席,让李密作诗时,他在诗的末尾说:“我这人也有心里话,说来话长。做官却朝中无人,不如回家种田。圣明的皇帝高高在上,(我的)这番话哪会正确啊!”武帝对此很生气,(识相的)都官从事马上奏请罢免李密的官职,后来李密在家中去世。
10.句意:刘氏有病时,他就哭泣流泪不敢大口呼吸,从不脱衣安睡,饮食汤药总要尝过之后才端上去。(李密)有空闲的时间就研究学问,忘记了疲劳,并且拜谯周为师,谯周的弟子把他比作孔子的学生子游、子夏。“刘氏有疾”句式完整,单独成句,再者,“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的主语是“李密”而不是“刘氏”,所以在“刘氏有疾”和“则涕泣侧息”之间断开排除B;
“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尝”和“进”的宾语不仅仅是“汤药”也包括“饮膳”,所以这两个词语不能分开,排除A;
“忘疲”是对“讲学”状态的说明,句意紧密,所以“讲学”“忘疲”这两个词语应放在一起,且“而”表示并且,放在句首,排除C。
故解析为:D。
11.A.“见”,助词,用在动词前面表示被动或对我如何。句意:我生下来才六个月,父亲便丢下我死去。/官吏(代指焦仲卿)再三嘱咐我。B.“学习优异的人”错误,应该是品行方正的人。
C.句意:天色昏暗已是黄昏后,静悄悄的四周无声息。
D.句意:做官没有有权势的朝臣做依靠,不如辞官回乡。
故解析为:B。
12.D.“否定了诸葛亮琐碎的言谈方式”错误,依据“昔奔、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语》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可知李密并没有否定诸葛亮琐碎的言谈方式。故解析为:D。
13.得分点:
(1)“阕”,终了;“征”,征召;“次”,并列。(2)“白”告诉;“清慎”,清廉谨慎;“弗之劾也”,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是“弗劾之也”。
14.①依据“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可知李密叙述自己和祖母相依为命的深厚亲情,以情感人;②依据“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可知李密指出晋“以孝治天下”的治国纲领,以理服人;
③依据“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可知李密表述对新朝宠遇的感激涕零,以心动人。
(2023高二下·佳木斯期中)古代诗歌阅读
一寸金①
柳永
井络②天开,剑岭云横控西夏。地胜异、锦里风流,蚕市繁华,簇簇歌台舞榭。雅俗多游赏,轻裘俊、靓妆艳冶。当春昼,摸石③江边,浣花溪畔景如画。
梦应三刀④,桥名万里⑤,中和政多暇。仗汉节、揽辔澄清。高掩武侯勋业,文翁⑥风化。台鼎⑦须贤久,方镇静、又思命驾。空遗爱,两蜀三川,异日成嘉话。
①本词约写于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为柳永登进士第之前游历成都时所作,此时柳永已四十多岁。②井络:井为星宿名,井络指井宿的区域,既专指岷山,又泛指蜀地。③摸石:成都风俗活动。《月令广义》:“成都三月有海云山摸石之游,求子,得石者生男,得瓦者则生女。”④梦应三刀:《晋书·王溶传》:“溶夜梦悬三刀于卧屋梁上,须臾又益一刀,溶惊觉,意甚恶之。主簿李毅再拜贺曰:“三刀为州字,又益一者,明府其临益州(成都)乎?,果迁溶为益州刺史。”后常用指官吏升调。⑤桥名万里:万里桥在成都市南锦江上。三国时蜀费祎出使吴,诸葛亮于此饯行,祎曰:“万里之路,始于此桥。”因而得名。⑥文翁:为汉景帝时蜀地郡守,于成都市中办起官学,招属县弟子入学。⑦台鼎:古代称三公或宰相为台鼎。此指朝廷。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作开头,以“控西夏”三字托一组四字对句“井络天开,剑岭云横”,突出了两蜀地势的雄伟和地理位置的重要。
B.“雅俗多游赏,轻裘俊、靓妆艳冶。”几句写游人如织,熙熙攘攘,那些衣饰华美的俊男靓女,本身就是一道美丽的风景。
C.“梦应三刀,桥名万里”用王溶迁为益州刺史和诸葛亮送费祎出使吴国的典故,暗指某官员升调为成都地方长官。
D.“空遗爱”三句,是说此地的长官虽然不被两蜀三川的百姓爱戴,但他的治绩会在蜀地百姓中传为佳话。
16.结合词作内容,从整体上比较本词与柳永的另一首写钱塘的《望海潮·东南形胜》的相同点,从题材、表现手法、主旨三个方面分别加以概括。
15.D
16.①题材上,都是都市风情词。《望海潮》和《一寸金》一个描写东南的杭州城,一个描写西南的成都城,都是都市风光、风物、风俗及都市各阶层人物生活的集结,是对都市立体化、复合型的全面展现。②表现手法上,都用了铺叙手法。《望海潮》层层铺陈渲染,用烟柳画桥、风帘翠幕、云树、堤沙、怒涛、集市、西湖等自然和人文景观,从不同侧面把杭州城的富庶、美丽、安定、祥和集中描写了出来。《一寸金》从地理位置写起,然后依次铺陈渲染了成都城的锦里、蚕市的商业素荣,歌舞兴盛、游人如织的文化繁荣,浣花溪畔的优美风景,历史上名臣贤相政治清明的中和之美,最后以“异日成佳话”点明旨意。这样层层铺叙的手法是柳永“慢词”的鲜明特点。③主旨上,都隐含着投献干谒的目的。两首词都是通过描摹都市的繁华来变相称赞地方长官的政绩,或多或少都希望引起地方长官对自己才华的注意并加以引荐。
表述技巧类题目;思想内容、观点态度、感情类题目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述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歌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2)本题考查学生比较阅读诗歌的能力。比较阅读就是指把内容或形式相近的或相对的两篇文本或一组文本放在一起,对比着进行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将其有关内容不断进行比较、对照和鉴别,这样既可以开阔眼界,活跃思想,使认识更加充分、深刻,又可以看到差别,把握特点,提高鉴赏力。解答这类题,首先要研读题干,明确比较点,然后组织解析作答。
15.D.“是说此地的长官虽然不被两蜀三川的百姓爱戴”错误,“空遗爱,两蜀三川,异日成嘉话”是说,蜀地的长官终会高迁离开蜀地,而他的治绩会在蜀地百姓中传为佳话。故解析为:D。
16.题材方面:《望海潮》主要描写杭州的富庶与美丽;《一寸金》写成都地势优越独特,锦官城内风光景物奇异美妙。两首词都是都市风光、风物、风俗及都市各阶层人物生活的集结,是对都市立体化、复合型的全面展现,均属于都市风情词。
表现手法上:
《望海潮》先点后染,开头即以鸟瞰式镜头摄下杭州全貌。它点出杭州位置的重要、历史的悠久,揭示出所咏主题。其中“形胜”、“繁华”四字,为点睛之笔。自“烟柳”以下,便从各个方面描写杭州之形胜与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堤沙、怒涛、集市、西湖等自然和人文景观,从不同侧面铺陈杭州城的富庶、美丽、安定、祥和,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国泰民安的游乐图卷接着词人写达官贵人此游乐的场景。成群的马队簇拥着高高的牙旗,缓缓而来,一派煊赫声势。笔致洒落,音调雄浑,仿佛令人看到一位威武而又风流的地方长官,饮酒赏乐,啸傲于山水之间。
《一寸金》以“地胜异”领起下文,总括成都的优越独特、锦官城的美妙。“锦里风流,蚕市繁华,簇簇歌台舞榭”几句描写成都市井的繁华:正值城内蚕市昌盛之时,到处都有歌台舞榭,歌曲声与喧嚣声不绝于耳。通过铺排叙述,写出蚕市的喧闹、舞榭歌台的喧嚣。“雅俗多游赏,轻裘俊、靓妆艳冶。当春昼,摸石江边”三句由物到人,描写城内游览的观光客众多,文人雅士市井小民均在其间,轻裘肥马的英俊少年,打扮入时,娇艳美丽的女子,在摸石江边、浣花溪畔流连。通过英俊少年、娇艳美女写其繁华。“浣花溪畔景如画”以景作结,写其风景如画。先总领,再分写,由物及人,由人及景,以点带面,以景作结。下片则指出历史上名臣贤相政治清明的中和之美,最后以“异日成佳话”点明旨意。
可见两首词均采用了铺叙,点染结合的手法。
主旨上:
《望海潮》写“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凤池,即凤凰池,本是皇帝禁苑中的池沼。魏晋时中书省地近宫禁,因以为名。“好景”二字,将如上所写和不及写的,尽数包拢。意谓当达官贵人们召还之日,合将好景画成图本,献与朝廷,夸示于同僚。实际是对地方长官的夸奖和早日升迁的祝愿。
《一寸金》写“空遗爱,两蜀三川,异日成嘉话”,是说蜀地的长官终会高迁离开蜀地,而他的治绩会在蜀地百姓中传为佳话。同样是对地方长官早日升迁的祝愿。
所以两首词都属于干谒词,都是通过描摹都市的繁华来变相称赞地方长官的政绩,或多或少都希望引起地方长官对自己才华的注意并加以引荐。
17.(2023高二下·佳木斯期中)名篇名句默写
(1)韩愈曾说“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直言自己获罪被贬,屈原《离骚》中也有类似诗句“”表现了自己遭到贬黜。
(2)李白《蜀道难》中“,”两句,回顾了“五丁开山”的传说。
(3)《蜀相》中“,”两句,概括出了诸葛亮一生的功业和品行。
(4)《望海潮》中跨越时空距离,描写西湖山水之美,杭州特有景物相映衬的诗句是“,,”。
(5)小山重叠金明灭,。(温庭筠《菩萨蛮》)
(6)盘飧市远无兼味,。(杜甫《客至》)
(7)?总是离人泪。(王实甫《长亭送别》)
(1)謇朝谇而夕替
(2)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3)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4)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5)鬓云欲度香腮雪
(6)樽酒家贫只旧醅
(7)晓来谁染霜林醉
名句;名篇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謇”“谇”“摧”“栈”“频烦”“鬓”“樽”“醅”等。
故解析为:(1)謇朝谇而夕替
(2)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3)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4)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5)鬓云欲度香腮雪
(6)樽酒家贫只旧醅
(7)晓来谁染霜林醉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考查名篇背诵,分为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写错字和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15分)
(2023高二下·佳木斯期中)语言文字运用
曾经的新东方老师董字辉,以把在线直播变成“课堂”的能力,在实现个人转型并激发“粉丝磁场”后,成为直播带货乃至短视频界的一股清流。
近年来,随着网络经济的升温,网络直播行业①,改变了人们的娱乐方式、生活方式。众多网红纷纷入场,但也难免②,水平参差不齐。
事实上,除了一划而过的快浏览和段子奇观的冲击外,人们也希望有从容不迫的慢享受,希望能有信息知识的增量。
高热度更需冷思考。从“调料的名称”讲到“霍去病封狼居胥”,从“头顶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讲到“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信手拈来的引用,整饬华丽的排比,锦心绣口的比喻,董宇辉的过人之处可能不在于带货能力,而是内容生产。“知识十直播”的形式,不失为一次可贵的尝试。但从直播行业本身看,一时火爆不等于一直火爆,人们见证了太多网红的③。唯有在形式和内容方面不断激发火花,才能突破同一种营销形式可能带来的审美疲劳。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构成及表述效果。
18.异军突起;泥沙俱下;县花一现
19.曾经的新东方老师董宇辉,凭借自己的能力实现个人转型,把在线直播变成“课堂”,同时激发“粉丝磁场”,成为了直播带货乃至短视频界的一股清流。
20.①三个“.·····的······”的结构,使句子的句式整齐,节奏感强,富有气势;②“信手拈来”“整饬华丽”“锦心绣口”集中表现了董宇辉深厚的知识素养,对董宇辉丰富的知识进行赞扬。
修辞手法的分析、运用;选用、变换句式;成语的使用
(1)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读懂文本,分析成语所在句子的语境,再根据自己的积累填写合适的成语。
(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述之变换句式的能力。解答此题方法是划分层次,找出主干句,再把非主干句分成几个层次,每一层作为一个短句出现即可,注意不要丢掉信息,不改变原意。
(3)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和分析常见的修辞手法表述效果的能力。准确解答此类题目,分为三个步骤:①准确地指出用了何种手法及效果;②结合句子,阐述为什么用这种手法;③阐述此手法有效传达了怎样的感情。
18.第一空,此处语境是指网络直播行业作为一支新的力量突然出现,所以应该用成语“异军突起”,意思是:比喻另一支新的力量突然出现。第二空,根据下句“水平参差不齐”可知,此处语境是指也难免好坏不同的人都混杂在一起,所以应该用成语“泥沙俱下”,意思是:比喻好坏不同的人或事物都混杂在一起。
第三空,由上文“一时火爆不等于一直火爆”可知,此处语境是指网红只火爆一时就消失了,所以应该用成语“昙花一现”,意思是:现比喻事物像昙花那样一出现很快就消失。
19.本句主干句是“董宇辉成为了直播带货乃至短视频界的一股清流”,然后将几个非主干句提炼出来,为了起强调作用,可以把“曾经的新东方老师”单独成句,接着介绍取得成绩的途径是“凭借自己的能力实现个人转型”,然后介绍途径的具体形式,“把在线直播变成‘课堂’”和“激发‘粉丝磁场’”,最后将这几句话连缀成通顺句子即可。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采用了“……的……”的句式,三句结构相同的句子构成了排比结构,句式整齐,节奏感强,增强句子的气势,更好地体现表述内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信手拈来”的引用,“整饬华丽”的排比,“锦心绣口”比喻,董宇辉能够把修辞手法运用的如此熟练,说明他知识储备丰富,拥有深厚的知识素养,是对董宇辉丰富知识的赞扬。
21.(2023高二下·佳木斯期中)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全都不同的一项是()
A.①孔雀东南飞②夙兴夜寐③名余曰正则兮④鸷鸟之不群兮
B.①三岁食贫②士贰其行③二三其德④长余佩之陆离
C.①是以区区不能废远②猥以微贱,当侍东宫③手巾掩口啼④足以荣汝身
D.①伏清白以死直兮②逆以煎我怀③千万不复全④砯崖转石万壑雷
C
词类活用
A.①东南,名词作状语,向东南。句意:孔雀向东南方向飞。
②夙、夜,名词作状语,早上、晚上。句意:早起晚睡。
③名,名词作动词,命名、起名。句意:给我起名叫正则。
④群,名词作动词,合群、同群。句意:雄鹰不与那些燕雀同群。
B.①贫,形容词作名词,贫苦的生活。句意:多年来过着贫苦的生活。
②贰,数词作动词,不专一,有二心。句意:男子行为却前后不一致了。
③二三,数词作动词,经常改变。句意:他的感情一变再变。
④长,形容词使动用法,使……长。句意:加长我长长的佩带。
C.①远,形容词作动词。远离。句意:因此我的私情不能停止奉养祖母而远离。
②微贱,形容词作名词,卑微低贱的身份。句意:我凭借卑微低贱的身份,担当侍奉太子的职务。
③手巾,名词作状语,用手巾。句意:用手巾捂住嘴啼哭。
④荣,形容词使用用法,使……荣耀。句意:改嫁后足够让你荣耀。
D.①死,动词为动用法,为……而死。句意:保持清白节操为直道而死。
②煎,动词使动用法,使……煎熬。句意:想到这些使我的内心感到煎熬。
③全,形容词作动词,保全。句意:无论如何也不能保全。
④转,动词使动用法,使……转动。句意:飞流撞击着巨石在山谷中滚动像万壑鸣雷一般。
只有C项活动类型都不相同。
故解析为:C
此题考查把握实词词类活用的能力。词类活用包括名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用作名词,名词作状语,使动和意动等。需要放入句中看前后是否符合句意。
22.(2023高二下·佳木斯期中)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①谢家来贵门②阿母谢媒人
B.①嬉戏莫相忘②及时相遣归
C.①自可断来信②苟余情其信芳
D.①始适还家门②处分适兄意
B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A.辞别;谢绝。句意:辞别娘家嫁到你家。/阿母谢绝了媒人。
B.都是偏指一方,我。句意:做游戏的时候不要忘了我。/及时遣返我送我回娘家去。
C.媒人;的确、确实。句意:你就可以去回绝媒人。/只要我的内心真正馥郁芳柔。
D.出嫁;依照。句意:刚刚出嫁就被休回娘家。/怎么处理任凭兄长的意思。
故解析为:B
本题考查辨析文言实词用法和意义的能力。本题考查的是一词多义,平时的学习中应对重要的文言实词多加积累,做题时结合句子进行判断即可。
四、写作(60分)
23.(2023高二下·佳木斯期中)阅读以下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个人面对外面的世界,需要的是窗子;一个人面对自我时,需要的是镜子。通过窗子能看见明亮的世界,使用镜子能看见真实的自己。
-林清玄
当代青年需要既向外看世界,又向内看自己。向外,才能积极进取,勇创佳绩;向内,才能发现不足,看到真实。阅读以上材料,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略
材料作文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干提供的是二元关系类材料,主要考查学生思辨能力,同时引导考生思考自身发展问题。
作文材料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摘选了林清玄的两句话。引导考生思考如何对待世界和如何对待自己的问题。材料中的“窗子”和“镜子”都只是形象的说法,也只是我们观察世界和关照自己的一个手段,并不是写作的重点。考生的写作重点应该是对待世界和对待自己的方法和态度。“窗子”,说的是开阔的视野对个人发展非常重要,由此可以想到知识上的视野、心灵上的视野、国际视野、文化视野,以此引出对超越自我、走出个人狭小的天地的思考;而“镜子”,指的是每个人都要审视自己,勇于自我完善,通过“镜子”去探索人性的弱点,如爱听赞美,不听忠言,如追求形式重于实质等。
第二部分引导考生的写作方向,当代青年需要积极地向外看世界,也需要认真的向内看自己。引导语中“向外,才能积极进取,勇创佳绩”和“向内,才能发现不足,看到真实”明确了考生的写作范围:第一,“向外看世界”和“向内看自己”在行文中应该都要涉及,考生必须同时谈到,也可以有所侧重,考生也应该去探究“向内”与“向外”两者之间的逻辑关系;第二,向外看世界应该是积极地投入世界,在外部世界奋斗进取,创造成绩,向内看自己应该是对自我的剖析,反思不足,总结教训;第三,必须结合自身发展去思考这个问题,不应该天马行空地只谈论别人的人生。
行文构思上,可以由材料中林清玄对窗子和镜子的比喻引入,接着对窗子和镜子的内涵进行阐述,如“窗子是人与自然、社会、他人沟通的渠道”“镜子是观照自己、认识自己的工具”,指出“窗子”“镜子”之于个人、集体、国家民族的意义,也可以从个人的角度由“窗子与镜子”想到处世,想到宽待他人,严于律己,或从国家民族想到发展与反思、学习与完善,最后要联系当代青年,要有“自我意识”,要有对自身发展进行的切实的规划与反思。
立意:
1.见贤思齐,见不贤自省。
2.见贤思齐,时常自省,方不失君子之风。
3.明窗照世界,揽镜修自身。
此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要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再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材料中的侧重点一定要抓准。材料作文的开头,最好能够联系材料,运用材料中的事例或者名言,可以保证自己的观点的确源于材料,不会脱离材料,且能够明确地体现从材料中提炼自己的中心论点的过程。
在线组卷平台(zujuan.)自动生成1/1登录在线组卷平台助您教考全无忧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佳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测试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2023高二下·佳木斯期中)现代文阅读I
材料一:
地质学清楚地揭示,各个大陆过去都曾经历过巨大的环境条件变迁,所以我们可望在自然条件下看到生物的变异,如同它们在驯养情况下所发生的那样。只要在自然状况下有变异发生,那么认为自然选择不曾发挥作用就很难解释了。常常有人主张,在自然条件下,变异量仅局限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但这是无法证实的。虽然只是作用于外部性状,并且其结果很难确定,但人们却可以将驯养生物个体的微小差异逐渐积累起来,并在一段不长的时期内产生巨大的效果。物种中存在着个体差异,这是大家所公认的。但是除了这些个体差异外,所有的博物学家还承认有自然变种的存在。它们相互之间的差别十分明显,值得在分类学著作中记上一笔。没有人能明确区分开个体差异和微小变异,也难以区分特征明显的变种和亚种,以及亚种和物种。在分离的大陆上,或在同一大陆被某种障碍所隔离的不同区域内,以及孤立的岛屿上,存在着如此多样的生物类型,它们被一些有经验的博物学家归为变种,或被另一些博物学家列为地理种或亚种,而另一些却将其列为亲缘很近、特征明显的物种。
如果动植物确有变异,不管这一变异是多么微小和缓慢,只要其变异或个体差异在某一方面有益于自身发展,它们为什么不会通过自然选择将其保存和积聚起来,即所谓最适者生存呢?如果人们能够耐心地选择有利于自己的变异,那么在复杂而多变的生活条件下,那些有利于自然界生物的变异为什么不会经常产生,并得到保存或选择呢?那些在漫长的时间长河里起作用的,并严格审视每一个生物的全部体制、构造和生活习性的选择力量-即择优弃劣的力量,会受到什么限制吗?据我看,没有任何东西可以限制这种缓慢的,并巧妙地使每一种生物类型都能适应最为错综复杂的生活条件的力量。
(节选自达尔文《自然选择的证明》)
材料二:
1859年11月,达尔文出版了旷世之作《物种起源》。与达尔文同时发表相似观点的华莱士把这个理论称为“达尔文主义”。当时生物学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今天我们熟知的遗传规律以及基因等概念当时都没有出现,因此达尔文进化论在解释诸多具体细节时难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甚至错误。在后人的持续研究中,进化论被不断修正和完善着,但总体而言,达尔文进化论并没有在根本上被动摇。
德国生物学家魏斯曼在1885年提出了“种质连续学说”,否定了达尔文学说中关于遗传规律的一些非正确观点。但对于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方面,魏斯曼完全接受并继承了,认为除了自然选择外,进化不再需要其他机制。这种基于种质连续理论的进化学说被称为“新达尔文主义”。
站在今天的视角,“种质连续学说”还不是真正的遗传规律。奥地利的孟德尔在1866年发表了真正的遗传规律,即经典遗传学上的两个重要定律-遗传因子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1900年,孟德尔的工作及其遗传学说被三位植物学家各自通过研究植物杂交而“重新发现”,遗传学从此进入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时期。
遗传学蓬勃发展的最初阶段,由不连续突变引起进化的突变论思想占了上风,对达尔文的渐变论提出了非常尖锐的挑战。但随后不久,一系列新的遗传学发现,尤其是群体遗传学的创立和发展,为达尔文“连续变异性状”的遗传机制找到了解决方案。当然,也对达尔文原来的一些观点进行了修正。例如提出了“适应度”的概念取代传统的“最适者生存”的说法。到了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基于渐进化、自然选择和种群思想,同时又符合已知的遗传学机制,此外还考虑到环境因素影响的综合进化理论形成,标志着现代达尔文主义的产生。现代达尔文主义把进化的思想扩展到生物学的所有分支,以消除进化生物学与生物学其他领域之间的隔阂,也把现代生物学中各个领域的进展尽量融入其理论框架之中。
如今,在这个分子生物学时代,伴随着一个又一个生命密码的破解,进化论仍在不断地发展,“基因选择学说”“社会生物学”“间断平衡说”“中性理论”“进化发育生物学”等理论或学科的发展,都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推进着进化论。
(摘编自《进化论错了吗》)
1.下列对材料一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不管是在驯养情况下还是自然状况下,一旦环境条件发生巨大变化,生物的变异就会发生。
B.在自然条件下,变异量仅局限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但微小变异的累积也会产生巨大的效果。
C.物种存在个体差异,也存在自然变种,二者差异十分明显,但没有人能明确将它们区分开。
D.自然选择能将有益于生物发展的微小变异保存和积聚起来,虽然过程缓慢,却不会受到限制。
2.下列对材料二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达尔文出版《物种起源》的时候,华莱士也发表相似的观点,但他却将进化论称为“达尔文主义”,可见其淡泊胸襟。
B.“新达尔文主义”与“达尔文主义”并没有本质区别,前者是基于魏斯曼提出的“种质连续学说”而对进化论所作的修正。
C.孟德尔遗传学说的“重新发现”,为达尔文“连续变异性状”的遗传机制找到了解决方案,促进了现代达尔文主义的产生。
D.在这个分子生物学时代,新的生物学理论和学科层出不穷,它们为进化论提供了更有力的支持,也推动其不断完善。
3.下列各项中,最适合用来支持达尔文渐变论的一项是()
A.对于可以触及到高处的反刍类动物来说,拥有修长四肢和长长的脖子,个体就越容易保存下来。
B.在距今5.3亿年前的寒武纪,地球上突然涌现出各种各样的动物,其门类比今天的还多。
C.据计算,现代类人猿的脑细胞为10亿个,但现代人类的脑细胞却暴增到140亿个之多。
D.进化是宇宙的主要过程,宇宙间一切事物都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不确定到确定、由同质到异质的过程。
4.材料一和材料二主要采用的论证方法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5.有段时间,一些否定进化论的文章在社交媒体平台被广泛转发。例如有人就说,不相信自然选择可以解释地球上所有生物的进化,对于生物学界的很多东西达尔文都无法给予合理的解释。请结合材料二,对这样的论调进行反驳。
(2023高二下·佳木斯期中)现代文阅读II
人同此心
老舍
在驴儿胡同的口上,无论冬夏老坐着一个老婆婆。灰尘仿佛没有扑落过来的胆气,她老是那么干净。穷困没有能征服了她,她那随着年纪而下陷的眼中,永远深藏着一些和悦亲善的光,无选择地露给一切的人。她的职业是给穷人们缝补缝补破鞋烂袜子;眼还没有花,可是手总发颤,作不来细活计了。她的副业是给一切过路人一点笑意,和替男女小学生们、洋车夫们,记着谁谁刚才往南去了,或谁谁今天并没有从这里经过,而是昨天太阳偏西的时候向北去了。这个副业是纯粹义务的,唯一的报酬是老少男女都呼她“好妈妈”。有人说,她本是姓“郝”的。城陷后,胡同口上好几天没有好妈妈的影儿。大家似乎没理到这件事,因为大家也都没敢出来呀;即使大着胆出来,谁还顾得注意她:国土已丢失,一位老妈妈的存亡有什么可惊异的呢?
可是,她到底又坐在那里了。一切还是那样,但她不能再笑脸迎人。她看见了成群的坦克车在马路上跑,结阵的飞机在空中飞旋,整车的我们青年男女捆往敌营去吃枪弹,大批的我们三四十岁的壮汉被锁了去······像牛羊在走向屠场时会泪落那样,她直觉的感到不平与不安。
最使她不痛快的,是马路那边站岗的那个兵。她对谁都想和善,可是对这个兵不能笑着点点头。他的长刺刀老在枪上安着,在秋阳下闪着白亮亮的冷光,他的脚是那么宽,那么重,好象唯恐怕那块地会跑开似的死力地踩着。那是“咱们”的地;“好妈妈”不懂得别的,那块地是谁的她可知道得很清楚,像白布上一个红团不是中国旗那样清楚。她简直不敢再往马路那边看。可是不看还无济于事,那白亮亮的刺刀,宽重的脚,时时在她的心中发光。
她慢慢觉出点奇怪来:为什么咱们不去揍他呢?揍人,是她一向反对的事,可是现在她觉得揍那个兵,日本兵,是应当的。揍,大家不但不去揍他,反倒躲着他走呀!咱们的那些壮小伙子简直没有心胸,没有志气,没有人味儿!假若她有个儿子,要去揍对面的那个兵,她必定是乐意的,即使母子都为这个而砍了头,也是痛快的。
“好妈妈”来得特别的早,都快到收活的时候了,来了个面生的小伙子,大眼睛,宽脑门,高鼻子。他不像个穷人,可是手中拿着双破袜子。好妈妈刚要拿针,那个小伙子拦住了她。“明天我来取吧,不忙,天快黑了。回家吗?一块儿走?来,我给拿着小筐!”一同进了驴儿胡同,少年低声地问:“这条胡同里有穿堂门没有?”
“好妈妈”摇摇头,而后细细地端详着他。看了半天,她微微一笑:“我知道你!”
“怎么?”少年的眼亮得怪可怕。
“你是好人!”“好妈妈”点头赞叹。“我告诉你,这里路南的第十个门,有个后门,可是没法打穿堂儿,那是人家的住宅呀。”少年没有言语。“好妈妈”慢慢地想出来:“行!我要准知道你什么时候来,我可以托咐倒脏土的李五给你们开开门。”少年还是没有言语。
“你的心,我的心,都是一样!”老妈妈抬头望了望他。
“什么意思?”
“我说不明白!”“好妈妈”笑了。“你是念书的人吧?”青年点了点头。“那你就该懂得我的话。”“好妈妈”的脸上忽然非常地严肃起来:“告诉我,你明天什么时候来?我不会卖了你!”
“我明天早晨八点来!”
“就是卖杏茶的周四过来的时候?”
“好!卖杏茶的过来,那个门得开开!”
“就是!”
“你知道我要干什么?”
“知道!”
“啊?”
“知道!你的心,我的心,都是一样!”
次日,“好妈妈”早早就到了。她坐了好像一年的样子,才听到周四尖锐的嗓音渐渐由远而近:“杏儿-茶哟。”“好妈妈”的手哆嗦起来,眼睛钉住那边的刺刀尖-一个小白星似的。“杏儿-茶哟。”周四就快到她面前了,她的眼几乎不能转动,像黏在了刺刀尖上。忽然,直像一条黑影儿,由便道上闪到马路边的一棵柳树后,紧跟着,枪响了,一声两声。那个兵倒在了地上。南边北边响了警笛。那条黑影闪进了驴儿胡同。倒在地上的兵立了起来,赶过马路这边。南边北边的“岗”,也都赶到,像作战的蚂蚁似的,匆忙地过了句话,都赶进胡同中去。好妈妈停止了呼吸。等了许久许久,那些兵全回来了,没有那个少年,她喘了口气,哆嗦着拿起那双袜子来,头也不愿再抬一抬。
也就是刚四点钟吧,她想收活回家,她的心里堵得慌,正在这么想,取袜子的来了!她几乎不肯相信自己的眼睛!愣了一会儿,她把袜子递给他。他蹲在一旁,看着袜子,低声地问:“早晨我打死他没有?”“好妈妈”微微一摇头。“他装死儿呢,一会儿就爬起来了。”
“呕!下回得用炸弹!”他一边说着,一边掏出一块钱的票子来,“妈妈和李五分吧。”
“留着用吧,我不要”“好妈妈”摆了摆手,“你要是有枪啊,给王二一支,他也愿意干。”
“有的是人,妈妈!”
“你姓什么呢?”
“暂时没有姓名,”少年立起来,把袜子和钱票都塞在衣袋里,想了想:“啊,也许永久没有姓名!再见,妈妈!”
“哎,下回来,打准一点!”“好妈妈”的心里又不堵得慌了。(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好妈妈”本是姓“郝”的,又因为总是坐在胡同口给一切过路人一点笑意,作为报酬大家都称她为“好妈妈”。
B.“好妈妈”无论冬夏都坐在驴儿胡同的口上,所以她了解附近胡同院落的情况,能为少年的刺杀活动提供撤退的建议。
C.日本哨兵被枪击倒地后,“南边北边响了警笛”,并且其他哨兵马上赶到了事发地点,说明日本侵略者遍布我们的城市。
D.小伙子在刺杀日本哨兵前观察地形,事后拿出一块钱要送给帮忙的“好妈妈”和李五,暗含他是个心思缜密,心地善良的人。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描述了北平沦陷后人们不敢出门的情形,营造了日本侵华带来的恐怖氛围,为后文情节的展开提供了背景。
B.小说中两次写到“好妈妈”的话“你的心,我的心,都是一样”,表明了人物淳朴的抗日决心,照应了标题,推进了情节。
C.小说用了很多笔墨来进行对话描写,在“好妈妈”与小伙子的对话中,我们辨识人物的身份,了解人物的内心想法。
D.“南边北边的“岗”也都赶到,像作战的蚂蚁似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当时日本官兵多且忙碌的特点。
8.这篇小说借助“好妈妈”的视角讲述一个惊心动魄的抗日故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9.2023年,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8周年,某论坛发起以“同仇敌忾,全民抗战”为话题的征文活动。如果你推荐这篇小说,请你简要说明推荐的理由。
二、古代诗文阅读(40分)
(2023高二下·佳木斯期中)文言文阅读
文本一: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改醮①。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②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③。
少仕蜀,为郎。数使昊,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陈情表》,曰: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
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④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
(选自《晋书·李密传》)
①本词约写于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为柳永登进士第之前游历成都时所作,此时柳永已四十多岁。②井络:井为星宿名,井络指井宿的区域,既专指岷山,又泛指蜀地。③摸石:成都风俗活动。《月令广义》:“成都三月有海云山摸石之游,求子,得石者生男,得瓦者则生女。”④梦应三刀:《晋书·王溶传》:“溶夜梦悬三刀于卧屋梁上,须臾又益一刀,溶惊觉,意甚恶之。主簿李毅再拜贺曰:“三刀为州字,又益一者,明府其临益州(成都)乎?,果迁溶为益州刺史。”后常用指官吏升调。⑤桥名万里:万里桥在成都市南锦江上。三国时蜀费祎出使吴,诸葛亮于此饯行,祎曰:“万里之路,始于此桥。”因而得名。⑥文翁:为汉景帝时蜀地郡守,于成都市中办起官学,招属县弟子入学。⑦台鼎:古代称三公或宰相为台鼎。此指朝廷。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作开头,以“控西夏”三字托一组四字对句“井络天开,剑岭云横”,突出了两蜀地势的雄伟和地理位置的重要。
B.“雅俗多游赏,轻裘俊、靓妆艳冶。”几句写游人如织,熙熙攘攘,那些衣饰华美的俊男靓女,本身就是一道美丽的风景。
C.“梦应三刀,桥名万里”用王溶迁为益州刺史和诸葛亮送费祎出使吴国的典故,暗指某官员升调为成都地方长官。
D.“空遗爱”三句,是说此地的长官虽然不被两蜀三川的百姓爱戴,但他的治绩会在蜀地百姓中传为佳话。
16.结合词作内容,从整体上比较本词与柳永的另一首写钱塘的《望海潮·东南形胜》的相同点,从题材、表现手法、主旨三个方面分别加以概括。
17.(2023高二下·佳木斯期中)名篇名句默写
(1)韩愈曾说“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直言自己获罪被贬,屈原《离骚》中也有类似诗句“”表现了自己遭到贬黜。
(2)李白《蜀道难》中“,”两句,回顾了“五丁开山”的传说。
(3)《蜀相》中“,”两句,概括出了诸葛亮一生的功业和品行。
(4)《望海潮》中跨越时空距离,描写西湖山水之美,杭州特有景物相映衬的诗句是“,,”。
(5)小山重叠金明灭,。(温庭筠《菩萨蛮》)
(6)盘飧市远无兼味,。(杜甫《客至》)
(7)?总是离人泪。(王实甫《长亭送别》)
三、语言文字运用(15分)
(2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房屋买卖合同范本精简版3篇
- 教育机构奠基仪式合同3篇
- 整改方案检察建议书版3篇
- 挡水墙施工合同样本3篇
- 地铁建设挖掘机操作合同
- 购物中心医生招聘合同
- 水库管道铺设改造非开挖施工合同
- 试驾车辆环保标准协议
- 混凝土工程分包施工合同
- 置业指南二手住宅合同样本
- 21《大自然的声音》 (第1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 财政投资评审咨询服务预算和结算评审项目 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江苏省徐州市2022-2023学年三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2
- JGJ46-2005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 果树栽培学各论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华南农业大学、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 PICC堵管原因与再通方法
- JB∕T 2900-2019 汽轮机涂装技术条件
- GB/T 10395.28-2024农业机械安全第28部分:移动式谷物螺旋输送机
- 劳务派遣技术服务方案
-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陶罐和铁罐》课件
- ISO TR 15608-2017-中英文版完整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