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_第1页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_第2页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_第3页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_第4页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6文言文阅读说明:共七大题,28小题,满分84分,作答时间120分钟。中考对接点文言文阅读,常规考点。中考常以填空题、简答题的形式出现。主要考查理解文言实词、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理解文段内容,赏析文段写作方法、主旨情感,课内外类文对比分析(赏析)等。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12分)【甲】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吾资之昏①,不逮②人也;吾材③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④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⑤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选自彭端淑《为学》,有删改)【注释】①昏:头脑迷糊。②逮:及,赶得上。③材:同“才”,才能。④迄:到。⑤屏:同“摒”,摒弃。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1)尝趋百里外趋:(2)色愈恭,礼愈至至:

(3)久而不怠焉 怠:(4)岂有常哉 常: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2)人之为学有难易乎?

3.【甲】文两段话作者都写求学之难,但角度不同,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2分)

4.【甲】【乙】两文都围绕“学”来写,但写作手法有所不同,请分析其异同。(4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8题。(12分)【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选自郦道元《三峡》)【乙】江水又东迳①广溪峡,斯乃三峡之首也。其间三十里,颓岩倚木,厥势②殆交③。北岸山上有神渊,渊北有白盐崖,高可千余丈,俯临神渊。土人见其高白,故因名之……常璩曰:县有山泽水神,旱时鸣鼓请雨,则必应嘉泽④。《蜀都赋》所谓“应鸣鼓而兴雨”也。峡中有瞿塘、黄龛二滩。夏水回复,沿泝所忌。瞿塘滩上有神庙,尤至灵验。刺史二千石迳过,皆不得鸣角伐鼓。商旅上水,恐触石有声,乃以布裹篙足。(选自郦道元《水经注·江水》,有删改)【注释】①迳:经过。②厥势:厥,代词,他或他们。势,态势。③殆交:几乎要交接在一起。④嘉泽:好雨水。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1)良多趣味 良:(2)林寒涧肃 肃:

(3)故因名之 名:(4)尤至灵验 尤: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其间三十里,颓岩倚木,厥势殆交。

7.【甲】文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写出了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请结合具体语句简要分析第一、三、四段所描写的三峡景物的特点。(3分)

8.【甲】【乙】两文都写到了三峡夏季的“水”多、疾的特点,但描写方式各有不同,请结合文段内容简要分析。(3分)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12分)【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乙】皆知敌之仇,而不知为益之尤;皆知敌之害,而不知为利之大。秦有六国,兢兢以强;六国既除,①乃亡。晋败楚鄢②,范文③为患;厉之不图,举国造怨④。智能知之,犹卒以危,矧⑤今之人,曾不是思。敌存而惧,敌去而舞,废备自盈,祗益为愈。敌存灭祸,敌去召过。有能知此,道大名播。(选自柳宗元《敌戒》,有删改)【注释】①(yí):骄傲自满的样子。②鄢(yān):鄢陵,今属河南。③范文:范文子,春秋时晋国大夫。④造怨:生怨。⑤矧(shěn):况且,何况。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1)舜发于畎亩之中发:

(2)劳其筋骨 劳:

(3)智能知之 智:

(4)敌去召过 过: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2)有能知此,道大名播。

11.【甲】文运用多种方法证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个观点,请结合短文内容简要概括两点。(2分)

1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乙】文中的秦晋两国是否做到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4分)

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3~16题。(12分)【甲】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选自《北冥有鱼》)【乙】孔子北游于农山,子路、子贡、颜渊侍侧。孔子四望,喟然①而叹曰:“于斯致思,无所不至矣。二三子各言尔志,吾将择焉。”颜回对曰:“回闻熏莸②不同器而藏,尧桀不共国而治,以其类异也。回愿得明王圣主辅相之,敷其五教③,导之以礼乐,使民城郭不修,沟池不越,铸剑戟以为农器,放牛马于原薮④,室家无离旷⑤之思,千岁无战斗之患。”夫子凛然⑥曰:“美哉!德也。”又曰:“不伤财,不害民,不繁词,则颜氏之子有矣。”(选自《孔子家语》,有删改)【注释】①喟然:叹气的样子。②熏:同薰,香草。莸:臭草。③五教: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种德行。④原:平原。薮:水浅草茂的湿地。⑤离旷:丈夫离家,妇人独处。⑥凛然:神情肃穆,令人敬畏的样子。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1)怒而飞 怒:

(2)去以六月息者也 息:

(3)孔子北游于农山北:

(4)以其类异也 异: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

(2)二三子各言尔志,吾将择焉。

15.庄子的文章汪洋恣肆,想象丰富,请结合【甲】文的内容简要分析这一特色。(3分)

16.【甲】文中“大鹏”是一个硕大无比、力大无穷、志存高远、善借长风的形象。你认为【乙】文中的颜回能否称得上“志存高远”?请结合他的语言简要分析。(3分)

五、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7~20题。(12分)【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选自周敦颐《爱莲说》)【乙】冬月,山之叟担一牡丹,高可隐人,枝柯鄂韦华①,蕊丛丛以百数。主人异目视之,为损重赀②。虑他处无足当是花者,庭之正中,旧有数本,移其位让焉。幂锦张烛,客来指以自负。亡何花开,薄如蝉翼,较前大不如。怒而移之山,再移之墙,立枯死。主人惭其故花,且嫌庭之空也,归其原,数日亦死。客过而尤之曰:“子亟亟③焉,物性之不知,土宜之不辨,喜而左之,怒而右之。主人之喜怒无常,花之性命尽矣!”(选自袁枚《小仓山房文集》,有删改)【注释】①鄂韦华:花蕾繁盛。②赀:财物。③亟亟:急迫。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1)可爱者甚蕃蕃:

(2)宜乎众矣 宜:

(3)虑他处无足当是花者 是:

(4)物性之不知 性: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怒而移之山,再移之墙,立枯死。

19.花无情而人有情。【甲】文中的牡丹、菊、莲分别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态度?(3分)

20.【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点?请根据两文的内容完成填空。(3分)两文都运用了①的写作手法。【甲】文通过写莲,表达对君子美好品质的赞美,同时也表达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清正廉洁的高贵品质精神。【乙】文通过写牡丹,借客人之口,指出②。

六、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21~24题。(12分)【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选自刘禹锡《陋室铭》)【乙】放翁告归之三年,辟舍东茀①,地南北七十五尺,东西或十有八尺而赢,或十有三尺而缩。插竹为篱,如其地之数。藐五石瓮,潴泉为池,植千叶白芙蕖,又杂植木之品若干,草之品若干,名之曰东篱。放翁日婆娑其间,掇其香以嗅,撷其颖②以玩,朝而灌,暮而锄。凡一甲坼③,一敷荣④,童子皆来报唯谨⑤。放翁于是考《本草》以见其性质,探《离骚》以得其族类,本之《诗》《尔雅》及毛氏、郭氏之传以观其比兴,穷其训诂,又下而博取汉、魏、晋、唐以来一篇一咏无遗者,反覆研究古今体制之变革,间亦吟讽为长谣短章,楚调唐律,酬答风月烟雨之态度,盖非独娱身目遣暇日而已。(选自陆游《东篱记》,有删改)【注释】①茀:杂草丛生。②颖:嫩芽。③甲坼:外壳裂开,发芽。④敷荣:开花。⑤唯谨:小心翼翼。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1)惟吾德馨 馨:

(2)可以调素琴 素:

(3)辟舍东茀地 舍:

(4)或十有八尺而赢 有:

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盖非独娱身目遣暇日而已。

23.【甲】文引用“诸葛庐”和“子云亭”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何作用?(3分)

24.【甲】【乙】两文中,刘禹锡在陋室和陆游在东篱园分别做了哪些事?两人性格上有什么相同之处?(3分)

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25~28题。(12分)【甲】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选自诸葛亮《出师表》)【乙】郗超①与谢玄不善②。苻坚③将问晋鼎④,既已狼噬梁、岐⑤,又虎视淮阴矣。于时朝议遣玄北讨,人间颇有异同之论。唯超曰:“是必济事⑥。吾昔尝与玄共在桓宣武府,见使才皆尽,虽履屐⑦之间,亦得其任。以此推之,容必能立勋。”元功既举,时人咸叹超之先觉,又重其不以爱憎匿善。(选自《世说新语·识鉴》,有删改)【注释】①郗超:与后文中的谢玄均为东晋大臣。②善:关系友好。③苻坚:前秦君主。④问晋鼎:图谋夺取东晋政权。⑤梁、岐:指梁州、岐山一带。⑥济事:办成事情。⑦履屐:鞋履和木屐。此处形容不起眼的小事。2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1)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简拔:

(2)必能裨补阙漏 阙漏:

(3)人间颇有异同之论 异同:

(4)元功既举 举:

2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2)既已狼噬梁、岐,又虎视淮阴矣。

27.诸葛亮是忠臣的典范,但很多同学说诸葛亮是愚忠。请阅读【甲】文,回顾《出师表》全篇内容,说说你的看法。(4分)

28.【甲】文中诸葛亮知人善任,北上伐魏之前,他举荐了一批文臣武将,这些文臣武将的共同特点是。【乙】文中郗超力排众议,坚信谢玄的能力,这表明他既有先知先觉的本领,又有“”的胸怀。(2分)

参考答案一、1.(1)快步走(2)周到(3)停止,懈怠,松懈(4)一成不变(2分)2.(1)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俯下身子,侧着耳朵恭敬地请教。(2分)(2)人们做学问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2分)3.示例:第一段写作者百里求师,恭谨小心,虽遇叱咄,终有所获。这是从求师的角度写求学之难,强调虚心好学的必要。第二段从行、住、吃、穿几方面写求学道路和生活条件的艰苦,但作者安于清贫,不慕富贵,只觉其乐而不觉其苦。这是从生活条件的角度写求学之难,强调只要精神富足,生活条件的艰苦是微不足道的。(2分)4.同:两文都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甲】文段中将自己求学时生活的俭朴与同舍生的奢华进行对比,强调只要精神富足,生活条件的艰苦是微不足道的。【乙】文段首先提出观点,然后运用正反对比的手法将天资愚笨但每天不停学习的结果与天资聪明但摒弃不用的结果进行对比,强调努力学习的重要性。异:【甲】文段主要运用记叙的表达方式,【乙】文段主要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4分)【乙】文参考译文:人们做学问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肯学,那么困难的学问也变得容易了;如果不学,那么容易的学问也变得困难了。我天资愚笨,赶不上别人;我才能平庸,赶不上别人。我每天不停地学习,长久学习而不倦怠,等到学成了,也就不知道自己的愚笨与平庸了。我天资聪明,超过别人;我才思敏捷,超过别人。(我若)摒弃(天资而)不用,即与普通人无异了。孔子的学问,最终是靠不怎么聪明的曾参传下来的。如此看来,平庸、愚笨,聪明、敏捷,难道是一成不变的吗?二、5.(1)甚,很(2)肃杀、凄寒(3)命名(4)尤其(2分)6.(1)在三峡七百里的行程中,两岸都是相连的山,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2分)(2)这中间有(峡长)三十里,(其间)惊险的危岩、斜出的树木,看它们的态势几乎要交接在一起似的。(2分)7.示例:①“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突出三峡两岸的山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②“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写出了三峡春冬两季水退潭清、风景秀丽的情景。③“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写出秋季三峡水枯气寒、猿鸣凄凉的景象。(3分)8.示例:【甲】文用“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描写水势之迅猛、水位之高、水流之疾。“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也突出了夏季江水暴涨后的水流之疾。体现生活经验,较客观。【乙】文第二段用“峡中有瞿塘、黄龛二滩。夏水回复,沿泝所忌”突出瞿塘、黄龛二滩夏季水势险、水流疾的特点,通过传说侧面体现,带有迷信色彩。(3分)【乙】文参考译文:江水继续东流经过广溪峡,这是三峡的上端。这其中有峡长三十里,(其间)惊险的危岩、斜出的树木,看它们的态势几乎要交接在一起似的。江北岸山上有(深潭叫)神渊,渊北有白盐崖,高达一千多丈,(可以)俯临神渊。当地人看到它又高又白,所以取了这个名字……常璩说:县里有山泽水神,天旱时击鼓求雨,就一定应验,会有甘霖喜降。这就是《蜀都赋》所说的“一敲鼓就会下雨”。峡中有瞿塘、黄龛两处险滩。夏天洪水激起旋涡,上滩下滩都要提心吊胆。瞿塘滩上有座神庙,尤其灵验。刺史二千石一级官员经过这里,都不可吹号打鼓。商船逆流而上时,怕碰到石头发出声响,就用布包起撑竿的下端。三、9.(1)兴起,指被任用(2)使……劳累(3)明智的人(4)犯错误(2分)10.(1)(一个国家)在国内如果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势力、地位相当的邻国和来自外部的祸患,国家就常常会覆灭。(2分)(2)能够懂得这个道理的人,(他的)德行就会光大,名声就会远扬。(2分)11.示例一:第一段举例论证,列举六位古代圣贤从贫贱中发迹的例子,说明成就大业者都曾经过一番艰苦磨炼,进而证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示例二:第二段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论证,先从个人角度正面论证人必须经过挫折、困苦,才能长进和有所作为;接着由个人成才推论到治理国家,从反面论证艰苦磨炼的必要性,证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2分)12.示例:两国都没有做到。秦国有六国为敌时,时刻小心谨慎,使国家强盛起来;但六国灭亡后,秦国并没有居安思危,而是骄傲自满,最终导致覆灭。晋国军队大败楚军之后,晋国大夫范文子对此感到忧虑;晋厉公不考虑范文子所提的应该戒惕的意见,越发骄横起来,搞得全国上下怨声载道,最后被人杀死。(4分)【乙】文参考译文:人人都知道敌人有仇恨的一面,却不一定懂得(仇人)对自己还有有益的一面;人人都知道敌人对自己有危害的一面,却不一定懂得(仇人)对自己还有很大的好处。秦国有六国为敌,因此时刻小心谨慎,使国家强盛起来;六国灭亡后,秦国骄傲自满,不久就覆灭了。晋国军队大败楚军于鄢陵,晋国大夫范文子对此感到忧虑;晋厉公不考虑(范文子所提的应该戒惕的意见,越发骄横起来),搞得全国上下怨声载道(最后被人杀死)。明智的人懂得这个道理,最终还可能遇到危害,何况当今某些人根本不去思量这个道理呢!敌人存在就害怕,敌人没有了就得意忘形,解除戒备,骄傲自满,这恰恰会造成更大的祸患。敌人存在(能够提高警惕),可以免除祸患,敌人不存在了(思想就会懈怠,反而)会招致错误。能够懂得这个道理的人,(他的)德行就会光大,名声就会远扬。四、13.(1)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2)气息,这里指风(3)向北(4)不同(2分)14.(1)南海是个天然形成的水池。《齐谐》是一本记载怪异事物的书。(2分)(2)你们几个各自谈谈你们的志向,我从中进行选择。(2分)15.示例:想象中夸张,如在想象鲲、鹏形象时,极尽想象夸张之能事,营造浩大的声势,展现广阔壮丽的意境。在想象中进行对比,极写鲲、鹏之大,与之相呼应的,作者又举出了野马、尘埃等“小”的形象,以大小对立来阐述物皆有所凭借的道理。(3分)16.示例:颜回是一个志存高远的人。由颜回的话可看出他希望遇到并辅佐圣明的君主,不费一兵一卒实现人民安定,家家没有离别相思之苦,千年没有战争忧患的愿望。(3分)【乙】文参考译文:孔子向北游览到了农山,子路、子贡和颜渊在身边陪侍。孔子四处看了看,然后深深地感叹说:“在这儿凝神思虑,思绪万千。你们几个各自谈谈你们的志向,我从中进行选择。”颜渊回答说:“我听说薰草和莸草不能放在同一个容器中,尧和桀不能共同治理一个国家,因为他们不是同类的。我希望遇到圣明的君主,辅佐他,向人民施行五教,用礼乐教化人民,让人民安定,不用加固城墙,不用越过护城河,把剑、戟这些兵器销铸成农具来使用,让他们在平原、湖泽上放养成群的牛马,家家没有离别相思之苦,千年没有战争的忧患。”孔子神情肃穆地说:“多么美好的德行啊!”又说:“不耗费钱财,不伤害百姓,不废太多的口舌,只有颜回能做到这样治理国家。”五、17.(1)多(2)应当(3)这(4)习性(2分)18.(1)香气远闻更加清芬,洁净地挺立(在水中),(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却不可靠近赏玩。(2分)(2)(于是主人)愤愤地将它移到山上,又移到墙边,(牡丹)很快枯死了。(2分)19.作者认为牡丹代表的是富贵者,是追逐名利之人的代表,对其持批判的态度;菊代表隐逸者,是隐居避世、逃避世俗之人的代表,对其持不赞同的态度;莲是君子,代表着作者不慕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追求。(3分)20.①托物言志(1分)②示例:事物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只有顺应自然规律,才能更好地促其成长,待人待物不要喜怒无常(3分)【乙】文参考译文:冬天,山中有位老翁挑来一株牡丹(售卖),(牡丹)高得可以隐藏一个人,枝条繁茂,花苞丛丛密密,有几百个。主人用惊异的目光看它,出高价买了下来。但又担心把它和其他的花一样栽在别处会与这株牡丹(的雍容华贵)不相称,庭院中原有几株牡丹,特地移到别处,把地方让出来。上面用锦帐遮盖(这株牡丹),晚上在旁边点上烛火,(如果)客人来了,(主人)常指着它感到自豪。不久,这株牡丹开花了,花瓣薄得像蝉的翅膀,远远不如原先庭院中的那几株牡丹。(于是主人)愤愤地将它移到山上,又移到墙边,(牡丹)很快枯死了。主人觉得对不起原先的那几株牡丹,并且嫌庭院太空,便将原来的牡丹移回原处,没过几天,(那几株牡丹)也枯死了。来访的客人埋怨主人道:“您急急忙忙,既不懂生物的习性,又不知道土壤是否适宜,高兴了就爱护它,生气了就摧残它,主人如此喜怒无常,花的命也就送掉了。”六、21.(1)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2)不加装饰的(3)屋舍(4)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2分)22.(1)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2分)(2)大概是不仅仅使自己的身体和眼睛快乐、排遣闲暇的日子罢了。(2分)23.运用类比的手法,引古贤之名室以证“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况,表明“陋室”主人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