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小说示例解析与强化练习_第1页
高考小说示例解析与强化练习_第2页
高考小说示例解析与强化练习_第3页
高考小说示例解析与强化练习_第4页
高考小说示例解析与强化练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高考小说示例解析与强化练习考点:1.何立伟《小城无故事》——用写诗的方法写小说2.胥得意《心病》——叙述故事的特点3.朱雅娟《捕蛇者说》——主角改变4.汤成难《高原骑手(节选)》——反复提及某地名的原因【考点研究】一、常见组合考点1.主角改变2.反复提及某地名的原因3.用写诗的方法写小说4.叙述故事的特点【考点示例】一、何立伟《小城无故事》——用写诗的方法写小说【考点解读】——汪曾祺说:何立伟是在用写诗的方法写小说。2.根据内容风格推测作家作品3.对文章的分析——地方色彩4.多次写到物象的作用文本阅读下面的文本回答问题小城无故事何立伟护城河绕那棋盘似的小小古城一周,静静蜿蜒。即或是夜黑风紧,也不惊乍一叠浪响,因此就同古城中人的日子一样,平平淡淡流逝,没有故事。好多年前,天一断黑,就要把那无数座青山,关在城门外头。夜里隐隐听得有狗吠,有更鼓;与那月色溶在一起,沿青青石板路四处流。梦呢?或有或无;可有可无。某年,守城门兼打更鼓的老人死了,孑遗下不足岁的一个细孙女。如果硬说有故事,这就是唯一的一个。城门口吴婆婆,毕生专做一种荷叶耙粑。“荷叶耙粑吃热的呐——”能这样尖声锐气喊,自然是年轻时节的事情。如今老了不能喊,兀自弓曲在一张蛤蟆凳上作太公垂钓状,生意难免不有几分冷清。街对面,也有一个凉棚。凉棚里,也有同价的荷叶耙粑,且还兼卖葱花米豆腐。这凉棚主人,因为背驼如锅,人就称他萧七罗锅。癫子是一个女人,三十多岁,并不披头散发。又晓得唱无数新旧歌子。唱到好处时,形容极美丽。且愿意唱就唱,愿意止就止,在这小小世界里,完完全全是一个自由人。那癫子手摆一枝栀子花满城里晃晃摇摇走。间常要停住足,痴痴闻花香好久好久。抬头随意看见一白脸后生,就走拢去柔声细语招手:“你来。你莫走。你答应了我你不走。”后生并不将白脸乍成红脸。只认真摇头道:“唉!”“你莫叹气呐,今晚上你约我到城门外头护城河去,听我唱歌子你听呐——”“唉,走吧,走吧!”走的到是他自己。“答应我你不走啊。啊?‘鸳鸯戏水在河中央’……嘿嘿嘿嘿嘿……”低头闻那花香,低头落泪湿一片衣衫。那栀子花,香得并不酽,只淡淡有些幽远。“送你,好香咧!今夜到护城河边上等我。”又看见了一个白脸后生。又重演出方才的那一幕。满街满巷,到底走得有好多白脸后生?“唉,前世造了孽!”吴婆婆摸两个冷了的荷叶粑粑走出凉棚喊拢来那癫子。“莫发癫!快快同我吃了!”声音好严厉。那癫子全不晓得有什么客气与害怕。极快地抓过来扯散荷叶三两口吞下去,并不细细嚼。复又哈哈脆笑,朝城门口走。头发黑乌乌的梳得好熨帖。栀子花一路的香过去。萧七罗锅侧边喊:“癫子,你拢来!”癫子拢来,收住一脸笑。“癫子,把碗葱花米豆腐你吃!”霍霍霍霍喝下肚,将那蓝花瓷碗往地上一撂,啪地碗碎了。“你回来。你剃半边脑壳。坐班房。吃炮子七七四十九粒!啊哈哈哈哈……”吴婆婆朝癫子背影望去,重重叹息。萧七罗锅呢也不发火,只摇着那精光的脑壳蹲身下去一片一片拣碎瓷。还有用,回去拿它做得甑片子,刨得芋头同南瓜。“今天生意不好,怕要赚只碗钱不回来。”吴婆婆对门搭腔:“我呢,一笼粑粑都没卖得完。整个一早晨。”远远地来了三个年轻陌生男人。从装扮上,一看就晓得是大地方上人。到了这小小县城,发现到处摆得有小吃,几多有味道。拣热的吃罢又喝冷的。“唉唉,只可惜肚子不能再装了!”忽然感觉背后站得有人,同时惊闻一股花香;转脑壳即看到极妩媚极灿烂一朵微笑。那上下牙齿又白又细如珍珠。“到底回来了啊。他们不敢用炮子打你吧?玉皇大帝要你来约我到护城河边去听我唱歌吧?……”三个陌生客情绪上顿时有些振作。又细细将她看来看去,佩服她居然生得美丽。猜这地方上水土必定好。就高声问:“她为什么得了神经病啊?啊!”酒家李二爹猛可一惊。并不因为这喊声高且又打的官腔,是因为他正欲背过身偷偷将一杯白开水羼到新搬出的一坛包谷酒中去。“鸳鸯戏水在河中央,两个龙王——”忽然止住,柔声问,“说,我唱得好么?”“好!好!一二三——”“再来一个。”陌生客心想,与她玩笑玩笑必定能助消化。就同她逗乐,要她唱完那“鸳鸯”,复又鼓掌要她再跳一段舞。街上人远远注目并不拢来。癫子舞毕将乱发抚熨帖,促声促气道:“我好高兴咧。到底回来了。没吃炮子七七四十九粒?答应我你莫走!啊?啊?”“不走。不走。今晚上到护城河边上去等你。”陌生客畅心畅意笑着离开那癫子,就往城里头游去。李二爹说:“造孽。”把那杯白开水泼到青青石板街面上去了。街上人哑默不语。满街满巷都是那桅子花淡淡的香。然而用力一闻,竟又并没有。三个陌生客各买了一个鸳鸯织锦袋,带回去礼赠未婚妻。提议每人必带几个那荷叶粑粑回去给未婚妻们尝新。葱花米豆腐呢,自然带不得,那就再去喝它一碗两碗过足隐吧。走过那爿小酒家,看见李二爹在门前摆一局棋同一个后生对弈。忽然摆手道:“不下了不下了。凤儿,凤儿,过来帮爹关扳子!”后生惊讶得很!“吔,二爹,这是搞么子呐?”“我输了,我输了,好么?凤儿凤儿喊你你不动?三个陌生客并没有意思要再到里头去歇憩。不深不浅一笑,沿青石街面朝前走。看见那个婆婆子了。“一人再买你十个荷叶粑粑。”“不卖了。”“咦,怎么不卖了呢?还有这么多!”“回去自己吃。”真是好笑的事情。有钱还不晓得赚呢!那好吧,对门喝葱花米豆腐去。“啊,啊,这豆腐,万万吃不得呐。”“又怎么不能吃了呢?”“刚才,跌了一条毛毛虫,在里头,邋里邋遢吃了要泻肚子呐。”远山淡淡如青烟。月亮正浮起。护城河粼粼闪闪绕城流。三个陌生客,有几多迷惑,有几多疑云,又有几多怅惘同归思,在河边散步不说话。明天一早即要离别这小小古城了。难得再来。小小古城似乎不是小小谜语。不远不近有虫鸣,有水响,有萤火灯笼在草里头移,找寻那已流逝的岁月同故事。忽然看到河边蓝幽幽地坐得一个人影如雕塑。有一种幽香迤逦过来。啊!在什么地方闻到过呢……1983年7月问题1汪曾祺说:何立伟是在用写诗的方法写小说。你怎么理解汪曾祺的说法,请阐述。答案①小说语言富有诗意。文中多处景物描写文白间杂,句式长短参差,整散错落,音韵协调,充满诗意。②小说富有诗歌的意境美。文本淡化了情节,不以叙事为中心,而以栀子花香为线索,融入淡淡的哀愁与温情,营造出朦胧淡雅的意境,颇有诗意。③小说富有诗歌的蕴藉美。癫子恋情的始终、本文故事的结局,均未明确交代,而是在半藏半露的只言片语中零星透露,含蓄委婉却给人以更多丰富的联想,让人回味无穷。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本写作特色的能力。抓住关键评价“用写诗的方法写小说”,分析本文中“诗”的特点呈现在何处。首先是文本语言富有诗意,如“护城河绕那棋盘似的小小古城一周,静静蜿蜒。即或是夜黑风紧,也不惊乍一叠浪响”“天一断黑,就要把那无数座青山,关在城门外头。夜里隐隐听得有狗吠,有更鼓;与那月色溶在一起,沿青青石板路四处流。梦呢?或有或无;可有可无”“唱到好处时,形容极美丽。且愿意唱就唱,愿意止就止,在这小小世界里,完完全全是一个自由人”“低头闻那花香,低头落泪湿一片衣衫。那栀子花,香得并不酽,只淡淡有些幽远”“远山淡淡如青烟。月亮正浮起。护城河粼粼闪闪绕城流”等句子,音韵和谐,长短错落,有整有散,富有诗性美。其次是本文的境界具有诗意。“诗”言志而小说叙事,本文却并不侧重叙事,事件只是淡淡的若有若无的情节,而贯穿在整个故事中的核心,乃是癫子女孩那无疾而终的哀愁恋情和古城其他人淳朴的呵护之心,让故事在淡淡的哀愁中有着暖暖的温情,这在现代社会来说显得弥足珍贵。作者将之融入整个小城的风情、意境之中,让全文笼罩在淡雅朦胧的意境中,宛如一首诗歌。再次是含而不露的含蓄特点,富有诗性。诗歌含蓄,藏而不露;文本含蓄,没有交代癫子的过往,只通过她且歌且唱的只言片语来零星展现,结尾以幽香迤逦引发人联想,却并没有交代最终结局,含蓄蕴藉,余韵无穷。问题2作者何立伟曾说过:“直到今天我对文学最深的理解都来自。”请你根据这篇小说的内容风格推测横线处所填的作家作品。()A.沈从文《边城》 B.鲁迅《朝花夕拾》C.钱钟书《围城》 D.冰心《繁星》《春水》答案A解析本文通过叙写一座小小古城中,人们对一个有着可怜身世的女癫子的友善、同情态度,展现出一种人情美。A项,沈从文的《边城》通过描写边城中情窦初开女孩的爱情故事,展现了淳朴美丽的乡土人情,符合本文风格。B项,鲁迅《朝花夕拾》写自己年轻时的一些经历,主要集中在自己的性格、志向如何形成上,与本文主题不一样。C项,钱锺书的《围城》是讽刺小说,与本文风格截然不同。D项,冰心的《繁星》《春水》是诗集,写了母爱与童真的歌颂,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尽管也是歌颂美好,但与本文主题不尽相同。问题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中吴婆婆“摸两个冷了的荷叶粑粑”给癫子吃,萧七罗锅不因癫子弄碎了他的碗而发火,可以看出他们对癫子的爱护,和对癫子命运的同情、惋惜。B.人们没有围观陌生客戏弄癫子,只是“远远注目并不拢来”,表现小城人的善良:但“哑默不语”的街上人,准备往酒里搀水的李二爹的行为,也表现出小城人些许的冷漠。C.小说构思巧妙、曲折,作者有意模糊癫子的身世,而是将情节发展链中的前因后果隐于幕后,给读者留下想象和再创造的艺术空白。D.小说的句式和段落短小,叙述的节奏舒缓;语言中夹杂了不少方言,如“你莫叹气呐”“怕要赚只碗钱不回来”等等,又给小说增添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答案B解析B项,“‘哑默不语’的街上人,准备往酒里搀水的李二爹的行为,也表现出小城人些许的冷漠”错误,从“李二爹说:‘造孽。’把那杯白开水泼到青青石板街面上去了。街上人哑默不语”“李二爹在门前摆一局棋同一个后生对弈。忽然摆手道:‘不下了不下了。凤儿,凤儿,过来帮爹关扳子’”等句子可见,人们的“哑默不语”和李二爹并不是“冷漠”,而是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对这些陌生客戏弄癫子的不满。问题4文中多次写到栀子花(香),有什么作用?答案①烘托人物形象。栀子花洁白美丽而芬芳,癫子喜爱摆着它满城走,烘托出她向往美好、热爱生活的美丽形象;②作为行文线索,串联起人物的遭遇与情感变化。每当癫子心境有所变化,栀子花香便会出现,伴随着她对爱情甜蜜的向往,对恋人失约的苦涩心酸等,让文章结构完整,且充满诗意。③体现文章主旨。花香满城,并不只是因为癫子拿着它散播芬芳,还有吴婆婆、萧七罗锅、李二爷等所有古城人对癫子的一片怜悯友善之心,花香也象征着古城淳朴美好的风土人情。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重要物象在文中的作用的能力。“栀子花”是癫子经常拿在手里的,她“间常要停住足,痴痴闻花香好久好久”“栀子花一路的香过去”“惊闻一股花香;转脑壳即看到极妩媚极灿烂一朵微笑。那上下牙齿又白又细如珍珠”,这花香衬托出她欣赏美,热爱生活的美丽形象;“低头闻那花香,低头落泪湿一片衣衫。那栀子花,香得并不酽,只淡淡有些幽远”,从癫子的言语中可以看出,她曾与爱人有过约定,然而订约之人始终未曾出现,栀子花的淡淡、幽远也象征着她无疾而终的爱情;“花香”也是文章的行文线索,与人物的遭遇、心情紧密相连,如“间常要停住足,痴痴闻花香好久好久。抬头随意看见一白脸后生,就走拢去柔声细语招手”,癫子沉浸于自己的世界中,花香是她爱情的一部分;“低头闻那花香,低头落泪湿一片衣衫。那栀子花,香得并不酽,只淡淡有些幽远”,癫子怀想起失约的恋人,花香是她苦涩心境的写照。“满街满巷都是那桅子花淡淡的香。然而用力一闻,竟又并没有”癫子遭到陌生客的戏弄,花香似有若无,是古城所有人对她的维护;“忽然看到河边蓝幽幽地坐得一个人影如雕塑。有一种幽香迤逦过来”,护城河的花香,刻画出癫子痴心守信的态度,也是小城淳朴风情的象征。二、胥得意《心病》——叙述故事的特点【考点解读】1.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2.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3.标题的含义4.叙述故事的特点文本心病胥得意当儿子在中告诉母亲晚饭想吃红烧肉时,一时间,母亲竟觉得耳朵出了问题,儿子已经有十几年不吃肉了,怎么会突然提出这个要求。母亲把回了过去,儿子也是吃了一惊,因为他自工作时曾经和家人讲过,家里没特急的事情不要在他上班时打。母亲的一来,儿子还以为家中发生了什么急事和大事。当他听母亲问,刚才他是不是说想吃肉时,他认认真真地回答是。放下,母亲一下子想起了儿子以前的事。以前生活条件差,一年到头也买不上几次肉,每次把肉做好,儿子都像是一个小馋猫,连菜里的肉末都不放过。后来,儿子上班了,有工资了,隔三岔五买肉回到家让母亲做。儿子总是说,以前想吃没有,现在终于有条件吃了,不能再亏了胃。母亲的厨艺好,每天给儿子做的肉都要变换,一周也不重样,儿子吃得津津有味,赞不绝口。后来,儿子娶了媳妇,也有了儿子,一家人在一起吃饭,也是每餐都要有肉。尤其是孙子,吃肉简直是遗传,劲头儿一点也不比儿子差。母亲拿儿子和孙子打趣,你们爷俩如果再这样吃下去,都能把猪吃成保护动物了。儿子说,谁让你的厨艺这样好呢。孙子顾不上吱声,嘴巴里故意吧嗒出动静来。那个时候,母亲给儿媳的碗里夹上两块肉,看着那爷俩的吃相,对媳妇说,妈要是不在这两个狼嘴里夺点食,我估计你肉汤都喝不上。可是,就在儿子吃肉几乎上了瘾或者能评上吃肉五段选手时,他突然在家里宣布,以后再也不吃肉了。儿子宣布这件事那天,是他调到单位审批科当科长的第一天,听他如此说,最先笑出声的是媳妇,媳妇看了看儿子说,你要是馋死了,我可不是谋害亲夫呀。孙子嘴里咀嚼着肉,一手夹着肉,一只手伸出大拇指高高地竖着。母亲笑眯眯地看儿子,看一会后,笑就不是眯着的了,而是前仰后合。那一天,儿子真的没吃肉。好几次,不由自主伸到肉上的筷子像是走错了路,又匆匆掉头转向了蔬菜。一直到吃完饭,儿子真的没吃肉。母亲实在忍不住问,到底咋了。儿子说,没咋地,就是决定不吃了。这样对身体好。母亲撇嘴,嗔怪道,你这样说,意思是我以前给你肉吃把你身体没养好吧。没良心。媳妇安慰母亲,妈你别理他,说不准过两天他就当和尚去了呢。一天过去了,两天过去了,一个月过去了,两个月过去了……儿子竟然真的是没再吃肉。最开始,儿子看到肉时,母亲还能看到他在咽口水,可是时间一长,儿子对肉竟真是熟视无睹了。母亲、媳妇两人心里十分担心,直犯合计,儿子这是中哪门子邪了,莫不是得了什么心病么?……儿子戒了肉这件事,没出三个月全家人都习惯了,可是在同学和同事那里却成了另外一件事。一次儿子到东北出差,同学专门安排了东北的杀猪菜招待他。结果在饭桌上,他一口肉没吃,同学还误以为他对招待不满意,一个劲地道歉。还有一次,一位同事和他一起吃饭,热情地给他夹了一块排骨,结果那块排骨一直放在盘子里没动,让同事觉得他有些格格不入。如今母亲老了,几乎都忘了儿子以前最喜欢吃的食物是肉时,他却突然来了说是要吃肉,难怪母亲要大吃一惊。母亲在核准儿子确实是要吃肉时,便连忙到楼下超市买了最新鲜的肉,急三火四地给儿子做起红烧肉来。晚饭的时候,儿子看着一大盘冒着热气、散着香味的红烧肉,迫不及待地夹了一块,肉刚夹到碗里,他突然想起来什么,给母亲夹了一块,坚持着让母亲先吃。母亲象征性地吃了一口,脸色一下变了,有些愧疚地说,这肉做得急,炖得不熟,料也放得少,没入味呀。看见母亲尝过了,儿子夹起一块往嘴里塞,胡乱地嚼着,有些兴奋地说,香呀,真香。儿子的举动让母亲和媳妇都看得蒙了,直到儿子吃了大半盘红烧肉,母亲才小心翼翼地问,你今天咋了?妈心里咋这么担心呢。儿子抹抹嘴上的油,长叹了一口气,我明天换岗了,手里的章交出去了,到市图书馆当研究员。母亲问,去当研究员和吃肉有关系呀?儿子停顿了一下说,我自从手里有了审批权之后,就和你们说了自己不再吃肉,其实我就是看看自己能不能禁住最喜欢的东西的诱惑。媳妇还是不解,你管好自己就是了。怕什么呀。儿子说,我前面的那两任,一开始也是能管住自己,可是时间一长……问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儿子”十几年不吃肉,突然打给母亲说想吃肉,这让母亲很意外,于是母亲想起了“儿子”小时候关于吃肉的往事。B.“儿子”刚工作时就要求家人没特急之事不要在其上班时给他打,这和他坚持十几年不吃肉的想法是一脉相承的。C.面对“儿子”在吃肉“上瘾”时做出以后绝不吃肉的决定,母亲、媳妇和孙子的反应虽然各不相同,但都对此持支持态度。D.母亲所做红烧肉做得急,炖得不熟,料也放得少,没入味,但“儿子”吃得很尽兴,暗示了“儿子”换岗后的放松状态。答案C解析C.“但都对此持支持态度”分析错误,从文中媳妇听说后的笑声母亲笑得前仰后合,可以看出她们是不相信“儿子”能够做到的,持的是怀疑态度;而孙子则是“一手夹着肉,一只手伸出大拇指高高地竖着”,说明只有孙子可能支持。问题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伸到肉上的筷子像是走错了路”“那块排骨一直放在盘子里没动”等细节描写突出了“儿子”说到做到的性格。B.小说写母亲原先厨艺好,所做的肉一周也不重样,而现在所做的肉没入味,两相对比,意在突出母亲年老的特征。C.小说结尾的省略号意蕴悠长,留下空白,让读者得以想象出“儿子”的那两位前任未能守住底线最后遭到处罚的下场。D.小说以小见大,通过一件吃肉的小事揭示了如何禁受住诱惑而不做违法之事的主题,很有启示意义,引人深思。答案B解析B.“意在突出母亲年老的特征”分析错误,根据后面“母亲才小心翼翼地问,你今天咋了?妈心里咋这么担心呢”的信息可知,主要突出母亲的担心,从而推动情节发展,引发后面“儿子”对自己调任岗位的说明。问题3小说标题“心病”有何含义?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答案①一是指母亲和媳妇认为“儿子”担任单位审批科科长长时间不吃肉,应是得了什么心病。②二是指“儿子”担任审批科科长后的心理负担,害怕自己也如两个前任一样,担心自己不能禁住最喜欢的东西的诱惑。

解析这篇小说的标题是“心病”,根据“他突然在家里宣布,以后再也不吃肉了。儿子宣布这件事那天,是他调到单位审批科当科长的第一天”“一天过去了,两天过去了,一个月过去了,两个月过去了……儿子竟然真的是没再吃肉。最开始,儿子看到肉时,母亲还能看到他在咽口水,可是时间一长,儿子对肉竟真是熟视无睹了。母亲、媳妇两人心里十分担心,直犯合计,儿子这是中哪门子邪了,莫不是得了什么心病么”分析,“心病”是指母亲和媳妇认为“儿子”担任单位审批科科长长时间不吃肉,应是得了什么心病。根据“儿子停顿了一下说,我自从手里有了审批权之后,就和你们说了自己不再吃肉,其实我就是看看自己能不能禁住最喜欢的东西的诱惑”分析,“心病”还指“儿子”担任审批科科长后的心理负担,害怕自己也如两个前任一样,担心自己不能禁住最喜欢的东西的诱惑。问题4小说叙述故事很有特点,请简要分析。答案①设置倒叙,造成悬念。小说开头写“儿子”忽然打给母亲说要吃肉,然后再慢慢交代“儿子”想吃肉的过程,这里运用倒叙手法,构成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②利用插叙,丰富内容。小说插叙了“儿子”小时候、工作及成家后极喜欢吃肉的情况,既突出了“儿子”的形象特点,又与后面“儿子”突然不吃肉形成对比。③叙述有波澜,情节不断蓄势,层层推进。小说先写“儿子”不管哪个人生阶段都极喜欢吃肉,但后来一块肉都不吃了,现在又想吃肉且吃了大半盘红烧肉,感到十分满足,最后才托出如此转变的原因。解析(1)设置倒叙,造成悬念。根据“当儿子在中告诉母亲晚饭想吃红烧肉时,一时间,母亲竟觉得耳朵出了问题,儿子已经有十几年不吃肉了,怎么会突然提出这个要求”“他突然在家里宣布,以后再也不吃肉了。儿子宣布这件事那天,是他调到单位审批科当科长的第一天”“一天过去了,两天过去了,一个月过去了,两个月过去了……儿子竟然真的是没再吃肉”“儿子抹抹嘴上的油,长叹了一口气,我明天换岗了,手里的章交出去了,到市图书馆当研究员”“母亲问,去当研究员和吃肉有关系呀?儿子停顿了一下说,我自从手里有了审批权之后,就和你们说了自己不再吃肉,其实我就是看看自己能不能禁住最喜欢的东西的诱惑”分析,小说开头写“儿子”忽然打给母亲说要吃肉,然后再慢慢交代“儿子”想吃肉的过程,这里运用倒叙手法,构成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2)利用插叙,丰富内容。从叙事方式分析,文中“母亲一下子想起了儿子以前的事。以前生活条件差,一年到头也买不上几次肉,每次把肉做好,儿子都像是一个小馋猫,连菜里的肉末都不放过。后来,儿子上班了,有工资了,隔三岔五买肉回到家让母亲做。儿子总是说,以前想吃没有,现在终于有条件吃了,不能再亏了胃”“后来,儿子娶了媳妇,也有了儿子,一家人在一起吃饭,也是每餐都要有肉……”是插叙,小说插叙了“儿子”小时候、工作及成家后极喜欢吃肉的情况,既突出了“儿子”的形象特点,又与后面儿子“突然在家里宣布,以后再也不吃肉了”形成对比。(3)叙述有波澜,情节不断蓄势,层层推进。根据“以前生活条件差,一年到头也买不上几次肉,每次把肉做好,儿子都像是一个小馋猫,连菜里的肉末都不放过。后来,儿子上班了,有工资了,隔三岔五买肉回到家让母亲做。儿子总是说,以前想吃没有,现在终于有条件吃了,不能再亏了胃”“后来,儿子娶了媳妇,也有了儿子,一家人在一起吃饭,也是每餐都要有肉……”分析,小说先写“儿子”不管哪个人生阶段都极喜欢吃肉,但后来“他突然在家里宣布,以后再也不吃肉了。儿子宣布这件事那天,是他调到单位审批科当科长的第一天”“一天过去了,两天过去了,一个月过去了,两个月过去了……儿子竟然真的是没再吃肉”“一次儿子到东北出差,同学专门安排了东北的杀猪菜招待他。结果在饭桌上,他一口肉没吃……还有一次,一位同事和他一起吃饭,热情地给他夹了一块排骨,结果那块排骨一直放在盘子里没动”,后来“当儿子在中告诉母亲晚饭想吃红烧肉时,一时间,母亲竟觉得耳朵出了问题,儿子已经有十几年不吃肉了,怎么会突然提出这个要求”以及“儿子吃了大半盘红烧肉”“儿子抹抹嘴上的油,长叹了一口气,我明天换岗了,手里的章交出去了,到市图书馆当研究员”“儿子停顿了一下说,我自从手里有了审批权之后,就和你们说了自己不再吃肉,其实我就是看看自己能不能禁住最喜欢的东西的诱惑”分析,儿子从当上科长宣布不吃肉后,就真的一块肉都不吃了,现在又想吃肉且吃了大半盘红烧肉,感到十分满足,最后才托出如此转变的原因。【考题对接】一、朱雅娟《捕蛇者说》——主角改变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小题。捕蛇者说朱雅娟(1)代病怏怏的皇子出家,是我中了状元,做了翰林之后的事。我是唐宣宗时的宰相裴休的第二个儿子,叫裴文德。(2)在沩山的密印寺,面向长安,我流下了两行热泪。寺是父亲建的,今天用来囚禁他自己的儿子。(3)落发仪式是主持灵佑禅师亲自进行的,一旁的沙弥用盘子接住我的长发,我侧身望了一眼,宛若一条死去的黑蛇。(4)死蛇,也是会咬人的。儿时,在宰相府偌大的后花园,我就被一条五步蛇袭击过。那本是已经被护院拦腰砍断的死蛇,两截身子都已经像枯枝。但当我的手抚到它的三角脑袋时,它居然张开嘴咬了我。(5)差点就死了,还是父亲请来御医,才保住了我的小命。我的胳膊像烂掉的柿子,更像那条黑质白花的毒蛇。自此,我喜欢上了捕蛇,拜了许多捉蛇为生的农民为师。(6)灵佑禅师替我摩完顶后,沉吟半晌,然后说,从此,你就叫法海吧。(7)我鲜衣怒马的生活就此戛然而止。云游是我后半生的爱好,我去过许多名山大川,但没有一个地方能留住我。到了镇江,我去了金山。金山有一破寺,但屋漏顶塌,我便到半山崖的石洞内面壁打坐。未几,一股腥风在脑后袭来,我没有回头,兀自诵经。我听到有樵夫扔了柴担大叫着跑开了,蟒,白色巨蟒!(8)我微微笑了——倘我仍在朝廷为官,我的官衣也应该是白蟒缠身了吧。(9)那条白蟒静默着,良久,我似乎听到妇人轻微的叹息声。回头看时,白蟒乌亮的眼睛正盯着我,与我的眼神相接,它竟然垂下头。我说,相识即缘,做一个道友如何?它微微一怔,拧身倏然离去。据说它游入长江。(10)我在金山寺住下了,并开始驱魔捉妖。我捉的最多的就是各种毒蛇,将他们关进笼子里。转眼几百年过去了,再遇到那条白蟒蛇,它已化为人形,和杭州一个药店学徒许仙结为夫妻,他们在河坊街开了一家药店“保和堂”。许仙我并不陌生,他时常会到镇江来求我的毒蛇,特别是五步蛇,因为它是名贵的中药材,是皇家医药贡品。用柳宗元的话来讲:“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11)明明知道蟒无毒,但我还是替许仙捏了一把汗。思忖许久,我先找到了白蛇——那个化名为白素贞的蛇娘子。白素贞的眼睛依旧乌亮,只是,此刻她不是蛇,却是一个已经有孕在身的女人。她长袂飘飘,长发飘飘,肌肤如雪,气若幽兰。一条蛇,她居然可以美丽如斯!(12)突然想起,几百年前我高中状元时,打马夸官,意气风发,身旁缺少的就是这么一位美丽大方、贤良淑德的女子。(13)我劝诫她,还是去修行吧,或者,我还可以帮你。(14)但她坚定地摇摇头。(15)只有让许仙知道她是一个蛇精,他才会离开她,而她才可能会做我的道友。我不奢望她每天陪着我,我只求可以某天在西天佛祖讲经的圣坛上邂逅。(16)一壶雄黄酒,终于让许仙看到了他的蛇娘子。许仙死了,却又活了,是白素贞冒着生命危险盗来了灵芝仙草,医活了他。(17)他们的爱情甜美,我却站在他们的爱情之外。(18)不得不行我调虎离山之计,我强行带许仙上了金山寺,让他做了和尚。或者,这种方式,可以成全我们三个,有一天都可以位列仙班。失去丈夫的白素贞发了蛇性,她和她情同姐妹的小青蛇一起施法水漫金山,淹没了良田,淹死了百姓,我的袈裟孤独地盖在金山寺,将洪水抵挡在寺门外边。(19)小沙弥放跑了许仙,我没有去追,我听任许仙和白蛇的幸福肆虐,因为在白蛇生下儿子许仕文后,我将奉天命把这个涂炭生灵的妖孽拿下。产子之后的白蛇被我用金钵捉住了,并压在了西湖雷峰塔下。塔,是佛教高僧的埋骨建筑,我镇她于塔下,就是想让她能够潜心修佛,和我一样逃离人世间的纷纷扰扰。(20)那天,西湖上雷电交加,大雨滂沱。陡然忆起,许多年前,我被父亲强行送入佛门的一幕。十八年后,小青蛇学成法术,推倒了雷峰塔。而高中状元的儿子许仕文和父亲许仙一起接回了白蛇。看着他们一家团圆,我突然无地自容,在我眼中世俗的爱情竟然如此不可抵挡。(21)我躲进了螃蟹的壳里,在壳里,千年沉寂。(选自《有故事的石榴》)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有父亲建寺囚子,后有法海镇白蛇于塔下,其本质都是强权对正常人性的摧残,对世俗情感的压迫。B.法海是白蛇许仙悲剧的制造者,他反对二人在一起,但是却也羡慕他们爱情的甜美,这其中充满了矛盾。C.白蛇水漫金山时,法海的袈裟“孤独地盖在金山寺”,这里孤独的不仅是袈裟,更是被隔绝在尘世之外的法海。D.面对白蛇一家团圆的场面,法海无地自容,最终选择躲进螃蟹的壳里沉寂千年,这是其逃避现实的懦弱表现。2.文中多次写到“我”高中状元、在朝为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中状元、在朝为官”代表的是世俗的生活,与“我”遁入空门的世外生活形成对照。B.法海多次回忆当年意气风发的生活,看似云淡风轻,实则难掩心中的不平和不甘。C.法海明明自己贪恋红尘,却还要强迫白蛇潜心修佛,表现了他的虚伪和自私。D.法海由美丽的白蛇想到当年身边缺少这样的女子,暗含了法海对世俗情感的渴望。3.请简要分析本文叙述上的特征。4.民间传说《白蛇传》的主角是白蛇和许仙,本文却将主角设置成法海,这一改变带来了怎样的文学效果?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一、朱雅娟《捕蛇者说》【答案】1.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D.“这是其逃避现实的懦弱表现”错误,结尾写法海无地自容,最终选择躲进螃蟹的壳里沉寂千年,是想告诉人们一个道理:所谓修行不是拒绝红尘,而是身在红尘的济世慈悲心。并不是法海“逃避现实的懦弱表现”。故选D。2.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C.“贪恋”“虚伪和自私”错误。文中多次写到法海高中状元、在朝为官,这种回忆表现的是法海对世俗情感的渴望,而非“贪恋”;法海强迫白蛇潜心修佛,表现了法海作为一名难忘世俗的出家人的复杂矛盾心情,表述成“虚伪自私”程度太重。故选C。3.①采用第一人称“我”进行叙述,真实自然,让人更有代入感;②运用插叙手法(回忆),使故事更加丰富完整;③注重心理描写,用细致的笔触展现法海的心理活动,细腻动人。④叙述语言冷静克制又暗含波涛,符合法海作为一名难忘世俗的出家人的复杂矛盾身份。【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的能力。本文的主角是法海,采用第一人称“我”进行叙述,使故事娓娓道来,可谓道尽了法海的前世今生、因果佛缘,这样叙述使文章真实自然,让人更有代入感,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突然想起,几百年前我高中状元时,打马夸官,意气风发,身旁缺少的就是这么一位美丽大方、贤良淑德的女子”“陡然忆起,许多年前,我被父亲强行送入佛门的一幕”,文章运用插叙手法回忆往事,使前后情节更加连贯,使故事更加丰富完整,主题更加鲜明。作品以白蛇传的故事为范本基础,侧重表现了法海的情感和心理世界,抑或说讲述的是法海遁入空门后的修行心路。文章注重心理描写,如“倘我仍在朝廷为官,我的官衣也应该是白蟒缠身了吧”“突然想起,几百年前我高中状元时,打马夸官……”,文章用细致的笔触展现法海的心理活动,细腻动人,使法海这一人物形象更加立体鲜明。本文叙述语言冷静克制而又暗含波涛,叙述了法海的前世今生以及对待白蛇和许仙爱情故事的态度,法海其实是白蛇与许仙悲欢离合爱情的见证者,说反对他们的爱情,还不如说羡慕他们的甜蜜,法海对于白蛇和许仙的一再施压和阻拦,颇有借佛门戒律疗伤之嫌,文章语言符合法海作为一名难忘世俗的出家人的复杂矛盾身份。4.①从人物上看,以法海为主角,使法海一改原传说冷酷无情的扁平形象,变得更加丰满立体;②从情节上看,以法海为主角的故事,是基于传统的创新,充满新意,吸引读者阅读兴趣;③从主旨上看,借法海被迫入空门以及劝诫白蛇修行的历程,表达了对何为真正修行的思考以及对世俗真挚情感的赞美。【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艺术形象及其作用的能力。人物上,以法海为主角,法海是白蛇和许仙爱情故事的见证者,他既反对二人的爱情,又羡慕二人感情的深厚,这种描述方式使法海一改原传说冷酷无情的扁平形象,使其形象变得更加立体丰满。情节上,民间传说《白蛇传》的主角是白蛇和许仙,而本文以法海为主角叙述故事,是对于传统文化的创新,充满新意,这样叙述能够吸引读者阅读兴趣,引发读者的思考,使文章更具可读性。主旨上,文章将主角设置成法海,法海记忆深处被父亲强行送入佛门的一幕,已然成为了法海修行过程中难易逾越的一个坎,纵是身在佛门无非也是人间寺院,一道山门岂能轻易阻断红尘的纷扰。法海既反对白蛇和许仙的爱情,又羡慕他们爱情的甜蜜,文章叙述了法海作为一名出家人的对世俗的难忘的情感,借法海被迫入空门以及劝诫白蛇修行的历程,表达了对何为真正修行的思考以及对世俗真挚情感的赞美。二、汤成难《高原骑手(节选)》——反复提及某地名的原因高原骑手(节选)汤成难八月到来的时候,嘉措已经能够骑着扎日去放羊了。这一切都是慢慢发生的,嘉措甚至记不得扎日什么时候迈出的第一步。嘉措没有给扎日系上缰绳,也不需要扯嚼子,他只要两腿轻轻一夹,后脚跟碰一碰,扎日就知道跑起来了。他们逐渐熟悉了草原上每一条恣意的溪流、每一棵倔强的梭梭柴、每一块裸露在外的孤傲石头。他们会在水花飞溅中穿过沟底的河流,再飞奔到远处的属于他们的噶玛坡上。噶玛坡非常安静,风从坡上刮过,只留下凉爽。嘉措看书,或者发发呆,扎日就在离他不远的地方啃草。远处,有人在骑马,有人在赶羊,却与他们毫不相干。躺累了,嘉措便绕着山坡走一圈。这个低矮的却有着明显分界线的小山坡恍若嘉措的领土。他想起曾在书上看过的故事,那个一天看四十三次日落的小王子。嘉措想,噶玛坡就是他的星球吧?但是,他一点都不孤单,因为他有扎日。比赛快要临近时,嘉措带扎日去溪边洗了个澡。草原上的中午已经非常炎热,热气蒸腾在草地上空,远处被日光灼出一片空茫。嘉措先把自己的衣服脱下,再将扎日牵到浅水处,嘉措制作了一只简易的舀子——由半只皮球和一截木棍构成。水从扎日的脊背流过,像长着小脚丫似的,在它黑黑的毛发上奔跑,小脚丫经过之处,毛乖顺地贴在皮上。扎日充分享受着这舒服的时刻,在水中一动不动,任其摆布。嘉措想起扎日年轻的时候,由阿木乎的那辆皮卡送过来,也是在傍晚,嘉措原本和多吉玩捉迷藏,多吉又悄悄溜掉了,不见踪影,留下嘉措孤零零一个人。扎日从皮卡下来的时候一副桀骜不驯的样子,它的身材壮硕,全身乌黑的毛像南方丝绸一样光滑。扎日抬头叫了几声,像是打招呼,又像表示某种不屑。这些年,扎日一直不太合群,处处显得格格不入。嘉措还记得扎日被鞭打的那次,转场时,它故意将身上的重物甩到地上,几只酥油茶碗摔得稀碎,扎日被阿爸抽了好几鞭子。这个下午,有关扎日的记忆像闸门一样打开,嘉措一边洗刷着,一边回忆;一边回忆,一边向扎日讲述。草原上静悄悄的,只有嘉措和扎日的低语,以及水流轻快奔向远处的声音。他们在太阳落山前回到帐篷,阿妈把牛羊赶进圈里,阿爸正盘腿坐在桌子旁、手里拿着一张羊皮在搓揉。这是一张熟过的皮子,经过搓揉会变得柔软细腻,仿佛丝绸一般。阿爸见嘉措进来,说这是给他做“擦日”藏袍用的,现在还差两张羊羔皮就准备妥当了。羊皮在阿爸紫甘蔗一样粗笨的手指下逐渐软沓,嘉措坐在一侧出神地看着,仿佛那种柔软是从阿爸粗糙的手指里流淌出来的。嘉措将手伸过去,轻轻抚摩着,手指顿时被一种柔滑的感觉给俘虏。比赛的日子终于到了,一百多头牦牛参加了这场盛会。牦牛们被精心打扮,长而弯的牛角上系上了各色彩绸,表示夺魁在望。除了那些十二三岁的灵敏体轻的少年骑手,草原上还站满了观战的人。人们身穿藏袍,有的腰上扎了红带,脚蹬皮靴,神采奕奕。在人们看来,这不仅仅是比赛,还是祖毛乃则山下的盛大庆典。牦牛和它们的骑手都一字排开了,螺号声声,祭坛里煨起了桑烟,发号施令的枪就要打响。嘉措站在起跑线上,看着不远处的终点,阳光正铺洒在这条被两侧的观众簇拥的“道路”上、每一个草尖都变得亮莹莹的。突然,嘉措看见了远处的噶玛坡,虽然它那么矮小,那么不起眼,但此刻,却像一颗星球正要从草原上缓缓升起。枪声响了,嘉措腿轻轻一夹,扎日便向前跑去,草叶和泥土在牛蹄下翻卷上来。耳边充满欢呼声,分不清每一缕欢呼该分配给哪一个骑手,或许人们并不是给某个特定骑手加油,而是通过这样的呐喊表达一种兴奋。牦牛们有的向前奔跑,有的还愣在原处,它们不像马,天生就有方向感,或许正是这种愣头愣脑的样子更引起人们的阵阵尖叫和哄笑。终点处人们挥着彩旗,呼喊着“秀加不、秀加不”(加油的意思)。呐喊声震耳欲聋,风马纸(藏地用于祈祷的物品)漫天飞舞。五彩的旗子就在前方,欢呼声更热烈了,嘉措感觉自己瞬间长高了,变得顶天立地。他看见熟悉的溪水永不停息地向前;看见草地上的牛羊都转过脑袋看向他;还看见阳光从噶玛坡后面照过来,给它镶上了一道金边。嘉措分明感到自己的腿在这个时候轻轻一夹,右脚在扎日肚皮上一碰,以他们惯常的默契,这是向右转弯的意思。果然,扎日偏离了主道,向噶玛坡的方向奔去。松软的草皮带着绿草和花朵在他们身后雨点般地溅向空中。人们也发现这个冲在最前面就要夺魁的骑手偏离了方向,发出惊讶和着急的叫声,但嘉措并不去管这些,当然,也管不了这些。这个时候,他的脑海里都是那个晚上的歌声,他从同德县的央扎西舅舅家走向草原的夜晚,分不清是舅舅的歌声还是自己的,歌声悠长,久久回荡在天地之间:十五的月亮将西沉,是东方的太阳要升起来了……(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叙写嘉措骑牦牛的情景,如两腿“轻轻一夹”、用脚“一碰”,“扎日就知道跑起来了”,意在表现人与牛的默契,突出他骑术高超。B.文中细致地描写比赛前嘉措耐心地给扎日洗澡,引出了后文的回忆,扎日在洗澡时的温顺与它刚来时的“桀骜不驯”形成对比,耐人寻味。C.阿爸反复揉搓羊皮使之变得细软,来给嘉措做“擦日”藏袍,这是一种独特的草原文化,意味着一个孩子要经历无数考验才能获得成长。D.小说结尾写嘉措和扎日在即将夺魁时偏离了目的地,“向噶玛坡的方向奔去”,是因为往昔的歌声唤醒并坚定了他的内心选择,意蕴丰富。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后半部分浓墨重彩叙写牦牛盛会,着力渲染比赛的热烈气氛,为故事发展蓄势,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和期待。B.小说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写景写物生动形象,语言具有诗意之美,展现了高原的地域特色。C.开赛前阳光铺洒,“每一个草尖都变得亮莹莹的”,比赛中阳光给噶玛坡“镶上了一道金边”,暗示嘉措对比赛的信心。D.小说用丰富的心理描写来塑造人物,回忆和现实穿插,拓展了小说的表达空间,展现了一个草原骑手的成长过程。3.小说为什么反复提及“噶玛坡”?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4.有人认为汤成难小说有着“平淡而隽永”的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这一特点。二、汤成难《高原骑手(节选)》【答案】1.B【解析】A.“突出他骑术高超”说法错误。原文为“嘉措没有给扎日系上缰绳,也不需要扯嚼子,他只要两腿轻轻一夹,后脚跟碰一碰,扎日就知道跑起来了”,不是为了突出嘉措骑术高超,而是为了突出嘉措与扎日间的默契。C.“意味着一个孩子要经历无数考验才能获得成长”解说有误,原文为“阿爸正盘腿坐在桌子旁、手里拿着一张羊皮在搓揉。这是一张熟过的皮子,经过搓揉会变得柔软细腻,仿佛丝绸一般。阿爸见嘉措进来,说这是给他做‘擦日’藏袍用的”,揉搓羊皮是为了使其变得柔软细腻,选项属于过度解读。D.“是因为往昔的歌声唤醒并坚定了他的内心选择”,原文为“他看见熟悉的溪水永不停息地向前;看见草地上的牛羊都转过脑袋看向他;还看见阳光从噶玛坡后面照过来,给它镶上了一道金边。……果然,扎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