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S讲义(第7章)-新书版-MBA_第1页
MIS讲义(第7章)-新书版-MBA_第2页
MIS讲义(第7章)-新书版-MBA_第3页
MIS讲义(第7章)-新书版-MBA_第4页
MIS讲义(第7章)-新书版-MBA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管理信息系统

ManagementInformationSystem管理信息系统1.管理信息系统概论2.管理信息系统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3.企业计算模式4.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规划5.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分析6.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设计7.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8.管理信息系统运行维护与评价9.管理信息系统的项目管理7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就是依据系统设计的结果,建立计算机硬件环境和系统软件环境,编写、调试应用程序模块,组织系统测试和系统使用人员的培训,完成系统的切换并最终交付使用。本章讲述管理信息系统实施的内容、实现步骤和应注意的问题。例7-1系统实施情景案例

—青钢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实施青钢在通过管理信息系统设计方案之后,开始着手进行具体应用系统的实施。首先,青钢专门建立了中央计算机房,并在相关部门设立了计算机室。然后,依据系统设计阶段给出的硬件结构和软件结构进行了设备及所需系统软件购置。例7-1系统实施情景案例(续)

—青钢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实施

为了建立计算机系统的网络环境,由太极计算机公司负责结构化布线及网络系统的安装与调试。同时,北京科技大学项目组依据系统设计报告开始进行软件开发。为了节省成本及方便工作的进行,项目组在北京科技大学建立了模拟环境,专门用于软件的开发工作。例7-1系统实施情景案例(续)

—青钢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实施

在进行软件开发之前,开发人员在清华大学参加了专门的系统软件及开发工具的培训。在高博士的领导下,北京科技大学项目组依据系统设计报告中给出的目标系统模块设计结果实现了系统分析和设计中提出的各项功能。例7-1系统实施情景案例(续)

—青钢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实施

在程序设计和系统调试完成之后,成立了一个系统测试小组,由青岛钢铁集团和北京科技大学双方人员共同组成,进行系统的测试。测试小组提供了相应的测试方案和建议的测试数据,在青岛钢铁集团实际应用环境中进行了数据和系统功能的正确性检验。例7-1系统实施情景案例(续)

—青钢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实施

系统测试完成之后,开始组织对系统的使用人员进行系统应用培训。由于青钢信息中心的网络维护人员和系统维护人员具有很高的业务水平和很强的业务能力,不需要再进行培训,因此培训的对象主要是数据录入员和系统操作员。例7-1系统实施情景案例(续)

—青钢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实施

完成培训工作之后,进入系统试运行阶段。为此,还进行了结转数据、编码数据的准备,系统的参数设置、初始数据的录入等多项工作。例7-1系统实施情景案例(续)

—青钢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实施

为了保证系统的实施及以后的规范化管理,青钢制定了《计算机系统应用管理规范》、《计算机房管理制度》、《计算机系统安全保密制度》、《计算机系统文档管理规定》等一系列的管理规定。系统在试运行半年无误后,正式交付使用。7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7.1管理信息系统实施阶段的任务7.2程序设计与调试7.3系统测试7.4人员培训与系统交付系统分析阶段的任务

按照系统实施的过程,系统实施阶段的任务可以归结为如下几项:

(1)购置和安装设备、建立网络环境(2)应用程序模块的设计与调试(3)系统测试(4)人员培训(5)系统切换(1)购置和安装设备、建立网络环境

系统实施的该项工作是依据系统设计中给出的管理信息系统的硬件结构和软件结构购置相应的硬件设备和系统软件,建立系统的软、硬件平台。一般情况下,中央计算机房还需要专业化的设计及施工。为了建立网络环境,要进行结构化布线,网络系统的安装与调试。(2)应用程序模块的设计与调试

应用程序设计与调试的目的是实现系统分析和设计中提出的管理模式和业务应用。在进行软件开发之前,开发人员要学习所需的系统软件,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和开发工具。必要时,需要对程序设计员进行专门的系统软件培训。(3)系统测试

在进行计算机程序设计之后,需要进行系统的调试。在完成系统的调试工作之后,还必须进行专门的系统测试。通过系统的调试与测试可以发现并改正隐藏在程序内部的各种错误以及模块之间协同工作存在的问题。(4)人员培训

人员培训指的是在系统切换和交付使用前对系统使用人员的培训。在管理信息系统投入使用之前,需要对一大批未来系统的使用人员进行培训,包括系统操作员、系统维护人员等。(5)系统切换

管理信息系统实施的最后一项任务是系统的切换,它包括结转数据的准备、编码数据准备、系统的参数设置、初始数据的录入等多项工作。在系统正式交付使用之前,必须进行一段时间的试运行,以进一步发现及更正系统存在的问题。7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7.1管理信息系统实施阶段的任务7.2程序设计与调试7.3系统测试7.4人员培训与系统交付7.2程序设计与调试

程序的设计就是通过应用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来实现系统设计中的内容。程序设计的方法有:(1)结构化的程序设计方法(2)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3)利用软件生成工具的方法程序设计的要求(1)可靠性(2)实用性(3)规范性(4)可读性(1)可靠性程序设计的可靠性要求包括: ◆程序运行的安全可靠性 ◆数据处理的正确性 ◆操作权限的控制(2)实用性

程序的实用性是从用户的角度来评价系统,包括: ◆界面是否友好 ◆操作使用是否方便 ◆响应速度是否可以接受(3)规范性程序的规范性包括: ◆程序命名的规范性 ◆程序书写格式的规范性 ◆变量定义的规范性 ◆解释语句的使用的规范性(4)可读性

程序的可读性包括:

◆程序结构清晰

◆可理解性好

◆无复杂的个人程序设计技巧特别指出:程序规范、可读的意义程序的规范性和可读性对于未来程序的维护和修改是非常重要的。如果程序的规范性和可读性不强,除了具体的程序设计人员,别人很难读懂程序,也就很难进行程序的维护和修改,影响未来的系统使用。7.2程序设计与调试(一)结构化程序设计(二)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三)程序调试(一)结构化的程序设计(1)采用四种基本的控制结构(2)自顶向下的设计原则(3)功能调用层次分明(4)程序书写采用锯齿型风格(1)四种基本的控制结构

程序设计中尽量只采用下面四种基本控制结构,而不用或少用强制转向语句:■顺序结构■简单分支结构■多重分支结构■循环结构这四种程序结构只有单入口和单出口,结构简单。(1)四种基本的控制结构(续)P入口出口(a)顺序结构(b)简单分支结构P2P1入口出口TFC(1)四种基本的控制结构(续)(d)多重分支结构出口(c)循环结构P2入口P1TFC出口入口PnP2P1TTTC2C1Cn(2)自顶向下的设计原则

自顶向下的设计原则是首先设计上层模块,逐步向下,最后设计最下层的具体功能。而实现时,要首先实现下层模块,逐步向上,最后实现上层模块。结构化的程序设计采用的是自顶向下的设计原则。(3)功能调用层次分明

各部分程序之间的联系采用程序调用的形式。下层程序独立于上层程序而存在。…

…程序A…

程序B程序C………调用B调用CReturnReturn(4)程序书写采用锯齿型风格

一段程序一般都很长,如果在书写时不分层次,就很难阅读。在结构化的程序设计中一般采用锯齿型风格,提高程序的可读性。<程序段3>(4)程序书写采用锯齿型风格(续)<程序段1>IF<条件1><程序段2>ELSEENDIF<程序段4>IF<程序段3_1>ELSEENDIF<程序段3_2><条件2>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的优点

结构化程序设计的上述原则,提高了程序设计的规范性、可靠性、可读性,易于程序的调试与维护。(二)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C++为代表的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出现并得到广泛应用。目前,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已逐渐取代了传统的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成为当今软件开发的主要方法。传统的面向过程的程序设计的特点

在传统的结构化程序中,数据和施加于数据的操作(算法过程)总是分离的,通常把这类程序设计称为面向过程的程序设计,把支持这类程序设计的语言称为面向过程的语言(Procedure-OrientedLanguage,POL)。C语言:操作(算法过程)+数据结构=程序

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的特点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Object-OrientedProgramming,简称OOP)将数据及对数据的操作作为一个整体来处理。它将具有相同属性和相同操作的所有对象抽象成对象类(简称类),将属性和操作封装在类定义中。对象之间交互的通信过程通过消息传递来实现。JAVA语言:对象+消息=面向对象的程序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思路

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认为,客观世界是由各种各样的对象组成的,每个对象都有自己的内部状态和操作,不同对象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联系就构成了各种不同的系统。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是从对象出发通过消息的传递来完成应用程序设计的。(三)程序(系统)调试

程序调试是从系统功能的角度对所实现的应用程序模块及应用程序模块间的协调运行进行检验调整,找出其中可能存在问题的原因,并进行更正,以达到系统设计的全部要求。程序调试工作一般由程序设计人员完成。程序调试的三个步骤

系统调试的过程通常由单个模块调试、模块组装调试和系统联调三个步骤完成。单个模块调试模块组装调试系统联调程序调试三个步骤的作用单个模块调试:对单个模块进行检查,保证其内部功能的正确性。模块组装调试:对各个子系统内部的模块进行组装,并检查其模块间的调用关系、数据的传递是否正确,本子系统的功能是否完整。系统联调:把各子系统组装成整个系统,并检验各子系统间的协同情况。7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7.1管理信息系统实施阶段的任务7.2程序设计与调试7.3系统测试7.4人员培训与系统交付7.3系统测试

系统测试是利用测试数据及测试问题对已开发完成的系统进行专门的检验。测试就是用已知的输入在给定环境中执行系统或部分系统的过程。这是管理信息系统实施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保证系统质量的重要手段。7.3系统测试(一)系统测试的原则与内容(二)系统测试方法(三)系统测试过程(四)系统测试的注意事项(一)系统测试的原则与内容

系统测试工作应由独立于系统开发方的人员组成测试小组独立进行,必要时可请用户参加。系统测试前应充分讨论并确定测试内容,准备测试数据。系统测试完成后应给出书面、客观的系统测试报告。系统测试的一些观点

系统测试是为了发现错误而运行系统的过程。好的测试用例在于它能发现至今未发现的错误。成功的测试是发现了至今未发现的错误的测试。系统测试的内容系统测试的内容包括:(1)数据处理正确性测试(2)功能完整性测试(3)系统性能测试(1)数据处理正确性测试检查输入和相应的输出数据的正确性:明确输入的数据是否正确地存入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系统中的数据能够正确地输出;数据间的计算关系是否正确;数据统计的方法和口径与需求一致;不出现任何汉字字符或其它字符乱码等。

(2)功能完整性测试

检查开发完成的系统是否具备系统设计中所提出的全部功能,不仅要检测主要的业务功能,而且要检查所有的辅助功能和所有的细节性功能。

(3)系统性能测试性能测试包括:系统运行的速度操作的灵活性用户界面的友好性对错误的检测能力等方面的测试(二)系统测试方法

系统测试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从测试是否针对系统的内部结构的角度看,可以分为(1)黑盒测试法(功能测试)(2)白盒测试法(结构测试)从开发人员是否控制测试环境的角度划分,分为(3)α测试和β测试

(1)黑盒测试法

黑盒测试法也称为功能测试法,它是在已知产品所应具有的功能基础上,通过测试来检测每个功能是否正常。黑盒测试法不考虑程序内部逻辑结构,针对系统功能和系统界面进行测试。

(1)黑盒测试法(续)

在进行黑盒测试时,把程序看作一个不能打开的黑盒子,完全不考虑程序内部结构和内部特性。测试人员在程序接口进行测试:程序功能是否按照系统设计说明书的规定正常使用;程序是否能适当地接收输入数据而产生正确的输出信息;程序是否保持外部信息的完整性。

(1)黑盒测试法(续)

黑盒测试法是穷举输入测试,不仅要测试所有合法的输入,而且还要测试所有不合法但是可能的输入。

黑盒测试方法(确定测试用例的方法)

a.等价类划分法

b.边界值分析

c.因果图法

d.错误推测法

(2)白盒测试法

白盒测试法也称为结构测试法,是知道系统(或功能模块)内部工作过程的条件下,通过测试来检测系统是否按照系统设计说明书的规定正常运行,按照功能内部的结构测试系统,检验应用系统中的每条通路是否都能按预定要求正确运行。

(2)白盒测试法(续)

白盒测试分为静态测试和动态测试。静态测试不实际运行系统,主要是对系统的实现方式、结构等方面进行评估。动态测试需要在实际环境中运行系统,并使用设计的测试用例来发现系统中的问题。白盒测试的主要方法(确定测试用例的方法) a.语句覆盖

b.判定覆盖

c.条件覆盖

d.判定/条件覆盖

e.条件组合覆盖(3)α测试和β测试

如果管理信息系统是提供给多个客户使用的系统,一般采用α测试或β测试来发现那些只有最终用户才更容易找到的错误。α测试α测试是由一个用户在开发人员的工作环境进行的,软件测试过程是在开发人员的指导下完成的。开发人员负责记录测试过程中发现的错误和出现的各种问题。

α测试可以理解为是在一个受控的环境中完成的。β测试β测试是由软件的最终用户在一个或多个用户的工作环境进行的,开发人员一般不在现场。由最终用户记录在测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并将这些问题反馈给开发人员。

β测试可以理解为是最终用户在一个开发人员不能控制的环境中进行的“实际”系统应用。(三)系统测试过程一个规范的测试过程一般包括:

(1)制订测试计划 (2)编制测试大纲 (3)设计测试用例 (4)实施测试 (5)编写测试报告(四)系统测试的注意事项(1)系统测试环境应同未来系统实际运行环境一致。(2)系统测试前应充分做好测试数据的准备工作。(3)应避免程序员测试自己开发的程序。(4)进行系统测试时,最好能有用户参加。(5)不要希望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一个高水平的测试。(6)系统测试完成后,要书写测试报告。(7)在系统测试发现的错误修改后,还要进行针对性的重复测试。7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7.1管理信息系统实施阶段的任务7.2程序设计与调试7.3系统测试7.4人员培训与系统交付7.4程序设计与调试(一)人员培训(二)系统交付(一)人员培训

人员培训的对象为系统使用人员和系统维护人员。对于尚未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的人员,除后面讲到的培训内容外还要进行计算机基本知识方面的培训。培训人员分类

人员培训的对象为系统使用人员和系统维护人员,包括:(1)系统操作人员(2)硬件及软件系统维护人员(3)管理决策人员(4)档案管理人员(1)系统总体方案(2)系统功能结构(3)计算机操作、汉字输入方法(4)网络操作(5)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开发工具(6)事务型业务功能的操作与使用(7)统计分析型功能的操作与使用(8)系统维护型功能的操作与使用(9)系统的参数设置(10)系统运行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11)系统初始数据输入功能的操作与使用(12)系统的使用权限与责任(13)文档管理规范培训内容培训内容(1)系统总体方案(2)系统功能结构(3)计算机操作、汉字输入方法(4)网络操作(5)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开发工具(6)事务型业务功能的操作与使用(7)统计分析型功能的操作与使用(8)系统维护型功能的操作与使用(9)系统的参数设置(10)系统运行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11)系统初始数据输入功能的操作与使用(12)系统的使用权限与责任(13)文档管理规范操作人员

培训内容(续)(1)系统总体方案(2)系统功能结构(3)计算机操作、汉字输入方法(4)网络操作(5)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开发工具(6)事务型业务功能的操作与使用(7)统计分析型功能的操作与使用(8)系统维护型功能的操作与使用(9)系统的参数设置(10)系统运行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11)系统初始数据输入功能的操作与使用(12)系统的使用权限与责任(13)文档管理规范维护人员

培训内容(续)(1)系统总体方案(2)系统功能结构(3)计算机操作、汉字输入方法(4)网络操作(5)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开发工具(6)事务型业务功能的操作与使用(7)统计分析型功能的操作与使用(8)系统维护型功能的操作与使用(9)系统的参数设置(10)系统运行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11)系统初始数据输入功能的操作与使用(12)系统的使用权限与责任(13)文档管理规范决策人员

培训内容(续)(1)系统总体方案(2)系统功能结构(3)计算机操作、汉字输入方法(4)网络操作(5)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开发工具(6)事务型业务功能的操作与使用(7)统计分析型功能的操作与使用(8)系统维护型功能的操作与使用(9)系统的参数设置(10)系统运行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11)系统初始数据输入功能的操作与使用(12)系统的使用权限与责任(13)文档管理规范归档人员

培训内容(续)(二)系统交付

系统交付指的是系统开发完成之后新旧系统之间的转换,即终止旧系统的使用,将新系统交付使用,把新系统的控制权交给最终用户。系统交付的内容

系统交付工作主要包括以下三部分内容:(1)完成新系统基础数据的准备,完成必要的旧系统文件到新系统文件的转换。(2)将系统有关资料转交用户,移交系统的控制权。(3)协助用户使用新系统。新系统的数据准备(1)数据的整理:按实际业务需求和系统设计要求进行数据的分类和编码、数据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历史数据的格式转换、数据统计方法和统计口径的统一等;(2)数据的录入:进行系统的初始化、输入初始数据记录、将整理好的数据输入计算机。系统切换系统切换主要有三种方式:

(1)直接切换方式

(2)并行切换方式

(3)逐步切换方式(1)直接切换方式

直接切换方式是在完成系统测试,且确认新系统没有问题的情况下,选定某一时刻终止旧系统的使用,同时开始启用新系统。(1)直接切换方式(续)优点:

节省时间,减少经费支出。不足:

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一旦新系统出现预想不到的问题,会影响系统的正常工作。适用:

处理过程简单、初始数据量不大的系统。(2)并行切换方式

并行切换方式是在旧系统停止使用之前就开始新系统的使用,新系统和旧系统并行工作一段时间,在确认新系统正常工作一段时间之后再终止旧系统的使用。(2)并行切换方式优点:不会因系统交付使用而引起系统工作中断。新旧系统同时工作,可以对新系统运行的正确性和效率给出恰当的评价。不足:投入经费比较高,工作量比较大。适用:非常重要的核心型系统的切换。(3)逐步切换方式

逐步切换方式,也称为分段切换方式,它是直接切换方式和并行切换方式两种方法的结合,其特点是新系统分阶段、逐步交付使用。(3)逐步切换方式(续)优点:既顺利地交付新系统,也不发生过高的切换费用。不足:一部分新系统和另一部分旧系统同时工作,增加了新旧系统之间功能、数据的衔接问题。适用:大型系统,保证新旧系统顺利切换,并降低切换的费用。系统切换方式对比示意图旧系统新系统并行切换方式:旧系统新系统直接切换方式:逐步切换方式:旧系统新系统第7章小结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第7章小结(1)

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就是依据系统设计的结果,建立计算机硬件环境和系统软件环境,编写、调试应用程序模块,组织系统测试和系统使用人员的培训,完成系统的切换并最终交付使用。(一)系统实施第7章小结(2)(1)购置和安装设备、建立网络环境(2)应用程序模块的设计与调试(3)系统测试(4)人员培训(5)系统切换(二)管理信息系统实施阶段的工作任务第7章小结(3)(1)可靠性(2)实用性(3)规范性(4)可读性(三)程序设计的要求第7章小结(4)(1)结构化的程序设计方法(2)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3)利用软件生成工具的方法(四)程序设计的方法第7章小结(5)(1)采用四种基本的控制结构(2)自顶向下的设计原则(3)功能调用层次分明(4)程序书写采用锯齿型风格(五)结构化的程序设计方法第7章小结(6)(1)对象(Object)(2)类和实例(Class&Instance)(3)封装(Encapsulation)(4)消息和方法(Message&Method)(5)继承(Inheritance)(6)多态性(Polymorphism)(六)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第7章小结(7)

系统调试的过程通常由单个模块调试、模块组装调试和系统联调三个步骤完成。(七)程序调试第7章小结(8)

系统测试是利用测试数据及测试问题对已开发完成的系统进行专门的检验。所谓测试就是用已知的输入在给定环境中执行系统或部分系统的过程。(八)系统测试第7章小结(9)

(1)数据处理正确性测试(2)功能完整性测试(3)系统性能测试(九)系统测试第7章小结(10)

从测试是否针对系统的内部结构的角度看,可以分为(1)黑盒测试法(功能测试)(2)白盒测试法(结构测试)从开发人员是否控制测试环境的角度划分,分为(3)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