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语文_第1页
吉林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语文_第2页
吉林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语文_第3页
吉林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语文_第4页
吉林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语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二语文试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和古诗词诵读。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儒家视域中的“君子”一词内涵丰富,它蕴含了“位”“德”“智”“美”等诸多属性,是一种对人的各方面修养均有很高要求的人格理念。首先,从词源学的角度看,君子一词的基本含义是指“在位者”,即指统治阶级的成员。先秦时期,这一含义一直都是君子的基本内涵。如《诗经》《尚书》中的君子即多指此义。其次,经孔子转化后,君子的“位”的意义大大降低,而主要成为一个侧重人的德性的概念,所谓“或称君子者何?道德之称也”。在《论语》中,君子一词共出现百余次,主要是就“有德”而言的,比如“君子喻于义”“君子怀德”“君子去仁,恶乎成名”等。但此时“位”的属性仍然得以保留,比如孔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这里面的君子即具有“位”的内涵。最后,在儒家这里,完美的君子形象还必须具有智慧和审美的特征。一个欠缺智识、外表邋遢之人,任其德性多高,在儒家这里都难以被称为君子。所谓“君子博学深谋”“毋侧听,毋暾应,毋淫视,毋怠荒”说的正是这个意思。总体来看,儒家的君子是一个兼具“位”“德”“智”“美”等多种属性的复合概念,更是一个德性概念,即侧重以道德水准界定何为真正的君子。而儒家所谓“德”,从其根本来说,乃是一种“生”德,正所谓“天地之大德曰生”。而民生问题,则构成“生”的首要问题。因此,在儒家这里,一个人能够体悟上天创生万物之德,能够仁民爱物、关心民生,肯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就构成儒家评判君子的一个基本标准。(摘编自张舜清《传统儒家君子观在当代的传承与实践》)材料二:儒家在其思想体系中有丰富而系统的“君子观”,树立了君子的理想人格,形成了沿袭中国古代文明整个过程的君子文化。从西周至孔子论君子之前,君子文化处于萌芽阶段,此时“君子”一词只是特指“君之子”,即贵族,强调君子有位而有德。随着贵族精神的衰败,春秋末期,孔子对君子的含义进行了创造性转化和诠释,突出德行修养,主张凡有德者皆称君子。在孔子、孟子对君子人格的大力推崇下,在儒、道、法、墨等诸子百家的相互争鸣和融合下,春秋战国时期的君子文化达到相对成熟阶段。这一时期,学术领域中君子文化的核心要素已经形成,思想家的君子文化意识更加浓厚。自汉代始,君子文化的发展贯穿于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在意识形态领域,君子文化作为儒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君子文化的精华思想提升为国家主导的自汉代始,君子文化的发展贯穿于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在意识形态领域,君子文化作为儒意识形态和封建社会的价值体系。从此,以孔子为代表的诸子百家的君子文化,从民间走向官方。而在实践领域,君子文化作为知行合一的文化资源,首先进入有声望有地位的知识分子的自身修养中,而修身养性是低配,齐家治国平天下才是终极目标。要实现这样的终极目标,主要依凭才学,不仅需要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而且还得富有文人雅趣。所以,从个人来看,君子人格是构成士大夫高尚道德情操的重要组成因素,涌现了无数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志士仁人。另外,从更广泛的层面上讲,先秦形成的君子理想人格,不仅被后世诸多的士大夫仰慕与实践,而且由他们进一步弘扬和传播,推展到更广阔的社会层面,从而让君子文化深入人心,传之弥久。这是因为传统君子文化的魅力在于,“它最精华的东西是自强不息、尊道崇德的人生观价值观,在历史上发挥着涵养民族精神、弘扬价值观念、引领道德风尚的重大作用。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学艺术、民间传说所塑造颂扬的君子形象数不胜数,生动鲜活地感染人、引导人”。因此,从整个社会来看,君子人格形成了中华民族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美德。中华民族在经历了几千年的文明演进和发展之后,最终形成了诸如修己慎独、仁爱孝悌、克己奉公、忠诚正直、勤劳勇敢、谦虚谨慎、艰苦朴素、团结互助等传统美德。这些内容已经深深地凝结在中国人民的血液中,凝聚在中华民族的国格中。(摘编自孔宥《儒家君子文化的现实意义》)材料三:君子文化是中华文化最具生命力的一种文化基因。完成了君子人格塑型,才能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具有审美内涵的“人”。对普通人来说,虽不能与君子同一,但具有君子意识或君子风范,便值得称道。做个君子,不但预示了人生方向,而且确立了最具终极意义的人生价值追求。君子既是中华文化的普世价值,又是中华文化人格的品牌标识。弘扬君子人格的正能量,是传播中华优秀君子文化的必由之路。传承君子文化优良基因的同时,应该正视君子文化的瑕疵,君子一度被矮化为“文弱书生”,这显然是对君子的误解。君子不等于文弱,君子文化不等于腐儒文化,不等于没有血性和勇武。当下,君子文化的式微,缘于精致的利己主义和极端的个人主义大行其道,以及现代性焦虑和人文精神信仰的断裂。事实上,当下是推行君子文化的最好时代,因为大众受教育程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摘编自张国龙、凌丽君《中华民族的精魂:君子人格和君子文化》)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儒家的“君子”一词内涵丰富,对人的各方面修养均有很高要求,蕴含了“位”“德”“智”“美”等诸多属性。B.一个人能否心怀仁爱、关心民生,能否承担起他对社会的责任,这属于儒家评判他能否成为君子的基本标准的范畴。C.春秋时期,孔子对君子的含义进行了重新诠释,君子的含义主要由政治上的贵族变为道德修养的践行者。D.春秋战国时期君子文化相对成熟,只因为该时期百家争鸣,相互融合,促进了君子文化核心要素的形成。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君子文化是儒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汉武帝独尊儒术,提升了君子文化的思想价值和社会地位。B.君子文化深入人心,传之弥久,这仅因为后世士大夫对传统君子文化的仰慕、实践、弘扬和传播。C.中华民族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内涵丰富的传统美德,其中君子人格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美德。D.只要具有君子意识或君子风范,就能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具有审美内涵的“人”,与君子同一。3.下列选项,不符合儒家君子形象的一项是(3分)()A.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B.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C.窈窕淑女,君子好逑。D.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4.从古至今,君子观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请结合三则材料简要说明。(4分)5.当代青年应该如何推行君子文化?请结合材料三简要分析。(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老人莫泊桑木栅栏门打开了。一个四十岁上下看上去却大概有六十岁的男子走进来。他满脸皱纹,腰弯背驼。一个农妇也从屋子里出来。她穿着塞满麦秸的木鞋。她头上那顶白色软帽已经发黄,盖着紧贴在头顶的几根稀稀拉拉的头发。那男的问:“他怎么样啦?”女的回答:“神父先生说他完了,过不了今天晚上。”他们穿过厨房,走进卧室。那卧室又低矮又昏暗,只有一块玻璃窗可以透进亮光,玻璃上还蒙着一块破旧的诺曼底印花布。从一个放在阴暗角落的小床上,传来有规律的嘶哑的声音,艰难、气喘、带着哨音的呼吸声,还夹杂着破损的唧筒似的咕噜声。原来那里躺着一个奄奄一息的老人,他是那个农妇的父亲。女婿说:“这一次,真要完了。他今天晚上都过不去。”农妇接着说:“从中午起他就这么呼噜呼噜地喘。”沉默了很久以后,女婿表示:“只好眼看着他死了。我们没有一点办法。不过总会耽误一点油菜田里的活儿,你看天气多好,明天本该移苗的。”他妻子想到这一点,心里也不自在。她琢磨了一会儿,说:“就是他死了,也用不着在星期六以前下葬,你明天照样可以去侍弄油菜。”农夫思量了一下,说:“对。不过明天我得去请送葬的客人;从图尔维尔到玛纳托,一家家都跑到,怎么也得五六个钟头。”妻子想了两三分钟,说:“现在还不到三点;你满可以今儿晚上就通知起来,先跑图尔维尔这一片。你可以说他已经过世了,反正看样子他连今天晚上也拖不到了。”他正要走出去,又回过身来,犹豫了一下,然后说:“你这会儿没事做,不如先摘些苹果,做四打烤苹果,准备给来送葬的人吃;他们总得吃点什么提提神。你就用搁床的棚子下面的细树枝生炉子吧,那是干柴。”他穿过院子,喝住那只又欢叫起来的狗,便走出院门,沿着圩沟边的路,朝图尔维尔方向走去。她打开装面粉的大箱子,准备和面做苹果馅饼。她把面揉了好长时间,翻过来覆过去地揉,又是拧.又是摔,又是碾。然后她再把和的面做成一个白里透黄的大面球,搁在案板的一个角上。接着就去摘苹果。她怕用长竿子打苹果会伤了树,就搬来一个凳子爬上去用手摘。她精挑细选,拣最熟的摘,把摘下来的用围裙兜住。五点钟光景,她男人回来了就问:“完了吗?”她回答:“一点也看不出,还在呼噜呼噜地喘呢。”他们走近去看。老人的情况绝对是老样子。女婿端详了一会儿,说:“就像一根蜡烛,你不用想着他,他自己就灭了。”第二天刚有一抹亮光,丈夫就醒了。他的岳父仍然活着。老人这么能拖,让他不安起来。他摇晃醒妻子:“喂,菲米,他根本没有死的意思呢。你看怎么办?”她回答:“他过不了今天白天,我敢肯定。用不着担心。不管怎么样,还是明天就把他下葬了,村长不会反对;勒纳尔先生的父亲过世的时候正赶上播种,就是这么做的。”六点钟,收工回来了,岳父还在喘气。女婿心里终于发毛了。她也一筹莫展。他们像前一天一样上床并且很快就睡着了。他们响亮的鼾声和老人略弱一些的喘声交相呼应。等他们一觉醒来,他仍然没有死。他们真是走投无路了。女婿问:“咱们现在怎么办?”她也无计可施,只能回答:“这真是让人恼火!”七点差十分光景,第一批客人出现了。妇女们身穿黑色的衣服,头上蒙着一条大面纱,一脸悲戚地走来。男人们穿着呢子上衣,有点儿拘束,不过比女人们要神情自若一些,两个两个地一边走一边谈笑风生。希科先生和他的妻子,一边道歉,一边迎上前去;他们两人走近第一拨客人的时候,就突然不约而同地哭起来。他们解释发生的事多么令人意外,又令他们多么尴尬;他们搬椅子让座,手忙脚乱,一边不住地表示歉疚:“我们万万也没有想到会有这种事;他居然拖这么久,真让人难以相信!”客人们大为惊讶,不免有些失望,就像等着看热闹的人落空了一样,希科先生挽留他们说:“不管怎么样,请吃点儿东西。我们做了一些烤苹果,吃了再走吧。”听说有烤苹果吃,众人脸上豁然开朗。院子里逐渐挤满了人,先来的把新闻告诉后到的。人们交头接耳聊着天。想到有烤苹果吃,人人都兴高采烈。人太多,厨房里挤不下,于是把桌子搬到房门前面。四打烤苹果摆在两个大托盘里,金黄金黄的,让人垂涎欲滴,吸引着大家的目光。每个人都伸长手臂去拿自己的一份,就怕不够分的。希科太太心疼这笔开销,可还是一趟趟地去地窖里取苹果酒。一罐跟着一罐地拿来,一罐接着一罐地被喝光。现在大家有说有笑,说话也抬高了嗓门,并且像吃酒席一样喧喧闹闹起来。突然,一个乡下老太尖声大喊:“他过去啦!他过去啦!”果然,他已经死了,他不再嘶喘。男人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然后低下头来,很扫兴的样子。他们嘴里的烤苹果还没有嚼完。这老无赖,死都不挑个好时候。现在,希科两口子不哭了。完事了,他们可以安心了。他们唠叨着:“我们就知道他拖不长的。要是他昨儿夜里下决心死了,也就用不着费这么大周折了。”客人们陆续离去,一边走一边谈论着今天的事儿;他们很高兴能看到这个场面,同时也很满意能够再打个牙祭。等只剩下夫妻俩脸对脸的时候,她满面愁容地说:“还得再做四打烤苹果!要是他昨儿夜里就下决心死了多好!”(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老人的临终时期正好是希科夫妇忙于移栽油菜苗等农活繁忙的时候,希科夫妇顾不上悉心照料老人。B.尽管老人呼吸艰难,奄奄一息,但神父对他的判断并不准确,老人还是坚持捱到了第三天才死去。C.送葬的客人们虽然白跑一趟,但他们并不难过,因为下次真正送葬时又可以吃烤苹果,喝苹果酒了。D.希科夫妇热情地招待送葬的客人们,不仅是因为他们生活富足,更是因为他们对父亲的后事很重视。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的语言朴实简练,含义丰富,如“这真是让人恼火”,简单的语句就把希科夫妇的心理表露无遗。B.小说以“老人”为题,主要刻画了老人的形象,还通过老人之死刻画了社会群生相,如希科夫妇和客人等。C.小说的情节一波三折,引人入胜,这得益于作者详略得当的叙事手法和真实深刻的社会现实反映。D.“那卧室又低矮又昏暗……破旧的诺曼底印花布”运用环境描写,渲染了令人感到沉闷、窒息的氛围。8.小说中有两个没有直接出场的人物——村长和勒纳尔先生。请简要说说这两个人物在小说中的作用。(4分)9.这篇小说主题丰富。请结合全文简要谈谈你的理解。(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贞观二年,太宗谓房玄龄曰:“为人大须学问。朕往为群凶未定,东西征讨,躬亲戎事,不暇读书。比来四海安静,身处殿堂,不能自执书卷,使人读而听之。君臣父子,政教之道,并在书内。古人云:‘不学,墙面,莅事惟烦。’不徒言也。却思少小时行事,大觉非也。”贞观中,太子承乾多不修法度,魏王泰尤以才能为太宗所重,特诏泰移居武德殿。魏徵上疏谏曰:“魏王既是陛下爱子,须使知定分,常保安全,每事抑其骄奢,不处嫌疑之地也。今移居此殿,使在东宫之西,海陵昔居,时人以为不可,虽时移事异,犹恐人之多言。又王之本心,亦不宁息,既能以宠为惧,伏愿成人之美。”太宗曰:“我几不思量,甚大错误。”遂遣泰归于本第。(选自《贞观政要·悔过》,有删改)材料二:孔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自孔安国以下,解者未有得其本指者也。《礼》日:“与仁同功,其仁未可知也。与仁同过,然后其仁可知也。”闻之于师曰:此《论语》之义疏也。请得以论其详。人之难知也,江海不足以喻其深,山谷不足以配其险,浮云不足以比其变。扬雄有言:“有人则作之,无人则辍之。”夫苟见其作,而不见其辍,虽盗跖为伯夷可也。然古有名知从者,其效如影响,其信如蓍龟,此何道也。故彼其观人也,亦多术矣。委之以利,以观其节,乘之以猝,以观其量,伺之以独,以观其守,惧之以敌,以观其气。故晋文公以壶飱得赵衰,郭林宗以破甑得孟敏,是岂一道也哉。夫与仁同功而谓之仁,则公孙之布被与子路之缊袍何异,陈仲子之螬李与颜洲之箪瓢何辨。何则功者人所趋也过者人所避也审其趋避而真伪见矣。古人有言曰:“鉏麑[注]违命也,推其仁可以托国。”斯其为观过知仁也欤!(选自《苏轼集·补遗》,有删改)[注]鉏麑,春秋时晋国力士。《左传·宣公二年》:“晋灵公不君……宣子骤谏,公患之,使鉏麑贼之。晨往,寝门辟矣,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麑退,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触槐而死。”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何则A功者B人所趋也C过者D人所避也E审其趋F避而G真伪H见矣。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法度,指法令制度,与《答司马谏议书》“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中的“法度”词义相同。B.第,指府第,与《红楼梦》第三八回“这场我又落第了”中的“第”用法不相同。C.义疏,是疏解经籍的著作,如《论语义疏》是现今完整流传下来的南北朝时期的唯一义疏体著作。D.“浮云”一词最早出于孔子的“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本文的“浮云”意为“不值一提的事物”。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唐太宗是武将出身,登基后思想上发生转变,开始专注于以儒学治国,明白孜孜不倦地学习才能成为一个能干的皇帝。B.魏徵认为太宗下诏让魏王移居武德殿不妥,有违尊卑有别、上下有序的礼制,逾越彼此身份行事,那就会打乱本来的秩序,是非常危险的。C.苏轼以三个比喻句,说明人心之深、之险、之变如江海、山谷、浮云般难知难测,所以非常认可扬雄所谓“观人者,审其作辍而已矣”的观点。D.古人从过的角度理解鉏麑违命而自杀的行为,认为他的过是无心之过失,是真情流露,可以推论得出他是仁的,可以托国。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比来四海安静,身处殿堂,不能自执书卷,使人读而听之。(4分)(2)与仁同功,其仁未可知也。与仁同过,然后其仁可知也。(4分)14.结合材料二中对“观过,斯知仁矣”的理解,分析材料一中能体现“唐太宗是仁爱之人”的依据。(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15~16题。送灵澈上人①刘长卿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别舍弟宗一②柳宗元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注]①刘长卿于公元761年(上元二年)从贬谪地南巴(今广东茂名南)归来,一直失意待官,心情郁闷。灵澈此时诗名未著,云游江南,心情也不大得意,在润州逗留后,将返回浙江。上人,对僧人的敬称。②元和十一年,柳宗元再贬柳州,此诗是诗人送别堂弟柳宗一而作。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刘诗写景,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渲染出宁静肃穆的氛围,使离别之情更加强烈。B.柳诗颈联通过渲染和对照表现彼此的境遇,体现了兄弟二人的处境都很艰难。C.柳诗尾联表明诗人和兄弟今后只能寄以相思之梦以缓解思念之苦,情深意切。D.这两首诗都运用了直抒胸臆的手法,构思精巧,都是唐代抒情诗歌中的名篇。16.两首诗都为送别而作,表达的情感有同有异。请简要分析其异同点。(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司马迁《屈原列传》中,对《诗经》里的《国风》和《小雅》进行了评价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贾谊《过秦论》中,总括惠文王、武王、昭襄王时秦国强大盛况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李商隐《锦瑟》中,诗人化用庄周、望帝两个典故来营造朦胧迷离、悲戚哀怨意境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电影《孤注一掷》以全民反诈为选题,与每个中国人①。电影从头到尾都能把人带入紧张的氛围中,没有任何拖沓和冗余。电影片长130分钟,很连贯地“起底”了一个诈骗集团的故事,诈骗集团里的程序员、荷官以及被骗的赌徒将故事串联起来形成一整个链条,最后是整个诈骗集团必然的覆灭。电影中一连串的戏剧冲突一个又一个袭来,个个②,一环套一环,根本就没有给观众一点喘息的时间。电影不仅让观众看到了诈骗集团的邪恶和残忍,也让观众看到了被骗者的无奈和悲惨,更让观众看到了主角们的勇敢和智慧。电影最后还巧妙留下了一个悬念,让观众对主角们的命运充满期待。这样的观感,让人③,心跳加速,仿佛经历了一场惊险的旅行。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并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3分)20.电影《孤注一掷》一经播出就受到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请结合材料简要谈谈这部电影的现实意义。(4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公共场所引入按摩椅本无可厚非,在正常的市场供需关系下,类似候车大厅这种公共场所引入一些按摩椅,抽取一定佣金,是一种自我造血的方式,商家也有利润,①,也算多方共赢。但凡事有度,如果②,甚至本末倒置,影响到公众场所的服务属性,就说不过去了。那些本该为人们提供休息的候车大厅、候诊室、休息室,就该③,让“坐下休息”这件事回归原来的样貌,不能一味只顾着商业开发,偏离了公共服务的职能,让本应密度较低的按摩椅过多侵占了普通座椅的空间,“共享”可以,但别把公共利益“共享”了。然而电影院、剧院这样的商业场所,(a)也应当考虑到多元的体验需求,(b)那些只想安心看场电影、(c)不想被按摩椅“蹂躏”的看客也能适得其所,(d)而不是一股脑地为了经济利益全换成按摩椅,像这样的吃相着实有些难看。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2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潮”涌钱塘,沸腾世界;杭州第19届亚运会开幕式演绎“水”的千变万化,彰显“潮”的澎湃向上;亚运会主题“潮起亚细亚”具有多重意义。其中“潮”的话题引了发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你确定任一角度,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除诗歌外,文体不限,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高二语文试卷参考答案1.D【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只因为”原因表述不全面,春秋战国时期君子文化相对成熟还与孔子、孟子对君子人格的大力推崇有关。2.A【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材料内容的能力。B项,“这仅因为后世士大夫对传统君子文化的仰慕、实践、弘扬和传播”错误,还因为传统君子文化的魅力。C项,“君子人格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美德”错误,君子人格是中华民族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美德。D项,“只要……就能……与君子同一”理解错误,原文是“对普通人来说,虽不能与君子同一,但具有君子意识或君子风范,便值得称道”。3.C【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的能力。儒家的君子突出德行修养,主张凡有德者皆称君子。“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意思是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是君子的好配偶,这里的“君子”没有突出德行修养。4.①先秦时期,君子的基本含义是指“在位者”,即指统治阶级的成员。②春秋末期,孔子对君子的含义进行了创造性转化和诠释,突出德行修养,主张凡有德者皆称君子。③汉代,汉武帝独尊儒术,君子文化进入有声望有地位的知识分子的自身修养中。④当今,完成了君子人格塑型,才能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具有审美内涵的“人”。(每点1分,意思答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的也可得分)【解析】本题考查概括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能力。题干要求结合三则材料作答,首先从材料中找到君子观的相关信息,然后按照逻辑顺序,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即可。5.①要正确理解君子文化的丰富内涵,努力弘扬君子人格的正能量,传播中华优秀君子文化。②努力塑造和培育自己的君子人格,内外兼修,使自己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具有审美内涵的“人”。③要正视君子文化的瑕疵,努力推行君子文化的精华,帮助人们确立最具终极意义的人生价值追求,缓解现代性焦虑,树立人文精神信仰。(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相关信息的能力。首先阅读材料三,从中找到推行君子文化的相关信息,然后分点概括即可。6.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小说相关内容的能力。“不仅是因为他们生活富足,更是因为他们对父亲的后事很重视”错误,从小说关于希科夫妇的外貌及家境的描写中可以看出,他们家境贫困,而且他们一直希望父亲快点死去,好早早处理,不要耽误农活,可见他们并不重视父亲的后事。7.B【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鉴赏小说艺术特色的能力。这篇小说主要刻画的人物并不是老人,而是围绕老人之死的社会群生相,“老人”是这篇小说的线索。8.①小说借农妇之口提到村长和勒纳尔先生,交代了故事相关的社会背景,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②勒纳尔先生提前安排安葬父亲的先例更加坚定了希科夫妇想要尽快安葬老人的决心。③村长默许村民提前安排安葬将去世老人的做法,暗示了当地这样处理老人丧事的普遍风气。(每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意思答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的也可得分)【解析】本题考查分析小说次要人物的作用的能力。可以从情节、人物、社会环境等角度分析,然后分点作答即可。9.①反映了当时社会人伦关系淡薄的悲哀现实。小说中农妇对自己奄奄一息的父亲没有深切的关心,只盼着他早死,让人心寒。②体现了作者对老年人命运的深切同情。老人临终时刻被女儿、女婿当作累赘,让人嫌弃,表达了作者对老人的深切同情。③引发读者对贫困与人性的深度思考。小说反复写到希科先生一家的贫困,农忙时节他们这样处理丧事也是出于无奈。(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的也可得分)【解析】本题考查探究小说主题的能力。可将小说内容与社会现实、与读者之间的关系关联起来分析,或从作者的创作意图等角度来分析,最后分点作答。10.ACE【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的能力。(原文标点)何则?功者人所趋也,过者人所避也。审其趋避而真伪见矣。11.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实词和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应为“飘浮在天空中的云彩”。12.C【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和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苏轼认为扬雄所谓“观人者,审其作辍而已矣”实乃不立之论。要知人,须“多术”,而非“一道”。13.(1)近来四海安宁,身为君主,即使不能自己手拿书卷阅读,也要叫人读来听。(2)和仁人共同获利,并不能看出他的仁爱。和仁人共同犯错,就可以看出他的仁爱了。【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第(1)小题的关键点:“比来”译为“近来”;“执”译为“拿”;“使”译为“让”。第(2)小题的关键点:“同功”译为“共同获利”;“同过”译为“共同犯错”;“知”译为“知道、看出”。每小题关键点各1分,句意1分。14.①太宗悔过,当年因为征战没有时间读书,现在身为君主,仍要学习;②太宗悔思小时候的过错,属于内省,不避讳,勇于自省反思;③太宗善于接纳意见,闻过即改,避免自己酿成大错。(每点1分)【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题,先要理解“观过,斯知仁矣”这句话的意思,然后从材料一中找到有关“唐太宗是仁爱之人”的信息,再结合“观过,斯知仁矣”这句话的意思对信息进行分析即可。【参考译文】材料一:贞观二年,唐太宗对房玄龄说:“做人非常需要学问。我当年因为各路顽敌没有平定,东征西讨,亲自带兵打仗,没有时间读书。近来四海安宁,身为君主,即使不能自己手拿书卷阅读,也要叫人读来听。君臣父子的伦常、政治教化的种种道理,都在书里。古人说:‘不学习,就像面对着墙壁,头脑一片空白,遇到事情就麻烦了。’这确实不是句空话,我现在想起小时候做的事情,觉得很多都做得不对。”贞观年间,太子李承乾常常不讲法度,而魏王李泰因为出众的才华深得唐太宗的喜爱,一次,唐太宗下诏让李泰搬到武德殿居佳。魏徽上书劝阻,说:“魏王既然是陛下的爱子,应当知道自己的名分和地位,保证自身的安全,遇事应该控制骄傲奢侈的习气,不住在招惹是非的地方。现在他搬到武德殿来居住,就在太子东宫的西边,过去海陵住在那里,当时的人都认为不合适。现在形势虽然变了,恐怕还是会引来风言风语,魏王的内心,也不平静,李泰既然因为受到宠爱而感到害怕,何不退居原处,成人之美呢?”唐太宗说:“我没仔细考虑就这么做了,差点酿成大错。”于是就让李泰回到原来的住所居住。材料二:孔子说:“人的过失,可以各自归入不同的类别。只要审察那人的过失,就能知道他是哪一种人了。”自孔安国之后,就没有人能解释出这句话的真实意思。《礼记》说:“和仁人共同获利,并不能看出他的仁爱;和仁人共同犯错,就可以看出他的仁爱了。”听老师说:这是《论语》注解的。请允许我详细地做一个评说。人心难测,这大家都知道,连江海都没办法说明他的深,山谷没办法匹配上他的险,浮云不足以相比他的变化。扬雄说过:“有人在就做,没有人在就停止了。”这大约就是我们常见到他在做而见不到他没在做的原因了,即便是盗跖伪装成伯夷也是可能的。然而古代有名有追随者的人,影响力大得像如影随形;忠诚度高得像是蓍草及龟甲,这说的又是什么呢?所以观察一个人,也是有多种方法的啊。托付利益,可以观察他的气节;猝不及防地攻击他,可以观察他的雅量;只他一人的时候伺候他,可以观察他的操守;用强大的敌人恐吓他,可以观察他的气度。所以,晋文公因为一壶水泡饭得到赵衰,郭林宗因为一口破甑得到孟敏,这难道不是同一个道理吗?如果“和仁人共同获利,并不能看出他的仁爱”,那么,“公孙之布被与子路之缊袍”“陈仲子之螬李与颜渊之箪瓢”二者的情伪就很难分辨了。这是为什么呢?功劳是每个人都想追求的,过错是每个人都想避免的,看他所追求和避免的东西就能辨别真伪了。古人说:“鉏麑违抗命令,因为看到赵宣子的仁爱就推测是可以把国家托付给他的。”这大概也就是看一个人(鉏麑)犯的错也能推测他的仁爱吧。15.D【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诗的表达技巧、语言和评价古诗观点态度的能力。“这两首诗都运用了直抒胸臆的手法”错误,刘诗全诗写景,借景抒情,是间接抒情;柳诗情感较为复杂,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16.(1)相同点:两首诗都抒发了离别的伤感和依依不舍之情。刘诗描写灵澈独自向青山走去,体现依依不舍之情;柳诗描写江边送别时,诗人和兄弟双双落泪,体现了离别的不舍。(2分)(2)不同点:①刘诗表现了诗人虽然失意,却闲适淡泊的情怀。诗人听闻竹林寺传来的阵阵钟声,看着灵澈青山独归的背影,引发了诗人的思归之意,寄托了诗人对闲适淡泊生活的向往之情。②柳诗表现了诗人被贬谪的愁苦愤懑之情。诗人被贬谪到离家千里的荒远之地,“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等词语,表达了诗人心中的抑郁不平之气、怨愤凄厉之情。(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分析古诗的表达情感的能力。先阅读两首诗,结合诗的具体内容,分别分析两位诗人的情感,然后将二者的情感进行比较,分点写出其相同点和不同点即可。17.(1)《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2)强国请服弱国入朝(3)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每空1分,若有漏字、错别字、语序错误等,该空均不得分)【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解答本题要注意语境,通过语境来确定所填写的语句。第(1)题,需关注“对《诗经》里的《国风》和《小雅》进行了评价”等关键信息;第(2)题,需关注“总括惠文王、武王、昭襄王时秦国强大盛况”等关键信息;第(3)题,需关注“化用庄周、望帝两个典故”等关键信息。默写时,还要注意不能多字、漏字和错字。18.①息息相关(息息相通)②震撼人心(惊心动魄)③目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