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讲+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道路的曲折探索及成就 高三统编版历史(通史版)二轮复习_第1页
第8讲+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道路的曲折探索及成就 高三统编版历史(通史版)二轮复习_第2页
第8讲+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道路的曲折探索及成就 高三统编版历史(通史版)二轮复习_第3页
第8讲+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道路的曲折探索及成就 高三统编版历史(通史版)二轮复习_第4页
第8讲+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道路的曲折探索及成就 高三统编版历史(通史版)二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八讲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道路的曲折探索及成就研学核心命题突破大题题型目录索引

通览

阶段特征123通览阶段特征总特征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1949—1978年)是社会主义道路曲折探索时期,这一时期出现了一些失误和挫折,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具有开创性、奠基性政治制度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0世纪50年代先后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等法律文件,初步奠定了中国法治建设的基础经济建设国民经济恢复后,通过第一个五年计划,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通过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公有制初步建立起来。中共八大以后,经济建设出现曲折;“文化大革命”严重冲击了正常的经济秩序外交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开创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打开新局面,中国的国际环境得到改善时代风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全国各行各业涌现出无数先进典型和英雄模范人物,社会主义精神风貌呈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研学核心命题考点一改革开放前的政治制度建设与外交成就(专题整合点)考点解读:本考点不是高考的重点,相对于政治制度建设而言,改革开放前的外交成就考查较多。高考考查的主要角度集中在“成就”上。主干知识•整理巩固政权的措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幕,制定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是新中国的建国纲领(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前提人民政权的巩固(1)土地改革:1950年夏至1952年底的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中国逐步实现工业化扫除了障碍(2)稳定物价:党和政府先后发动了“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同时,实现了全国财政经济的统一,稳定了全国物价,赢得了全国人民的信任(3)抗美援朝:1950—1953年的抗美援朝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增强了民族凝聚力,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的建立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式建立起来基本政治制度包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改革开放前的外交外交方针的制定1949年,毛泽东先后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三条外交方针,开创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新局面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倡议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国际关系准则,受到国际社会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欢迎20世纪70年代外交的新局面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关系逐渐正常化,中国外交打开新的局面命题要语·辨析1.抗美援朝标志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华民族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剿匪”“镇反”都属于民主革命的范畴。(

)3.土地改革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体现新中国革命外交向国家外交转变,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5.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的缓和为中国外交打开了新局面,形成了又一次建交高潮。(

)×提示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核心深化•拓展1.人民政权的巩固

人民政权巩固的首要任务是消灭旧的封建势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继续追歼国民党在大陆的残余军队,并镇压隐藏的反革命分子;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掀起了土地改革运动,根除了封建地主势力帝国主义势力也是威胁人民政权的重要因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美国采取了敌视中国的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采取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彻底清除帝国主义在华势力;抗美援朝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巩固了人民政权与资产阶级的斗争逐渐提上日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不法投机资本家兴风作浪,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稳定了物价,赢得了人民的信任恢复和发展经济是巩固人民政权的根本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民经济面临着崩溃的边缘。人民政府没收了官僚资本,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合理调整工商业,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加强党的建设,为人民政权的巩固提供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为保证党的廉洁,人民政府开展了“三反”运动,纯洁了干部队伍2.过渡时期我国社会的特点

社会性质从政权组织形式和经济基础而言,我国是新民主主义国家,但从实质和发展方向而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经济结构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前,多种经济成分并存,非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占有很大比重。三大改造完成后,社会主义公有制占主导地位阶级结构由多种阶级成分(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等)并存到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要矛盾三大改造前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三大改造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政治制度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的建立民族关系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外交政策提出同邻近国家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实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外交政策的特点

史论转化•应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人民政权的巩固材料

夏衍致周扬信件周扬同志:彼此都忙,又有许久不通信了。上海遭轰炸后,大家紧张得很,情势是严重的,敌人必然的还要来炸①,而我们在这次工作中,也发现了许多毛病,如太平观念,思想上的麻痹,甚至有个别的贪污腐化事件,希望在这次工作中整肃一下②,否则上海这个地方乃是不好搞的。中苏条约签订那一天,幸亏中央的电报抓得紧,未出毛病,但也演了一些悲喜剧。上一天晚上得到情报说,十四日上午要来轰炸,决定疏散一下水电厂附近的居民,传达下去太机械了,弄到半夜雨中大举搬家③,翌晨又发了一次警报(后知发错了),停电半天,加上这一天全市无报(各报因等周总理谈话稿,至九时才出报),弄成谣言满天飞,全市紧张慌乱,幸亏当晚六时经过无线电及紧急动员了广播车,四处宣传中苏协定,才把秩序和人心稳定下来,捏了一把大汗④。夏衍(1950年2月20日)【思考】

材料为时任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夏衍写给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周扬的亲笔信。根据信中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党和政府面临的严重危机及处理重大危机和突发事件、治理城市社会等方面的成功经验,自拟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达清晰。)史论贯通

项目思维角度论从史出

面临危机由①中面临的问题

由②中面临的问题

由④中面临的问题

成功经验由②中看经验

由③中看经验

由④中看经验

国民党反动分子的破坏

内部腐败现象出现

谣言满天飞,全市紧张恐慌

加强党的建设,进行整肃

发动群众,积极应对

公布了与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这一消息

分层落实•演练真题聚焦考向1

毛泽东对政治协商、参政议政的探索1.(2022江苏卷,9)1951年3月18日,毛泽东致函邓小平等领导同志:“民主人士及大学教授愿意去看土改的,应放手让他们去看……吴景超、朱光潜等去西安附近看土改,影响很好,要将这样的事例教育我们的干部。”在这里,毛泽东指示(

)A.应赋予人大代表以充分的权力B.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C.为建立人民民主政权进行调研D.为政治协商、参政议政树立典型D命题角度

本题以毛泽东对民主人士参政议政的指示为切入点,考查考生运用正确的时空观念进行推理的素养。解题思路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时间信息——“1951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于1954年,“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提出于1956年,A、B两项时间错误。新中国就是人民民主政权,C项说法错误。毛泽东的指示为政治协商、参政议政树立了典范,D项正确。考向2

20世纪50年代,中国外交的国际环境2.(2022广东卷,10)1954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举行会议,周恩来汇报参加日内瓦会议和出访印度、缅甸情况时,毛泽东指出:“门要关死已经不可能了,而且很有一种有利的局势,需要我们走出去。……缓和国际紧张局势,不同制度的国家可以和平相处。”这说明(

)A.国内建设需要调整“一边倒”政策B.支持民族解放运动提升中国影响力C.“求同存异”促进亚非各国了解中国D.不结盟运动兴起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B命题角度

本题以毛泽东对20世纪50年代中国外交形势的判断为切入点,要求考生理解20世纪50年代中国外交的国际环境。解题思路

根据“门要关死已经不可能了”“缓和国际紧张局势”“不同制度的国家可以和平相处”等信息可知此时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中国调整外交政策。此时民族解放运动如火如荼,中国支持民族解放运动以提升国际影响力,B项正确;调整“一边倒”政策是国际形势的需要,而非国内建设的需要,排除A项;“求同存异”方针提出于1955年,排除C项;不结盟运动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初,排除D项。考向3

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3.(2022江苏卷,10)赵国明《中国的立场》一诗写道:“万国(联合国)旗帜欲添丁,孤岛、红旗都有名。山姆(美国)阴谋如获胜,不教公使到西京(纽约)。”该诗佐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A.与美国的关系趋向紧张B.在联合国行使否决权C.抵制美国构建单极世界D.反对“双重代表权”案D解题思路

命题角度本题以颂扬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诗歌为切入点,考查美国对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政策和态度隐性联系(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美国的支持下,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一直被国民党集团非法占据(2)20世纪70年代,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呼声日渐高涨(3)经过联合国大会的投票,美国“双重代表权案”被否决,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关键信息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孤岛、红旗都有名”的含义,认识到美国的意图是分裂中国热点预测角度1

历史阐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废除帝国主义在华特权的政策1.(2023湖南邵阳二模)下面是1950年1月《北京市军管会关于取消外国驻兵权的布告》内容节选。一、某些外国,过去利用不平等条约中所谓“驻兵权”,在北京市内占据地面,建筑兵营。现在此项地产权,因不平等条约之取消,自应收回。二、此项地产上所建筑之兵营及其他建筑,因地产权收回所发生之房产问题,我政府另定办法解决之。三、目前此项兵营及其他建筑,因军事之需要,先予征用。四、此项征用,自布告之日起,七日后实施。该布告反映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

)A.打破了帝国主义孤立封锁B.国家政权的社会主义性质C.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D.继续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D解析

该布告针对的是帝国主义的在华特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废除了帝国主义在华特权,这属于继续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故选D项;孤立封锁中国是帝国主义的对华政策,而不是帝国主义在华利益,排除A项;国家政权的性质主要体现在经济基础和根本政治制度,而不是对外政策,排除B项;“一边倒”的外交方针是指倒向社会主义阵营,排除C项。角度2

历史解释——195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普查的原因2.(2023福建泉州二模)195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国大陆总人口为5.82亿。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采用全面、科学的调查方法开展人口普查。据此推知,这次全国人口普查(

)A.体现了土地改革的实施效果B.加速社会主义改造顺利进行C.促进了文化教育的持续发展D.服务于新中国政治经济建设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953年的人口普查为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奠定了基础,也为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提供了参考,故选D项;土地改革主要是针对农村,而材料中的人口普查是全国性问题,排除A项;1953年社会主义改造才刚刚开始,排除B项;人口普查与文化教育的发展没有必然的联系,排除C项。角度3

史料实证——20世纪60年代我国的外交政策3.(2023山东潍坊一模)1961年,法国官员访华时表示,中法建交必须在阿尔及利亚问题解决之后。中国方面表示:我们对中法建交可以等待,但我们对阿尔及利亚人民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支持,将一直持续到他们的独立斗争取得最后胜利为止。这说明中国致力于(

)A.践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支持世界非殖民化运动C.促进非洲国家经济发展D.推动世界的多极化趋势B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反对将中法建交与中国支持阿尔及利亚独立挂钩,体现了中国支持非殖民化运动的发展,故选B项;中法建交并不违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排除A项;阿尔及利亚当时尚未独立,国家重点并非经济发展,排除C项;阿尔及利亚尚处于法国的殖民统治之下,对其独立的支持对多极化趋势影响不大,排除D项。考点二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与成就

(高考常考点)考点解读:改革开放前形成的经济体制既是改革开放后改革的对象,又是改革开放的基础,两者密切相关,很多非选择题综合两个时期进行命题。改革开放前的大部分高考试题都考查本考点的知识点,本考点是高考的重点。主干知识•整理一、过渡时期总路线

背景(1)1953年,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人民政权得到巩固(2)1953年,中国共产党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为向社会主义过渡指明了方向内容(1)三大改造: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起来(2)工业化: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结果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二、社会主义的曲折发展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1)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探索①中共八大(1956年):根据主要矛盾变化,制定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②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思想(1957年春):毛泽东提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重要思想,为认识中国基本国情奠定了理论基础(2)探索中的失误与调整①失误:1958年,中共中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在全国掀起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②调整:1961年1月,中共八届九中全会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文化大革命”不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而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三、社会主义建设成就

工业(1)基础工业建设:建成了一批门类比较齐全的基础工业项目,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三线建设:大规模的三线建设不仅增强了国防力量,而且改善了工业布局农业较大幅度地提高了粮食生产水平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科技中国成功地爆炸了原子弹、氢弹,试制并成功发射了中远程导弹和人造卫星命题要语·辨析1.毛泽东提出,要“用一切办法挤出钱来建设重工业和国防工业”,这是基于国际环境的考量。(

)2.第一个五年计划建成了一大批重点工程,新中国初步建立起自己的工业框架。(

)3.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生产资料公有制占绝对优势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起来。(

)4.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取得初步成果。(

)√√√×提示

中共八大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取得初步成果。5.“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都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破坏了经济发展,是“左”倾错误的体现。(

)6.大规模的三线建设对于推进中西部落后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核心深化•拓展1.三大改造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1956—1978年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3.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取得伟大成就的原因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中央政府能够调集举国之力建设重大经济、交通、民生项目,这是这一时期取得伟大建设成就的制度因素人民群众高昂的劳动热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群众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了许多代表性的时代人物,这是取得伟大建设成就的群众基础知识分子的无私奉献精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许多留学国外的知识分子毅然归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对于我国“两弹一星”科技的突破作出了巨大贡献老一辈革命家抵制“左”倾错误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顶住“左”倾错误思想的压力,领导、支持国家的经济建设、科学研究和外交工作,大大促进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史论转化•应用“统包统配”材料

1952年,政务院提出逐步实施统一调配劳动力①。1953年8月,中央批准下发劳动就业委员会、内务部和劳动部《关于劳动就业的报告》,规定各单位招聘的工人、职员数量较大时,应向劳动部门申请,由劳动部门负责介绍、选择和录用;招工数量较少时,可自行在当地失业人员中选用或另行招聘。同年,全国已有93个城市设立了建筑工人调配专管机构。1954年,劳动部召开各大行政区和省市劳动局长会议,要求各大行政区和省市劳动部门的工作重点由救济失业工人转向建筑工人的调配。1955年,劳动部召开第二次全国劳动局长会议,明确规定了劳动力统一招收和调配的基本原则、办法和劳动部门的管理权限。自此,劳动力统一招收和调配制度从建筑行业扩大到工矿企业和交通运输等各个部门②。与此同时,政府还颁布了禁止辞退职工的规定,职工拥有了未规定工作期限的“固定工”身份,俗称“铁饭碗”③。1957年,由于上年新增职工大大超过国家计划,国务院发出通知,规定使用临时工的指标也需经中央主管部门或省、市和自治区批准。政府负责安排的人员范围不断扩大,从大中专毕业生和部分复员转业军人开始,渐渐发展到城镇中需要就业的全部人员,最终形成了以政府统包统配和固定工制度为主要特征的劳动就业制度④。——摘编自李文《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史》【思考】

结合所学知识,评述“统包统配”制度。(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史论贯通

项目思维角度论从史出背景由①中信息

路径由②中信息

由④中信息

评价由①中信息

由③中信息

国家计划经济建设增加了对劳动力需求

涉及的领域逐步推进和拓展

逐渐成为一种稳定的就业制度

是计划经济的产物

不利于劳动力的合理流动,不利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分层落实•演练真题聚焦考向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重要地位1.(2023湖南卷,9)1949年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产值占中国工业总产值比重表产品原煤烧碱电动机棉纱棉布纸火柴卷烟面粉比重28.3%59.4%79.6%46.7%40.3%63.4%80.6%80.4%79.4%据上表推知,当时(

)A.新民主主义经济政策实施效果明显B.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有益补充C.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迫在眉睫D.限制和利用民族资本主义具有必要性D命题角度

本题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产值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为切入点,要求考生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民族资本主义的地位。解题思路

从材料信息看,1949年,民族资本主义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限制和利用民族资本主义具有必要性,故选D项。1949年,新民主主义经济政策只在解放区实施,不能体现全国的情况,排除A项;1949年中国社会主义经济还没有建立起来,不能说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排除B项;1952年底,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国家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才提上日程,排除C项。考向2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2.(2023山东卷,8)1956年,毛泽东在谈到国家与工厂的关系时指出:“统一性和独立性是对立的统一,要有统一性,也要有独立性。……各个生产单位部要有一个与统一性相联系的独立性,才会发展得更加活泼。”毛泽东强调的是(

)A.适当提高工厂的生产经营自主权B.适度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C.平衡工商企业改造中的公私关系D.鼓励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A命题角度

本题以毛泽东对计划经济体制中国家与工厂关系的论述切入,要求考生正确理解毛泽东观点的核心。解题思路

毛泽东论述的主题是“国家与工厂的关系”,既要全国的统一性,又要具体工厂的独立性,在计划经济的大背景下,毛泽东意在强调工厂的生产自主权,A项正确。1956年,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基本完成,个体经济也基本被消灭,计划经济已经建立起来,B、C、D三项表述错误。考向3

中国工业格局的演变3.(2022福建卷,10)1952—1981年中国工业产值及其变动如下图所示。该图表明这一时期中国(

)A.工业发展重心的倾斜

B.沿海地区工业基础的雄厚C.工业区域格局的转变

D.社会主义工业体系的建立1952—1981年中国工业产值分布(%)A解题思路

命题角度本题以1952—1981年中国工业产值及其变动分布图表为问题情境,考查考生结合所学知识的时代背景,对准确解释历史现象与问题进行探究的能力隐性联系(1)近代以来,中国工业企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内地企业发展缓慢(2)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苏关系恶化,中国实行以加强国防为中心的战略,即“三线建设”(3)1952—1981年中国内地工业虽然持续增长,但是,仍然没有超过沿海工业企业关键信息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三线建设”服务于军事斗争的特点,这就导致了内地工业发展速度快于沿海地区热点预测角度1

历史阐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党和政府对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政策1.(2023山东青岛三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党和政府在私营企业中推广设立劳资协商会议,按照“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公私兼顾,劳资两利”的基本原则,以协商、调解、仲裁为主要方法来处理劳资纠纷。劳资协商会议以生产为中心,资方提计划,劳方提意见,双方代表人数一样,都有表决权。这体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A.对民族资本家妥协退让

B.过渡时期的社会特点C.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D.已准备接管私营企业B解析

材料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工人阶级在政治上翻了身,但是此时仍然采取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政策,体现出中华人民共和国过渡时期的新旧交替的社会特点,故选B项,D项错误;材料没有阐释民族资本家的利益要求,也就无法体现“退让”,A项错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从资本构成的角度分析企业的性质,材料是从企业管理的角度分析企业的特点,C项错误。角度2

漫画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农业机械化的愿景2.(2023山东青岛二模)下图为创作于1952年的宣传画。该作品(

)A.记录了合作社生产互助的场景 B.表明大规模经济建设有序展开C.讴歌了农民建设工业化的热情

D.描绘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愿景机器来耕地,一人抵千人

D解析

漫画反映了民众盼望农业机械化的场景,但是,1952年,中国工业化刚刚起步,农业机械化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景,D项正确。农村的合作生产互助开始于1953年,排除A项;1952年处于国民经济恢复发展时期,故“大规模经济建设”一词表述不当,排除B项;材料涉及的是农村农业的场景,而非工业建设的情况,排除C项。角度3

因果联系——20世纪60年代初国民经济调整的原因3.(2023江苏南通三模)下图是1960年与1965年我国三大产业就业人员占比变化情况。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所有制结构改变

B.“一五”计划的实施C.三线建设的完成

D.国民经济的调整D解析

根据图表可知,1965年相对于1960年,农业从业人员大幅度增加,工业和商业就业人口大幅度下降,这是中共中央面对严重的经济困难对国民经济调整的结果,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产业结构的变化,与所有制结构无关,A项错误。“一五”计划的时间为1953—1957年,三线建设于1965年开始实施,B、C两项时间错误。考点三改革开放前国家治理与社会生活的变迁(选必链接点)考点解读: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文化大革命”结束,中国发生了历史上最为深刻的变革,深刻影响了国家治理的方式和普通民众的社会生活。近几年随着新教材的推行,国家治理和社会生活逐渐成为高考的热点,高考对这一考点的考查越来越多。主干知识•整理一、经济生活的治理

统一财政经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政务院通过采取统一全国财政收支管理、物资管理、现金管理等措施实现了国家财政经济的统一货币和海关管理(1)货币:1948年12月,华北人民政府在石家庄成立中国人民银行,开始统一发行人民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币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2)海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真正收回关税自主权,统一了全国关税制度粮食安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大力发展农业科技,用不足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2%的人口二、新中国的干部人事和精神文明建设1.干部人事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沿用民主革命时期的干部人事管理体制。党管干部原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部管理制度的根本。2.精神文明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全社会形成了健康向上的道德风尚,爱党爱国、无私奉献、互帮互助蔚然成风。三、教育卫生的进步1.社会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收回了教育主权,充分利用图书馆、博物馆等公民教育基地进行爱国主义公民教育。2.学校教育(1)体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逐步形成比较完备的国民教育体系,学前教育、大中小学教育及成人教育初具规模。(2)理念:国家提出教育为国家建设服务、学校向工农开门、德智体全面发展等新的教育理念。3.医疗卫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基本医疗卫生体系建立起来,大量的乡村医生为农村医疗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命题要语·辨析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国人民银行把信用集中于国家银行,构成了一个调节货币、稳定金融、调节国民经济的统一健全的货币制度。(

)2.1951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总体关税水平过高,税率结构不尽合理。(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干部主要指中国共产党组织、国家机关、群众团体的工作人员,以及国营企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和各类专业技术人员。(

)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逐渐建立了以考试为主要选拔形式的干部选拔机制。(

)√√√×提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干部主要是通过组织考察选拔的。5.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

)6.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在经济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建立了比较完备的教育体系,实现了“穷国大教育”的目标。(

)√√核心深化•拓展1.计划经济体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物资供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计划经济体制是在物资极端贫乏的背景下的无奈之举,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可以有效地保证食品供给安全,将社会资源向国家急需的领域倾斜精神风貌计划经济下,集体的评价对个人的发展更为重要,更容易焕发集体主义精神风貌,无私奉献更容易得到发扬免受冲击计划经济体制可以实现国内经济资源的循环,从而免受国际经济周期对国内经济的冲击,保证经济的稳定发展社会活力计划经济也不利于调动地方、企业和个人的生产积极性,容易形成“等、要、卡、懒”等不良行为,从而,阻碍经济的持续发展2.改革开放前,新中国教育发展的特点

史论转化•应用统一全国财政的意义材料

1950年3月,政务院通过并正式颁布了陈云起草的《关于同意国家财政经济工作的决定》,明确了同意财经工作的三项内容:统一全国财政收支,统一全国物资调度,统一全国现金管理,至1950年10月,新中国基本实现了财政收支平衡①,结束了困扰中国人民十几年的通货膨胀噩梦②。在全国统一财经的历史进程中,人民币亦牢固地占领市场③。——摘编自迟爱萍《陈云与人民币制度的确立》【思考】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50年新中国财政经济形势得以根本扭转的原因,并谈谈你对货币政策的认识。史论贯通

项目思维角度论从史出原因由①中信息

认识由②中信息

由③中信息

统一全国财政和金融

统一的货币政策有利于稳定物价

财政经济的好转促进了人民币的稳定

分层落实•演练真题聚焦考向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国家治理的特点1.(2023湖北卷,9)全面抗战爆发后,八路军来到太行山区,山西省平顺县西沟村贫苦农民李顺达得以翻身。1943年,李顺达组织六户贫困农民成立农业劳动互助组。1950年,他参加了全国工农兵劳动英雄代表大会。1951年,李顺达互助组发起生产竞赛,全国各地纷纷响应。据此可知(

)A.根据地的经验延续至新中国B.农业互助组是主要生产组织形式C.劳模示范推动技术领域创新D.互助合作推动三大改造顺利开展A命题角度

本题以李顺达的事迹为切入点,要求考生正确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国家治理的特点。解题思路

从材料信息看,李顺达在1943年就组织创立了农业劳动互助组,这一做法延续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1951年,说明根据地的经验延续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故选A项;材料不能体现农业互助组是主要生产组织形式,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经营方式的创新,而非技术创新,排除C项;三大改造开始于1953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考向2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扫盲教育2.(2022福建卷,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全国农村扫盲工作陆续展开,如山西省部分农民“春天下种分散学,夏天锄苗地头学,秋天放假自己学,冬天大搞基建工地学”。由此可见,扫盲工作的开展(

)A.改变了农业耕作方式B.发展了农村义务教育C.适应了农村生产特点D.结合了农业技术推广C解题思路

命题角度本题以山西省的农民扫盲教育为切入点,考查考生在特定时空背景下理解历史现象的能力隐性联系(1)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农村文化落后,对于建设新民主主义社会和实现国家工业化,是一个不利因素(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各级政府根据农村实际、结合农民生活采用了灵活多样的方法关键信息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能够将“下种、锄苗、放假、工地”归纳为“农村生产”,从而认识到扫盲教育与生产的联系,由此得出答案考向3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爱国卫生运动3.(2022海南卷,8)1952年,以反细菌战为目的的爱国卫生运动在全国展开;到1956年,“除四害”(四害指老鼠、蚊子等病媒虫害)成为该运动的新内容。在整个过程中,群众是主体力量,既是参与者也是服务对象。这充分反映了(

)A.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B.群众运动取得了成效C.中国历史进入新纪元 D.人民生活条件的改善C命题角度

本题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爱国卫生运动为切入点,要求考生理解“人民真正成为国家主人”的含义。解题思路

材料的关键信息是“群众是主体力量,既是参与者也是服务对象”,反映出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这是中国历史进入新纪元的主要表现,C项正确。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排除A项。材料并未反映这一运动的“成效”和人民的生活条件,B、D两项错误。热点预测角度1

历史解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干部管理制度的调整1.(2023湖南长沙一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采用的是各级党委分级管理干部的体制,即在党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各级党委负责管理本地区的干部;1955年末,党中央决定,建立中央及各级党委组织部统一管理下的分部分级管理干部体制。这一变化(

)A.是为适应大规模经济建设需要B.反映了我国干部管理体制的成熟C.有利于培养综合型全面型干部D.推动了国民经济的恢复A解析

1955年干部管理体制的变化是从“分级管理”调整为“分部分级管理”,这一变化有利于选拔专业的技术人才,为大规模经济建设选拔干部,A项正确。当时,干部选拔制度主要是组织考察,距离“成熟”尚有距离,排除B项;这一调整有利于选拔专业人才,而不是综合型,C项错误;1952年,国民经济的恢复已经完成,排除D项。角度2

史料实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统一全国财政的影响2.(2023广东汕头一模)1949年底,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主要财政收入由地方政府征收,没有上缴的统一规定,大部分由地方自行使用。中央财政承担着军费、重点建设、救济失业人口及救济灾民的浩大开支,却无稳定的收入来源,造成的巨额赤字,只能依靠发行纸币来弥补。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国(

)A.采用行政手段打击投机活动B.运用经济手段平抑物价C.没收官僚资本充实国营经济D.统一全国财政收支管理D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中央财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