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历史复习笔记(人教版)_第1页
八上历史复习笔记(人教版)_第2页
八上历史复习笔记(人教版)_第3页
八上历史复习笔记(人教版)_第4页
八上历史复习笔记(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上历史复习笔记制作人:酷町堂_马梁第一课中英鸦片战争鸦片战争的背景1.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鸦片战争的原因1.直接原因:中国禁烟运动2.根本原因:打开中国市场,把中国变为它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地三、鸦片战争的经过1.时间:1840-1842,两个阶段2.民族英雄:关天培(虎门战役)、陈化成(吴淞战役)群众斗争:三元里人民抗英3.结果:失败,签订《南京条约》①失败原因:P6问题思考②中英《南京条约》1842——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割地——破坏领土主权割地——破坏领土主权赔款——加剧了财政危机和人民负担五口通商(沿海)——破坏贸易主权;最能体现战争目的协定关税——破坏关税主权内容(P6)③中英《虎门条约》1843(内容:P7)④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1844四、鸦片战争的影响1.影响:①中国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p7)③促使了先进的中国人“开眼看世界”(魏源《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2.认识:①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②我国要坚持改革开放,增强国力。③我们要勿忘国耻,奋发图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第二课第二次鸦片战争一、第二次鸦片战争1.原因:①直接原因:英“亚罗号事件”、法“马神甫事件”②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二、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第三课太平天国运动一、起义背景1.清政府内外交困、危机加剧2.阶级矛盾尖锐3.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二、经过PS:关系比较《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异同三、意义1.性质: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反侵略反封建的农民战争。2.局限性:P173.积极性:P17第四课洋务运动一、概况1.时间:19世纪60年代——1895年洋务派(地主阶级)中央:奕䜣地方:曾、李、左、张洋务派(地主阶级)中央:奕䜣地方:曾、李、左、张3.人物:4.主张:p20(师夷长技以自强)5.根本目的:维护清朝统治6.口号:自强、求富7.结果:失败二、活动三、意义1.性质:这是一场失败的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2.积极性:①近代化的开始②引进西方先进科技③中国近代工业、交通通讯业发展④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产生⑤一定程度地抵制了外国资本入侵3.局限性:没有达到目的,没有使中国富强失败原因:没有触动封建制度的根基第五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的狂潮一、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1.交战双方:日本:资本主义国家,企图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战争目的)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战争经过①爆发:1894,丰岛海战②主要战役③结果:失败,签订《马关条约》二、《马关条约》1.1895、日本马关、李鸿章割地赔款割地赔款开放商埠开设工厂2.内容:——资本输出,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民族工业)的发展——资本输出,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民族工业)的发展3.影响:P26三、瓜分中国的狂潮1.契机:三国(俄德法)干涉还辽2.手段:P26-273.门户开放政策(美,1899)第六课戊戌变法一、经过二、意义和启示1.意义①性质:资产阶级改良运动②积极性: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与政治;有利于西方科技的传播;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③局限性:失败,没有实现救亡图存的愿望,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2.启示:①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产阶级改良道路是行不通的。②改革不一定是一帆风顺的。③只有无产阶级才能领导革命走向胜利。我们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第七课抗击八国联军一、义和团的发展1.背景:帝国主义侵略加剧,外国传教士活动猖獗2.清廷态度:剿灭招抚、合法3.发展:控制京津地区4.口号:扶清灭洋5.性质:反帝爱国运动三、《辛丑条约》1.1901,11国2.内容赔款严禁反帝拆炮台、驻军使馆界、外务部第九课辛亥革命一、革命团体兴中会1.创建兴中会①1894,檀香山②宗旨:振兴中华③性质: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2.筹划广州起义,失败(陆皓东)二、革命政党同盟会1.背景:P39第一句2.条件:P39①思想:②团体:③领袖:3.目的:P404.成立①1905,日本东京②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③总理:孙中山④机关报:《民报》⑤性质: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⑥意义:P41三、指导思想三民主义1.内容:民族、民权、民生2.和十六字纲领的对应关系(P41知识拓展)3.意义:指导思想(旗帜)P41一、革命志士的奋斗1.起义:①萍浏醴起义——同盟会的第一次武装起义②安庆(徐锡麟)、绍兴起义(秋瑾)<全部失败③广西起义④黄花岗起义意义:①同盟会声望大振;②P43最后一句二、武昌起义1.武昌首义主力:倾向革命的湖北新军1911.10.102.发展:武昌首义,占领武汉三镇——10.11,成立湖北军政府(黎元洪)——多数省份独立四、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1.性质: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2.积极性:①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②推翻清朝统治,结束封建帝制③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颁布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④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3.局限性: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完成革命任务的原因:①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②没有发动人民群众③资产阶级革命道路不适合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国情第十课中华民国的创建一、中华民国成立1.1912.1.1,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2.1912年为民国元年(民国=公历—1911)3.政权性质: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权二、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1.1912年,宣统退位,清朝结束2.1912.3,袁世凯就职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1912,参议院制定,孙中山颁布2.内容:①主权②平等③自由权利④三权分立3.意义:①性质: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②P48最后一句第十一课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在拟定内阁各部总长名单时,袁世凯竭力排斥革命党人。在袁世凯组织的政府中,外交、内务、陆军、海军、财政等重要部门的总长,都是他的亲信,由革命党人任总长的,只有当时人们称之为“冷衙门”的教育、农林、工商、司法四部第一步: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后,又立即解散国会。第二步:1914年5月,废除《临时约法》,改行《中华民国约法》,把大总统的权力扩大到几乎和皇帝一样。第三步:颁布《修正大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任期为10年,并可无限期连任,继承人也由现任总统推荐,暴露了他想当名副其实的皇帝的野心。第12课新文化运动一、兴起1.背景:①中华民国政治混乱②先进知识分子反思:必须进行思想文化革新2.开始:1915年,陈独秀,上海,《青年杂志》3.阵地:《新青年》、北京大学4.旗帜:“民主”“科学”5.代表人物:陈、李、胡、鲁6.内容:①抨击旧道德、旧文化(提倡新道德、新文化)②提倡民主、科学(反对专制、反对愚昧)③文学革命第一篇白话小说——鲁迅《狂人日记》,“吃人”④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三、意义1.性质:略2.积极性:略3.局限性:略第13课五四运动一、原因1.导火线: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2.根本原因:这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列强加紧侵略中国,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表现。二、经过爆发(前期):1919.5.4,北京,学生,罢课;口号扩大(后期):1919.6.3,上海,工人,三罢斗争结果:目标达到,重大胜利(取得了初步胜利):①释放②罢免③拒签三、意义1.性质: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2.积极性:P61-62四、五四精神:忧国忧民、不屈不挠、乐于奉献、敢于斗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精神,以及勇于探索、追求民主与科学的精神。第14课中国共产党诞生一、中共诞生1.条件:①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开始于新文化运动;第一人——李大钊P63)②阶级基础: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相结合③组织基础: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最早:陈独秀、上海)2.诞生标志——中共一大召开①1921.7,上海嘉兴南湖,代表党的名称奋斗目标党的名称奋斗目标中心工作领导机构②内容:第一个党纲③意义:开天辟地;焕然一新;必然选择二、中共二大1.1922,上海2.内容:重申最高纲领(建设共产主义);制定最低纲领P663.意义:P66三、全国工人运动高涨1.时间:1922-19232.部门: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3.高潮: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1923口号意义结果4.教训:P67第15课北伐战争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1.背景:①1923年,中共三大召开(广州),决定和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改组国民党②孙中山要改组国民党2.合作标志: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广州)中共代表:宣言内容:新三民主义,确立三大政策(P70)二、国民革命运动一)创建黄埔军校总理——孙中山校长——蒋介石总理——孙中山校长——蒋介石政治部主任——周恩来2.领导意义:①性质:国共合作后建立的一所革命军校②P71(二)北伐战争1.1926-1927,广州国民政府,国民革命军2.目的:推翻吴、孙、张等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打倒列强除军阀)3.主要战场:湖南、湖北战场(吴);江西战场(孙)4.主要战役:汀泗桥、贺胜桥战役、武昌战役(第四军叶挺独立团;“铁军”——第四军)5.工农运动发展: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6.结果:北伐战争胜利(消灭吴、孙主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7.历史意义:北伐将国民革命从珠江流域推向长江流域,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在中国的统治8.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①国共两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②北伐是正义的战争,得到各地工农群众的支持。③北伐方针正确。④国民革命军广大官兵英勇杀敌,特别是共产党员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三、国共两党对峙2.南京国民政府统一全国①继续北伐,占领京津②张作霖被日本人炸死③张学良“改易旗帜”(1928)第16课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一、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南昌起义1.背景:①大革命失败的教训②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2.时间、地点:1927.8.1,南昌(建军节)3.领导人:周、贺、叶、朱、刘4.意义:①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②南昌起义是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二、秋收起义与井冈山会师1.八七会议①1927.8.7,汉口②内容2.秋收起义①1927.9,毛泽东,湘赣边界,“工农革命军”②放弃攻打长沙,改向山区(井冈山)进军(毛)3.三湾改编——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4.井冈山革命根据地①建立:1927,毛泽东②意义: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我党建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B.P77倒数两行③井冈山会师:1928,\毛\>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朱、毛)朱、陈//(1)背景:八七会议通过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决定在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2)时间:1927年9月。(3)地点:湘赣边界。(4)领导人:毛泽东。(5)转折:攻打中心城市长沙失败后,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6)结果:在井冈山地区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精神的内涵,可以用五句话来概括:①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②坚持党的绝对领导。③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工作作风。④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⑤艰苦奋斗的作风1931年冬,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定都瑞金。毛泽东当选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一、原因: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进行战略转移。二、经过:

1934.10,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瑞金(长征开始)渡过湘江强渡乌江1935.1,遵义会议(转折)四渡赤水(打乱敌人的追剿计划)巧渡金沙江(彻底跳出敌人的包围圈)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1935.10,(陕甘革命根据地)吴起镇会师1936.10,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胜利结束)三、遵义会议1.时间、地点:1935,贵州遵义2.内容:纠正……,肯定……,选举……,取消……。(P82)3.意义(P83)①确立……②挽救……③标志……四、长征的历史意义(P84)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一、九一八事变1.背景:日本对中国侵略蓄谋已久;日本为了摆脱经济危机;国民党正在剿共2.爆发:1931.9.18,日本关东军,柳条湖事件,沈阳(P86)3.影响:中国抗战开始,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序幕(P86)4.发展:①日军占领东北三省②日本扶植溥仪建立伪满洲国(长春)③中国人民抗日:抗日义勇军(马占山)、抗日游击队(杨靖宇)——东北抗日联军二、华北危机与一二九运动1.华北危机①日军侵略华北②国民政府采取不抵抗政策2.一二九运动①背景:华北危机,民族危机严重,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②经过:1935.12.9,北平,中共领导,学生请愿,口号(P88)③意义:揭露……打击……促进……(P88)三、西安事变1.背景:①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根本原因)②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2.时间、地点、人物:1936.12.12,西安,张、杨——蒋3.方式:兵谏4.目的:逼蒋停止内战、联共抗日5.中共态度:和平解决西安事变①原因:中共从全民族利益出发②代表:周恩来6.结果:蒋接受……,西安事变和平解决7.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P89(1)表现:①东北各族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爱国官兵组织起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侵略。②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2)意义: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一二·九运动西安事变爆发后的复杂形势日本:企图挑拨亲日派扩大内战,以便扩大侵略中国。美英:担心亲日派乘机掌权,日本扩大侵华会排挤美英的在华势力,支持和平解决。南京国民政府:掌握实权的亲日派何应钦主张“讨伐”张学良,企图置蒋介石于死地,取而代之;亲美英派宋美龄等竭力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解决:(1)和平解决:①周恩来等中国共产党代表调停②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条件,被释放。(2)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3)意义:①十年内战基本结束。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③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一、七七事变1.爆发:1937.7.7,卢沟桥2.影响:日本全面侵华,中国全民族抗战3.民族英雄:赵登禹、佟麟阁4.平津陷落二、第二次国共合作1.过程:①国共分别发表声明,加快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②中共军队改编:红军——八路军(朱、彭);南方八省游击队——新四军(叶)③1937.9,国共正式合作2.意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国共团结、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三、淞沪会战1.时间、地点:1937.8-11,上海2.抗战:姚子青(宝山战役)、谢晋元(四行仓库战役)、空军首次参战3.结果:上海失陷4.意义:……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人民的斗志。(P93)四、南京大屠杀1.1937.12,南京陷落。陪都重庆2.持续六周,30万以上,屠杀对象:P943.认识(启示):①南京大屠杀是日本侵略者对中华民族犯下的严重罪行,充分暴露了其反人类反社会的本质。②我们要警惕法西斯势力复活,防止历史悲剧重演。③和平来之不易,我们要珍爱和平,反对战争。④我们要牢记历史,勿忘国耻,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一、台儿庄战役1.背景:P96(台儿庄战役是徐州会战的关键)2.时间、指挥:1938、3,李宗仁3.结果:中国军队获胜4.意义:P97二、武汉会战1.时间:1938.6—102.重要战役:万家岭战役3.结果:中国军队撤出武汉4.意义:①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②抗战进入相持阶段。三、第三次长沙会战1.时间:1941.122.结果:中国军队歼灭大批日军,获得会战胜利3.意义: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四、抗战后期,国民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反共。豫湘桂战役战败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一、平型关大捷(属于太原会战)1.背景:淞沪会战期间,日军侵入山西,企图占领太原2.1937.9,八路军一一五师,林彪3.结果:歼灭日军4.意义:P100二、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1.抗日根据地的建立①八路军、新四军;敌后②延安的地位:P1012.人民游击战争:战法:P101;英雄:狼牙山五壮士3.巩固根据地的措施:P1014.作用:P101三、百团大战1.背景:P1022.目的:3.1940年,八路军,彭德怀,华北4.主要目标:破袭日军交通线,摧毁日伪军据点5.意义:P102抗日根据地的发展,威胁着敌人的后方。1939年以来,日军在华北地区大力推行“治安肃正计划”,实施所谓“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的“囚笼政策”。尤其在横贯太行山、连接太原至石家庄的正太铁路,日军在沿线的大小城镇、车站、桥梁、隧道附近密布据点,阻断了八路军总部和129师活动的太行山抗日根据地之间的联系。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一、日本改变对华策略1.日策略:P1042.国民党:①汪精卫叛国,建立汪伪政权②反共,“皖南事变”3.中共:①坚持抗战;②大生产运动二、全民族坚持抗战1.国:枣宜会战(张自忠)2.共:反“扫荡”(左权)3.海内外民众的抗战三、中共七大1.1945.4,延安2.内容:P106①党的政治路线P106②选举(毛泽东)③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3.意义:P106四、抗战胜利1.促使日本投降因素:美国投掷原子弹;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毛泽东《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全国反攻2.日本投降①1945.8.15日本宣布投降②9.2,签署投降书五、抗战胜利原因和意义1.原因:P1072.意义:P10第23课内战爆发一、重庆谈判(1945,重庆)1.蒋、毛目的:2.《双十协定》:1945.10.10,内容3.政治协商会议二、国民党发动内战1.内战爆发:1946.6,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2.全面进攻:被粉碎3.重点进攻:陕北解放区、山东解放区三、解放区军民自卫反击:1.论断、作战方式、作战原则和方针(P112)2.粉碎全面进攻3.粉碎重点进攻:二、国民党发动内战1946年6月中旬,国民党制定了全面进攻、速战速决的战略方针,投入全部正规军的80%,在内战部署基本就绪后,撕毁停战协定,于6月26日以30万大军首先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就此爆发。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一、重庆谈判(1945,重庆)1.蒋、毛目的:2.《双十协定》:1945.10.10,内容3.政治协商会议二、国民党发动内战1.内战爆发:1946.6,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2.全面进攻:被粉碎3.重点进攻:陕北解放区、山东解放区三、解放区军民自卫反击:1.论断、作战方式、作战原则和方针(P112)2.粉碎全面进攻3.粉碎重点进攻: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1.土地政策:耕者有其田2.《中国土地法大纲》:3.土地改革总路线:4.结果:5.意义:二、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1947)——揭开了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解放战争胜利原因:1.中共是为了人民的利益,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2.中共中央制定了正确的战略战术和指导方针3.建立爱国统一战线4.解放军英勇作战5.国民党统治腐败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第一条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第二条废除一切地主的土地所有权。第三条废除一切祠堂、庙宇、寺院、学校、机关及团体的土地所有权。第四条废除一切乡村中在土地制度改革以前的债务。第五条乡村农民大会及其选出的委员会,乡村无地少地的农民所组织的贫农团大会及其选出的委员会,区、县、省等级农民代表大会及其选出的委员会为改革土地制度的合法执行机关。1.土地改革总路线: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2.结果:农民分得了土地、房屋、粮食和衣物。3.意义: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农民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人力、物力保障。二、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1.千里挺进大别山1947年8月7日,刘伯承、邓小平发出命令:勇往直前,不要后方,不向后看,千里挺进大别山!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1.发展历程:(1)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洋务运动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2)发展:①甲午战后:《马关条约》刺激发展(“状元实业家”——张謇,大生纱厂,“实业救国”)②辛亥革命后:奖励实业、掀起热潮③一战中(“短暂的春天”,纺织业、面粉业)(3)受挫:一战后,再度受挫2.阻碍因素: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战争的破坏3.著名企业家:张謇、荣氏兄弟、卢作孚、侯德榜5.特点:①艰难曲折②整体水平落后③不均衡:集中于轻工业和沿海地区二、社会生活的变化1.近代交通和通信事业发展(京张铁路、詹天佑)2.生活方式和社会习惯的变化:剪发辫,废缠足、易服饰、改称呼——自由平等、崇洋逐新3.特点:不平衡,新旧并呈,多元发展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一、教育:1.新式学堂:①洋务运动:京师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②甲午战后:天津北洋西学堂,上海南洋公学③百日维新:京师大学堂2.废除科举:1905二、新闻出版1.报刊:①清朝:《申报》,1872,上海,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②民国:天津《大公报》、上海《新闻报》、延安《解放日报》;上海《东方杂志》、陈独秀《新青年》、邹韬奋《生活》2.出版:①最早、最大:商务印书馆(1897,上海)②共产党:新华书店二、文学艺术1.文学:鲁迅、郭沫若、茅盾、曹禺、巴金、老舍(P127)鲁迅:《狂人日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