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四+生态建设+持续发展 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复习+_第1页
专题十四+生态建设+持续发展 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复习+_第2页
专题十四+生态建设+持续发展 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复习+_第3页
专题十四+生态建设+持续发展 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复习+_第4页
专题十四+生态建设+持续发展 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中考道德与法治总复习课件专题14生态建设持续发展第四章社会建设考情分析课标要求考查年份试题类型分值了解环境保护的法律规定,树立生态文明观念2023年、2021年、2022年选择题、非选择题2023年考了一道选择题3分和一道非选择题(占部分分值),2021年考了一道3分的选择题和一道16分的非选择题,2022年考了两道3分的选择题课标解读了解环境保护的法律规定,树立生态文明观念★考点分析:本考点主要考查人口、环境、资源等社会问题,引导我们增强环保意识,养成绿色生活方式,考生们应该与时俱进,多了解社会现实,把握最新动向。1.人口问题的现状。人口是社会发展的主体,也是影响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变量。人口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日益严峻的全球性问题,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2.我国的人口现状。(1)我国的人口国情: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国家。(2)人口状况新特点:总人口增速趋缓、总和生育率明显低于更替水平、出生人口男女性别比偏高、老龄化加剧、大量的人口流动等。3.长期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1)必要性: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人口发展是关系中华民族发展的大事情。(2)意义:党和国家始终坚持人口与发展综合决策,科学把握人口发展规律,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调控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有力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4.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和完善。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人口问题,根据我国人口发展变化形势,先后作出实施单独两孩、全面两孩政策等重大决策部署,取得积极成效。为进一步适应人口形势新变化和推动高质量发展新要求,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2021年,我国开始全面实施一对夫妻可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1.(2022辽宁营口)2021年8月20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将第十八条第一款修改为:“国家提倡适龄婚育、优生优育。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是为了()①使人口长期均衡发展②促进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③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④从根本上改变计划生育基本国策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当堂训练1C2.(2023黑龙江)全面放开中小城市落户、特大城市积分制落户、随迁子女异地中高考、身份证等证件异地办理等政策,从侧面反映了我国人口状况的新特点是()A.老龄化加剧 B.大量人口流动C.人口基数大 D.人口素质偏低B5.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状况及形势(我国的资源国情)是什么?(1)基本状况:我国自然资源丰富,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总体上资源紧缺。(2)形势:长期以来,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依靠消耗大量资源换取经济发展,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污染和破坏都很严重。我国面临的资源形势非常严峻。6.我国所面临的资源问题的影响及对策有哪些?(1)影响:对资源的过度开发、粗放利用和无节制消耗,必然导致资源的枯竭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严重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的空间和后劲也会越来越小。(2)对策: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不能走西方工业化的老路,必须探索符合国情的利用、保护和开发资源的新路。7.我国面临严峻环境问题的表现有哪些?当前我国生态环境形势仍不容乐观。由于一些地方、一些领域没有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加上工业化进程加快、资源短缺、人口基数大等问题所产生的多重叠加效应,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各类环境问题时有发生,成为民心之患、民心之痛。8.环境问题的危害有哪些?(1)环境恶化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严重破坏生态平衡,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2)人类关爱和保护环境就是走向重生,漠视和破坏环境就是走向自我毁灭。9.坚持绿色发展的选择是什么?坚持绿色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是我们的必然选择。10.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11.人与自然的关系。(1)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人类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也有责任避免自然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同时要为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作出必要的补偿和修复。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2)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必须符合自然规律,如果我们对自然只是一味地索取,必然受到它的惩罚,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12.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有哪些?(1)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2)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13.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14.怎样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1)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2)走绿色发展道路,坚持绿色富国,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坚持绿色惠民,将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激发人民群众的绿色创造热情,实现绿色富国之梦。(3)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的原则,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让绿色发展理念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细节中,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4)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15.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美丽中国,不仅是山清水秀、天蓝地绿,而且是留住乡愁、守望相助的生命家园。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发展、生态良好、人民幸福。16.五大新发展理念。发展理念基本要求创新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协调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国家软实力,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续表发展理念基本要求绿色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自然岸线格局,推动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开放必须丰富对外开放的内涵,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协同推进战略互信、经贸合作、人文交流,努力形成深度融合的互利合作格局续表发展理念基本要求共享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注重机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17.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中学生应该怎样做?(1)热爱并尊重自然,具有绿色生活方式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及行动。(2)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的原则,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让绿色发展理念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细节中,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1.(2023湖北宜昌)历史上的塞罕坝曾是一片绿洲,后因过度开采退化成茫茫荒原。三代林场人以坚韧不拔的斗志和永不言败的担当,使它从“沙地荒野”变回“林海绿洲”。这说明()A.人类可以对自然肆意地索取B.人类能够凌驾于自然之上C.改造自然必须遵循自然规律D.人类在自然面前无能为力当堂训练2C2.(2022吉林)如图为2019—2021年我国清洁能源消费量的相关数据。该数据说明我国()①近年来清洁能源消费占比呈上升趋势②近年来清洁能源的消费需求不断扩大③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A④已彻底解决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3.(2022湖北随州)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见》。该意见要求,全面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扎实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共建万物和谐的美丽家园。下列对这一举措理解正确的是()①是落实保护环境基本国策的需要②是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需要③能够让我国生态环境彻底改善④是维护生态平衡、保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需要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B广东中考真题一、选择题1.(2022广东)对题图解读正确的是()A.人口基数逐年减少B.劳动力人口严重不足C.人口增长速度趋缓D.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C2.(2023广东)节假日期间,人们在绿地公园、河滩湖岸、露营营地搭起帐篷,与亲朋好友一起露营、烧烤,休闲娱乐,但同时也产生了植被损伤、环境污染、用火隐患等问题。对此,正确的选择是()①发自内心地尊重他人的人格②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绿色发展理念③主动融入社会,促进自身发展④享受权利的同时要承担相应义务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C3.(2021广东)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显示,广东常住人口为1.26亿人,人口总量位居全国首位,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为8.58%,按照国际通行判断标准,广东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但比全国平均占比13.50%低4.92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广东()A.人口红利尚存但优势渐弱B.人口年龄结构已严重失调C.经济发展的优势已经消失D.人口数量和质量快速提升A4.(2021广东)2020年6月5日,中国生态环境部正式发布了“中国生态环境保护吉祥物”。它以“青山绿水”为设计原型,表达出环境就是民生,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吉祥物传达出()A.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B.绿色、环保、共享的发展理念C.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战略方针D.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方案A二、非选择题5.(2022广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1年,“碳达峰”“碳中和”一时成为高频词。九年级某班同学围绕这一高频词开展自主探究学习。【探究一】读懂“中国承诺” 全球气候变化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碳排放国,我国需要在推进发展的同时实现快速减排,任务十分艰巨。 尽管如此,我国仍然向世界作出了“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承诺,得到国际社会高度赞誉。【交流分享】(1)结合上述材料分析,我国作出这个承诺的原因是什么?①当前我国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制约着经济发展,这一承诺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②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是我国的必然选择。③中国积极履行国际义务,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进程中勇于担当责任。【探究二】领悟“中国贡献” 下面材料(图)体现了我国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所做出的努力与贡献,这是“中国承诺”的底气。【交流分享】(2)上述材料(图)对我国今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有什么启示?①优先发展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加快能源绿色低碳转型。②推进新能源汽车的生产与使用,减少碳排放。③大力开展植树造林、退耕还林,扩大森林的覆盖率。④推行绿色低碳建筑,推广使用节能材料、可再生能源。⑤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作用,提升能源科技水平。【探究三】学会“绿色生活” 交通行业是当前温室气体排放较大的领域,交通领域的碳排放主要涉及公路、铁路、航空、海运等多个部门。【交流分享】(3)从绿色出行的角度,谈谈我们可以为实现降碳目标做些什么。①长距离出行优先选择公共交通工具(比如公交、地铁、高铁等)。②短距离出行多使用自行车或步行。③购买私家车尽量选择新能源汽车或小排量传统能源车。④做好出行规划,尽量错峰出行。【厘清误区】1.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2.计划生育、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3.我们要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结合起来,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强化训练一、选择题1.读下图可知,绍兴市()①人口总数不断增长②人口素质稳步提升③教育事业取得成效④老龄化的进程加速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C2.(2022湖南怀化)关于漫画《三孩生育政策来了》表述正确的是()①根据我国人口国情,对计划生育政策进行的调整②有利于人口长期均衡发展③有利于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促进社会和谐④表明计划生育政策已经过时了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A3.当前,中国面临着人口基数大、人口群体质量在很大程度上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人口性别比失衡、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人口分布不均等问题。这些问题()①对经济、教育、医疗等方面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②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③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④有效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A4.目前,我国老龄人口越过2亿,老龄化程度达到15.5%;到本世纪中叶老龄人口将会接近5亿,老龄化程度将接近35%。这些数据告诉我们()A.采取积极措施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迫在眉睫B.老年人口多是影响我国发展的首要问题C.不需要继续坚持计划生育政策D.解决老龄化问题已成为我国的第一要务A5.2021年5月11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全面出炉。与2010年相比,0~14岁人口(少儿人口)上升1.35个百分点,5~59岁人口下降6.79个百分点,60岁以上人口,上升5.44个百分点;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4.21个百分点;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8930人上升为15467人。下列对此变化可能产生的原因或结果的推论成立的有()C①人才强国战略稳步推进→人口素质不断提高②城镇人口比重上升→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③生育政策调整取得了积极成效→少儿人口比重回升④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人口长期均衡发展面临压力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6.中国政府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中和是指某个地区在一定时间内人为活动直接和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与其通过植树造林等吸收的二氧化碳相互抵消,实现二氧化碳“净零排放”)。要实现上述目标,我国需要继续()A.坚持以保护环境为中心B.只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C.停止资源的开发和利用D.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D7.要毫不松懈地加强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健全节能环保各项政策,按照节能减排指标体系、考核体系、监测体系,狠抓落实。国家这样做()①是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②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需要③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需要④没有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之间的关系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A8.从点燃低碳环保的“微火”,到所有场馆全程绿电供应;从为保护一棵无法移植的古树而改变施工计划,到新建场馆完全可以重复利用……一个个细节的变化,为“绿色冬奥”写下生动注脚。这表明我国()A.科技创新能力已经居于世界前列B.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发展战略C.建设生态文明,坚持可持续发展D.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已不存在C9.碳中和要求人们通过种植树木、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相对零排放”。为此,武汉市政府将嵩阳山、将军山列入首批碳中和林地。据测算,这两片碳中和林未来30年可吸收约3万吨碳排放,这体现了()A.人与自然相生相斥,共生共荣BB.走绿色发展之路,应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C.保护生产力就是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产力就是改善生态环境D.建设生态文明,应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目标10.读图,建设美丽中国的正确做法是()A.我国的环境问题日益制约经济社会的发展B.当前我国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已经解决C.只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D.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D11.环境不是我们从先辈那里继承来的,而是从子孙那里借来的。所以,作为今天的主人,我们要()①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现有的各种自然资源②增强环保意识,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③为了保护环境,就不能再开发利用现有的各种环境资源④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实行可持续发展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②④D12.安徽薛家洼地处长江岸边,经过搬迁拆迁、种草植树、修改江岸等系统整改,华丽“变身”生态游园,成为安徽省落实长江大保护的一张重要“名片”。下列说法符合题意的有()①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②开发利用自然须遵循自然规律③我国生态环境已经彻底改善④我国面临的资源形势非常严峻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A13.某学校大力强化道德与法治课标中的“活动建议”,定期组织实践活动,下列同学们参与的活动与可持续发展有关的有()①农民总是不顾禁令焚烧秸秆,同学们调研后,给政府提出应大力兴建秸秆发电厂等建议②组织学生到平遥古城、乔家大院等地参观,历史与地理老师还会与教材知识联系,现场上课,请同学当讲解员,并拍成视频,供教学用③校园里有10亩农业试验田,学C校定期组织七年级、八年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来此劳动,不少学生因此成为农业“小专家”,对生物等学科产生浓厚兴趣④在全校倡导垃圾分类、不用一次性筷子、少用塑料袋、“我爱用手帕”等活动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14.国务院发布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明确了今后10~15年我国水污染防治努力目标,并且为实现这些目标确定了10个方面的措施。我国采取切实措施防治水污染()①是因为水是生命之源②是因为我国水体污染日益突出③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④可以让人民喝上干净的水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D15.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国推行河长制的意见》,我国于2017年全面建立省、市、县、乡四级河长体系。各级河长负责组织领导相应河湖的管理和保护工作,包括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等。对此认识正确的是()①我国水域污染不算严重,保护水资源可以先缓缓②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体现③功在当代,利在千秋④上级河长只负责统筹,管理交由下级河长负责A.②④ B.①③ C.②③ D.③④C16.20世纪90年代,滇池是我国污染最严重的湖泊之一。如今,昆明市委、市政府通过科学治滇、系统治滇、集约治滇、依法治滇,使这颗“高原明珠”逐渐绽放出昔日光彩。2015年—2020年滇池流域水生态数据(部分)水质变化2016年,由劣Ⅴ类改善为全湖Ⅴ类生态恢复2015年至2019年恢复滇池水域面积11.51平方千米,建成湿地5.4万亩续表2018年持续好转为Ⅳ类,成为30年以来最好水质2019年全湖水质保持Ⅳ类2020年有17条入湖河道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2019年滇池流域有水生植物290种、鱼类23种、鸟类155种植物物种比2014年增加49种国家级及省级重点保护鸟类增至8种以上信息说明昆明市()①滇池流域水生态大幅改善,并持续向好②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④彻底解决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矛盾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A17.观察下图,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①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②有利于建设美丽中国③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④能够杜绝食用野生动物的行为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C18.某市针对本市PM2.5(空气中含有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数据反映的情况(下图),下决心治理最大污染源。该市应该倡议()①出门步行或骑自行车,尽量不乘坐机动车②秸秆还田,禁止焚烧秸秆或少用秸秆做燃料C③养成使用绿色能源、节约用电等生活习惯④政府部门加强建筑管理,减少工地扬尘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②③④ D.①③④19.生态足迹可用来评估人类对地球生态系统和环境的影响。右图呈现的是对全球生态足迹的一种估算结果。要实现全球生态足迹从甲到乙的转变,需要()①国际组织平均分配减碳任务②世界各国政府共同承担责任③企业依靠科技实现节能减排④公民积极践行绿色低碳生活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D20.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上宣布,中国正式设立第一批国家公园。从此,“人与天谐,天人共美”的国家公园画卷即将在中国的广袤土地上徐徐展开。这说明()①我国在应对资源和环境问题上已经取得明显进步②我国以牺牲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为代价,换取绿水青山③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④中国C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二、非选择题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零碳生活”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尽可能节能减排并且降至最低、直至为零的境界。某校将举办“高峰论碳”研讨活动。生态社团设计了以下方案并将以“零碳生活引领未来”为主题进行发言。(1)“零碳生活”体现了我国发展中的哪些理念?绿色发展理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任答两条即可)(2)请你运用所学国情国策相关知识,完成发言提纲。写作要求:①结合以上方案,放眼未来,重点分析零碳生活带来的影响,并给出依据。②观点明确、逻辑清晰、学科术语使用规范、文字简洁。①闲置衣物充分利用,有利于资源的循环利用,落实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依据:我国面临的资源形势非常严峻紧缺。②绿色出行、节能减排,有利于减轻环境压力,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础国策,建设美丽中国。依据:我国生态环境形势仍不容乐观。③践行光盘行动,有利于节约粮食,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依据:国家安全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前提,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保障。④使用清洁能源、废物利用,有利于开发新能源,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依据:我国资源环境的基本国情。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培育责任意识建设美丽中国】

2022年12月,浙江省安吉县的余村,从75个国家的170个申请乡村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首届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余村已成为探究中国生态文明的宝贵样本、中国乡村振兴的缩影。 20世纪80年代,余村靠着优质矿产资源,成为安吉“首富村”,但同时付出了环境污染的代价,成为一个“污染村”。2003年,安吉县提出“生态立县”发展战略,下决心改变先破坏后修复的传统发展道路,陆续关停矿山、水泥厂、石灰窑,余村经济出现“断崖式”下跌,发展前景陷入迷茫。 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到余村考察,称赞余村关停矿山、水泥厂是“高明之举”,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自此,余村封山护林,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经济。如今,经过十几年持续不懈努力,余村依托优美的自然环境,由最初单纯的自然观光,发展到休闲度假、运动探险、健康养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