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纺织材料的吸湿性_第1页
第九章纺织材料的吸湿性_第2页
第九章纺织材料的吸湿性_第3页
第九章纺织材料的吸湿性_第4页
第九章纺织材料的吸湿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九章纺织资料的吸湿性

P432第一节吸湿平衡与吸湿目的纤维资料在大气中吸收或放出气态水的才干称为吸湿性。一、吸湿平衡大气条件变化,纤维含湿量变化,一定时间后趋于稳定,这时进入纤维中的水分子数量等于从纤维内逸出的水分子数,这种景象称为吸湿平衡,其是一种动态平衡。吸湿:进入纤维中的水分大于放出的水分。放湿:……小于……………。

3二、吸湿目的1.回潮率与含水率〔1〕回潮率:〔2〕含水率:G—纺织资料湿重;G0—纺织资料干重。

42.平衡回潮率纤维资料在一定的大气条件下,吸、放湿作用到达平衡稳定的回潮率,称~。3.规范回潮率纺织资料在规范大气条件下放置一段时间后所到达的平衡回潮率。资料测试必需在此回潮率下进展。规范大气条件:温度--20℃±1℃;相对湿度--65%±2%5混合资料或混纺纱的公定回潮率:

4.公定回潮率(Wk)贸易上为了计重和核价的需求,由国家一致规定的各种纺织资料的回潮率。〔纯粹是为任务方便而选定的,接近但不是规范回潮率〕。65.规范分量Gk(公定分量)

纺织资料在公定回潮率时的分量叫规范分量,也叫公定分量。7

通常所说的,如65/35的涤棉混纺纱,是干重混纺比,即各种纤维的干重占两种纤维总干重的比例。而两种纤维的实践回潮率不同,混纺纱吸湿后各纤维的湿重不同,故各湿重占混纺纱总湿重的比例不同。混纺纱干重混纺比折算成湿重混纺比:纤维1:回潮率W1,湿重混比g1,干重混比g0纤维2:回潮率W2,湿重混比100-g1,干重混比100-g0计算公式8例:T实践回潮率0.3%,粘胶实践回潮率12%,为使二者干重混纺比为65/35,求涤粘的湿重混纺比。9例:T实践回潮率0.3%,粘胶实践回潮率12%,为使二者干重混纺比为65/35,求涤粘的湿重混纺比。10一、吸湿机理所谓吸湿机理,是指水分与纤维的作用及其附着与脱离过程。Peirce实际以为,水分子在纤维中的存在方式有:〔1〕直接水:亲水性基团直接吸着的水〔2〕间接水:直接水本身因具有极性而再吸着的水第二节吸湿机理与影响吸湿的内部要素11间接吸收的水分子存在于纤维内部的微小间隙中成为微毛细水,当湿度很高时,间接吸收的水分子可以填充到纤维内部较大的间隙中,成为大毛细水,大毛细水的结合力除氢键引力以外包括范德华力、外表张力等,所以结合力小。121.亲水基团的作用亲水基团的作用是影响吸湿性的最本质要素。亲水基团的数量越多,极性越强,纤维的吸湿才干越高。亲水基团:-COOH-,-NH2,-OH,-CONH〔酰胺基〕羊毛:-CONH;-COOH,-NH2,-OH蚕丝:-CONH;少-COOH,-NH2,-OH棉:每个葡萄糖剩基含三个OH;粘胶:-OH;维纶:-OH;腈纶:-CN强极性;锦纶:-CONH涤纶:含-COO-、-CH2-,其吸水性弱二、影响吸湿的内部要素132.结晶度和聚合度的影响化学组成一样的纤维,吸湿性不一定一样,因内部构造不同。〔1〕结晶度增大,吸湿性减小〔吸湿主要发生在无定形区〕如棉经丝光后,由于结晶度降低使吸湿性添加〔2〕聚合度增大,游离基团减小,吸湿性减小如,棉:结晶度70%左右,聚合度10000,回潮率8.5%粘胶:结晶度30%左右,聚合度500左右,回潮率13%粘胶吸湿性好于棉。

143.纤维的比外表积和内部空隙〔1〕比外表积单位体积的纤维所具有的外表积。纤维的外表具有吸附作用。纤维的比外表积越大外表能越高,外表吸附的水分子数那么越多,吸湿性越好。细纤维的比外表积大,故比粗纤维的吸湿性好些。成熟度差的棉吸湿较高。〔2〕纤维内部孔隙内部孔隙越多越大,水分子越易进入,纤维的吸湿才干越强。154.纤维内的伴生物和杂质纤维的各种伴生物和杂质对吸湿才干也有影响。a.棉纤维中有含氮物质、果胶、棉蜡、脂肪等;b.羊毛外表的油脂〔拒水〕;c.麻纤维的果胶和蚕丝中的丝胶;d.化学纤维外表的油剂;16一、相对湿度与平衡回潮率

〔温度恒定,大气湿度对回潮率的影响〕1.吸湿等温线和放湿等温线吸湿等温线:在一定的大气压力和温度条件下,枯燥的纤维在不同的大气相对湿度下因吸湿而到达的平衡回潮率与大气相对湿度的相关曲线。放湿等温线:在大气压力和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平衡回潮率最大的纤维〔大气相对湿度100%下平衡后〕因放湿到达的平衡回潮率与大气相对湿度的关系曲线。第三节大气条件与纤维吸湿172.吸湿等温线的特点:〔1〕曲线呈上升趋势。阐明随着相对湿度的增大,回潮率增大。〔2〕曲线都呈反S形。阐明吸湿机理根本一致。0-15%斜率大,吸湿速率快,极性基团吸水。15%-70%斜率小,吸湿速率慢,间接吸附水。70%-100%斜率大,吸湿速率快,吸湿膨胀,空隙添加。〔3〕纤维种类不同,曲线的高低不同。阐明各种纤维的平衡回潮率在一样的湿度条件下是不同的。

18吸湿等温线与温度有亲密的依赖性,所以普通是在规范温度下实验所得。不同温度时的吸湿等温线以棉为例,如以下图所示。19二、吸湿滞后性〔纤维原有的湿度对平衡回潮率的影响〕1.定义同种纤维在一定的大气温湿度条件下,从放湿到达平衡的回潮率大于从吸湿到达的平衡回潮率,这一性能称为纤维的吸湿滞后性,也称“吸湿保守景象〞。如以下图所示:纤维吸、放湿与时间的关系202.吸湿滞后性曲线纤维的吸湿滞后景象同一纤维的吸湿等温线与放湿等温线并不重合,而构成吸湿滞后圈。湿滞的差值〔吸湿滞后性呵斥的差值〕与纤维的吸湿性有关,吸湿性好,差值大。湿滞差值的大小还与纤维原有的回潮率有关。如图中a→b〔由吸湿形状重新放湿〕,c→d〔由放湿形状重新吸湿〕。大气相对湿度〔%〕21a-b,c-d都处于吸湿等温线和放湿等温线之间。纤维的实践平衡回潮率处于两条线之间的某一值,通常讲的平衡回潮率是指实际平衡回潮率,即两曲线的中间值。纤维的吸湿滞后景象223.吸湿滞后产生的缘由普通以为,吸湿时大分子间的衔接点被迫拆开,而与水分子构成氢健结合;放湿时,由于大分子上较多的极性基团对水分子的吸引,阻止水分子的离去,呵斥放湿时的平衡回潮率大。

234.吸湿滞后对实践任务的指点意义〔1〕预调湿实验前将试样在规范形状下放置一定时间,使到达平衡回潮率以减小回潮率对纤维性质的影响。预调湿:预先将资料在较低的温度烘燥〔40~50℃,0.5~1h〕,使纤维的回潮率远低于测试所要求的回潮率。然后再在规范形状下,使到达平衡回潮率。〔2〕车间温湿度调理纤维处于放湿时:纤维处于吸湿时:车间的湿度<规定值车间的湿度>规定值24三、大气温度与平衡回潮率〔大气湿度恒定〕1.吸湿等湿线纤维在一定的大气压力下,相对湿度一定时,平衡回潮率随温度而变化的曲线称为~。羊毛和棉的吸湿等湿线252.曲线特点温度愈高,平衡回潮率愈低。但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平衡回潮率略有添加。羊毛和棉的吸湿等湿线26四、影响回潮率的外因〔总结〕1.温度

温度升高,平衡回潮率下降。2.相对湿度温度一定,相对湿度越高,纤维的吸湿也越高。亲水性纤维,相对湿度的影响是主要的,疏水性纤维,温度的影响明显。

27

3.原来回潮率的大小

从放湿到达平衡时的回潮率要高于从吸湿到达的回潮率。4.空气流速的影响当空气流速快时,纤维的平衡回潮率降低。28第四节吸湿性对纺织资料的影响一、对分量的影响纤维资料的分量随吸着水分量的添加而成比例地添加。二、对长度和横截面积的影响吸湿后纤维体积膨胀,且即横向膨胀远远大于纵向膨胀。缘由:大分子沿轴向陈列,吸湿后分子间距增大,而大分子的长度不会增长。

29织物吸湿前后织物构造的变化纤维吸湿膨胀的各向异性,会导致织物变厚、变硬并产生收缩。缩水的利弊?30三、对密度和体积的影响开场密度随着回潮率的增大而增大,以后随着回潮率的增大而减小。纤维密度随回潮率的变化31四、对机械性质的影响1.对强力的影响普通纺织资料强力随吸湿增大而减小〔棉、麻除外〕,粘胶湿强下降非常显著。水分子进入之后拆开了大分子之间的交联,分子间力减小,大分子易滑脱,故强力降低。2.对断裂伸长的影响

W添加,伸长有所添加。解释同上。3.对摩擦系数的影响随吸湿的增大,摩擦系数增大。32五、对热学性质的影响1.吸湿放热纤维在吸湿时会放出热量,这是由于运动中的水分子被纤维大分子吸附时,水分子会将动能转化成热能而释放。2.运用〔1〕吸湿放热与保暖性有助于延缓衣料温度的变化。〔2〕吸湿放热与纺织资料储存仓库潮湿、通风不良可引起发热发霉,甚至自燃。33六、对电学性质的影响回潮率增大,质量比电阻下降,减缓静电景象。七、对光学性质的影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