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单元提能课_第1页
第五单元单元提能课_第2页
第五单元单元提能课_第3页
第五单元单元提能课_第4页
第五单元单元提能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外关联•横向链接要点归纳•纵向贯通目录ONTENTSC史学前沿•解密高考单元提能课第五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体系构建

主旨概览两大形态:分散的小农经济模式与资本主义萌芽的经济形态。三大线索: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经济及与之相关的经济政策;以官营手工业为核心的古代手工业的发展;古代商业的发展演变及与之相关的商业政策。四大重点:农业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及重农政策;手工业经营形态及成就;古代商业与城市商品经济发展及抑商政策;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与缓慢发展。一、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原因及表现1.原因(1)客观环境:统一稳定的政治局面,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客观环境。(2)政治条件:前代农民战争推动后继王朝调整统治政策,而且政策具有连续性。历代统治者制定的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土地政策、赋税政策。(3)科技条件:生产工具的改进、水利的兴修、历法的进步、科技著作的颁布、外国先进技术的引入等,成为经济恢复发展的科技条件。(4)国内外交流条件:国内各民族、各地区间的交流、相互学习、中外交往的加强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5)群众条件: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2.表现(1)农业生产的发展:生产工具的改进、耕作技术的进步、农作物的推广、水利工程的兴修等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使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2)手工业生产的发展: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都得到发展,而且在纺织、冶金、陶瓷等方面取得重要的成就。(3)商业和对外贸易的发展:中国古代商业不断发展,商品经济发达;对外贸易也得到发展。二、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特点项目特点农业生产模式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以男耕女织为主要生产模式,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要经营方式,实行精耕细作土地制度地主土地所有制、自耕农土地所有制、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多种形式并存手工业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多种经营模式并存项目特点工商业作为农业经济的补充而存在,曾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经济重心经历了从北向南的转移过程,中国社会经济的空间格局不断变化经济政策奉行“重农抑商”政策。黄宗羲“工商皆本”的思想,是在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情况下产生的,是对中国古代“农本”思想的冲击经济结构明朝中后期,在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孕育出资本主义萌芽三、影响中国农耕经济向近代化变革的因素1.制度性因素土地私有制:古代中国最基本的土地制度是土地私有制。战国时期,各国通过变法废除了井田制,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土地私有制贯穿封建社会的始终,延续两千多年。土地私有制必然导致土地兼并。土地兼并使得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始终在低水平的状态下运行,很难实现社会经济财富的积累,无法使财富转化为商业资本。

2.政策性因素(1)“重农抑商”政策:“重农抑商”政策产生于战国时期,其目的在于鼓励农耕经济的发展,以促进国家财富的积累,服务于当时兼并战争的需要。后来为历代王朝所沿用,成为古代中国的基本国策。(2)“海禁”政策与闭关锁国政策:这两种政策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日渐脱离世界发展的大趋势,失去了利用国际贸易的优势开辟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推进工业化的契机。3.经济结构因素:古代中国经济是以小农经济为核心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其主要特点是封闭性、分散性等,不利于市场的发育。小农经济的生产主要满足自我消费和缴纳赋税。由于沉重的赋税,小农经济无法实现量的积累。4.思想观念因素:自战国以来,古代中国遵循“农本”的经济思想,历代统治者始终对工商业采取压制政策,这导致民间资本大量流向土地,而非用来经营工商业。链接一宋元明清的商业革命和西方的商业革命的不同宋元明清西方表现宋元:商业的时间、空间均不再受限制;“草市”具有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纸币的出现与大量使用;以商业为中心的大城市出现;海外贸易发达明清:资本主义萌芽与地域性商人群体出现;工商业市镇大量出现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商品种类日益增多,贸易范围不断扩展;商业经营模式发生变化,股份公司、证券交易所出现;贸易中心由原来的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宋元明清西方特点发展水平没有突破农耕经济的范畴,没有进一步推动新的经济因素和阶级力量的产生促进封建生产关系的瓦解,促进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力量的成长市场范围由于专制制度的阻碍,工商业的发展仍受重农抑商政策的制约,对外贸易仍以官方贸易为主,官营手工业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国内市场比较狭小已形成区域性贸易市场,使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推动了经济结构和经营方式的转变,出现股份制、银行等经营现象影响没有推动封建生产方式(生产关系)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迈进使西欧封建制度瓦解;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链接二明清资本主义萌芽与欧洲资本主义萌芽的比较比较项中国资本主义萌芽西欧资本主义萌芽不同点产生背景中国资本主义萌芽是在封建专制空前加强的情况下出现的西欧资本主义萌芽是在大西洋、地中海沿岸的自治城市里产生的分布地区中国仅出现在江南一些地区的城市和少数几个部门;没有深入农村西欧出现在许多国家的许多城市,并深入到农村商业资本所起的作用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主要在手工作坊内部产生,商业资本所起作用较小西欧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有两条途径,商业资本起了巨大作用比较项中国资本主义萌芽西欧资本主义萌芽不同点发展环境中国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随着新航路开辟、殖民掠夺和重商主义的推行,西欧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很快结果影响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没有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西欧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迅速,瓦解了封建社会,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相同点①都是在封建社会末期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出现的②都以手工工场的出现为标志③产生的时间大体上都在14~16世纪,中国比西欧稍晚④本质上都产生了自由雇佣劳动力观点一自耕农的历史地位自耕农是封建国家直接剥削的对象。为了保证赋税、徭役的供应,封建国家历来关注这一阶层的存在。“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每一个新王朝建立时,都对此尤为关注。他们总是采取鼓励垦荒等政策,积极培植自耕农。诚然,自耕农这一阶层是很不稳定的,经常分化。——叶显恩《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点评]作者认为小农经济是封建王朝赋税的主要来源,农民又是封建国家的主要兵源,小农经济的状况直接关系到封建经济的繁荣和古代政权的安危,因此国家大力培植自耕农。历代王朝都实行对不同程度的私有土地的管理,控制一定数量自耕农和半自耕农,土地所有权不断变动,但在土地上耕作的农民则比较稳定。以此背景素材命制的2017·全国卷Ⅲ第26题中唐代后期敦煌某地土地占有情况,说明当时该地自耕农经济的盛行。(2017·高考全国卷Ⅲ)下表为唐代后期敦煌某地土地占有情况统计表。据此可知,当时该地(

)土地规模(亩)户数户数比例20以下2417.3%20~13010374.1%131~300107.2%300以上21.4%小计139100%A.自耕农经济盛行 B.土地集中现象突出C.均田制破坏严重 D.农业生产效率提高[解析]

根据表中信息可知。拥有20~130亩土地的户数比例达到74.1%,说明当时该地区自耕农经济的盛行,故A项正确;材料中300亩以上的户数是2,且自耕农比例较大,所以土地集中现象并不突出,B项不正确;唐朝中期实行两税法后均田制瓦解,此时是唐朝后期,均田制已经瓦解,并且材料中无法判断当地是否实行均田制,C项不正确;通过户数及比例无法判断农业生产效率是否提高,故D项不正确。[答案]

A据《国语》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这种现象对当时生产方式带来的变化是(

)A.私田开垦的规模扩大 B.社会分工进一步扩大C.自耕农经济应运而生 D.土地所有制发生改变解析:“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的意思是宗庙祭祀的祭品(当时叫作“牺牲”,主要包括猪牛羊)现在作为田间的劳动力。这种现象对当时生产方式带来的变化是自耕农经济应运而生,故C项正确。答案:C观点二从文明史学范式认识“历代王朝的贸易与交流”由汉代直至元朝的1500多年是丝绸之路的第一时代……这一时代,陆上丝绸之路主要维系了中原与周边少数民族的交往。在中华民族形成的过程中,各种族群、集团、部落、宗教、文化等形成了嵌入式互动格局……正是这种嵌入式互动才使得现代民族国家意义上的“中国”得以形成,也是我们理解多元一体中华民族形成的关键。1405年开始,朱棣派遣郑和先后七次下西洋,开拓了海上丝绸之路。这是丝绸之路第二时代的开端。由于这个时代明清的综合国力在世界范围内大体保持领先地位,中国由此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地区之一。通过三角贸易,欧洲人从美洲和非洲掠夺大量的白银和黄金,用来购买中国的丝绸、瓷器等商品,再运回欧洲。——吕文利《丝绸之路的“三个时代”》郑和下西洋与亚非各国进行了经济文化交流,在双方的协议下,进行了彼此互利的贸易。因此赢得了所到国家的欢迎,加强了明朝与亚非各国的关系……促进了南洋地区的开发。从此以后,有更多的中国人从大陆迁移到南洋一带……这样大规模的远航,主要为了宣扬国威和换取珍宝,经济贸易是很有限的,不仅对明朝的经济发展没有产生多少积极作用,而且耗费不赀……明宪宗时,兵部郎中刘大夏曾批评说:“三保下西洋,费钱粮数十万,军民死且万计。纵得奇宝而回,于国家何益?”这种认识是有一定道理的。——摘编自王士立《中国古代史》[点评]从文明史学范式认识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和郑和下西洋是一种新的角度,文明史学范式下的人类文明具有多样性,各种文明虽有强弱之分和大小之分,但没有优劣高低之分,都有不容忽视的历史价值,各种文明不是封闭的、隔绝的,各文明之间多以和平往来与暴力冲突两种形式发生交往,实现文明的融合,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和郑和下西洋,体现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与碰撞,推动了文明的融合。近几年来全国高考特别注重核心素养的考查,对同一个事件的考查往往从不同的角度,特别是注意从文明史学范式下对历史事件的考查,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和郑和下西洋也应该客观地去分析,一方面体现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与碰撞,促进文明的融合;另一方面,从工业文明的角度去分析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和意义却有待商榷。(2018·高考全国卷Ⅰ)图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异兽。明朝君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明成祖遂厚赐外国使臣。这表明当时(

)A.对外交流促使中国传统绘画出现新的类型B.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C.海禁政策的解除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D.外来物品的传入推动了传统观念更新[解析]

画不是材料关注的重点,并且元朝时就已经出现文人画,此画并不是新的类型,故A项错误;明朝君臣将外国使臣进贡的奇珍异兽解释为中国传说中的祥瑞之物“麒麟”,表明了朝廷用中国文化解读朝贡贸易贡品,故B项正确;明成祖虽派郑和下西洋,但并未解除海禁政策,故C项错误;外国使臣进贡的奇珍异兽虽为外来物品,但却被明朝君臣用中国传统文化解读,并没有形成新的观念,故D项错误。[答案]

B1405年到1433年,明朝郑和七次出使西洋,加强了明朝与周边国家联系。半个世纪后,意大利人哥伦布横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