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初中人教部编版语文8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03_第1页
2023-2024学年初中人教部编版语文8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03_第2页
2023-2024学年初中人教部编版语文8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03_第3页
2023-2024学年初中人教部编版语文8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03_第4页
2023-2024学年初中人教部编版语文8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0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测试一、积累与运用(21分)1、(2分)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3分)A.物候(hòu)两栖(xī)蟾蜍(chú)销声匿迹(nì)B.腐蚀(shí) 连翘(qiáo) 纬度(wěi) 诸如此类(zhū)C.农谚(yàn) 狩猎(shòu) 龟裂(jūn) 衰草连天(shuāi)D.缄默(jiān) 哺乳(bǔ) 迁徙(xǐ) 风雪载途(zài)2、(2分)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暮春三月,草长莺飞,烟拂杨柳。贵港市人民公园呈现一派幽远之气,确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B、冬去春来,夏隐秋至,一年四季,周而复始,变化无常。C、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支持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这一理论提供了另一个强有力的证据。D、考场上,小刚同学作弊被老师警告后,仍然坚定不移地给同学递答案。3、(2分)依次填入下列句中空缺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①70年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彻底改变了近代以后100多年中国积贫积弱、受人的悲惨命运,中华民族走上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壮阔道路。②各地援鄂医疗队送行出征,以忘我投入和惊人业绩了医护人员不惧生死、敬佑生命、为民族担当高贵品格之内涵,③线上学习令我们获得了应对学习困难的经验,历练了我们自主学习、自律自制的品质。A.欺凌揭示反而B.凌辱揭示反而C.欺凌诠释而且D.凌辱诠释而且4、(2分)下面语段中标序号的句子都有语病,改正有误的一项是()(3分)从2017年5月10日起,“蓝鲸一号”开始试采可燃冰。沉睡海底不知多少年的“冰”,穿透厚达200米的泥质粉砂地层,①变为天然气被输送到大约1200米以上的海平面上,②这不但是全球首次,而且也是我国首次对可燃冰成功实现试采。③连续187个小时的稳定产气,让我国成为全球第一个实现了在海域可燃冰试开采中获得连续稳定产气。④这是中国人民实现世界科技高峰的又一标志性成就。

A.句子①删去“大约”或“以上” B.句子②“全球”与“我国”互换位置C.句子③在结尾处加“的国家” D.句子④把“实现”改为“推进”5、(2分)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篇科学小品文,其作者是气象学家、地理学家竺可桢。B.阿西莫夫是美国科幻小说家、科普作家,他的《恐龙无处不有》从南极恐龙化石的发现来论证“板块构造”理论。C.《大雁归来》的作者是英国著名环境保护主义者利奥波德,其代表作是《沙乡年鉴》。D.《时间的脚印》是一篇科普文,让我们了解了地貌的变化、地质的变迁以及古代生物繁衍、灭绝的信息。6、(2分)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正确的一项是()①疫情当前,我们是命运共同体,也是责任共同体。②“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③只要坚持全国一盘棋,群策群力、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我们一定能够取得这场硬仗的胜利。④防控疫情不可能速战速决,我们要做好应有的心理准备,同时,也要坚定必胜的信心。A.②③④①B.①②④③C.①③④②D.②④①③7.综合性学习(9分)垃圾分类就是新时尚,在班级劳动课中,同学们对乐山中心城区分类试点区进行了垃圾分类实施现状调查。活动结束后,班长对调查内容做了如下总结:

“自2019年乐山中心城区生活垃圾分类试点以来,市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越来越高。针对小区垃圾分类回收,中心城区爱丁堡、皇华台等12个试点小区,将小区居民的住户姓名、门牌号码、联系方式等基础信息生成二维码,印制专用垃圾袋,实行一户一码实名制管理。目前,乐山中心城区生活垃圾试点区域分类设施覆盖率已经达到100%,居民知晓率达90%;实名制注册垃圾分类用户10247户,试点小区住户注册率达80%以上。截至目前,已回收可回收物约37吨,可回收垃圾分类投放正确率达90%以上。”

(1)请你对班长的总结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35个字。(3分)

(2)假如你生活的区域也要参与生活垃圾分类试点,请你为此拟一条宣传语。(3分)

(3)如果家里的长辈不愿对生活垃圾分类,认为太麻烦,请你把劝说的话写下来。(3分)二、阅读(49分)(一)阅读《时间的脚印》中的节选文字,完成8—11小题。(8分〉时间的脚印(节选)陶世龙①石保存了远比上面所说的多得多的历史痕迹。

②有一种很粗糙的石头,叫作“砾岩”。你可以清楚地看到,砾岩中包含着从前的鹅卵石。这说明了岩石生成的地方,是当时陆地的边缘,较大的石子不能被搬到海或湖的中央,便在岸边留下了。可是,有时候,在粗糙的岩石上覆盖着的岩层,它里面的物质颗粒却逐渐变细了,这是什么道理呢?这是因为地壳下沉,使原来靠岸的地方变成了海洋的中心。

③从“死”的石头上,我们看到了地壳的活动。

④石头颜色的不同,也常常说明着地球上的变化。红色的岩石意味着当时气候非常炎热,而灰黑色常常是寒冷的表示。如果这里的石头有光滑的擦痕,那很可能从前这里有冰河经过。

⑤古代生物的状况,在岩石中更有着丰富的记录。许多生物的尸体由于和泥沙埋在一起,被泥沙紧紧包裹住,没有毁灭消失,而让别的矿物质填充了它的遗体,保留了它的外形甚至内部的构造。在特殊的情况下,某些生物的尸体竟完整地保存下来了,如北极冻土带中的长毛象、琥珀中的昆虫。所有这些都叫做“化石”。

⑥化石是历史的证人,它帮助我们认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

⑦例如,很多地方都发现了一种海洋生物三叶虫的化石。它告诉我们,在6亿多年前到5亿多年前的那个叫作“寒武纪”的时代,地球上的海洋是多么宽广。许多高大树木的化石告诉我们,有一个时期地球上的气候是温暖而潮湿的,这是叫作“石炭纪”的时代的特征。还有一些“象”和“犀牛”都长上了长长的毛,这准是天气冷了,说明了“第四纪”冰河时期的来临。

⑧自然界某些转眼就消逝的活动,在石头上也留下了痕迹。如雨打沙滩的遗迹,水波使水底泥沙掀起的波痕,古代动物走过的脚印和天旱时候泥土龟裂的形象……请从选文中概括出岩石保存的历史痕迹。指出第⑦段的主要说明方法和作用。第④段中加点词“很可能”可否去掉?并说明理由。阅读《大自然的语言(节选)》,完成11—16小题。(15分〉大自然的语言(节选)①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②这些自然现象,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物候知识在中国起源很早。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③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④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中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⑤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但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⑥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⑦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11.“大自然的语言”中“语言”指的是(

)(3分)A.劳动人民心中理解的话。

B.布谷鸟唱歌。C.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

D.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12.第③--⑦段说明的对象是什么?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说明的?(4分)

13.第⑥段“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一句中的“一定”能否删掉?为什么?(4分)

14.第⑦段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4分)

15.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中有“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诗句。结合选文内容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自然现象?(4分)

阅读《知了清韵(节选)》,完成16—19小题。(11分〉知了清韵(节选)秦自民①相貌平平,甚至微不足道的蝉,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却具有不容忽视的审美价值,有着丰富的美学意蕴,被当作神圣的灵物,代表着纯洁与清高。②商周青铜器上有与实物相像的蝉纹,也有蝉形几何图案作为装饰,却没有蝴蝶、蜻蜓、萤火虫等现代人喜闻乐见的其他昆虫。道家给蝉的羽化赋予了重生的含义。先秦到汉代流行将玉蝉作为殉葬品,寓意精神不死。蝉的若虫从污浊的泥土中脱身而出,蜕皮羽化为洁净的成虫,体现了出淤泥而不染的气质。更重要的是,古人以为蝉饮露水,是高洁君子的象征。《荀子大略》云:“饮而不食者,蝉也。”因此,玉蝉深受文玩收藏爱好者的喜爱,也有人将其作为饰物佩戴。汉晋时代的达官显贵则喜欢在朝冠上加上蝉形的饰物,称为“蝉冠”或“蝉冕”,后来“蝉冠”就成了高官的代名词。唐朝刘长卿有诗云:“入并蝉冠影,归分骑士喧。”③自东汉魏晋时期起,蝉就成为了文人最爱讴歌的昆虫之一。班昭、蔡邕、曹植、傅玄等文史大家都作过《蝉赋》。曹植的《蝉赋》以绮丽的语言、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蝉的生活习性及其备受天敌进攻的处境。蝉品格“清素”,正直清高,与世无争,以蝉比“贞士”,曹植首开先河。西晋陆云的《寒蝉赋》将蝉推向神坛,说蝉有文雅、清白、廉洁、俭朴、诚信等美德。郭璞也作有《蝉赞》:“虫之清洁,可贵惟蝉。潜蜕弃秽,饮露恒鲜。”赞扬蝉拥有出污秽而不染,饮晨露而洁净的宝贵品质。从此,卑微鄙陋的蝉在文人心目中就更加高洁完美。④事实上,蝉并非餐风饮露的清洁之虫,而是树木的破坏者,一生都对植物有害。蝉的成虫和若虫都是“树木吸血鬼”,都拥有刺吸式口器,口器下唇延长成喙,上、下颚特化成针状,适于刺入植物组织中,啜饮树木的汁液,侵吞树木的营养,从而危害树木的生长。雌蝉的锯状产卵器十分锋利,即使是较硬的桃树、荔枝树等植物的树枝它也能刺插进去。每只雌蝉一生要在二三十根枝条中产卵100多颗。产卵造成新梢枝条组织损伤,切断了树枝的运输系统,阻碍了水分和养分的运输,这样树枝就会因为营养不良、水分不足而慢慢枯死。南宋诗人范成大也许知道蝉是害虫。他在《初归石湖》中云:“当时手种斜桥柳,无限鸣蜩翠扫空。”说他当年亲手栽种在斜桥水畔的柳树因为没人照料,如今无数的鸣蝉已经将原本翠绿的树叶破坏殆尽了。⑤自然界的所有生物都是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蝉虽然伤害树木,通过尖利的口器刺进树木中啜饮汁液养活自己,但它的若虫疏松土壤也有利于植物的生长。集中爆发的周期蝉尸体还为森林提供了大量的有机肥。更重要的是,蝉是生态系统食物链中重要的一环。蝉缺乏防御手段,是螳螂、狩猎蜂、大山雀、黄眉、柳莺等众多捕食者心仪的美食。(选自《百科知识》2020.6B,有删改)16.从本文第③段看,中国古代蝉又被赋予了“君子”的哪些品格?(3分)17.选文②③段中,多处列举了一些朝代节点,请简要分析这两段说明顺序的运用。(3分)18.选文第④段主要介绍了蝉的什么特点?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3分)19.“螳螂捕蝉”的寓言故事能够反映一条清晰的食物链条,结合选文第⑤段,下面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2分)A.植物→蝉→螳螂→黄雀B.露水→蝉→螳螂→大山雀C.植物→蝉→大山雀→黄眉D.露水→蝉→大山雀→螳螂(四)阅读《石墨烯,有惊喜》,完成20—26小题。(14分〉石墨烯,有惊喜①和金刚石一样,石墨是碳元素的一种存在形式。不同的是,由于原子结构不同,金刚石是地球上最坚硬的东西,石墨则是最软的矿物之一,常做成石墨棒和铅笔芯。石墨烯就是从石墨材料中剥离出来的,只由一层碳原子在平面上构成。②可以说,石墨烯的特点之一就是薄,堪称目前世界上最薄的材料,只有一个原子那么厚,约0.3纳米,是一张A4纸厚度的十万分之一,头发丝的五十万分之一。同时,它又能导电,电子在石墨烯中的运动速度达1000千米/秒,是光速的1/300。目前,世界上最薄最轻最强的全新材料石墨烯,硬度比最强的钢铁还要强100倍。③石墨烯的出现,有望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惊喜。手机充电可以“秒充”,手机屏幕可以轻易弯曲甚至折叠,汽车可以使用石墨烯导静电轮胎,避免摩擦起电发生爆燃……从航空航天、电子信息到节能环保,利用石墨烯的特性,很多领域很可能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④用石墨烯替代硅,可以提高电子芯片的性能。由石墨烯制作的器件,理论上频率可以达到硅的十倍甚至上百倍,可以在雷达上应用,大幅提高雷达的分辨率。石墨烯另一个被寄予厚望的应用领域是电能的储存。在天津电源研究所,这里的科研人员正在开展最先进电容器的研究。电容器与电池一样,都能用来储存电能。它的优势在于充电速度快,几分钟就能充满,而且可以重复使用几万次。但它存储的电量不如电池多,还无法通过存储足够多的电能在生活里派上大用场。通过对石墨烯材料进一步改性研究,科研人员正在让电容器的储电能力一步一步向电池靠拢,而同时它拥有的超快充电速度,能够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未来,当充电设施越来越完善时,电动汽车使用石墨烯电池,可能花两三分钟就可以把电充满。⑤石墨烯的神奇性能依然没有完全释放出来。同时,技术层面还存在着不少挑战,真正大面积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作者:余建斌李晓辉吴杰本文有改动)20.简述本文的说明思路。(3分)21.第①段画线句子中加点的“之一”能否去掉?为什么?(4分)22.第②段画线部分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3分)23.第④段从哪些方面对石墨烯的应用做了展望?(4分)三、写作(50分)24.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有父母亲人的陪伴,有老师同学的陪伴,有书籍玩具的陪伴……一个人,一本书,一句话,都可能会对你的成长有所影响,有所帮助。请以“____________伴我成长”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①先把题目补充完整;②不少于600字,字要写得规范工整;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④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1、A、2、D、3、C4、D5、C6、D7、(1)市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试点区分类设施全覆盖,投放正确率超9成。(关键信息也可包括:实名注册用户上万、试点小区住户注册率逾80%、回收可回收物约37吨)(2)示例:垃圾分类就是新时尚,生活美好需要你帮忙。(3)示例:××:生活垃圾分类不是自找麻烦,那是在美化我们生活的环境。在垃圾袋上,我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