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2022年中考语文全真模拟卷7(解析版)_第1页
福建省2022年中考语文全真模拟卷7(解析版)_第2页
福建省2022年中考语文全真模拟卷7(解析版)_第3页
福建省2022年中考语文全真模拟卷7(解析版)_第4页
福建省2022年中考语文全真模拟卷7(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全真模拟卷(福建专用)

第七模拟

(本卷共21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60分钟)

黄金卷七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根据语境,补写出古代诗文名句。(10分)

中国文坛名家辈出,佳作如林。吟“兼葭苍苍,①"可想象《兼葭》中

迷离朦胧的秋境;咏"②,③”可领略《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中一夜雪满天的冬景;品“④,⑤"可触摸李白在《行路难(其一)》

中渴望得到重用的复杂情感;赏“⑥,⑦_______”可感受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

初逢席上见赠》中借比喻传达的刚健昂扬之气;诵“黄发垂髻,⑧_______",幻想往圣先贤

憧憬的理想家园;读“⑨_________,⑩_______",体会范仲淹笔下洞庭湖的晨昏变化。

【答案】白露为霜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并怡然自乐朝晖夕

阴气象万千

【解析】诗词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不能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注意:钓、畔、

怡、晖。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10分)

沙家浜的芦苇甲、莽莽苍苍,是大手笔、大写意,是千军万马奔腾的绿。

正是初夏,看花花已落,赏果果还未成,这样的乙时节,却是芦苇最好的时候。在

沙家浜,在芦苇最好的年华里赶来与它相遇,这是幸事。它们亭亭如修竹,iiin①逸如

世外雅士。微微摇*②的叶子像修长的绿色手臂,轻轻抚摩白色的飞鸟、狭长的流云和

青灰的天空。它们又和飞鸟流云以及天空融在一起,融成水底琥珀一般的倒影。我们在芦苇

丛里穿越,拂面的是芦苇的风,呼吸的是芦苇赠予的空气。夹杂着浓郁草本植物气息的空气,

使我们一时间忘了路途、失了方向,却也闲闲淡淡地并不着急。帕斯卡尔说,人只不过是一

根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这里以芦苇为喻,突出人之脆弱,可见芦苇也是脆弱的。

我想,从某根芦苇个体来说,确乎脆弱,既然长到竹木的高度,也逃不掉草本植物难经风霜

的命运。但沙家浜的芦苇又是顽强的.千万根芦苇在水泊,那就是敢于改天换地的英雄好汉

啊!丙

(1)根据拼音为①处选择正确的汉字,为②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只填序号)(2分)

①_______(A.骏B.俊)

②(A.yeB.yi)

(2)从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甲、乙处。(只填序号)(2分)

甲(A.大名鼎鼎B.大气磅礴)

乙_______(A.寥落B.寥廓)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后的句子。(3分)

(4)下列三个句子填入文中丙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风雨过后,芦苇一根根地挺起笔直的脊梁

②哪怕被刀砍火烧,来年春风一唤,又从泥土之下举起尖尖的绿戟

③狂风吹来,芦苇匍匐在水面掀起汹涌绿浪

A.①®®B.③®®C.②③①D.③②①

【答案】(1)BA

(2)甲B乙A

(3)即使(即便)长到竹木的高度,也逃不掉草本植物难经风霜的命运。

(4)B

【解析】(1)①俊逸:比喻英俊洒脱并且超群拔俗的人。结合“世外雅士”可知应为“俊逸”,

故选B。

②“摇曳"中的''曳”读作资,意思是摇荡。故选A。

(2)①大名鼎鼎:盛大,显赫。形容名声极大。大气磅礴:盛大、雄浑的样子。形容气势

盛大或笔力雄浑。根据“莽莽苍苍”可知此处填写的词语应是用于形容沙家浜的芦苇的气势

盛大,故应选“大气磅礴”;

②寥落:稀少而又冷落。寥廓:高远空旷。结合“花花已落,赏果果还未成”可知此处填写

的词语应是形容这个时节是稀少而又冷落,故选“寥落二

(3)“既然……也”关联词搭配不当,应改为“即使……也”,表示假设关系,文中是假设

某根芦苇个体长到竹木的高度,也逃不掉草本植物难经风霜的命运。据此可知改正后的句子

应为:即使(即便)长到竹木的高度,也逃不掉草本植物难经风霜的命运。

(4)考查句子的排序。根据①中的“风雨过后”及③中的“狂风吹来”可知③应排在①之

前,先写“狂风吹来”时芦苇的情况,再写“风雨过后”芦苇的情况。根据②中的“哪怕被

刀砍火烧”“来年”词句可知②写的是假设芦苇经历了风雨、被刀砍火烧后,第二年后的情

形,由此可知②应在①之后。据此可知正确的排序为③①②。故选B。

二、阅读(70分)

(一)(6分)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下面小题。

定风波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英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3.下列对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竹杖芒鞋轻胜马”,写词人竹杖芒鞋,顶风冒雨,从容前行,以“轻胜马”的自我感受,

传达出一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豪迈之情。

B.“山头斜照却相迎”句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词人经历风雨后,夕阳斜照给他带

来的清新和喜悦之情。

C.“也无风雨也无晴”启示我们自然界的雨晴实属寻常人生也会栉风沐雨,只要顺境不

骄,逆境不惧,就会少些烦恼,多些宁静和快乐。

D.这首词苏轼以风趣幽默的笔调,写出途中遇雨的所感所思,表达了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

4.请从炼字的角度,任选”何妨吟啸且徐行”中的一个词语赏析。(3分)

【答案】3.B

4.示例一:“何妨”是“不妨”的意思,二字透出一点俏皮,写诗人在雨中照常舒徐行步的

情景,呼应小序“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表现诗人的悠闲、自在、豁达。

示例二:“吟啸”是“高声吟咏”的意思,写诗人在风雨中高声吟咏的情景,呼应小序“同

行皆狼狈,余独不觉”,表现诗人的悠闲、自在、豁达。

示例三:“徐行”是“慢步走”的意思,写出诗人在风雨中仍然舒徐行步的情景,呼应小序

“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表现诗人的悠闲、自在、豁达。

【解析】3、本题考查对词的理解和分析。B.从“山头斜照却相迎”句中的“相迎”可知,

这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不是“比喻”;故选B。

4.本题考查诗歌炼字。从“何妨”“吟啸”“徐行”中任选一个即可。“何妨吟啸且徐行”意

思是何妨放开喉咙吟唱,从容而行。写出了词人在雨中照常舒徐行步的自在从容情状。内容

上呼应小序中的“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又引出下文“谁怕”即不怕来。徐行而又吟啸,

是加倍写出作者在雨中的从容自若,乐观豁达;“何妨”二字透出一点俏皮,更增加挑战色

彩。

(二)(1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陶弘景字通明,丹阳秣陵人也。幼有异操①,年四五岁恒以荻为笔,画灰中学书。及长,

读书万余卷,一事不知,以为深耻。未弱冠,齐高帝②作相,引为诸王侍读,除奉朝请③。

虽在朱门,闭门不交外人,唯以披阅为务。朝仪故事,多取决焉。永明十年,上表辞禄诏许

之赐以束帛④。及发,公卿祖之于征虏亭⑤,供帐甚盛,车马填咽,咸云宋、齐以来,未有

斯事,朝野荣之。

武帝即位后,恩礼愈笃,书问不绝,屡加礼聘。并不出,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

以咨询,时人谓为山中宰相。

(选自《南史•隐逸下》,有删改)

【注】①操:操行、品行。②齐高帝:萧道成,南朝齐国开国皇帝。③除奉朝请:任命为奉

朝请。奉朝请,官职名。④束帛:捆为一束的五匹丝帛,古代用于馈赠的礼物。⑤征虏亭:

亭子名称。

5.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3分)

(1)想以荻为笔恒:

(2)唯以披阅为务唯:

(3)书问不绝绝: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表辞/禄诏许之/赐以束帛

B.上表辞/禄诏许/之赐以束帛

C.上表辞禄/诏许/之赐以束帛

D.上表辞禄/诏许之/赐以束帛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虽在朱门,闭门不交外人。

(2)未有斯事,朝野荣之。

8.陶弘景为什么被称为“山中宰相”?请结合本文和链接材料简要分析。(4分)

【链接材料】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

【答案】5.常常,经常只,只是,仅仅断,断绝,停止

6.D

7、(1)(他)虽然身居权贵之门,却关起门不与外界的人交往。(2)没有(出现过)这样的

事,朝廷和民间都以之为荣(或:都认为是件荣耀的事情)。

8.(1)陶弘景热爱自然,链接材料表达了他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自康乐以来美景无人欣

赏的遗憾之情;(2)陶弘景才华出众,担任奉朝请时,很多朝事由他决断。梁武帝时,他不

愿出仕隐居山中,但每当国家有凶吉征讨的大事,仍都会前去向他咨询。

【解析】

5、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

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常常用芦荻作为笔。恒:常常,

经常;(2)句意:只把批改翻阅文稿当作自己的工作。唯:只,只是,仅仅;(3)句意:不

断地有书信往来。绝:断,断绝,停止。

6、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

反复诵读加以验证。这句话的意思是:陶弘景上书请求辞职,皇帝下诏同意了他的请求,拿

束帛赏赐给他。“上表辞禄”的主语是陶弘景,“诏许之”“赐以束帛”的主语是皇帝,所以,

应该在“上表辞禄”的后边停顿;“诏许之”写的是皇帝表明自己的态度,“赐以束帛”则是

皇帝的具体行为,二者之间应该停顿。所以,正确的停顿应为:上表辞禄/诏许之/赐以束帛。

故选D。

7、文言文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

不能翻译的助词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

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1)“虽(虽然)”“朱门(权贵之门)”

“闭(关起)”“往(交往)”是此句中的关键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2)“未(没有)”“斯

(这)”“朝野(朝廷和民间)”“荣(以……为荣)”是此句中的关键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

8、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文章内容的

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得出答案。(1)链接材

料“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的意思是“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

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表现了陶弘景对

秀美山川景色的赞美之情,既有对前贤的钦佩和追慕,又惋惜世人对秀美山水的无动于衷,

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的志趣和与自然相融合的愉悦之感。(2)本文第①段中“未弱冠,齐高

帝作相,引为诸王侍读,除奉朝请”的意思是“不到二十岁,齐高帝任宰相时,把他引荐给

各位封王陪读,任命奉朝请一职”,由此可以看出陶弘景才华出众;“朝仪故事,多取决焉”

的意思是“朝廷礼仪等老规矩,一般都向他请教决断”,说明他在朝廷中比较有权威,能够

对朝中之事做出决断;

第②段中“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的意思是“每当国家有凶吉征讨的事情,

一定会来向他咨询”,由此可知,当他辞官隐居以后,国家大事仍然会找他咨询。

【点睛】

参考译文:

陶弘景字通明,是丹阳郡秣陵县人。从童年时候起,陶弘景就有与众不同的品行和志向,

四五岁时常常用芦荻作为笔,在土灰中学习书法。等到长大成人后,他读了一万多卷书,-

件事不了解,他就认为是很深的耻辱。不到二十岁,齐高帝任宰相时,把他引荐给各位封王

陪读,任命奉朝请一职。(他)虽然身居权贵之门,却关起门不与外界的人交往,只把批改

翻阅文稿当作自己的工作。朝廷礼仪等老规矩,一般都向他请教决断。永明十年,陶弘景上

书请求辞职,皇帝下诏同意了他的请求,拿束帛赏赐给他。等到临行时,公卿官员在征虏亭

设宴为他送行,因为饯行而设的帷帐和车马太多,堵住了道路,都说从刘宋、萧齐以来没有

出现过这样的事,朝廷和民间以这件事为荣。

梁武帝登上皇位后,对他更是恩遇有加,不断地有书信往来,经常派特使前去探望他,

还给他送礼物去。但他并不出仕,每当国家有凶吉征讨的事情,一定会来向他咨询,当时人

们就称他为山中宰相。

【链接材料】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

景色了。

(三)(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三沙岛上抗风桐

①三沙之行,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不是这里的碧海蓝天,也不是这里的海鸟白沙,而是一

种树,一种深深扎根海岛的常绿乔木,它叫抗风桐。

②第一天,好友老冯热情地领着我们来到海边喝茶。这是一片林荫,炙热的阳光和强烈

的紫外线被挡住了,我坐在藤椅上,海风吹过,心中无比惬意。我打量着四周,却发现这片

树林与以往见到的都不一样,它们叶子并不浓密,树冠连成一片,树干挺拔向上。

③“它们叫抗风桐,”老冯似乎看出了我的疑惑,“根系发达,枝干粗大,台风也奈何不

了它们!”老冯告诉我,2013年9月底,风力超过15级的强台风“蝴蝶”登陆三沙,岛上

的椰子树、木麻黄、土枇杷等,有的被拦腰折断,还有的已然踪影全无,唯有抗风桐在台风

中傲然挺立。虽然有的枝干折断,但这些掉在地上的枝干却在不久后又长出了新根,发出了

嫩绿的新芽,成了抗风桐的“新生代”。

④听了老冯的介绍,我不禁对眼前的抗风桐肃然起敬。我想,它正是以这样伟岸的身躯、

粗壮的枝干,护卫着南海星罗棋布的岛屿与礁盘;正是以这样纵横交错的根系,任凭砂岩的

坚硬,任凭海水的侵蚀,任凭高温的烘烤,造就的倔强与从容。

⑤第二天一大早,我们乘坐冲锋舟从永兴岛来到赵述岛。一到赵述岛码头,渔民符名友

热情地迎接我们。坐上他的电瓶车,穿过一片椰林,绕过一座海水淡化处理厂和一幢幢渔民

新居,来到一排树前停了下来。我一看——抗风桐!

⑥当初,符名友的爷爷响应国家开发海岛的号召来到赵述岛,那时这里还是一座荒岛。

渔民的渔船是小小的木帆船,稍有风浪便不敢出海。改革开放后,政府为渔民修建了码头,

帮助渔民贷款购置了排水量很大的渔船,渔民的日子渐渐好起来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

和政府的帮助下,渔民们拆旧房建新房,全岛48户渔民,家家都住上了新屋。海岛周边的

海堤用钢筋水泥加固了,道路也拓宽了。岛上植树造林,绿化美化,种上了一排排、一片片

的椰子树、木瓜、榄仁和抗风桐。

⑦符名友如数家珍般讲述着他们渔村的历史与变化,一束阳光穿过抗风桐的枝叶,正好

打在他胸前的党徽上,格外明亮,分外醒目。

⑧边上的渔民告诉我,符名友今年46岁,14岁时就跟着爷爷的脚步,从老家琼海迁到

了赵述岛,已在岛上工作生活了32年。三沙的人,出海如同出征,保家就是卫国。符名友

不仅是一位渔民,还是南海前哨一名耕海守海的警民联防志愿者。一直以来,经常有特工装

扮成渔民驾船来西沙海域“捕鱼”。符名友对海上情况时刻关注和警惕,只要发现异常,不

管白天黑夜,不怕风高浪急,就立刻向派出所报告。2019年7月1日,他还光荣地加入了

中国共产党。

⑨在赵述岛,像符名友一样的共产党员共有11人,他们个个都是“抗风桐”,他们党支

部就是一片“抗风桐林

⑩将要离开的第三天,我心中萌发了一种难以名状的眷恋。这天一早,我独自来到抗风

桐林。朝霞把南海映照得一片火红,抗风桐林就像覆盖上了一层金光。抚摸着抗风桐伟岸的

身躯,我心中充满了仰望和崇敬。它不畏强暴,台风刮不倒;它不怕艰苦,贫瘠砂岩把根扎;

它自强不息,折断枝叶还发芽;它无私奉献,甘洒绿荫护岛礁。

⑪抗风桐,我心中的英雄树。

(《人民日报》(2021年05月06日20版)有删改)

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以“我”的角度叙述,讲述我所见所闻所感,思路清晰。

B.第①段用对比的写法,突出我对抗风桐的深刻印象,引出下文。

C.在赵述岛里,11名共产党员组成一片强有力的“抗风桐林”。

D.符名友因为关注和警惕三沙市的海面情况,所以加入共产党。

10.“符名友”身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3分)

11.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5分)

(1)这些掉在地上的枝干却在不久后又长出了新根,发出了嫩绿的新芽,成了抗风桐的“断

生代”。(赏析加点词语)

(2)正是以这样纵横交错的根系,任凭砂岩的坚硬,任凭海水的侵蚀,任凭高温的烘烤,

造就的倔强与从容。(赏析句子)

12.第⑥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

13.文章中“我心中萌发了一种难以名状的眷恋”有什么含意?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6

分)

【答案】9、D

10.①不怕艰苦,敢闯敢拼的拓荒人,建设美丽家园;②爱国守家,无私奉献的志愿者,守

护美丽家园。

11.(1)新生代,表面上指折断的枝干长出新枝、新芽,实际上指抗风桐具有新生的力量。

(意思接近即可)

(2)短促有力的排比,突出抗风桐的根系虽遭受磨难,却造就倔强与从容,表达我对抗风

桐肃然起敬之情。(意思接近即可)

12.插入符名友讲述着渔村的历史与变化,渔村的前后对比,突出一群开荒人在党和政府支

持下建设美丽海岛,表达作者对他们的敬佩之情。

13.答案示例:①伟岸、挺拔的“抗风桐林”组成海岛美丽自然景观;②耕海守海的警民联

防志愿者,不惧危险,保护家园的人文景观;③赞美像符名友一样的群体自强不息、无私奉

献的精神品质(意思接近即可)

【解析】

9、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D.结合第⑧段“符名友不仅是一位渔民,还是南海前哨一名

耕海守海的警民联防志愿者。一直以来,经常有特工装扮成渔民驾船来西沙海域“捕鱼”。

符名友对海上情况时刻关注和警惕,只要发现异常,不管白天黑夜,不怕风高浪急,就立刻

向派出所报告。2019年7月111,他还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可知,符名友“关注和

警惕三沙市的海面情况”与“加入共产党”并不存在因果关系;故选D。

10、考查人物形象。题干中,“符名友”三个字加上J'双引号,意味着这里要分析的不仅仅

是符名友这个人物的形象,而是像符名友这一类人的人物形象。结合第⑥段“符名友的爷爷

响应国家开发海岛的号召来到赵述岛,那时这里还是一座荒岛。渔民的渔船是小小的木帆船,

稍有风浪便不敢出海。改革开放后,政府为渔民修建了码头,帮助渔民贷款购置了排水量很

大的渔船,渔民的日子渐渐好起来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渔民们拆旧

房建新房,全岛48户渔民,家家都住上了新屋。海岛周边的海堤用钢筋水泥加固了,道路

也拓宽了。岛上植树造林,绿化美化,种上了一排排、一片片的椰子树、木瓜、榄仁和抗风

桐”可知符名友的爷爷在赵述岛还是一座荒岛的时候便响应国家号召到赵述岛拓荒开发,他

是建设赵述岛的拓荒人。初到赵述岛时环境十分艰苦,符名友的爷爷这一群人在如此艰苦的

环境下,把赵述岛建设成了美丽的家园,由此可见他们不怕艰苦,敢闯敢拼;结合第⑧段“三

沙的人,出海如同出征,保家就是卫国。符名友不仅是一位渔民,还是南海前哨一名耕海守

海的警民联防志愿者”“符名友对海上情况时刻关注和警惕,只要发现异常,不管白天黑夜,

不怕风高浪急,就立刻向派出所报告”可看出符名友这样的共产党员是保家卫国,守护家园、

无私奉献的志愿者。

11、考查词句的赏析。(1)根据题干要求,需从词语的角度来赏析。解答此题,需理解加点

词语的本义,然后结合具体语境分析其在语境中的意思或表达效果。“新生代”指新一代年

轻人;新的一代。在文中指掉在地上的枝干却在不久后又长出了新根,发出了嫩绿的新芽。

而根据原文内容可知,这些整除的新根、新芽最后会像其他的抗风桐一样成为抵抗台风的力

量,这是新生的力量。据此可知,“新生代”的深层含义指的是抗风桐具有新生的力量。(2)

根据题干要求,需从赏析句子的角度来赏析。”任凭砂岩的坚硬,任凭海水的侵蚀,任凭高

温的烘烤”三个句式相同,据此可知这个句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砂岩的坚硬”“海水

的侵蚀”“高温的烘烤”抗风桐遭受的磨难,“任凭”一词写出抗风桐不怕磨难,突出了抗风

桐的倔强与从容。由此可也看出作者对抗风桐的赞美、敬佩之情。据此结合排比的作用进行

分析即可。

12、考查句段的作用。第⑥段是中间段,在中间的段落,可从过渡段或插叙这两个角度来分

析。第⑥段写的是符名友的爷爷响应国家开发海岛的号召来到赵述岛进行建设,最终把赵述

岛建设成美丽家园的故事,结合第⑦段”符名友如数家珍般讲述着他们渔村的历史与变化”

可知,这是符名友在讲述他们渔村的历史和变化,属于插叙,补充交代了他们渔村的历史与

变化.从插入的交代来看,赵述岛刚开始是一座荒岛,渔民的生活艰难,在政府的帮助和在

像符名友的爷爷这样的建设者的努力下,渔民的日子渐渐好起来了,全岛48户渔民,家家

都住上了新屋,海岛周边的海堤用钢筋水泥加固了,道路也拓宽了。岛上植树造林,绿化美

化,种上了一排排、一片片的椰子树、木瓜、榄仁和抗风桐,先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据此

可看出作者对他们的敬佩之情。

13、考查对文章主旨的把握。“眷恋”的意思是深切地留恋(自己喜爱的人或地方)。结合文

章内容,分析作者深切地留恋三沙岛上的什么人、什么物、什么地方即可。结合第①段“三

沙之行,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不是这里的碧海蓝天,也不是这里的海鸟白沙,而是一种树,一

种深深扎根海岛的常绿乔木,它叫抗风桐”可知抗风桐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结合第④

段“听了老冯的介绍,我不禁对眼前的抗风桐肃然起敬。我想,它正是以这样伟岸的身躯、

粗壮的枝干,护卫着南海星罗棋布的岛屿与礁盘;正是以这样纵横交错的根系,任凭砂岩的

坚硬,任凭海水的侵蚀,任凭高温的烘烤,造就的倔强与从容”可知给抗风桐作者留下深刻

印象的原因是它们伟岸的身躯、粗壮的枝干,护卫着南海星罗棋布的岛屿与礁盘,它们令作

者感到敬佩。文章第⑤-⑨段具体叙述了符名友等怕艰苦,敢闯敢拼、保家卫国,守护家园、

无私奉献的志愿者,从中可看出作者对他们的敬佩、赞美之情。据此分析即可。

(四)(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真正有思想的人,必然是内心强大的人

①一个有思想的人,不会在乎旁人的误解,也不会在乎世俗的偏见。因为他的内心就是

一个完美的世界。一个内心强大的人,多半是真正有思想的人;而真正有思想的人,必然是

内心强大的人。

②有思想的人,不会因不同意见而焦虑。他有一种特别的开放意识与开放心态,对于任

何不同的声音,他能认真听取缜密思考,同时又对自己相信的东西始终保持一份警惕。因此,

他不会拒绝不同的声音,也不会一听到不同的声音就焦虑不安,甚至改变自己的想法,他会

用逻辑、常识、直觉、经脸及科学的方法再检脸一次。

③有思想的人,通常是不合群的,却能以自己的方式,引导社会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他们往往被贴上“标新立异”“唯恐天下不乱”的标签,甚至被称为“神经病”。或许他们并

不会有任何反抗社会的行为,而是选择保持沉默,而沉默往往导致他们逐渐被边缘化。

④但是,事实已经证明,很多在昨天看起来还危险的思想,在今天却变成了常识。在历

史长河中,所谓有“偏执”思想的人,往往是这个社会的清醒者,是现实问题的第一反思者。

哥白尼用毕生的精力去进行天文研究,以惊人的天才和勇气揭开了宇宙的秘密,把“地心说”

送进了历史的垃圾堆,奠定了近代天文学的基础。伽利略被誉为“近代科学之父”,是为维

护真理而献身的不屈不挠的战士,恩格斯称他是“不管有何障碍,都能不顾一切而打破旧说,

创立新说的巨人之一”。

⑤有思想的人,崇尚独立的人格与尊严。在中国这片土地上,也有这样一个群体,背负

着来自民众的误解与毁谤,默默地承受着社会的压力,却持之以恒,始终朝着他们的理想而

奋斗。梁启超竭尽一生努力唤醒国民;鲁迅弃医从文,用孤独的声音“呐喊”;张志新即使

被割喉,也要“像小草一样”凄厉地“歌唱”……正是这种独立的人格与尊严,才使得他们

如此特立独行。他们以自己深刻的洞察力与判断力,对社会提出一种屈原式的“弱者”的绝

唱。他们“拯救”了很多人的思想与认知,他们因此注定被当时的社会离弃,因为每个人观

察事物的高度、深度和广度不尽相同,而能够达到最优的,永远只是极少数人。

⑥印度诗人泰戈尔说:“我最后的祝福,要留给那些知道我并不完美,却依然爱的人”,

这句话是献给他自己,也是献给同类,正是这样一群“神经病”,承担着社会良心的功能,

才使得这个世界不至于完全崩塌,他们付出了所有的年华与生命,在生命的年轮上或许只有

“荣誉”二字能够对他们的孤独予以安慰,对他们的价值予以承认。

14.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4分)

A.内心强大的人,必然是真正有思想的人;而真正有思想的人,多半是内心强大的人。

B.哥白尼和伽利略的伟大,在于他们对人们原有错误的认识破旧立新。

C.真正有思想的人,他们观察事物的高度、深度和广度,很少有人能达到。

D.对于那些承担着社会良心的思想家,我们要承认他们的价值。

15.请简要分析文本的论证思路。(4分)

16.下面这段文字放在文章哪一段合适?请说明理由。(4分)

弗朗西斯•福山这位新保守主义的代表者,在发表《历史的终结》之后成为众矢之的;

在发表《政治秩序的起源》之后,他又被视为“野心极大的哲学家”,面对社会舆论的种种

非议,福山为了保持独立,选择刻意远离喧嚣的社交。

【答案】14.A

15.首先提出中心论点:真正有思想的人,必然是内心强大的人。接着从“有思想的人,不

会因意见不同而焦虑”“有思想的人,能以自己的方式引领社会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有思

想的人,崇尚独立的人格与尊严”三个方面加以论证。最后借用泰戈尔的诗句,肯定了那些

有思想的人的价值。

16.放在第5段,这段文字讲了福山面对社会舆论,远离社交,保持独立,放在第5段,可

以做事实论据,证明第三段的观点“有思想的人,崇尚独立的人格与尊严”,同时可与第5

段中国思想家的事例一起从中外两方面论证分论点,使论证更全面。

【解析】14、本题考查议论文内容的理解。A.“内心强大的人,必然是真正有思想的人;

而真正有思想的人,多半是内心强大的人”与本文第①段“一个内心强大的人,多半是真正

有思想的人;而真正有思想的人必然是内心强大的人”的观点表述不一致,与原文内容不符;

故选Ao

15、本题考查分析论证思路的分析。梳理全文,概括各段的大意,说明各自在文章论证中的

作用即可。第①段“真正有思想的人,必然是内心强大的人”,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接着

第②段“有思想的人,不会因不同意见而焦虑”,第③段“有思想的人,通常是不合群的,

却能以自己的方式,引导社会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第⑤段“有思想的人,崇尚独立的人

格与尊严,,分别从三个方面对中心论点进行了论述;最后第⑥段以印度诗人泰戈尔“我最后

的祝福,要留给那些知道我并不完美,却依然爱的人”,总结了有思想的人的社会价值。

16、本题考查论据的补充。要理解论据表现的内容及文中中心论点或分论点的联系。题干材

料“弗朗西斯•福山这位新保宁主义的代表者”“发表《历史的终结》”“发表《政治秩序的起

源》”主要表现了弗朗西斯・福山的身份地位及所做实际;“成为众矢之的”“被视为‘野心极

大的哲学家’”“面对社会舆论的种种非议”主要表现了弗朗西斯・福山的观点不被社会、人

民所接受,认为他是“野心极大的哲学家”;“福山为了保持独立,选择刻意远离喧嚣的社交”

表现了福山为坚守自己独立的人格与尊严,远离社交;与第⑤段''背负着来自民众的误解与

毁谤,默默地承受着社会的压力,却持之以恒,始终朝着他们的理想而奋斗”的观点一致,

表现的是福山即便背负误解与毁谤仍然坚守自我,为理想奋斗,论证“有思想的人,崇尚独

立的人格与尊严”这一分论点;第⑤段“梁启超竭尽一生努力唤醒国民;鲁迅弃医从文,用

孤独的声音‘呐喊';张志新即使被割喉,也要‘像小草一样‘凄厉地‘歌唱表现中国有思想的

人一梁启超、鲁迅、张志新,保持人格与尊严的事例,论证“有思想的人,崇尚独立的人

格与尊严”观点,将题干中的材料放在此段,通过中外有思想人的品格论证分论点,使论证

全面且严谨。

(五)(1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劳动中淬炼成长

①炒一份“余老师同款蛋炒饭”,以''抗疫加油”为主题进行一场水果拼盘大比拼,养

护一盆绿植作为特殊的开学礼物,制作一个手工包送给妈妈……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学生们

经历了一段特殊的成长时光,这也成为进行劳动教育的一个机会。一些学校开展“厨艺云课

堂”“线上手工课”等活动,引导学生们参与形式多样的家务劳动。一份份特别的“作业”,

让居家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也让学生们在一菜一饭、一针一线中体会劳动的滋味。

②“离开劳动,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至今依然能给我们

以深刻启示,劳动教育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要让学生在劳动中淬炼成长。

③《尚书》有云:“不知稼稿之艰难,乃逸乃谚(“谚”通‘修‘,粗俗,鲁莽)。”的确.

没有挥洒过劳动的汗水,没有体会过劳动的艰辛,就很难真正理解劳动的内涵、珍视劳动的

价值。环顾我们周边,青少年“不识稼不啬”的现象,并不罕见。因为“课业忙”“不重视”

等原因,他们少有机会走进“实践的课堂”,难以对现实中的劳动有更多切身的体验和感受,

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劳动教育淡化、弱化的现实。在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之外,有计划地组

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型劳动,让他们在劳动中提升生活技能,才能不

断夯实成长的基础。

④劳动教育对于人的成长来说,不仅意味着劳动技能的提升,更意味着劳动精神的培育。

从农耕社会“耕读传家久”的传统,到现代社会“劳动创造幸福”的箴言,时代在变,劳动

的形式在变,但劳动的精神内核始终未变,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说过这样一句话:劳动,

是人生的第一堂课。只有劳动才可能使人在生活中强大。不久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

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对于加强劳动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

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⑤今天,我们大力提倡劳动教育,就是要让青少年真正走进生活的课堂、走进劳动的现

场,在扎根大地的劳动中,展现风采、感受快乐、实现成长。

(作者张凡,选文有删改)

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

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

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德智体美”之外,为什么还要强调“劳”?动手实践、出力流汗的

劳动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意味着什么?现实中,一些青少年中出现了不珍惜劳动成果、不

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根源就在于劳动教育被淡化、弱化。事实上,挥洒劳动的汗水、

体味劳动的艰辛,才能收获劳动的快乐,也才能真正理解劳动的内涵。

劳动教育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劳动教育,使学生能够理解和

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

念;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体会劳动不分贵贱,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培养勤俭、

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具备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形成良好劳动习惯。

实践证明,爱劳动、会劳动不仅不会耽误学习,反而能够促进学习,有助于人的全面协调发

展。

(选自《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选文有删改)

17.根据以上文本,下列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本一主要表达了我们都要在劳动中淬炼成长观点。

B.《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对于加强劳动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

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C.我国现在劳动教育淡化、弱化的原因是青少年“课业忙”“不重视”,没有机会走进“实

践的课堂”。

D.文本一画线句主要运用道理论证,论述了不接受劳动教育的危害。

18.请阐述文本一的论证思路。(3分)

19.文本一中说:“劳动,是人生的第一堂课。只有劳动才可能使人在生活中强大。”请结合

两则文本和下面链接材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并就“如何才能有效开展劳动教育”提

出你的建议。(4分)

链接材料

浙江在中小学深入开展劳动教育,“垦荒精神”在劳动中传承;甘肃让学生在劳动中感

知“农耕文化”,提高核心素养;广州构建起课堂教学、主题活动、基地教育三位一体推进

机制;青岛将学生参加劳动教育情况纳入综合素质评价;石家庄则将用3年左右时间在全市

创建100所劳动教育示范学校……与此同时,不少学校也已经“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迈出了劳动教育校本化的第一步。劳动教育重回课堂,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答案】17.C

18.首先列举学校开展得一些劳动活动实例,引出中心论点:“劳动教育是学生成长的必要

途径,要让学生在劳动中淬炼成长”;接着通过引用古籍、对青少年“不识稼不啬”现象的分

析,进一步论述劳动在提升中学生生活能力、夯实成长的作用。然后进一步论述劳动教育对

于青年劳动精神培养的意义,最后指出我们今天倡导劳动教育的意义,进一步论证本文的中

心论点。

19.认识:从古到今,劳动的精神内涵始终不变;劳动教育对人的成长来说,不仅是劳动技

能的提升,更是劳动精神的培养;爱劳动、会劳动不耽误学习还能够促进学习,有助于人的

全面协调发展。

建议:有效开展劳动教育,需要社会、学校广泛重视,并通过让学生们参与各种形式的劳动

实践来收获劳动的快乐、理解劳动的内涵。

【解析】

17、本题考查信息筛选和辨析。

C.根据材料一第三段中的“他们少有机会走进,实践的课堂可知本项“没有机会”表述

有误。故选C。

18、考查论证思路。

文本一第一段列举疫情期间一些学校开展劳动实践活动的实例,第二段引用教育家苏霍姆林

斯基的话,引出中心论点:劳动教育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要让学生在劳动中淬炼成长。

第三段引用《尚书》中的话,并列举我们周边一些青少年“不识稼稿”的现象,深入分析了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进而论述了劳动教育可以“提升生活技能”“夯实成长的基础”的观

点。第四段中的“劳动教育对于人的成长来说,不仅意味着劳动技能的提升,更意味着劳动

精神的培育”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本段论述的是劳动对于青少年精神培养的重要意义。末段

总结全文,再次强调了劳动教育的重要,并向读者发出号召与呼吁。

19、第一问: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根据第三段中的论述可知,本段引用古代典籍《尚书》

中的话,并列举了当代青少年“不识稼稿”的现象,进而论证了劳动教育可以提升劳动技能,

夯实成长基础的观点。由此可知,从古到今,劳动的精神内涵始终不变。根据第四段中的“劳

动教育对于人的成长来说,不仅意味着劳动技能的提升,更意味着劳动精神的培育”可知,

劳动教育对人的成长来说,不仅是劳动技能的提升,更是劳动精神的培养。根据材料二中的

“实践证明,爱劳动、会劳动不仅不会耽误学习,反而能够促进学习,有助于人的全面协调

发展”可知,爱劳动、会劳动不耽误学习还能促进学习,有助于人的全面协调发展。第二问:

考查提出建议的能力。开放类试题,言之成理即可。联系材料一末段“今天,我们大力提倡

劳动教育,就是要让青少年真正走进生活课堂、走进劳动的现场,在扎根大地的劳动中,展

现风采、感受快乐、实现成长”可知,这是作者对全社会发出的呼吁,据此可提出建议:劳

动教育需要社会的重视,社会要形成开展劳动教育的风气。根据链接材料中各地加强对学生

的劳动教育的举措可知,当前各地对于学生的劳动教育都非常重视,并有行之有效的方法举

措。据此可提出建议:学校应重视劳动教育,并举行形式多样的劳动教育。

(六)名著阅读。(6分)

20.根据下面名著阅读任务单,完成相关任务。

助读资料阅读任务

第五十八回二心搅乱大乾坤一体难修真

寂灭第五十九回唐三藏路阻火焰山孙行者一调芭

蕉扇

第六十回牛魔王罢战赴华筵孙行者二调芭蕉(1)八戒在哪个章回中说:

扇“东方南方北方俱无火”?

第六十一回猪八戒助力败魔王孙行者三调芭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蒸扇

第六十二回涤垢洗心惟扫塔缚魔归正乃修身

(选自《西游记》)

关A笑道:“既然死乃唤做圆寂,酒家今已必当圆寂。

注炀与俺烧桶汤来,洒家沐浴。”寺内众僧,都只道他(2)文段中的A是谁?

人说耍,又见他这般性格,不敢不依他,只得唤道人烧__________________(1分)

物汤来与A洗浴。(选自《水浒传》)

(3)文中的沈四太太被“我

人冬天,水缸里结了薄冰的时候,我们大清早起一

们”起了个绰号。这个绰号是

物看见,便吃冰。有一回给沈四太太看到了,大声说道:

什么?

的“莫吃呀,要肚子疼的呢!”(选自《朝花夕拾•琐记》)

_______________(1分)

关这绝不会是小福子的坟,他知道,可是他的泪一(4)小福子的结局是什么?

注串一串的往下落。什么也没有了,连小福子也入了土!__________(1分)

事他是要强的,小福子是要强的,他只剩下些没有作用

件的泪,她已作了吊死鬼!一领席,埋在乱死岗子,这

就是努力一世的下场头!(选自《骆驼祥子》)

他的手很快地一动,往前伸了出来,但因为看不

见我站在哪儿,他并没有摸到我。“这是谁?这是

关谁?”他问着,样子就像是竭力想用他那双看不见的这是双目失明的罗切斯特跟

注眼睛来看看清楚似的多么徒行而痛苦的尝试啊!简•爱之间的对话,是什么原

情“回答我——再说一遍!”他不容违抗似的大声命令因导致罗切斯特双目失明?

节道。“你还想喝点水吗,先生?刚才杯子里的让我泼(5)__________(2分)

掉了一半。"我说。

(选自《简•爱》)

【答案】五十九回鲁智深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