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作业(十)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_第1页
课时作业(十)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_第2页
课时作业(十)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_第3页
课时作业(十)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_第4页
课时作业(十)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作业(十)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2022·威海高二检测]村落最早出现在两河流域。世界其他地区,如埃及的尼罗河流域,印度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长江及辽河流域等,也存在大量的原始村落遗址。由此可以得出()A.村落的形成与水源有密切关系B.农业的发展是村落形成的决定性因素C.村落为人们定居、繁衍和防卫提供保障D.中国的原始村落规模比其他国家大2.兴隆洼遗址的氏族居住营地的周围有宽约2米、尚存深度1米左右的壕沟,这是氏族营地的界限,也是一种防御设施。这也是目前中国大陆远古居民最早的防御设施。据此关于村落的功能说法正确的是()A.有定居、巢居、半穴居等功能B.建有住宅、仓廪、地窖和公共活动场所C.有定居、繁衍、防卫、集体活动的功能D.有定居、繁衍、仓廪、防卫的功能3.据考证,中国人在五千年前的父系社会就有了姓氏,源于居住村落、部族、君主封地等。据此判断“宋”姓源于()A.君主封地B.帝王赐姓C.居住村落D.生活部族4.南宋绍兴府城周围十多里范围内,有清道桥市、大云桥东市、龙兴寺前市、西跨湖桥市、虹桥市、三山市、亭山市等十多处环城市镇。环城市镇的发展()A.标志着我国古代的市镇开始出现B.体现了市镇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C.是城乡经济联系不断加强的产物D.体现了南宋市镇广泛兴起和发展5.下列选项与下图所示民居表述相符的是()A.图中民居位于尼罗河流域B.以木、石、砖为主要材料C.拱券和希腊柱式结构结合D.由多层楼板叠加组合而成6.《徽州古村落》中对某村落的布局这样写道:“整个村落以敬爱堂为中心布局设计,前后两条溪流成弧形绕堂而过,流经家家户户门前,形成‘门外青山如屋里,东家流水入西邻’的格局。”文中所体现的是()A.宗法秩序伦理纲常B.典型的拱形建筑特色C.传统的四合院格局D.砖石混合的建筑特点7.古代雅典的城市呈现出宗教区、公共活动区和私人区混合的格局,街道体系也缺乏规划,城市一直延续到郊区和乡村。富人区和穷人区均衡地散布于城市之中。唯其如此,雅典人创造了独特的文明。以上材料能说明雅典城市设计()A.理念促使其民主政治产生B.导致其民主政治出现脱节现象C.与雅典人的行为观念形成互动D.成为现代城市规划的典范8.最初往往于物资集散的地点形成乡间集市以进行定期的商品交换,继而这些地方逐渐建立起经常性的商业服务设施,成长为集镇。据此可知集镇()A.是定期商品交换的场所B.是利于物资集散的地点C.能够提供商业服务设施D.是商品交换发展的结果9.集镇与城不同,作为商业中心,集镇联系的对象是四周的乡民。明朝前期,农民与市场联系日益密切,江南地区在原有集镇的基础上,出现了一批新兴集镇,但集镇的分布不能过于稠密,否则就会出现被迫衰退者。这说明明朝前期()A.政府对集镇分布进行合理规划B.各地的集镇具有明显的排他性C.新兴集镇导致原有集镇的衰退D.农业对集镇发展具有双重作用10.宋朝集镇普遍发展。据学者统计,两宋时期见于史载的集镇多达3600个以上,其中一部分集镇,不论是人口数量,还是经济水平,都超过了一般州县。宋朝集镇也不用配备一套完整的国家行政系统,政府一般会在镇派驻官方机构,但主要负责收税和消防,镇的日常治理还是有赖于民间自发形成的自治秩序。这反映了宋朝集镇()A.政治、军事功能为主B.经济功能增强C.削弱了中央集权D.保护了民间财富11.明清时期,商业的繁荣催生了一批新兴工商业市镇。松江棉布有“衣被天下”之称;丝绸业市镇有著名的盛泽镇、濮院镇;景德镇瓷业也是“工匠来八方,器成天下走”。据此可知,明清时期()A.草市开始成为地方商业中心B.区域生产的专业化明显C.手工业的经济主导地位日趋显现D.市镇的规模不断扩大12.“城市”是由“城”与“市”结合为一的产物。有学者将中国历史上“城”与“市”的关系演变概括为5个阶段:有城无市,城中有市,城区即市区,城在市中和有市无城。下列古代城市,展示了“城区即市区”阶段较早期面貌的是()A.秦都咸阳B.唐都长安C.宋代东京D.明代苏州13.中国古代在都城之外通常还设立陪都,作为都城职能的补充。直到唐代长期以长安、洛阳构筑东西平衡的两京制,明朝则以南京、北京构筑南北平衡的两京制。这一变化反映了()A.辽阔疆域有效管理的实际需要B.非首都功能疏散承载作用强化C.政治中心东移与经济重心南移D.大运河的修建决定了都城布局14.考古学家发现,古埃及人为死者提供的祭品是十分丰盛的,包括大麦粥、炖鸽肉、烤鹌鹑、小麦面包、蛋糕、水果等。这些祭品主要是当地的农产品,墓室的壁画中也常常出现农民种植庄稼的场景。据此可知古埃及()A.农业促进烹调水平提高B.农业影响宗教信仰发展C.财富积累提供物质基础D.丧葬习俗反映农业繁盛15.四合院全宅的平面构图是按家长作为全家核心的原则布置的,一切房屋皆簇拥着正房,而且在开间尺寸、高矮、装饰等各方面皆低于正房。此种设计出现的原因是()A.等级观念和长幼有序制度B.宗法制和儒家思想的影响C.布局对称,主次分明有序D.使用材料和木构抬梁结构16.古希腊人在公元前800年左右就已进入农业文明社会,希腊人的务农生活体系影响了其居住模式。下图为古希腊的庭院式住宅,庭院四边至少有一边为廊柱环绕,庭院环境多被营造成“园”的形态,庭院中央往往设置水池,并在其中养鱼。据此可知古希腊()A.庭院式建筑受政治体制的影响B.住宅体现了农业文明的特点C.廊柱主要是大理石D.住宅融汇神学观念二、非选择题(第17题14分,第18题12分)17.(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西方,古典建筑被归为美术,被称为“造型艺术”,着重于创造静止的形体美,追求远距离观看的震撼。中国古代对建筑艺术的要求并不是只希望构成一种静止的“境界”,而是一系列运动中的“境界”。以“清故宫”这组建筑群而论,任何人在中轴线上走一次,“场面”的变换是紧扣每一个进入者的心弦的,前后的“场景”是相互衬托的,但每一“局面”都是令人出乎意料的全新的转变。“对比”的法则运用于“景”与“景”间的交替安排上,高明的布局者常常运用使人出乎意料的手法,使人产生一种神秘而奇幻的感觉。——据李允鉌《华夏意匠:中国古典建筑设计原理分析》整理材料二徽州古村落的营建,无论大小聚落,因是聚族而居,所以均以宗祠为中心,环围此中心营建民宅、园林、牌坊等。徽州古村落的另一大特色,就是将浓郁的徽州文化与园林情调综合起来,这是纯粹的农业聚落所没有的,也正是徽商文化的产物。明清学人评价徽商,称其为亦贾亦儒,贾而好儒,咸近士风。——摘编自王星明、罗刚《桃花源里人家徽州古村落》(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西方建筑艺术在表达方式上有何不同。(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徽州古民居的布局特点和徽商群体的优秀特质。(8分)18.(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比较两组图片,提取图片中有关近代中国与近代欧洲民居发展变化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课时作业(十)1.解析:由材料“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印度河和恒河流域”“黄河、长江及辽河流域”可知,原始村落的形成与水源有密切关系,A项正确;从材料中无法推断出农业与村落形成的关系,排除B项;C项属于村落的功能,从材料中无法得出,排除;材料并未涉及中国与外国原始村落规模的对比,排除D项。答案:A2.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村落为人们的定居、繁衍和防卫提供了条件和保障,也为人们进行集体活动提供了便利,C项正确;A项为居住形式,排除;B项为村落中的建筑,排除;仓廪是村落中的建筑而非村落的功能,D项将两者混为一谈,错误。答案:C3.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宋姓起源于宋国,宋国是西周时期殷商后裔的封国,位居今天的河南商丘,所以宋姓源于君主封地,答案选A项,B、C、D三种姓氏的起源方式与宋姓无关。答案:A4.解析:根据材料“绍兴府城周围十多里范围内……十多处环城市镇”可知,市镇成为城市与乡村的连接点,故C项正确。答案:C5.解析:图为古代埃及民居,A项正确;B、C、D三项属于古罗马建筑的特征,排除。答案:A6.解析:材料中“以敬爱堂为中心布局设计”体现出宗法秩序、伦理纲常,A项正确;B、C、D三项材料没有体现,均排除。答案:A7.解析:“宗教区、公共活动区和私人区混合”“富人区和穷人区均衡地散布于城市之中”可见民主政治影响了城市的布局,同时城市的这种布局也有利于民主政治的实施,二者形成了互动效应,C项正确;A、B两项说法都错误,均排除;D项材料信息不能体现,排除。答案:C8.解析:根据所学可知,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集镇逐渐形成,D项中包含了A、B、C三项,表述更为全面,故选D项;A、B、C三项在材料中都有涉及,与集镇都有关系,但是都比较片面,故均排除。答案:D9.解析:根据材料“农民与市场联系日益密切,江南地区在原有集镇的基础上,出现了一批新兴集镇”可知,农业的发展对集镇的兴起有促进作用;根据材料“但集镇的分布不能过于稠密,否则就会出现被迫衰退者”可知,农业的现状对集镇有一定的制约作用,故选D项;材料没有反映政府在集镇发展中的作用,排除A项;集镇与集镇之间的关系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B项;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答案:D10.解析:材料信息“经济水平,都超过了一般州县”“不用配备一套完整的国家行政系统”说明宋代集镇的经济功能增强,故选B项,排除A项;C、D两项与集镇的发展没有直接关系,排除。答案:B11.解析:棉布、丝绸业、瓷器等反映新兴工商业市镇专业化明显,故选B项;草市开始成为地方商业中心是在唐朝时期,排除A项;明清时期农业占经济主导地位,排除C项;材料反映了市镇的分工,没有反映规模大小,排除D项。答案:B12.解析:题目中的“城”就是政府办公和人民居住的场所,“市”指商品交易场所。“城区即市区”就是说居住区和商业区不再分开了,这种情况出现只能是宋朝以后,宋朝的市打破了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故选C项,排除A、B两项,D项虽也属于“城区即市区”,但不是较早期的情况,排除。答案:C13.解析:据材料唐代长期以长安、洛阳构筑东西平衡的两京制,明朝则以南京、北京构筑南北平衡的两京制,从东西平衡到南北平衡,体现了政治中心东移与经济重心南移,C项正确;辽阔疆域有效管理得益于有力的地方控制,排除A项;两京制体现陪都补充都城职能,而非疏散都城职能,排除B项;大运河修建于隋朝,排除D项。答案:C14.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古埃及人为死者提供丰盛的祭品,其中大多是当地的农产品,这反映出古埃及农业的繁盛,D项正确;材料涉及的祭品大多源于农业生产,A项表述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材料未涉及古埃及的宗教信仰,B项排除;物质基础包括很多方面,丰富的祭品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不能仅由祭品丰富就推断出财富积累提供物质基础,C项排除。答案:D15.解析:“家长作为全家核心”体现了宗法制的影响,“皆低于正房”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等级尊卑,故B项正确;A、C两项是对“家长作为全家核心的原则布置的,一切房屋皆簇拥着正房,而且在开间尺寸、高矮、装饰等各方面皆低于正房”的总结而非原因,均可排除;D项是关于使用材料和设计结构的说明,与原因无关,排除。答案:B16.解析:由材料可知,古希腊人的务农生活体系影响了其居住模式,古希腊的庭院式住宅具有浓厚的园林气息,且其结构布局比较规整,这体现了农业文明的特点,故B项正确;材料不涉及古希腊庭院式建筑与政治体制的关系,故排除A项;廊柱的材质由材料得不出来,故排除C项;“神学观念”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D项。答案:B17.解析:第(1)问,据材料一信息“着重于创造静止的形体美”“是一系列运动中的‘境界’”归纳。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因是聚族而居……也正是徽商文化的产物”可得出徽州古民居的布局特点。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称其为亦贾亦儒,贾而好儒,咸近士风”等信息,从徽商发展和社会责任等方面归纳回答特质。答案:(1)不同:西方着重于创造静止的形体美;中国着重于创造不断变化的场景。(6分)(2)特点:聚族而居、以宗祠为中心;民宅与园林结合;体现儒家封建礼制思想和徽商文化。特质:贾而好儒;社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