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纪律讲规矩课件_第1页
守纪律讲规矩课件_第2页
守纪律讲规矩课件_第3页
守纪律讲规矩课件_第4页
守纪律讲规矩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讲规矩守纪律

2015年9月18日概念的延伸

自有人类以来,规矩就有之。历经人类发展到今天,各种规矩数不胜数。但是为何问题却层出不穷,究其原因正如孟子所说[徒法不足以自行]。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纪委十八届五中全会及在中央党校2015年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提出各级领导干部在推进依法治国方面肩负着重要责任,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领导干部要牢记法律这个红线不可逾越、法律底线不可触碰,到头遵守法律、执行法律,带头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问题靠法的法律环境。

要求领导干部要“守纪律、讲规矩”。

治国先治吏,吏不廉则民不良习主席多次强调:学习传统文化,增强治国理政的能力。

三字经上就说“人之初,性本善”,但往往总有那么一小部分人目无党纪国法,这时候就需要通过制度强加干预,改变他们的思想认识。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作为党员干部更是要以身作则,做好表率。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在现代社会中,法律是公民交往行为的一般和普遍规矩,是社会运行的底线,是社会有序运转、人与人和谐共处的基本要求。因此,在这里,我不讲很多大道理,就从我们做人做事的一些基本规矩说起。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还任重道远呐!我们国民的素质与发达国家的国民素质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今天,我就从如何讲规矩、守纪律这两个方面谈谈我的体会和看法。

一、讲规矩(一)无规矩不成方圆(二)讲规矩即是文明(三)讲规矩重在行动“规”就是画圆的圆规,木工打制圆窗、圆门、圆桌、圆凳就需要用“规”;“矩”就是折成直角的曲尺,尺上有刻度,木匠打制方形门窗桌凳,就需要用“矩”。孟子说:“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员(圆)。”意思是:即使是象离娄这样聪明的人,象公输子这样手巧的人,如果不按“规”画圆,也会笔走龙蛇而难求其圆;如果不依“矩”制方,照样会线走偏锋难成其方。根据“规”、“矩”的用途,后来人们把它引申为“准则”、“规则”和“礼法”。

规矩源于规律。规矩虽然是人们制定出来的,但它是依于事物的运动规律而成的。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有自身的发展规律和运动规律。地球必须沿循自己的轨道绕太阳运行,太阳也必须遵循自身的轨道均衡地运行,否则地球早就不是被其它星球撞碎,就是早就被太阳火化。宇宙世界如此,人类社会也必然是如此。因此,规矩是客观规律使然;规矩之中蕴涵着规律。就连我们人的吃喝拉撒行,也都有相关的规矩摆在那里,不能乱来。故而从根本上讲,“规矩”的形成,源自于人类自身的利益发展需求,体现了人类社会自身发展规律的客观必然性。大家可能都听过一则“分粥”的例子,它恰好可以形象地说明规矩何以产生?开始分粥总是分不匀,许多人都会自觉不自觉地将自己的粥分得多一些或稠一些,这样换了谁分都有意见。即使有的人公正无私,可以把粥分得很匀,但还是有人有意见。后来就定了一个规矩,粥分好后别人先拿,分粥的人最后一个拿。这样分粥的就会尽最大努力将粥分匀,如果不匀,那最少的一份就是自己的,这样一来别人再也不会对分粥者有什么意见了。所以规矩的产生,是人类维持秩序的需要。社会是以人为中心的很多方面组成的,人们不得不依照规矩来分享自然、社会、政治和权力资源。按照法学家的说法,规矩就是人类为了保证不在互相争夺中毁灭,在总结前人的智慧,提炼前事的规律的基础上制定的规则和标准。因此,好的规矩,总是以客观规律为前提,以合乎道理为基础。规矩必须遵守。规矩之为规矩,有的体现为法律条令,有的体现为纪律制度,有的则体现为规则习惯。简单地讲,规矩可以分为成文的和不成文的规矩两种。比如我们党政机关,成文的规矩主要是指那些用于指导、规范部门业务工作和机关日常管理的流程及规章制度等;不成文的规矩就是我们常说的约定俗成的规则与习惯等,用法律语言来讲叫做心理契约,即“组织中每一个成员和不同的管理者及其他人之间,在任何时刻都存在的一种没有明文规定的期望”。不管是哪一类的规矩,其根本的目的都是约束人的行为。

这种约束力,并不单单依靠强制力(如:法律条令、纪律制度等);更多的则是依靠软性的、非强制性的道义约束(如:约定俗成的规则与习惯等),因为规矩表面看是对人的一种约束和要求,其实是对大家利益的一种保护。规矩是享受权利的保证,一定的规矩能保证人们更好地工作和生活,每个人在用规矩约束自己行为的同时,也可以从中获得最大的自由和安全。正因为规矩有这种强制性或非强制性的约束力,所以,规矩一般为人所遵守,遵守规矩是规矩得以存在的根本意义。从这一角度上来讲,有了规矩大家就应该要遵守,也必须遵守,守规矩是我们每一个人受惠于规矩带来的利益后所应对社会进行报答的职责。规矩必须遵守。规矩之为规矩,有的体现为法律条令,有的体现为纪律制度,有的则体现为规则习惯。简单地讲,规矩可以分为成文的和不成文的规矩两种。比如我们党政机关,成文的规矩主要是指那些用于指导、规范部门业务工作和机关日常管理的流程及规章制度等;不成文的规矩就是我们常说的约定俗成的规则与习惯等,用法律语言来讲叫做心理契约,即“组织中每一个成员和不同的管理者及其他人之间,在任何时刻都存在的一种没有明文规定的期望”。不管是哪一类的规矩,其根本的目的都是约束人的行为。

这种约束力,并不单单依靠强制力(如:法律条令、纪律制度等);更多的则是依靠软性的、非强制性的道义约束(如:约定俗成的规则与习惯等),因为规矩表面看是对人的一种约束和要求,其实是对大家利益的一种保护。规矩是享受权利的保证,一定的规矩能保证人们更好地工作和生活,每个人在用规矩约束自己行为的同时,也可以从中获得最大的自由和安全。正因为规矩有这种强制性或非强制性的约束力,所以,规矩一般为人所遵守,遵守规矩是规矩得以存在的根本意义。从这一角度上来讲,有了规矩大家就应该要遵守,也必须遵守,守规矩是我们每一个人受惠于规矩带来的利益后所应对社会进行报答的职责。

(二)讲规矩即是文明建设和谐社会,首要的问题是讲规矩、守规矩。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方文明程度的高低,取决于这个国家、这个民族、这个地方国民的文明素养,而国民的文明素养又直接取决于国民讲规矩、守规矩的程度。讲规矩是一种基本的素质。西方人认为,一个人的文明素养与讲规矩关系密切。在西语中,“文明”的原始含义是“耕耘”。人的心灵就象是一块心田,这块心田也象土地一样需要耕耘才会有收获。“耕耘”收获不断累积的过程,就是“文明素养”不断提高的过程。正因为如此,西方人一般都把讲规矩看得很重。德国人就是一个极其讲规矩和守纪律的民族,在他们心里,规矩就是法令,是不可以逾越的。他们讲规矩到什么程度呢?

一个真实的故事:1918年,德国斯巴达克同盟(德国共产党的前身)在柏林发动十一月革命时,起义者在王宫门前奋勇冲锋,伤亡惨重,可就是无一人越过草地去进行两侧的进攻。原因何在?因为当时草地上竖立着一个小小的牌子,上面写着4个字:“禁止穿行”。即使是在革命造反的时候也不忘“守规矩”!这个故事,深刻地道出了德国人的民族素质。德国人还有一个现象比较闻名:人们绝不擅闯红灯!即使设在那个路口的红灯出现故障,他们会绕道走其它的路口。

讲规矩是一种基本的觉悟。两千多年前,我国春秋时代齐国首辅管仲在其著作《管子》中讲了一句话:“衣食足而知荣辱,仓廪实而知礼节”,意思是只要保证满足人生存需要的衣食之物,就可以稳定由尊卑有序的礼仪伦理所维持的社会秩序。这句话可以说是我国农业文明时代的宝典,是历代圣君贤相治国平天下的指针。历史上盛传的尧舜之治、太平盛世,古人向往的小康社会、大同世界,说穿了都是指的这种百姓有吃有穿,国家府库充盈,社会安定的理想社会。

但是事实怎么样呢?是不是真的“衣食足”、“仓廪实”就必然会让人有“知荣辱”、“知礼节”的觉悟呢?事实并非如此。如果缺乏有效的规矩约束,在“衣食足”的情况下,人未必会自然而然地有“知荣辱”的觉悟,“仓廪实”也未必一定会让人都有“知礼节”的素养。人满足了生存之的需要,还应该有“规矩”的教化,才有可能让人产生“知荣辱”和“知礼节”的境界和觉悟。因为,规矩对于人的“荣辱”价值判断具有非常重要的导向和矫正作用,只有在规矩约束和道德教化的共同作用之下,人们提升“知耻明辱”的觉悟才真正可靠。

这一点我们也可以从德国人身上得到印证。正是在众多规矩的约束与严格的守规矩训练下,德国人“以守规矩为荣,以坏规矩为耻”的观念根深蒂固。据说,德国老人们最喜欢向别人炫耀的就是,在他几十年的驾车历史中,违章记录栏内始终是一片空白。可见,在他们的心目中,讲规矩是一个人道德觉悟高低的重要标志。规矩面前人人平等。规矩的产生和存续,标示着与其相关的特定人群都必须共同遵守,任何人都不得例外。借用我国法律制度上的一个重要原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句话来讲,就是“规矩面前人人平等”。比如:交通规则必须对一切人适用,红灯要停车,没有人可以例外,这就是“规矩面前人人平等”。能不能做到“规矩面前人人平等”,实际上也很能反映文明程度的高低。

(三)讲规矩重在行动增强守规矩的意识。有人曾把欧洲人与中国人比较后得出结论:“欧洲人太死板,中国人太变通。”有一个笑话,说的是中国一留学生在国外找了一个女朋友,一天在和女朋友过马路的时候闯了红灯,女朋友说,你连红灯都敢闯,什么违法的事不敢做?然后就跟他分手了。后来这位留学生回国了,在国内又找了一位女朋友,还是过马路遇到了红灯,他记得上次的教训停了下来,老老实实地等,但女友不高兴了,说你连红灯都不敢闯,还能干什么事?结果国内的这位女友也和他分了手。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确立规矩意识,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无论如何,我们必须坚决打破“规矩可以随便变通”的思想,确实把规矩放在心上,真正确立“规矩”的权威意识。

养成守规矩的习惯。古话说“习惯成自然”。我可以不夸张地说,我们的国民已经养成了不守规矩的习惯。现在要把这个不好的习惯扭转过来,是很不容易的。需要下大功夫,花大力气。首先要虚心向人家学习,向先进学习,向有优秀的人文传统和道德精神的国家学习。

营造守规矩的氛围。一个人守不守规矩,不仅要靠个人自觉,也还需要有一定的氛围,有一个大的社会环境。大家可能都有这样的体会,在一个十分整洁的环境中,人人都很讲究卫生的情况下,有些本来有乱吐痰、乱丢垃圾习惯的人,也会检点自己的行为,不敢乱来。的确,在大家都很讲规矩的情况下,你一个人要是不守规矩,不仅要面临巨大的道德风险,而且将承担很大的心理压力。这就是氛围的力量。

落实守规矩的行动。讲规矩,关键在于见行动。光有“规矩”,并不等于就能成“方圆”;“规矩”加上“行动”,才可能成“方圆”。在“规矩”与“方圆”之间,“行动”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关键词。把规矩落实在行动上,并不是针对某一个人的要求,而是对管理对象的普遍要求。规矩定好之后,管理范围内没有“局外人”,不管是官还是民,不论是领导还是群众,对所有人都有共同约束力。守规矩,是大家共同的责任。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讲,守规矩都是起码的要求。

二、守纪律严明纪律是强大战斗力的重要保证。放眼国内外,任何一个政党,都是讲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的。如果没有政治上的纪律和组织上的约束,那就是乌合之众,就会失去执政资格。我们党是靠组织纪律组织起来的,从诞生之日起,党就把组织纪律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我们党94年的发展历史雄辩的证明,党的发展壮大一刻也离不开严明的纪律。什么时候纪律严明,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就强;什么时候纪律松弛,党就面临着分裂、失败的危险。三、尽责任

作为一个人,作为社会的一分子,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人生的定位,都有着一定社会角色,都承担着一定的社会职责。梁启超先生说过:“人生于天地间各有责任”,“自放弃责任,则是自放弃其所以为人之具也。是故人也者,对于一家有一家之责任,对于一国而有一国之责任,对世界而有世界之责任。一家之人各放弃其责任,则家必落;一国之人各放弃其责任,则国必亡;全世界人之各放弃其责任,是世界必毁”。所以,做人就必须尽责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