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总论:ct知识CT基础知识
GodfreyN.Hounsfield
UnitedKingdom
CentralResearch
Laboratories,EMI
London,UnitedKingdom
b.1919计算机体层成像(computedtomography,简称CT)是英国物理学家G.N.Hounsfield1969年设计成功,1972年问世,CT发展极其快速,其临床地位与作用无可替代,被认为是医学上继X线发现后的又一次重大革命。由于这一贡献,Hounsfield获得了1979年的诺贝尔医学奖。CT的基本结构与原理1969年Hunsfield发明CT1972年第一代CT(头颅CT)问世1974年第二代CT(体部CT)问世1989年螺旋CT问世:(单层/圈)1992年2层螺旋CT:(2层/圈)1998年4层螺旋CT:(4层/圈)2002年16层螺旋CT:(16层/圈)2003年64层螺旋CT:(64层/圈)2005年双源螺旋CTCT的发展普通CT的扫描方式是单次按一定层厚逐层扫描,信息采集是间断的,且扫描速度慢,所得到的是二维信息。单层螺旋CT扫描时X线球管与探测器连续旋转,球管连续曝光,检查床匀速进入,扫描线在人体上透射成螺旋状;检查床移动速度与扫描层厚可有不同的组合,这种组合以
螺距(pitch)来表示,螺距等于球管旋转一周检查床移动的距离与扫描层厚的比值。多层螺旋CT是利用多个探测器连续螺旋扫描。多层螺旋CT包括2层、4层、6层、8层、10层、16层、64层等螺旋扫描机。总之,螺旋扫描方式不再是对人体的某一层面采集数据,而是围绕人体的一段体积螺旋式的采集数据,即所谓CT容积扫描(volumetricCTscan)与容积数据采集,同时大大提高了扫描速度。CT图像特点CT图像是由一定数目由黑到白不同灰度的象素按矩阵排列所构成。具有下列特点:数字化成像断面显示,并能进行任意方向重建密度分辨率高具有量的概念(CT值)
关于CT值CT值用来表达组织密度的统一单位,单位符号Hu。是由计算机算出的每个体素的X线吸收系数(u),再换算而成CT值。其计算公式是:CT值系以水为标准,各组织的CT值均与它比较。因此水的CT值为0Hu,最下界空气由于其衰减系数近似0,其CT值为-1000Hu,最上界骨的CT值为1000Hu。CT值是相对值,反映了组织的X线衰减系数,也就是组织的X线密度。
某物质的CT值=u该物质-u水u水×1000水窗位(windowlevelWLorWC):亦称窗中心,表示窗的中心位置。一般以观察组织的CT值作为窗位。窗宽(windowwidthWW):表示图像上观察组织CT值的范围。因此,选择不同窗宽和窗位即可获得各种不同组织的灰阶图像。同一扫描层面亦可利用窗技术获得多幅图像以观察不同组织。人的视觉只能分辨从白到黑之间不同的16个灰度层次(称之为灰阶),如果,我们将-1000到+1000的数字进行数模转换并在CRT上形成图像,其中每个灰阶中包含的CT值范围为:
[1000(-1000)]/16=125(Hu)上式说明,如果不同组织CT值的差异<125(Hu)即在同一灰阶之中,人眼即无法分辨。这样就给分清病变带来困难。窗口技术即是用窗位和窗宽来选择感兴趣的CT值范围。并将其转换成16个灰阶。而小于或大于该CT值范围的结构则变成全黑或全白。CT窗口技术CT分辨率1、空间分辨率(spatialresolution):在保证一定密度差的情况下,区别细小的相邻物体的能力,即识别相邻物体尺寸的最小极限。2、密度分辨率(densityresolution)指能分辨组织之间最小密度差异。与空间分辨率二者是互相制约的。
部分容积效应(partialvolumephenomenon)矩阵图像中的像素代表的是一个体积(及体素),这个体积内可能含有多中不同密度的组织。因此图像上的每一个像素的CT值,所代表的是单位体积内各种组织CT值的平均值,而不能如实地反映其中任何一种组织的CT值,这种现象称为部分容积效应。
部分容积效应伪影:指在扫描或信息处理过程中,由于某一种或几种原因而出现的人体本身并不存在而图象却显示出来的影像;主要包括运动伪影、高密度伪影、机器伪影等.二、CT扫描方法
CT平扫
CT平扫(plainscan)是指静脉内不注射造影剂的CT扫描技术,是一种常规扫描方法,通常凡进行CT检查的病人一般是先作平扫,或只作平扫即可。
一般扫描常规为横断扫描,但头颅、鼻副窦、眼眶等部位有时加冠状扫描。增强CT扫描静脉内注射含碘造影剂后的扫描方法叫增强扫描(contrastenhancementccan)。其目的是提高病变组织与周围正常组织间的对比密度差,使病变显示更清楚;也可通过观察病变强化程度与强化类型,进一步判断病变性质。常用造影剂有两类:①离子型造影剂:②非离子型造影剂:常用的有优维显、碘海醇、欧乃派克等。
特殊扫描1、高分辨力CT扫描:高分辨力CT(highresolutionCT,HRCT)是指较常规CT扫描具有更高的空间和密度分辨力的CT扫描技术。一般是在常规CT扫描的基础上,只对感兴趣区的小范围进行HRCT扫描,了解其细微结构或小病灶。常用于肺部、乳突、鼻副窦、骨关节等部位。HRCTHRCT2、螺旋CT双期或三期扫描:在一次静脉注入造影剂后根据检查器官的血供特点,分别在强化的不同时期对检查的器官进行两次或多次扫描。其目的是发现小病灶以及了解检查器官和病灶的强化特点,提高病灶的检出率和定性能力。常用于肝脏、脾脏、胰腺、肾脏等器官的检查。肝脏增强三期扫描3、CT血管造影(CTangiographyCTA):CTA是经静脉注射对比剂后,在靶血管对比剂充盈的高峰期,用螺旋CT对其进行快速容积数据采集,由此获得的图像再经计算机后处理技术,重建成三维血管图像。其目的是显示动脉主干与分支、动脉瘤与载瘤动脉、血管狭窄与栓塞、血管异常分流、动脉粥样硬化后软斑块与硬斑块、动脉与肿瘤的关系等情况。目前已用于全身血管性病变的检查。CTACTA透明法MIP曲面重建(MPR)Case34、CT灌注成像(perfusionCTimaging):属于功能成像的范畴。利用动态增强CT扫描方法,获得每一像素的时间密度曲线(TDC),然后计算出各像素的血流量(CBF)、血容量(CBV)、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TS)、对比剂峰值时间(TTP),经计算机后处理技术获得的上述参数图像,从而了解组织与病变的血供情况。常用于脑、肝、肾、心、肺等器官的检查。用途:
1、了解正常脑、肝、肾、心、肺等组织血供情况,从而可以了解病理情况下组织缺血程度;
2、了解肿瘤血供情况,有助于良恶性鉴别;
3、了解恶性肿瘤血管生成(微血管密度)情况。肿瘤血管生成在实体肿瘤发生、发展及转移的各阶段皆起着重要作用,并显著影响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
……CT灌注CBFTTPTSCBV
三维重建是指SPCT扫描所获得的原始数据经计算机程序处理,在X、Y轴的二维图像上对Z轴(立体轴)进行投影转换及负影显示处理,以重建出立体图形。具体技术有:最大和最小密度投影(Maximum-andminimum-intensityprojections,MIPandMinP)表面遮盖显示(Shadedsurfacedisplay,SSD)容积再现(Volumerendering)……
常用的是MIP和SSD。螺旋CT后处理技术
MIP遮盖表面显示(SSD):
最小密度投影(Min-IP)
Case4Case1VRTVRCT多平面重组(MPR)MPR是指在任意平面上对容积资料进行多个平面分层重组,重组的平面通常有冠状、矢状、斜面及曲面,能从多个平面和角度上更细致地分析病变的内部结构及与周围的关系,从而大大超越了横断面图像的局限性。Case1Case1MIPMPRMPRCase2Case3Case3Case3Case4
容积数据同计算机领域的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结合,如管腔导航技术(navigation)或漫游技术(f1ythrough)可模拟内镜检查的过程,即从一端向另一端逐步显示管腔器官的内腔。行假彩色编码,使内腔显示更为逼真。目前已获得了鼻腔、鼻窦、喉、气管、支气管、胃、大肠、血管等空腔器官的仿真内镜图像。仿真内窥镜技术心脏及冠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