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课《范进中举》 教学实录-2020-2021学年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_第1页
22课《范进中举》 教学实录-2020-2021学年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_第2页
22课《范进中举》 教学实录-2020-2021学年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_第3页
22课《范进中举》 教学实录-2020-2021学年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_第4页
22课《范进中举》 教学实录-2020-2021学年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范进中举》教学实录

【课标内容】

2.2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

2.3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

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2.7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

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品味作品中富于

表现力的语言。

4.3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清楚、连贯、不偏

离话题。

【教材分析】

《范进中举》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二篇课文。

本单元所选课文均为明清时期经典长篇小说节选,情节引人入

胜,人物形象鲜明,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范进中举》一文选自

清代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这是中国古典文学中讽刺艺术

的最高峰。这个故事是《儒林外史》中极为精彩的篇章之一。在

本单元的教学中,这篇文章需要学生把握人物形象并探讨其性格

形成的原因。文中运用夸张的手法着重刻画范进癫狂的丑态以及

他周围的胡屠户、张乡绅、乡邻等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写出了

-1-

当时的世态百相,有助于学生了解古代生活,丰富人生体验。同

时,范进是小说中深受科举制度毒害的儒生的典型,深入分析理

解他的形象可以使学生对《儒林外史》这部小说的艺术性和思想

性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也为提高学生阅读和鉴赏文学名著的能

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语言感受力,并且

已经学过了一个单元的小说,了解了小说的基本要素和主要特

点。初步学会了对人物的分析和情节的梳理,但对人物性格形成

的原因进行探讨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另外,学生面对文本偏长的

小说容易读得比较粗略,并且缺乏对整部作品的背景认识,对人

物的分析理解也容易表面化。

【教学目标】

1.通过资料链接,了解《儒林外史》及其作者,体会小说的

讽刺艺术和主旨。

2.通过品读范进喜极而疯的细节,对比范进中举前后情况的

变化,探究范进性格成因和范进形象的典型意义。

3.通过学习对比手法和讽刺艺术,认识到封建社会的世态炎

凉和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

-2-

【教学重难点】

通过品读范进喜极而疯的细节,对比范进中举前后情况的变

化,把握人物形象,体会小说的讽刺艺术和小说主旨。这也是本

单元小说的教学重点之一。

年代的久远加上文本较长,范进性格的形成原因和范进形象

的典型意义对学生来说是难点。

【教学策略】

讲授法、启发式谈话法、课堂讨论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媒体】

课件、视频

【教学过程】

一、播放视频,直接导入

播放《范进中举》视频(时长6分27秒)。

师:(出示课件)这段啼笑皆非的视频出自《儒林外史》第

三回。《儒林外史》是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也是九年级下册要求

同学们阅读的名著之一。那么,这是怎样的一本书呢?(出示课

-3-

件)你来读一下。

生:“儒林”指读书人这一阶层。《儒林外史》是一部杰出

的现实主义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以封建知识分子为主要对象,

描写他们的生活和精神状态。全书有一个中心:通过对科举制度

的弊害和知识分子的精神生活的腐朽堕落的描绘,深刻地揭露和

强烈地抨击了封建社会道德风俗的败坏和政治的黑暗。是一幅刻

画入微、形象逼真的封建社会儒林百丑图。

师:好的,谢谢,请坐。这段文字中出现了一个我们经常会

听到的一个名词。

生:科举制度。

(通过解读《儒林外史,自然引出小说批判的对象一一科举

制度》)

师:没错,科举制度。你知道科举制度是从哪一个朝代开始

的吗?

生:隋唐。

师:嗯,我们的预习提示上有提到。科举制度自隋唐创始,

到清朝末年废除,历时1300年,如此一个跨越千年的制度,到

底是怎样的一个制度呢?(出示课件)来,你们这一排,一人读

一小段。

-4-

生: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

它创始于隋朝,废除于清朝末年。

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

乡试是地方考试。由钦命的主考官主持,考中者为“举人”。

举人可于次年春进京会试,即便会试没考中,也具备了做官的资

格。

会试与殿试是中央考试。乡试翌年春季,举人汇集京城参加

会试,取中者为“贡士”。

会试后贡士再由皇帝亲自御殿复试,即殿试。殿试第一甲第

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

师:谢谢。视频中的范进是在是在哪一个阶层的考试中上了

金榜的呢?

生:(稍作思索)乡试。

师:哦,就是说,范进已经具备了做官的资格。

(简单了解科举制度,学生初步意识到范进中举之后众人态

度变化的原因)

(出示课件)古诗有云:“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

花。”它彰显了古代读书人中举后的欢喜。话说人生有四大幸事,

你知道是哪四件事吗?

一5一

生:(笑而不语)

师:(微笑)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

题名时。(出示课件)科举上金榜乃人生一大幸事,可是我们的

范举人却一一

生:疯了。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儒林外史》第三回的节选,第三回目

录为:(出示课件)周学道校士拔真才,胡屠户行凶闹捷报。选

入初中语文课本时,编者把题目定为《范进中举》。(板书“范

进中举”)

二'赏析精彩语段,解读范进性格

师:课文大家已经读过,告诉我文章在第几自然段描写了范

进得知自己中了亚元之后的反应?

生:(翻开课本看了3秒钟)第5段。

师:(出示课件)嗯,来看屏幕,这就是本文第5自然段的

内容,齐声朗读一下。

生: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

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跤

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

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

-6-

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

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

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

To

师:范举人这一疯,疯得是很有特色、很有范啊!我们看他

发疯时的言语中,反复出现的一个词语是什么?

生:(思索2秒钟)中了。

师:(师板书“中了”)字越说越少,语无伦次,可见疯得

严重,可即便如此,他还是牢牢记得自己“中了”,都疯成这样

了,还不忘记自己“中了”,这说明范进是怎样的一个人啊?

生1:喜欢荣华富贵。

生2:热衷于功名利禄。

师:(师板书:热衷于功名利禄)还有一个字,也是他疯了

之后反复说的一个字,是哪一个字呢?

生:(不假思索)“噫”

师:(微笑提示)值得玩味的一个字。

生:“好”

师:(板书“好”,出示课件)你觉得他在喊“好”的那一

-7-

瞬间,可能会想到什么?

生1:(思索片刻)以后就好了,有吃的了,也有住的了。

生2:他会想再也不用受胡屠户的辱骂了,老母亲也不用挨

饿了。

师:从此,就拥有了一一

生:荣华富贵。

师:此处堪称是本文的一处妙笔。(出示课件)纷至沓来的

荣华富贵,都随着一声“好”风驰电掣似地卷过范进的脑海。一

个“好”字,将范进这样一个封建社会知识分子满脑功名利禄,

一心升官发财的形象跃然纸上。

三、浏览全文,探究范进性格的成因

师:那么,范进中举之后到底好在哪里?课文又是如何写

的?(出示课件)请同学们跳读课文,结合屏幕上表格显示的四

个方面,划出相关语句,也可以和同桌交流一下。

生:(默读课文,划相关语句,同桌交流,约5分钟)

师:准备好了吗?

生:准备好了。

师:好的,范进中举之后“吃”的方面好在哪里呢?

-8-

生:众乡邻拿蛋、送酒、背米、捉鸡。

师:嗯,还有吗?

生:胡屠户送肉。

师:(出示课件)“住”的方面呢?

生:三进三间房屋。

师:哦?这是谁送给他的?

生:张乡绅。

师:(出示课件)“用”的方面?

生:众乡邻搬桌椅。

师:嗯,还有吗?“用”的方面还可以和什么有关?

生1:钱。

生2:屠户送四五千钱。

生3:张乡绅送纹银50两。

师:很好。(出示课件)地位呢?中举之后范进的地位发生

了什么变化?

生1:胡屠户对他恭敬了。

生2:众乡邻对他很热情。

-9-

师:嗯,很好,还有吗?那个之前未出现的张乡绅呢?

生:张乡绅拜访他,对他称兄道弟。

师:(出示课件)嗯,那么范进在中举之前有过这种待遇吗?

生:没有。

师:中举前他的经济状况、社会地位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

们继续跳读全文,在文中划出相关句子,和同桌交流一下。

生:(默读课文,划相关语句,同桌交流,约5分钟)

师:准备好了吗?

生:准备好了。

师:嗯,谁先说?(学生举手)好,你说。

生:饿了两三天,没有早饭米。

师:还有补充吗?(学生举手)你来说。

生:每日小菜饭,猪油可曾吃过两三回。母亲饿得两眼看不

见。

师:很好。(出示课件)“住”的方面怎样呢?

生:茅草棚。

师:(出示课件)“用”的呢?我们刚刚说了,“用”的方

-10-

面也可以和钱有关。(学生举手)你说说。

生:没有盘费去参加乡试,没有钱打发报录人。

师:真好啊!还可以根据小说内容自己总结。(出示课件)

那中举之前范进的地位如何呢?

生:胡屠户把他骂得狗血淋头。

师:嗯,在胡屠户那里毫无尊严和地位。在众人眼中呢?

生:众人不理会他,无人帮助他。

师:没错。(出示课件)即便如此境况,即便老母亲饿得两

眼看不见,他依然不管不顾,执意要去参加科举考试,这说明范

进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生:热衷功名利禄。

师:是的没错,那么他放下饿得两眼看不见的母亲不管去追

求功名呢?

生:自私。

师:(师板书:自私自利)你看表格清晰地呈现出了范进中

举前后的天地之别,形成了鲜明的一一

生:对比。

师:(出示课件,板书“对比”)除了经济状况的对比之外,

-11-

你还看出来什么对比了吗?

生:(稍作思索)众人对他的态度。

师:嗯,众人对他中举前后的态度也是变得够快。问题来了,

众人的变化,可是真心?

生:不是。虚伪的。

师:那么,众人真正的心思是什么?

生:巴结他。

师:巴结他干嘛呢?

(生笑而不语)

师:我们已经知道范进中举之后,具备了做官的资格。那么,

众人巴结他是什么心思呢?

生:可以让自己发财,巴结他对自己有好处。

师:由此可见,当时世风如何?用几个词语概括。

生1:趋炎附势。

生2:嫌贫爱富。

师:还可以说,世态一一

生:炎凉。

-12-

师:(出示课件)作者写尽人情冷暖、世态炎凉,这与范进

中举发疯有关系吗?你可以用一个词语直接告诉我什么关系,也

可以用一句话描述这种关系。

生:因果关系。

师:(微笑)一语中的。正是因为范进生活在一个权力至上、

金钱至上的社会,人人追求名利,这对当时的读书人来说是一种

引诱,一种挤压。也是范进为什么用尽二十几年的时间去追求功

名,到五十多岁仍不肯罢休的原因,也是范进五十多岁中举发疯

的根本原因。由此可见,作者把矛头直接指向了一一

生:社会。

师:什么社会?

生:封建社会。

师:还有封建社会下的——

生:科举制度。

四、走近作者,体会小说主旨

师:为什么呢?(师稍作停顿)我想,我们该认识一下作者

To作者是谁?

生:吴敬梓。

-13-

师:(板书“吴敬梓”并出示课件)你来读一下。

生:吴敬梓,字敏轩,号粒民,清朝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

出身于世代书香的官僚地主家庭,早年热衷科举,考上秀才,但

再也未中举人。考场上的失意,家庭生活由富到贫的变化,在与

官僚、绅士的交往中,他逐渐看透了他们丑恶的灵魂,对现实,

尤其对科举制度有了较深刻的认识。

师:谢谢。看来,吴敬梓是深受其害,才有如此深切的体会

和感悟的啊!有对联为证(出示课件):

上联:回忆去岁饥荒,五六七月间,柴米尽焦枯,贫无一寸

铁,赊不得欠不得,虽有远亲近戚,谁肯雪中送炭。

下联:侥幸今朝科举,一二三场内,文章皆合成,中了五经

魁,名也香,姓也香,不拘张三李四,都来锦上添花。

师:老师第一次读完这幅对联后,不禁深深叹息。(轻拍一

学生),你来猜猜,我在叹息什么?

生:叹息中举之前不理他,中举之后都来巴结他。

师:嗯,也不错,那你能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我为什么而叹

息吗?

生:(拘谨,不语)

师:没关系,请坐。(轻拍另外一名学生)你来猜猜?

-14-

生:叹息人们的趋炎附势,叹息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

师:深得我心,请坐。我深深叹息,封建社会的凉薄,叹息

封建社会下的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损害至此!接下来,我想请大

家关注一个问题,(出示课件)在这篇小说里,甚至是在整部《儒

林外史》里,有一个人物应该出现,但他却一直没有出现,他是

谁呢?

生:吴敬梓?

师:作者吴敬梓,应该出现在这篇小说中吗?(“应该”重

音)

生:(思索)不应该。

师:范进中举时多大了?

生:50多岁。

师:我们身边50多岁的人都是什么身份了?

生:他儿子!范进的儿子没有出现!

师:50多岁的范进居然没有孩子,为什么呢?

(生思索)

师:我们来关注下范进的妻子胡氏。她是多大嫁给范进的?

生:30多岁。

-15-

师:势利的胡屠户如何把女儿养到了30多岁然后把她嫁给

了一个穷酸的秀才?

生:他女儿有什么问题吧?有病吧?

师:有没有病我们不知道,小说中也没写。不过《儒林外史》

第四回倒是有一处关于胡氏的描写。(出示课件)“只有她媳妇

儿,是庄南头胡屠户的女儿,一双红镶边的眼睛,一窝子黄头发,

那日在这里住,鞋也没有一双,夏天吸着个蒲窝子,歪腿烂脚的。”

从这段描写当中可以看出,胡氏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生:遨遢。

师:嗯,你看,“一双红镶边的眼睛,一窝子黄头发”,说

明什么?

生:长得丑。

师:我们可以猜测一下:范进一个读书人,一心只为追求功

名,耗费了自己的青春,生生将自己拖成了大龄青年,然后无奈

娶了一个大龄剩女。年龄大也罢,生得丑也没关系,都不妨碍她

做一个贤妻。但是你看,“鞋也没有一双,夏天跋着个蒲窝子,

歪腿烂脚的。”说明她嫁给范进后过得很穷,可以说50多岁的

范进“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蓄妻子”,而且“不孝有三,

无后为大”,还没有孩子。这一切都是为了一一

-16一

生:功名利禄。

师:(出示课件)齐声朗读。

生:为了功名富贵,白发苍苍、饥肠辘辘的老娘,可以不管;

为了功名富贵,让自己的青春白白消耗在八股文中,终身大事,

可以不顾;为了功名富贵,背负着“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罪

名,孩子,可以不要。

师:所以你看,小说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都有着极强的讽

刺效果(板书“讽刺”),于无声之处,把范进这个人物的丑态

刻画得淋漓尽致,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也入木三分。而

范进,实乃冰山一角,更多的读书人只能听任封建统治者的摆布,

背后隐藏的悲剧,可悲、可叹。(出示课件)课下同学们可以阅

读《儒林外史》的其他章节,除了对本书的中心有更深的体会外,

海量阅读也是新教材对我们的要求。对你而言更重要的是,中考

出卷专家说:”中考名著4分让读书的同学得分,让好好读书的

同学得高分。”我们新教材总主编也放出狠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