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四川省射洪中学生物高二下期末质量跟踪监视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4届四川省射洪中学生物高二下期末质量跟踪监视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4届四川省射洪中学生物高二下期末质量跟踪监视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4届四川省射洪中学生物高二下期末质量跟踪监视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4届四川省射洪中学生物高二下期末质量跟踪监视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四川省射洪中学生物高二下期末质量跟踪监视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下列关于物质转运的叙述,错误的是()A.抑制了酵母菌的有氧呼吸,葡萄糖分子仍然可以通过主动运输进入酵母菌B.缺氧时,生长素从顶芽运输到侧芽的速率减慢C.同一种物质进出同一细胞的方式可能不同D.胞吐运输的一定是生物大分子,如乙酰胆碱、胰岛素2.下列与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三者制作过程中的最适温度相同B.仅果醋制作中要密封装置,其他两者制作均需提供O2C.与果酒、果醋制作相比,腐乳制作中需要经过后期发酵D.三者使用的菌种细胞中都具有细胞壁、核糖体、DNA和RNA3.取鼠肝脏细胞的线粒体为实验材料,向盛有线粒体的试管中注入丙酮酸时,测得氧的消耗量较大;当注入葡萄糖时,测得氧的消耗量几乎为零;同时注入细胞质基质和葡萄糖时,氧消耗量又较大。对上述实验结果的解释,错误的是A.线粒体内进行的是丙酮酸彻底分解和消耗氧气生成水的过程B.在线粒体内不能完成葡萄糖的酵解,而能完成丙酮酸的分解过程C.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是在细胞质基质中完成的,不需要消耗氧气D.有氧呼吸中,水的参与和生成都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4.下列关于生物进化和自然选择的叙述,正确的是A.有害突变不能成为生物进化的原材料B.某种生物产生新基因并稳定遗传后,则形成了新物种C.自然选择直接选择的是个体的表现型D.若没有迁入迁出、自然选择等因素的影响,一个随机交配小群体的基因频率在各代保持不变5.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中的“自由组合”是指()A.带有不同遗传因子的雌雄配子间的组合 B.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组合C.不同类型亲本间的组合 D.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遗传因子的组合6.历经一个多世纪,经过许多科学家的实验,才逐渐发现光合作用的场所、条件、原料和产物,在下面几个著名实验中,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恩格尔曼的实验利用水绵和乳酸菌证明了叶绿体在光的照射下能产生氧气B.萨克斯的实验也可证明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C.普里斯特利的实验证明了植物可以更新空气D.鲁宾和卡门的实验中,用180分别标记H20和相CO2,证明了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完全米自于H207.如图甲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对某植物生长的影响,图乙表示将盆栽植物横放时植物的生长状况。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甲图曲线表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P点为最适浓度B.乙图中茎的背地性与胚芽鞘的向光性中生长素的作用机理相似C.乙图中根的向地生长体现了生长素具有两重性D.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扦插枝条,生根数量一定不同8.(10分)下列关于酶和ATP的说法正确的是A.都只能在细胞内发挥作用B.都属于细胞内的生物大分子C.细胞内酶和ATP的合成场所相同D.细胞内ATP的水解需要酶的参与二、非选择题9.(10分)如图表示人体内苯丙氨酸的代谢途径,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导致苯丙酮尿症的直接原因是患者的体细胞中缺少酶______(填编号),致使体内的苯丙氨酸不能沿正常途径转变为酪氨酸,只能转变为苯丙酮酸。苯丙酮酸在体内积累过多就会对婴儿的________________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使其智力低下,且患者尿味异样。(2)如果一对患白化病的夫妻(酶①基因均正常)生了8个小孩都是正常的,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可见基因与性状间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3)若在其他条件均正常的情况下,直接缺少酶__________(填编号)会使人患尿黑酸症。(4)从以上实例可以看出,基因通过控制______________来控制______________,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10.(14分)薇甘菊是多年生藤本植物,能攀爬树冠迅速生长,繁殖能力强,植株覆盖密度大。薇甘菊入侵后,以其入侵点为圆心向外扩散,划分出薇甘菊入侵区、群落交错区和本土植物区三类样区。在入侵区,薇甘菊覆盖度大于90%,入侵年龄在5年以上;群落交错区,薇甘菊与当地植物竞争生长,薇甘菊的覆盖度在10%~30%,入侵年龄在3年左右;本土植物区没有薇甘菊生长,优势种群为本土植物类芦,其覆盖度大于80%。下表为不同样区(取土样的数量、体积相同)中小型土壤动物的个体数量和类群数统计结果。请分析回答:

线虫

蜱螨目

弹尾目

其他昆虫或小动物

个体总数

类群数

薇甘菊入侵区

1890

226

123

48

2287

15

群落交错区

1198

132

99

114

1543

15

本土植物区

1084

120

143

49

1376

14

数量总计

4172

478

365

211

5209

19

(1)从表中数据可知,在不同样区捕获到的中小型土壤动物个体数量不尽相同,动物个体数量最多的样区是_________。薇甘菊入侵后对中小型土壤动物的________变化影响不大,而对土壤中动物的__________变化影响较大。(2)在该生态系统的成分中,薇甘菊属于_______,土壤中的小动物属于________。(3)薇甘菊入侵5年后,本土植物成片枯萎死亡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植物大量死亡会使该生态系统中_________的数量增加。因薇甘菊入侵引起的一些物种取代另一些物种等的一系列变化称__________。11.(14分)下图为狗的性染色体示意图,X、Y染色体的同源部分(图中Ⅰ片段),非同源部分(图中Ⅱ-1、Ⅱ-2片段)。视锥细胞基因与狗的色觉有关,若狗的灰白色觉受性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D控制,狗的黄蓝色觉受性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d控制,狗的雌、雄个体均有灰白色觉和黄蓝色觉类型。回答下列问题:(1)控制狗色觉的基因不可能位于图中的_____片段。(2)请写出具有灰白色觉的雄性狗个体可能有的基因型_____。(3)现有雌性黄蓝色觉和雄性灰白色觉两个品种的狗杂交,可以根据子代出现的表现型情况,推断出这对基因所在的片段:如果子代全为灰白色觉,则这对基因位于_____片段;如果子代_____,则这对基因位于Ⅰ片段;如果子代雌性全为灰白色觉,雄性全为黄蓝色觉,则这对基因位于_____片段。12.核糖体普遍存在于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中。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在真核细胞中,核糖体的形成和_____________(细胞结构)有关。(2)将核糖体彻底水解,除蛋白质的水解产物外,还包括_____________种小分子物质。(3)在核糖体上可以完成中心法则的_____________过程,该过程中遗传信息的流向是_____________。(4)请从细胞生命活动的角度分析,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中都含有核糖体的原因。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D【解题分析】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小分子物质)运输方式运输方向是否需要载体是否消耗能量示例自由扩散高浓度到低浓度否否水、气体、脂类(因为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如甘油)协助扩散高浓度到低浓度是否葡萄糖进入红细胞主动运输低浓度到高浓度是是几乎所有离子、氨基酸、葡萄糖等

大分子物质一般通过胞吞和胞吐的方式进行运输,它们均需要消耗能量,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题目详解】A、酵母菌可以进行无氧呼吸产生能量,所以即使抑制了酵母菌的有氧呼吸,葡萄糖分子仍然可以通过主动运输进入酵母菌,A正确;B、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方式属于主动运输,因此缺氧时,能量供应减少,生长素从顶芽运输到侧芽的速率减慢,B正确;C、同一种物质进出同一细胞的方式可能不同,如:细胞外钠离子多于细胞外,所以钠离子出细胞为主动运输,进入细胞为协助扩散,C正确;D、胞吐运输的不一定是生物大分子,如乙酰胆碱,D错误。故选D。2、D【解题分析】果酒、果醋和腐乳的制作,所用的菌种依次为酵母菌、醋酸菌和毛霉,20℃左右最适合酵母菌繁殖,醋酸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毛霉生长的适宜温度是15℃~18℃,可见,三者制作过程中的最适温度不同,A错误;果酒和腐乳的制作过程中均需要密封装置,果醋制作中需提供O2,因为醋酸菌是一种好氧菌,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才能进行旺盛的生命活动,B错误;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中都需要经过发酵,C错误;三者使用的菌种细胞中都具有细胞壁、核糖体、DNA和RNA,D正确。3、D【解题分析】

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为丙酮酸后,才可以进入线粒体,参与有氧呼吸第二、第三阶段。【题目详解】A.丙酮酸彻底分解在线粒体中进行,消耗氧气生成水的过程在线粒体内膜中进行,A正确;B.葡萄糖的酵解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线粒体中不能进行葡萄糖酵解,但能完成丙酮酸的分解过程,B正确;C.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属于细胞呼吸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完成,不需要消耗氧气,C正确;D.有氧呼吸中,水的参与在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发生场所是线粒体基质,水的生成属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中进行,D错误;因此,本题答案选D。4、C【解题分析】

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2、保持基因平衡的理想状态要满足5个条件:①种群足够大;②种群中个体间可以随机交配;③没有突变发生;④没有新基因加入;⑤没有自然选择。此时各基因频率和各基因型频率保持不变。【题目详解】A、突变和重组都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A错误;B、有新基因产生并稳定遗传后,该种群的基因频率变了,说明生物进化了,但不能说明形成了新物种,形成新物种的标志是产生生殖隔离,B错误;C、自然选择直接选择的是个体的表现型,C正确;D、没有其他因素影响的情况下,种群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都不会发生改变的前提是种群数量足够多,个体间随机交配,D错误。故选C。5、B【解题分析】

自由组合定律的主要内容为: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据此答题。【题目详解】A、带有不同遗传因子的雌雄配子间的组合,属于受精作用,不属于自由组合的范围,A错误;

B、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中的“自由组合”指的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即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自由组合,B正确;

C、不同类型的亲本间不能自由组合,C错误;

D、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会发生分离,不会发生自由组合,D错误。

故选B。【题目点拨】本题考查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理解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解题的关键。6、A【解题分析】

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1)普利斯特利通过实验证明植物能净化空气;萨克斯的实验也可证明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2)梅耶根据能量转换与守恒定律明确指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光能转换为化学能;(3)萨克斯通过实验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除了氧气外还有淀粉;(4)恩格尔曼采用水绵、好氧细菌和极细光束进行对照实验,发现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5)鲁宾和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进行实验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O2来自水;(6)卡尔文采用同位素标记法探明了CO2的固定过程中碳元素的转移途径。【题目详解】A.恩格尔曼采用水绵、好氧细菌和极细光束进行对照实验,发现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乳酸菌是厌氧菌,A错误;B.萨克斯的实验的单一变量为是否光照,因此可证明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B正确;C.普利斯特利通过实验证明植物能净化空气,C正确;D.鲁宾和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进行实验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O2来自水,D正确。故选A。【题目点拨】本题考查的是光合作用的发现史,识记和理解相关科学家的实验及结论是解答本题的关键。7、D【解题分析】

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两重性作用,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体现在根的向地性、顶端优势上。生长素的两重性作用与浓度和器官有关,如根比芽敏感,芽比茎敏感。【题目详解】A.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曲线表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P点表示促进作用最大时对应的浓度,A正确;B.由于受重力影响,乙图中茎背地生长,胚芽鞘的向光性是由于生长素的横向运输,B正确;C.根对生长素浓度敏感性强,近地侧的生长素浓度高,抑制根的生长,远地侧生长素浓度低,促进了根的生长,所以根向地生长,体现了生长素的两重性,C正确;D.根据图示曲线,当浓度不同但促进作用相同时,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扦插枝条,生根数量相等,D错误。故选:D。8、D【解题分析】酶和ATP可以在细胞外发挥作用,A项错误;ATP不属于大分子,B项错误;细胞内酶的合成场所主要是核糖体,ATP在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中合成,C项错误;细胞内ATP的水解需要酶的参与,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9、①神经系统这对夫妻分别为酶⑤基因、酶⑥基因缺陷③酶的合成代谢过程【解题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表示人体内苯丙氨酸的代谢途径,其中酶①能将苯丙氨酸转化为酪氨酸,酶⑦能将苯丙氨酸转化为苯丙酮酸,若酶①缺乏,苯丙酮酸积累过多会引起苯丙酮尿症;酶②能将酪氨酸转化为尿黑酸;酶③能将尿黑酸转化为乙酰乙酸;酶④能将乙酰乙酸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酶⑤⑥能将酪氨酸转化为黑色素。【题目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如果人体细胞中缺少酶①,致使体内的苯丙氨酸不能沿正常途径转变为酪氨酸,只能转变为苯丙酮酸,苯丙酮酸随尿排出,会患苯丙酮尿症;苯丙酮酸在体内积累过多就会对婴儿的神经系统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2)由图示可以看出,缺乏酶⑤或者酶⑥,人体内都不能合成黑色素从而导致患白化病。如果一对患白化病的夫妻生了8个小孩都是正常的,最可能的原因是这对夫妻分别缺陷酶⑤基因、酶⑥基因,其后代同时含有了这两种基因。(3)由题图可知,正常情况下,尿黑酸在酶③的作用下会转变成乙酰乙酸,进而被氧化分解形成二氧化碳和水,如果缺少酶③,人体的尿黑酸不能转变成乙酰乙酸,因此会患尿黑酸症。(4)由题图可以看出,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细胞代谢,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题目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分析题图,弄清楚不同的酶催化的过程及其结果,并能够根据图示代谢途径分析不同的酶缺乏可能出现的缺乏症。10、薇甘菊入侵区类群数个体数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光照不足分解者群落演替【解题分析】

阅读题干和题表可知,本题涉及的知识有生态系统的成分、种间关系、群落的演替,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并分析图表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题目详解】(1)从表格中所给数据可知,薇甘菊入侵区捕获到的动物个体数为2287,居最多;而类群数与群落交错区及本土植物区差距不明显,而对土壤中动物的个体数量变化影响较大。

(2)薇甘菊能进行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等无机物合成有机物,是生产者;土壤中部分小动物为消费者,但蚯蚓和其他小动物能使土壤中的无机盐成分增加,担任分解者的角色。

(3)题干信息表明,随薇甘菊入侵时间的延长,薇甘菊与本土植物的覆盖度明显相反,显然它们之间存在着竞争关系;薇甘菊依靠攀爬树冠迅速生长,繁殖能力又强,植株覆盖密度大,尤其是生长具有趋光性,因此,薇甘菊很容易向上层生长、扩展,从而覆盖其他植被,使本土植物光照不足,并致其死亡,同时导致分解者数量增加.随着时间的推移,本土的一些物种可能被薇甘菊所代替,发生群落的演替。【题目点拨】本题以“薇甘菊”作为素材,考查生态系统的成分、种间关系、群落的演替及实验分析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分析图文信息的能力。11、Ⅱ-1XDYD、XDYd、XdYD、XDYⅠ雌性全为黄蓝色觉,雄性全为灰白色觉Ⅰ或Ⅱ-2【解题分析】

分析图解可知,Ⅰ为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其上的基因互为等位基因;Ⅱ-2、Ⅱ-1片段分别是X和Y特有的片段,其上没有等位基因,会表现出伴性遗传,特别是Ⅱ1片段上的基因只传给雄性后代。【题目详解】(1)由题干信息:狗的雌、雄个体均有灰白色觉和黄蓝色觉类型,可判断出控制狗色觉的基因不可能位于图中的Ⅱ-1片段,因为该片段只在雄性中遗传。(2)由题目信息分析可知,狗色觉基因可能位于X染色体的Ⅱ-2片段,也可能位于I片段的X、Y染色体的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