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保政策执行过程中产生的消极效果及优化建议分析11000字(论文)】_第1页
【低保政策执行过程中产生的消极效果及优化建议分析11000字(论文)】_第2页
【低保政策执行过程中产生的消极效果及优化建议分析11000字(论文)】_第3页
【低保政策执行过程中产生的消极效果及优化建议分析11000字(论文)】_第4页
【低保政策执行过程中产生的消极效果及优化建议分析11000字(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低保政策执行过程中产生的消极效果及完善对策研究目录TOC\o"1-3"\h\u25184前言 123769第一章我国低保政策的发展历程 128279一、建立背景(1949-1992) 122834二、探索阶段(1992-2002) 14657三、初步确立阶段(2003-2007) 113267四、正式建立以及完善阶段(2007-至今) 2127第二章低保政策执行的积极效果 232626第三章低保政策执行过程中产生的消极效果 39891一、政策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消极效果 33112(一)政策保障力度不够,受到的约束条件多 313504(二)政策保障金额不足,没有达到与时俱进 312335(三)政策呈区域性划分,覆盖范围不够全面 37215二、政策执行过程中仍存在的消极效果 417276(一)低保乱象现象在全国各地频发 4146221.执行者的专业性欠缺 4197842.执行者存在利己偏好 419079(二)低保乱象问题长时间存在,得不到根治 56853第四章影响低保政策有效执行的主要因素 512931一、政策存在缺陷 528818(一)对申请对象的审核不够严格 52685(二)申请流程较短,易出现“人保人”现象 621669(三)惩戒力度过小,没有明确的法律或惩戒政策监管 612767二、政策执行受到其他因素干扰 77373三、政策执行的经济学分析 829473第五章提升低保政策执行效果的对策建议 83576一、加强对低保申请对象的审核,拦住“漏网之鱼” 831341二、立体化低保申请流程,防止“开便车”情况发生 931447(一)加快信息化建设 929226(二)动态调整低保范围 91193三、健全问责、惩戒机制,尽快出台明确的法律法规 1032055四、严格筛选政府官员,提高政策执行者的素质 1030496(一)加快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1017304(二)健全考核体系 1116585结束语 1111740参考文献 12前言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惠民生、解民忧、保稳定、促和谐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保障了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是社会保障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政府对城乡贫困人口按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与其收入之间进行差额救助的社会救济资金。李克强总理在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在财政收支矛盾较大的情况下,我们竭诚尽力,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注重制度建设,兜住民生底线,推动社会事业发展。由于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我国各级地方政府对城乡低保资金的资金管理和使用都制定了较为完善的制度措施,用于指导基层民政部门管理、使用、发放低保资金,但由于城乡低保工作的复杂性和多变性,目前我国城乡低保政策执行中依然存在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第一章我国低保政策的发展历程一、建立背景(1949-1992)1950年,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全国民政会议上,内务部的重点工作之一定为救灾救济。1953年,新增救济司,专门负责农村的救济救助工作,负责给农村贫困群众发放救济款、减免农业税等。1956年完成三大改造后,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期,农村社会救济工作也得到了新的发展。国家对无劳动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抚养人的农村“三无”对象进行救济,保障其生存的基本需求。1958年后,人民公社开始成立,在这特殊背景下,国家保障与农村社队保障相结合,直接由生产队负责农村的生老病死以及困难群众的补助。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一些地方开始探索农村定期定量救济并且得到了国家鼓励。对常年生活困难的对象按照一定的周期给与固定的救济金或者救济物品,保障其基本生活[[][]刘晓娣.城乡低保资金管理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消费导刊,2019,000(011):259.二、探索阶段(1992-2002)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对社会救济制度的完善,20世纪80年代,部分地方开展了由乡镇统筹救济经费的尝试。1992年,山西省左云县在全国首开新河,进行低保制度的试点。1995年,山西省政府率先在全省推行农村低保。同年12月,广西武鸣县颁布了国内第一个县级有关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文件。1996年开始,全国大部分省都开始尝试实施低保工作,到2002年为止,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直辖市几乎都实施了程度不一的低保制度。三、初步确立阶段(2003-2007)2003年开始,农村税费改革、农业税免征等政策开始实施。一方面,这些政策的实施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另一方面也使得村级集体经济受到影响,导致农村低保资金出现短缺。因此,建立全国性的低保制度已经迫在眉睫。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中出台为低保制度的建立提供了政策依据。此后,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突出逐步建立低保制度,加快了低保制度走向正轨的步伐。到2006年底,全国共有22个省份全面建立了低保制度[[][]王洪国.试论农村低保资金的管理[J].现代经济信息,2019.四、正式建立以及完善阶段(2007-至今)2007年,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全国正式建制,该制度对于我国逐步缩小城乡差距,维护社会公平具有重要意义。2007年中央财政安排给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30亿,尝试将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形式纳入到我国整个社会保障体系中,截至2007年6月底,全国31个省区市都已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覆盖近2068万农村困难群众。随着农村低保政策的不断完善,我国的农村低保保障标准也在逐年提高[[][]周楠.城乡最低生活保障资金预算管理研究[J].中国经贸导刊(中),2020,No.980(09):149-151.第二章低保政策执行的积极效果城乡低保制度从最初实行至今,逐渐趋于完善。近年来,最低生活保障标准随着经济发展水平,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发挥低保保障兜底功能。城乡低保标准差距不断缩小,部分地区已统-标准。财政投入不断加大,保障能力显著提升。严格实行财政专户管理,规范化发放,按照“民政部门核定对象和标准、财政部门核拨资金、金融机构代发到人”的社会化发放办法,保证了低保资金的安全和高效,更好地落实了惠民政策,让低保户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以福建省福清市为例,2017年1月城市低保从每人每月570元提高到700元,农村低保从每人每月350元提高到450元;2018年1月农村低保从每人每月450元提高到700元,实现城乡低保标准的一体化;2019年财政投入城乡低保资金4945万元,2020年财政投入城乡低保资金6996万元。平均年增长19%。整体来看,低保政策执行取得的积极效果在于一下几个方面:一、实行政府预算管理将城市低保资金参与了公共预算管理,极大的保障了城市低保资金的需求,为预算的实施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最小生活基金参与公共预算管理,有效保障了基金的需求,为预算的实施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各级政府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协同参与;通过合理计算资金需求,参考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生活水平,及时提高补助标准,逐年增加财政投入。二、实行专项管理实行城市最低生活保障资金的具体管理,强调资金的具体使用,不仅提高了最低生活保障资金使用的透明度,而且促进了监督检查。在实际工作中,对于最低保障资金的具体核算,将城市低保资金纳入集中支付管理,更有利于对其应用全过程的动态监控。三、采取“一片通”发放模式当前,在城市最低生活保障资金的发放方面,已经由开始的现金式发放改变成了当前比较普遍的“一片通”发放模式,即由财政部门将资金拨付主管部门,由主管部门通过金融机构直接发放到最低生活保障银行账户中[[][]胡秀丽.乡村振兴视角下农村低保动态管理研究——以安徽省Y县为例[J].宿州学院学报,2020(7):9-13.第三章低保政策执行过程中产生的消极效果一、政策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消极效果(一)政策保障力度不够,受到的约束条件多最低保障政策规定中对家庭所有制的规定不明确,对农村家庭收入的规定不明确,财产和收入的核算缺乏相对统一的标准,这就导致了在确定最低住宅安全目标时存在较大的主观性。与城市收入结构不同,农村收入难以实现,村民的隐性收入也难以计算[[]王思南.城乡低保档案的建立及管理工作完善策略研究[J].办公室业务,2020,No.350(21):111-112.[]王思南.城乡低保档案的建立及管理工作完善策略研究[J].办公室业务,2020,No.350(21):111-112.(二)政策保障金额不足,没有达到与时俱进在编制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基金预算时,最低生活保障的计算和实际补助数额是编制预算的两个关键因素。政策保障金额不足给预算工作带来很大困难。在计算人数时,由于缺乏每日津贴边际组的相关数据,无法准确预测新增和减少人数;按实际补贴金额的计算改变实际补贴金额;除了改变政府制定的补贴标准外,还改变实际补贴金额在个人收入水平上的变化。由于测算数据的不确定性,低保和寿险的预算与实际执行金额存在较大差异,预算资源不足,或者预算余额过大,导致财政资源配置不合理,政策保障金额不足。(三)政策呈区域性划分,覆盖范围不够全面低保制度在整个社会保障体系中所处的层次不同,其中社会救助处于低保制度的最低层次,起的是-种保底作用。哪一种项目在社会保障制度中处于主要地位,应根据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决定。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应主要以社会救助为主;而经济发达地区,人们对福利的要求更高,应以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为主。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发展水平由东到中至西梯次递减,且城乡差距比较大。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中西部地区,社会最低保障应以社会救助为主。而目前由于受到财政收,入和发展水平的限制,中西部地区尤其是广大偏远的农村地区,丧失独立生活能力的老人及伤残人员只能享受到极少量的社会救助,遇到大灾难和疾病时,根本没有自我保障能力[[][]胡玉娟.我国城市低保失业人员的就业保障改进策略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7(2).二、政策执行过程中仍存在的消极效果(一)低保乱象现象在全国各地频发1.执行者的专业性欠缺由于民众组织成员的知识结构有限,他们经常在解释优越政策时扮演政治吸收的角色,有意或无意地破坏政策的初衷,而在乡村管理过程中,乡村框架往往受到乡村特有的生活习惯的影响[[]YanHY,Xin-XingWU.SeeingtheIntegrationofMinimumLivingSecuritySystemfromSocialJustice[J].JournalofGuizhouNorm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s),2019.]。例如,何家埔村的丁大爷因脑溢血而瘫痪在床,家境非常艰难,但他的儿子用小卡车运送蔬菜,他被排除在补贴范围之外。虽然广东省低保管理的相关规定对机动车辆实施了限制,但限制的目的是针对最低生活安全申请人。何家埔村最低生活保障群体的政策解读超出了“申请人”的范围,同时也考虑了其儿子的财产。此外,在确定何家埔村的低保认定过程时,并没有进行严格的入家计调查,而是依靠跟着村民走的“直觉”,这明显体现了基层政策执行者的专业性不足[[]YanHY,Xin-XingWU.SeeingtheIntegrationofMinimumLivingSecuritySystemfromSocialJustice[J].JournalofGuizhouNorm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s),2019.[]王洪国.试论农村低保资金的管理[J].现代经济信息,2019.2.执行者存在利己偏好在实践中,基层村干部不仅是国家的代理人,也是具有自身利益的“行为人”。这就是为什么他们在实施最低生活保障政策时,往往不同程度地偏向于自身利益。目前,错保、漏保、“人情保”等问题已成为最低维护政策影响农村地区的主要障碍。通过改变低保名额分配,与自身有良好关系的人需要被照顾。通过对何家埔村村民的采访得知,谁能拿到何家埔村的低保资格,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村干部的决定,民主的评价结果只能反映村干部的决定结果[[][]保障生存到促进就业:论有劳动能力低保群体社会保障权改革[J].法学,2017(1).(二)低保乱象问题长时间存在,得不到根治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要求实现“应保尽保”,不符合条件者也要及时退出。在2019年农村低保专项整治过程中,因为死亡和条件转好而清退的有20户39人。新申报158户214人。东镇现行实施的农村低保制度是每季度申报一次,按正常程序落实到位而言,是不会出现大数据增加或者减少的。一方面部分基层工作人员会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理,为了部分稳定而不主动作为。同时,干部人员和精力有限,大多将重心放在了党建、扶贫和建设这一块,对于低保工作只求在维持村级工作稳定的前提下完成任务。对于“维稳保”、“关系保”的取缔寄希望于上一级,缺少勇于担当的责任感。另一方面在实际工作中未有相关制度去约束,没有引起大家的重视。一级民政专干错过了这一季度的上报时间可以下个季度再报,民政所也无法确定各村是否及时上报了信息,只能依靠村干部的责任心。“应保尽保”是低保工作的一大准则,如若不能及时进行动态调整,势必就无法将此准则落实到位,损害的是国家资金和社会公平,还会造成“养懒汉”的局面,人民也会对低保失去公信力,引发上访等一系列社会问题。第四章影响低保政策有效执行的主要因素一、政策存在缺陷(一)对申请对象的审核不够严格(1)收入难以核实。对于参与最低生活保障的低保户,首先第一步准入机制就是核查低保户的收入情况,只有收入达不到保准才能申请被列为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只要收入超过了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就要被清退。但是目前来讲,居民的收入核算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城市居民的选择职业更加广泛化、多元化,最低生活保障对象收入的界定没有准确的依据。其次是居民的收入受外界环境、个人因素的影响导致收入的不稳定,还有部分外出务工人员收入不稳定。(2)家庭成员难以界定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中虽然对家庭成员的范围做了统一要求,但在具体统计中,由于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户口本上已婚的女儿已将户口迁出,父母不再愿意承认家庭成员里面还包含女儿,也认为她们没有义务来继续维护家庭的支出和维持基本生活。有的甚至故意隐瞒家庭成员,对于核算家庭收入出现误导。(3)核查手段难以把握。由于城市居民居住地分散,要及时掌握纳入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对象情况,难度很大,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动态管理水平不高。目前,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核验一般是在乡镇一级,通过入户调查和民主集中评价的方式进行,对于政府干部来说,生活在同一个地区不能排除邻里关系、亲属关系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二)申请流程较短,易出现“人保人”现象现阶段低保户的申报条件的审核仅靠村干部、驻村干部入户调查是不能完全核实到位的,它涉及到人社中心、房管、车管、工商、房产、学校、派出所等部门的信息整合。但是申报之初,既没有足够的人力往返于各部门之间也没有平台可以互通信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网[Z].2002-10-22在每年度的专项整治中,会由省一级自上而下的进行信息对比,再将问题反馈给村一级。每一年都能够比对出不符合条件的人员也就是识别不精准,这个信息比对的过程具有时间差,对于无法追缴的资金会直接造成国家资产的浪费,也不利于农村低保公平公正的开展。比如已死亡的低保人员信息可以和派出所、人社中心等部门及时信息共享,就完全可以避免违规领取的现象。由于各个保障部门并未建立起紧密完善的衔接机制和协调机制,相互之间的信息传递严重滞后,甚至造成信息脱节。农村低保的申报只需要经过村、镇、县审核,若在审核阶段不能实现各部门之间信息及时共享,便就会使得原本应使用于低保对象的保障救济不到位或者原本不符合条件的对象违规领取低保金。(三)惩戒力度过小,没有明确的法律或惩戒政策监管1.农村低保立法不完善我国暂未出台关于农村低保这一块全国性的法律法规,法律层级低效率较弱。在缺乏国家法律的依据下,地方性的政策法规执行力较低。我国《宪法》第四十五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残疾、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农村低保制度就是为了帮助贫困群众维持基本的生活,是宪法所赋予的权利,但是农村低保立法方面仅有《社会保险法》、《劳动法》等,目前较为规范的法规只有1996年《关于加快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意见》和2014年《社会救助暂行办法》,中央层级的政策规定仅有9个,且内容重复规定空泛,并未明确具体行为所要承担的后果。2019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救助法》列入民政部2019年立法工作计划,但至今尚未成型。基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缺少权威性政策依据,同时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缺少法律制裁方面的依据。法律法规不完善,导致低保工作机制不健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农村低保违规行为的风险和成本,认为“骗保”的后果就只是取消低保资格,“占国家便宜”不犯法的错误思想,就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袁珊珊.统筹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12-15.2.监督考核机制不完善农村低保制度的实施只有在制度政策落实到位的情况下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就必须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管机制。从17年以来农村低保整顿清理比对的数据来看,17年整改过的问题19年仍然存在,比如死亡人员继续领取低保金的。说明镇一级采取的监管措施没有发挥相应的作用。根据东镇2019年对村一级的考核文件上的规定,考核总分200分,民政占20分,其中低保占5份,未及时上报信息仅占1分,除此之外没有其他可以约束农村低保基层执行者的文件。低保的审批手续由低保工作人员一手操办,是否评定为低保户具有一定的弹性,低保工作人员是否违规操作,有时难以界定。同时,各级下发的关于农村低保的实施方案并无任何监督处罚机制和措施,缺乏对低保工作人员的监管机制,不能及时阻止低保工作人员违规操作。例如申报者需如实填写家庭情况,但并未说明“骗保”的处置方式和力度,“关系保”、“人情保”也仅为清退的处理结果。二、政策执行受到其他因素干扰基层工作人员是政策的传播者和实践者,需要与群众面对面沟通交流,其执行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党和国家的形象。东镇基层低保工作人员整体年龄偏大、学历偏低,身兼数职,而各项低保工作的布置大多时间紧、任务重,造成低保工作的执行出现了偏差。2015年,曾在农村低保“应保尽保”工作中出现了“平均分配”低保名额的现象。近年来,低保工作日益要求规范,但基层低保工作人员在执行上由于精力有限加之对政策的理解力不足,出现了“漏保”、“错保”以及“死亡保”的现象。2018年,主要表现为分管或负责低保的乡镇、村干部和经办农村低保的工作人员对湘民发〔2018〕38号文件政策不了解,不熟悉,宣传不深入、不到位,农村低保对象的认定仍然片面地在建档立卡贫困户中识别。在2019年9月A县民政局关于全县农村低保专项治理突出问题的通报中指出东镇部分村干部对低保专项整治文件的理解存在偏差。主要是对单人保的认定,认为只要是重病、重残人员都可以申报,将家庭中有门面出租和有小车用于消费的家庭条件优越的对象纳入申报范围。个别村只有是重残对象都纳入申报范围,没有考虑家庭经济状况和子女赡养能力。基层低保执行人员对低保政策的错误认识对低保政策的实施产生了巨大影响。根据近几年来的数据,虽然农村低保分类日益精准、识别日益精确,但基层农村低保工作者在执行中仍然存在偏差。东镇2019年的专项治理中,民政所的工作人员平均每人需要对6个农村(社区)、涉及约180户左右的低保家庭进行详细调查,工作量完全超过个人承受范围,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低保政策的执行和推广实施。加之农村低保工作人员的队伍建设非常的薄弱,人手紧缺。近年来民政基层工作任务日渐繁重,低保工作难以保质保量的完成。面对复杂的农村低保工作,急需进一步加强基层工作人员的队伍建设。三、政策执行的经济学分析在编制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基金预算时,最低生活保障的计算和实际补助数额是编制预算的两个关键因素。给预算工作带来很大困难。在计算人数时,由于缺乏每日津贴边际组的相关数据,无法准确预测新增和减少人数;按实际补贴金额的计算改变实际补贴金额;除了改变政府制定的补贴标准外,还改变实际补贴金额在个人收入水平上的变化。由于测算数据的不确定性,低保和寿险的预算与实际执行金额存在较大差异,预算资源不足,或者预算余额过大,导致财政资源配置不合理。第五章提升低保政策执行效果的对策建议一、加强对低保申请对象的审核,拦住“漏网之鱼”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公平正义的原则对保障对象进行认定,认定的标准是保证温饱,认定的范围是保障最困难的人。北京市对纳入最低生活保障的家庭要求是全年人均纯收入低于当地制定的最低保障标准。据统计,这部分家庭造成困难的原因主要是没有固定收入或者家里没有有劳动能力的人口[[][]时亚儒.强化城市低保资金管理的办法与途径〔J〕.西部财会,2005(12):23-25在实际认定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时,要注重发动群众参与民主评议等各项低保工作,尤其是识别贫困人口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时,哪家困难、哪家生活条件差,群众是最清楚的,所以要充分调动该地区居民参与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的确定。对申请低保人员的劳动收入和隐性收入难以确定的问题,可以举行听证会,对申请低保人员进行审查核实。申请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人员是否符合条件,由人民有最终决定权。要与工商、银行、劳动、税务等部门共享信息,建立沟通交流的长效机制,加强信息互动,更加全面的掌握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申请对象的家庭收入、支出和财产等情况,更加精准地确定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二、立体化低保申请流程,防止“开便车”情况发生(一)加快信息化建设加快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信息平台建设,确保信息更加全面。做好居民经济状况核对工作是准确认定低保对象的前提,也是财政落实低保补助的重要保证。目前,核对平台存在核查信息不够全面等问题,迫切需要相关部门协调沟通,建设更为健全、完善的信息平台,横向方面,与居民家庭收入和财产有关的信息尽可能纳入平台,纵向方面,实现全国联网,信息共享[[][]袁张露;许建龙;曾龙龙.基于改进的遗传算法的图像匹配研究〔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11,(6):73-79.(二)动态调整低保范围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公平正义的原则对保障对象进行认定,认定的标准是保证温饱,认定的范围是保障最困难的人。北京市对纳入最低生活保障的家庭要求是全年人均纯收入低于当地制定的最低保障标准。据统计,这部分家庭造成困难的原因主要是没有固定收入或者家里没有有劳动能力的人口。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的核定,是由申请贫困户提交申请、城镇、城乡两级及时收集申请材料,保证申报材料真实、准确、完整,在公开公示以后上报。认真履行主体责任,严格防止错保、漏保的发生。同时,重点做好入户调查、入户登记信息、民主评议等制度。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总体发展时间较短,在低保对象的确定方面还不是很完善,这也成为一个公认的难题。通过多年的实践,低保制度越来越健全,比如说再认定程序上更加完善,在审核方式上更加严格,在界定手段上更加科学。随着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不断进步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低保户的准入机制更加严格把握、审核方式更加精准,对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的界定更加的科学合理。对于申请人被纳入城市低保后,要对其家庭纯收的准确核实,严格把关。必须进行入户走访调查,掌握申请人的家庭成员、年均收入、生活支出费用、是否有劳动力等情况,做出综合判断。其中,家庭收入计算主要衡量家庭的净收入,即家庭的所有收入减去有关经营支出,得到一个家庭最后用于维持基本生活的费用。对于申请加入低保的家庭纯收入界定,要把其共同生活的所有家庭成员收入全部纳入统计范围,家庭收入核算主要包括以下5个指标:①种植业、养殖业获得的收入。②劳务获得收入。③加工获得收入。④抚养费、赡养费收入。⑤其他途径获得的收入。在实际认定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时,要注重发动群众参与民主评议等各项低保工作,尤其是识别贫困人口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时,哪家困难、哪家生活条件差,群众是最清楚的,所以要充分调动该地区居民参与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的确定[[][]BorgschulteM,ChoH.MinimumWagesandRetirement[J].ILRReview,2020,73(1):153-177.三、健全问责、惩戒机制,尽快出台明确的法律法规当前在社会最低保障政策执行方面缺乏健全的问责机制和惩戒力度,对于低保所存在的问题上整改上比较被动,没有形成威慑力,在事后追责上往往无疾而终。首先对镇一级建立个人与领导问责相结合,包括具体执行人员、驻村干部和分管领导,从而加大问责力度和覆盖面。其次需要建立各级问责制,问责后的惩戒措施也需要精细化,加大低保识别的精准性,规范基层执行行为。监督有利于优化执行效果,更好的落实各项政策。低保在执行过程中,人为因素的识别、判定占很大的成分,有效的监督机制可以规避明显的执行偏差。第一,完善财务监督机制,加强对低保金的管理以及救助物资的公平分配;第二,联合纪委等部门,通过明察暗访的形式,加强日常工作的监督。四、严格筛选政府官员,提高政策执行者的素质(一)加快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基层的现状是难得留住人才,所以更需要重视人才队伍的建设,否则低保政策就没有得力的执行者。多引进管理大类人员才充实基层干部队伍。只有基层工作人员具备相关专业常识才能合理开展工作,提高工作效率,也能够更好的指导村一级工作。“守初心、担使命”,为民服务解难题是基层干部的职责所在,基层干部以及民政专干的素养直接反应着基层政府的形象。所以加强工作人员的责任感、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非常重要。这是服务型政府的职能转变对基层工作人员的要求,只有真正落实“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才能避免“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这种不作为的心理,为困难群众排忧解难。低保政策的不断调整、完需要基层工作人员与时俱进,首先自己掌握好政策才能做政策的实施者。出了对镇一级民政干部进行培训外,也要加强对干部的业务知识和相关规章制度的培训,他们才是政策宣传和落实的主干力量,不能在政策传达的最后一个环节掉链子。(二)健全考核体系低保工作关系到农村困难群众的生计大事,因此不仅是民政一个部门的责任,是各级村的自制组织、政府的共同责任,所以要建立健全农村低保的考核体系,将其纳入乡镇、村年底的绩效考核中去。第一、压实工作职责,要加强村干部、驻村干部、分管领导、主要领导的职责。第二、完善工作细则,考核根据农村低保工作的阶段性,以一个季度为周期进行考核,全面提高农村低保从申报到审核以及动态调整的考核力度。第三、严格落实考核,年底严格按照考核细则进行排名,做好奖惩措施,调动相关责任人、责任单位的积极性[[][]H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