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全套课件_第1页
管理学全套课件_第2页
管理学全套课件_第3页
管理学全套课件_第4页
管理学全套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第一节人类的管理活动第二节管理的职能与性质第三节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第四节管理学的对象与方法人类的管理活动人类活动的特点管理的必要性管理的定义管理的职能与性质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管理学的对象与方法2人类活动的特点人类活动的特点目的性依存性知识性自古到今,人类的经济、政治、军事、宗教及其他一切社会活动都具有以下三个特点:人类的管理活动人类活动的特点管理的必要性管理的定义管理的职能与性质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管理学的对象与方法3管理热潮的兴起与发展工业革命后二战以后20世纪70年代中国学习管理的必要性资源短缺科技落后专业化社会分工

凝结全体成员力量的需要信息技术的发展管理的必要性人类的管理活动人类活动的特点管理的必要性管理的定义管理的职能与性质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管理学的对象与方法4管理是由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及控制等职能为要素组成的活动过程——法约尔管理就是通过其他人来完成工作

——福莱特管理是一种实践——彼得·德鲁克管理就是决策——赫伯特·西蒙管理的定义人类的管理活动人类活动的特点管理的必要性管理的定义管理的职能与性质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管理学的对象与方法5管理就是设计并保持一种良好环境,使人在群体里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目标的过程——哈罗德·孔茨&海因茨·韦里克管理是对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快速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加雷思·琼斯管理是通过协调其他人的工作有效率和有效果地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斯蒂芬·罗宾斯管理的定义(续)人类的管理活动人类活动的特点管理的必要性管理的定义管理的职能与性质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管理学的对象与方法6本书定义:管理是管理者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协调的过程管理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管理应当是有效的管理的本质是协调协调是运用各种管理职能的过程管理的定义(续)人类的管理活动管理的职能与性质管理的职能管理的自然属性管理的社会属性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管理学的对象与方法7管理的职能管理职能表管理职能古典的提法常见的提法本书的提法计划planningOО计划组织organizingOО组织用人staffing指导directing领导指挥commandingO领导leadingО协调coordinatingО沟通communicating激励motivating代表representing监督supervising控制检查checking控制controllingОО创新innovating创新人类的管理活动管理的职能与性质管理的职能管理的自然属性管理的社会属性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管理学的对象与方法8决策:制定目标并确定为达成这些目标所必需的行动组织:管理活动的根本职能,是其它一切活动的保证和依托领导:指导行为、增进了解、统一思想、激励成员控制:使实践活动符合计划创新:在管理循环中处于轴心的地位,成为推动管理循环的原动力管理的职能(续)人类的管理活动管理的职能与性质管理的职能管理的自然属性管理的社会属性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管理学的对象与方法9管理职能循环图管理的职能(续)创新决策控制领导组织人类的管理活动管理的职能与性质管理的职能管理的自然属性管理的社会属性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管理学的对象与方法10管理的出现是由人类活动的特点决定的管理也是社会劳动中的一项特殊职能管理也是生产力管理的自然属性

管理的上述性质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因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不同而有所改变,这完全是一种客观存在,所以,我们称之为管理的自然属性人类的管理活动管理的职能与性质管理的职能管理的自然属性管理的社会属性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管理学的对象与方法11管理从来就是为统治阶级、为生产资料所有者服务的企业管理的社会属性已经多元化管理的社会属性亨利·明茨伯格研究发现管理者扮演着十种角色,这十种角色可被归入三大类: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和决策角色12管理者的角色正式权力和地位人际角色代表人领导者联络者信息角色监督人传播者发言人决策角色企业家干扰应对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人类的管理活动管理的职能与性质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管理者的角色管理者的技能21世纪管理者面临的挑战管理学的对象与方法人类的管理活动管理的职能与性质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管理者的角色管理者的技能21世纪管理者面临的挑战管理学的对象与方法13管理者的角色(续)人际角色人际角色归因于管理者的正式权力。管理者所扮演的三种人际角色是代表人角色、领导者角色和联络者角色。信息角色在信息角色中,管理者负责确保和其一起工作的人具有足够的信息。管理职责的性质决定了管理者既是所在单位的信息传递中心,也是别的单位的信息传递渠道。决策角色在决策角色中,管理者处理信息并得出结论。如果信息不用于决策,就会丧失其应有的价值。管理者负责做出决策,并分配资源以保证决策方案的实施。人类的管理活动管理的职能与性质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管理者的角色管理者的技能21世纪管理者面临的挑战管理学的对象与方法14根据罗伯特·卡茨(Katz,1974)的研究,管理者要具备三类技能:技术技能:运用其所监督的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关系技能:成功地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概念技能:产生新想法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思维能力管理者的技能人类的管理活动管理的职能与性质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管理者的角色管理者的技能21世纪管理者面临的挑战管理学的对象与方法15管理者的技能(续)各种层次的管理者管需要的技能比例:概念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高层管理中层管理基层管理人类的管理活动管理的职能与性质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管理者的角色管理者的技能21世纪管理者面临的挑战管理学的对象与方法1621世纪的管理将会面临以下四种趋势:21世纪管理者面临的挑战管理挑战管理人本化知识资源化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人类的管理活动管理的职能与性质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管理学的对象与方法管理学的研究对象管理学的研究方法本书的特点和结构17管理学是以各种管理工作中普遍适用的原理和方法作为研究对象的管理学关系图管理学的研究对象管理学企业管理学学校管理学其它工会管理学监狱管理学军队管理学行政管理学新闻管理学科研管理学医院管理学企业学校其它工会监狱军队政府新闻机构研究所医院普通原理专门原理社会组织人类的管理活动管理的职能与性质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管理学的对象与方法管理学的研究对象管理学的研究方法本书的特点和结构18归纳法:通过对客观存在的一系列典型事物(或经验)进行观察,从掌握典型事物的典型特点、典型关系、典型规律入手,进而分析研究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试验法:人为地为某一试验创造一定条件,观察其实际试验结果,再与未给予这些条件的对比试验的实际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寻找外加条件与试验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管理学的研究方法人类的管理活动管理的职能与性质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管理学的对象与方法管理学的研究对象管理学的研究方法本书的特点和结构19演绎法:从某种概念出发,或从某种统计规律出发,也可以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用归纳法找到一般的规律性,并加以简化,形成某种出发点,建立起能反映某种逻辑关系的经济模型(或模式),这种模型与被观察的事物并不完全一致,它反映的是简化了的事实,它完全合乎逻辑的推理管理学的研究方法(续)人类的管理活动管理的职能与性质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管理学的对象与方法管理学的研究对象管理学的研究方法本书的特点和结构20本书编写过程中努力遵循以下三条宗旨:从管理科学知识海洋中提炼出共同的规律性从各个学科中汲取有用的养分学习外国先进管理理论,考虑中国的实际本书的特点和结构中国传统管理思想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形成的社会文化背景中国传统管理思想要点西方传统管理思想西方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中国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21长城、兵马俑等浩大的工程大规模战争——《孙子兵法》儒家思想的影响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形成任何管理思想都是根植于一定的社会文化土壤之中的。而一定的社会文化又都割不断与历史传统的联系,并且总是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中国传统管理思想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形成的社会文化背景中国传统管理思想要点西方传统管理思想西方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中国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22中国传统管理的要点中国传统管理的要点法治节俭顺“道”对策求实利器守信人和重人23管理思想与理论的演进时间时代时代特征主要管理理论代表人物和著作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末工业化初期电报、电话、信件、单据铁路、马车、轮船蒸汽机、机械殖民地统治(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工厂代替作坊劳动分工能够提高生产率亚当·斯密《国富论》(1776)查里·巴贝奇《论机器和制造业的经济》20世纪初至1950年代工业化中期电话、电报、信件、单据汽车、铁路、轮船、飞机电气化、机械化、流水线生产殖民地纷纷独立,殖民体系瓦解(经历两次世界大战)科学管理一般行政管理行为管理定量管理泰罗《科学管理理论》(1911)法约尔《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1916)梅奥《工业文明中人的问题》(1933)麦格雷戈《企业的人性面》(1960)统计学、运筹学等24管理思想与理论的演进(续)时间时代时代特征主要管理理论代表人物和著作1960年代至1980年代工业化后期计算机网络、传真、电话、电视飞机、高速公路、高速铁路、轮船电子化、自动化冷战时期(美苏两大阵营对峙)过程管理系统管理权变管理精益生产全面质量管理大规模定制哈罗德·孔茨《管理丛林》(1965)系统管理学会《经营系统》(1975)弗雷德·菲德勒的权变理论大田耐一《丰田的生产系统》(1978)威廉·大内《Z理论》(1980)1990年代后后工业化时期高速大型飞机、高速公路、高速铁路信息网络化经济全球化知识资源化管理人本化流程再造ERP虚拟组织核心能力理论学习型组织世界供应链业务外包迈克尔·哈默《公司再造》(1994)威廉·戴维陶,麦克·马隆《虚拟企业》(1992)普瑞斯,戈德曼,内格尔《敏捷竞争者与虚拟组织》(1995)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1994)托马斯·弗里得曼《世界是平的》中国传统管理思想西方传统管理思想西方早期管理思想的产生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西方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中国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25早期的管理实践:金字塔、空中花园亚当·斯密:劳动价值和劳动分工理论巴贝奇:“边际熟练”原则罗伯特·欧文:工厂生产中要重视人的因素西方早期管理思想的产生中国传统管理思想西方传统管理思想早期西方早期管理思想的产生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西方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中国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2619世纪末20世纪初,管理理论比较系统的建立,这个阶段所形成的管理理论被称为“古典管理理论”或“科学管理理论”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组织管理理论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中国传统管理思想西方传统管理思想早期西方早期管理思想的产生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西方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中国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27泰罗管理理论的要点: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谋求最高工作效率达到最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是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代替旧的经验管理实施科学管理的核心问题,是要求管理人员和工人双方在精神上和思想上来一个彻底变革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中国传统管理思想西方传统管理思想早期西方早期管理思想的产生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西方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中国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28根据以上观点,泰罗提出以下管理制度:对工人提出科学的操作方法,以便合理利用工时,提高工效在工资制度上实行差别计件制对工人进行科学的选择、培训和提高制定科学的工艺规程,并用文件形式固定下来以利推广使管理和劳动分离,把管理工作称为计划职能,工人的劳动称为执行职能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续)中国传统管理思想西方传统管理思想早期西方早期管理思想的产生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西方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中国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29与泰罗同期的其他人的贡献亨利·甘特:甘特图弗兰克·杰布蕾斯夫妇:动作研究亨利·福特:生产流水线亨利·法约尔:组织管理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续)中国传统管理思想西方传统管理思想早期西方早期管理思想的产生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西方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中国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30积极性:将科学引进管理领域,并创立了一套具体的科学管理方法,是管理理论的创新,也为管理实践开创了新局面提高了生产效率,推动了生产发展,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管理职能与执行职能分离,使管理理论的创立和发展有了实践基础局限性:把人看作纯粹的“经济人”,忽视了员工感情、态度等因素对泰罗制的评价中国传统管理思想西方传统管理思想早期西方早期管理思想的产生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西方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中国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31组织理论研究的中心问题是组织结构和管理原则的合理化,管理人员职责分工的合理化法约尔认为,要经营好一个企业,不仅要改善生产现场的管理,而且应当注意改善有关企业经营的六个方面的职能技术职能、经营职能、财务职能、安全职能、会计职能、管理职能法约尔的组织管理理论中国传统管理思想西方传统管理思想早期西方早期管理思想的产生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西方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中国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32管理的六种职能:法约尔的组织管理(续)管理的职能管理职能技术职能会计职能安全职能财务职能经营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编制财产目录,进行成本统计设计制造进行采购、销售和交换确定资金来源及使用计划保证员工劳动安全和设备使用安全中国传统管理思想西方传统管理思想早期西方早期管理思想的产生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西方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中国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33法约尔还提出了管理人员解决问题时应遵循的十四条原则:法约尔的组织管理理论(续)分工权力与责任纪律统一命令统一指导员工个人要服从人员的报酬要平等集权等级链秩序平等人员保持稳定主动性集体精神中国传统管理思想西方传统管理思想早期西方早期管理思想的产生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西方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中国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34包括以下几项职能在科学的调查和分析基础上确定以下原则1.计划2.组织(1)等级层次(2)授权(3)确定任务3.控制(1)配备人员(2)选择和安置人员(3)惩罚1.预测2.协调(1)权力(2)领导(3)专业化3.指挥(1)集权(2)报酬(3)平等管理过程结果是1.秩序2.稳定3.主动性4.集体精神厄威克总结的管理理论的概念结构中国传统管理思想西方传统管理思想西方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行为科学学派管理科学学派“决策”理论学派对现代管理理论的思考21世纪的管理中国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35二战以后世界的经济、政治情况发生的变化对企业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突出了企业的经营决策问题要求运用更先进的管理手段要求管理理论和经营方法能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西方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中国传统管理思想西方传统管理思想西方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行为科学学派管理科学学派决策理论学派对现代管理理论的思考21世纪的管理中国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361、行为科学的由来1949年在芝加哥大学召开了一次有哲学家、精神病学家、心理学家、生物学家和社会学家等参加的跨学科的科学会议,讨论了应用现代科学知识来研究人类行为的一般理论。会议给这门综合性的学科定名为“行为科学”行为科学认为“人”不单是“经济人”,还是“社会人”,即影响工人生产效率的因素除了物质条件外,还有人的工作情绪“行为科学”学派中国传统管理思想西方传统管理思想西方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行为科学学派管理科学学派“决策”理论学派对现代管理理论的思考21世纪的管理中国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372、行为科学早期理论—人群关系理论梅奥等人进行的“霍桑试验”企业的职工是“社会人”满足工人的社会欲望,提高工作的士气,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企业中实际存在一种“非正式组织”企业应该采用新型的领导方法“行为科学”学派中国传统管理思想西方传统管理思想西方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行为科学学派管理科学学派“决策”理论学派对现代管理理论的思考21世纪的管理中国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383、行为科学学派的主要理论需要层次理论:“行为科学”学派尚未满足的需要需要的满足为目标所驱使的行为激励过程图中国传统管理思想西方传统管理思想西方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行为科学学派管理科学学派“决策”理论学派对现代管理理论的思考21世纪的管理中国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393、行为科学学派的主要理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行为科学”学派生理需要衣、食、住、行等安全需要工作、财产、安全等感情和归属的需要爱戴、友谊、归属、爱情自我实现的需要尽力发挥自己的才能,作出力所能及的最大成就受人尊重的需要地位、受人尊敬、威望等中国传统管理思想西方传统管理思想西方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行为科学学派管理科学学派“决策”理论学派对现代管理理论的思考21世纪的管理中国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403、行为科学学派的主要理论双因素理论:

保健因素:当它低于一定水平时,会引起职工的不满;当它得到改善时,职工的不满就会消除。但是,保健因素对职工起不到激励的积极作用。

“行为科学”学派企业的政策与行政管理监督与上级的关系与同事的关系与下级的关系工资工作安全个人生活工作条件地位中国传统管理思想西方传统管理思想西方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行为科学学派管理科学学派“决策”理论学派对现代管理理论的思考21世纪的管理中国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413、行为科学学派的主要理论双因素理论:激励因素:这类因素具备时,可以起到明显的激励的作用;当这类因素不具备时,也不会造成职工的极大不满“行为科学”学派工作上的成就感受到重视提升工作本身的性质个人发展的可能性责任中国传统管理思想西方传统管理思想西方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行为科学学派管理科学学派“决策”理论学派对现代管理理论的思考21世纪的管理中国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42“行为科学”学派自我实现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感情的需要尊重的需要生理的需要保健因素激励因素激励因素保健因素保健因素马斯洛模式与赫茨伯格模式比较图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中国传统管理思想西方传统管理思想西方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行为科学学派管理科学学派“决策”理论学派对现代管理理论的思考21世纪的管理中国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433、行为科学学派的主要理论X理论和Y理论:“行为科学”学派员工天性好逸恶劳,只要可能,就会躲避工作以自我为中心,漠视组织要求只要有可能就会逃避责任,安于现状,缺乏创造性员工不喜欢工作,需要对他们采取强制措施或惩罚办法,迫使他们实现组织目标员工并非好逸恶劳,而是自觉勤奋,喜欢工作员工有很强的自我控制能力,在工作中执行完成任务的承诺一般而言,每个人不仅能够承担责任,而且还主动寻求承担责任绝大多数人都具备做出正确决策的能力X理论Y理论中国传统管理思想西方传统管理思想西方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行为科学学派管理科学学派“决策”理论学派对现代管理理论的思考21世纪的管理中国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443、行为科学的主要理论Z理论(威廉·大内)企业对职工的雇佣应是长期的而不是短期的上下结合制定决策,鼓励职工参与企业的管理工作实行个人负责制上下级之间关系要融洽对职工要进行知识全面的培训,使职工有多方面工作的经验相对缓慢的评价与稳步提拔控制机制要较为含蓄而不正规,但检测手段要正规“行为科学”学派中国传统管理思想西方传统管理思想西方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行为科学学派管理科学学派“决策”理论学派对现代管理理论的思考21世纪的管理中国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451、“管理科学”学派的特点生产和经营管理各个领域的各项活动都以经济效果好坏作为评价标准使衡量各项活动效果的标准定量化依靠计算机进行各项管理特别是强调使用先进的科学理论和管理方法“管理科学”学派

“管理科学”学派的主导思想是使用先进的数理方法及管理手段,使生产力得到最为合理的组织,以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而较少考虑人的行为因素。中国传统管理思想西方传统管理思想西方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行为科学学派管理科学学派“决策”理论学派对现代管理理论的思考21世纪的管理中国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462、教学模型与“管理科学”模型是对客观现实的一种描述,它必须反映实际模型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抽象,它还必须反映与所描述的实际问题有关的各种因素的构成和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对于任何一个模型,它的价值决定于它是否能很好地表现所描述的系统或程序“管理科学”学派中国传统管理思想西方传统管理思想西方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行为科学学派管理科学学派“决策”理论学派对现代管理理论的思考中国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472、教学模型与“管理科学”按作用可分为:描述性模型和规范性模型按变量种类可分为:确定性模型和随机性模型“管理科学”学派数学模型描述性模型随机性模型确定性模型描述性模型随机性模型确定性模型中国传统管理思想西方传统管理思想西方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行为科学学派管理科学学派“决策”理论学派对现代管理理论的思考中国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483、系统管理理论的应用系统管理理论把管理对象看作是一个整体,是一个有机联系的系统研究企业管理的任何个别事物,都要从系统的整体出发,既要研究此事物与系统内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又要研究此事物同系统外部环境的相互联系企业作为一个系统的构成要素:人、物资、设备、财、任务、信息“管理科学”学派中国传统管理思想西方传统管理思想西方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行为科学学派管理科学学派“决策”理论学派对现代管理理论的思考中国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49“决策理论”学派是以统计学和行为科学作为基础的“决策理论”学派的主要观点:管理就是决策决策分为程序性决策和非程序性决策“决策”理论学派中国传统管理思想西方传统管理思想西方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行为科学学派管理科学学派“决策”理论学派对现代管理理论的思考21世纪的管理中国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50成功管理的最重要的两条基本原则是对组织的自豪感和其对工作的满腔热情管理基本的发展方向是:在完善企业及一切公共部门的管理技术的同时,应当更加信任、重视、依靠组织的职工和自己的顾客对现代管理理论的再思考中国传统管理思想西方传统管理思想西方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行为科学学派管理科学学派“决策”理论学派对现代管理理论的思考21世纪的管理中国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5121世纪的管理将是一个不断创新的管理管理指导思想创新管理原则创新经营目标创新经营战略创新生产系统创新企业组织创新21世纪的管理中国传统管理思想西方传统管理思想西方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中国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中国现代管理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改革中国现代管理思想发展新趋势52中国官僚资本企业和民族资本企业的管理我国革命根据地公营企业的管理全面学习苏联的管理模式探索中国现代管理模式十年动乱造成了管理的大倒退中国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中国传统管理思想西方传统管理思想西方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中国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中国现代管理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改革中国现代管理思想发展新趋势53第一阶段(1978年至1986年)以扩大企业自主权,推行经济责任制和利改税为主要内容第二阶段(1987年至1991年)以推行各种经营责任制,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为主要内容第三阶段(1992年至今)以理顺产权关系,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主要内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海尔的管理制度管理原理的特征系统原理人本原理责任原理效益原理55原理是指某种客观事物的实质及运动的基本规律管理原理是对管理工作的实质内容进行科学分析总结而形成的基本真理,它是现实管理现象的抽象,是对各项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的高度综合与概括,因而对一切管理活动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管理的基本原理概述管理原理的特征管理原理的主要特征研究管理原理的意义系统原理人本原理责任原理效益原理56管理原理的特征客观性概括性稳定性系统性管理原理的主要特征管理原理的特征管理原理的主要特征研究管理原理的意义系统原理人本原理责任原理效益原理57管理原理,是现实管理现象的一种抽象,是大量管理实践经验的升华,它指导一切管理行为掌握管理原理有助于提高管理工作的科学性,避免盲目性研究管理原理有助于掌握管理的基本规律对于管理原理的掌握有助于迅速找到解决管理问题的途径和手段研究管理原理的意义管理原理的特征系统原理系统的概念系统的特征系统原理要点人本原理责任原理效益原理58系统,是指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部分组成,在一定环境中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就其本质来说,系统是“过程的复合体”系统的概念管理原理的特征系统原理系统的概念系统的特征系统原理要点人本原理责任原理效益原理59集合性系统最基本的特征,一个系统至少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子系统组成层次性系统是由处于不同地位的子系统、子子系统等组成相关性系统内各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系统的特征管理原理的特征系统原理系统的概念系统的特征系统原理要点人本原理责任原理效益原理60整体性原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要素与系统之间的关系以整体为主进行协调,局部服从整体,使整体效果为最优动态性原理掌握系统动态原理,研究系统的动态规律,可以使我们预见系统的发展趋势,树立起超前观念,减少偏差,掌握主动,使系统向期望的目标顺利发展开放性原理明智的管理者应当从开放性原理出发,充分估计到外部对本系统的种种影响,努力从开放中扩大本系统从外部吸入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系统原理的要点管理原理的特征系统原理系统的概念系统的特征系统原理要点人本原理责任原理效益原理61环境适应性原理作为管理者既要有勇气看到能动地改变环境的可能,又要冷静地看到自己的局限,才能实事求是地作出科学的决策,保证组织的可持续发展综合性原理把系统的各部分各方面和各种因素联系起来,考察其中的共同性和规律性系统原理的要点(续)管理原理的特征系统原理人本原理职工是企业的主体有效管理的关键是职工参与现代管理的核心是使人性得到最完美发展管理是为人服务的责任原理效益原理62人们对提供劳动服务的劳动者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作用是逐步认识的,这个认识过程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职工是企业的主体要素研究阶段行为研究阶段主体研究阶段管理原理的特征系统原理人本原理职工是企业的主体有效管理的关键是职工参与现代管理的核心是使人性得到最完美发展管理是为人服务的责任原理效益原理63实现有效管理有两条完全不同的途径:高度集权、从严治厂,依靠严格的管理和铁的纪律,重奖重罚,使得企业目标统一,行动一致,从而实现较高的工作效率。适度分权、民主治厂,依靠科学管理和职工参与,使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紧密结合,使企业全体职工为了共同的目标而自觉地努力奋斗,从而实现高度的工作效率。有效管理的关键是职工参与管理原理的特征系统原理人本原理职工是企业的主体有效管理的关键是职工参与现代管理的核心是使人性得到最完美发展管理是为人服务的责任原理效益原理64两条途径的比较:前者把企业职工视作管理上的客体,职工处在被动被管的地位后者把企业职工视作管理的主体,使职工处于主动地参与管理的地位当企业职工受到饥饿和失业的威胁时,或受到政治与社会的压力时,前一种管理方法可能是有效的当职工经济上已比较富裕,基本生活已得到保证,就业和流动比较容易,政治和社会环境比较宽松时,后一种方法就必然更为合理、更为有效有效管理的关键是职工参与(续)管理原理的特征系统原理人本原理职工是企业的主体有效管理的关键是职工参与现代管理的核心是使人性得到最完美发展管理是为人服务的责任原理效益原理65封建时代:完全遵守资本主义:利己、守信当今时代:利人、利己,民主平等、等级观念并存——引导和促进人性的发展现代管理的核心成功的管理者要引导和促进人性的发展。只有管理者的人性达到比较完美的境界,才能使企业职工的人性得到完美的全面发展,而职工队伍的状况又是企业成功的关键。管理原理的特征系统原理人本原理职工是企业的主体有效管理的关键是职工参与现代管理的核心是使人性得到最完美发展管理是为人服务的责任原理效益原理66为用户服务,满足用户的需要,实质是企业实现其社会存在的基本条件尊重人、依靠人、发展人、为了人是人本原理的基本内容和特点管理是为人服务的管理原理的特征系统原理人本原理责任原理明确每个人的职责职位设计和权限委授要合理奖惩要分明、公正而及时效益原理67挖掘人的潜力的最好办法是明确每个人的职责职责界限要清楚职责中要包括横向联系的内容职责一定要落实到每个人,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事事有人负责明确每个人的职责管理原理的特征系统原理人本原理责任原理明确每个人的职责职位设计和权限委授要合理奖惩要分明、公正而及时效益原理68管理的基本原则是:一定的人对所管的一定的工作完全负责——列宁一定的人对所管的一定的工作能否做到完全负责,取决于下列三个因素:权限利益能力职位设计和权限委授管理原理的特征系统原理人本原理责任原理明确每个人的职责职位设计和权限委授要合理奖惩要分明、公正而及时效益原理69职责和权限、利益、能力之间的关系应遵守等边三角形定理:职位设计与权限委授(续)职责利益能力权限管理原理的特征系统原理人本原理责任原理明确每个人的职责职位设计和权限委授要合理奖惩要分明、公正而及时效益原理70对每个人进行公正的奖惩,要求以准确的考核为前提为了做到严格奖惩,要建立健全组织的奖惩制度,使奖惩工作尽可能地规范化、制度化,是实现奖惩公正而及时的可靠保证奖惩要分明、公正而及时管理原理的特征系统原理人本原理责任原理效益原理效益的概念效益的评价效益的追求71效益是与效果和效率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概念效果:由投入经过转换而产出的成果,其中有的是有效益的,有的是无效益的效率:单位时间内所取得的效果的数量,反映了劳动时间的利用状况,与效益有一定的联系效益:有效产出与投入之间的一种比例关系可分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效益的概念管理原理的特征系统原理人本原理责任原理效益原理效益的概念效益的评价效益的追求72效益的评价,可由不同主体,从多个不同角度去进行,因此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管理首先要求对效益的评价尽可能公正和客观几种不同的评价:首长评价群众评价专家评价市场评价效益的评价企业管理为什么需要伦理道德伦理、道德的文化真义及其管理学诠释伦理道德与经济运行伦理道德的管理学意义几种相关的道德观道德管理的特征和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改善企业道德行为的途径企业的社会责任73企业管理之所以需要伦理道德,不只是因为现代业的经济运行面临诸多伦理困境与道德风险,更不是因为伦理道德作为有效的文化工具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达到经济目的,最根本的是,伦理道德是现代企业的核心价值构件,具有特殊的管理意义和文明意义。企业为什么需要伦理道德企业管理为什么需要伦理道德伦理、道德的文化真义及其管理学诠释伦理道德与经济运行伦理道德的管理学意义几种相关的道德观道德管理的特征和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改善企业道德行为的途径企业的社会责任74企业不仅是一个经济实体,而且首先并且更重要的是一个伦理实体在企业管理中,伦理的要义就是个人作为“组织人”或作为企业的成员而行动伦理的真谛是个人的单一性与共同体的普遍性的统一伦理、道德的文化真义及其管理学意义企业管理为什么需要伦理道德伦理、道德的文化真义及其管理学诠释伦理道德与经济运行伦理道德的管理学意义几种相关的道德观道德管理的特征和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改善企业道德行为的途径企业的社会责任7520世纪西方学术界对伦理经济、管理意义的几种解释:理想类型论(马克斯·韦伯)现代资本主义成功的最大秘密在于其独特的伦理——新教伦理文化矛盾论(尼尔·贝尔)文化矛盾的核心是经济冲动力与宗教冲动力或道德冲动力的分离与背离伦理道德与经济运行企业管理为什么需要伦理道德伦理、道德的文化真义及其管理学诠释伦理道德与经济运行伦理道德的管理学意义几种相关的道德观道德管理的特征和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改善企业道德行为的途径企业的社会责任7620世纪西方学术界对伦理经济、管理意义的几种解释:最强动力、最好动力论(彼得·科斯洛夫斯基)最强的动力:谋利或经济活动最好的动力:道德行为竞争力论(查尔斯·汉普登特纳等)国家竞争力:创造财富的价值体系伦理道德与经济运行(续)企业管理为什么需要伦理道德伦理、道德的文化真义及其管理学诠释伦理道德与经济运行伦理道德的管理学意义几种相关的道德观道德管理的特征和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改善企业道德行为的途径企业的社会责任77无论企业伦理还是管理道德,都不是企业经济运行和企业家管理活动中的“价值附加”,而是企业品质与管理素质的内在构成,

具有十分重要的管理学意义。伦理道德与经济运行(续)企业管理为什么需要伦理道德伦理、道德的文化真义及其管理学诠释伦理道德与经济运行伦理道德的管理学意义几种相关的道德观道德管理的特征和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改善企业道德行为的途径企业的社会责任78在经营活动中,企业伦理与管理道德的管理学意义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经济与经营活动的意义,尤其是对终极意义的追求企业及其产品的价值观企业组织人文力与企业精神伦理道德的管理学意义企业管理为什么需要伦理道德几种相关的道德观功利主义权利至上公正公平社会契约推己及人道德管理的特征和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改善企业道德行为的途径企业的社会责任79道德观推己及人道德观社会契约道德观公平公正道德观权利至上道德观功利主义道德观几种相关的道德观企业管理为什么需要伦理道德几种相关的道德观功利主义权利至上公正公平社会契约推己及人道德管理的特征和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改善企业道德行为的途径企业的社会责任80观点:能给行为影响所及的大多数人带来最大利益的行为才是善的功利主义道德观有其合理的一面存在两个问题:取得最大利益的手段;利益的分配“功利主义”价值观移植到企业管理中所谓“最大利益”是“最大福利”功利主义的核心是“有用性”功利主义道德观企业管理为什么需要伦理道德几种相关的道德观功利主义权利至上公正公平社会契约推己及人道德管理的特征和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改善企业道德行为的途径企业的社会责任81观点:能尊重和保护个人基本权利的行为才是善的理解权利至上的道德观就注意的两个问题:对“权利”(right)概念的理解权利是相互的权利至上道德观企业管理为什么需要伦理道德几种相关的道德观功利主义权利至上公正公平社会契约推己及人道德管理的特征和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改善企业道德行为的途径企业的社会责任82观点:管理者不能因种族、性别、个性、个人爱好、国籍、户籍等因素对部分员工歧视,而那些按照同工同酬的原则和公平公正的标准向员工支付薪酬的行为是善的对“公平公正”的认识:主要指支付薪酬的依据应当只是员工的技能、经验、绩效或职责等因素,而不是其他各种似是而非的因素公平公正道德观企业管理为什么需要伦理道德几种相关的道德观功利主义权利至上公正公平社会契约推己及人道德管理的特征和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改善企业道德行为的途径企业的社会责任83观点:只要按照企业所在地区政府和员工都能接受的社会契约所进行的管理行为就是善的契约论的道德观有其深刻的局限性契约具有很强的情境特征,在很多场合是利益博弈的结果,与合理性无关契约的对象必须严格限制,如价格、道德、婚姻等是不可以契约的契约主义泛滥会导致严重的经济与社会后果社会契约道德观企业管理为什么需要伦理道德几种相关的道德观功利主义权利至上公正公平社会契约推己及人道德管理的特征和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改善企业道德行为的途径企业的社会责任84它是中国儒家道德观的高度概括其核心观点:“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恭、宽、信、敏、惠仁、义、礼、智、信推己及人道德观企业管理为什么需要伦理道德几种相关的道德观道德管理的特征和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道德管理的特征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改善企业道德行为的途径企业的社会责任85合乎道德的管理的特征:不仅把遵守道德规范视作组织获取利益的一种手段,而且更把其视作组织的一项责任不仅从组织自身角度更应从社会整体角度看问题尊重所有者以外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善于处理组织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也善于处理管理者与一般员工及一般员工内部的关系不仅把人看作手段,更把人看作目的成就超越了法律的要求,能让组织取得卓越的具有自律的特征以组织的价值观为行为导向道德管理的特征企业管理为什么需要伦理道德几种相关的道德观道德管理的特征和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道德管理的特征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改善企业道德行为的途径企业的社会责任86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1.道德发展阶段3.组织结构4.组织文化2.个人特性5.问题强度管理道德企业管理为什么需要伦理道德几种相关的道德观道德管理的特征和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道德管理的特征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改善企业道德行为的途径企业的社会责任871、道德发展阶段: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续)层次阶段前惯例层次只受个人利益的影响。决策的依据是本人利益,这种利益是由不同行为方式带来的奖赏和惩罚决定的。1.

遵守规则以避免受到物质惩罚。2.

只在符合你的直接利益时才遵守规则。惯例层次受他人期望的影响。包括对法律的遵守,对重要人物期望的反应,以及对他人期望的一般感觉。3.做你周围的人所期望的事。4.通过履行你允诺的义务来维持平常秩序。原则层次受个人用来辨别是非的伦理准则的影响。这些准则可以与社会的规则或法律一致,也可以与社会的规则或法律不一致。5.尊重他人的权利,置多数人的意见于不顾,支持不相干的价值观和权利。6.遵守自己选择的伦理准则,即使这些准则违背了法律。企业管理为什么需要伦理道德几种相关的道德观道德管理的特征和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道德管理的特征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改善企业道德行为的途径企业的社会责任882、个人特性:管理者的个人特性对组织的管理道德有着直接的影响这里所讲的个人特性主要内容:管理者的个人价值观(包括道德观)自信心自控力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续)企业管理为什么需要伦理道德几种相关的道德观道德管理的特征和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道德管理的特征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改善企业道德行为的途径企业的社会责任893、组织结构组织结构对管理道德的影响方式:有无必要的权力制衡、监察、检查、审计机制,有无外部群众和舆论监督组织内部有无明确的规章制度上级管理行为的示范作用绩效评估考核体系会起到指挥棒的作用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续)企业管理为什么需要伦理道德几种相关的道德观道德管理的特征和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道德管理的特征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改善企业道德行为的途径企业的社会责任904、组织文化有无诚信、包容的组织文化5、问题强度指该问题如果采取不道德的处理行为可能产生后果的严重程度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续)8.提供正式的保护机制5.对员工进行道德教育2.建立道德守则和决策规则4.设定工作目标3.在道德方面领导员工改善企业道德行为的途径6.对绩效进行全面评价1.挑选素质的员工7.进行独立的社会审计改善企业道德行为的途径企业管理为什么需要伦理道德几种相关的道德观道德管理的特征和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改善企业道德行为的途径企业的社会责任企业与现代社会企业的价值观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92企业是现代社会的产物两种关于社会责任的观点:传统经济学观点:为股东实现组织利益的最大化是企业的天职,否则就不成其为企业,幸和保护社会福利是政府和非赢得组织的责任社会经济学观点:企业不只是对股东负责的独立实体,它们还要对社会负责,因此企业不只是创造利润,还应包括保护和增进社会福利企业与现代社会企业是否只是一个经济实体???企业管理为什么需要伦理道德几种相关的道德观道德管理的特征和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改善企业道德行为的途径企业的社会责任企业与现代社会企业的价值观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93价值观是关于价值的一定信念、倾向、主张和态度的系统观点企业价值观主要表现在全体成员对本企业“应当是什么”和“应当做什么”的高度认同企业价值观发展的四个阶段:企业的价值观历史阶段阶段1工业化初期阶段2工业化中期阶段3工业化后期阶段4后工业化时期企业目标股东利润最大化企业利润最大化,兼顾员工利益追求企业相关利益者价值最大化追求企业相关利益者价值最大化同时要保护和增进社会福利社会责任更小更大企业管理为什么需要伦理道德几种相关的道德观道德管理的特征和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改善企业道德行为的途径企业的社会责任企业与现代社会企业的价值观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94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社会责任办好企业,把企业做强、做大、做久企业一切经营管理行为应符合道德规范社区福利投资社会慈善事业自觉保护自然环境管理的方法论管理方法的重要性管理哲学关于管理方法的分类管理的法律方法管理的行政方法管理的经济方法管理的教育方法管理的技术方法95管理方法的定义:管理方法是在管理活动中为实现管理目标、保证管理活动顺利进行所采取的具体方案和措施管理方法的重要性管理原理必须通过管理方法才能在管理实践中发挥作用管理方法是管理理论、原理的自然延伸和具体化、实际化是管理原理指导管理活动的必要中介和桥梁是实现管理目标的途径和手段它的作用是一切管理理论、原理本身所无法替代的管理方法的重要性管理的方法论管理方法的重要性管理哲学关于管理方法的分类管理的法律方法管理的行政方法管理的经济方法管理的教育方法管理的技术方法96管理哲学的定义:管理哲学就是关于管理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管理主客体矛盾运动规律的科学管理哲学的构成:管理哲学管理哲学管理辩证法管理认识论管理文化管理的科学价值观管理的方法论管理方法的重要性管理哲学关于管理方法的分类管理的法律方法管理的行政方法管理的经济方法管理的教育方法管理的技术方法971、管理方法的一般分类:管理方法的分类管理方法技术方法教育方法经济方法行政方法法律方法管理的方法论管理方法的重要性管理哲学关于管理方法的分类管理的法律方法管理的行政方法管理的经济方法管理的教育方法管理的技术方法982、管理方法的其它分类:按管理对象的范围宏观管理方法、中观管理方法、微观管理方法按管理方法的适用普遍程度一般管理方法、具体管理方法按管理对象的性质人事管理方法、物资管理方法、资金管理方法、信息管理方法按所运用方法的量化程度定性方法、定量方法管理方法的分类管理的方法论管理的法律方法法律方法的内容与实质法律方法的特点与作用法律方法的正确应用管理的行政方法管理的经济方法管理的教育方法管理的技术方法99法律方法的内容:健全各种法律法规相应的司法工作和仲裁工作法律方法的实质:法律方法的实质是实现全体人民的意志,并维护他们的根本利益,代表他们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活动实行强制性的、统一的管理法律方法的内容与实质管理的方法论管理的法律方法法律方法的内容与实质法律方法的特点与作用法律方法的正确应用管理的行政方法管理的经济方法管理的教育方法管理的技术方法1001、法律方法的主要特点:严肃性法律和法规的制订必须严格地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和规定进行规范性法律和法规是所有组织和个人行动的统一的准则,对他们具有同等的约束力强制性法律、法规一经制定就要强制执行,各个企业、单位以至每个公民都必须毫无例外地遵守法律方法的特点与作用管理的方法论管理的法律方法法律方法的内容与实质法律方法的特点与作用法律方法的正确应用管理的行政方法管理的经济方法管理的教育方法管理的技术方法1012、法律方法的作用保证必要的管理秩序调节管理因素之间的关系使管理活动纳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法律方法的特点与作用(续)管理的方法论管理的法律方法法律方法的内容与实质法律方法的特点与作用法律方法的正确应用管理的行政方法管理的经济方法管理的教育方法管理的技术方法102法律方法有双重作用:促进作用阻碍作用管理活动中,各种法规要综合运用、相互配合法律方法要与其它方法一起综合使用法律方法的正确运用管理的方法论管理的法律方法管理的行政方法行政方法的内容与实质行政方法的特点与作用行政方法的正确应用管理的经济方法管理的教育方法管理的技术方法103行政方法是指依靠行政组织的权威,运用命令、规定、指示、条例等行政手段,按照行政系统和层次,以权威和服从为前提,直接指挥下属工作的管理方法行政方法的内容管理的方法论管理的法律方法管理的行政方法行政方法的内容与实质行政方法的特点与作用行政方法的正确应用管理的经济方法管理的教育方法管理的技术方法104行政方法的实质是通过行政组织中的职务和职位来进行管理它特别强调职责、职权、职位,而并非个人的能力或特权任何部门、单位总要建立起若干行政机构来进行管理它们都有着严格的职责和权限范围行政方法的实质管理的方法论管理的法律方法管理的行政方法行政方法的内容与实质行政方法的特点与作用行政方法的正确应用管理的经济方法管理的教育方法管理的技术方法105权威性行政方法所依托的基础是管理机关和管理者的权威强制性行政权力机构和管理者所发出的命令、指示、规定等,对管理对象具有程度不同的强制性垂直性政方法通过行政系统、行政层次来实施。因此基本上属于“条条”的纵向垂直管理行政方法的特点管理的方法论管理的法律方法管理的行政方法行政方法的内容与实质行政方法的特点与作用行政方法的正确应用管理的经济方法管理的教育方法管理的技术方法106具体性相对于其他方法而言,行政方法比较具体无偿性运用行政方法进行管理,上级组织对下级组织的人、财、物等的调动和使用不讲等价交换的原则行政方法的特点(续)管理的方法论管理的法律方法管理的行政方法行政方法的内容与实质行政方法的特点与作用行政方法的正确应用管理的经济方法管理的教育方法管理的技术方法107有利于组织内部统一目标、统一意志、统一行动,能够迅速有力地贯彻上级的方针和政策,对全局活动实行有效的控制行政方法是实施其他各种管理方法的必要手段可以强化管理作用,便于发挥管理职能,使全局、各部门和各单位密切配合,前后衔接,并不断调整它们之间的进度和相互关系行政方法便于处理特殊问题行政方法的作用管理的方法论管理的法律方法管理的行政方法行政方法的内容与实质行政方法的特点与作用行政方法的正确应用管理的经济方法管理的教育方法管理的技术方法108管理者必须充分认识行政方法的本质是服务行政方法的管理效果为领导者水平所制约信息在运用行政方法过程中至关重要不可单纯依靠行政方法,而是要在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把行政方法和管理的其他方法、特别是经济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行政方法的正确运用管理的方法论管理的法律方法管理的行政方法管理的经济方法经济方法的内容与实质经济方法的特点经济方法的正确应用管理的教育方法管理的技术方法109经济方法的定义:根据客观经济规律,运用各种经济手段,调节各种不同经济主体之间的关系,以获取较高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管理方法经济方法的内容:价格、税收、信贷、工资、利润、奖金、罚款以及经济合同等经济方法的内容管理的方法论管理的法律方法管理的行政方法管理的经济方法经济方法的内容与实质经济方法的特点经济方法的正确应用管理的教育方法管理的技术方法110管理的经济方法的实质是围绕着物质利益,运用各种经济手段正确处理好国家、集体与劳动者个人三者之间的经济关系,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责任感经济方法的实质管理的方法论管理的法律方法管理的行政方法管理的经济方法经济方法的内容与实质经济方法的特点经济方法的正确应用管理的教育方法管理的技术方法111利益性通过利益机制引导被管理者去追求某种利益,间接影响被管理者行为关联性经济手段之间,经济手段与其它手段之间有很强的关联性灵活性针对不同管理对象,要区别对待对同一对象可以采用不同方式平等性管理的组织或个人在获取自己的经济利益上是平等的经济方法的特点管理的方法论管理的法律方法管理的行政方法管理的经济方法经济方法的内容与实质经济方法的特点经济方法的正确应用管理的教育方法管理的技术方法112要注意将经济方法和教育等方法有机结合起来要注意经济方法的综合运用和不断完善不要迷信重奖重罚的作用,防止以罚代管的倾向经济方法的正确运用管理的方法论管理的法律方法管理的行政方法管理的经济方法管理的教育方法教育方法的实质和任务教育方法的特点教育方法的应用方式管理的技术方法113教育方法的实质教育是按照一定的目的、要求对受教育者从德、智、体诸方面施加影响的一种有计划的活动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受教育者的行为符合管理的要求教育方法的任务管理最重要的任务是提高人的素质,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教育方法的实质和任务管理的方法论管理的法律方法管理的行政方法管理的经济方法管理的教育方法教育方法的实质和任务教育方法的特点教育方法的应用方式管理的技术方法114教育方法的特点教育方法的特点1.强制性2.示范性3.群体性4.个体性5.自主性管理的方法论管理的法律方法管理的行政方法管理的经济方法管理的教育方法教育方法的实质和任务教育方法的特点教育方法的应用方式管理的技术方法115教育方法是管理的最好方法,应用方式不当不仅起不到应有效果甚至产生抗拒和反作用,常用的较好方式有以下几种:专业式教育情景式教育启发式教育互动式教育教育方法的应用方式管理的方法论管理的法律方法管理的行政方法管理的经济方法管理的教育方法管理的技术方法技术方法的内容与实质技术方法的特点与作用技术方法的正确应用116技术方法的定义:组织中各个层次的管理者根据管理活动的需要,自觉运用自己或他人所掌握的各类技术,以提高管理的效率和效果的管理方法技术方法的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决策技术、计划技术、组织技术和控制技术等技术方法的内容管理的方法论管理的法律方法管理的行政方法管理的经济方法管理的教育方法管理的技术方法技术方法的内容与实质技术方法的特点与作用技术方法的正确应用117技术方法的实质:把技术融进管理中,利用技术来辅助管理善于使用技术方法的管理者通常能把技术与管理很好地结合起来,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根据不同的管理问题,选用不同的技术在了解每种技术的适用范围的前提下,尽可能把所掌握的技术用到实处,发挥技术的积极作用技术方法的实质管理的方法论管理的法律方法管理的行政方法管理的经济方法管理的教育方法管理的技术方法技术方法的内容与实质技术方法的特点与作用技术方法的正确应用118客观性技术是客观存在的,它不依赖人的意识并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技术方法产生的结果是客观的规律性技术脱胎于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客观规律技术方法是有规律的,每种方法都是有章可循精确性只要基础数据是正确无误的,由技术方法产生的结果就是精确的动态性针对管理过程中的新问题、新情况,所采用的技术方法也要改变技术方法的特点管理的方法论管理的法律方法管理的行政方法管理的经济方法管理的教育方法管理的技术方法技术方法的内容与实质技术方法的特点与作用技术方法的正确应用119信息技术的采用可以提高信息获取的速度与信息的质量决策技术的采用可以提高决策的速度与质量计划、组织和控制技术的采用可以提高有关职能的执行效率,促进管理过程的良性循环技术在组织中的运用和被重视为技术创新创造了良好的氛围和条件,而只有那些一直致力于技术创新的组织才有可能长盛不衰技术方法的作用计划的概念及其性质计划的概念计划与决策计划的性质计划的类型计划的编制过程120名词意义上——用文字和指标等形式所表述的,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组织以及组织内不同部门和不同成员,关于行动方向、内容和方式安排的管理文件动词意义上——为了实现决策所确定的目标,预先进行的行动安排无论在名词意义上还是在动词意义上,计划内容都包括“5W1H”What——做什么?目标与内容Why——为什么做?原因Who——谁去做?人员Where——何地做?地点When——何时做?时间How——怎样做?方式、手段计划的概念计划的概念及其性质计划的概念计划与决策计划的性质计划的类型计划的编制过程121计划与决策的区别:决策是对组织活动方向、内容以及方式的选择计划则是对组织内部不同部门和不同成员在一定时期内的行动任务的具体安排计划与决策的联系:决策是计划的前提,计划是决策的逻辑延续在实际工作中,决策与计划是相互渗透的,有时甚至是不可分割地交织在一起的计划与决策计划的概念及其性质计划的概念计划与决策计划的性质计划的类型计划的编制过程122计划工作在本书结构体系中的作用:一方面,计划工作是决策的逻辑延续,为决策所选择的目标活动的实施提供了组织实施保证另一方面,计划工作又是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等管理活动的基础,是组织内不同部门、不同成员行动的依据计划的性质计划的概念及其性质计划的概念计划与决策计划的性质计划的类型计划的编制过程123计划的性质(续)

1

2

34计划工作为实现组织目标服务计划工作是管理活动的基础计划工作具有普遍性和秩序性计划工作要追求效率计划的概念及其性质计划的类型长期计划与短期计划业务计划、财务计划和人事计划战略性计划与战术性计划具体性计划与指导性计划程序性计划与非程序性计划计划的编制过程124计划的类型计划的类型分类标准类型时间长短长期计划短期计划职能空间业务计划财务计划人事计划综合性程度(涉及的时间长短和涉及的范围广狭)战略性计划战术性计划明确性具体性计划指导性计划程度化程度程序性计划非程序性计划计划的概念及其性质计划的类型长期计划与短期计划业务计划、财务计划和人事计划战略性计划与战术性计划具体性计划与指导性计划程序性计划与非程序性计划计划的编制过程125计划的类型(续)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长期计划:描述了组织在较长时期(通常为五年以上)的发展方向和方针短期计划:具体地规定了组织的各个部门在目前到未来的各个较短的阶段应该从事何种活动和应达到的要求计划的概念及其性质计划的类型长期计划与短期计划业务计划、财务计划和人事计划战略性计划与战术性计划具体性计划与指导性计划程序性计划与非程序性计划计划的编制过程126计划的类型(续)业务计划、财务计划和人事计划业务计划:组织的主要计划,包括产品开发、物资采购、仓储后勤、生产作业以及销售促进等财务计划:研究如何从资本的提供和利用上促进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人事计划:分析如何为业务规模的维持或扩大提供人力资源的保证计划的概念及其性质计划的类型长期计划与短期计划业务计划、财务计划和人事计划战略性计划与战术性计划具体性计划与指导性计划程序性计划与非程序性计划计划的编制过程127战备性计划与战术性计划战略性计划:指应用于整体组织的,为组织未来较长时期(通常为5年以上)设立总体目标和寻求组织在环境中的地位的计划战术性计划:指规定总体目标如何实现的细节的计划,其需要解决的是组织的具体部门或职能在未来各个较短时期内的行动方案计划的类型(续)计划的概念及其性质计划的类型长期计划与短期计划业务计划、财务计划和人事计划战略性计划与战术性计划具体性计划与指导性计划程序性计划与非程序性计划计划的编制过程128具体性计划与指导性计划具体性计划:具有明确的目标,不存在模棱两可指导性计划:只规定某些一般的方针和行动原则,给予行动者较大自由处置权,它指出重点但并不把行动者限定在具体的目标上或特定的行动方案上计划的类型(续)计划的概念及其性质计划的类型长期计划与短期计划业务计划、财务计划和人事计划战略性计划与战术性计划具体性计划与指导性计划程序性计划与非程序性计划计划的编制过程129程序性计划与非程序性计划西蒙:组织活动分为两类——例行活动与非例行活动程序计划非程序计划纽曼:常规计划与专用计划常规计划-用来处理常发性问题的专用计划-处理一次性的而非重复性的问题计划的类型(续)计划的概念及其性质计划的类型长期计划与短期计划业务计划、财务计划和人事计划战略性计划与战术性计划具体性计划与指导性计划程序性计划与非程序性计划计划的编制过程130计划的类型(续)计划的层次体系:哈罗德·孔茨和海因·韦里克从抽象到具体把计划分为一种层次体系具体抽象计划的概念及其性质计划的类型长期计划与短期计划业务计划、财务计划和人事计划战略性计划与战术性计划具体性计划与指导性计划程序性计划与非程序性计划计划的编制过程131(1)使命:它指明一定的组织机构在社会上应起的作用和所出的地位(2)目标:组织的使命往往太抽象,它需要进一步具体化为组织一定时期的目标和各部门的目标(3)战略:是为了达到组织总目标而采取的行动和利用资源的总计划(4)政策:是指导或沟通决策思想的全面的陈述书或理解书计划的类型(续)计划的概念及其性质计划的类型长期计划与短期计划业务计划、财务计划和人事计划战略性计划与战术性计划具体性计划与指导性计划程序性计划与非程序性计划计划的编制过程132(5)程序:是制定处理未来活动的一种必需方法的计划(6)规则:详细阐明了必需行动或非必需的行动(7)方案(或规划):一个综合性计划,包括目标、政策、程序、规则、任务分配、采取步骤等(8)预算:是一份用数字表示预期结果的报表,通常是为规划服务的计划的类型(续)计划编制过程过去③研究过去现在②认清现在未来①确定目标④确定计划的前提条件⑤拟定和选择可行方案⑥制定主要计划⑦制定派生计划⑧制定预算研究过去从过去找出些规律注:图中序号表示计划编制的步骤计划的概念及其性质计划的类型计划的编制过程134一、确定目标目标为组织整体、各部门和各成员指明了方向,描绘了组织未来的状况,并且作为可以衡量实际绩效的标准二、认清现在认清现在的目的在于寻求合理有效的通向成功的路径,也即实现目标的途径不仅需要有开放的精神,还要有动态的精神三、研究过去不仅要从过去发生过的事件中得到启示和借鉴,更重要的是探讨过去通向现在的一些规律演绎法、归纳法计划编制过程计划的概念及其性质计划的类型计划的编制过程135四、预测并有效地确定计划的重要前提条件前提条件是关于要实现计划的环境的假设条件,是行动过程中的可能情况限于那些对计划来说是关键性的,或具有重要意义的假设条件五、拟定和选择可行性行动计划拟定可行性行动计划——拟定尽可能多的计划评估计划选定计划计划编制过程(续)目标管理目标管理的基本思想目标的性质目标管理的过程滚动计划网络计划技术企业资源计划业务流程再造136目标管理是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PeterF.Drucker)1954年提出的我国企业于1980年代初开始引进目标管理法,并取得较好成效目标管理目标管理目标管理的基本思想目标的性质目标管理的过程滚动计划网络计划技术企业资源计划业务流程再造137企业的任务必须转化为目标,企业管理人员要通过这些目标对下级进行领导,并以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