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诗歌专题训练-------春归诗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春归①杜甫苔径临江竹,茅檐覆地花。别来频甲子②,倏忽又春华。倚杖看孤石,倾壶就浅沙。远鸥浮水静,轻燕受风斜。世路虽多梗,吾生亦有涯。此身醒复醉,乘兴即为家。[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二年(764)三月,诗人辗转返回成都草堂之时。②甲子,古人以天干地支计年计日。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题“春归”可理解为春天即将离去,也可以理解为在春天欲尽的时节诗人归家,诗歌以景、事、情等与之相呼应。B.“远鸥浮水静,轻燕受风斜”中,“静”字写出远鸥“浮水”的神韵,而“斜”字则表现了轻燕迎风低飞的情态。C.诗人“醒复醉”,表现了诗人因人生不称意而生发的愤激无奈之情。D.全诗层次清晰,先写草堂及周边的景物和触发的情感,再写赏春的具体行为和所见之景,最后抒写对人生的感悟。2.古人评点本诗“自伤自解”,诗人是如何“自解”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阅读下面两首作品,完成下面小题。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春归唐庚东风定何物?所至辄苍然。小市花闾合,孤城柳外圆。禽声犯寒食,江色带新年。无计驱愁得,还推到酒边。3.下列对这两首作品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虞美人》起句,追思往事,痛不欲生,继而满腔恨意,喷薄而出,而“又”字写尽人情凄惨,隐含仍苟活,历尽磨折之意。B.《虞美人》通篇采用问答式,以问起,以答结,写词人由一国之主跌落为阶下囚之后引起的悔恨和追思。C.《春归》一诗的首联,写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景象;但由于愁绪,诗人觉得这些景象都是毫无生机的。D.《春归》一诗的颔联,用工笔勾勒局部之景,画面渐渐收拢、移近,突出了“小市”“孤城”两个特写镜头。4.《虞美人》的结尾(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与《春归》尾联同样写“愁”,写法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春归唐庚东风定何物?所至辄苍然。小市花间合,孤城①柳外圆。禽声犯寒食②,江色带新年。无计驱愁得,还推到酒边。【注】①孤城:指诗人被贬之地惠州城,是当时的商业繁盛之地。②寒食:每年四月四日,清明节前一天。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中浩浩荡荡的东风铺天盖地而来,但因身遭贬谪,作者觉得这些景象都是苍茫晦暗的。B.颔联工笔描绘集市上花团锦簇、城郭外绿柳环绕的画面,映衬出一派充满生机的烂漫春光。C.颔联和孟浩然《过故人庄》中“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着色和氛围都大不相同。D.颈联由所闻“禽声”、所见“江色”引出诗人潜藏心绪,呈现“起承转合”的“转”之妙。6.本诗尾联愁绪的写法与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写法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春归次金陵①吴融春阴漠漠覆江城,南国归桡②趁晚程。水上驿③流初过雨,树笼堤处不离莺。迹疏冠盖兼无梦,地近乡园自有情。便被东风动离思,杨花千里雪中行。【注】①本诗为作者晚年被贬,回归故乡山阴(今浙江绍兴)途中经过金陵(今南京)时所作。②桡(ráo):船桨。③驿:通“绎”,连续不断。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远望金陵被云烟笼罩,在本不宜赶路的情况下,诗人却连夜赶到金陵停泊,可见游子归乡之迫切。B.颈联由状景转而言事述怀。上句交代自己淡于名利,故回乡途中,不交显贵,甚至连富贵梦也不做。C.尾联虚实结合,杨花在东风中飘荡和诗人在杨花飘荡中前行是虚写,“离思”和“雪中行”是实写。D.全诗着笔轻柔细密,诗情悠悠回荡,婉转靡丽,感情真切,诗中也流露出无可奈何的伤感情绪。8.请简要赏析颔联。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题春归亭唐庚沙际春光又是归,亭前景物故应奇。绿杨雅与清江称,残雪偏于碧嶂宜。流水无凭何处去,东风有准不吾欺。芳菲栏槛无穷兴,消得新愁入鬓丝。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首联承诗题而来,写春天再次来临的讯息,并因之联想到江边小亭的景物之变。B.颔联运用平常意象“绿杨”“清江”“残雪”“碧嶂”,进行巧妙搭配,自然新奇。C.颈联中诗人借不知去向何处的流水,感慨命运无常,暗指自己无依无靠,韶华已逝。D.尾联收束全诗,用“芳菲栏槛”总括前面铺叙的景物,以“无穷兴”点明景物特点。10.这首诗中诗人的情感经历了哪些变化?请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春尽郑獬[注]春尽行人未到家,春风应怪在天涯。夜来过岭忽闻雨,今日满溪俱是花。前树未回疑路断,后山才转便云遮。野间绝少尘埃污,惟有清泉漾白沙。[注]郑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曾任翰林学士,因生性耿直,且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屡遭贬谪。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写了行人暮春时节过岭归家时的情景,随着时间变化,画面逐次展开。B.“夜来”一句通过景物描写,表现出行人昼夜兼程盼望早日回家的急切心情。C.“前树”两句描述行路时的所见与所感,写出山高路迂、云雾迷茫的景象。D.这首诗语言质朴,节奏明快自然,简练流畅,情感含而不露,耐人寻味。12.今人认为此诗“含不尽之意于言外”,这一观点在本诗中是如何得到印证的?阅读诗歌,完成题目。春尽①韩偓(唐)惜春连日醉昏昏,醒后衣裳见酒痕。细水浮花归别涧,断云含雨入孤村。人闲易有芳时恨,地胜难招自古魂②。惭愧流莺相厚意,清晨犹为到西园。注:①这是韩偓晚年寓居南安之作,韩偓的一生经历了巨大的政治变故,晚年寄身异乡,亲朋息迹。②招魂,语出《楚辞·招魂》,原指祈祷死者复生的一种宗教仪式,这里只是一般地用作招致魂魄。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的“醉”反复渲染的既有诗人悼惜春光的哀痛心情,也有诗人内心的烦闷。B.颔联利用南方暮春时节的景象,传达了春天正在逝去的气氛,也融入了作者的身世之感。C.颈联在心理刻画上的精微,既有春光在人的闲散中白白流过而无力挽回的痛心,也有面临家国之变而不能有所作为的沉重,把自己的理想希冀融注其中。D.尾联借流莺的殷勤相顾,略解春愁,实际将世无知音的落寞表达的更为含蓄。14.赏析全诗所体现的诗人的思想感情。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春尽日白居易芳景销残暑气生,感时思事坐含情。无人开口共谁语,有酒回头还自倾。醉对数丛红芍药,渴尝一碗绿昌明①。春归似遣莺留语,好住园林三两声。[注]①昌明:蜀茶之名。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送春”是诗歌中常见的主题,诗人将“春尽日”营造成一个诗意节日。B.春日将尽,景色残败,暑气渐生,诗人独坐园中,感伤国事,思绪难平。C.领联一“无”一“有”对照鲜明,表现了诗人忧愁、孤独、苦闷的心情。D.“醉对”“渴尝”动词相对,“红”“绿”色彩相对,音律和谐,对仗工整。16.尾联运用对写法,主客移位,从对面落笔,借对方来写自己,请简要分析。答案1.C2.(1)欣赏春景,化解漂泊不定、时光无常的愁情;(2)倚杖看石,倾壶就沙,借酒解愁;(3)直用“吾生亦有涯”典故,开解往来不定之苦,表达随遇而安的思想;(4)故作达观,以“乘兴即为家”自我宽慰。【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C.“因人生不称意而生发的愤激无奈之情”有误。“醒复醉”表现的是及时行乐的思想,“乘兴”即尽兴。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自解”意为自我开解、安慰。杜甫因成都兵乱,不能回草堂,只能在阆州和梓州往返,漂泊不定,饱受战乱之苦,此次严武回蜀,杜甫也终于回到成都草堂定居,因此只能自我安慰,以消解愁闷。①一二联写景,描写了竹子和春花,诗人从美好的景物中暂时忘却了忧愁。②借谢安望石的典故,反衬自己一事无成只能借酒浇愁。③引用“吾生亦有涯”典故,即“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表达随遇而安的思想。④最后借酒助兴,用“乘兴即为家”自我宽慰。3.D4.唐诗:运用比拟把愁和人交手相搏的过程写得形象神奇。“驱”“推”写出人与“愁”交手相搏的过程:人非但无计驱得“愁”去,反被愁推跌到酒杯之前,“借酒浇愁”的套语经此点拨变化,化腐朽为神奇。李词:①运用设问,发人深思,然后引出用奔流的江“水”作答,让人感慨万千。②运用比喻,用满江的春水来比喻满腹的愁恨,贴切形象,不仅显示了愁恨的悠长深远,而且显示了愁恨的汹涌翻腾,充分体现出奔腾中的感情所具有的力度和深度。【解析】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C.“毫无生机”错误。苍然,深青色、深绿色的样子,首联的意思是春回大地,凡东风吹拂到的地方,都呈现出一片郁郁苍苍的景色。故选C。4.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唐诗:“无计驱愁得,还推到酒边”,我没有办法赶走愁思,只得将它推到酒杯边。此处把“愁”拟人化,诗人用一“驱”一“推”写出人与“愁”相搏的过程:人非但无计驱得“愁”去,反被“愁”推跌到酒杯之前。诗人之愁,非一般的春愁可比,意蕴既深,出句自奇。李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那滚滚东流的春江之水没有尽头。诗人先用发人深思的设问,点明抽象的本体“愁”,接着用生动的喻体奔流的江“水”作答。用满江的春水来比喻满腹的愁恨,极为贴切形象,不仅显示了愁恨的悠长深远,而且显示了愁恨的汹涌翻腾,充分体现出奔腾中的感情所具有的力度和深度。5.A6.本诗:运用比拟把愁和人交手相搏的过程写得形象神奇。“驱”“推”写出人与“愁”交手相搏的过程:人非但无计驱得“愁”去,反被“愁”推跌到酒杯之前,“借酒浇愁”的套语经此点拨变化,化腐朽为神奇。李词:①运用设问,发人深思,然后引出用奔流的江“水”作答,让人感慨万千。②运用比喻,用满江的春水来比喻满腹的愁恨,贴切形象,不仅显示了愁恨的悠长深远,而且显示了愁恨的汹涌翻腾,充分体现出奔腾中的感情所具有的力度和深度。【解析】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苍茫晦暗”错误。苍然,深青色、深绿色的样子,首联的意思是春回大地,凡东风吹拂到的地方,都呈现出一片郁郁苍苍的景色。所以不是“苍茫晦暗”。故选A。6.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本诗:“无计驱愁得,还推到酒边”,意思是我没有办法赶走愁思,只得将它推到酒杯边。此处把“愁”拟人化,诗人用一“驱”一“推”写出人与“愁”手相搏的过程:人非但无计驱得“愁”去,反被“愁”推跌到酒杯之前。诗人之愁,非一般的春愁可比,意蕴既深,出句自奇。李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那滚滚东流的春江之水没有尽头。诗人先用发人深思的设问,点明抽象的本体“愁”,接着用生动的喻体奔流的江“水”作答。用满江的春水来比喻满腹的愁恨,极为贴切形象,让我们感受到了愁恨的悠长深远,愁恨的汹涌翻腾,充分体现出奔腾中的感情所具有的力度和深度。7.C8.①颔联承接前文。写舟中所见所闻:宿雨初晴,江水陡涨,水流飞快地推送着诗人之舟。两岸之堤,处处为绿树所笼,黄莺藏于叶间,鸣声婉转。②颔联运用视听结合的手法,以眼前所见之水流和耳畔所闻之莺鸣,描绘出江南秀美之景,清丽自然,流露出诗人的喜悦之情。【解析】7.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手法的能力。C.“杨花在东风中飘荡和诗人在杨花飘荡中前行是虚写,‘离思’和‘雪中行’是实写”分析错误,杨花在东风中飘荡和诗人在杨花飘荡中前行是实写,“离思”和“雪中行”是虚写。故选C。8.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1)颔联承前,写舟中所见:宿雨初晴,江水陡涨,水流尤速,它飞快地推送诗人之舟向金陵驶去,舟行之处,两岸之堤,处处为绿树所笼,黄莺藏于叶间,鸣声百啭,足供游子欣。描绘了春雨刚过,春水上涨,绿树笼盖,莺声不断的江南美好画面。(2)手法:视听结合。视觉:驿站前流动着涨上来的春水,江堤上绿树笼盖。听觉:黄莺藏于叶间,鸣声婉转。效果:以清丽之笔,状江南秀美之景,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景色的喜爱,喜悦之情溢于言表。9.D10.诗的前两联写在春归亭看到的春景,表达了喜悦之情;颈联由“流水无凭”引发了命运无常,遭受排挤的伤感之情;尾联写眼前的芳菲美景让人意头无穷,那就暂时地却刚涌上心头的忧愁吧。作者的心情又快乐起来,所以诗人的感情经历了喜一悲一乐的变化。【解析】9.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D.“用‘芳菲栏槛’总括前面铺叙的景物,以‘无穷兴’点明景物特点”错误。“芳菲栏槛”不能总括前面的景物;“无穷兴”是诗人观景之情,不是景物的特征。故选D。1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是内容,把握诗人思想感情的能力。“沙际春光又是归”是说春光又归,“亭前景物故应奇”是说江边小亭的景物应该有变化,让人觉得惊奇。“绿杨雅与清江称,残雪偏于碧嶂宜”是具体阐述春景的奇特之处。“又”“奇”“雅”“宜”可以看出作者等春归亭初览春景的喜悦之情。“流水无凭何处去,东风有准不吾欺”是流水无所凭仗不知道去哪里去,春天来到时东风会给准信。春光终究会逝去,作者面对流水,感慨春光随流水不知何往,抒发惜春之情。“芳菲栏槛无穷兴”,表明春天给人带来无穷的乐趣,作者相信春天一定会回来。“消得新愁入鬓丝”表明新愁最终得以在春景中消解,表达自适自乐的心情。通过分析可知,诗人的情感经历了喜悦——伤感——欢乐的变化。11.B12.①诗歌首联看似写春风责怪行人春尽还流落天涯不回家,言外表达出行人羁旅在外,无法回家的无奈。②颔联表面写到昨夜风雨吹打后满溪落花的景象,含蓄地表达出诗人仕途遇挫的心中隐痛,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伤。③颈联看到山势高耸,道路曲折,借以象征仕途的迷茫艰险。④诗歌尾联回想起夜间“绝少尘埃污”“清泉漾白沙”的景象,借此表现了自己不愿与污浊尘世同流的清白正直的人格。【解析】1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B.“通过景物描写”错误,诗句写夜间过岭时突然遇雨,是叙述,不是描写。故选B。1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首联写游子浪迹天涯,离家日久,又逢春色,倍添惆怅。连春风也要来责怪:为何不好端端在家,跑到这天涯来干什么?郑獬不说自己想回家,却说春风怪我春尽之时还浪迹天涯,言外表达出行人羁旅在外,无法回家的无奈。这样写才显得含蓄,有诗味和诗趣。颔联“夜来过岭忽闻雨”,高山上的气候变化多端,忽而睛、忽而雨是常事。“今日满溪俱是花”,写东方既白,小雨初霁,行人来到飘旋着落花的山溪边。夜间风雨打下的花瓣勾起了他满腹心事。时值暮春,落红无数,而在外宦游多年的行人也到了迟暮之年。诗句表面写到昨夜风雨吹打后满溪落花的景象,含蓄地表达出诗人仕途遇挫的心中隐痛,他不愿如残英随波逐流,无奈时光流逝,人已暮年。颈联写人在曲折重叠的山间行走时的感觉,着重写动势。山势陡峭,忽上忽下,下坡时能远远望见前面路边的树,上坡时视线被山挡住,不但看不见前面的树,而且仿佛小路在山顶被突然截断了。气喘吁吁上了山顶,再回头望去,团团白云飘然而至,身后的山峦已经淹没在茫茫云海之中。人生之路一如这山路,借以象征仕途的迷茫艰险。尾联作者为了着重点出“清白”二字,使野间的“清白”同尘世间的‘“污污’形成鲜明对比,让读者从主人公对“绝少尘埃污”的喜爱中体味他对乌烟瘴气的官场的厌恶。借此表现了自己不愿与污浊尘世同流的清白正直的人格。13.C14.(1)家国沦亡之痛;(2)年华迟暮之悲;(3)孤身独处之苦;(4)有志难骋之愤;(5)大好春光的逝去,内心的抑郁频闷。【解析】1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C.“把自己的理想希冀融注其中”错。春光消去,固然可恨,尤可痛心的是春光竟然在人的闲散之中白白流过,令人眼睁睁望着它逝去而无力挽回,这正是诗人自己面临家国之变而不能有所作为的沉痛告白。下联“地迥难招自古魂”,则把自己的愁思再转进一层,如有亲交故旧,往来相过,互诉心曲,也可稍得慰藉,怎奈孤身僻处闽南,不但见不到熟悉的今人,连古人的精灵也招请不来,更叫人寂寞难堪。可见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14.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1)家国沦亡之痛。结合注释可知,韩偓的一生经历了巨大的政治变故,晚年寄身异乡,亲朋息迹。家国沦亡之痛是他内心最深沉的隐痛。(2)年华迟暮之悲。首联“惜春”不仅点明惜春伤春之情,结合注释可知这是诗人“晚年寓居南安之作”,可见写景并非单纯写景,更寄予了年华迟暮之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抵押合同(适用于抵押人为公司的情形)001
- 社会调查实习报告
- 房产分割自愿离婚协议书(35篇)
- 让孩子爱上英语学习的有效策略
- 设计合同终止解除合同解除合同流程
- 诚意满满的保证书
- 质量上乘货源稳定保证
- 购房按揭贷款合同范本示例
- 购销合同样式范本
- 购销户外帐篷合同书
- 幼儿故事-老虎拔牙课件
- 消渴病(2型糖尿病)中医临床路径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
- 双减作业分层设计-六年级上册语文分层作业设计案例12《桥》课课练含答案
- 六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课件-战胜挫折走向成功 全国通用(共19张PPT)
- 影视鉴赏课件
- 如何读懂欧央行资产负债表
- 幼儿园中班社会:《爱要大胆说出来》 课件
- 新入职教师、新授课教师听课评估表(模板)
- 艺术设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方案
- 教师职称能力考核小学语文中、高级职称试题含答案
- 版商业伦理学精品电子教案8公司治理中的伦理问题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