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过程预期结果(控制目标)1.通过建立渠道,识别适用的合规义务,并确保组织在运营过程、在活动、产品或服务中加以落实,以实现贯彻和遵守合规义务,应对外部监管机构的检查和审查,避免行政处罚和规律风险;2.通过遵守合规义务,促进可持续安全发展和社会责任,提高声誉和信誉,增强经营稳定性,以及提高工作人员及其他相关方的信任和忠诚度过程输入活动(工作流程图)过程输出安全体系标准要求及对流程控制说明1.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范性文件法律风险环境信息要和期望4.活动和领域詧)、重点岗位及产品和服务清单5.安全方针(安全政策与安全承诺)6.合规目标7.应对安全风险的策划的需求8.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安全管理体系的需求9.安全绩效改进的需求1.适用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范性文件清单(数据库)2.适用的合规义务清单、内容及其查询方式3.合规义务在管理体系中的应用1.与合规义务相关术语(1)合规义务(法律法规要求和其他要求组织必须遵守的法律法规要求以及组织必须遵守或自愿选择遵守的其他要求注1:合规义务可能来自于强制性要求(即合规要求)和或来自注3:合规义务可能会给组织带来风险和机遇(2)合规:履行组织全部合规义务注1:遵守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要求是生产经营单位一般(3)合规风险:组织及其员工因不合规行为,引发法律责任、受到相关处罚、造成经济或声誉损失及其他负面影响的可能性2.建立过程:组织应建立、实施和保持合规义务的确定过程3.识别和确定合规义务:(1)明确主管部门,确定获取的渠道、方式(2)确定最新的适用于组织安全管理相关的合规义务。考虑以下因素:.4.1中提及的各种外部和内部因素;.4.2中提及的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尤其是确定这些需求和期望中哪些是或将可能成为合规义务(3)建立安全生产合规义务清单和文本数据库(4)识别新增及变更的合规义务,确保持续合规(5)合规风险评估:采取基于风险的思维,评价和分析识别的合规义务所产生的影响,形成合规风险清单4.合规定义务应用(1)确定如何将这些合规义务应用于组织(包括应用于风险管理)(2)在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其安全管理体系时,应考虑这些合规义务。.充分转化和体现在组织的管理体系文件中,且能够根据合规义务的更新及时修订,并,并及时传达给相关从业人员,确保相关要求落实到位.当相关要求不存在或不能满足组织需要时,组织可制定并实施内部表现准则5.保持和保留成文信息(合规义务清单内容包括合规义务的影响、合规义务的管理、与合规义务相关的控制和风险评估。 “6.1合规义务的确定”实施的技术、工具和方法:1.国家及各级地方政府主管机关、上级组织;2.行业协会或学术团体;3.专业媒体、公共网站或出版机构;4.相关技术服务与咨询机构;5.合作伙伴;6.法规清单识别调查;7.2.咨询专业人士或与法律顾问洽商;8.列入相关监管部门收件人名单;9.4.成为专业团体的会员;10.订阅相关信息服务;11.6.参加行业论坛和研讨会;12.7.监视监管部门网站;8.与监管部门会晤;监视合规义务来源(如:监管声明和法院判决) “6.1合规义务的确定”需应对的风险:(1)合规义务确定风险.未建立获取法律法规标准的渠道;.未及时和充分地识别、获取和更新适用有效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范性文件和上级文件;.未将将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上级文件的相关要求及时转化为本单位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或内容不符合其要求;.合规义务识别不充分,合规义务漏识别,特别是地方法规、客户的要求未识别到位,未识别相关职业健康安全标准;.法律法规标准未进行适用性摘要;.对相关合规义务未进行适用性评审,未能识别到合规义务中具体的适用条款;.未将合规义务分发至相关部门、岗位人员;.未及时对合规义务进行更新,对已修订、更新、作废的合规义务未能及时重新识别、收集、评审;.未将适用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范性文件和上级文件的相关要求及时转化为本单位文件或文件内容不符合其要求;.未遵守合规义务的要求(未遵守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上级文件的要求)。 “6.1合规义务的确定”需保持和保留成文信息:需保持的成文信息(文件)需保留成文信息(记录或证据性材料)(1)合规管理控制程序(包括合规义务确定、合规性评价)(2)文件管理程序(包括外来文件控制的描述)(1)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范性文件清单(2)合规风险评估记录(3)合规义务清单(4)合规义务应用与沟通(培训)记录(5)合规义务变更与更新记录附件:合规义务(合规要求和合规承诺)清单合规要求合规承诺.活动、产品或服务所在国或地区签署的国际条条约、公约、议定书.所在国和地方的法律法规.国家、行业和地方强制性标准.行政许可、执照或者其他形式的授权.监管机构发布的命令、条例或指南.法令和指令,法院判决或行政决定.上级组织的要求.集体协商协议等.组织与公共权力机构、社会团体等组织签订的协议.组织与客户签订的协议.组织与第三方签署合同产生的义务、雇佣协议.相关组织和行业标准.非强制性标准、获得一致认可的标准和指南.组织自愿遵守的原则、行为守则、技术规范、章程、规程.组织内部要求(如公司章程、操作规程、规章制度).本组织或其上级组织的公开承诺.本组织的安全管理体系文件(安全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等)合规与合规义务(合规要求和承诺之间的关系图示过程预期结果(控制目标)1.“6.2应对风险的策划”总体预期结果(控制目标确保组织在策划安全管理体系及其过程时,识别分析和评价安全相关风险,并策划应对措施,2.(1)满足法律法规要求和其他要求2)保证安全管理体系能够实现预期的结果(防止人员伤害、健康损害、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3)防止或减少不期望的影响3)对紧急情况做出准备和响应4)推动组织安全文化发展5)实现持续改进;3.风险识别过程预期结果(控制目标(1)危险源辨识帮助组织认识和理解工作场所中的危险源及其对人员伤害、健康损害、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以便分析评价、优先排序并消除危险源或降低安全风险;(2)风险识别的目的是发现、确认和描述可能有助于或妨碍组织实现目标的风险。4.风险分析过程预期结果(控制目标(1)帮助理解包括风险水平在内的风险性质和特征;(2)风险分析是安全风险评价和风险应对决策的基础,为安全风险评价和风险应对提供支持。风险分析可为风险评价提供信息输入,也可为是否需要和如何应对风险,及采取最适宜的策略和方法提供信息支撑。当面对不同类别和不同等级的风险需要做出抉择时,风险分析结果可为决策提供深刻见解。5.风险评价过程预期结果(控制目标(1)风险评价的目的是支持决策,风险决策及制定风险应对计划提供依据;(2)风险评价是将风险分析结果和既定风险准则相比较,以确定是否需要采取进一步行动。6.措施的策划过程预期结果(控制目标(1)应对这些安全风险,不同级别的风险要结合实际采取一种或多种措施进行控制,并逐步降低风险,直至可以接受;(2)对紧急情况做出准备和响应;(3)通过对风险筛选、排序、分级控制策划,以及对特定的过程和活动进行策划,制定并实施安全管理方案,投入必要的资源,进行风险削减和管理,以实现组织的目标和指标和安全管理体系的预期结果。过程输入活动(工作流程图)过程输出安全体系标准要求及对流程控制说明1.所处的环境安全风险管理4.1)2.相关方所提4.2)3.安全管理体4.3)4.安全风险管理的原理5.合规义务清单(法律法规要求和其他要求、标准以及其他通用规范)6.组织的业务活动及活动场所清单(关键过程清单)7.安全管理体系的输出8.风险评估准则(风险后果严重性判断标准、风险发生可能性判断标准、风险等级判断标准、风险接受准则)9.控制的层级(见8.1.2)单、风险识别表、风险评价与分析表、风险等级表、风险监控表、风险缓解计划表、安全风险报告(模板)括风险识别析与评价结制措施)2.重大安全风险清单管理年度报告4.安全风险管理策略和重大安全风险管理解决方案案)1.总要求(6.2.1在对安全管理体系进行策划时,组织应考虑相关输入信息(见“过程输入”以实现预期结果(见“过程2.风险识别(6.2.2)(1)组织应识别与安全相关的风险(包括对危险源、影响范围、事件及其原因和潜在后果等方面应考虑如下方面:.各种活动:常态和非常态的状况和活动(包括由以下方面所产生的危险源-基础设施、设备、原料、材料和工作场所的物理环境及其失效模式;-全生命周期中的活动、产品和服务。.历史事件:织内部或外部以往发生的相关事件(包括紧急情况)及其影响和原因。.环境、人、文化以及其他内部或外部因素,包括组织控制之外的但能影响组织安全的因素。.组织的管理架构、责任体系。.人员(包括组织工作人员及可能受到组织影响的其他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能力.各种变更、紧急情况和新兴风险-组织的运行、过程、活动和安全管理体系中实际的或拟定的变-涉及的信息、数据、知识的变更。-安全威胁、隐患及潜在紧急情况。-新出现的风险征兆。.相关方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2)形成成文信息:组织应将安全风险识别的记录和信息作为文件化信息予以保留。3.风险分析和评价(6.2.3)(1)及时对已识别出的安全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价(重点对安全“关键过程”进行分析评价确定所需应对的风险(必要时,进行分级),以快速确定合理精准的风险管控措施;(2)组织应确定安全风险分析评估人员与负责人,必要时,应由最高管理者组织管理层自行评价或聘请专业第三方安全风险评价机构分析评价。(3)考虑以下方面进行风险分析:.风险转化为事件的可能性.风险造成后果的严重性以及可接受性.风险的复杂性、关联性和敏感性.风险随时间因素的波动性.现有控制措施的有效性.风险分级:通过将风险分析的结果与既定的风险准则进行比较,确定.风险应对的决策:考虑内外部相关方的实际需求及预期后果,做出风险应对的决策。决策可能是:不采取风险管控措施;维持现有管控措施;采取新的风险管控措施重新考虑安全管理目标(5)记录、传递和验证风险评估的结果。4.措施的策划(6.2.4)(1)策划应对安全风险的措施。在策划措施时,组织应考虑:.控制的层级(见8.1.2)和安全管理体系的输出;.组织可承受或不可承受的安全风险的数量和类型;.对“关键过程”的风险管控的方法、程度和资源配备;.最佳实践、可选技术方案以及财务、运行和经营等要求。(2)在其安全管理体系过程中或其他业务过程中融入并实施这些措施;(3)评价应对安全风险的措的有效性。“6.2应对风险的策划”实施的技术、工具和方法:1.风险管理成熟度评价模型;2.集体讨论;3.德尔菲技术;4.调查;5.检查表、分类和分类法;6.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以及失效模式、影响和临界性分析(FMECA);7.危险和可操作性(HAZOP)研究;8.情景分析;9.结构性假设技术(SWIFT);10.石川分析法(鱼骨法);11.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HACCP);12.经营影响分析(BIA);13.因果分析(CCA);14.事件树分析(ETA);15.故障树分析(FTA);16.人因可靠性分析(HRA);17.因果映射;18.风险价值(VaR);19.最低合理可行(ALARP)和尽可能合理可行(SFAIRP);20.风险指数;21.成本效益分析(CBA);22.决策树分析;23.风险登记册;23.后果/可能性矩阵(风险矩阵或热图)度。“6.2应对风险的策划”需应对的风险:过程风险描述6.2应对风险的策划6.2.1通则(1)主要负责人未组织建立并落实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工作机制;未建立和落实重大安全生产风险辨识、评估、管控、报告制度;未建立安全风险管控清单;(2)风险识别:.未能及时发现并识别出新出现的风险,可能会导致未预见的损失或危机。可能是由于风险识别机制不完善、信息不流通或员工风险意识不足等原因,较高风险有遗漏;.危险源辨识不全面、不准确:未全面准确辨识评估所有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存在的各类安全风险;.未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估,或辨识评估不正确;对重大危险源未登记登记、建档、备案;.危险化学品单位未按照《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要求对重大危险源进行安全评估或者安全评价;.危险化学品单位未按照《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进行重大危险源备案或者核销。.未建立安全风险管控清单,未建立安全风险档案(包括包括安全风险管理制度、管控清单、分布图、变更情况、报告确认材料等内容)(3)风险分析和评价:.未建立安全风险分析和评价准则,未建立重大风险判定准则;.安全风险分析和评价方法选择不当;.风险分析和评价不准确,对风险的严重程度和可能性的评估可能不准确,安全风险等级判定错误,导致资源分配不合理,或者对重大风险没有足够的重视。6.2.2风险识别(1)风险识别存在的风险.未能及时发现并识别出新出现的风险,可能会导致未预见的损失或危机。可能是由于风险识别机制不完善、信息不流通或员工风险意识不足等原因,较高风险有遗漏;.危险源辨识不全面、不准确:未全面准确辨识评估所有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存在的各类安全风险;.未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估,或辨识评估不正确;对重大危险源未登记登记、建档、备案;.危险化学品单位未按照《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要求对重大危险源进行安全评估或者安全评价;.危险化学品单位未按照《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进行重大危险源备案或者核销。.未建立安全风险管控清单,未建立安全风险档案(包括包括安全风险管理制度、管控清单、分布图、变更情况、报告确认材料等内容)。(2)重大危险源辨识.未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估,或辨识评估不正确;.未进行登记、建档、备案;.未对重大危险源进行监控,或监控预警系统不能正常工作;.危险化学品单位未按照标准对重大危险源进行辨识;.对重大危险源未登记建档,未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未制定应急预案,或者未告知应急措施;.危险化学品单位未按照《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要求对重大危险源进行安全评估或者安全评价;.危险化学品单位未按照《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进行重大危险源备案或者核销。6.2.3风险分析和评价(1)安全风险识别和分析评价风险.未建立安全风险分析和评价准则,未建立重大风险判定准则;.安全风险分析和评价方法选择不当;.风险分析和评价不准确,对风险的严重程度和可能性的评估可能不准确,安全风险等级判定错误,导致资源分配不合理,或者对重大风险没有足够的重视。(2)变更管理(安全评估).变更管理漏管失控:未将所有影响安全运行与安全绩效的临时性和永久性变更纳入变更管理;.未开展变更风险评估(未评审非预期性变更的后果未针对变更的不利影响制定落实管控措施、履行变更管理审批程序实施变更。6.2.4措施的策划(1)管理方案制定风险:.风险应对策略不恰当:选择的风险应对策略可能不符合组织的实际情况,或者不能有效地控制风险。可能是由于决策者对风险的性质和影响理解不清,或者受到资源、技术、法律等限制。.针对识别评估出的较高风险制定的措施不足以控制风险;.在制定管理方案时,可能存在信息不足、调研不充分、制定方法不当等风险。这些因素可能导致管理方案不完善、不准确,甚至存在重大漏洞,从而影响到方案的实施效果。雷泽佳编制-2024A0版3.应对措施不可行,没有策划如何整合,没有策划如何评估有效性,应对措施没有根据风险的变化及时进行调整;.在应对一种风险时,可能会产生其他未预见的风险。.对所有的目标、指标未能予以制定对应的(完成措施)管理方案,措施中(管理方案)的职责不明确、起止日期不清楚、缺乏资金预算。(2)管理方案执行风险:.资源不足风险:管理方案的实施需要充足的资源支持,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如果资源不足,可能导致方案执行不力,无法实现预期目标;.执行不力风险:在执行管理方案时,可能存在执行力不足、监督不到位等问题。这些因素可能导致方案执行效果不佳,甚至出现偏离目标的情况;.风险监控失效风险:如果组织的风险监控机制不能有效地跟踪和评估风险的状态和变化,可能会导致风险的失控或突发;.未及时评审和调整风险:未能根据管理方案的实施情况及时进行调整、修订,如公司已迁址、执行的环境标准发生了变化等情况下未对管理方案进行修订。 “6.2应对风险的策划”需保持和保留成文信息:需保持的成文信息(文件)需保留成文信息(记录或证据性材料)(1)安全风险管理规定(包括风险识别、分析、评价和风险管控)(2)危险源辨识管理规定(也可合并在《安全风险管理规定》中)(4)安全风险评价方法和准则(放在《安全风险管理规定》中描述)(5)安全风险管控(项目)方案或安全风险管控清单(包括风险控制措施)(1)安全风险识别、分析与评价表(2)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含危险源清单、风险分析和评价结果、风险控制措施(3)重大安全风险清单(4)本单位安全风险图(包括区域安全风险四色分布图、作业安全风险比较图)(5)安全风险告知、公告与标识记录(6)安全风险应对计划(7)安全风险管控情况检查表(8)安全风险管控(项目)方案附件A:有关风险、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评价、措施的应对相关术语清单类别术语名称对术语的定义及其注解有关风险语1.风险不确定因素对目标的影响注2:不确定性是指对事件及其后果或可能性缺乏注4:通常,风险以某事件(包括情况的变化)的后果注6:风险的三要素是风险存在的环境、发生的诱因以及发生后造成的影响,即风险识别的通用语言是“在……的情形下,因……的能会导致)……的后果”2.安全风险发生某一特定危害事件如人员伤害、健康损害、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的可能性与其后果严重性的组合注1:可能性,是指事故事件发生的概率严重性,是指事故事件一旦发生后,将造成注2:安全风险由下列基本要素或称:风险因子构成不限于:风险点风险源、危险源危险有害因素、可能性、严重性危险程度等3.固有风险(原始风险)在实施降低风险措施前存在的安全风险注1:在不考虑安全管控措施的情况下,基于客观因素对风险源进行量化的风险固有风险的高低主要与事故后果的严重程4.剩余风险(残余风险、现有风险、留存的风险)在风险应对(即采取风险缓解、风险消除、风险预防、风险降低等风险控制措施)之后仍然存在的风险,包括未辨识的风险有关风险识别术语5.危险源(危险因素)危险源(危险因素):可能导致人员伤害、健康损害、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的源头.第一类危险源:生产过程中客观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能量源或能量载体)或危险物质,是事故发生的前提如:机械能、化学.第二类危险源:导致约束、限制能量和危险物质的措施失控的各种不安全因素,是第一类危险源造成事故的必要条件如物的不安全状态、人6.人的因素在生产活动中,来自人员自身或人为性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7.物的因素机械、设备、设施,材料等方面存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8.环境因素生产作业环境中的危险和有害因素9.管理因素管理和管理责任缺失所导致的危险和有害因素10.重大危险源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11.危险源辨识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分布和特性的过程伴随风险的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以及在特定部位、设施、设备和场所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活动(过程),或以上两者的组合雷泽佳编制-2024A0版4注3:动态风险点是指生产过程中所有常规12.作业活动特定工作系统为完成特定任务而进行的活动注1:活动包括常规和非常规的活动,包括作业活动和管理职能活注2:危险源存在于活动中,危险源辨识的对象包括活动13.危险物品易燃易爆物品、危险化学品、放射性物品等能够危及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的物品14.三种状态人员行为和生产设施的正常状态、异常状态、紧急状态注3:紧急状态是指将要发生或正在发生事故(事件)的需要应急响应的状态,如设备被迫停运、火灾爆炸事故等15.三种时态:过去时态、现在时态、将来时态注1:过去时态主要是评估以往残余风险的注3:将来时态主要是评估计划实施的生产活动可能带来的风险影响程度是否在可接受的范围16.安全事件可能或已经导致人员伤害、健康损害、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的情况注1:发生伤害、损失或破坏的安全事件有时被称为“安全事故”注3:尽管安全事件可能涉及一个或多个不符合(3.23),但在没有不符合(3.23)时也可能会发生17.事故造成人员伤害、健康损害、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的意外情况有关风险分析和评价术语18.风险分析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后果的严重性进行分析,并确定其程度的过程19.风险评价对比风险分析结果和风险准则,以确定风险和/或其大小是否可以接受或容忍的过程注1: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预判,以确定风险等级大小,分析论证现有管控措施的充分性,以及是否可接受或可容许20.风险水平结合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后果表示的风险量值21.风险分级对比风险分析结果和风险准则,以确定风险等级的过程注1:根据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等相关要求并结合自身实际,在风险评价的基础上,通过采用科学、合理的定量评价,确定风险可接受程度,根据评价结果划分风险级别风险等级从高到低依次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分别用红、橙、22.风险分级标准判定风险等级的依据23.风险矩阵通过确定后果与可能性的范围来排列显示风险的工具有关措施划术语24.安全风险管控措施(应对安全风险的措施)为将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程度,针对该风险而采取的相应控制方法和措施注1:安全风险管控措施通常包括:工程技术措施、管理制度措施、教育培训措施、个体防护措施和应急处置25.风险分级管控按照风险的不同级别、所需管控资源、管控能力、管控措施复杂及难易程度等因素,从而确定不同管控层级的风险管控方式和管控责任并落实管控措施的过程注1:遵循风险越高管控层级越高的原则,对于操作难度大、技术含量高、风险等级高、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作业活动应的风险,下一级必须同时负责管控,并逐级落实具体措施风险管控层级可进行增加或合GB∕T43500-2023《安全管理体系要求》相关安全管理过程(要素)对应的合规风险清单一级过程(要二级过程(要素)对应《安全生产法》要求安全合规风险(不合规事项及安全事故隐患)及环境4.4安全管理体系及其过程第四条【生产经营单位基本义务】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加强安全生产标准化、提高安全生产水平,确保安全生产。(1)未按GB/T33000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活动:(2)未按规定开展以岗位达标、专业达标和单位达标为主要内容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5.3组织结构、职责和权限(1)第四条【生产经营单位基本义务】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2)第二十一条【主要负责人的职责】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负有下列职责:(一)建立健全并落实本单位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二)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三)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计划;(四)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五)组织建立并落实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工作机制,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六)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七)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2)主要负责人未建立健全并落实本单位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3)主要负责人未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4)主要负责人未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计划;(5)主要负责人未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6)主要负责人未组织建立并落实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工作机制,未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7)主要负责人未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8)主要负责人未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第二十五条【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及管理人员的职责】生产经营单位可以设置专职安全生产分管负责人,协助本单位主要负责人履行安全生产管理职责。(1)单位主要负责人未确定分管安全生产的负责人或者安全总监、主要技术负责人、其他相关负责人的安全管理职责;(2)单位主要负责人未明确本单位技术管理机构的安全生产技术保障职能并配备安全技术人员;(3)单位主要负责人未定期研究安全生产工作。(3)第二十五条【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及管理人员的职责】单雷泽佳编制-2024A0版5一级过程(要二级过程(要素)对应《安全生产法》要求安全合规风险(不合规事项及安全事故隐患)位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以及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履行下列职责:(一)组织或者参与拟订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和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二)组织或者参与本单位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如实记录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情况;(三)组织开展危险源辨识和评估,督促落实本单位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措施;(四)组织或者参与本单位应急救援演练;(五)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状况,及时排查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提出改进安全生产管理的建议;(六)制止和纠正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违反操作规程的行为;(七)督促落实本单位安全生产整改措施。(1)单位其他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未履行法定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安全管理人员未履行以下职责:.未参与拟订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和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未参与本单位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如实记录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情况;.未开展危险源辨识和评估,督促落实本单位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措施;.未组织或者参与本单位应急救援演练;.未及时排查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提出改进安全生产管理的建议;.未制止和纠正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违反操作规程的行为;.未督促落实本单位安全生产整改措施。第二十二条【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生产经营单位的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应当明确各岗位的责任人员、责任范围和考核标准等内容。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相应的机制,加强对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的监督考核,保证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2)未建立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与各岗位不相匹配,未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机制;(3)未明确安委会或领导小组和管理部门的安全职责。第二十六条【履职要求与履职保障】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以及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恪尽职守,依法履行职责。生产经营单位作出涉及安全生产的经营决策,应当听取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以及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意见。生产经营单位不得因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依法履行职责而降低其工资、福利等待遇或者解除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1)主要负责人未履行法律规定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主要负责人没有严格履行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责任,未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其他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未履行法律规定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安全管理机构或者管理人员履行职责或者不完全履行职责。6策划6.1法律法规要求和其他要求的确定第四条【生产经营单位基本义务】生产经营单位必须遵守本法和其他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加强安全生产管理(1)未及时和充分地识别、获取和更新适用有效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上级文件;(2)未将将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上级文件的相关要求及时转化为本单位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或内容不符合其要求;(3)未遵守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上级文件的要求。6.2应对风险的策划6.2.1总则第四条【生产经营单位基本义务】生产经营单位必须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健全风险防范化解机制主要负责人未组织建立并落实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6.2.2风险识别《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四十条【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第一款生产经营单位对重大危险源应当登记建档,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并制定应急预案,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1)未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估,或辨识评估不正确;(2)对重大危险源未登记登记、建档、备案;(3)危险化学品单位未按照《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要求对重大危险源进行安全评估或者安全评价;(4)危险化学品单位未按照《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进行重大危险源备案或者核销。7支持7.1总则(安全能力支第四条【生产经营单位基本义务】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加大对安全生产资金、物资、技术、人员的投入保障力度,改善安全生产条件第二十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具备本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不得从事生产经营活动。(1)矿山单位、建筑施工单位和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炸物品生产单位未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擅自从事生产活动,涉及一种行业或多种行业未取证从事生产的;(2)超能力生产:矿山、危险物品生产单位超能力、超强度或者超定员组织生产。一级过程(要二级过程(要素)对应《安全生产法》要求安全合规风险(不合规事项及安全事故隐患)7.2.2人员(1)第二十四条【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及人员的设置、配备】矿山、金属冶炼、建筑施工、运输单位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装卸单位,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其他单位,从业人员超过一百人的,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在一百人以下的,应当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2)第二十七条【知识和管理能力】第三款:危险物品的生产、储存、装卸单位以及矿山、金属冶炼单位应当有注册安全工程师从事安全生产管理工作。鼓励其他单位聘用注册安全工程师从事安全生产管理工作。(1)未按照规定设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者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不符合规定要求(2)单位未按照规定配备注册安全工程师从事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第二十七条【知识和管理能力】第一款: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1)分管安全生产的负责人或者安全总监,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不具备相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未依法履行职责;(2)各级负责人不能熟知其职责范围内的安全风险及其管控措施,也未告知全体从业人员。第二十八条【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第一款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了解事故应急处理措施,知悉自身在安全生产方面的权利和义务。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第四十四条【从业人员安全管理】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教育和督促从业人员严格执行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并向从业人员如实告知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以及事故应急措施。(1)对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内容不符合《安全培训规定》第七条、第八条、第十四条、第十五条、第十六条规定上岗前未进行培训或者进行了培训,但培训内容不符合规定)(2)对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学时不符合《安全培训规定》第九条、第十三条规定;(3)对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未向从业人员如实告知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以及事故应急措施;(4)粉尘涉爆单位未对涉粉尘岗位的负责人、生产管理、设备管理、安全管理及岗位作业人员进行粉尘防爆专项安全培训。(1)未按照有关规定,对从业人员在上岗前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新入职从业人员在上岗前未按照《安全培训规定》第七条、第八条、第九条、第十三条、第十四条、第十五条、第十六条的规定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并考核合格上岗前未进行培训或者进行了培训,培训内容不符合规定).离岗六个月以上或者换岗的从业人员或者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或者使用新设施、新设备未对有关从业人员进行岗前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1)未将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应急知识、自救互救和避险逃生技能纳入年度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1)对从业人员安全培训的时间不符合规定:.非高危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初次任职安全教育培训时间少于32学时,每年再培训时间少于12学时;.非高危的从业人员岗前安全教育培训时间少于24学时;.高危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初次任职安全教育培训时间少于48学时,每年再培训时间少于16学时;.高危的从业人员岗前安全教育培训时间少于72学时,每年再培训时间少于20学时。(1)涉生产安全责任事故单位相关人员未按照规定重新参加安全培训:.发生造成人员死亡的生产安全事故,其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未重新参加安全培训;.特种作业人员对造成人员死亡的生产安全事故负有直接责任的,未按照《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重新参加安全培训。(1)未按照规定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风险教育培训未将风险管控工作纳入年度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第二十九条【技术更新的安全教育培训】生产经营单位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或者使用新设备,必须了解、掌握其安全技术特性,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并对从业人员进行专门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1)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或者使用新设备,未对从业人员进行专门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或培训不合格,即上岗作业;雷泽佳编制-2024A0版7一级过程(要二级过程(要素)对应《安全生产法》要求安全合规风险(不合规事项及安全事故隐患)第二十八条【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第二款、第三款:生产经营单位使用被派遣劳动者的,应当将被派遣劳动者纳入本单位从业人员统一管理,对被派遣劳动者进行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技能的教育和培训。劳务派遣单位应当对被派遣劳动者进行必要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生产经营单位接收中等职业学校、高等学校学生实习的,应当对实习学生进行相应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提供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学校应当协助生产经营单位对实习学生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1)未对从业人员、被派遣劳动者、实习学生如实告知有关的安全生产事(2)未对从业人员、对新录用人员及转岗人员(含被派遣劳动者)、实习学生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或者培训不合格,即上岗作业。第二十八条【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第四款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档案,如实记录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的时间、内容、参加人员以及考核结果等情况。(1)未建立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档案(无档案);(2)未如实记录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的时间、内容、参加人员以及考核结果等。(档案未如实记录,故意造假或重要信息缺失)第三十条【特种作业人员安全管理规定】第一款生产经营单位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相应资格,方可上岗作业。(1)特种作业人员未按照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并取得相应特种作业操作证,上岗作业;(2)临时雇佣未按照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并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的人员上岗作业。(1)未建立(健全)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复审档案(无档案,或人员漏登记、培训、复审信息缺失等)(1)使用未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的特种作业人员上岗作业。(2)非法印制、伪造、倒卖特种作业操作证;(3)使用非法印制、伪造、倒卖的特种作业操作证。(4)特种作业人员伪造、涂改特种作业操作证或者使用伪造的特种作业操作证.7.2.3资金(1)第二十三条【安全投入保障义务】单位应当具备的安全生产条件所必需的资金投入,由决策机构、主要负责人或者个人经营的投资人予以保证,并对由于安全生产所必需的资金投入不足导致的后果承担责任。(2)第二十三条【安全投入保障义务】有关单位应当按照规定提取和使用安全生产费用,专门用于改善安全生产条件。安全生产费用在成本中据实列支。(1)单位未按规定使用安全生产资金投入(2)单位存在:安全宣传培训、安全设施设备检测、安全责任保险等与安全生产直接相关的资金支出以外的,非安全生产直接相关支出列入安全生产资金支出涉及任意一项或者多项的。第四十七条【经费保障】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安排用于配备劳动防护用品、进行安全生产培训的经费。(1)未安排用于配备劳动防护用品、进行安全生产培训的经费。(2)未将安全培训工作纳入本单位工作计划并保证安全培训工作所需资金。(3)在从业人员安全培训期间未支付工资和/或并承担安全培训费用。第五十一条【工伤保险和安全生产责任保险】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依法参加工伤保险,为从业人员缴纳保险费。国家鼓励生产经营单位投保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属于国家规定的高危行业、领域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投保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具体范围和实施办法由国务院应急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财政部门、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和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制定。7.2.4设备设施与物资第三十一条【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生产经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以下统称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安全设施投资应当纳入建设项目概算。(1)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的安全生产设施未依法经设计审查:(3)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的安全生产设施未依法经竣工验收投入生产或者使用。(1)已经批准的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发生重大变更(改变安全设施设计且可能降低安全性能的),未报原批准部门审查同意擅自开工建设;(2)非高危在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时,未委托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对建设项目安全设施同时进行设计,并编制安全设施设计;(3)一般工贸行业领域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未组织审查,并形成书面审查报告第三十二条【特殊项目安全评价】矿山、金属冶炼建设项目和用于生产、储存、装卸危险物品的建设项目,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安全评价。(1)未按照规定对矿山、金属冶炼建设项目或者用于生产、储存、装卸危险物品的建设项目进行安全评价。第三十六条【安全设备管理】第一款:安全设备的设计、制(1)在用的安全设备的安装、使用、检测、改造和报废不符合国家标准或者雷泽佳编制-2024A0版8一级过程(要二级过程(要素)对应《安全生产法》要求安全合规风险(不合规事项及安全事故隐患)造、安装、使用、检测、维修、改造和报废,应当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行业标准的。第三十六条【安全设备管理】第二款单位必须对安全设备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并定期检测,保证正常运转。维护、保养、检测应当作好记录,并由有关人员签字。(1)未对安全设备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和定期检测或者检查。(2)依据GBZ/T230相关规定存在极度危害物质的场所,无通风、有毒物质控制设施或者没施不能保持正常运转,带来极度危害第三十八条【工艺、设备淘汰制度】国家对严重危及生产安全的工艺、设备实行淘汰制度,(1)使用的工艺、设备属于已公布具体目录中应当淘汰的危及生产安全的工艺、设备。第三十六条【安全设备管理】第三款生产经营单位不得关闭、破坏直接关系生产安全的监控、报警、防护、救生设备、设施,或者篡改、隐瞒、销毁其相关数据、信息。(1)关闭、破坏直接关系生产安全的监控、报警、防护、救生设备、设施;(2)篡改、隐瞒、销毁直接关系生产安全相关数据、信息。第四十五条【生产经营单位提供劳动防护用品】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并监督、教育从业人员按照使用规则佩戴、使用。(1)未按照规定为从业人员配备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规定的个体防护装备;(2)劳动防护用品配备不符合国家标准(GB39800.1-2020)或者行业标准。第四十二条【生产经营场所和员工宿舍安全管理】第一款生产、经营、储存、使用危险物品的车间、商店、仓库不得与员工宿舍在同一座建筑物内,并应当与员工宿舍保持安全距离。(1)生产、经营、储存、使用危险物品的车间、商店、仓库与员工宿舍的距离不符合安全要求的;(2)生产、经营、储存、使用危险物品的车间、商店、仓库与员工宿舍在同一座建筑内的。第四十二条【生产经营场所和员工宿舍安全管理】第二款生产经营场所和员工宿舍应当设有符合紧急疏散要求、标志明显、保持畅通的出口、疏散通道。禁止占用、锁闭、封堵生产经营场所或者员工宿舍的出口、疏散通道。(1)生产经营场所和员工宿舍设置的出口、疏散通道不符合紧急疏散需要或没有明显标志的;(2)生产经营场所或者员工宿舍设置的出口、疏散通道未保持畅通,或者出口、疏散通道被占用、锁闭或封堵的;(3)生产经营场所和员工宿舍未按照规定设置紧急疏散出口、疏散通道的。第八十二条【高危行业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救援义务】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运输单位以及矿山、金属冶炼、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建筑施工单位应当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和物资,并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保证正常运转。(1)应急预案规定的应急物资及装备配备种类或数量不足;未落实应急预案规定的应急物资及装备(2)未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或者配备的器材、设备与生产经营规模、环境条件不相适应,或者应急救援器材、设备不能保证正常运转。7.2.5知识与技术第四条【生产经营单位基本义务】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信息化建设(1)信息化建设缺少统筹规划,信息系统建设散乱现象严重,与安全生产运行和业务融合不深;(2)各职能部门未能参与进来,各职能部门的需求没有得到完全的反映,信息资源难以同享使用;(3)数据采集来源单一,数据共享性差、冗余度高,数据更新机制无法保证,导致数据可利用度较低;数据分析能力弱,缺乏对各种信息的数据分析、深度挖掘和规律发现,决策支持有限。7.5.1总则第四条【生产经营单位基本义务】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安全生产规章制度(1)安全管理制度缺失:未建立法律、法规、规章、标准明确要求建立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制度违反法律、法规、规章、标准的明确规定:(2)安全管理制度缺陷: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有漏洞、不完善;安全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管理者执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过程中不及时、不到位。雷泽佳编制-2024A0版9一级过程(要二级过程(要素)对应《安全生产法》要求安全合规风险(不合规事项及安全事故隐患)8运行8.1运行的策划和控制8.1.1总则第四十三条【危险作业现场安全管理】生产经营单位进行爆破、吊装、动火、临时用电以及其他危险作业,应当安排专门人员进行现场安全管理,确保操作规程的遵守和安全措施的落实。(1)有1处(次)及以上爆破、吊装、临时用电等危险作业,未安排专门人员进行现场安全管理;(2)进行爆破、吊装、悬挂、挖掘、动火、临时用电、危险装置设备试生产、有限空间、有毒有害、建筑物和构筑物拆除,以及临近油气管道、高压输电线路等危险作业时存在:.未查验工人是否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质、身体状况及劳动防护用品穿戴;.危险作业现场未安排专人进行现场管理;.危险作业前未进行风险辨识;.危险作业未制定作业方案和安全防范措施;.危险作业未开具作业票,并进行现场查验例:有限空间作业人员未经安全管理人员审核、负责人批准;未严格执行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的原则).危险作业未进行安全交底,未向作业人员说明风险因素和作业要求、应急措施,缺少其中任意一项或多项的;.危险作业时,未按规定配备安全防护设备、应急救援装备,设置安全警示标志,缺少其中任意一项或多项的。(1)因大风、大雨、大雾等恶劣气象条件危及作业安全的,未停止作业;因特殊情况确需作业的,未采取必要的安全保护措施。(2)作业环境温度超过三十七摄氏度的,未采取防暑降温措施,未配备必要的急救药品和器材,或者未合理安排工作时间(1)违反规定组织生产、作业:.生产单位超过核定的生产能力、生产强度超负荷组织生产;.涉爆粉尘单位涉粉工段工人违反技术标准使用正压吹尘;..单位负责人明知作业现场存在重大事故隐患,仍要求或放任工人在作业现场作业,不加制止;.生产线员工为了图省事,违反设备安全操作规程,跳过相关作业步骤操作设备。(1)高危未按照规定执行单位负责人现场带班制度第四十八条【交叉作业的安全管理】两个以上生产经营单位在同一作业区域内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可能危及对方生产安全的,应当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明确各自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和应当采取的安全措施,并指定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进行安全检查与协调。(1)两个以上在同一作业区域内进行可能危及对方安全生产的生产经营活动,未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未指定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进行安全检查与协调,存在以上任意1种情形的;(2)两个以上在同一作业区域内进行可能危及对方安全生产的生产经营活动,相互未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也未指定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进行安全检查与协调的。第四十九条【发包与出租的安全生产责任】单位不得将生产经营项目、场所、设备发包或者出租给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或者相应资质的单位或者个人。(1)将生产经营项目、场所、设备发包或者出租给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或者相应资质的单位或者个人。例如:.将仓库出租给无危化品带储存经营许可证的单位或个人从事危化品储存、经营;.将厂房出租给无危化品生产许可证的单位或个人,从事危化品生产;.将设备安装工程发包给无安装工程施工资质的单位,进行安装施工的等。(1)未按照规定对常驻协作单位进行安全管理:.未明确生产作业风险和安全管理要求、督查落实安全规章制度和安全措施、组织参与本单位应急演练;.外协单位入驻前,未对其安全条件、资质和人员从业资质进行审查,未组织开展安全教育培训、未建立外协单位管理档案;.外协单位入驻后,未对其作业活动、有关人员资质、作业方案和安全措施进行经常性检查。第四十九条【发包与出租的安全生产责任】生产经营项目、场所发包或者出租给其他单位的,单位应当与承包单位、承租单位签订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或者在承包合同、租赁合同中约定各自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单位对承包单位、承租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统一协调、管理,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发现安全问题的,应当及时督促整改。(1)未与承包单位、承租单位签订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或者未在承包合同、租赁合同中明确各自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的;(未签订协议或合同;签订了协议或合同,只约定了单方的职责,未明确双方职责);(2)未对承包单位、承租单位的安全生产统一协调、管理的。(对承包、承租的单位从事特种作业人员的证件未查验,未对承包、承租单位危险作业现场进行监督检查等)第三十五条【安全警示标志】单位应当在有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和有关设施、设备上,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1)未在有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和有关设施、设备上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生产或储存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冶金、有色、建材、机械、轻工、纺织、一级过程(要二级过程(要素)对应《安全生产法》要求安全合规风险(不合规事项及安全事故隐患)烟草、商贸等一般工商贸单位、粉尘涉爆、涉氨制冷单位,未在具有机械伤害、物体打击、高温灼伤、低温冻伤、中毒窒息、火灾、爆炸、触电、高处坠落、淹溺等较大危险因素的作业场所、工艺、设施设备和岗位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第三十九条【危险物品的监管】第二款单位生产、经营、运输、储存、使用危险物品或者处置废弃危险物品,必须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建立专门的安全管理制度,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接受有关主管部门依法实施的监督管理。(1)生产、经营、储存、使用危险物品未建立专门安全管理制度、未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生产、经营、运输、储存、使用易燃易爆物品(油漆、稀料、汽油、柴油、乙炔、丙烷等危险化学品)、放射性物品等危险物品,未建立专门的安全管理制度;.生产、经营、运输、储存、使用易燃易爆物品(油漆、稀料、汽油、柴油、乙炔、丙烷等危险化学品)、放射性物品等危险物品,未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生产、经营、运输、储存、使用易燃易爆物品(油漆、稀料、汽油、柴油、乙炔、丙烷等危险化学品)、放射性物品等危险物品,未建立专门的安全管理制度,也未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8.1.2安全风险管控第四条【生产经营单位基本义务】生产经营单位必须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机制,健全风险防范化解机制第四十一条【风险管控】第一款: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按照安全风险分级采取相应管控措施。第四十条【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生产经营单位对重大危险源应当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并制定应急预案,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1)未建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2)未按照安全风险分级采取相应管控措施。(工程技术、安全管理、教育培训、应急救援、劳动防护等措施);(3)重大危险源未制定落实安全监控、防范措施,或者安全监控防范措施不足以保证重大危险源的安全运行。.未按规定开展安全生产风险管控评审;.主要负责人未组织每季度至少一次风险管控措施和管控方案落实情况的检查。第四十条【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生产经营单位对重大危险源应当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并制定应急预案,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将本单位重大危险源及有关安全措施、应急措施报应急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1)未对重大危险源进行监控,或监控预警系统不能正常工作;(2)对重大危险源未登记建档,未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未制定应急预案,或者未告知应急措施;(3)危险化学品单位未按照标准对重大危险源进行辨识;(4)危险化学品单位未按照《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要求开展重大危险源事故应急预案演练。8.1.3隐患排查治理第四条【生产经营单位基本义务】生产经营单位必须构建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健全风险防范化解机制。第四十一条【隐患排查治理】第二款: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并落实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采取技术、管理措施,及时发现并消除事故隐患。(1)未建立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或制度严重不符合单位实际。(1)未按照规定进行定期排查或者专项检查:.未对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和落实、安全教育培训、特种作业人员持证、生产装置和安全设施、设备运行状况以及日常维保、检验、检测情况、较大危险因素的场所和危险作业的安全管理、劳动防护用品的配备和佩戴使用、重大危险源管控、应急救援预案及演练、应急救援物资配备等事项进行检查;.出现标准、规程发布或者修改,新、改、扩工程项目试生产,复工复产、化工装置开停车、周边环境、作业条件、设备设施、工艺技术发生改变;发生事故或者险情的情况,未进行专项排查。第四十一条【隐患排查治理】第二款: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应当如实记录,并通过职工大会或者职工代表大会、信息公示栏等方式向从业人员通报。其中,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应当及时向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和职工大会或者职工代表大会报告。(1)未将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如实记录;例未排查填写已排查、有问题填写无问题、伪造记录等);(2)单位未将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如实记录或者未向从业人员通报。第四十一条【隐患排查治理】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应当(1)未按照规定报告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一级过程(要二级过程(要素)对应《安全生产法》要求安全合规风险(不合规事项及安全事故隐患)如实记录,并通过职工大会或者职工代表大会、信息公示栏等方式向从业人员通报。其中,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应当及时向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和职工大会或者职工代表大会报告。(1)单位主要负责人或者其他人员故意提供虚假情况或者隐瞒存在的事故隐患以及其他安全问题(1)未按照规定报告事故隐患:.出现事故隐患无法及时消除并涉及相邻地区、单位,或者可能危及公共安全的;因其他单位的原因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事故隐患的情况,未及时报告;.未按照规定报告重大事故隐患。第四十一条【隐患排查治理】第二款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采取技术、管理措施,及时发现并消除事故隐患(1)对现场存在的违反国家强制标准、行业强制标准的隐患,未采取措施消除事故隐患;(1)未按照规定建立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台账;(2)未按照规定建立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信息档案。8.2应急准备和响应第八十二条【高危行业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救援义务】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及矿山、金属冶炼、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建筑施工单位应当建立应急救援组织;生产经营规模较小的,可以不建立应急救援组织,但应当指定兼职的应急救援人员。(1)未按规定建立专职应急救援队伍,或者规模较小未建立专职应急救援队伍的高危行业未与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签订应急救援协议。第八十一条【生产经营单位制定应急救援预案】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制定本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与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组织制定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相衔接,并定期组织演练。(1)未按照规定制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2)应急预案不符合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应急部令第2号令)第八条的编制8项基本要求以及合GB/T29639的相关要求;(3)应急预案规定的应急保障指施不能保证本单位的应急工作要求;(1)在应急预案编制前未按照规定开展风险辨识、评估;认定事故风险可能影响周边单位、人员的,未将事故风险的性质、影响范围和应急防范措施告知周边单位和人员。(2)在应急预案编制前未按照规定开展应急资源调查。(1)未按照规定开展应急预案评审:.高危及中型规模以上单位未开展应急预案评审;.高危及中型规模以上单位应急预案评审未形成评审纪要。(1)未按照规定开展应急预案评估:.高危和人员密集单位未每2年进行1次应急预案评估;.其他未每3年进行1次应急预案评估。未按照规定进行应急预案备案(1)未按照规定进行应急预案修订:出现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及上位预案重大变化、应急指挥机构及其职责发生调整、安全生产面临的风险发生重大变化、重要应急资源发生重大变化、应急演练和事故应急救援中发现需要修订的问题,未及时进行应急预案修订。(1)未按照规定组织应急预案演练:.高危和人员密集单位未做到每半年至少组织1次综合或者专项应急预案演练,每2年对所有专项应急预案至少组织1次演练,每半年对所有现场处置方案至少组织1次演练;.其他未做到每年至少组织1次综合或者专项应急预案演练,每3年对所有专项应急预案至少组织1次演练,每年对所有现场处置方案至少组织1次演练。第五十条【事故发生时主要负责人职责】生产经营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时,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应当立即组织抢救,并不得在事故调查处理期间擅离职守。第八十三条【安全事故报告和抢救义务】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1)未及时报告,并保护事故现场及有关证据;(2)要负责人在本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时,不依法处置、报告;(3)事故发生单位及其有关人员事故发生后有违法行为;(4)对较大涉险事故迟报、漏报、谎报或者瞒报事故调查;(5)在本单位发生事故时,主要负责人不立即组织抢救或者在调查处理期间擅离职守或者逃匿。评价9.1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第六十六条【配合监督检查】生产经营单位对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的监督检查人员(以下统称安全生产监督检查人员)依法履行监督检查职责,应当予以配合,不得拒绝、阻挠。(1)拒绝、阻碍应急管理部门依法实施监督检查:.以消极方式拒绝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监督检查的例:不配合检查、故意不提供资料、不回答问题、执法文书无故不签字).以主动方式阻碍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监督检查的例主动侮辱、谩骂、阻挠、阻挡执法检查,采取言语方式攻击等).以暴力、威胁的方式阻碍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依法进行监督一级过程(要二级过程(要素)对应《安全生产法》要求安全合规风险(不合规事项及安全事故隐患)检查的。(1)对应急管理部门依法下达的责令限期整改、现场处理措施、查封扣押决定等安全监管监察指令,拒绝执行或者拒不执行。第四十六条【检查职责及重大事故隐患报告】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根据本单位的生产经营特点,对安全生产状况进行经常性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问题,应当立即处理;不能处理的,应当及时报告本单位有关负责人,有关负责人应当及时处理。检查及处理情况应当如实记录在案。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在检查中发现重大事故隐患,依照前款规定向本单位有关负责人报告,有关负责人不及时处理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可以向主管的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报告,接到报告的部门应当依法及时处理。(1)安全检查缺少策划;(2)未进行定期排查或者专项检查;(3)未未定期对承包单位、承租单位安全生产进行安全检查;(4)安全检查组织不力,检查人员配备不充分,检查前准备不充分,导致检查时对重点不清楚,检查内容不精,安全检查流于形式,未查到实处,未达到检查效果;(5)未明确规定从事安全检查工作的人员资质和能力要求;检查人员未经专门培训,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存在不会检查、不能发现安全问题;(6)安全检查不够认真、扎实、不到位、不细致不深入,检查过程形式化,存在主观、讲情面、讲关系的情况;(7)安全检查记录不规范、不完善或缺失,记载条款不明确,不详细,缺少相关内容;(8)安全检查发现的安全隐患未进行及时有效整改落实或不彻底,对检查结果缺乏跟踪和整改;(9)对安全检查发现问题未每月至少开展一次信息统计分析;对检查活动自身没有进行总结和评价,对安全检查工作没有考核。正措施第八十三条【安全事故报告和抢救义务】生产经营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报告本单位负责人。单位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立即如实报告当地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不得隐瞒不报、谎报或者迟报,不得故意破坏事故现场、毁灭有关证据。第八十六条【事故调查处理的原则】事故调查处理应当按照科学严谨、依法依规、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原则,及时、准确地查清事故原因,查明事故性质和责任,评估应急处置工作,总结事故教训,提出整改措施,并对事故责任单位和人员提出处理建议。事故调查报告应当依法及时向社会公布。事故调查和处理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制定。事故发生单位应当及时全面落实整改措施,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加强监督检查。第八十八条【不得阻挠和干涉对事故的依法调查处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阻挠和干涉对事故的依法调查处理。.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未立即报告本单位负责人。或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未在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向应急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报告事故情况。迟报、漏报、谎报或者瞒报生产安全事故;.主要负责人在本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时,不依法处置、报告;.事故发生单位及其有关人员事故发生后有违法行为;.单位主要负责人或者其他人员故意提供虚假情况或者隐瞒存在的事故隐患以及其他安全问题。(2)事故调查和处置未对事故进行调查、处理、分析;.调查人员未接受事件调查培训,不具备具有专业知识和经验,不能保证调查质量;.事件调查人员未做到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履行其职责和权力,事件调查未保持独立性、公正性;.未经授权不得对外泄露事件调查情况;.未针对事件原因制定并实施整改措施,未对措施的落实情况和效果进行跟踪验证和闭环管理。过程预期结果(控制目标)1.明确安全管理体系预期的结果,用于策划安全管理体系和风险控制措施;2.通过监视、测量目标的实现情况评价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性;2.通过将安全目标纳入安全绩效考核,保持和改进安全绩效。过程输入活动(工作流程图)过程输出安全体系标准要求及对流程控制说明1.组织自身的战略(目标)2.方针3.相关方需求和期望4.合规义务5.安全风险评估的结果和风险控制的效果6.安绩效准则和对安全绩效改进的期望或承诺7.对以往安全目标和指标完成情况对比分析的结果8.事件(事故)和不符合的情况9.管理评审的结果10.可利用的资源11.SMART原则1.可测量的安全目标2.安全方针与安全目标关系表3.在各职能和层次的展开、分解与考核及其绩效结果(安全目标分解一览表)动或实施计划5.实现目标的进展情况/安全目(安全目标完成情况统计)6.里程碑1.目标:要实现的结果注4:目标指导工作前进的方向,包括要要达成的目的,要实现的预期2.安全目标:组织为实现与安全方针相一致的特定结果而制定的、与安全相关的目标3.制定安全目标(1)组织应在相关职能和层次上制定安全目标(2)安全目标应符合以下要求:.与安全方针一致,以实现特定的结果.与风险评价结果以及绩效准则相关.考虑适用的要求.适当考虑来自相关方的要求、意见和影响.与其他业务目标相融合.与组织对持续改进的承诺相一致.可测量(即可衡量或量化、可检查、可考核、可评价),目标的测量可以是定性的或定量(如果可行),过程性指标和结果性指标结合4.安全目标的管理(1)形成成文信息:保持有关安全目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预制板购销合同
- 2025年度瓷砖研发中心实验室建设与运营合同3篇
- 2025年度危险化学品储存安全管理承包合同4篇
- 2025年度智能物流中心建设与运营管理合同4篇
- 2025年度商业地产租赁代理服务合同模板4篇
- 2024物业项目策划2024委托代理合同
- 2025年度医疗器械代生产加工合同范本4篇
- 2025年度特殊用途车牌租赁与押金管理协议4篇
- 2025年度展会现场安保及应急预案服务合同3篇
- 2024铁路钢轨铺设及维护工程协议细则
- 劳动合同续签意见单
- 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意义
- 2024年保育员(初级)培训计划和教学大纲-(目录版)
- 河北省石家庄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 Word版含答案
- 企业正确认识和运用矩阵式管理
- 分布式光伏高处作业专项施工方案
- 陈阅增普通生物学全部课件
- 检验科主任就职演讲稿范文
- 人防工程主体监理质量评估报告
- 20225GRedCap通信技术白皮书
- 燃气有限公司客户服务规范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