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内颗粒物(PM)过滤测试方法_第1页
车内颗粒物(PM)过滤测试方法_第2页
车内颗粒物(PM)过滤测试方法_第3页
车内颗粒物(PM)过滤测试方法_第4页
车内颗粒物(PM)过滤测试方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车内颗粒物(PM)过滤测试方法本文件规定了乘用车对外界颗粒物的阻隔防护和对车内空气中颗粒物滤清能力的测试方法及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新生产的乘用车,使用中的车辆也可参照执行。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7258-2017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T18801-2015空气净化器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乘用车passengercars设计和制造上主要用于载运乘客及其随身行李和/或临时物品的汽车,包括驾驶员座位在内最多不超过9个座位。它可以装置一定的专用设备或器具,也可以牵引一辆中置轴挂车。[来源:GB7258-2017,3.2.1.1]3.2颗粒物(粒径小于等于10μm)particulatematter(PM10)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10μm的颗粒物,也称可吸入颗粒物。[来源:GB3095-2012,3.3]3.3颗粒物(粒径小于等于2.5μm)particulatematter(PM2.5)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μm的颗粒物,也称细颗粒物。[来源:GB3095-2012,3.4]3.4整车颗粒物阻隔(Z)Vehicleparticulatematterbarrier考察车辆在静止状态下对外界颗粒物的阻隔与防护能力,用车内PM2.5浓度的增量Z(单位:μg/m3)3.5车内颗粒物净化能力(E)Purificationabilityofparticulatematterinvehicleair考察车辆空调内循环及相关空气净化装置,对车内颗粒物(PM)浓度的降低效果,用净化时间t(单位为分钟,用min表示)和对应的PM2.5净化终止浓度Ct1(单位:μg/m3)表征。4试验要求4.1整车PM试验舱用于测试整车对外界空气中颗粒物进入车内的防护及安装有颗粒物过滤装置的限定空间滤除性能,规定了气密性及均匀度等要求(见表1),其内部空间应能停放一辆乘用车,且车辆所有车门应能充分打开。表1整车PM试验舱要求4.2光散射粉尘仪PM检测仪包括样品采集单元、样品测量单元、数据采集单元、数据传输单元以及其他辅助设备。其设备性能不能低于以下规定。a)光学装置:内置90°光散射光度计。b)测量范围:不小于10μg/m3—20000μg/m3。c)测量灵敏度:对于校正粒子,不低于1μg/m3。d)测试颗粒物粒径:0.1μm—10μm。e)设备测量不确定度:应在±7%以内。f)仪器应内设出厂前已标定的具有光学稳定性的自校装置。4.3标准污染物试验采用的颗粒物为满足GB/T18801-2015规定的香烟烟雾(例如:红塔山牌经典150),焦油量为8mg。4.4颗粒物发生装置符合GB/T18801-2015附录B.2颗粒物污染物的规定装置。5试验方法5.1试验准备5.1.1检查样车配置和状态,确认其符合样车基本信息确认表和关键零部件清单(见附录A表A.1)的要求。5.1.2将样车置于车辆准备室(准备室应安装空调温控系统,温度控制在25℃±5℃)内存放,避免阳光直射。关闭车门、车窗并保持此状态,使车内温度平衡到车辆准备室控制温度范围。5.2试验流程试验过程分为三个阶段,首先进行样车预处理,开启试验舱颗粒物净化功能,使车内及试验舱内PM2.5浓度达到GB3095-2012要求的35μg/m3及以下。整车颗粒物阻隔(Z)测试阶段,关闭车门车窗,在舱内制造规定浓度的PM2.5污染环境,测试车内30min内PM2.5浓度的变化。车内颗粒物净化能力(E)测试阶段,主要考察开启空调内循环及空气净化装置后,对车内PM2.5的净化效果,测试记录净化时间t和终止车内PM2.5浓度Ct1。进行本试验操作的人员应当正确佩戴防霾护具,且试验过程中不可任意卸除。5.3车辆预处理5.3.1去除车辆内部构件表面覆盖物(如座椅、地毯等的保护膜),并将样车移动(不启动车辆)至环境舱内。5.3.2接通电源(不点火)使车辆在上电状态下,将车辆空调切换至内循环状态,并关闭空调及出风口格栅,关闭车辆电源。若车辆下电后空调自动切换为外循环,则在车辆空调切换至内循环状态后,取下空调箱内外循环风门电机插头,关闭车辆电源,确保车辆测试过程处于内循环状态。5.3.3车辆空调系统手动切换为内循环后,若样车有内外循环自动切换功能,需将该功能关闭。5.3.4在车辆主、副驾驶位放置金属配重块,配重质量不小于25kg,配重块底座尺寸可选用400mm(长)×400mm(宽)。5.3.5打开车辆的全部车门(包括后备箱盖)、车窗(包括天窗)处于完全开启状态,调整前排座椅头枕至最低位置。5.3.6在车内前排座椅头枕连线的中点和舱外(烟雾入口侧、距离车身外表面0.5m内,与车内光散射粉尘仪等高同线位置)安装并启动光散射粉尘仪。5.3.7开启温湿度控制及颗粒物高效过滤系统及搅拌风机和循环风机,将环境舱内温度设置为25℃、相对湿度设置为50%,使车辆静置不少于0.5h,使环境舱内与车内PM2.5浓度≤35μg/m3。5.3.8当环境舱内与车内PM2.5浓度达到稳定后,关闭环境舱温湿度控制及颗粒物高效过滤系统,搅拌风机和循环风机保持开启,关闭车门车窗,记录车内10min的PM2.5平均浓度为整车颗粒物阻隔(Z)的初始浓度,记为C0。5.4整车颗粒物阻隔(Z)测试5.4.1试验目的是模拟车外PM浓度较高的情况,观察车内PM2.5浓度的变化,考核车辆对外界颗粒物的阻隔能力。5.4.2重新启动车内光散射粉尘仪并关闭车门,开始试验计时。5.4.3用香烟烟雾作为PM2.5的颗粒物发生源,开启烟雾发生器,将烟雾导入试验舱内。5.4.4监测舱内PM2.5浓度值达到(2000±400)μg/m3时,关闭颗粒物发生器并切断颗粒物导入管路。5.4.5观察舱内PM2.5浓度10min内的变化情况,确保其满足(200±300)μg/m3的要求。注:舱内PM2.5浓度应实时监测,当监测点浓度偏离规定值时,允许在过程中补充颗粒物以满5.4.6记录连续30min车内的PM2.5浓度的平均值即为整车颗粒物阻隔终止值,记为C1。5.4.7整车颗粒物阻隔性能是通过车内PM2.5浓度的增加量Z(单位:μg/m3)进行评价,公式如下:Z=C1-C0.............................................................................(1)C1—整车颗粒物阻隔测试30min内车内PM2.5浓度的平均值,单位为μg/mC0—样车预处理完成后,车内10min的PM2.5浓度的平均值,单位为μg/m5.5车内颗粒物滤清能力(E)测试5.5.1试验目的是模拟车内PM浓度较高时,开启空调内循环及相关空气净化装置,观察车内PM2.5浓度的变化,考核车辆滤除车内特定颗粒污染物的能力。5.5.2确认关闭舱门,保持所有车门、车窗开启。开启烟雾发生器,将烟雾导入试验舱内。当舱内、车内PM2.5浓度满足5.4.5要求时,关闭颗粒物发生器并切断颗粒物导入管路。5.5.3关闭所有车门,车窗保持开启,记录车内1min的PM2.5浓度平均值,即为Ct0。5.5.4启动车辆发动机,在样车怠速状态下,打开空调及车内空气净化装置(空调设置见附录B表B.1),重新启动车内PM2.5检测仪,关闭车门车窗。5.5.5当车内光散射粉尘仪的PM2.5浓度连续三个显示值均不大于35μg/m3时,记录此时车内PM2.5的浓度值记为Ct1,并记录净化时间t(t≤15min);如果15min时车内PM2.5浓度大于35μg/m3,也需记录车内PM2.5浓度值,记为Ct1并终止试验。注:净化时间t保留1位小数,小数位为测试设备所读秒数/60,(规范性)样车基本信息及关键零部件清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