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分离和鉴定方法 鼻病毒_第1页
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分离和鉴定方法 鼻病毒_第2页
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分离和鉴定方法 鼻病毒_第3页
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分离和鉴定方法 鼻病毒_第4页
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分离和鉴定方法 鼻病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分离和鉴定方法鼻病毒4缩略语DMEM:改良的eagle培养基(Dulbecco'sModifiedEaNCR:非编码区(NoncodingRegion)PCR: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PS:青链霉素混合液100×(Penicillin-StreptomycinSolution)Q-PCR: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FluorescencTCID50:半数组织培养感染剂量(50%组织细胞感染量)(Fifty-percentTissueCultureInfectiveDose)2i)水平电泳仪:包括电源、电泳槽、胶槽和梳子;j)凝胶成像系统;r)无菌离心管:1.5mL、15mL和50mL;d)5×TBE电泳缓冲液:Tris碱i)DNA分子量标准(DNA3临床样本为呼吸道感染者的鼻咽拭子、支气管肺泡灌洗液、48.1.2对测得的病毒基因序列进行序列比对,判断病毒的种和基因型。9分离和鉴定程序5RV_5NCR_FNCRRV_5NCR_RRV_5NCR62000g离心10min,离心后的上清液分装Reed-Muench计算公式TCID50=高于50%7GGGACCAACTACTTTGGGTHRV-CFACTACTTTGGGTGTCCGTGTTHRV-CR备小RNA病毒的形态学特征,无包膜、呈球形、直径约为30分别以50%~70%~90%~100%~100%将样本转移至包埋管,放入聚合仪内,按照聚合后的树脂块用刀片进行修块,暴露出细胞并811.4病毒的分离、培养、传代、滴度测定和鉴定等9触传播,最常见的是“手-鼻-手”途径。潜伏期一般为占普通感冒的一半,超过80%的感染发生在春季和秋季。在婴儿中可以检测到对多种鼻病毒的基因型反应,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基因型的数量增加。基因型特异性抗体的流行在青年人中达到高峰(平均均可杀灭病毒。病毒在56℃水浴加热16分钟后失活,pH=6或pH=3环境快速完全失活。病毒在不锈[1]GB/T37864—2019生物样本库质量和[2]WS315—2010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菌(毒)种保藏机构设置技术规范[5]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9]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科Paranhos-BaccalàG,ShenK,JinQ,WangJ.HumanrhinovirusCinfectionsmirrorrhinovirusAinchildrenwithcommunity-acquiredpneumonia.JCllowerrespiratorytractinfection.EmergInfectDis.2008Oct;14(10[15]RenL,XiangZ,GuoL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