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多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1页
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多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2页
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多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3页
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多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4页
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多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地理期中考试试题PAGEPAGE1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多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一、单选题(共16题,每小题3分,共48分)下图为“小明同学演示的地球公转示意图”(十字架代表太阳光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小明同学在演示地球公转过程中,需做到()①使地球自转和公转方向相反 ②始终保持地轴的空间指向不变③使地轴与公转轨道面夹角为23°26′ ④使太阳光线与地球球心在同一平面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2.若黄赤交角增加1°,可能出现的情况是()A.回归线和极圈的纬度数均会增加1° B.热带和温带范围均会增大C.24°S上的某城市会出现太阳直射现象 D.襄阳的气温年较差会减小【答案】1.B2.C【解析】【1题详解】地球公转演示中应使地轴与公转轨道面夹角成66.5°,③错误;使公转与自转方向相同,①错误;保持地轴空间指向不变,②正确;使“太阳光线”与球心在同一平面,④正确。故选B。【2题详解】若黄赤交角增加1°,回归线的纬度数会增加1°,极圈的纬度数会减小1°,A错误;热带和寒带的范围会增大,温带的范围减小,B错误;若黄赤交角增加1°,回归线的纬度数会增加1°(即24°26′),太阳直射点会在南北纬24°26′之间移动,所以24°S上的某城市会出现太阳直射现象,C正确;若黄赤交角增加1°,会导致夏季正午太阳高度变大,气温升高,冬季正午太阳高度变小,气温降低,气温年较差增大,所以襄阳的气温年较差会增大,D错误。故选C。国际空间站距地面约420km,每90分钟环绕地球一周。空间站反射阳光,在一定条件下,人们肉眼可以看到明亮的光点划过天空。下图为“国际空间站某时段轨迹和某时刻位置示意图”,图中阴影表示黑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空间站到达北京上空约需()A.15分钟 B.30分钟 C.45分钟 D.60分钟4.空间站到达北京上空时,北京时间大致是()A.9:40 B.10:10 C.10:40 D.11:105.空间站从图示位置飞行1小时,在这期间能看到空间站的地点是()A.圣地亚哥 B.卡马国 C.马维尔拉 D.上海【答案】3.C4.C5.C【解析】【3题详解】由图可知北京与国际空间站经度大致相差180°,所以国际空间站到达北京上空是大致绕地球旋转了一半,由材料可知国际空间站每90分钟环绕地球一周,所以空间站到达北京上空约需45分钟。故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选C。【4题详解】由下图可知图中A点与120°E相距约为60°,A点为晨线与赤道的交点,则A点地方时为6时,则北京时间此时约为10:00,结合上面分析,可知空间站到达北京上空时,北京时间大致为10:45,故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选C。【5题详解】据材料可知,国际空间站90分钟环绕地球1周,则1小时可绕行2/3的路程,空间站到达卡马国上空时,正值该地黑夜,国际空间站与地面较近,此时无法反射到太阳光,不能被肉眼观察到,排除B。到达马维尔拉上空时,正处于黎明,人们可以用肉眼观察到空间站,C符合题意;空间站约90分钟环绕地球一周,从图示位置飞行1小时,不会经过圣地亚哥,排除A;当国际空间经过上海时,为白昼,由于太阳光线太强,可能用肉眼无法看见,排除D。故答案选C。气压带风带的实际位置受多种因素影响而复杂多变。下图为某月赤道低气压带的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图示M地对应月份及盛行风向是()A.7月西南风 B.7月东北风 C.1月西南风 D.1月东北风7.赤道低压带控制非洲20°N地区时,该地区降水量并不丰富,其主要原因是()A.大气对流运动弱 B.地表蒸发能力弱 C.大气水汽含量低 D.寒流减湿作用强【答案】6.A7.C【解析】【6题详解】图际显示赤道低气压带在赤道以北,为北半球夏季,南半球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成西南风,A正确,BCD。所以选A。【7题详解】非洲20°N地区为热带沙漠气候,地面以沙土为主,赤道低压带控制非洲20°N地区时,气流上升强烈,A错误;该地气温较高,地表蒸发能力强,B错误;地面以沙士为主,大气水汽含量低,C正确;大陆内部受寒流影响小,D错误。所以选C。图示是不同地域的地貌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8.图中属于风沙地貌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9.图中景观主要受流水侵蚀作用影响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10.乙地貌地区的典型特点是()①耕地广阔 ②水土流失严重③土层深厚肥沃 ④旅游资源丰富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8.C9.A10.D【解析】【8题详解】读图可知,甲为流水地貌,是流水侵蚀形成的地貌,A不符合题意;乙为喀斯特地貌中的峰丛,是流水溶蚀形成的地貌,B不符合题意;丙为风沙地貌,是风力侵蚀形成的地貌,C正确;丁为海岸地貌,是海浪侵蚀形成的地貌,D不符合题意.故选C。【9题详解】读图可知,甲为流水地貌、乙为喀斯特地貌中的峰丛、丙为风沙地貌,是风力侵蚀形成的地貌、丁为海岸地貌,其中甲图中景观主要受流水侵蚀作用影响。故选A。【10题详解】喀斯特地貌的特点为地表崎岖、土壤十分贫瘠、植被较少,水土流失严重,容易出现石漠化,并且耕地面积小;但喀斯特地貌区旅游资源丰富。故选D。下图为某月11日05时和12日17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hPa)。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12日17时,郑州的风向为()A.东北风 B.西北风 C.东南风 D.西南风12.11日05时至12日17时,华北中部最可能出现的现象是()A.气温降低 B.风速减小 C.气压降低 D.降水增多【答案】11.B12.A【解析】【11题详解】由12日17时郑州附近的等压线可知,此时气压梯度力大致从西指向东,受向右的地转偏向力影响,郑州刮西北风,B对,A、C、D错。故选B。【12题详解】11日05时至12日17时,华北中部等压线变得密集,风速增大,B错;气压从小于1020hPa到1030hPa左右,明显上升,C错;原来位于低压槽,后位于高压中心附近,降水减少,D错;气压升高,且等压线变得密集,说明受强劲的西北风影响,可推测温度降低,A对。故选A。云层分布的纬度与高度会影响全球的温度。低空云主要起削弱入射阳光的作用(强于云层的保温作用);高空云主要起保温作用(强于云层的削弱作用)。近年来,中纬度低空云向高纬度移动的趋势明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中纬度低空云向高纬度移动表明()①副热带高压减弱 ②盛行西风增强③极地高压增强 ④极地东风减弱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4.研究发现中纬度低空云向两极移动导致全球平均温度升高,原因是()A.高纬度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增加 B.中纬度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增加C.中纬度云层的保温作用增强 D.高纬度云层的削弱作用增强【答案】13.D14.B【解析】【13题详解】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地地区的气温相对上升,下沉气流减弱,极地高压减弱,与中纬度气压差变小,从而使得极地东风减弱,③错④对;全球气候变暖使得两极地区和中纬度地区的热量差异减小,热量交换变少,风力减弱,中纬度地区气温升高,副热带高压增强,从而使得盛行西风增强,相应的极地东风减弱,从而导致中纬度地区的底层云向两极地区移动,①错②对;②④对,排除ABC;D符合题意,故选D。【14题详解】结合材料可知,低空云能遮挡入射阳光(强于云层的保温效应),且中低纬度的太阳辐射强,所以中纬度低层云向两极移动使得中低纬度太阳辐射量增多,且大于两极地区的太阳辐射的削弱量,使得全球气候变暖加剧,B对;中纬度低空云向高纬度移动的趋势明显,低空云保温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A错;中纬度低空云减少,保温作用减弱,C错;云层的削弱作用增强,导致高纬度地区气温降低,会降低全球平均气温,而题目中问的是导致全球平均温度升高的原因,说明中纬度增加的气温大于高纬度减少的气温,D说法没问题,与题意不符,D错;故选B。读某地逐月累计降水量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5.下列四幅气候统计图中,能反映该地气候状况的是()A. B. C. D.16.如果该地位于北半球,则有关该地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A.1—2月受冬季风影响降水较少 B.分布在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C.6-8月累计降水量曲线平缓是受副热带高压带的影响 D.雨热同期,适合亚热带水果生长【答案】15.D16.C【解析】【15题详解】读某地逐月累计降水量示意图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斜率越小,表明对应月份降水越少,斜率越大,表明对应月份降水越多。从图中可以看出,6、7、8月,斜率几乎为零,降水较少,11、12、1、2月,斜率大,降水较多;由此可知,降水季节变化大,集中在11月至第二年2月。对照四幅气候统计图,A、B都是7月降水多,不合题意;C、D均7月降水相对较少,但结合12月斜率最大,降水最多或者6、7、8月斜率几乎为零,几乎没有降水,可知C不符合题意,D更符合题意。综上所述,D对,排除ABC。故选D。【16题详解】如果图示代表北半球,结合上题分析,则图示地区属于地中海气候,分布于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B错;冬季受盛行西风带影响,温和多雨,A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炎热干燥,雨热不同期,C对,D错。故选C。二、综合题(共52分)17.读光照图,回答下列问题。(1)如右图所示,此时为北半球____(节气),对应左图中地球公转所在的位置是____(填数字)。(2)此时太阳直射点坐标为____,此日E点(60°N)的正午太阳高度是____。(3)右图所示节气我国北方一中学在2021年1月6~8号举行上学期期末考试,考试期间,地球所在位置接近左图中____之间(填数字)。(4)左图中地球公转从①到②期间,杭州市昼夜长短的变化情况是____,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情况是____,公转速度变化为____。【答案】(1)夏至①(2)(23°26′N,90°W)53°26′(3)③④(4)昼渐短夜渐长逐渐变小先变慢后变快【解析】【小问1详解】右图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是北半球的夏至。左图中①位置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为二分二至日中的6月22日前后的夏至;③位置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为二分二至日中的12月22日前后的冬至;根据地球公转方向,②为9月23日前后的秋分,④为3月21日前后的春分,右图所示节气是夏至,对应左图中的①位置。【小问2详解】该日是夏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图中90°W平分昼半球,因此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23°26′N,90°W)。该日60°N的正午太阳高度=90°-(60°-23°26′)=53°26′。【小问3详解】左图中①位置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为二分二至日中的6月22日前后的夏至;③位置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为二分二至日中的12月22日前后的冬至;根据地球公转方向,②为9月23日前后的秋分,④为3月21日前后的春分,1月6~8号地球所在位置接近左图中③~④之间。【小问4详解】左图中地球公转从①到②期间,是北半球的夏至到秋分,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北半球的杭州昼渐长、夜渐短;杭州离太阳直射点的纬度距离逐渐增大,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小;该时段中间经过公转速度最慢的7月初,因此地球公转速度先变慢后变快。1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扇三角洲多发育在活动的构造区,是由邻近高地直接推进到水体(湖或海)中的冲积扇。进积和退积是断陷盆地处扇三角洲发育过程中的两种常见沉积方式,形成的三角洲多呈扇形,前缘沉积物粒径大小变化尤为明显。进积表示陆源物质供应速率快、三角洲前缘不断向前延伸,形成的沉积物下细上粗,退积则相反。下图1示意某地扇三角洲及甲处沉积层沉积物粒径变化,图2示意辫状河流及沙洲景观。(1)指出影响图中扇三角洲面积大小及形态的因素。(2)根据甲处沉积物粒径变化特点,推断扇三角洲发育过程中沉积方式的变化特点并说明理由。辫状河流多发育在山区或河流上游起伏较小河段以及较平坦的冲积扇上,河道较多,经多次分叉和汇聚,在数不清的大小沙洲间来回摇摆,分分合合最终形成相互交织的状态。(3)试描述图中辫状河流的形成过程。【答案】(1)河流含沙量;山麓地形地貌;沿岸风浪大小等。(2)先进积后退积。早期沉积物粒径自下而上由小到大,说明三角洲前缘不断向前延伸,河流的搬运能力不断增强,为进积;后期沉积物粒径自下而上由大变小,说明三角洲不断后退,河流的搬运能力减弱,为退积。(3)上游地势起伏大,流速快,侵蚀和搬运能力强,挟带大量泥沙;在河床平坦开阔处,流速减慢,泥沙大量沉积形成沙洲;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大,枯水期沙洲凸显,沙洲将河流水道阻挡,致其分叉形成辫状河流。【解析】【小问1详解】影响扇三角洲面积大小及形态的因素有:河流含沙量;山麓地形地貌:沿岸风浪大小等。-般来说,河流水量大、沉积物丰富、沉积物颗粒小河流与水体的高差大,更有利于三角洲进积而增大;反之则减小。山麓地形地貌:山麓地势高低影响了三角洲的形状,流水向地处流淌,低处扇三角洲面积大,高处较小。沿岸风浪大小影响沙丘的移动,也影响扇三角洲的形态。【小问2详解】由图可知,沉积物颗粒大小先是自下而上增大,后是自下而上增大,再根据材料,已知进积是沉积物颗粒大小是自下而上增大,而退积是沉积物颗粒大小是自下而上增大,甲图中存在两者过程的叠加,所以是先进积后退积。读图可知,图中开始沉积物粒径自下而上由小到大,陆地沙源物质多,供应速度快,说明三角洲前缘不断向前延伸,河流的搬运能力不断增强,面积不断变大,为进积;后期沉积物粒径自下而上由大变小,陆地沙源物质少,供应速度慢,说明三角洲不断后退,河流的搬运能力减弱,速度减缓,为退积。【小问3详解】由材料可知,辫状河流多发育在山区或河流上游起伏较小河段以及较平坦的冲积扇上。由于上游地势起伏大,河流流速快,侵蚀和搬运能力强,河流携带大量泥沙;当行进至河床平坦开阔处或者冲积扇上,由于地势变缓,河道变宽,河流流速减慢,携沙能力大大减弱,泥沙大量沉积,形成沙洲。由于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大,在河流枯水期时,沙洲凸显,将河流水道阻挡,使河道多次分叉或汇聚,在宽阔的河道上来回摇摆,最终形成辫状河流。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尼日利亚是非洲第一人口大国,近年来,中尼农业合作项目已开展多期,旨在支持尼日利亚国家粮食安全计划。拉各斯是尼日利亚最大港口、经济中心、金融中心、工业中心和物流中心,尼日利亚80%的商贸活动集中在拉各斯。下图为尼日利亚及周边区域略图。(1)判断图中的甲、乙两地气候类型,试分析其气候特征的异同。(2)判断甲、丙两地附近哪处河段有利于发展航运,并分析其发展航运的自然条件。(3)分析拉各斯成为尼日利亚最大港口的有利区位条件。【答案】(1)气候类型:都为热带雨林气候气候特征:相同点:全年高温多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