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_第1页
第2课+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_第2页
第2课+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_第3页
第2课+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_第4页
第2课+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画作介绍:

《吃马铃薯的人》是梵高于1885年在荷兰完成的早期作品。梵高用画笔描绘了在海牙居住期间,所见贫民区居民悲惨生活处境的景象。色调昏暗、浓厚,以此体现家境的寒苦。

他们吃的是什么?马铃薯

是谁在享用简洁的餐食?贫苦的农民

食物的原产地在荷兰么?第2课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课程标准:了解新航路开辟后各大洲之间的食物物种交流及其对人类历史的影响。选择性必修2第一单元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教材链接:《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7课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流早期殖民扩张商品世界性流动思考:结合课前导言和下表,分析新航路开辟前物种交流的特点、原因特点:①

交流范围有限;

历史悠久,持续时间长;

交流方式主要是丝绸之路;

④双向交流,交流物种比较少。原因:①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的低下;

②交通运输业的落后;③食物保鲜技术的落后。新航路开辟以前,食物物种交流主要在彼此邻近的地区或各大洲内部进行,也有一些跨洲的食物物种交流。公元前6000年左右,西亚的小麦、大麦等进入了欧洲。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2世纪间,通过丝绸之路,葡萄、苜蓿等传到中国,櫻桃、杏等也从亚洲传到罗马。

哥伦布大交换是一场东半球与西半球之间生物、农作物、人种(包括黑奴)、文化、传染病甚至思想观念的突发性交流。

——艾尔弗雷德·克罗斯比《哥伦布大交换》一、美洲物种的外传人口迁移族群变化物种交流疾病传播物种传入欧洲传入中国粮食作物玉米马铃薯明朝时传入中国,传播历程与玉米相似。蔬菜作物番茄辣椒①16世纪中期在南欧广泛种植;②17世纪成为仅次于小麦的粮食作物,传遍欧洲。16世纪末马铃薯作为食用作物开始在欧洲推广。①18世纪中叶开始食用栽培,后改良培育;②18世纪末新品种又传回美洲。①15世纪传入西班牙;

②16世纪传到英国和中欧各国。①明朝时先在边疆或丘陵地区种植后逐渐拓展到平原地区;②清朝乾隆、嘉庆年间大规模推广。鸦片战争后遍及全国。①明朝万历年间传入,为观赏和药用植物。②清朝光绪年间,开始作为食用蔬菜种植。明朝时,传入中国,称为“番椒”,西南、中南地区气候潮湿,辣椒较为流行。据教材完成下表内容,了解美洲物种外传的基本情况。一、美洲物种的外传一、美洲物种的外传根据教材内容并结合材料画出玉米传播到中国的路线图地区名称16世纪有玉米记载的资料西北西天麦回回大麦甘肃嘉靖三十九年(1560)《平凉府志》卷4西南番麦御麦云南嘉靖四十二年(1563)《大理府志》卷2东南玉麦玉蜀黍江苏

嘉靖三十七年(1558)《兴化县志》浙江隆庆六年(1572)田艺蘅《留青日札》卷26玉蜀黍重出西土,种者亦罕。——(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川陕两湖凡山田皆种之,俗呼包谷。——(清)吴其濬《植物名实图考》从少量种植到遍布全国玉米在中国的名目不一玉米由美洲传入中国后,逐渐为国人所熟知并推广思考:结合学思之窗,分析玉米、甘薯能在明朝广泛种植的原因?①人民自发种植与政府的推广。②人地矛盾突出,粮食需求量增加;③玉米、甘薯自身的优势;④储藏和种植技术的提高。一、美洲物种的外传由观赏到食用根据教材完成下表内容,梳理其他地区物种在美洲的传播情况。其他物种推广美洲物种粮食类水果类

蔬菜类

经济作物

畜禽小麦、大麦、水稻苹果、葡萄、甜橙、柠檬黄瓜、豌豆甘蔗、咖啡鸡、牛、驴、马、猪、羊等二、其他地区物种在美洲的推广双向性互补性非洲:可靠的食物来源。中国:丰富了粮食种类,扩大了种植面积。欧洲:提高了抗饥荒能力,加速了人口增长。1.提高了全球粮食产量,使世界人口激增。中国古代的两次“粮食革命”:第一次粮食革命发生在宋代,来自于越南的“占城稻”被引入中国;第二次粮食革命发生在明末清初,美洲等地的玉米、马铃薯、番薯等传播到中国。三、食物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

1606年前后,茶第一次作为商品进口到欧洲……茶逐渐走进英国咖啡馆……18世纪英国的茶叶需求量以惊人的速度增长,英国人对茶的热爱超过了其他任何主要的西方国家。在整个18世纪,咖啡馆都是提供茶饮料的主要场所。

——摘编自[英]马克曼・艾利斯《咖啡馆的文化史》2、食物物种交流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1)马铃薯在欧洲种植、小麦在北美推广,改变食物结构、丰富食物种类。(2)玉米、马铃薯、甘薯也用作饲料,促进畜牧业发展,为人类提供更多更好的肉、蛋、奶,深刻影响人类日常生活。三、食物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梵高《吃马铃薯的人》1885年在北美地区,水稻仅有3%供本地消费,其余全都用于出口。玉米、番薯的上市贸易,既增加了农民收入,又起到了平抑粮价的作用。

——1865年英国经济学家杰文斯大宗烟草、玉米、橡胶等新物产出现于欧洲市场,原来在近东贸易中数量极少的商品如香料、茶叶、大米、蔗糖等成为大宗商品,进出口量骤增……许多昔日的奢侈品成为大众日用品。

——李吟枫《世界市场的形成及历史作用》3、推动了当地经济和贸易的发展。(1)北美:水稻大量用于出口,促进对外贸易。(2)中国:促进商品经济发展。三、食物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产自亚洲的甘蔗被欧洲殖民者引种到美洲,由于美洲的人口被大量屠杀,殖民者用罪恶的三角贸易将非洲大量黑人贩卖到美洲从事种植园的甘蔗生产。

——张晓伟《导致人类大迁徙的甘蔗》产自亚洲的茶叶在新航路开辟后大规模进入欧洲,成为获利重要商品。英国为加大对殖民地的掠夺,1773年通过《茶税法》,引发了波士顿倾茶事件,成为美国独立战争的导火线。由于中英在长期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英国用于购买中国茶叶的银子却日渐稀少。为筹措白银,东印度公司竟向中国非法输入鸦片,向中国贩卖鸦片,并于1840年发动鸦片战争。——张晓伟《掀起两场重要战争的茶叶》4、推动早期殖民扩张进程,

影响国家关系三、食物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出于维护统治的需要,复辟的斯图亚特王朝借助社会对咖啡的抵制,先后于1675年、1676年两次下令关闭咖啡馆。——摘编自刘章才《茶与咖啡在近代英国的竞争》法国巴黎的“花神咖啡厅”,曾吸引不少文人、哲人、画家前往5、冲击欧洲原有社会等级结构三、食物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6、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引发疾病的传播(1)美洲:

①马牛羊繁殖数量远超土地承载能力;

②大量种植农作物,导致原始森林被滥伐,地表植被

遭到破坏。

③原住民因外来病毒大量死亡,原有社会解体。(2)明清:

引进推广玉米、甘薯等,扩大了耕地面积,但过度垦荒造田,也导致水土流失。欧洲人将天花、麻疹、白喉、水痘、流感等疾病的病原体带到美洲和大洋洲。

——《中外历史纲要》(下册)三、食物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特点:内容具有丰富性;

范围具有全球性;交流具有双向互补性;

时间具有长期性。结果具有双重性(积极和消极);欧洲具有主导性;(欧洲人)不但自己大发其财,同时一手塑造了整个新世界的风貌与历史……看不见的病毒以外,另一批因哥伦布航行引发的生物大交换,是由肉眼可见的生命形式组成,从南瓜到野水牛均是。——[美]艾尔弗雷德·克罗斯比《哥伦布大交换》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航路开辟后食物物种交流的特点。提示:内容、范围、交流、时间、结果方面三、食物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物种交流是世界文明交流的重要方式,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文明的多样性和差异性不是冲突的根源,而是互补的基础,是创新发展的前提。不同文明国家之间,交流互鉴越频繁、越深入,彼此之间也就越认同、越尊重,国家之间的关系也就越稳固。交流互鉴越稀少、越浮浅,相互之间也就越容易误解,越容易产生矛盾和冲突。“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面对当前世界各国之间、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和摩擦,我们要以开放的态度,坚持文明的交流与互鉴,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课堂小结:(2021·福建高考·5)据文献记载,乾隆年间,河南巡抚陈宏谋“募闽人种红薯”,江西大庾县知县余光璧也在当地大力推广种植并“告以种法”。上述史料可用来说明当时()A.富民思想的践行B.新农作物的传播C.饮食结构的改变D.人地矛盾的加剧当堂检测B16世纪以后,欧洲市场上胡椒供应量比14世纪中叶充足很多,价格下降,走上更多常人家的餐桌。取而代之,受到贵族青睐的是燕糖、巧克力、茶叶和烟草。这说明(

)A.价格革命催生了洲际物种的交流B.新航路的开辟削弱了贵族的地位C.食物被赋予区分社会等级的功能D.欧洲贵族全面接受美洲饮食文化C当堂检测玉米原产美洲,具有耐寒、耐旱、产量高的特点。1494年2月,哥伦布船队的一个船员从美洲带回了一包老玉米,此后玉米被好奇的西班牙人试种。1618年,威尼斯共和国政府允许农民用玉米作为赋税上交,后来玉米种植向欧洲各地扩展。据此可知()A.欧洲贸易中心发生重大变化B.世界市场形成推动生产关系变革C.经济发展是多种因素推动的结果D.物种交流源于新航路的开辟C当堂检测17世纪时,马铃薯已经在爱尔兰地区广泛种植,成为人们躲避战火、度过灾荒的主要食物。18世纪时,“马铃薯已几乎成为(爱尔兰)农民唯一的食物”。普鲁士、匈牙利以及俄罗斯均大规模推广马铃薯的种植。由此可知,马铃薯的种植()A.巩固了农业经济的主导地位B.解决了欧洲的粮食安全C.有效避免了欧洲战争的爆发D.改变了欧洲的食物结构D当堂检测(2023·海南高考·11)原产于美洲的可可豆被西班牙殖民者误称为巧克力豆,因物以稀为贵,在中美洲部分地区一度被当作货币使用。16世纪后传播到欧洲,随着可可树被广泛引种,以及可可豆加工技术和食用方法的不断改进,19世纪后半叶,巧克力成为大众化商品。引起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新航路开辟促进物种交流B.欧洲的商业格局发生变化C.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驱动D.世界殖民体系的初步形成当堂检测C(2022·山东高考·11)下图为世界物种交流过程中两种作物的传播路线示意图,两种作物是()A.小麦、玉米

B.玉米、水稻

C.小麦、甘蔗

D.水稻、甘蔗当堂检测C(2023·浙江高考·19)从1750年算起,欧洲人口在100年时间里从1.42亿增长到2.65亿。此前每次人口增长都会带来食物涨价,但这次不同,1800年后,至少在英国,两个指数开始朝相反的方向移动。下列项中,促使这一时期指数“朝相反的方向移动”的主要因素是()A.黄热病的肆虐

B.工业企业的增加C.土豆等新物种种植的普及

D.优质高效化肥的广泛应用当堂检测B当堂检测(2018·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中国是大豆的故乡,甲骨文中就有关于大豆的记载。先秦时期,大豆栽培主要是在黄河中游地区,“豆饭”是人们的重要食物。《齐民要术》通过总结劳动人民长期的实践经验,认识到大豆对于改良土壤的作用,主张大豆与其他作物轮种。唐宋时期的文献中都有朝廷调集大豆送至南方救灾、备种的记录,大豆的种植推广到江南及岭南……从古至今,各式各样的豆制品是中国人喜爱的食物,提供了人体所需的优质植物蛋白。(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历史上种植利用大豆的特点和作用。(12分)当堂检测答:特点:①种植历史悠久(我国人民最早培育、驯化);②是中国人重要的食物来源;③农书对劳动人民实践经验的总结与推广;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