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祝小宁教授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第一讲
社会科学研究诠释一、科学与社会科学
〔1〕科学的内涵
科学是从确定研究对象的性质和规律这一目的出发,通过观察、调查和实验获取材料,经过严谨分析推论、严密准确验证而得到系统的知识。
包括科学的目的、科学的方法、科学的形式1、科学〔2〕科学的开展
科学一方面起源于哲学家和宗教僧侣对事物本质的思辩,另一方面起源于工农业生产的实践。
经历了三个阶段:
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进行描述对自然和人类社会进行分类研究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运行机制或规律的认识
面临着三个重大问题:
*科学与文化的别离*科学方法的局限*社会制度的制约〔3〕科学的当代功能
学术功能
科学是探索未知、发现真理、积累知识、传播文明、发展人类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活动
科学的目的在于解释世界,这种解释能够提供新思想,充实和改进人类的精神世界,促进思维变迁
科学是一项伟大和神圣的事业,而不仅仅是一种为实用目的服务的手段
技术功能
科学作为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有效手段,使人类摆脱了对于物质世界的被动地位社会功能
科学是社会变革的主要力量,它首先是通过技术革命间接地、不自觉地对社会产生影响,然后通过思想革命直接地、自觉地促进社会变革。
开展研究活动,发现新知识,开拓新领域
掌握、传播和推广现有的科学知识体系
科学的根本特征是人有目的的活动与客观的、可实证的知识体系的结合。
两方面内容:
〔4〕科学工作的根本内容
科学知识
系统的知识:将知识组织在具有逻辑性的理论系统中——以论文和专著形式发表,并在教科书、百科全书、词典以及各种普及读物中推广。科学知识的功能:描述、解释和预测事物的产生、开展与变化,是教育的主题、文化的资源和人类社会化的重要内容。开放的知识系统:通过研究找出共性、发现规律,并通过不断补充新知识、删除被实践证明错误的旧知识逐渐积累和开展。
科学研究
不仅要求研究人员具备一定的特殊能力,如智力、创造力和想象力,而且还受到个人主观因素——如个人偏好、价值倾向、世界观等——的影晌。不仅需要组织管理与协调,而且还需要一些共同的标准和规那么,因而研究活动必然会受到社会结构和组织标准的影响。对研究对象的认识逐渐深化的过程,是发现新领域、验证新知识的过程。
科学研究是以学科形式进行
学科是一种学术的分类,指一定科学领域或一门科学的分支。人文知识社会知识自然知识2、社会科学〔1〕科学的分类知识体系科学有两类: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体系有三种:〔2〕社会科学的内涵
社会科学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理解和科学的认知。社会科学最终目的是为了了解社会的真实情况,研究各种社会问题的因果关系,探索社会现象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从而寻求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发展的途径。
社会科学知识的性质
系统性因果断定论普遍性
开放性
社会科学研究的性质:
实证性明确性客观性
社会科学就其研究对象来说有别于自然科学,就其研究方法来说有别于人文学科。社会科学
人文学科差异①、对象与目的
②、形成时间③、研究方法
④、学科结构
以社会现象作为研究对象,着重研究社会主体与社会客体的关系以及主体间的关系,旨在揭示人们自己的社会行动规律和社会开展规律侧重研究人文现象,即人创造的涉及人自身存在及精神寄托的文化状态,是人关于自身的生存意义和价值的体验与思考的系统化、理论化18世纪中后期开始独立,到19世纪逐步建立起系统的理论结构远古时期早已有之,奴隶社会初步形成重视对社会现象做实证研究和因果说明,有的还做相当程度的实验性和定量化研究
具有很强的个性和独特性,侧重于对人类自身的价值和意义的体验和思考,特别需要个性化的感受、理解与表达,并不追求他人的认同
商学、政治学、社会学神学、哲学、文学、艺术
〔2〕社会科学研究的特点第一,社会科学所研究的对象比较复杂、异质性较大第二,社会科学研究更多地受到个人因素的影响第三,社会现象的不确定因素更多,它的偶然性和独特性更大
特点:
1、研究将事物分解,然后对具体问题作出分析,最后加以综合、概括,使用实验、观察、检验等实证方法,保证所获得的知识真实可靠。发现问题解决的假说分析问题假说的验证问题的解决
揭示规律〔1〕科学研究的方式二、研究与社会科学研究
科学研究分为5个层次科学发现技术创造科学理论技术范式哲学答复“怎么样〞的问题答复“为什么〞的问题答复思维方式的问题〔2〕科学研究的层次前沿性风险性渐进性不确定性创造性〔3〕科学研究的特点
①、
科学研究正突破自由职业的狭小范围,规模日益庞大,超级大课题不断涌现
科研是一种高智商的知识创新活动,目前科学技术研究呈现一系列新趋势大
成为科研的主要特征大科学大工程大项目〔4〕科学研究的趋势②、科学研究创新出现
“群”体突破态势,并在一体化趋势的推动下,不断突破人类的传统认识极限。③、科学研究学科的交叉“融”合,使重大创新更多地出现在学科交叉领域。⑤、科学研究与经济、教育、文化、社会等的相互影响日益紧密,相互联系日益“复杂”。科研成为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社会化活动。
④、科学研究创新、转化和技术更新速度不断加“快”,原始性创新的地位日益突出。
2、社会科学研究社会科学研究:在一定的理论和方法论指导下,面对各种社会现象,运用标准的、实证的、科学的方法,通过建立科学理论来解释具体社会现象,并力图找到具表达象背后普遍的一种科学工作。〔1〕社会科学研究的当代开展趋势跨学科综合研究成为趋势
应用性明显增强
科学性明显凸现作用发挥日益扩大社会科学研究的类型
理论性研究和应用性研究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和解释性研究普遍研究和个案研究横向研究和纵向研究〔2〕社会科学研究常见的类型〔3〕社会科学研究的逻辑
社会科学研究是依靠科学的程序与方法,解答社会某一领域或某一方面的问题。〔4〕社会科学研究的过程
社会科学研究是从理性认识出发,经由研究假设、经验观察、归纳概括或检验假设这几个阶段再返回到新的理论认识。研究实际上是人们发现问题、寻求解释、解答问题的全过程。5)
总结阶段4)资料分析阶段3)资料收集阶段2)
研究设计阶段1)确定课题阶段社会研究的一般过程验证研究假设探索性研究和假设
选择研究类型
确定研究课题
社会科学研究的主要步骤从事实观察到经验概括从经验概括到理论升华假设的验证
推演假设
①、社会科学研究理论建构的过程②、社会科学研究假设验证的过程3、社会科学研究的注意事项
如何才能更好地完成一项社会研究,马丁·丹斯考姆教授认为,出色的社会研究意味着工程的成功设计和顺利执行,为此研究者要注意方法上的10个关键问题。
①、目的:研究需要有清晰的目的
②、实用性:研究应结合现有的知识,并且符合现实需要
③、资源:应当认识到时间、经费和机会对研究的限制
④、创造性:研究应该对现有知识的革新有所贡献
⑤、准确性:研究应该使用可靠的方法,产生准确的数据
⑥、责任和义务:研究应该对它的方法有一个明确的说明
⑦、归纳总结:研究应该产生普遍化的结论
⑧、客观性:研究者要虚心并懂得自我反省
⑨、伦理:研究者应该清楚参与者的权利和利益
⑩、证明:研究者必须慎重对待有研究成果的来得观点第二讲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一、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体系
在科学研究中,科技工作人员是在一定的理论和方法论指导下,运用系统观察和逻辑推理方法,通过建立科学理论来解释具表达象,并力图说明普遍的因果规律。
社会科学研究
是借助先进技术,如仪器、图表、实验、统计技术、计算机等,通过经验观察和逻辑推理以获得问题解答的一种求知方式。1、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有目的的对各种社会现象和人类各种社会行为进行科学研究的方式和手段。
研究对象:各种社会要素、社会结构、社会文化及与之相关联的政治制度、法律制度、社会经济等各方面的内容。
具体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实验法、观察法
、文献法等。
为了完成社会科学研究,研究者要解决许多问题,如:怎么确定问题、如何决定研究范围、研究流程怎么安排、如何收集资料、怎么整理和分析资料、怎样将研究结果公之于众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研究者需要把握社会研究方法的总体框架,即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2、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体系
社会研究方法体系有三个层次:方法论、研究方式、具体研究技术。社会研究的方法论是社会研究的指导思想,是研究者在研究活动中始终要遵守的一些根本假设、原那么、逻辑。方法论:
方法论从理论上论述研究者应该站在什么立场上,运用什么观点,遵循什么原那么去认识研究对象,方能获取正确的科学成果。方法论核心是自己学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研究方式是指研究所采取的程序或操作方式,说明了研究的主要步骤和手段。研究方式:
社会研究的根本手段主要有: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和实证研究四种。科学与其他求知方式不同之处主要在于它的方法,即科学的研究程序。科学程序是科学方法的核心,由以下步骤构成:①、通过对理论的演绎建立研究假设;②、操作化;③、经验观察或实验;④、利用归纳推理得出研究结论。在社会研究的各个阶段里,研究者要求完成的任务是各不相同的,要完成这些不同的任务,要采用不同的方法,称之为具体研究技术。
具体研究技术:
确定题目
背景研究
拟定假设
进行设计
统计分析法理论分析法定性与定量分析法
审核分类编码复查汇总研究论证和准备阶段收集资料阶段资料整理阶段分析研究阶段
观察法、访问法问卷法、测量法实地收集间接收集
查阅文献法音像法
模拟实验收集法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论文专著二、课题选择与研究设计的方法1、研究课题弗兰西斯·培根说过,“如果你从肯定开始,必将以问题告终;如果你从问题开始,那么将以肯定结束。〞
①、确定研究课题及其意义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起步。〞
研究课题:
研究课题又称研究问题,指的是一项社会研究所要答复的具体问题,通常涉及现实生活的某种社会现象或社会问题,但社会研究的课题更为具体、集中、明确。不同于研究领域不同于社会问题
研究课题研究领域社会问题
一般是指研究课题所在的学术领域。指社会研究所涉及的某一类现象或问题领域,比研究问题更宽泛、更有一般性。选择研究问题的过程常是从宽泛的研究主题开始,逐步缩小到更为集中的研究问题。
构成研究课题的三个要件:
第一,需要研究的问题是一种新的社会现象,即“新问题〞。第二,对已经研究的问题用一种新的理论进行解释和分析,或用一种新的方法对一个曾经研究过的问题再进行研究。第三,曾经研究过的问题,现实已经发生了较大变化,需要重新研究。
课题来源:
征询建议、观察体验、研究深化阅读文献,始终带着审视的、疑问的、评论的眼光。
善于思考,对现实问题,阅读文献展开联想、交流碰撞新的火花、思路。②、研究课题的来源及其确定技巧
应该关注重要的问题,重要的选题并不是一出现就显而易见。
选题技巧:
提出的和答复的问题应具有现实意义,且能够论证这个问题是重要的。问题有意义的一个标志是,许多前辈已经在花时间思考这些问题。可行性创造性
重要性真正感兴趣的选题远比热门选题重要。
③、正确选题的基本原则
课题明确化指的是通过对研究课题进行某种界定,给予明确的陈述,将最初比较模糊的想法变成清楚明确的研究主题,将最初比较笼统、比较宽泛的研究范围或领域变成特定领域中的特定问题。④、选题的明确化
在选择一项研究课题时,初学者或缺乏经验的研究者经常犯的一个毛病是只选择某一个比较宽泛的或者是比较笼统的问题领域甚至是某一类社会现象或社会问题,而不是一个明确的、具体的研究课题,所以进行课题研究时需要明确化。选题的明确化的方法:
①、缩小课题研究的范围
②、明确陈述研究的课题选择合适的、明确界定的词语来表述概念,明确研究对象将各种科学概念组合成清晰的研究命题,明确研究范围
把命题放入到研究的理论架构中,从它和其他命题的关系中去考察它的含义,明确研究内容
确定命题的经验测量方法,从它和经验层变量关系中去考察它的含义,明确研究方式
梓潼县义务教育均衡开展的财政供给对策研究分析单位:梓潼县义务教育研究领域:对策研究研究性质:基于财政县管的财政供给社会问题:研究方式:解释研究义务教育均衡开展的财政供给研究问题:2、研究设计探索描述解释
①、研究目的的确定
探索探索是对所研究的现象或问题进行初步了解,以获得初步的印象和感性认识,同时为今后更周密、更深入的研究提供根底和方向。从资料中所得出的各种结果,并不用来推论研究对象的整体状况,也不用来检验某种理论假设,而主要用来“探测〞某类现象或问题的根本范围、内容或特征,用来“提示〞深入研究这一现象或问题的可能途径,用来尝试可用于这一现象或问题深入研究的适宜方法或工具。描述描述是对研究对象的情况和事件的描绘表达。许多社会科学研究的目的就是为了描述,它可以极大丰富有关社会形态和本质的知识。解释解释性研究关注的是“为什么〞的问题,是解释原因、说明关系、揭示规律、展示趋势,理论色彩强。描述性研究应注意两方面:一是描述的准确性,即:对研究问题的分布状况、根本特征等要作出定量的和精确的描述和说明;二是描述的概括性,即:研究结果所描述的应当是能反映出总体及各个组成局部一般状况的普遍现象、总体水平和趋势。解释性研究通常从理论假设出发,经过实地调查,收集资料并通过对资料的分析来检验假设,最后到达对社会现象进行理论解释的目的。解释性研究在方案设计上,除了具有系统性和周密性,还更为严谨、有针对性,接近于社会研究方法中的实验设计。解释性研究在研究内容上,特别注重研究内容的适用性和准确性,要求研究内容必须针对所要验证的理论假设。②、研究性质的确定
社会研究从性质上划分为理论性研究和应用性研究两大类,又称为根底研究与应用研究。理论性研究
理论性研究侧重于开展有关社会、世界的根本知识,特别是侧重于建立或检验各种理论假设的经验研究和概括升华。应用性研究
应用性研究是侧重于现实社会问题、有针对性地提供特定的社会政策的经验研究,包括社会状况研究、社会问题研究、社会政策研究和社会影响评估等。③、研究单位的确定
个人是社会研究中最根本的分析单位,通过分析个人特征来解释和说明各种社会现象,作为分析单位的个人可以用他所隶属的社会群体来指示其特征。个人
分析单位就是研究中将被分析和描述的对象,包括人或事物。分析单位的选择和确定,是研究设计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可分为五种类型。群体主要指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一群人。不等同于群体内个人特征的集合,但在某些情况下,社会群体的特征可以从其成员的特征中抽象出来。群体
组织是由具有共同目标和正式分工的一群人所组成的单位。社会组织是社会研究的重要对象,一般要分析某一组织在社会系统中的位置和功能,它与其他部门的联系以及组织内部的结构与人际关系等。组织
社区是按地理区域划分的社会单位,以社区为研究单位时主要是用社区的人口规模、社区异质性程度、社区习俗特点,社区的空间范围等特征对它们进行描述。社区
社会范围包括各种形式的人类行为以及由人类行为所导致的各种社会产品。不同的社会产品反映出不同时期社会的构成状态和活动规律。社会
调查研究
实验研究
文献研究
实证研究
④、研究方式的确定
调查研究
调查研究指采用自填式问卷或结构式访问的方法,系统地、直接地从一个取自总体的样本那里收集量化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统计分析来认识社会现象及其规律的社会研究方式。实验研究
实验是在高度控制的条件下,通过操作某些因素来研究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方法。在实验过程中,研究者通过引入、控制或操纵某个变量,同时观察另一个变量所发生的变化,以此来探讨不同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文献研究
文献研究是利用现存的文献资料进行社会科学研究,是根据第二手资料进行的间接研究。根据研究内容不同,分为历史文献研究、统计文献研究和内容分析。实证研究
实证研究是定性的社会研究方法,常常以参与观察、个案研究的形式进行。根本特征是深入到研究对象的生活环境中,通过参与观察和询问,去感受、感悟研究对象的行为方式及背后蕴涵的文化内容,以到达对研究对象及其社会生活的理解
⑤、研究方案的确定
阐明研究课题和研究目的
说明研究课题的内容确定研究类型和研究方法研究经费和物质手段计划、安排
说明研究人员的组成、组织结构制定技术线路和推理框架
说明研究的理论假设制定问卷、观察表格或访问提纲
确定分析单位和抽样方案形成结论和论文框架梓潼县义务教育均衡开展的财政供给对策研究
⑥、研究方案的示例
理论研究实证研究文献研究国外研究国内研究理论依据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财政供给的理论模型
四川梓潼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及其财政供给调研数据统计数据分析特点规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财政供给解决的问题
结论及对策建议案例得出的启发和意义
技术路线和方案1、2、框架设计提出问题现状分析问题及成因解决问题改善方案结论第一章绪论第二章四川梓潼县义务教育财政供给现状分析第三章四川梓潼县义务教育均衡开展的财政供给问题及其成因第四章四川梓潼县义务教育均衡开展的财政供给改善
第五章结论3、论文章节
返回第一章绪论
1.1问题提出1.1.1研究的缘起1.1.2研究的问题1.1.3研究的价值1.2研究综述1.2.1国内研究现状和开展趋势1.2.2国外研究现状和开展趋势1.3理论依据1.3.1教育管理理论1.3.2均衡开展理论1.3.3财政供给理论1.3.4财政转移理论1.4研究框架1.4.1研究目的和宗旨1.4.2分析思路与框架1.4.3研究范式和方法1.4.4本研究的创新返回2.1四川梓潼县义务教育的均衡化现状2.1.1四川梓潼县社会经济开展状况2.1.2四川梓潼县义务教育开展状况2.1.3四川梓潼县义务教育均衡化状况2.2四川梓潼县义务教育财政供给状态2.2.1四川梓潼县财政收入2.2.2四川梓潼县财政支出2.2.3四川梓潼县义务教育财政供给现状第二章四川梓潼县义务教育财政供给现状分析2.3四川梓潼县义务教育均衡开展的财政供给状况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总量对均衡开展的影响2.3.2义务教育支出结构对均衡开展的影响2.3.3义务教育经费的负担对均衡开展的影响2.3.4财政转移支付对义务教育均衡开展的影响2.3.5财政体制改革对义务教育均衡开展的影响返回3.1四川梓潼县义务教育均衡开展的财政供给面临的困境义务教育投入经费总量缺乏,拨款标准低义务教育公共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偏低义务教育公共支出占全国公共教育支出的比重偏低义务教育经费总缺口数额巨大政府财政支出结构不合理:短缺和浪费并存地区间财政投入不均衡城乡间教育财政投入不均衡义务教育经费负担结构不合理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不完善,资金补充缺乏政府层级过多,转移支付关系理不顺转移支付建设目标不明确资金转移中缺乏制度标准和监督第三章四川梓潼县义务教育均衡开展的财政供给问题及其成因3.2四川梓潼县义务教育均衡开展的财政供给问题的原因剖析3.2.1义务教育需求与财政供给之间的缺口3.2.2国家教育投入的城市与乡村供给差异3.2.3梓潼县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的锋利矛盾3.2.4梓潼县财政支出结构非均衡的体制弊端3.2.5义务教育经费分担不合理和财政转移失衡
返回4.1四川梓潼县改善义务教育均衡开展财政供给的借鉴4.1.1国外的借鉴义务教育均衡开展经费投入的主要渠道是政府公共财政4.1.1.2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由中央与地方政府分担保障4.1.2国内东部地区借鉴4.1.2.1东部地区教育均衡开展经费投入总量增大4.1.2.2东部地区以公共财政填补均衡开展经费缺口4.1.3国内西部地区借鉴4.1.3.1西部地区不断增强获取财政转移支付的能力4.1.3.2西部地区义务教育均衡开展的财政城乡统筹安排第四章四川梓潼县义务教育均衡开展的财政供给改善4.2四川梓潼县改善义务教育均衡开展财政供给的战略设计4.2.1完善义务教育均衡开展的财政供给机制4.2.2构建梓潼县义务教育均衡开展财政投入模式4.2.3深化梓潼县义务教育均衡开展财政管理体制4.2.4梓潼改善义务教育均衡开展财政供给战略设计的验证4.3四川梓潼县改善义务教育均衡开展财政供给的技术路径4.3.1增加政府财政投入,建立健全投入保障机制4.3.1.1合理计算生均教育经费水平,确立义务教育投资规模4.3.1.2调整投资导向,重点提高农村及落后地区义务教育经费所占比重4.3.1.3完善经费投入结构,加大生均经费和基建经费的投入比重4.3.1.4广辟财源,拓展筹措义务教育财政资金的新渠道明确政府财政责任,建立经费合理分担机制4.3.2.1重新界定各级政府财政职责,建立经费分类负担机制4.3.2.2重视地区差异,建立政府分级承担义务教育经费模式4.3.2.3提升中央和省政府的经费负担责任
返回加大财政转移力度,标准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明确指导思想:以公平为前提,充裕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增进区域间义务教育均衡开展4.3.3.2合并工程补助,调整补助结构,形成标准的转移支付体系4.3.3.3有效搭配不同补助形式,完善三级政府分担的转移支付模式4.3.3.4实行绩效拨款制度,建立地方财力均衡状况的监察机制提供相关制度保障,加大贫困弱势扶持力度落实义务教育财政“低保〞政策,明确中央政府财政支持重点完善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学生的资助制度建立一系列扶持弱势群体的制度保障建立针对城市农民工子女的经费保障制度加强公共财政监督,完善相关配套财政制度设立义务教育经费和使用的审计制度建立义务教育经费使用效益和质量的督导评估制度改进和标准义务教育经费的预算管理制度梓潼改善义务教育均衡开展财政供给技术路径的验证5.1结论5.2对论点的验证5.3展望
返回第五章结论〔一〕著作类[1]朱仁显.公共事业管理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2]孙国英,许正中,王铮.教育财政:制度创新与开展趋势[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3]张强等.农村义务教育――税费改革下的政策执行[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4]朱家存.教育均衡开展政策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5]黄家泉,邵国良等.教育区域化开展研究[M].山西:山西人民出版社,2002.[6]陈华亭.中国教育筹资问题研究.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7]张大玲,张堡编选.2006年中国教育年报[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6.[8]贺春兰.义务教育谁买单[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3.[9]李子彪,赵海利,王红.教育财政学研究[M].广东:广东人民出版社,2003.[10]廖楚晖.教育财政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1]高建民.美国根底教育财政开展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12]朱小蔓主编.对策与建议——2003-2004年度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分析[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13]袁振国主编.中国教育政策评论——2005[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14]袁振国主编:中国教育政策评论——2004[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15]财政部教科文司、教育部财务司课题组.中国农村义务教育转移支付制度研究[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16][美]列文.教育财政—教育经济学国际百科全书[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参考文献〔二〕期刊类[1]王善迈,曹夕多.重构我国义务教育财政体制[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4).[2]王善迈.中国义务教育财政制度改革设想[J],中国教育报,2002〔3.12〕.[3]刘泽云.西方兴旺国家的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J].比较教育研究,2003〔1〕.[4]孙启林,孔锴.全球化视域下的根底教育均衡开展[J],比较教育研究,2005〔12〕.[5]杨东平.教育是一个独立的开展目标-辨析教育的公平与效益[J].教育研究,2004(7).[6]朱正林.教育开展不均衡形成的原因及其解决的思路[J].上海教育科研,2004〔1〕.[7]申仁洪.教育均衡开展的困境与对策[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8]姚家群.教育均衡化开展的多层内涵与体制保证[J],上海教育科研,2004〔1〕.[9]许庆豫.均衡:根底教育开展的目标——朱永新教授访谈录[J].教育评论,2002〔4〕.[10]国家教育开展研究中心专题组.实现根底教育均衡开展的现状分析及对策选择[J].人民教育,2002〔5〕.[11]韩清林.推进根底均衡开展在操作层面上要解决的几个问题[J].人民教育,2002〔4〕.[12]苏明.中国农村根底教育的财政支持政策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02,(25)[13]王磊.我国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存在的主要问题[J]教育与经济,2002,(01)[14]王振东.关于建立新时期义务教育财政保障体系的设想[J]经济研究参考,2005,(34)[15]杨建松,吴亚卓.对当前农村义务教育投入问题的思考[J]经济研究参考,2003,(64)[16]徐国荣.国外转移支付借鉴与启示[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3,(04)[17]何广文,冯兴元,李莉莉.农村教育融资问题研究[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3,(05)[18]谢国华,杨崇才,李世宗.湖北省教育投入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06)[19]旷乾,曹夕多.关于将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的投资主体提升到省级财政的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04,(02)[20]陈曦.关于建立农村义务教育投资保障机制的设想[J]教书育人,2005,(07)[21]廖楚晖.政府教育支出区域间不平衡的动态分析[J]经济研究,2004,(06)[22]宋文献.农村义务教育的国家财政投入[J]统计与决策,2005,(01)[23]史燕来.建立符合公共财政要求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投入机制[J]当代教育科学,2004,(24)[24]周运浓.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投资制度创新的根本出路研究[J]教育探索,2004,(07)[25]袁桂林.新机制新希望新问题——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政策回忆与展望[J]人民教育,2006,(10)[26]祝小宁,白秀银.政府公信力的信息互动选择机理探究.中国行政管理.2023.8〔8〕.116-120[27]胡孝玉.探索建立与农村税费改革相适应的教育投入新机制[J]教育开展研究,2002,(06)[28]刘夏蓓.税费改革与农村义务教育投入机制[J]中国教育学刊,2004,(06)[29]祝小宁、贺嫚.韩国培养民主意识的成果与经验探究.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322~323.[30]张克俭,冯家臻.农村根底教育投入缺乏保障机制[J]西部大开发,2005,(12)[31]张玉林.目前中国农村的教育危机[J]战略与管理,2004,(04)[32]冯兴元,李晓佳.明晰教育投入事权迫在眉睫[J]中国改革,2005,(04)[33]祝小宁、王有为.国外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启示.人大复印资料·思想政治教育,2004(5):86~89〔三〕网络文献[1]家审计署.2004年第1号〔总第02号〕:50个县根底教育经费审计调查结果..htm论文范例二从延安乡镇治理状况看中国欠兴旺地区乡镇治理模式的创新学校:西安交通大学王建军指导教师:朱正威第二届全国MPA优秀论文第1章绪论1.1乡镇治理模式的内涵1.2研究背景1.2.1延安经济、政治、社会的开展变化迫切要求变革乡镇治理1.2.2中国现行的乡镇治理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新阶段的挑战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钢铁行业招投标政策解读
- 互联网新闻发布安全办法
- 灾后重建钢结构施工合同
- 饲料加工厂租赁协议
- 网络零售收益增长
- 园林绿化联合施工合同
- 咨询公司兼职市场调研员合同
- 箱包代理合同
- 体育场馆建设部门操作指南
- 员工离职工作交接清单流程
- 安全工作先进班集体申报材料(汇总七篇)
- 特殊教育概论第二版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2023学年完整公开课版《生命的意义》
- 肌骨超声简介
- 锅炉工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
- 国开电大本科《管理英语4》机考真题(第十五套)
- 计算机视觉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军队文职招聘考试-数量关系100题
- 江海区妇联维权典型案例-农村出嫁女维权案
- 医院消防安全季度检查表与消防安全隐患排查表
- 超级计算中心的建设和运营模式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