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法學教育一.法學教育應當是綜合性教育法學教育以其他專業學位為前提或者與其他專業聯讀或者先在大學一年級開設其他專業的課程二.法學教育應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法學教育不只是讓學生獲得知識,更在於如何應用知識英國:職業訓練德國:分兩個階段法國:法官學院美國:法律診所教育(ClinicalLegalEducation)三.中國的法律教育道路比較曲折發展過於迅速如何平衡理論教育和實踐教育第二章法學的研究方法一.階級分析方法法律與利益有極為密切的關係法律的存在維繫著社會利益關係、利益格局二.價值分析方法是指通過認知和評價社會現象的價值屬性,從而揭示、批判或確證一定社會價值或理想的方法。法律是實現一定價值的手段價值分析包括價值認知和價值評價海瑞斷案歷史學家黃仁宇先生談海瑞斷案:“他充當地方的行政官而兼司法官,所有訴訟,十之六七,其是非可以立即判定。只有少數的案件,是非尚有待斟酌,這斟酌的標準是:凡訟之可疑者,與其屈兄,寧屈其弟;與其屈叔伯,寧屈其侄。與其屈貧民,寧屈富民;與其屈愚直,寧屈刁頑。事在爭產業,寧屈鄉宦,以救弊也。事在爭言貌,與其屈鄉宦,寧屈小民,以寸體也。”三.實證研究方法價值中立的條件下,以對經驗事實的觀察為基礎來建立和檢驗知識性命題的各種方法的總稱。實證研究方法社會調查方法:問卷、訪問、觀察等,法社會學較多,但較難歷史研究方法:通過文獻分析方法,法史學方面較多比較研究方法:制度型選題邏輯分析方法語義分析方法解釋學方法:制度型選題法經濟學的方法:經濟學分析工具如效率、價值等分析法律制度,如果屬於經濟法、民法財產制度(如反壟斷法、合同法、物權法)較適用四.研究報告的4個基本要素明確的主題對相關研究的分析研究設計資料分析五.研究報告導言:說明你研究的是什麼問題以及你為什麼進行這一研究方法:說明你實用了那些程式和方式、技術等結果:說明你在研究中發現了什麼討論(分析):說明你的發現意味著什麼,從你的發現中還能得到其他什麼,以及還可以繼續做些什麼小結:對上述四個方面的簡要總結參考文獻:列出報告中所涉及的書籍和文章目錄附錄:列出研究中所用問卷或在報告中涉及的數據表格等法的概念神明判決神獸決獄皋陶——廌(獬豸)借助於神的力量和方式來考驗考察當事人,以確定其人的是非曲直,判定有罪或無罪的原始審判方式因其神聖的外衣,而使人信服第一節法、法律的語義分析漢語中:西周金文:灋
fǎ法=刑:遵守法律秩序、懲罰法=律:規範、準則古代漢語法的含義:法象徵著公正、正直、普遍統一,是一種規範、規則、常規、模範、秩序具有公平的意義,是公平斷訟的標準和基礎法是刑,是懲罰性的,是以刑罰為後盾的西文中的法法和法律二元化法指的是永恆的、普遍有效的正義原則和道德公理(自然法、理想法、正義法、應然法)法律指由國家機關制定和頒佈的具體行為規則(實在法、國家法、實然法)西方法的詞意的核心是正義(公平、公正),是正義的化身,其次是權利,再次是規則,人的權利之規則
嚴格區別法和法律的話廣義的法指:所有的法律、法律現象,既包括實在法,又包括自然法狹義的法指:指自然法,即社會中的價值觀念,永恆的、普遍有效的正義原則和道德公理。廣義的法律是指法律的整體,包括由國家制定的憲法、法律、法令、條例、決議、指示、規章等規範性法律檔和國家認可的慣例、習慣、判例、法理等。在中國,包括作為根本法的憲法,全國人大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法律,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地方國家權力機關制定的地方性法規,國務院各部委制定的行政規章,省級人民政府制定的地方性規章等等。狹義的法律是指擁有立法權的國家機關根據法定許可權,依照法定程式所制定的規範性法律檔。在中國僅指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法律。馬克思主義對法的定義法是由國家制定、認可並由國家保證實施的①,反映由特定物質生活條件所決定的統治階級(或人民)意志②,以權利和義務為內容③,以確認、保護和發展統治階級(或人民)所期望的社會關係和社會秩序為目的④的行為規範體系。第二節法的基本特徵1、法是調整人的行為、社會關係的社會規範(規範性、普遍適用性、反復適用性)2、法是出自國家的社會規範(國家性、國家意志性)3、法是規定權利和義務的社會規範(利導性)4、法是由國家保證實施的社會規範(強制性)第三節法的本質法是統治階級意志的體現是統治階級共同意志的體現是經過國家仲介的,是上升為國家意志的那部分法的內容由統治階級的物質生活條件決定第四節法的作用法的作用是指法對人的行為和社會關係所產生的影響。法的分類:根據作用結果:預期作用和實際作用根據作用效果:積極作用和消極作用根據作用的形式與內容:規範作用和社會作用一.法的規範作用是指法律作為行為規範,對人們的意志、行為發生的直接影響,對人的行為所起的保障和約束作用。告示作用:公告指引作用:法律規範對人的行為起導向、引導、指路的功用、效能確定性指引:要求人們做什麼、不做什麼非確定性指引:授予法律權利評價作用:評價作用是指法律作為人們行為規則,具有判斷和衡量人們行為合法或違法的作用預測作用:預測作用是指人們根據法律規定可以預先知曉、估量相互間怎樣行為以及行為的後果,從而對自己的行為作出合理的安排的功效教育作用:教育作用是指法律通過自身的存在及運作實施,產生廣泛的社會影響,督促、引導、教育人們棄惡從善、正當行為的作用強制作用:強制作用是指法律對違法犯罪行為的懲罰作用,是法律以物質暴力制止惡行,強制作為,並迫使不法行為人作出賠償、補償或予以懲罰來維護法律秩序的作用二.社會作用法律的社會作用是指法律的社會、政治功能,即法律作為社會關係的調整器,服務於一定的社會政治目的、目標,承擔著一定的社會政治使命,形成、維護、實現一定的社會秩序。
對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態文明三.法的局限性法律作用的範圍的有限性法律本身的局限性法的運作成本巨大法律作用的充分發揮依賴一系列社會條件,比如良好的政治法律體制,良好的法律和法律體系,高素質的法律職業群體和良好的物質條件。死刑未決犯的生育權案浙江省青年婦女鄭某的丈夫羅某因為故意殺人罪被判處死刑。一審判決後羅某提出上訴。期間,鄭某向舟山市中級人民法院提出人工受精的申請,一審法院告知鄭某,法律沒有相關規定,舟山市也沒有此條件,予以拒絕。鄭某又向高級人民法院提出。高級法院召開審判委員會討論後認為,法律沒有此類問題規定,也不屬於法院的審理範圍,決定不置可否,以沉默方式予以拒絕。後羅某得終審判決,被執行死刑。法的要素
一.法的要素概述定義:彼此相互聯繫、相互作用從而構成完整的法的系統的各種元素。三要素說:法律概念、法律規則、法律原則二.法律概念
1.定義法律概念是對各種有關法律的事物、狀態、行為進行概括而形成的法律術語法律概念的功能:表達、認識、提高法律專業化程度原中央電視臺文藝部主任趙安受賄案2003年12月12日,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對原中央電視臺文藝節目中心副主任兼文藝部主任趙安受賄案進行宣判。法院審理查明,趙安多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受賄人民幣11萬元及價值50萬元人民幣的音像設備。法院認為,趙安身為國有事業單位中的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非法收受他人財物,為他人謀取利益,其行為已經構成受賄罪。鑒於趙安能坦白部分犯罪事實,且受賄的款、物已被全部追繳,可酌情從輕處罰。據此,法院以受賄罪判處趙安有期徒刑10年,並處沒收個人財產20萬元。《刑法》第385條的規定: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財物的,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財物,為他人謀取利益,是受賄罪《刑法》第93條,本法所稱國家工作人員,是指國家機關中從事公務的人員。
国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中從事公務的人員和國家機關、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委派到非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從事公務的人員,以及其他依照法律從事公務的人員,以國家工作人員論。2.法律概念的分類按涉及的內容分:涉人概念、涉事概念、涉物概念按功能不同:描述性概念、規範性概念按確定性程度不同:確定性概念、不確定性概念按涵蓋面大小:一般法律概念和部門法律概念
某地一國有單位的財務人員,將公款挪作個人使用2個月又29天時。即將款項劃回所在單位銀行賬上,然後再轉出挪用。如此反復,數十萬元公款被其個人使用長達一年之久,直至案發。‘挪用公款數額較大、超過三個月未還的”即構成了挪用公款罪。二、法律規則
1.定義法律規則是規定人們的權利義務以及相應的法律後果的行為準則法律規則是普遍的行為模式,具有可重複適用性法律規則可以適用於一定的角色群或適用於一定法域中所有人,具有普遍適用性2.法律規則的構成要素假定:適用原則的條件行為模式:要求人們在特定情況或行動中應如何具體行動法律後果:應承擔的法律後果刑法第20條第一款規定,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而採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為,對不法侵害人造成損害的,屬於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如刑法第245條規定,非法搜查他人身體、住宅,或者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判斷:以牟利或者傳播為目的,走私淫穢的影片、錄影帶、錄音帶、圖片、書刊或者其他淫穢物品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罰金。判斷:以勒索財物為目的綁架他人的,或者綁架他人作為人質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致使被綁架人死亡或者殺害被綁架人的,處死刑,並處沒收財產。3.法律規則的分類
依據內容的不同,法律規則分為義務性規則、權利性規則和權利義務複合規則。按照法律規則形式特徵不同,可分為標準性規則和規範性規則從法律規則的功能上看,可分為調整性規則和構成性規則。從法律規則的強制性程度上看,可分為強行性規則和指導性規則。按照法律規則內容的確定性不同,分為確定性規則和非確定性規則
(分委託性和准用性)三.法律原則
1.定義法律原則是指可以作為規則的基礎或本源的綜合性、穩定性原理和原則。
2.法律原則的功能為法律規則和概念提供基礎或出發點,對法律制定具有指導意義,對理解法律規則也有指導意義直接作為審判的依據法律原則可以作為疑難案件的斷案依據,以糾正嚴格執行實在法可能帶來的不公案例.裏格斯訴帕爾默美國紐約上訴法院在1889年曾經審理過這樣一起案件:帕爾默是其祖父所立遺囑中指定的財產繼承人,因恐其祖父撤銷遺囑和為了及早獲得遺產,帕爾默將其祖父毒死。後來帕爾默被其姑媽裏格斯訴至法院。面對這一案件,法官必須裁決帕爾默是否能夠依據該項遺囑繼承其祖父的遺產。3.法律原則與法律規則的區別
規定的內容不同適用的範圍不同實際應用的不同4.法律原則的分類按產生的基礎不同按原則的覆蓋面不同按法律原則的內容不同5.法律原則的適用特點法律原則的適用在於法律運作的全過程法律原則的適用有個分量問題法律原則的適用可以排斥規則的適用6.法律原則的適用規則只能適用法律原則,禁止適用道德原則、政治原則等非法律原則法律規則優先適用——禁止向一般條款逃逸的原則嚴格說明理由四.三要素關係1、法律以規則為主體2、原則必不可少3、概念必須精確
法律體系新中國成立以來,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法律及有關法律問題的決定有800多件,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及規範性檔有4000多件,而國務院各部委制定的規章及檔則高達56000多件,再加上地方性法規等,法律體系是非常龐大的。一.法律體系
1.法律體系的釋義法律體系,是指由一國現行的全部法律規範按照不同的法律部門分類組合而形成的一個呈體系化的有機聯繫的統一整體現行法——法律部門——法律體系2.法律體系與有關概念的區別法律體系(靜)和法制體系(動)法律體系(規範)與法學體系(思想)法律體系和立法體系3.法律體系的基本結構公法私法社會法調整國家組織及其活動的法律部門組成的法律處理平等主體之間的法律事務,維護私人利益的法律從社會整體利益出發,通過一直強者、保護弱者實現社會公平法律本質在於限制和制約權力、保護公民的權利和合法利益本質在於公民自主權,奉行私法自治原則作用在於調控經濟、公平分配、保障弱勢群體、追求正義包括憲法、行政法、刑法、訴訟法民法、商法、知識產權法、婚姻家庭法經濟法、勞動法、社會保障法、環境與資源保護法二.法律部門
1.法律部門及其劃分標準法律部門是指根據一定的標準和原則劃分的同類法律規範的總和數量內容表現形式1個法律體系規範性法律檔體系7個法律部門規範性法律檔許多法律制度法律原則或法律條文更多法律規則法律條文2.法律部門的劃分標準和劃分原則劃分標準包含兩個方面:法律規範調整的社會關係——主要標準法律規範的調整方法——輔助標準劃分原則整體性原則均衡原則以現行法律為主,兼顧即將制定的法律三.當代中國的法律體系憲法及憲法相關法民商法行政法經濟法社會法刑法訴訟與非訴訟程式法權利和義務一.權利和義務的地位是從法律規範到法律關係再到法律責任的邏輯聯繫的各個環節的構成要素權利和義務貫穿法的一切部門權利和義務貫穿法律運行和操作的整個過程權利和義務全面表現和實現法的價值二.權利的概念和特點法律意義上的權利是指法律規定①,權利人為了滿足自己的正當利益②而採取的並被他人法律義務所保證③的行為自由④法定性求利性限度性三.權利的衝突立法的界限行使的界限權利衝突黑龍江北安農場輸血感染案黑龍江建設農場職工醫院的三名被告在擔任負責人期間,違反《獻血法》和《黑龍江省獻血條例》的規定,在臨床應急用血中,明知本單位不具備檢測愛滋病病毒抗體的條件,非法採集、供應不符合國家規定標準的血液,致使當地農場職工及家屬經手術輸血感染愛滋病。案例.錢婉玲醫患糾紛案錢婉玲因脾動脈破裂,失血4000毫升以上,急需輸血。但血漿庫存不足,最近的血站距離25公里左右。其親人紛紛要求將自己的O型血抽出用於急救。但是醫院的主治大夫堅持按照《獻血法》和《醫療機構臨床用血管理辦法》的要求,認為只能用血站的血。一個小時後,錢婉玲因失血過多而死亡。邱滿囤訴汪誠信等名譽侵權案1996年6月,汪誠信、趙貴芝等五位科學家在《健康報》等科技報紙上聯名發表文章,根據有關部門的定性分析報告以及一般的科學原理,對當時新聞媒介廣泛宣傳的“滅鼠大王”邱滿囤發明的神奇老鼠藥提出批評。他們認為邱氏老鼠藥中含有某種或某些對生態有害而為國家法令嚴禁使用的有毒化學物質,認為科技界和新聞界應當嚴肅認真地對待這種科學的或涉及科學的問題,防止偽科學氾濫。邱氏據此提出名譽侵權訴訟。一審法院判原告勝訴,被告不服,提出上訴;二審法院沒有對邱氏老鼠藥中是否含有違禁物質作出判決,但是認定科學家的批評不構成名譽侵權。1.權利衝突的解決原則當以公共利益為背景的權利與以私人利益為背景的權利發生衝突時,遵循的原則一般是公共利益優先原則。當公共利益之間,私人利益之間發生權利衝突時,遵循的原則一般是利益均衡原則。2.權利濫用權利的濫用是指權利人在權利行使過程中故意超越權利界限損害他人的行為權利濫用的主體是正在行使權利的權利人權利濫用的客體是國家的、社會的、集體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與權利權利濫用的主觀方面是主體具備損人利己的故意權利濫用的客觀方面是有危害他人權利和利益後果發生的行為三.義務
1.義務的概念和特點法律上的義務是法律所規定或認可的義務人以滿足權利人的利益所必須從事的一定行為或不行為。法定性強制性從屬性2.義務的構成必須作為:主體必須採取一定的積極行為來履行必須不作為:主體不作任何可能侵犯權利主體行為自由和合法利益的事情由違反法律義務而產生的必須接受否定性法律後果:意味著承擔著法律責任和接受法律制裁建設銀行訴姚麗案99年,建設銀行大慶分行遭遇搶劫。女營業員姚麗2次按下報警器,均未能發出警訊。結果歹徒從姚麗的錢箱搶走13000多元,從另一名營業員搶走3萬多元。歹徒威脅姚麗打開保險箱,但被姚麗瞞過,保住25萬元。翌日,姚麗從家中取出13000元交還公司,作為彌補。但公司仍對姚麗作出開出公職、開出黨籍的處分。後經仲裁、訴訟之後,建行作出如下處分:開除姚麗黨籍,行政記大過,並由姚麗補償被歹徒搶走的1.3萬元。四.權利與義務關係
權利與義務的一致性價值定位中的主從性關係權利與義務的相關性五.權利和義務的分類1.從權利義務的存在形態可以分為應有權利和義務、習慣權利和義務、法定權利和義務、現實權利和義務2.權利的效力範圍不同可分為絕對權和相對權(對物權和對人權)對世權是指對不特定的多數人(任何人)的權利,如所有權;對人權是指對特定的人的權利,如債權,債權人僅能向債務人主張權利。依據義務效力範圍來劃分也稱絕對義務與相對義務。前者是一般人都要履行的不作為的義務,如:依法不得侵犯他人的自由;後者是指特定人對其他特定人的作為的義務,如:合同締約人相互履行各自的合同義務。3.按是否能獨立存在主權利(主義務)和從權利(從義務)。主權利指這種權利的成立不必引證已經存在的權利。從權利的產生僅由於保護或實行主權利。也可稱為預防性(保護性)或救濟性(賠償性)權利。主義務和從義務相對應產生4.按是否可轉移分為專屬權和可轉移權專屬權只能屬於特定的某個人,不能讓與他人,如,個人的人格權、身份權。可依轉讓等方式將權利轉移到別的主體的,為可轉移權,如物權、債權。專屬義務和可轉移義務相對應產生5權利主體依法實現其意志和利益的方式分為行動權和接受權行動權是指主體有資格自主為一定行為或不為一定行為接受權是指主體有資格接受某事或以某種方式對待積極義務和消極義務相對應產生6依據主體的不同可以分為個體權利和義務、集體權利和義務、國家權利和義務、人類權利和義務私權利、義務公權利、義務六.權力權力的經典定義是“行為者影響其他行為者的能力”。公共權力的來源只有一個:是每個享有權能和承擔責任的個人讓渡一部分權力給公共機構的。權力跟腐敗之間存在非常密切的關聯性,有權力就有腐敗,特別是不受制約的權力絕對會導致大範圍的腐敗
1.權力和權利的關係(1)在中國現行憲法中,對中央國家機關使用職權一詞,對地方國家機關使用權限一詞,對公民則使用權利一詞。(2)行為主體和行為屬性不同。(3)在自由度上不同。(4)強制性不同。2權利與權力的衝突
(1)權力否定權利
(2)權利否定權力
(3)權力限制權利
(4)權利制衡權力法律行為1.法律行為法律行為,就是人們所實施的、能夠發生法律上效力、產生一定法律效果的行為。案例:四川“見死不救”案2004年12月8日,24歲的詹某與其稱為師傅的柳某約定到崇州市南河大橋上游一河堤釣魚。不知何故,詹某跌進水中,其後趕到河堤旁邊的柳某,眼看著詹在水中掙扎,卻沒有進行施救。聞聲趕到的群眾雖然跳入河中進行救助,但詹某最終溺水身亡,後柳某藉口回去通知詹某的家屬離開現場,實際上卻未將此消息告知詹某的父母。當天下午,詹某的父母從他人處得知兒子遇難噩耗。詹某父母詹少林、徐新玉痛失兒子,3月14日,兩原告以柳某沒有對其子進行施救為由而將其告上法庭,要求被告賠償各種經濟損失3萬元。浙江首例不作為故意殺人案2003年3月,浙江省一農民李佳波和同在工廠打工的女青年項蘭臨相識並相戀,不久,項蘭臨懷孕了。6月,李要求分手,並要項做流產手術。但項不同意,幾欲自殺。9月5日,兩人發生爭吵,李還用打火機丟項。項倍感絕望,走到走廊,喝下敵敵畏,又走進李家。李卻一走了之,臨走時還將房門鎖上。李走後很久,項才被發現送往醫院救治,但救治無效死亡。後李向公安機關投案自首。法律行為的特徵法律行為是具有社會意義的行為法律行為具有法律性:由法律所調整和規定的行為能夠發生法律效力或產生法律效果3.法律行為是能夠為人們的意志所控制的行為,具有意志性3.法律行為的結構3.1內在方面動機:直接推動行為人去行動以達到一定目的的內在動力或動因需要產生動機,動機產生行為,行為趨向目的,目的實現滿足,滿足產生新的需要。目的:行為人通過實施一定的行為達到或力求實現某種目標和結果的主觀意圖認知能力:對自己行為的法律意義和後果的認識能力目的【案例1】魏某和肖某在公園遊玩過程中,傍晚時分發現一拎包女子張某獨自坐在公園的一偏僻處的椅子上,二人看到張某的手上帶有一金鐲,遂心生歹意。兩人便緊緊跟著張某上了公車,當時車內乘客非常多。兩人在趁張某不注意的時候將其金鐲盜走。
【案例2】周某與田某共同承包了十畝地種植藥材,因兩人種植理念不同產生矛盾。周某便想找機會報復一下田某。一天,周某到田某家與其商量種植藥材的事,發現田某及其家人都不在,於是周某便打算將田某的貴重物品毀壞掉的想法。周某在田某翻出一枚金戒指和一條金項鏈,之後趕快逃離田家並將戒指和項鏈扔到了田某家附近的魚塘裏。五歲兒童承擔侵權責任嗎?麥克8歲,沙蓉5歲。一天,麥克在街上騎自行車,多次騎在沙蓉身邊。沙蓉和其他孩子覺得麥克是要撞她。沙蓉扔了一塊石頭,想擊中麥克的自行車。那塊石頭擊中麥克的額頭,需要做手術。麥克的母親代表麥克和自己,對沙蓉父母及沙蓉提起訴訟。3.2法律行為的外在方面
行為:是指人們通過身體或語言或意思而表現於外在的舉動。身體行為語言行為:書面語言行為言語行為手段手段:指行為人為達到預設的目的而在實施行為過程中所採取的各種方式和方法。與特定情景相關的行為方式與特定主體身份相關的行為方式與一定時間和空間相關的行為方式與特定對象相關的行為方式結果通過行為的結果來區分行為的法律性質和行為人對行為負責的界限和範圍判斷行為結果,主要有兩個標準:行為造成一定的社會影響;該結果應當從法律角度進行評價,即由法律根據結果確定行為的法律性質和類別。經過確認的法律行為判斷一個行為是不是法律行為,除了要看它是否符合構成要件外,在多數情況下還要看它是否經過確認以及由誰予以確認。法律行為的確認,是指由法律規定的機關或個人審查在形式上符合構成要件的行為是否具有法律意義和效力,並給予法律上的認定。4.法律行為的基本分類4.1根據行為主體性質和特點的分類個人行為與集體行為、國家行為單方行為與多方行為自主行為與代理行為4.2根據行為的法律性質合法行為與違法行為公法行為與私法行為4.3根據行為的表現形式與相互關係積極行為與消極行為主行為與從行為4.4根據行為構成要件(意思)表示行為與非表示行為要式行為與非要式行為完全行為與不完全行為法律責任1.法律責任的定義責任是什麼?廣義的法律責任和狹義的法律責任法律責任是由特定法律事實所引起的對損害予以補償、強制履行或接受懲罰的特殊義務,亦即由違反第一性義務而引起的第二性義務。2法律責任產生的原因侵權行為,也就是違法行為。侵犯他人的財產權利、人身權利、知識產權、政治權利或精神權利產生的法律責任,在全部法律責任中占多數。違約行為。即違反合同約定,沒有履行一定法律關係中的作為的義務或不作為的義務。法律規定。這是指無過錯責任或嚴格責任。是指從表面上看,責任人並沒有從事任何違反行為,也沒有違反任何契約義務,僅僅由於出現了法律所規定的法律事實,就要承擔某種賠償責任,如產品致人損害。3.法律責任的目的和功能法律責任的目的就在於:通過使當事人承擔不利的法律後果,保障法律上的權利、義務、權力得以生效,實現法的價值。法律責任的功能
1、懲罰功能2、救濟功能3、預防功能4.法律責任的構成
主體主觀過錯違法或違約行為損害結果因果聯繫主觀過錯故意:明知希望、放任過失:應當預見疏忽而沒有預見已經預見但輕信可以避免5.法律責任的種類5.1根據法律責任的類型所作的分類:民事法律責任行政法律責任刑事法律責任違憲責任5.2以主觀狀態的責任類型過錯責任嚴格責任原則公平責任過錯推定原則在校學生成植物人訴學校案河南省新密市新實際學校是一所全日制寄宿學校。該校二年級學生司昭陽在1999年11月11日上午上樓時突然倒地,不省人事。經搶救後,司昭陽仍處於植物人狀態。發病當天,醫生抽取胃內溶物及血液送河南省公安廳毒物分析中心進行檢驗,結論為乙草胺中毒。其家長認定司昭陽發病乃中毒所致,要求學校承擔責任。司法部司法鑒定中心出具的鑒定意見:司昭陽發病系乙草胺中毒缺乏依據。6.法律責任的認定與歸結是指對因違法行為、違約行為或法律規定而引起的法律責任,進行判斷、認定、追究、歸結以及減緩和免除的活動。歸責,即法律責任的歸結,是指國家機關或其他社會組織根據法律規定,依照法定程式判斷、認定、歸結和執行法律責任的活動。法律責任的認定與歸結
的原則責任法定原則因果聯繫原則責任與處罰相當原則責任自負原則7法律責任的承擔方式懲罰:法律制裁,是國家通過強制對責任主體的人身、財產和精神實施制裁的責任方式。民事制裁行政制裁刑事制裁違憲制裁補償補償是通過國家強制力或當事人要求責任主體以作為或不作為形式彌補或賠償所造成損失的責任方式。民事補償國家賠償強制強制是指國家通過強制力迫使不履行義務的責任主體履行義務的責任方式。對人身的強制:拘傳、強制傳喚、強制戒毒、強制治療、強制檢疫等對財產的強制:強制劃撥、強制扣繳、強制拆除、強制拍賣、強制變賣等方式8.法律責任的減輕與免除8.1即通常所說的免責:以法律責任的存在為前提,是指雖然違法者事實上違反了法律,並且具備承擔法律責任的條件,但由於法律規定的某些主觀或客觀條件,可以被部分或全部地免除法律責任(即不實際承擔)。注意與“無責任”或“不負責任”區別8.2免責的條件和方式時效免責不訴免責自首、立功免責補救免責協議免責或意定免責自助免責人道主義免責自助行為一、須為保護自己合法權利二、須不法侵害狀態已經存在,且被侵害的權利可以被恢復三、須情況緊迫且不超過必要限度
四、須具有自助的意思法律程式一.法律程式概念和特點程式是從事法律行為作出某種決定的過程、方式和關係1.特點:針對特定的行為而作出要求的以法定時間和法定空間方式作為基本要素的。法律程式具有形式性第一百一十二條人民法院收到起訴狀或者口頭起訴,經審查,認為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七日內立案,並通知當事人;認為不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七日內裁定不予受理;原告對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訴。第一百三十五條人民法院適用普通程式審理的案件,應當在立案之日起六個月內審結。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本院院長批准,可以延長六個月;還需要延長的,報請上級人民法院批准
第二編審判程式
第十二章第一審普通程式
第一节起诉和受理
第二节审理前的准备
第三節開庭審理
第四节诉讼中止和终结
第五节判决和裁定
第十三章簡易程式2法律程式對法律行為的調整方式抑制導向緩解分工感染第一百一十條起訴狀應當記明下列事項:
(一)當事人的姓名、性別、年齡、民族、職業、工作單位和住所,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名稱、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的姓名、職務;
(二)诉讼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与理由;
(三)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第一百四十七條當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審判決的,有權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
當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審裁定的,有權在裁定書送達之日起十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
二.英國的自然正義學說1.任何人不能擔任自己案件的法官——法官中立沒有利益牽連無偏見無先入為主外觀上的中立2.聽取雙方的陳述不能單方面接觸結論必須說明理由三.正當程式的要素1參與要求在場發出自己的聲音、提出自己的觀點和證據反駁不利於自己的主張、觀點和證據對結論要有所影響2.中立無利益關係無偏見無先入為主外觀上的中立3.對等對等的機會對等的對抗能力對等的對抗效果4.司法理性必須有冷靜、從容不迫的審判環境判決基礎應來自法庭上雙方提出質證、辯論過的證據、觀點、主張中,而不是法庭外,或庭審前程式結束,應立即評議產生結論判決要充分說明理由及時性終結性四.程式正義的意義堅持程式正義是實現實體正義的基礎程式正義讓人具備尊嚴程式正義的社會效果法的運行立法守法執法司法法律監督1.法律運行的特點法律運行是一種從可能性到現實性的過程法律運行是從書本中的法律轉向行動中的法律的過程在成文法模式下,現代社會的法律運行是按照從具體到抽象再從抽象到具體這樣兩大階段運行的2.法律運行環境國情環境:經濟、公民文化素養、民族構成、地區差別、外部國際環境具體社會環境:圍繞特定法律機關而發生影響的各種具體因素的總和。3.中國法律運行的國情環境從人治向法治過渡,已經開始有法可依,但還未完全有法可依法的權威性正在建立,但執政黨及其政策依然具有更高的權威性法律適應社會變化方面還比較落後法律觀念意識不強傳統鄉村禮俗型秩序與城市地區的法理性秩序存在矛盾衝突第十六章法的制定
立法的參考法規198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58條,第62條,第64條,第67條,第89條,第90條,第100條,第116條2000年《中國人民共和國立法法》2001年《行政法規制定程式條例》2001年《規章制定程式條例》2001年《法規規章備案條例》案例:4人共同盜竊,不同受罰1994年5月8日,周文富和同鄉孫某、冉某密謀行竊。9日,三人與另一同鄉盜竊共七八十萬元現金和一塊名牌手錶。幾人分贓各得17萬。不久,孫某和冉某被抓獲,1995年,孫某被判處死刑,冉某被判處無期徒刑。周某逃脫。2005年,逃逸多年的周文富被抓獲。法院依據1997年頒佈的新刑法,以盜竊罪判處周文富有期徒刑15年,並處罰金5萬元。一.立法的定義由特定的主體,依據一定的職權和程式,運用一定技術,制定、認可、變動和廢止法的活動二.立法的特徵由特定主體進行依據一定職權進行依據一定程式進行用一定技術進行包括制定、認可、變動和廢止三.立法體制1定義所包括的三個方面要素立法權限立法權運行體系和制度立法權載體體系和制度立法權立法機構————>立法
步驟2中國現行立法權限劃分體制中央統一領導和一定程度分權多級並存多類結合3.立法過程和立法程式(1).立法準備(2).由法案到法提出法案審議法案表決和通過法案公佈法(3).立法完善4.立法的原則憲法原則法治原則民主原則科學原則《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草案)》
的立法听证会2005年10月27日,鑒於該減除費用標準涉及廣大工薪收入者的切身利益,全社會普遍關注,為進一步廣泛聽取包括廣大工薪收入者在內的社會各方面的意見,推進立法民主,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財政經濟委員會和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決定就修正案(草案)有關工薪所得減除費用標準舉行聽證會。“東、中、西部地區都有適當名額,工薪所得較高、較低的行業、職業都有適當名額,代表不同觀點的各方面都有適當的名額。”在4982名申請人中選出20名公眾陳述人。主張維持1500元的6人,主張高於1500元的12人,主張低於1500元的2人。民主原則立法主體的民主性立法內容的民主性立法程式的民主性back一個逗號的修改憲法修正案中,“國家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規定對公民的土地實行徵收或者徵用,並給與補償”。修改後:“國家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規定對公民的土地實行徵收或者徵用並給與補償”。“國家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規定對公民的私有財產實行徵收或者徵用,並給與補償”。修改後為:“國家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規定對公民的私有財產實行徵收或者徵用並給與補償”立法技術立法預測技術立法規劃技術法律規範表述技術:語言要準確肯定、簡潔凝練、規範嚴謹、莊重嚴肅、通俗樸實。法的實施守法執法司法1.守法守法的含義守法是指國家機關、社會組織和公民個人依照法的規定,行使權利(權力)和履行義務(職責)的活動構成要素:守法主體守法範圍守法內容守法的根據和理由守法是法的要求守法是人出於契約式的利益和信用的考慮守法是由於懼怕法律的制裁守法是出於社會的壓力守法是出於心理上的關心守法是道德的要求守法的主客觀條件主觀條件:守法主體的心理狀態和法律意識水準(政治意識、法律觀念、道德觀念、文化教育程度)客觀條件:守法主體所處的客觀社會環境。如法制狀況、政治狀況、經濟狀況、民族傳統、國際形勢、科學技術的發展。2.執法廣義的執法是指一切執行法律、適用法律的活動,包括國家行政機關、司法機關和法律授權、委託的組織及其公職人員,依照法定職權和程式,貫徹實施法律的活動狹義的執法是指國家行政機關和法律授權、委託的組織及其公職人員在行使行政管理權的過程中,依照法定職權和程式,貫徹實施法律的活動2.2執法的特徵執法主體具有特定性執法內容具有廣泛性執法活動具有單方性執法行為具有主動性執法權的行使具有優益性2.3執法體系執法體系是指由具有不同職權管轄範圍的行政機關、社會組織執法而構成互相分工、相互配合的有機聯繫的整體。執法主體:行政機關的執法法律授權的社會組織的執法行政委託的社會組織的執法執法原則合法性原則合理性原則效率原則3.司法司法指國家司法機關依據法定職權和法定程式,具體應用法律處理案件的專門活動。司法的特徵專門性程式性強制性和權威性被動性司法體系民事法院和刑事法院初審法院、上訴法院和終審法院聯邦法院和州法院英國司法系統民事:郡法院刑事:治安法院高等法院
皇家刑事法院
民事上訴法院
刑事上訴法院上議院樞密院司法委員會我國的司法體系人民法院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專門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專門人民檢察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司法的基本要求正確合法及時司法的原則
司法法治原則司法平等原則司法獨立原則司法責任原則司法公正原則司法獨立結構意義上:司法機關獨立於其他機關團體和個人程式意義上:司法程式中保障法官司法權以維護程式正當性和結果正確性不侵犯不介入不施壓不妄評司法獨立與避免司法受制(一)體制保障。(二)經濟保障。(三)資質保障。(四)身份保障。影響司法獨立的內外部關係影響司法獨立的內部關係(一)審判委員會與合議庭(二)上級法院與下級法院影響司法獨立的外部關係
(一)司法獨立與黨的領導(二)司法机关与地方政府
參考文獻《論司法獨立及其實現》,華中師範大學法學院,餘松林《論司法獨立與司法受制》,龍宗智法律方法法律方法法律方法是指法律職業者認識、判斷、處理和解決法律問題的專門方法,或者說,是法律人尋求法律問題的正確答案的專門方法法律方法的特徵:專業性、法律性、實踐性
法律方法的內容法律推理法律發現法律解釋法律認可的事實處理案件法律論證演繹推理從一般的法律規定到個別特殊行為的推理三段論:大前提、小前提、結論。如,生物都會死,人是生物,所以人都會死。法律規則和法律原則大前提經過認定的案件事實小前提判決或裁定結論例如一個法院審理一個重婚罪刑事案件,如果它判決被告(甲、丙)有罪並判刑,那麼這一判決中所體現的三段論推理大體上是:大前提是《刑法》第180條規定:“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的而與之結婚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小前提是經查證屬實的案件事實,甲已有配偶乙而又與丙結婚;丙本人雖未結婚但明知甲有配偶而卻與之結婚,因此結論是甲丙二人均犯有重婚罪。一個法院審理一個有關經濟合同是否成立的民事案件,如果判決該合同成立,那麼,體現在這一判決中的三段論推理大體上是:大前提是《經濟合同法》第9條規定:“當事人雙方依法就經濟合同的主要條款經過協商一致,經濟合同就成立。”小前提是經查證屬實的案件事實:甲乙雙方於某一天就某一經濟合同的主要條款協商一致。聯繫這兩個前提的共同概念是“協商一致”。結論(判決)就是甲乙雙方已締結的經濟合同在法律上是有效的,雙方都各自享有合同法律關係的權利並承擔相應的義務。
歸納推理從特殊到一般的推理對大多數或特定比例的X而言,如果X是F,那麼X是G;因此a是G。司法歸納推理:要將本案事實與以前類似案件的事實加以比較,從這些事實中歸納出一個比較抽象的法律原則或法律規則類比推理邏輯學:根據兩個或兩個以上事物在某些屬性上的相同推出它們在其他屬性上也相同:A和B都具有屬性a1,a2,a3…an;同時A還具有b屬性,由此可以推出B也具有b屬性。司法:是指在法律沒未規定的情況下,比照與其性質類似的規定適用:
對於A案件,法律並未明文規定,如果A案件在實質上與B案件相同,而B案件適用甲規則,則A案件也適用甲規則辯證推理辯證推理,又稱實質推理,是基於目的考量、利益衡量和價值判斷的推理。法律規定本身意義含糊不明法律沒有明文規定法律規範的適用明顯與當下的社會倫理取向不服法律規範之間發生衝突出現法律競合羅伊訴韋德案1969年,美國德克薩斯州一女孩因意外懷孕,根據當時州刑法,墮胎屬於犯罪行為。羅伊迫於無奈生下小孩,並交與他人收養,隨即與收養人失去聯繫。羅伊傷心欲絕。當時兩律師欲挑戰德克薩斯州刑法,找到了羅伊願意為她代理案件。羅伊遂以德州刑法違反憲法,剝奪她墮胎自由為由告上法庭。最終最高法院於1973年以6:3裁決德州刑法禁止墮胎的規定歸於寬泛地限制了婦女的選擇權,侵犯了憲法第14條修正案的正當程式所保護的個人自由,構成違憲,裁定相關條款無效法律解釋的必要性
劉海洋傷熊案2002年2月23日,清華大學四年級學生劉海洋為了“考證黑熊嗅覺是否靈敏”,在北京動物園用硫酸潑向幾只黑熊,導致黑熊身體大面積燒傷。事件發生後,劉海洋被北京市公安分局刑事拘留。2003年5月3日,在經歷了長期的討論與爭議之後,北京市西城區人民法院判決劉海洋犯故意毀壞財物罪,但鑒於其一貫品學兼優,案發後有悔罪表現,決定免於刑事處罰。王海知假買假案在1995年底到1996年初沸沸揚揚的王海“知假買假”事件中,很多人對於王海是不是屬於《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所說的“消費者”意見不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2條的規定“消費者是為生活消費需要購買、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的人”,可見消費者目的的確定性。因此,王海到底是否屬於消費者呢?買三百支派克筆就不屬消費者?
孫某在北京某購物中心買了三百支派克筆,發票注明是產地是美國。但買回後發現是三無產品。於是將購物中心告上法院。但北京市第二人民法院認為孫某未能提供證據證明300支派克筆是為生活消費所需,因此屬知假買假,不屬於消法保護範籌,因此不予支持。
法律解釋法律解釋指對法律的內容和含義的理解和說明。法律解釋的主體是未作限定的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法律解釋的對象是廣義的法律文本包括理解和說明法律解釋的意義將抽象性的法律規範同具體的法律事實聯繫起來,便於法的實施緩和法律的相對穩定性和現實生活的急劇變化性之間的矛盾彌補法律漏洞,解決法律價值衝突,促進法律自身的發展衡平立法、執法和司法的重要機制我國法律解釋權限的劃分立法解釋行政解釋司法解釋法律解釋的原則合法性原則合理性原則法制統一原則歷史與現實相統一的原則
法律解釋的方法一般法律方法語法解釋(文義解釋):字面解釋、限制解釋、擴充解釋邏輯解釋系統解釋歷史解釋目的解釋當然解釋字面解釋一個人的遺囑說:“他死以後將其全部財產留給他的遺腹子。但如果這個孩子到十四歲時死亡的話,則將這些財產作為贈品過渡到柯瑞阿斯手裏。”事實上遺腹子沒有出生。故在立遺囑人死亡十個月後,柯瑞阿斯根據市民法的遺囑繼承向當局申訴他的財產權,當即遭到立遺囑人第一順序法定繼承人考波阿斯的反對。裁判官馬庫斯期凱握拉直接按遺囑字面詞的含義嚴格的解釋道:“除非是一個孩子出生了,而且在達到青春期以前時死亡了;否則柯瑞繼承遺產的企圖是永遠不能實現的”。
運用法律解釋的一般順序語義解釋系統解釋歷史解釋目的解釋合憲性解釋特殊法律辦法根據解釋尺度不同,可以分為:字面解釋、擴充解釋、限制解釋根據解釋的自由度不同,可以分為狹義解釋和廣義解釋法律論證通過一定的根據和理由來證明某種立法意見、法律表述、法律陳述和法律決定的正確性和正當性。何謂正確?達到正確的方式過程應遵循的原則。
法的價值一.法的價值的概念法律價值著眼於主體與客體(法)的關係法的價值判斷是指客體對某一個特定的主體有無價值、有什麼價值有多大價值進行的判斷;二.法律價值體系法律價值體系是指由法作為客體而產生的價值所組成的價值系統。從價值屬性上看從價值主體上看從價值體系的結構上看:目的、形式和評價三.法律價值體系的結構目的價值系統評價價值系統形式價值系統目的、形式價值層面衝突整合原則:價值位階原則個案平衡原則比例原則四.法的衝突和整合希臘時期,流亡者波呂涅刻斯為了搶奪哥哥忒拜王的王位,率外邦軍隊前來攻打自己的祖國忒拜城。兩軍交戰時兩兄弟自相殘殺而死,他們的舅父克瑞翁被長老們推為新國王。克瑞翁下令禁止埋葬或哀悼波呂涅刻斯,違反禁令者將在大街上被民眾用亂石砸死。按照古希臘民俗,死者若不入土其陰魂便無法渡過冥河前往冥土,這被古希臘人奉為天條。新國王讓波呂涅刻斯暴屍荒野,算是對城邦叛徒的一種懲罰。然而波呂涅刻斯的妹妹、已與國王之子訂婚的安提戈涅不顧禁令到荒野埋葬了波呂涅刻斯,並以希臘人的方式奠酒水敬禮死者。她藐視人間的法令,為遵守所謂“神聖的天條”以身試法。她說:“天神制定的不成文律條永恆不變,它的存在不限於今日和昨日,而是永久的,也沒有人知道它是什麼時候出現的。”因此她被囚於墓室,後自縊身亡。王振東,《惡法亦法理論的歷史尋蹤及其價值》,《甘肅政法學院學報》2007年第6期。第二十一章秩序秩序可以從靜態和動態兩種形式認識從靜態上來看,秩序是指自然與社會中的事物和人處於其適當的位置,形成固定的、有規則的、合理的關係從動態上來看,秩序是指自然、社會運動過程的一致性一.幾種主要的秩序觀等級結構秩序觀自由、平等秩序觀社會本位秩序觀歷史唯物主義秩序觀“非典”在非典期間,為能夠控制疫情,保護廣大公民的生命財產安全,行政機關出臺了一系列應急措施:A.非法定的行政即時強制措施;B.對不特定的公眾科以非法定義務;C.頒佈公共警告、控制人員流動;D.簡化防治非典藥物的行政許可程式;E.對相關商品進行限價;F.對特定人員科以非法定義務二.秩序對人類的價值意義秩序是人類生存的條件秩序是人類發展的要求
某市為加強道路交通管理,規範日益混亂的交通秩序,決定由交通管理部門向市民發佈通告,凡自行攝錄下機動車輛違章行駛、停放的照片、錄影資料,送經交通管理部門確認後,被採用並在當地電視臺播出的,一律獎勵人民幣200元—300元。此舉使許多市民積極舉報違章車輛,當地的交通秩序一時間明顯好轉。新聞報導後,省內甚至外省不少城市都來學習。但與此同時,也發生了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有違章駕車者去往不願被別人知道的地方,電視臺將車輛及背景播出後,引起家庭關係、同事關係緊張,甚至影響了當事人此後的正常生活的;有乘車人以肖像權、名譽權受到侵害,把電視臺、交管部門告上法庭的;有違章司機被單位開除,認為是交管部門超範圍行使權力引起的;有搶拍者被違章車輛故意撞傷後,向交管部門索賠的;甚至有利用偷拍照片向駕車人索要高額“保密費”的,等等。報刊將上述新聞披露後,某市治理交通秩序的舉措引起了社會不同看法和較大爭議。
三.秩序是法律的基本價值秩序是法律的直接追求,其他價值是以秩序價值為基礎的法律企望;沒有秩序價值的存在,就沒有法律的其他價值這是由法律的本質和任務所決定的是由法律的其他價值所要求的四.法律成為維護秩序的主要手段法律在預防和制止社會無序狀態方面起著其他社會調整手段不能取代的作用對非法律秩序進行調整直接調整法律秩序保護一定的社會關係五.法對秩序的維護作用建立和維護國家的政治統治秩序建立和維護社會公共秩序建立和維護社會結構組織秩序第二十二章自由一.什麼是自由?二.為什麼要自由?三.法律如何保障自由?1.法律通過立法保障自由確立自由原則規定法律上的自由自主性不負相對義務與消極義務相對應2.自由需要法律的確認和保障自由需要法律排除人們之間的相互強制與侵害自由需要法律排除主體自身對自由的濫用自由實現的條件需要法律確認和保障3.法律對自由的保障方式
法律以權利義務方式設定自由的範圍以及實現方式將責任與自由連接設置國家權力及正當程式以提供救濟方式4.法律確認和保障自由的原則每個人自由並存的原則消極自由之保障原則(非干預原則)公益干預原則積極自由之保障原則(有限干預原則)5.法律對自由的限制基於社會條件限制自由為促進自由權利人的利益,禁止其利用自由進行自我傷害禁止在行使自由時侵犯他人的相同自由和其他權利自由的行使應當與社會、國家的利益相統一第二十三章法與效率什麼是效率?為什麼要保障效率?法律怎麼保障效率?一.什麼是效率?效率,也稱效益,是指社會或者個人給予一定的投入而獲得收益最大化的比率。包括:生產效率、配置效率、工作效率、社會效率(社會制度的改良、社會風氣和精神的改善等)。表現為:以一定的投入獲得更多的產出;或以較小的投入獲得同樣多的產出。二.效率的價值意義效率的引進,改變人們傳統的法律觀念,使人們可以根據效率原則和價值考察和衡量法律的運行機制
三.減少社會代價在實體法上,法律為人們設定最經濟的行為模式,減少不必要的資源耗費在程式法上,法律為人們設定最經濟的程式模式,保證人們以最簡便的手續,最少的時間耗費,達到預期的法律目的法律要堅持效率優先?還是堅持正義?平等一.平等的多重含義絕對平等和相對平等機會平等和結果平等程式性平等和實體性平等表面平等和實際平等二.為什麼要追求平等?立法上看,平等是鑒別立法的進步與落後,區分民主的立法與專制的立法的顯著標誌從執法和司法上看,平等是促進執法和司法活動公正無私、提高執法和司法品質的必要因素從守法上看,平等是人們自覺守法,反對特權的力量來源三.法是實現平等的必要條件和可行手段平等的發展:平等的觀念、理想和要求以平等的原則和平等的社會制度為仲介轉化為事實平等的過程。法與正義一.正義的概念正義意味著各得其所正義意味著一種對等的回報正義指一種形式上的平等正義指某種“自然的”,從而是理想的關係正義指法治或合法性正義指一種公正的體制二.正義的各種含義1.分配正義和矯正正義古希臘亞裏士多德提出的,正義區分為一般正義和特殊正義。一般正義等同於守法。特殊正義可以分為分配正義與矯正正義。分配正義,指根據每個人的功績、價值來分配財富、官職和榮譽。矯正正義,是指對任何人都一樣看待,僅計算雙方利益與損害的平等。2.社會正義論美國學者羅爾斯將正義劃分為社會正義和個人正義,實體正義以及形式正義。社會正義:社會制度的正義個人正義:用於個人及其在特殊環境中行動的原則實體正義:制度本身的正義形式正義:對法律和制度的公正和一貫的執行3.佩雷爾曼的形式正義形式正義要求不管人們處於何種目的,不管在何種場合,都要以同一方式待人,正義總是意味著平等,意味著平等待人。4.實體正義、形式正義和程式正義形式正義,是在兩個案件之間通過比較體現出來的結果正義標準——同等情況,同等對待。程式正義,是一個案件的司法裁判過程要符合正義的要求。在任何一個裁判過程中,實體正義和形式正義都體現在裁判結果上,只不過形式正義體現在兩個案件的結果的比較上。程式正義體現在過程中,他跟結果沒有關係。評價結果公正與否的標準是實體正義,評價審判過程公正與否的標準是程式正義。(1)程式正義和實體正義的衝突實體正義是以有罪必訴為追求目標,凡是實施犯罪行為的人都應當受到刑法的追究和刑罰的懲罰,從而使受到侵害的受害人及時得到撫慰和受到破壞的社會秩序及時得到恢復。程式正義是以保護人權為追求目標,凡是被懷疑實施犯罪行為的人都有權要求偵查、公訴、審判機關嚴格按照法律程式行使職權,以避免有權機關濫用職權,侵犯公民的基本權利。(2)程式正義與實體正義的一致性程式正義是實體正義的前提和保障,實體正義是程式正義的目標和結果程式正義和實體正義的實現有助於增強法律的可信度和權威性,從而最終實現司法正義和社會正義的價值目標三.正義與法律的關係正義是法律的價值目標,是衡量法律的優劣的尺度法律是實現正義的有效手段
第一,法律通過配置權利和義務以確立正義
第二,通过法律实施来保障和贯彻正义
第三,通过权利救济机制的建设和运作,法律补偿人们的损失以恢复正义,重建社会正义。四.法對正義的實現作用1.法促進和保障分配正義五種曾被視為“公正的”分配原則:無差別分配按照優點分配按照勞動分配按照需要分配按照身份分配2.法促進和保障訴訟正義
公正解決衝突的主要標誌是:無偏見地適用公開的規則:類似案件類似處理,同樣的情況同樣對待,也就是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司法獨立、回避制度、審判公開、權利平等、合乎情理、案件的審理應當及時高效,不得延誤、應有上訴和申訴制度、律師自由3.法律在社會體制正義上
有重要的作用以法律規定各種社會資源的分配與社會負擔之承擔,提高它的確定性與規範性程度,以防止權力對資源的壟斷,防止權力對負擔的無理分配以法律保障公民公平參與競爭的社會環境為公民參與社會競爭的能力提供必要的社會保障,特別是保障公民平等地享有教育資源的權利;為各種處於社會劣勢地位的公民提供必要的社會保障,以使他們能過有尊嚴的生活。4.法促進和保障國際正義國際法:不同社會之間的正義超國家法:處於不同社會的人之間的正義法律從以下幾方面促進國際正義:促進國家之間的平等相處,廢除不人道的殖民主義為不同國際社會主體間的交往提供了正當程式促進和平解決國際糾紛對國際自然資源的合理分配和為弱化因發展的不均衡所產生的不正義提供了規範保障制止國際犯罪行為。第二十五章法與人權一.人權的概念
人權是什麼意義上的權利人權的普遍性和“不干涉內政”人權的特殊性二.中國人權的四大進步第一,從只強調人權的階級性到既堅持人權的階級性又認可人權的普遍性;第二,從只強調人權鬥爭到既強調人權鬥爭又重視人權對話;第三,從只強調集體人權到既強調集體人權又尊重個人人權;第四,從強調保護公民的一般權利到既強調保護公民的一般權利又主張保護公民的私人財產權。
三.人權的發展自由權是第一代的人權社會權是第二代的人權發展權等要求國際性連帶的人權屬於第三代人權。四.人權的形態人權是道德上的權利——應有權利人權的實質,是國內法管轄問題——法律權利人權必須是一種現實的權利——實有權利五.人權的實質人權是為一定的道德理想與倫理觀念承認與支持的人所應當享有的各種權益。所謂人權,就是在社會生活中,在個人彼此之間以及個人、群體與社會之間存在的利益相互矛盾和相互衝突中,一定權利主體在利益上的理想追求、合理分配和實際享有。
六.人權的根源內在根據:人的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外在根據:經濟結構以及由經濟結構所制約的社會的文化發展
七.西方人權理論的歷史發展
第一階段是古代和中世紀人權思想的萌芽時期。第二階段即17-18世紀資產階級人權思想和學說的形成和鼎盛時期。第三階段是19世紀直至二戰以前的資產階級人權思想相對處於低潮階段。第四階段是二戰後資產階級人權思想的新的發展時期。
二戰後重大發展的原因
要求民主和世界和平的強烈願望60-70年代在西方國家尤其是美國興起的強大的群眾運動,如黑人運動、婦女運動、學生運動、反戰運動等也推動了人權學說的發展。另一個原因是二戰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發達國家對社會主義國家和第三世界國家進行意識形態鬥爭,推行所謂“人權外交”八.法對人權的保護作用人權的國內保護人權的憲政保障人權的立法保護人權的行政保護人權的司法救濟人權的國際法保護法與社會一.法與經濟糖果商牙醫$300(停止生產)$100(搬遷)$200(搬遷)當交易費用=0(科斯定理)當交易費用>0(科斯第二定理)1.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律制度的原則(1)堅持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原則(2)尊重市場經濟內在法則的原則主體平等原則、財產權一體保護原則、合同自由原則、公平競爭原則(3)宏觀調控原則(4)經濟民主原則(5)社會保障原則2.制度成本和勤勞富裕有關統計表明,越勤勞的國家,人均GDP反而越低,當一國的機制不利於市場交易時,人民的相當一部分勤勞,是為了對沖制度成本。假如鄭州市要蓋一棟特別的仿古中國戲曲大院,要用全國最好的泥土燒出青磚青瓦,結果要從景德鎮購買1000萬噸泥土,每噸售價100元,共10億元。二.法與政治1.政治的概念政治是一定社會主體,以國家政權為中心,所展開的處理階級關係以及其他有關的社會關係的活動。政治的核心問題是國家政權2.政治與法律的區別法律主要是一種規範,以國家強制力保證其實施,政治主要體現為一種路線、政策,一般不具有強制作用。法律與政治的對立具體表現在:政治的核心是權力,法律的核心是權利政治主要表現的是階級之間的鬥爭,法律則主要體現階級之間的合作政治多變、靈活,法律穩定保守3.政治對法律的影響政治影響法的性質政治影響法的發展進程政治影響法的實現程度4.法治與共產黨的領導作用及其政策政黨一般是指代表某一階級、階層或社會集團利益而進行活動的政治組織。政策指政黨、國家或其他社會組織為實現一定歷史任務和執行一定路線而制定的活動準則和行為規範5.政策與法律的區別所體現的意志的屬性不同表現的形式不同實施的方式不同調整社會關係的範圍不完全相同6.黨的組織機構和法治的關係黨法不分損害了法治:目前嚴重的黨法不分干擾司法機關依法行使檢察權、審判權,不利於司法機關的相互制約和配合,不利於樹立法律的權威和培養人們的法律觀念黨政職能分開,有助於推動法治的發展7.黨的政策和法律的關係政策對立法的指導作用在法律的實施中,政策的指導作用有一定的法律限度政策不能取代法律三.法與道德1.道德的定義道德是調整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關係的行為規範的總和。它包括人們在社會生活中形成的關於善與惡、好與壞、美與醜、正義與非正義、公正與偏私、誠實與虛偽等倫理觀念、思想、原則、標準,包括在倫理觀念、思想、原則、標準指導下人的行為所形成、體現的情感、風格、情操和習慣。
2.法律與道德的差異
產生方式不同表現形式不同實現方式不同調整對象不同評價尺度不同權利義務特點不同3.法律與道德的互助共生道德是法律的理論基礎道德是法律的價值基礎,是判斷評價法律的價值尺度。道德是法律運作的社會基礎,法律權威、力量、合法性的發揮和實現是建立在道德這一基石之上的。道德是法律的補充,它具有彌補法律漏洞的作用。4.法律對道德的作用法律通過立法,將社會中的道德理念、信念、基本原則和基本要求法律化制度化規範化,賦予社會的道德價值觀念以法律的強制力,進一步強化、維護、實現了道德規範。法律是道德的承載者,它弘揚、發展一定社會的道德理念、信條和原則,促進社會道德的更新和變革。法律是形成新的道德風貌、新的精神文明,改造和提高人性的強大力量。四.法與文化制定法律必須尊重文化傳統如美國禁酒令和北京禁放令的失敗法治一.法治理論的由來和發展柏拉圖中年時期:賢人政治晚年時期:法治亞裏士多德作為法治基礎的法律,應當是良好的法律法律是普遍被遵守的行為規則羅馬法在權力與法律的關係上,羅馬法學家強調用法律來規範權力的運作,權力要從屬於法律文藝復興時期英國戴雪《英憲精義》英國學者啟蒙運動時期孟德斯鳩法治社會必須奠基於法的精神上法治的目的是建立、實現、保障人的自由,法律下的自由和權利三權分立是法治的前提和基礎啟蒙運動時期盧梭—人民主權法律的本性在於意志的普遍性與對象的普遍性二.法治釋義法治是管理社會治理國家的主要方法法治是一種依法辦事的社會狀態、社會活動方式法治是一種理想的法律秩序、法治秩序法治是一種以民主憲政為核心的政治法律制度法治代表一種價值取向法治是一種法律信仰三.人治統治者的意志、心願就是法律。國家、社會的治亂興衰,主要依託於一二個英明的領導者統治者的權威是至高無上的國家的一切制度、一切方針、一切策略都取決於統治者,一切重大事務、一切重大問題都由個別人或少數人決斷。法律、法律制度是從屬性的四.法治與人治的根本分歧在價值理念方面在政治方面在人性基礎方面在法律地位方面在法律與權力關係方面在法律權威方面五.為何法治優於人治?(1)法律的性質是理性的無感情的,法治可秉公辦事,而人治容易偏私。(2)法律是經過眾人或眾人的經驗長期審慎考慮後制定的,同一個人或少數人的意見相比,具有更多的正確性。(3)法治的內在意蘊和基礎是平等、正義、自由、美德等社會價值,推行法治也就是維護、促進、實現這些社會價值觀念體系(4)法律具有穩定性、形式性和明確性。人憑藉感情,缺乏穩定性
(5)由一人來治理國家還存在一個能力和精力有限的問題
六.法治核心—法律至上所謂法律最高,即法律具有最高的權威性,人人受法律的支配,人人只受法律的支配。所謂憲法至上,就是作為國家根本大法,憲法具有最高的權威性,是所有法律的基礎,是所有人的行為、生活的基礎,是所有社會公共事務的基礎。所謂人民主權至上,就是人民主權、人民意志、人民利益淩駕於任何個人、階層、集團、黨派的意志、利益和權力之上七.權利制度化
所謂權利制度化法律化規範化,是指通過理性的法律制度建構,將社會中的人們的權利願望、期望、要求、需要轉化為法定權利,使之能夠合法合理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住宅买卖协议合同3篇
- 2024年学校与企业实习合作协议3篇
- 2024年全新长期雇佣合同范本
- 外包与全内生产策略的选择计划
- 科研项目管理与成果转化计划
- 地铁建设电动工具租赁协议
- 城市改造河道整治工程施工合同
- 风力发电设备维护车租赁协议
- 二零二四年度企业级区块链技术应用合同3篇
- 2024年加盟合作协议书
- 人教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六章《几何图形初步》测试卷(含答案)
- 九宫数独200题(附答案全)
- 四、疫苗预防接种使用单位监督检查表
- 电子课件《英语(第一册)(第三版)》A013820英语第一册第三版Unit4
- 主谓一致公开课课件(基础课堂)
- 幼儿园小班绘本:《一步一步_走啊走》 PPT课件
- 疯狂动物城(英语版)(课堂PPT)
- 酒店住宿水单01
- 染厂跟单员工作流程
- 北宋铜钱监与版式的对应关系初探
- 振冲碎石桩软基处理施工工艺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