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
2007年漳州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91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考
研真题
2007年漳州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91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考
研真题及详解
2008年漳州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91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考
研真题
2008年漳州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91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考
研真题及详解
2010年漳州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91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考
研真题
2010年漳州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91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考
研真题及详解
2011年漳州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91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考
研真题
2011年漳州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91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考
研真题及详解
2018年闽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91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考
研真题
2018年闽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91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考
研真题及详解
2019年闽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91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考
研真题
2019年闽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91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考
研真题及详解
2007年漳州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
学院91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
理考研真题
一、辨析题
1劳动生产率可以增加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使用价值数量和价值
量。
2企业兼并实现了资本的积聚,增大了社会资本总额。
3企业资本家把一部分剩余价值让渡给商业资本家是通过商品的交换
来实现的。
4从全社会角度来看,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不应影响积累的增加,不
能超过国民收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5经济增长实质就是经济发展,因此我国目前要力争经济的高速增
长。
二、简答题
6为什么说商品和价值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
7简述马克思关于劳动二重性学说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8简述生产自动化条件下剩余价值的源泉。
9简述资本输出的必要性和资本输出对输出国和输入国的双重作用。
10简述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
三、论述题
11试述个别资本循环连续性的条件、影响资本运动速度的因素及对我
国企业的启示。
12试述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内容、原因和特点。
13如何认识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与高度化?产业结构变动的总趋势是什
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及建设的重点是什么?
2007年漳州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
学院91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
理考研真题及详解
一、辨析题
1劳动生产率可以增加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使用价值数量和价值
量。
【答案】×
【解析】劳动生产率用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或单位商品耗费
的劳动时间表示。商品的价值量由凝结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
定。所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增加单位时间内生产商品的数量,这种
说法是正确的,劳动生产率和单位时间内生产商品的数量成正比。
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整个部门单位时间生产的商品数量增加,但单位
商品的价值量减少,因为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价值量不变。在社会平均的
劳动生产率不变的情况下,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不变,如果个别厂商劳动
生产率提高,则该厂商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增加,因而单位时
间内生产的价值量增加。
2企业兼并实现了资本的积聚,增大了社会资本总额。
【答案】×
【解析】企业兼并是市场竞争的产物,它把分散的资本合并成为一个更
大的资本,实现的是资本的集中,而不是资本的积聚。资本积聚和资本
集中又有明显的区别:①资本积聚以剩余价值的积累为前提,资本集中
不以积累为必要的前提。②资本积聚的实现会受到社会所能提供的实际
生产要素增长的制约;资本集中若采取原有资本之间的兼并和联合的途
径,则较少受社会实际生产要素增长的限制。③资本积聚在增大单个资
本的同时,也增大了社会总资本;资本集中若采取原有资本之间的兼并
或联合的途径,则一般不能直接增大社会总资本,但可以改变资本的结
构和质量。④通过资本积聚方式扩大单个资本规模,一般速度较慢,资
本集中则可以用很快的速度实现资本规模的扩大。
3企业资本家把一部分剩余价值让渡给商业资本家是通过商品的交换
来实现的。
【答案】×
【解析】商业利润的获取是通过价格差额的方法来实现的,即产业资本
家按低于商品生产价格的价格,把商品卖给商业资本家,商业资本家再
按生产价格把商品卖给消费者,其中的差额就是商业利润。商业利润指
商业资本家经营商业所获得的利润,是产业工人创造、由产业资本家让
渡给商业资本家的一部分剩余价值。它在量上等于平均利润,体现了商
业资本家、产业资本家共同分配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关系。
4从全社会角度来看,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不应影响积累的增加,不
能超过国民收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答案】√
【解析】消费水平如果影响了积累,会直接影响下一时期的产出,从而
减少下一时期的可消费的产品数量,最终影响消费水平的提高。如果消
费水平的提高超过国民收入和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也会对未来的产
出乃至消费产生影响。
5经济增长实质就是经济发展,因此我国目前要力争经济的高速增
长。
【答案】×
【解析】经济发展是与经济增长既相联系,但又不完全相同的概念。两
者的不同体现在:
(1)经济发展所指的“发展”只是经济生活中并非从外部强加于它的,而
是从内部自行发生的变化。如果情况是,在经济领域中本身没有这样的
变化发生,而我们所称的经济发展现象在实际上只不过是建立在这一事
实之上,即数据在变化而经济则继续不断地使自己适应于这种数据。
(2)经济增长是指一个经济社会的实际产量(或实际收入)的长期增
加,即按不变价格水平所测定的充分就业产量的增加。通常以国民生产
总值GNP的增加来测度,GNP的增长描述了一国整体生产能力的扩增,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表示了物质生活水平的改善。
(3)经济增长研究的是发达国家如何实现国民生产总值增加的问题,经
济发展研究的是发展中国家如何由不发达向发达过渡的问题。经济发展
涵盖的范围比经济增长要广,不仅有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还涉及社会制
度的改良等一系列的问题。
二、简答题
6为什么说商品和价值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
答: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商品包含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要素,
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价值是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但是
并非一般人类劳动本身就是价值。劳动形成价值是商品经济条件下劳动
的一种社会形式。任何有用物品都具有使用价值,但是只有当有用物品
作为商品时,才具有价值。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社会属性,是商品最本
质的因素,它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比较劳动和交换劳动的经济关
系。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实现以商品交换为条件。但由于使用价值在质上
或在量上往往难以符合市场的需要,交换发生困难,以致商品的价值不
能实现,使用价值也不能实现。只有把商品卖出去,才能使生产者实现
其价值,使消费者得到其使用价值。
7简述马克思关于劳动二重性学说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答:(1)主要内容
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属性:从一方面看它是具体劳动,从另一方面
看它是抽象劳动。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的两种规定,或者说
同一生产商品的劳动可以从具体形态和抽象形态两个方面进行考察。具
体劳动是指生产目的、劳动对象、所用工具、操作方法、生产结果都各
不相同的劳动。具体劳动生产了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是指无差别
的一般人类劳动。抽象劳动生产商品的价值。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
一劳动过程形成的相互联系又对立的两个方面。
(2)意义
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马克思首先揭示并进行论证的。劳动二重性
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马克思“第一次确定了什么样的劳动形成
价值,为什么形成价值以及怎样形成价值”,阐明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
动在商品价值形成中的不同作用,在此基础上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
源,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资本有机构成理论、资本积累理论、社会资
本再生产理论等政治经济学的一系列重要理论的创立都同劳动二重性学
说相关。
8简述生产自动化条件下剩余价值的源泉。
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资本主义生产自动化的条件下,由电子计算
机控制的“机器人”或“仿人机”等生产自动化装置不断投入到生产线,使
生产现场的工人人数相对或绝对减少,甚至出现了所谓的“无人车
间”“无人工厂”,而资本家所获得的剩余价值也迅猛增加。
(1)生产自动化条件下,生产工人的概念扩大了,价值和剩余价值是由
总体工人的劳动创造的。因为,在使用自动化设备进行生产的过程中,
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的,不仅是生产现场直接操纵自动化装置的普通工
人,而且还包括间接参加生产的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在内的“总体工
人”或“总体劳动者”。
(2)在生产自动化条件下,生产工人的劳动变得更加复杂。复杂劳动能
够创造更多的价值和剩余价值。生产自动化带来了普通工人和技术人
员、管理人员比例的变化,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比例的变化。这些
变化都可归结为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比例的变化。
(3)包括“机器人”在内的生产资料,它自身的价值是作为产品生产时就
已确定了的,以后在生产过程中只能按照磨损程度,由工人的具体劳动
把它的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其价值丝毫不会增加。它只能影响到商品
使用价值量的增加,不能成为形成商品新价值和剩余价值的源泉。生产
自动化代表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如果个别企业率先采用自动化生产,就
在同一生产部门内有比其他企业高得多的劳动生产率,它所生产的商品
个别价值就大大低于社会价值,这样,资本家就可以获得较多的超额剩
余价值。一旦社会各主要生产部门都使用自动化生产,个别企业获得的
超额剩余价值虽然消失了,但由于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致使劳
动力价值降低,整个资本家阶级便能获得比过去更多的相对剩余价值。
9简述资本输出的必要性和资本输出对输出国和输入国的双重作用。
答:(1)资本输出对一个国家的发展很有必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
方面:
①为过剩资本寻找高额利润;
②扩大市场;
③控制原料产地和重要资源;
④争夺霸权地位等。
(2)资本输出对输出国和输入国都有影响,其中对输出国的双重作用主
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通过全球范围内资源优化配置获得高额垄断利润和其他经济利益;
②有时会导致产业竞争力下降等不利影响。
(3)资本输出对输入国的双重作用:
①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缓解各种生产要素的短缺;
②不利于传统工业和落后产业的生存和发展,市场竞争加剧引起经济周
期波动等负面影响。
10简述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
答: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是:
(1)产权清晰
产权清晰就是以法律的形式界定企业的出资者与企业之间的产权关系。
在现代企业制度中,产权关系表现为:出资者享有的财产终极所有权与
企业拥有的法人财产权分离,即企业出资者拥有企业资产的法律所有
权。但这种终极所有权仅表现为企业财产的所有权证书,作为终极财产
所有权的凭证和对资产使用收益和剩余财产索取权的凭证。出资人投入
的企业现实资本则独立化为法人财产权归企业法人所有。企业依法享有
排他的法人财产的占有、使用、处置和收益权,成为享有民事权利、承
担民事责任的法人实体。
(2)权责明确
权责明确是以法律形式确立出资人和企业法人对企业财产各自拥有的权
利、承担的责任和履行的义务。在现代企业制度中,企业作为独立的法
人实体,以其全部法人财产,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照章纳税,对
出资者承担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出资者按照向企业的投资额享有所有
者权益,包括资产收益权、股权转让权、剩余财产分配权和经营管理者
的选择权等。当企业破产时,出资者以其向企业的投资额为限对企业债
务承担有限责任。
(3)政企分开
政企职责分开主要是指政府的经济、行政、社会管理职能要与企业的经
营管理职能分开。在现代企业制度中,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主要是通过
政策法规和经济手段来调控市场,引导企业经营活动,而不是直接干预
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政府的行政管理职能是政府作为国家行政机关的
一种职能,企业不是政府行政机关,不承担政府的行政管理职能,政府
不能按行政机构来管理企业。此外,企业不承担社会福利、教育职能、
就业职能,这些是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通常由政府或社会组织来承
担。
(4)管理科学
产权制度的创新带来了企业内部科学的组织管理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在
现代企业制度中,依法形成完备的法人治理结构、企业的权力机构、决
策和执行机构、监督机构,职责明确,相互制约而又各司其职;企业内
部一系列涉及生产工艺流程、产品市场营销等科学管理制度以及劳动用
工制度、工资等收入分配制度、财务管理制度,调节着所有者、经营者
和劳动者之间的关系,形成了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经营机制,有利于企
业的发展。
三、论述题
11试述个别资本循环连续性的条件、影响资本运动速度的因素及对我
国企业的启示。
答:(1)个别资本循环连续性的条件
①并存性。产业资本家的全部资本不能同时存在于循环的某一个阶段上
和处于某一种资本形态上,必须把全部资本按一定的比例分为三个部
分,分别处在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形态上,使三种职能资本
形式在空间上同时并存,使其不发生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中断。
②继起性。产业资本家的三部分资本,其中每一种职能资本形式,都必
须连续不断地进行循环,顺次通过三个阶段,依次改变它们的形式,经
过循环回到原来的形式上,使三种职能资本形式在时间上相继进行转
化。
(2)影响资本运动速度的因素
①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构成,以及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各自的周转速
度。当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比例不变时,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各自的周
转速度加快,则预付总资本周转也加快;当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各自的
周转速度不变时,固定资本比重越大,总资本周转越慢;流动资本比重
越大,总资本周转越快。
②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的长短。加快资本周转,一方面,要努力提高劳
动生产率,缩短劳动时间;另一方面,尽量缩短非劳动时间。影响流通
时间长短的主要因素包括市场供求状况、生产企业与市场距离的远近以
及交通运输和信息条件等。为了缩短流通时间,就要及时掌握市场信
息,改进运输工具。
(3)对我国企业的启示
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义企业资金的循环也要依次经过
购买阶段、生产阶段和销售阶段三个阶段,并相应采取货币资金、生产
资金和商品资金三种职能形式。企业资金只有在不断循环中才能保值和
增值。要保证社会主义企业的资金循环顺利进行,也必须根据生产规
模、技术构成、购销时间的长短等情况,把全部资金合理地按一定比例
分配在货币资金、生产资金和商品资金三种形式上,并使它们各自顺利
循环。这就要求企业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做到均衡生产,产品要适销对
路,从而加速资金的循环。
②资本周转原理指导我们认识和加速资金周转的意义和途径。资本周转
原理阐明:加速资本周转,不仅可以避免或减少因固定资本无形磨损带
来的损失,而且可以节约预付资本,增加年剩余价值量,提高年剩余价
值率。这一原理在以下方面对社会主义建设也有现实意义:
a.社会主义企业只有加速资金周转,才能节省预付资金,增加盈利。
b.要加速资金周转,必须缩短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其主要途径是:
改进生产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适时储备,减少盲目生产,搞好产销
平衡,发展交通运输、通讯事业和信用制度,提高固定资金利用率等。
c.马克思关于社会资本再生产的理论阐明了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实现条
件。
这一原理同样适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条件下,要保证社会
再生产顺利进行,也必须要努力保证两大部类之间、两大部类内部以及
一、二、三产业之间合理发展,保持合理的、协调的比例关系,努力使
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在结构上和总量上保持基本平衡。为此,在强
调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同时,还必须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12试述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内容、原因和特点。
答:(1)内容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2)原因
①是由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的所有制结构所决定的。
所有制关系决定分配关系,所有制结构决定分配结构。我国现阶段存在
着多种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每一种所有制形式都必然产生与其相适应
的分配形式。由于生产资料公有制在多种所有制形式中居主体地位,必
然要求按劳分配成为多种分配方式中的主要分配方式。发展以公有制为
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必然要求在分配体制上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
多种分配方式。
②多种经营方式的存在,使公有制经济中不可能是单一的按劳分配方
式。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广泛实行不同形式的承包和租赁经营责任制,
企业的承包者和租赁者,承担着生产经营的责任和风险,在他们的法定
收入中,除按劳分配收入外还包含有一部分风险补偿收入。股份制企业
发行股票也会使企业职工和社会成员购买股票获得股息收入;购买企业
债券,也可以获得债券利息收入等,从而形成多种收入分配方式。
③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国有企业成为
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职工的个人收入中,除按劳分配性质的收入外,
还包含一部分企业的市场经营收入和市场机会收入,以及企业积累、追
加投资带来的收入。社会上各类成员参与市场经营活动,都能获得一定
的市场经营收入。
④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为了更好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
素,更有利于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必须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
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允许资本、技术等生产要
素参与收益分配,这样才能促进社会主义生产力的更快发展,加速国民
经济现代化。
(3)特点
①按劳分配的实现要采取商品、货币形式。在存在商品经济的条件下,
劳动者劳动后取得的是一定量的货币工资,然后利用这些货币到市场上
去购买自己所需的商品。这样,商品价格、货币币值、市场供求等商品
经济的范畴和机制就会对按劳分配的实现必然要发生影响。
②按劳分配在全社会范围内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只是在作为劳动者联合
体的一个层次——企业的范围内,才按统一的标准实行等量劳动领取等
量产品的原则。同量劳动取得同量报酬的原则,只能在一个个公有制企
业范围内实行。从全社会范围来看,在不同的公有制企业之间,同量劳
动所获的报酬常常是不相等的。
③按劳分配与其他分配形式并存。按劳分配以外的其他分配形式不仅存
在于非公有制企业之间,而且也影响到公有制内部。在公有制经济中,
包括在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企业内部,除了按劳分配以外,也还存
在由于产权关系的变化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所带来的某些非按劳分配因
素。总之,随着所有制结构的变化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分配主体、分配
形式、分配渠道都会出现多元化。
④劳动力作为生产要素,像其他生产要素一样进入市场,这也是在现阶
段按劳分配的一个显著特征。在传统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下,劳动
力甚至比其他生产要素更严格地由国家统一计划调配。因此,劳动力不
是商品是显而易见的。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劳动
力和其他生产要素一样,都将进入市场。因此,通常所说的“劳务市
场”“人才市场”等就应运而生了。人们的就业、择业,企事业单位对人
才的招募聘任,都将越来越通过这些市场来实现。
13如何认识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与高度化?产业结构变动的总趋势是什
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及建设的重点是什么?
答:(1)产业结构合理化是指一国产业结构中各产业或行业之间总体
上保持较密切的有机关联性和比例协调性,使结构不均衡的损失最小化
或协调性效益最大化,引导经济增长过程朝稳态运行。产业结构高度化
是指通过知识与技术的创新和扩散,使资源或要素在各产业间的配置格
局,即产业结构由低度水准向高度水准演进,进而促进产业结构效应显
著提高的过程。
(2)我国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总趋势是要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
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
(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及建设的重点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加速推进现代化,必
须妥善处理工农城乡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农村经济社会
全面进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①加大财政对农业和农村的支持力度,建立以工补农、城乡互动、协调
发展的新型城乡关系;
②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
③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
④坚持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
⑤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⑥加快发展农村文化教育事业,倡导健康文明的新风尚;
⑦加大农村扶贫开发力度,保障农村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⑧加快城镇化进程,将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
在我国,城市劳动力剩余现象已相当严重,如果农业剩余劳动力也大量
流向城市,必然同城市本身的劳动力剩余产生尖锐的矛盾。因此,应采
取以农村城镇为中心,发展以当地资源为基础的小型劳动密集型工业,
通过农村工业化来实现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就地转移,从而推动二元经济
的现代化。
2008年漳州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
学院91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
理考研真题
一、辨析题
1商品是劳动产品,所以劳动产品也必然是商品。
2农产品的社会价格由中等地的个别生产价格决定的,因此,优等地
能获得超额利润转化为级差地租,中等地和劣等地都没有超额利润,即
不缴纳级差地租。
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国家垄断经济没有根本区别。
4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两个
基本点”。
5宏观调控的基本任务和目标是发展生产力。
二、简答题
6商品的价值量和劳动生产率有何关系。
7简述生产自动化条件下剩余价值的源泉。
8信用在资本主义经济中有什么作用?
9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特点是什么?
10简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内容。
11简述通货膨胀及其后果。
三、论述题
12试述马克思主义关于劳动价值学说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13试述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的重要意义及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的
措施。
14试述现阶段怎样深化我国的金融体制改革。
2008年漳州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
学院91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
理考研真题及详解
一、辨析题
1商品是劳动产品,所以劳动产品也必然是商品。
【答案】×
【解析】商品指用来交换的有价值物品,其可以是劳动产品,也可以不
是劳动产品;而劳动产品虽有价值但并不一定要交换,价值的实现以商
品交换为条件,所以不一定是商品。
2农产品的社会价格由中等地的个别生产价格决定的,因此,优等地
能获得超额利润转化为级差地租,中等地和劣等地都没有超额利润,即
不缴纳级差地租。
【答案】×
【解析】农产品的社会价格由劣等地的个别生产价格决定的,如果劣等
地得不到平均利润,农业资本家就不会去租种,全社会的农产品将不够
供应。中等地和劣等地也要缴纳级差地租。经营中等地或优等地的农业
资本家不仅可以获得平均利润,还可以获得高于平均利润的超额利润。
这一部分超额利润就会由于农业资本家之间的竞争而落入土地所有者手
中,成为资本主义级差地租。
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国家垄断经济没有根本区别。
【答案】×
【解析】两者虽然是相同的手段,但最终的目的不同,社会主义最终目
的是消灭贫富差距,共同富裕。社会主义的国家资本是无产阶级掌握
的,剩余价值也是由无产阶级所得。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确实包含着社会
主义因素,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社会性和生产资料资本主
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已经越来越尖锐,到了必须由国家出面进行
干预的地步。但是国家干预并不能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相反,在
国家干预下更进一步发展起来的社会化大生产,与狭隘的私人垄断资本
关系的冲突,把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更进一步。
4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两个
基本点”。
【答案】×
【解析】党的十三大对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概括为:领导和
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
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
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这条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一个中心两个
基本点”。一个中心,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个基本点,指坚持四项
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党的基本纲领所包含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是相互贯通、相互依
存、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5宏观调控的基本任务和目标是发展生产力。
【答案】×
【解析】社会主义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①保持经济总量的基本平衡;
②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③协调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距
和收入分配差距;④保护公平竞争和生态平衡;⑤在国际经济技术交
流中保护国家和进出口企业的利益。
二、简答题
6商品的价值量和劳动生产率有何关系。
答:劳动生产率和商品价值量有着密切的关系。商品价值量取决于社会
必要劳动的数量,同一社会必要劳动在同样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相
等。但是,如果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来说,劳动生产率越高,单位时间
内生产的商品越多,则生产单位商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少,
从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越小;反之,劳动生产率越低,则会使单位商品
的价值量越高。
7简述生产自动化条件下剩余价值的源泉。
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资本主义生产自动化的条件下,由电子计算
机控制的“机器人”或“仿人机”等生产自动化装置不断投入到生产线,使
生产现场的工人人数相对或绝对减少,甚至出现了所谓的“无人车
间”“无人工厂”,而资本家所获得的剩余价值也迅猛增加。按照马克思
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的观点,这种现象完全可以得到科学说明。
(1)生产自动化条件下,生产工人的概念扩大了,价值和剩余价值是由
总体工人的劳动创造的。因为,在使用自动化设备进行生产的过程中,
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的,不仅是生产现场直接操纵自动化装置的普通工
人,而且还包括间接参加生产的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在内的“总体工
人”或“总体劳动者”。
(2)在生产自动化条件下,生产工人的劳动变得更加复杂。复杂劳动能
够创造更多的价值和剩余价值。生产自动化带来了普通工人和技术人
员、管理人员比例的变化,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比例的变化。这些
变化都可归结为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比例的变化。
(3)包括“机器人”在内的生产资料,它自身的价值是作为产品生产时就
已确定了的,以后在生产过程中只能按照磨损程度,由工人的具体劳动
把它的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其价值丝毫不会增加。它只能影响到商品
使用价值量的增加,不能成为形成商品新价值和剩余价值的源泉。生产
自动化代表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如果个别企业率先采用自动化生产,就
在同一生产部门内有比其他企业高得多的劳动生产率,它所生产的商品
个别价值就大大低于社会价值,这样,资本家就可以获得较多的超额剩
余价值。一旦社会各主要生产部门都使用自动化生产,个别企业获得的
超额剩余价值虽然消失了,但由于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致使劳
动力价值降低,整个资本家阶级便能获得比过去更多的相对剩余价值。
8信用在资本主义经济中有什么作用?
答:(1)信用一方面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①信用制度加速了资本的积聚和集中,使许多大型企业得以建立,并节
省了流通费用。
②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促进了非现金结算的发展,信用货币代替了现实
货币,节省了流通中的货币。
③信用加速了货币投放和回笼的速度,也节省了流通费用。
④信用贸易加快商品流通速度,减少流通中各个环节的花费。
⑤信用制度促进了资本在不同部门之间的分配和利润率平均化。
(2)信用另一方面加深了资本主义矛盾。信用加深资本主义矛盾的具体
表现是:
①信用的发展造成虚假繁荣,加深了生产与消费的矛盾,加速了生产过
剩危机的爆发。
②信用在资本主义经济中还会发生货币信用危机。当信用促使资本主义
生产与消费的矛盾尖锐化发生生产过剩危机时,货币流通与信用关系也
会发生混乱。
③信用加剧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
矛盾。
9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特点是什么?
答:(1)按劳分配的实现要采取商品、货币形式。在存在商品经济的
条件下,劳动者劳动后取得的是一定量的货币工资,然后利用这些货币
到市场上去购买自己所需的商品。这样,商品价格、货币币值、市场供
求等商品经济的范畴和机制就会对按劳分配的实现必然要发生影响。
(2)按劳分配在全社会范围内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只是在作为劳动者联
合体的一个层次——企业的范围内,才按统一的标准实行等量劳动领取
等量产品的原则。但只能在一个个公有制企业范围内实行。从全社会范
围来看,在不同的公有制企业之间,同量劳动所获的报酬常常是不相等
的。
(3)按劳分配与其他分配形式并存。按劳分配以外的其他分配形式不仅
存在于非公有制企业之间,而且也影响到公有制内部。在公有制经济
中,包括在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企业内部,除了按劳分配以外,也
还存在由于产权关系的变化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所带来的某些非按劳分配
因素,如利息、股息和红利收入等等。总之,随着所有制结构的变化和
商品经济的发展,分配主体、分配形式、分配渠道都会出现多元化。
(4)劳动力作为生产要素进入市场。在传统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下,劳动力甚至比其他生产要素更严格地由国家统一计划调配。因此,
劳动力不是商品是显而易见的。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
立,劳动力和其他生产要素一样,都将进入市场。因此,通常所说
的“劳务市场”“人才市场”等就应运而生了。人们的就业、择业,企事业
单位对人才的招募聘任,都将越来越通过这些市场来实现。
10简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内容。
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它既
要反映和体现市场与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又要反映和体现社会主义基
本制度的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包括:坚持以公有制为主
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
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兼顾效率与公平的收入分配
制度,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完善政府的经济
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的能力,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长
期稳定并不断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农村双层经营体
制等。
11简述通货膨胀及其后果。
答:(1)通货膨胀指纸币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数量
而引起的纸币贬值、物价持续上涨的现象。通货膨胀是纸币发行条件下
常见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是纸币流通所特有的经济规律。公开的或显
性的通货膨胀是指在非限制性市场条件下,纸币的过量发行会直接表现
在物价上涨、纸币贬值上。隐蔽的或隐性的通货膨胀是指在限制性市场
条件下,由于价格受到人为控制,因而纸币的过量发行不能通过价格上
涨反映出来,通常表现为商品供不应求,如凭票供应、限量供应或有价
无货。通货膨胀的程度一般都是用物价上涨率来表示。
(2)通货膨胀会产生严重的后果:①它会使经济陷于过热状态,损害经
济增长。在供给既定并合理的情况下,通货膨胀有几种可能:或者是消
费适中而投资膨胀,或者是投资适中而消费膨胀,再或者是投资消费双
膨胀。无论是哪种情况,都将导致资源的过度利用,损害经济持续增长
机制并导致结构扭曲,劳动浪费。②还会导致经济超常波动。通货膨胀
所导致的经济过热状态难以维持时,国民经济运行就会由热变冷,由此
形成经济超常波动。③还将导致价格扭曲,使资源配置非合理化。由通
货膨胀所造成的价格上涨,使价格既不能反映价值,也不能反映供求关
系,从而形成市场的扭曲信号,在这样信号的引导下,资源的流向也将
是扭曲的。④通货膨胀所导致的物价上涨还会使居民的实际生活水平下
降。
三、论述题
12试述马克思主义关于劳动价值学说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答:(1)马克思在批判地继承古典学派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建立了
崭新的、完整的、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它的基本内容如下:
①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商品具有二因素,即使用价值和价值。
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决定的,即具体劳动和抽象
劳动。从一方面看,生产商品的劳动是具体劳动。人们用不同性质和不
同形式的劳动生产出不同的商品,具体劳动是指劳动目的、劳动工具、
劳动对象、制作方法、劳动成果各不相同的劳动。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
使用价值,它反映人和自然的关系。具体劳动过程就是人们利用和改造
自然物质使之适合人们需要的过程。从另一方面看,生产商品的劳动,
不管具体形式怎样千差万别,都是人类体力和脑力的消耗。抽象劳动是
指抽掉了各种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意义上的人类劳动,商品价
值是人类劳动的凝结,指的就是这种抽象劳动。生产商品所消耗的抽象
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抽象劳动是一个历史范畴,它是生产商品的社
会劳动所特有的。在自然经济社会和在未来的产品经济社会中,人们的
劳动产品不用来交换,因此他们的劳动就只表现为具体劳动。
②活劳动创造价值。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学说表明,生产商品的劳动
一方面是具体劳动,另一方面又是抽象劳动,抽象劳动凝结到商品中形
成商品的新价值。可见,经过生产过程生产出的商品,其价值构成包括
两个部分:一是商品生产过程中耗费的生产资料的价值,它是过去的劳
动即物化劳动所形成的价值转移到商品中来的;二是商品生产过程中活
劳动新创造的价值。劳动价值论的核心就是揭示了包含在商品中的新价
值是劳动者的活劳动所创造,活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活劳动是指劳
动者在商品生产过程中脑力和体力的消耗,即新加入到劳动对象中的抽
象劳动。在商品生产过程中,只有加进了人的活劳动,才能使生产资料
改变成为适合人们需要的新的使用价值。在商品生产过程中,属于物化
劳动的生产资料的价值只能借助于活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其价值量
不发生变化。一切生产资料的价值,只能转移,自身不可能发生增殖。
而与生产资料相结合、凝结在新产品中的活劳动则创造出新的价值。
③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各种商品的价值
在质上是相同的,都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因而各种商品的
价值只有量的区别。商品价值的量就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的量决定的。
衡量劳动量的单位是劳动时间,所以商品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时
间决定的。但是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某个商品生产者所消耗的个别劳动
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社会必要劳
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
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2)意义:马克思创立的劳动价值论彻底解决了古典学派所没有或不能
解决的诸如价值实体、价值的本质和价值量等一系列基本问题,为他们
的全部经济学说提供了理解的枢纽点。同时解决了古典学派由于混同价
值与生产价格的区别而遇到的无法解决的难题,从历史和逻辑上阐明了
从价值到生产价格的转化,科学地说明了价值规律和平均利润率之间的
矛盾。总之,劳动价值论的建立为剩余价值论和政治经济学提供了理论
基础。
13试述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的重要意义及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的
措施。
答:产业结构,是指各个产业部门之间和每个产业部门内部的构成,以
及它们之间存在的相互联结、相互制约和互为条件的关系。换句话说,
是指各个产业部门之间的质的组合和量的比例。产业结构合理化有利于
实现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充分利用人
力、物力和财力,从而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目前,我
国产业结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业基础薄弱,工业素质不高,第三
产业滞后,第一、二、三产业之间的关系还不协调。调整和优化产业结
构是一个十分迫切的任务。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的方向是:大力发展第
一产业,特别是农业;调整和提高第二产业,加强能源、交通等基础设
施和基础工业;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1)优化和升级我国产业结构的意义
①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发展;
②有利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经济增长质量以及经济效益的提高;
③有利于实现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
④产业结构的合理化,调整与优化产业结构,才能在物质上保证国民收
入中的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得到实现,从而保证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
社会生产的发展。
(2)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的措施
①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必须坚持把加强农业放在各项经济工作的首
位,全面振兴农村经济。要树立大农业观念,继续调整农业内部结构,
努力开发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不断提高农业的集约化经营水平和综
合生产能力。
②要加快交通、通讯、能源、重要原材料、水利等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
的开发和建设,这是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的重要条件,不失时机地发展高
新技术产业。要高度重视节约能源和原材料,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固定
资产投资的重点应当放在加强基础设施、基础产业上,放在加强对现有
企业尤其是老工业基地和大型骨干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改建扩建上。
③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提高服务的社会化、专业化水平,提高经济效益
和效率,方便和丰富人民生活。要发挥国家、集体、个人三方面的积极
性,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
④结合产业结构的调整,推动地区之间的经济合理布局和健康发展,当
前特别要强调加快中西部经济落后地区的发展和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
兴。
14试述现阶段怎样深化我国的金融体制改革。
答:(1)现阶段我国金融市场体系的缺陷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
面:
①金融主体市场化尚不完善
政府筹资具有强制性;央行独立性不强,行政味道浓厚,调控乏力;国
有商业银行商业化转型不彻底;居民金融风险意识差。
②市场客体缺乏,金融创新不足
具有流动性的、面向社会发行的各种信用工具不足,使市场流动性不
足,绝大部分金融资产集中于银行存款,虽然近期国家已经推出股指期
货,但是投资渠道仍然不多,不利于金融市场的发展,也不利于储蓄向
投资有效转化。
③市场结构失衡
我国货币市场相对资本市场而言,容量小、结构不完善,这也制约了资
本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加剧了股票市场的投机性和波动性。在货币市场
内部,票据市场发展缓慢;在资本市场内部,国债市场、股票市场发展
快,而企业债券市场发展滞后,基金市场发展缓慢且不规范,机构投资
者起不到稳定市场的作用。
④法律法规不完善
国有大型金融机构以其得天独厚的政策优势欺压中小机构,取得竞争优
势;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个人投资者的利益容易受到侵害;政策模糊,
法律存在漏洞,违法违规的操作时有发生。
(2)深化我国的金融体制改革的主要措施如下:
①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发展各类金融市场
金融体制改革需要深入落实到各类金融市场。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
经营的金融产品各不相同,但对于贯彻宏观调控政策、调节市场资本流
动方向、推动生产和生活内需起着重要的协调作用。现代金融体系要求
金融业在符合中国现有国情的基础上,快速应对经济的既好又快的发展
模式,使金融产品品种多样化、经营方式灵活化、管理结构企业化、部
门功能高效化、内控制度精细化。
②优化资本市场结构,多渠道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鼓励民间融资,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功能,形成了与正规金融的互补效
应,并且可以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减轻中小企业对银行的信贷压力。
直接融资不能仅限于个体居民的闲散资金,行政部门、各企事业单位、
各级政府的各项活动资金,同时要积极上市吸收并积聚资本,提高吸储
力度,扩大转贷底盘,进一步将资本转置到位,使市场上的资本充分循
环流通,稳定并扩大经济持续发展的势头。
③加强和改进金融监管,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完善民主监督机制,加强内控制度的学习和检查力度。加强对领导干部
特别是对权力部门人员的人财物管理使用、关键岗位的监督,健全质
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引咎辞职、罢免等制度。
推进金融生态环境建设,适宜的金融生态环境是金融业健康发展的重要
基础。当前,我国金融业正处于重要转折期和重要发展期,进一步加强
和改善金融生态环境显得尤为重要。必须不断优化金融生态环境,促经
济社会和谐发展。
建立以人为本的资本市场,就要求必须加强资本市场的制度性、基础性
建设,使资本市场真正发挥资源配置的中介作用。以人为本的资本市
场,首要的是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形成良好的市场环境保护中小
投资者利益。
④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逐步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
汇率改革在国内金融改革中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大意义,更具弹性
的汇率将使国内企业面临不同的市场条件,而资本市场改革的各项措施
势必要与此相协调,统筹兼顾,使经济社会产生的摩擦降低到最小。
2010年漳州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
学院91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
理考研真题
一、辨析题
1劳动力和劳动具有明显的区别,两者不可混淆。
2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由于平均利润呈现下降趋势,因此资本家所得
的利润量必然减少。
3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有百害而无一利。
4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不同所有制性质的企业在竞争中具有不平
等的地位。
5经济增长就是经济发展。
二、简答题
6结合现实回答商品价值量的变化与劳动生产率变化的关系。
7如何理解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
8简述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
9简述价格形成的基础和影响价格的因素。
10简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其基本特征。
11简述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
三、论述题
12如何理解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
13论可持续发展战略。
14结合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国家的实际,谈谈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客
观必然性和主要的经济政策措施。
2010年漳州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
学院91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
理考研真题及详解
一、辨析题
1劳动力和劳动具有明显的区别,两者不可混淆。
【答案】√
【解析】劳动力是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
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简单地说,劳动力就是劳动者潜在
的劳动能力。这种潜在的劳动能力不仅天然属于劳动者所有,而且须臾
不可离开活的人体而单独出卖给他人。从劳动力的特性看,它只能依附
于劳动者的人体而存在,并由劳动者个人占有、支配和使用,不可能独
立于劳动者的人体而出卖给他人。当劳动者除了人身自由一无所有时,
劳动力就被作为商品出卖给资本家。
劳动指劳动者运用劳动工具从事商品生产的过程,是劳动力的一种耗
费,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一切劳动,从一方面看,是人类劳动力
在生理学意义上的耗费;作为相同的或抽象的劳动,它形成商品的价
值。一切劳动,从另一方面看,是人类劳动力在特殊的有一定目的的形
式上的耗费;作为具体的有用的劳动,它生产使用价值。
2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由于平均利润呈现下降趋势,因此资本家所得
的利润量必然减少。
【答案】×
【解析】平均利润率的下降,也绝不意味着资本家所得的利润量越来越
少。因为利润量的多少,取决于两个因素:一个是利润率,另一个是资
本量。如果资本总额不变,利润率的下降当然会使利润量减少;但是资
本主义制度下的实际情况是资本总量在不断增大,因此尽管平均利润率
有下降趋势,利润量仍然会增加。这种利润率下降和利润量增加的二重
性现象,是资本积累规律作用的必然结果。
3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有百害而无一利。
【答案】×
【解析】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会给发展中国家带来机遇和挑
战。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吸引外资,扩大对外贸易,引进先进
技术,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但同时,也会给发展中国家带来消极的影
响。发展中国家应该扬长避短、趋利避害,抓住机遇。所以经济全球化
对发展中国家有利有弊,而非百害而无一利。
4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不同所有制性质的企业在竞争中具有不平
等的地位。
【答案】×
【解析】不同所有制性质的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应该具有平等的
地位。原因在于:①这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客观经济条件决定的。
企业作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具有独立法人地
位的市场竞争主体,在市场竞争中应是地位平等的竞争对手。②因为社
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所有制结构,所以,每种类型
的企业的存在,都具有一定的客观必然性。因而,不同所有制性质的企
业之间,并不存在优劣之分,也不存在要以某种所有制性质的企业取代
另一种所有制性质的企业的生产力基础。③市场经济的一般运行规律决
定不同所有制性质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具有平等的地位。④市场机制作
为一种基础性的资源配置方式,通过企业之间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把
资源配置到最有效率的部门和企业,而不管企业的所有制性质如何。⑤
确立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平等地位,既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
要求,也是企业间展开有效竞争的前提条件。
5经济增长就是经济发展。
【答案】×
【解析】经济发展是与经济增长既相联系,但又不完全相同的概念。
两者的不同体现在:
(1)经济发展所指的“发展”只是经济生活中并非从外部强加于它的,而
是从内部自行发生的变化。
(2)经济增长是指一个经济社会的实际产量(或实际收入)的长期增
加,即按不变价格水平所测定的充分就业产量的增加。通常以国民生产
总值GNP(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来测度,GNP的增长描述了一
国整体生产能力的扩增,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表示了物质生活水平
的改善。
(3)经济增长研究的是发达国家如何实现国民生产总值增加的问题,经
济发展研究的是发展中国家如何由不发达向发达过渡的问题。经济发展
涵盖的范围比经济增长要广,不仅有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还涉及社会制
度的改良等一系列的问题。
二、简答题
6结合现实回答商品价值量的变化与劳动生产率变化的关系。
答:劳动生产率同商品的使用价值成正比,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成反
比。劳动生产率和商品价值量有着密切的关系。商品价值量取决于社会
必要劳动的数量,同一社会必要劳动在同样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相
等。但是,如果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来说,劳动生产率越高,单位时间
内生产的商品越多,则生产单位商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少,
从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越小;反之,劳动生产率越低,则会使单位商品
的价值量越高。例如:原来生产10双鞋子需要10个小时,每双鞋子的价
值是1个小时劳动,而当劳动生产率提高时,10个小时则能够生产20双
鞋子,从价值总量来看,其没有变化,仍然是10个小时的劳动,但是每
双鞋子的价值下降了,它已经不再是1个小时的劳动,而是只有0.5小时
的价值了,因此,劳动生产率同商品的使用价值成正比,同单位商品的
价值量成反比。
7如何理解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
答:(1)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是指由资本积累引起的资产阶级的财
富积累和无产阶级的贫困积累的内在必然联系。它是对资本积累理论的
科学总结,也是对资本积累过程对无产阶级命运影响的科学概括,它深
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积累过程的阶级对抗性。
(2)在资本积累过程中,个别资本是通过资本的积累、积聚和集中使社
会财富有利于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中。同时,随着资本积累的发展,资
本家必然要不断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使资本有机构成发生
质的变化,使可变资本在总资本中的比率越来越小。而资本有机构成的
不断提高,要求扩大个别资本的规模,从而更加剧了社会财富的集中。
可见,资本积累过程从资产阶级方面来说,就是资本规模扩大和社会财
富集中的过程,就是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的过程。
(3)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包括三层意思:①资本越大,资本积累越
快和发挥的能力越大,无产阶级的绝对数量也越大,劳动生产力会越
高,从而产业后备军也越大;②产业后备军越大,经常失业人口也越
多;③工人阶级中的贫苦阶层和产业后备军越大,连资本主义国家政府
也承认的需要救济的贫民就相应越多。
8简述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
答:经济危机是指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中周期性爆发的生产过剩的危
机。这种生产过剩不是绝对过剩而是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
付能力的需求和资本价值增值的需要而言的过剩。
(1)经济危机的实质: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发生以生产过剩
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危机。当经济危机发生时,大量的商品积压,大批生
产企业减产或停工,许多金融机构倒闭,整个社会经济生活一片混乱。
生产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但是这种“过剩”并不是所生
产的生活资料超过了人们的物质需要、所生产的生产资料超过了有劳动
能力人口充分就业的需要、所积累的资本超过了现实中再生产的过程的
需要,这种“过剩”是一种相对过剩,是资本主义所特有的商品供给超过
社会有支付能力需求的现象,所以,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
对过剩的危机。
(2)经济危机的根源: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的根
源,在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
盾。主要表现在:①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广大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
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②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
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这两个基本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必然周
期性地爆发。
9简述价格形成的基础和影响价格的因素。
答:(1)价格形成的基础
价格是指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价格是商品的交换价值在流通过程中所
取得的转化形式。价格的本质是从属于价值并由价值决定的货币价值形
式。价值的变动是价格变动的内在的、支配性的因素,是价格形成的基
础。
(2)影响价格的因素
①货币价值,商品价格高低与货币本身价值大小成反比。因为货币本身
也是商品,也有价值,随着生产货币商品的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其本身
价值也在不断变化,因而它所代表的价值也在变化。当货币本身价值下
降时商品价格就升高,反之则降低。
②供给与需求。供求基本平衡:价格与市场价值一致;供不应求:价格
高于市场价值;供大于求:价格低于市场价值。
③国家经济政策。即国家通过宏观调控的行政手段强行规定价格。
④国际市场价格。国际市场价格影响国内市场价格,国际市场价格波
动,会对国内价格形成带来重大影响。国际市场供求关系变动,国际经
济周期性波动,以及由此引起的价格涨落,也会直接向国内传导,使价
格形成受到影响。
⑤垄断与竞争。买者和卖者之间的竞争对价格形成影响,买者和买者之
间的竞争对价格形成影响,卖者和卖者之间的竞争对价格形成影响。
10简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其基本特征。
答:(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
的经济体制,充分发挥两者内在优势的新型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深刻内涵:①把市场经济作为经济运行中的
资源配置方式,从而摆脱了把市场经济看作是资本主义特有属性的传统
观念。②把计划和市场作为调节经济的两种手段,明确它们对经济活动
的调节各有优劣,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存在着复杂经济关系的条件下,市
场经济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更强的适应性、更显著的优势和较高的效
率。③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社会制度属性,但
与社会主义相结合而形成的经济体制必须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特
征。④把发展市场经济与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有机结合起来,既可充
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又可充分发挥市场经济在有效配置资源
方面的重要作用。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是市场经济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而
形成的制度性特征,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有的,也是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区别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
个方面:
①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推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与繁荣。
②在分配制度上,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效率优
先、兼顾公平,既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又防止两极分化,既让一部分人
先富起来,又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③在宏观调控上,能够从全局出发,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
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促进经
济更好地发展。
11简述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
答: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是:
(1)产权清晰
产权清晰是以法律的形式界定企业的出资者与企业之间的产权关系。在
现代企业制度中,产权关系表现为:出资者享有的财产终极所有权与企
业拥有的法人财产权分离,即企业出资者拥有企业资产的法律所有权。
但这种终极所有权仅表现为企业财产的所有权证书,作为终极财产所有
权的凭证和对资产使用收益和剩余财产索取权的凭证。出资人投入的企
业现实资本则独立化为法人财产权归企业法人所有。企业依法享有排他
的法人财产的占有、使用、处置和收益权,成为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
事责任的法人实体。
(2)权责明确
权责明确是以法律形式确立出资人和企业法人对企业财产各自拥有的权
利、承担的责任和履行的义务。在现代企业制度中,企业作为独立的法
人实体,以其全部法人财产,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照章纳税,对
出资者承担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出资者按照向企业的投资额享有所有
者权益,包括资产收益权、股权转让权、剩余财产分配权和经营管理者
的选择权等。当企业破产时,出资者以其向企业的投资额为限对企业债
务承担有限责任。
(3)政企分开
政企职责分开主要是指政府的经济、行政、社会管理职能要与企业的经
营管理职能分开。在现代企业制度中,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主要是通过
政策法规和经济手段来调控市场,引导企业经营活动,而不是直接干预
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政府的行政管理职能是政府作为国家行政机关的
一种职能,企业不是政府行政机关,不承担政府的行政管理职能,政府
不能按行政机构来管理企业。此外,企业不承担社会福利、教育职能、
就业职能,这些是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通常由政府或社会组织来承
担。
(4)管理科学
产权制度的创新带来了企业内部科学的组织管理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在
现代企业制度中,依法形成完备的法人治理结构、企业的权力机构、决
策和执行机构、监督机构,职责明确,相互制约而又各司其职;企业内
部一系列涉及生产工艺流程、产品市场营销等科学管理制度以及劳动用
工制度、工资等收入分配制度、财务管理制度,调节着所有者、经营者
和劳动者之间的关系,形成了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经营机制,有利于企
业的发展。
三、论述题
12如何理解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
答: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关系的实质:
(1)“新殖民主义”方式。新殖民主义是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进行剥削
和掠夺的方式。新殖民主义的基本特征是不带“政治兼并”的“经济兼
并”,即表面上承认殖民地国家的政治独立权利,实际上则利用种种手
段,迫使发展中国家在经济上、政治上乃至军事上从属和依附于发达国
家的垄断资本。发达国家采取新殖民主义手段剥削和掠夺发展中国家的
主要形式有三种:①发达国家以“援助”“赠予”“贷款”为名输出国家资
本,从发展中国家获取各种特权,干涉发展中国家的内政,操纵发展中
国家的武装力量,为垄断资本的扩张开辟道路。②发达国家通过国际垄
断组织如跨国公司等,增加对发展中国家的直接投资,创办新企业,扩
充原有企业和吞并当地企业,攫取高额垄断利润。③发达国家通过产品
进出口价格的“剪刀差”以及国际贸易中的国际价值和国别价值的差额形
成的不平等交换,使发展中国家的剩余价值大量流向发达国家,使发展
中国家的资本积累表现出外向型的特点。
(2)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经济关系的表现:①贸易关系。发达国
家为了保护自己在国际贸易中对发展中国家的支配地位,一方面采用不
等价交换的方式,即凭借其垄断地位,极力提高自己所生产的并销往发
展中国家的工业制成品的价格,强行要求发展中国家按照这种垄断高价
从它们那里买进这些工业制成品;极力压低发展中国家出口初级产品的
价格,迫使发展中国家按照这种垄断低价向它们出口这些初级产品。另
一方面采用等价交换的方式,即利用其在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结构中所占
有的国际分工和劳动生产力的优势,以具有较少国别价值的商品换取发
展中国家具有较多国别价值的商品,从中获取大量超额利润。②投资关
系。发展中国家大量输入资本,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建设资金的不
足,带动了先进技术的引进,促进了新兴工业部门的建立,但却掉入了
债务陷阱,加深了自己在经济发展中对发达国家的依附。因此,发达国
家向发展中国家的投资过程,就是发展中国家的债务积累过程,就是发
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残酷剥削和掠夺、并造成对其依附的过程,也
是发达国家占领市场和利用廉价劳动力,建立一种“殖民地式的经济关
系”的过程。③技术关系。发达国家一方面把在本国生产的产品已趋于
过剩或被淘汰的技术项目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另一方面也把有害于生态
环境的、只具备陈旧技术生产设备的企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
家生产的发展只能处于技术的较低层次、较低等级上,技术的改进和生
产中使用的技术配件也都必须依靠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提供,发展中国家
不仅蒙受经济损失,而且还丧失了发展经济的主动性和发展生产的动
力。
(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关系的实质仍是剥削与被剥削、控制
与被控制的不平等的关系。由于发达国家的垄断资本从总体上控制着世
界的生产和流通,左右着重大的国际经济事务,发达国家把控制和剥削
发展中国家的不平等关系、极力贯彻于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和国际货币
金融领域之中。
13论可持续发展战略。
答:在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
发展作为一个重大战略。可持续发展的实质就是将当前经济发展与长远
经济发展相结合,既要满足当前的需要和利益,又要重视后代人的需要
和利益,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相互关系,使人口增
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
性循环,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可持续发展包括三方面内容:
(1)经济可持续发展。对发展中国家而言,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
展的基本内容,只有保持较快的经济发展速度,才能不断地增强综合国
力,尽快地消除贫困,改善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因此,经济可持续
发展应放在中心位置。
(2)生态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以保护自然为基础,要与资源和环境
的承载力相协调。因此,必须控制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保护生命
支持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持地球生态的完整性,保证持续地使用
可再生性资源,使人类的发展保持在地球承载能力之内。
(3)社会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要以改善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目
的,与社会全面进步相适应。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贫困与不发达是造
成资源与环境破坏的根本原因,只有消除贫困,才能产生保护和建设环
境的能力。
可持续发展的这三个方面互相联系、不可分割。自然资源和环境是人类
生存与发展必须依赖的物质基础。如果单纯强调经济发展,就可能出现
在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的高速经济发展的背后,潜伏着环境破坏和生
态危机。反之,如果孤立地追求生态环境的保护而停止经济发展,也是
不可取的。只有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才能达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保持
社会的安定和进步。
14结合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国家的实际,谈谈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客
观必然性和主要的经济政策措施。
答:(1)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客观必然性:
①实行宏观调控是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和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需要。
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归根到底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
要。这个根本目的是通过各个不同发展阶段的具体发展目标体现的。在
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虽然起决定性作用,但单纯地依靠
市场的自发调节,通过市场竞争所达到的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的结果不
一定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和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完全吻合。为了将市场的
自发调节纳入整个经济有计划发展的轨道,实现社会主义预定的目标和
预期目的,政府自觉地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是完全必要的。
②实行宏观调控是保持社会经济总量平衡,实行按比例地进行资源配置
的需要。
社会化大生产要求按比例地配置资源,建立起适合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的总量关系,保证社会各个部门和社会再生产各个环节顺利进行。但是
社会总供求的总量失衡往往难以完全避免,并由此导致经济波动,因而
需要政府经常从宏观上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控,这是保持国民经济顺利发
展的必要条件。
③实行宏观调控是弥补市场调节失灵的需要。
市场虽然能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但它在发挥积极作用的同
时,也有其缺陷与不足,即通常所说的“市场失灵”。为了弥补市场调节
的缺陷和不足,就有必要由政府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其他调控手
段予以弥补,使国民经济按照预定的宏观经济的目标运行。
(2)经济政策是由政府制定的用来调整各种经济主体利益关系和指导、
影响经济活动的准则和措施。它是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最主要的经济
政策有:产业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汇率政策等。
①产业政策
产业政策是国家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规划、干预和诱导产业
形成和发展,调整产业组织形式和产业结构的政策措施及手段的总和。
其目的是引导资源在产业部门之间以及产业内部的优化配置,建立高效
益的均衡产业结构,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产业政策主要
包括产业结构政策和产业组织政策两方面。
②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包括财政收入政策、财政支出政策。根据财政政策对于经济运
行的不同影响,可以把财政政策区分为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
策。在不同的情况下,政府可以采用不同的财政政策。在宏观调控中运
用财政政策手段,包括对财政收入政策的运用、对财政支出政策的运用
和对二者的综合运用。
③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指中央银行通过变动货币供给量,影响利率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措施。货币政策的工具有公开市场业务、改变贴现率、改变法定准备金
率以及道义上的劝告等措施。这些货币政策的工具作用的直接目标是通
过控制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影响利率与国民收入,从而最终实现稳
定国民经济的目标。
④汇率政策
汇率政策调控就是指自觉地运用汇率变动的效应,最终达到促进国民经
济协调发展的预期目标。汇率调节作用的发挥与市场的发育程度和开放
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门面租赁合同电子版租赁双方争议解决途径3篇
- 广西南宁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六套【附参考答案】
- 专业技师合作合同书格式版
- 2024版个人房屋租赁给公司合同
- SaaS服务平台标准化服务协议样例(2024年版)版B版
- 3 表内乘法(一)(说课稿)-2024-2025学年二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 职业学生入住宿舍申请表
- 福建省南平市王台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物理联考试题含解析
- 2024版个人独资合作协议
- 2024年采购流程优化与合作合同3篇
- 整改回复书样板后边附带图片
- 空气能施工方案
- 常见藻类图谱(史上最全版本)
- 2-8RLC串联交流电路分析
- 硫酸装置操作规程
- 2.1特种设备安全法、容规、管规等法律法规培训
- Python数据分析案例实战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慢性肾病高磷血症
- 广告牌计算程序
- 2023汽车智能座舱分级与综合评价白皮书
- 名著:骆驼祥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