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章 真核生物的遗传分析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1/06/3E/wKhkGWWKv56Ae6uPAAG1SpfxopE571.jpg)
![第08章 真核生物的遗传分析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1/06/3E/wKhkGWWKv56Ae6uPAAG1SpfxopE5712.jpg)
![第08章 真核生物的遗传分析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1/06/3E/wKhkGWWKv56Ae6uPAAG1SpfxopE5713.jpg)
![第08章 真核生物的遗传分析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1/06/3E/wKhkGWWKv56Ae6uPAAG1SpfxopE5714.jpg)
![第08章 真核生物的遗传分析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1/06/3E/wKhkGWWKv56Ae6uPAAG1SpfxopE571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八章真核生物的遗传分析1本章要掌握的主要内容第一节 真核生物基因组及其复杂性真核生物基因组的特点反复序列的分类DNA序列分析方法与构造基因组学第二节 基因家族基因家族的类型,基因家族的特点第三节 遗传标志2第一节 真核生物基因组及其复杂性3一、真核生物基因组的特点真核生物基因组〔EukaryoticGenome,EG〕与原核生物基因组〔ProkaryoticGenome,PG〕相比有很大差别:〔1〕EG位于细胞核中,由数条具有多级空间构造的染色体组成;〔2〕具有多个复制起点,基因内有内含子;〔3〕存在着大量的非编码DNA序列;4〔4〕编码蛋白质的基因多位于单拷贝序列中,同时还有大量的反复序列;〔5〕具有基因家族和基因簇;〔6〕具有生命所必需的细胞器基因组5二、基因组序列的分类〔一〕单一序列〔Uniquesequence〕又称非反复序列〔nonrepetitivesequence〕,在基因组中只需一个或几个拷贝的DNA序列,大多数构造基因都属于这一类。6〔二〕反复序列1、串联反复DNA序列只存在于真核基因组,由2~200bp的反复单位组成7可变数目串联反复序列Variablenumberoftandemrepeat,VNTR卫星DNA中,有一类反复单位在11~60bp,总长度为几百到几千bp的反复序列,多位于近端粒处根据反复单位的大小又可分为:卫星DNA、小卫星DNA和微卫星DNA三类,这类DNA多不具备转录才干8〔二〕反复序列1、串联反复DNA序列卫星DNA〔SatelliteDNA〕在进展密度梯度离心时,某些高度反复DNA序列由于碱基组成和浮力密度与主体DNA有区别,会构成一系列的卫星带主带:多由单拷贝序列组成,GC含量接近于基因组均值卫星DNA9卫星DNA普通位于异染色质区,通常位于着丝粒在染色体中能够有某种构造功能长度为100kb~数Mb10小卫星DNA中心反复序列由10~25bp组成总长度为0.1~30kb多位于接近染色体末端的区域,也称端粒小卫星,11微卫星DNA由1~6个核苷酸为中心序列分散于整个基因组总长度<150bp12〔二〕反复序列2、分布的反复DNA序列在高度分散的反复DNA家族中含有少量转座元件,根据大小不同,可分为短分布核元件〔shortinterspersednuclearelement,SINE〕长分布核元件〔longinterspersednuclearelement,LINE〕13三、DNA序列分析方法DNA测序技术早在DNA双螺旋构造(WatsonandCrick,1953)发现后不久就有报导(Whitfeld,1954),当时的测序的方法为降解法(sequencingbydegradation,SbD),但由于操作复杂,并没有构成规模化的运用。141965,Cornall大学以S.W.Holle为首的科学家小组,初次完成75个核苷酸的酵母丙氨酸tRNA的全序列测定。即利用各种RNA酶把tRNA降解成寡核苷酸,经分别纯化后,再分别测定短片段顺序。151968年华裔生物化学、生物学家吴瑞博士〔Dr.RayWu〕独创性地设计出一种崭新的引物一延伸测序战略,并于1971年初次胜利地测定了λ噬菌体两个COS末端的完好序列;1977,F.Sanger在该战略的根底上,开展出了快速测定DNA序列的末端中止法;K.Mullis采用他的方法,完善了PCR扩增DNA的方法;M.Smith发明了碱基定点突变技术。这三位科学家全都获得了诺贝尔奖。16Sanger等(1977):末端终止法,该技术引入了聚合酶和测序胶,使DNA测序走向了大规模适用化。经过Melamede,1985;Cheesman,1991;Metzkeretal.,1994等改良后成为迄今为止运用最为广泛的测序技术。随着技术的改良和创新(Juetal.,2000;Church,2002;Barnesetal.,2002;Mitraetal.,2003),聚合酶测序法又有了新的开展。17另外,还有许多其他的测序战略:如衔接酶测序法(sequencingbyligation,SbL)(Whiteleyetal.,1984;LandegrenandHood,1988;Drmanac,1992)、焦磷酸测序法(pyrosequencing)(Hyman,1988)杂交测序法(sequencingbyhybridization,SbH)(Drmanacetal.,1989;1998;2001)181、Sanger测序法
双脱氧末端终止法利用DNA聚合酶的两种酶催反响特性:1、利用单链DNA模板,合成DNA互补链;2、利用2’,3’双脱氧核苷三磷酸作底物,参入到寡核酸链的末端,从而终止DNA链的生长。有时也称引物合成法,或酶催引物合成法。19反响:同时参与引物和模板、DNA聚合酶I、一种ddNTP、以及四种dNTP〔有一种带放射性标志〕。变性胶电泳分别反响混合物。放射自显影术,检测单链DNA片段的放射性带。结果判读,从放射性X光底片上,直接读出DNA的核酸顺序。20GTACGTTGACGCCddATPddTTPddGTPddCTPddCTPddATPddGTPddTTPAGTCAGGATCACC21在实践的DNA合成反响中,运用失去了5’→3’核酸外切酶活性的DNA聚合酶I的Klenow大片段。适当地调整ddNTP和dNTP的比例,便可以获得良好的电泳谱带方式。dNTP/ddNTP=1:100时,谱带分别效果较佳,可读出多于200个以上的核苷酸顺序。222、化学降解法1977年由美国哈佛大学的A.M.Maxam和W.Gilbert发明,于1980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23原理1、利用末端标志使待测DNA带放射性,2、利用不同化学药品使DNA分别在特定碱基处断裂,3、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别各组大小不同的DNA片段,根据特定的断裂位置读出DNA序列2425第二节 基因家族真核基因组中来源一样,构造类似,功能相关的一组基因。能够由某一共同祖先基因(ancestralgene)经反复(duplication)和突变产生。家族成员可以分布于不同染色体上可集中于一条染色体上,串联陈列在一同,构成基因簇(genecluster)有些成员不产生有功能的基因产物,这种基因称为假基因(Pseudogene)26根据分布方式分基因簇和分布的基因家族:A基因簇〔genecluster〕基因家族的各个成员严密成簇陈列成大段的串联反复单位,分布在某一条染色体的特殊区域;它们可同时发扬作用,合成某些蛋白质。如组蛋白基因家族聚集在第7号染色体长臂3区内27Histonegenefamily组蛋白基因家族28假基因〔pseudogene〕:具有与功能基因类似的序列,但由于有许多突变以致失去了原有的功能,所以假基因是没有功能的基因,用ψ表示。来源:普通以为是由mRNA反转录成cDNA,然后整合在基因组中,假基因不含内含子。2930B分布的基因家族〔interspersedgenefamily〕概念:一个基因家族的不同成员成簇地分布不同染色体上,各成员在序列上有明显差别。这些不同成员编码一组功能上严密相关的蛋白质,如珠蛋白基因家族。31根据基因家族在基因组中的复杂程度分类321〕简单基因家族◆特点:家族成员串联陈列在一同组成一个转录单位◆代表:rRNA基因家族(反复单元28S、18S、5.8s-rRNA)332〕复杂基因家族◆特点:相关基因家族陈列在一同,之间有间隔序列,独立的转录单位◆代表:组蛋白基因家族间隔区343〕发育相关复杂基因家族◆特点:分布在不同的染色体上独立的转录单位基因顺序与表达顺序相关◆代表:珠蛋白基因家族35根据基因家族成员序列的类似程度分类A经典的基因家族,家族成员序列有高度的同源性,序列一致,拷贝数高,非转录间隔区短而一致。B基因家族各成员的编码产物保守〔大段的高度保守氨基酸序列〕;只是DNA序列的类似性低。C基因家族各成员的编码产物之间只需很短的保守氨基酸序列,DNA序列的类似性更低。D超基因家族,各基因序列之间无同源性,但其基因产物的功能类似。编码产物之间也无明显的保守氨基酸序列,但也有一些共同特征。36第三节遗传标志一、遗传标志的开展二、分子遗传标志三、分子遗传标志的运用37一、遗传标志的开展1、形状学标志2、细胞遗传标志3、生化与免疫遗传标志4、分子遗传标志5、理想的分子遗传标志应具备的特点381、形状学标志形状学标志(morphologicalmarker)可以用肉眼识别和察看、明确显示遗传多样性的外观性状。特点简单直观,但标志数目少,多态性低,易受外界条件的影响;根据它进展选择的准确性差,所需时间较长,选择效率也较低。39古代形状学标志公元前4000年,伊拉克的古代巴比伦石刻上记载了马头部性状在5个世代的遗传。40伯乐相马按图索骥412、细胞遗传标志细胞遗传标志(cytologicalgeneticmarker)主要是指染色体核型〔染色体数目、大小、随体、着丝粒位置、核仁组织区等〕、带型〔Q、G、C、R带型〕和数量特征的变异等,它们分别反映了染色体在构造上和数量上的遗传多态性。42家猪X、Y染色体G带表示图43细胞遗传标志的特点不易受环境影响,呈孟德尔方式遗传。多态性集中表如今染色体高度反复DNA构造的异染色质所在的部位。细胞遗传标志经常伴有对生物有害的表型效应,难以获得相应的标志资料,或者观测和鉴定比较困难,从而限制了细胞遗传标志的运用。443、生化与免疫遗传标志免疫遗传学标志(immunogeneticalmarker)以动物的免疫学特性为标志,包括红细胞抗原多态性和白细胞抗原多态性。生化遗传标志(biochemicalgeneticmarker)主要是指在同一动物个体中具有一样功能的蛋白质存在两种以上的变异体。45生化与免疫遗传标志的特点与形状学标识和细胞遗传标志相比,数量更丰富,受环境影响更小,检测手段简便,是一种较好的遗传标志。血液型和蛋白质型都是基因表达的产物,局限于反映基因组编码区的遗传信息,且标志的数量还比较有限,不能很好地覆盖整个基因组。464、分子遗传标志分子遗传标志(moleculargeneticmarker)是一种新的以DNA多态性为根底的遗传标志.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开展,相继建立了RFLP、VNTR、RAPD、AFLP、SNP等多种分子遗传标志检测技术,开创了遗传标志研讨的新阶段。47分子遗传标志的特点无表型效应不受环境的限制和影响普遍存在于一切生物数量丰富48理想的分子遗传标志应具备的特点遗传多态性高;检测手段简单快捷,易于实现自动化;遗传共显性,即在分别群中可以分别出等位基因的3种基因型。标志遍及整个基因组;准确性,能正确反映动物的真实遗传,即标志是经济性状基因,还是与影响重要性的性状连锁。实验反复性好〔便于数据交换〕;开发本钱和运用本钱尽量低廉;49二、分子遗传标志1、RFLP: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2、TRS:串联反复序列标志3、SNP:单核苷酸多态性501、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restrictionfragmentlengthpolymorphism最早运用于动植物遗传学研讨的分子标志技术51RFLP的原理利用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基因组DNA,构成大小不等、数量不同的分子片段,经电泳分别,经过Southern印迹将DNA片段转移至支持膜(尼龙膜或硝酸纤维素膜)上,然后用放射性同位素(32P)或非同位素(如地高辛,荧光素)标志的探针与支持膜上的DNA片段进展杂交。不同基因组DNA酶切位点的改动,会使得RFLP谱带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多态性.52RFLP表示图限制性片段的制备电泳Southern印迹与放射性探针杂交放射性自显影53RFLP的特点呈共显性遗传、无表型效应、不受年龄性别的影响等优点。分析一次只能检测1个位点,多态信息含量较低,而且操作复杂,耗时费力,本钱高,并且对模板DNA需求量大。54PCR-RFLP将PCR技术用于RFLP分析,即PCR-RFLP。该技术先用1对引物特异性扩增基因组的某一高变区,然后用限制性内切酶消化PCR产物,电泳检测多态性。PCR-RFLP分析省去了探针的制备、分子杂交等繁琐的过程,DNA需求量也少,大大简化了传统的RFLP技术。55PCR-RFLP的运用••••••CCTGAGGAG••••••••••••CCTGTGGAG••••••••••••CCTGAGGAG••••••••••••CCTGAGGAG••••••••••••CCTGTGGAG••••••••••••CCTGTGGAG••••••√MstⅡ酶切位点×MstⅡ酶切位点消逝PCR-RFLPProValGluProGluGlu123正常杂合异常562、串联反复序列标志tandemrepeatedsequence,TRS真核生物基因组中的可变串联反复序列〔variablenumbertandemrepeatedsequence,VNTR〕有两类:小卫星和微卫星,两者具有高度的变异性。57(1)小卫星(minisatelliteDNA)小卫星反复单位的中心序列为15一76bp近缘物种和个体间的小卫星中心序列有着一定的同源性,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杂交。58DNA指纹图谱原理①选择在VNTR特异序列上没有酶切位点的限制性内切酶将动物总基因组DNA切成不同长度的片段②以VNTR中特异序列作为探针,进展Southern杂交,③由于不同个体的串联反复序列的数目和位置不同,构成的杂交谱带具有个体的特异性,人们称为DNA指纹图谱(DNAfingerprinting,DFP)59VNTR表示图123ABC123VNTR变异的原理表示图6061DFP的特点多态性检测率高,位点呈共显性遗传个体具有高度特异性技术复杂、本钱高,有时谱带过于复杂62⑵微卫星〔microsatelliteDNA,MS)又称简单序列反复(simplesequencerepeat,SSR)是高度反复序列,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基因组,反复单位的中心序列为2~6bp。63微卫星遗传标志的原理以微卫星DNA标志两侧特异性序列设计专注引物,经过PCR技术扩增微卫星片段,扩增产物经变性聚丙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LY/T 3418-2024林草电子公文处理流程及系统运行管理规范
- 四年级数学上听评课记录
- 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3.2《提多项式公因式》听评课记录
- 生活保障信托协议书(2篇)
- 环保工程承包协议书
- 新版湘教版秋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实数课题实数的运算和大小比较听评课记录
-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6.2《师生交往》听课评课记录1
- 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4.2 平移》听评课记录
- 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阅读材料 杨辉三角与两数和的乘方》听评课记录2
-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室》听评课记录
- 开展课外读物负面清单管理的具体实施举措方案
- 中国律师学完整版课件全套教学ppt教程
- 守纪律讲卫生懂礼仪
- 脑控受害者解救方法
- 全国“创新杯”说课大赛计算机应用基础类优秀作品-:处理数据说课课件(35页PPT)
- 滁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 保理业务解决方案
- 图纸会审答疑
- PCCP安装与水压试验
- 招标工作手册
- 信访事项听证程序流程图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